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合集八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8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班級情況簡析
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么是課堂作業、什么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么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 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注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余的數量關系。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四、教學基本思路: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于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實踐活動
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說一說。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說一說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五、教學進度:
周次 時 間 內 容
1 。。。。。。。 數一數 比一比
2 。。。。。。。。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3 。。。。。。。。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4 。。。。。。。。。認識物體和圖形
5 。。。。。。。 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
6 。。。。。。。。。 分類
7 。。。。。。。。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8 。。。。。。。。 期中復習
9 。。。。。。。 期中復習以及期中測試
10 。。。。。。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1 。。。。。。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2 。。。。。。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4 。。。。 1120各數的認識
15 。。。。 認識鐘表 17 。。。。。。。 期末復習
18 。。。。。。。。期末復習
19 。。。。。 期末測試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32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跟學生初步接觸了解,這些學生由于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跟加減法,認識圖形、 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跟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跟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跟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跟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跟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跟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跟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跟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跟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跟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跟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跟圓。
6、通過直觀演示跟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跟半時。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跟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跟知識設計活動內容跟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盡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跟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系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跟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跟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跟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跟學具。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其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的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減法、認識圖形、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六、課時安排:
52課時
教學內容 課時
一、減法 8課時
二、認識圖形 3課時
三、認數 10課時
我們認識的數 1課時
四、加法和減法(一) 12課時
五、認識人民幣 2課時
小小商店 1課時
六、加法和減法(二) 8課時
假日小隊 1課時
七、統計 2課時
八、期末復習 4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日期 | 周次 | 學時 | 內容 | 重點、難點 |
9.1-9.7 | 1 | 5 |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集合的基本運算 | 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并集與交集;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系及運算。難點:理解概念 |
9.8-9.14 | 2 | 5 | 函數的概念、 函數的表示法 | 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能簡單應用 |
9.15-9.21 | 3 | 5 | 函數的基本性質、 | 學會運用函數圖象理解和研究函數的性質,理解函數單調性、最大(小)值及幾何意義 |
9.22-9.28 | 4 | 3 | 本章復習、測試 | |
9.29-10.5 | 5 | 國慶放假 | ||
10.6-10.12 | 6 | 5 | 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 指數函數及其性質 | 掌握冪的運算;探索并理解指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難點:理解概念 |
10.13-10.19 | 7 | 5 | 對數與對數運算、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 | 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探索并了解對數函數單調性與特殊點;知道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互為反函數 |
10.20-10.26 | 8 | 5 | 冪函數,復習、測試 | 從五個具體的冪函數(y=x,y=x2,y=x3,y=x-1,y=x1/2)圖象中認識冪函數的一些性質 |
10.27-11.2 | 9 | 5 | 方程的根與函數零點,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幾類不同增長的模型、函數模型應用舉例 | 能夠借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 對比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以及冪函數增長差異;結合實例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數類型增長的含義 |
日期 | 周次 | 學時 | 內容 | 重點、難點 |
11.3-11.9 | 10 | 期中復習及考試 | ||
11.10-11.16 | 11 | 5 | 講評試卷 | 分析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
11.17-11.23 | 12 | 5 | 任意角和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數 |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進行弧度與度的互化,借助單位圓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
11.24-11.30 | 13 | 5 | 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 三角函數的圖象與性質 | 借助單位圓中的三角函數推導出誘導公式,能畫出 |
12.1-12.7 | 14 | 5 | 函數 三角函數模型的簡單應用 | 了解函數 |
12.8-12.14 | 15 | 5 | 復習、測試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 | 通過力的分析,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義,理解向量的幾何表示 |
12.15-12.21 | 16 | 5 | 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標表示 | 掌握向量加、減法的運算,數乘運算,并理解其幾何意義以及兩個向量共線的含義。了解向量的基本定理、運算性質及其幾何意義。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標表示 |
12.22-12.28 | 17 | 5 | 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平面向量的應用舉例 本章復習、測試 | 理解向量數量積的含義及其物理意義,會進行數量積的運算,會用數量積判斷兩個平面向量的垂直關系。用向量解決某些簡單的幾何問題。 |
12.29-1.4 | 18 | 5 | 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 用向量的數量積推導出兩角差的余弦公式,并能用兩角差的余弦公式導出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1.5-1.11 | 19 | 5 | 簡單的三角恒等變換,期末復習 | 能運用上述公式進行簡單的恒等變換。進行知識的梳理。 |
1.12-1.18 | 20 | 復習及期未考試 |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研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統計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
本單元教材的編排注意貫徹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統計內容的選擇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如讓學生統計校園內花壇上每種顏色的花的數量、統計學生的生日在幾月份,調查同學們周日喜歡做什么事情,調查同學們喜歡吃什么水果等。內容的編排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了解了統計的方法,初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如通過統計學生喜歡什么顏色、喜歡吃什么水果、喜歡做什么事情等,了解到大家的愛好是什么、特長是什么等等,使大家體驗到統計確實是很有用的。
教學建議
統計初步知識內容不算很難,但有時比較繁瑣,需要同學之間進行合作。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多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宜多合作,而看圖表回答問題宜獨立思考。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實踐性比較強,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好素材。教師可以根據本地的實
“統計”教學設計(一)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93-9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初步了解分類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統計的含義。會看統計圖、統計表,進行簡單的統計,數據的整理、統計。
教學用具統計圖、統計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導入新課
(一)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統計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實驗小學的校園,它有寬敞、美麗的教學樓,同學們在整潔的環境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你們看,他們都在干什么?
