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3-06-16 15:57:51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可是到底什么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

  一、班級情況分析: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兩個班級的學生基本上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遵守課堂常規,大膽發言,積極回答問題。也有幾名學生學習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三、本冊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2)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4) 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并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空間與圖形:

  (l )經歷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的過程,直觀認識這些圖形,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

  (2)能在釘子板上圍出和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3.統計與概率:

  (1) 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現象進行簡單的分類,學會用簡單的符號收集、整理數據,并把統計結果填入簡單的統計表。

  (2) 能看懂簡單的統計表,并初步能對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

  4.情感與態度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聯系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身邊的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并解決數學問題的'活動。

  (2) 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4) 有初步的經過思考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有初步的與同學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

  (二)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教學難點:

  1、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2、會看讀寫幾時幾分。

  3、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4、用數學。

  5、發展空間觀念。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2

  一、 情況分析:

  因為學生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么是課堂作業、什么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么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表,20以內進位加法,總復習。在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認識立體圖形,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的教學中,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全冊教學重點、難點是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二、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提高質量措施:

  1、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真正做到備好課、備好學生,因材施教,教學中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放手多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

  2、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敢想、敢說、敢做”的習慣。

  3、上課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于精彩的發言給予不同層次的獎勵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利用家長聯系本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和溝通,適當交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3

  經過一個學期的培養,學生的常規有了顯著的提高,上課、作業、口算等方面都漸入佳境,本班學生總體來說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揚鼓勵為主,因此,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還比較濃。有所欠缺的是學生傾聽的習慣還有待培養,也要加強平時的思維訓練,因為我發現學生的思維很容易定式,創新意識有待提高。班上有4個學生學習有困難,但好在對數學的興趣還在,對我也比較喜歡,這個學期要努力使他們不掉隊,爭取幫他們摘掉學困生的帽子。

  學情分析期末測評情況:優秀 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 0人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數與代數:

  ·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l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并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空間與圖形

  ·經歷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的過程,直觀認識這些圖形,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

  ·初步感受“形”與“體”的聯系,初步感受“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不同。

  ·能在釘子板上圍出和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3)統計與概率

  ·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現象收集資料,能進行簡單的分類、統計數據,把統計結果填入簡單的統計表。

  ·能看懂簡單的統計表,并對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初步發展思維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方法時,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靈活,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樣化的交流中,初步培養思維的敏捷和靈活。

  (3)在直觀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初步朋友空間觀念。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初步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并對運用的方法和獲得的結果的合理性能進行初步的判斷。

  3、解決問題方面

  (1) 會用10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并會簡單的交流。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并能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方面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解決問題等的數學活動。

  (2)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鼓勵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發現錯誤并及時改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數學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4)在數學探索活動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正確辨認圖形;實際運用人民幣。

  教學難點:幾十九后面的數是幾?理解數位和數位順序。數100以內的數;理解圖形之間是有聯系的,并可以相互轉換的;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算理;各種面值人民幣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措施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構建有關數學知識。

  2、努力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并產生與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體現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成功快樂。

  4、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6、注重學生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7、重點關注張婉寧、徐玘、許芳婕、李冠這些學困生,關注他們的情感、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穩步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4

  一、學生情況分析

  羊口鎮臥鋪小學一年級總計144人,學生因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此時正是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的關鍵時刻,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以愛心、恒心來引導學生,指導家長,共同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主要包括以下教學內容:

  數與代數領域:海底世界——數數;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五、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空間與圖形:四、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六、有趣的游戲——圖形與位置;

  統計與概率:二、媽媽的小幫手——分類和比較;八、我換牙了——統計;

  實踐與綜合應用: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教材生活性強,生動有趣。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5、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6、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成觀察并提出問題的習慣。

  8、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20以內加減法及應用。

  2、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難點:

  1、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勇于創新的學習習慣。

  2、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5

  一、學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級(2)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個普通班級23人。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學校,學生的行為習慣都沒有成行。同時還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可以說 方方面面都要俱到。 我認為要注意加強學生在校寫完作業的效率。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范,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時,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對參與程度的評價,應從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等方面進行考察。對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應從學生是否主動地與同學合作、是否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隨時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對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思維過程的評價,通過平時觀察了解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等

  六、課時安排

  略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6

  一、教學目標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本學期應該加強班本身的業務素質水平,提升自己的育人藝術,強化學生各種學習習慣的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傾聽、質疑等方面能力,與班主任配合,共同抓好班級管理,提高學生的道德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努力使學生的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在知識、能力、智力等各方面都能上一個新臺階。

  二、教學要點

  1、學生各種學習習慣的.培養。

  2、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傾聽能力、質疑能力、合作能力。

  三、實施過程

  1.習慣的培養。

  (1)游戲:跟我做、舉手等。

  (2)對對歌:進教室、抬頭挺胸、從端正。

  (3)手指操。

  (4)兒歌:一九一九好朋友等。

  2.營造向上氛圍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努力營造平等、圍結、和諧、進取的班級氛圍。(1)制定班級公約、班風,給自己班級、小隊取個新名字等。(2)布置教室環境。如設立“袖珍圖書角”、“衛生角”、“金色童年”、“我們在這里成長”等文化背景。(3)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供顯示學生才華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自理自治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掘創新精神。

  3.合作能力的培養:指導培養小干部

  班級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認真選拔小干部,同時要精心培養小干部。第一,幫助小干部樹立威信;第二,鼓勵小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第三,嚴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第四,培養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4.針對特殊學生,開展特殊教育

  ①.期初排出特殊學生名單(貧困家庭學生、智力障礙學生、自控力差生),學校建立特殊學生檔案。

  ②.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方法,對特殊學生開展教育。

  ③.針對行為習慣差、自控力差的學生,開學初計劃用一周的時間重點培養學生的各種學習習慣。

  ④.開展“幫困”活動。通過“結對助困”等活動,從生活、學習等方面對貧困學生進行關心幫助。

  通過觀察、與學生談心、聽取各方意見,建立起豐富的信息網絡,隨時掌握與調控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思想行為動向。要力爭和班主任及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特別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取得共識,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

  5、其他各種能力的培養: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深入研究教材與學生,力求讓每一個學生每一節課都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7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班現有57名學生,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方面基本達到學習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了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比較感興趣,期末統考成績位居全鎮同年級前列。但也存在者一些問題: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弱,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有的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審題能力及認真聽課的習慣。本學期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

  二、全冊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教學內容的分析:

  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于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全冊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全冊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五、教學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關注兩頭。一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及時跟蹤,及時補缺補漏,切實達到教學目標。一是優秀的學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維訓練材料,讓他們吃飽,激發熱愛數學、鉆研數學的興趣。

  6、提出具體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交流習慣。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六、教學進度

  (一)、位置 6課時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16課時

  (三)、圖形的拼組 6課時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 12課時

  (五)、人民幣的認識 10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24課時

  (七)、認識時間 8課時

  (八)、找規律 10課時

  (九)、統計 6課時

  (十)、總復習 10課時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8

  一 、指導思想:

  繼續深化“高效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課題研究,提倡高效課堂教學,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培養師生主動探究的精神。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提高教師教學質量。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

  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9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

  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

  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

  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孝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

  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

  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

  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

  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

  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孝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

  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

  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

  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于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0

  一、情況分析

  一(1)班有學生47人。全部進入學前班,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因為學前班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強養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

  二、目的要求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

  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

  4、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

  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 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 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 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 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 關系。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 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

  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 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教學安排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1

  一、班級情況。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從幼兒園跨入小學的學生生活,他們對小學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好學,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樂于參加各種數學學習活動,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對數學有著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學期的數學課上,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善于思考,樂于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鍛煉他們的思維、口頭敘述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快樂學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冊教學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與合,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并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聯系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2)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系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3)能根據物體的數量、形狀、顏色或其他標準,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系,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地思考;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通過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

  (3)在認識常見幾何形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和問題,初步感受數學抽象和簡單推理的意義。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并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會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并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4)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冊的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數概念的建立。

  五、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后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六、課時安排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1課時

  3、分一分1課時

  4、認位置1課時

  5、認識10以內的數 10課時

  6、認識圖形(一) 2課時

  7、分與合 7課時

  8、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20課時

  9、認識1120各數 4課時

  10、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課時

  11、期末復習4課時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2

  一、德育滲透總體目標

  1、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向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愛勞動、愛自然的教育。

  2、培養學生認真做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品質,以及合作互助、創新意識和評價意識。

  3、使學生養成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4、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通過時間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滲透措施

  (一)、數一數

  1、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通過數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數教室里的實物。

  (二)、比一比

  比多少,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1、設置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引出學習內容。

  2、提供充分的教學資源。

  比長短,培養學生愛護學具的好習慣。

  教師提供物品、選取身邊的題材讓學生操作、比較。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幾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創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以內數的組成培養學生認真做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品質,以及合作互助、創新意識和評價意識。

  創設游戲情境,以小組為單位學習5的組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5以內的減法結合課堂教學滲透環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自主探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掌握計算方法。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

  1、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概念。

  2、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3、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拼、擺、畫各種圖形,直觀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征。

  4、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主動探索和發現新知識。

  (五)、分類

  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1、錄像:商場外景鏡頭,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2、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操作,在實踐活動中找出分類的標準。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6、7的認識和加減法

  1、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2、感受數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3、加強操作和觀察活動。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引導學生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加強學生“用數學”活動過程的指導。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8、9的認識和加、減法

  1、結合8和9的學習,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和勞動教育。

  2、在學習中激發學生愛美、愛家鄉的感情。

  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2、結合數概念的學習,感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和愛科學的教育。充分利用主題圖所提供的資源,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抽象出數10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流的能力。

  2、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精神。

  自主探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掌握計算方法。

  數學樂園

  1、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多途徑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創設游戲活動:送信游戲、起立游戲、投擲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11—20各數的認識

  11—20各數的認識

  能積極主動探索,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

  通過動手操作感知數位。

  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

  1、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斷能力。

  自主探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掌握計算方法

  (八)、20以內的進位加法9加幾

  1、培養學生的觀察、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2、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創設情境、引入問題,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湊十法”。

  8、7、6加幾

  1、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2、初步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3、組織數學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5、4、3、2加幾培養學生用9、8、7、6加幾技能,學習5、4、3、2加幾的計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學習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計算能力。

  (十)、總復習

  1、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自覺性。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3

  一、教學對象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小學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注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余的數量關系。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1、經歷數物體個數的活動,認識20以內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數0,知道一個物體也沒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點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計數器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幾表示幾個一,知道10個一是1個十;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2、在分與合的活動中理解并受氣10以內數的組成;聯系把兩部分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和從總數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聯系實際問題理解連加、連減和回頭混合兩步計算。

  4、結合鐘面認識時針、分針,會正確說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會說出鐘面上接近整時時間大約是幾時。

  空間與圖形

  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狀的物體。2、在堆、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活動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3、初步認識并會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統計與概率1、經歷把物體按種類、形狀、顏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類的過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統計數據時的重要方法。

  2、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表示分類的結果,會把統計得到的數據填入相減的表格,會利用象形統計圖和表格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發展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抽象出數,理解數的含義;在操作學具活動中,感受并概括出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在比較兩類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具有初步的對應思想和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描述關系的能力。

  (2)在理解加、減法含義和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關系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通過對一位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發展計算策略,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宜自己的算法;在計算練習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在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在物體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物體分一分、理一理、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統計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表達統計結果的能力。

  (5)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觀察、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實際情境或問題,具有初步的發散思維;在教師幫助下進行有條理的思考,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在教師的組織下,應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2)在教師的組織下,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并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大致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并提出問題。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

  (3)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教學措施

  1.把解決問題寓于認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內容的教學過程中。

  2.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

  3.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

  4.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5.聯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較多的用實物、圖形、小棒、數字表示數的內容,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數描述身邊的事情并用數交流信息。

  6.通過交流算法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相互評價,為學生保留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選用算法的空間。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5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3)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剛剛跨入小學校門,年也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3、分一分、認識物體;4、11-20各數的認識;5、20以內的進位加法;6、20以內的退位減法;7、總復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發展空間觀念。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與計算的基礎,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難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數學教學計劃02-07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05-01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計劃07-04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05-31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08-13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學計劃10-03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04-03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04-02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