教師出示課件。實驗小學的校園生活:舞蹈組、電腦組、籃球隊等在活動。
師:我最喜歡學校的這一處小花壇,看到這些美麗的花,我想知道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
學生完成題卡(先數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再涂色)。教師提示:涂完后注意標上下面的數字。
(二)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引出新知
師:(出示統計圖)說一說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
生:(齊答)紅花有8朵,黃花有7朵,藍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師:(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比較題卡與剛才的畫面,哪一個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圖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圖分開了就很清楚。
師:(小結)像我們剛才那樣把花的朵數數出來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統計,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板書課題:統計)。
二、實踐操作,掌握新知
(一)讓學生體驗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都喜歡什么顏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歡的花下面打“radic;”告訴老師?
(二)學生完成題卡后,教師收上題卡。
認識統計表、統計圖
師:(出示統計表)請同學們說數據,老師把它們填在統計表里。
紅色11人黃色10人藍色9人粉色8人
學生們說數據,教師把它們填在統計表里。
師:(出示統計圖)如果我們還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話,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應該用多少個小格表示呢?
隨著學生們的回答,教師從統計圖中抽拉出11個單位格的紅條,10個單位格的黃條,9個單位格的藍條,8個單位格的粉條。
師:如果沒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嗎?
師:(抽拉出縱軸左邊的數字)沒有小格,這回能看出來有多少人嗎?
師:像我們剛才這樣把雜亂無章的數據整理成這樣有條理的圖形,這個圖就是統計圖。那么你們能不能給這個表格起個名字呢?
生:(齊答)統計表。
(三)通過統計圖、統計表回答問題-
師:看著統計圖、統計表你還能知道哪些問題?
生1:一個比一個少1。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
生2:一個比一個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師訂正:喜歡紅色的人最多,喜歡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歡紅色的人比喜歡黃色的人多1,喜歡藍色的人比喜歡黃色的人少1。
生5:黃色比紅色少1(教師訂正:喜歡黃色的人比喜歡紅色的人少1)。
師:喜歡紅色的比喜歡藍色的怎么樣?
生1:少2(教師糾正:多2)。
(四)小結
師:這樣可以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每種數據的數量和它們之間的關系,這就是統計圖(表)的意義。
三、總結
師: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統計來解決。……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并通過以后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二、教學理念:
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內容為依據。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征,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七、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教學內容:第96面---------第115面
教材簡析: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兩個一位數相加得數超過10的加法,即20以內的進位加法,二是“用數學”,即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這一部分學習的好壞對今后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于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會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后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本單元計算部分分三節,即9加幾,8、7、6加幾,5、4、3、2加幾。這樣編排,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突出規律,讓學生運用知識進行遷移,街道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將用數學的知識又分別編在這三個小節中,這樣就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與用數學這兩部分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分有合,使計算教學不至于枯燥單調。同時是讓學生感到計算不僅僅是為了算出得數,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決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及應用數學的意識。在方法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但算法多樣化是一個過程,最終還是引導學生用簡便的方法計算,但不是教師給的,而是學生自己獲取的。在算法多樣化到算法最優化的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是一道題的解法,而是一種學習方法。總之,本單元的教材編排體現了三個特點:1、從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2、算法多樣化。3、注重培養學生初步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它是退位減法和多位數加、減法的基礎。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用數學的能力)
過程性目標:
1、通過數學學習,全球電信吏學生初步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真切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過、操作,讓學生經歷多樣化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熟練掌握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并能夠不明確熟練地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課時安排:共約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加幾…………………3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1課時
NO:19加幾
教學內容:96-98頁(9加幾)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題
教學目標: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學具:每人準備小棒18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例1、教師用投影出示課本第96—97頁的全景圖。
老師說明:這是學校運動會的場面,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讓學生自己看圖互相說一說)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運動會上,學校為了給運動員解渴,準備了一些飲料,已經喝了一些,比賽快要結束時小明問:“還有多少盒?”
師:你們知道還有多少盒嗎?互相說一說。
(學生互相說時,教師巡視,注意發現不同的方法。)
老師說明:你們說的幾種方法都很好,這三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
2、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剛才有的同學用數的方法知道了還有多少盒飲料,也有的同學是通過計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些同學是怎樣計算9加幾的?
要算還有多少盒飲料怎樣列式?板書:9+4
9加4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操作:左邊擺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邊的4盒飲料。
邊提問邊指導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幾盒就湊成了10盒?這個1盒是從哪來的?外邊的4盒飲料拿走1盒后還剩多少盒?10盒與剩下的3盒合起來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3、利用課本右邊的資源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師:同學們接著看圖,運動會上有9個踢踺子的,還有6個跳遠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擺一擺,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訴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說一說)
學生匯報后,教師啟發:你們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每提一個問題,教師就讓學生們說一說一共有多少人?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看圖說意,并動手圈一圈,直接看圖寫出得數。
2、看圖列式。(“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看圖填寫,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第99面的第1、2題。
學生在課本上獨立完成,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給予個別指導和幫助,也可以讓學生借助學具學習。
4、教師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會計算9+幾了?
學生每說一個算式,就讓學生說出得數。
四、回顧整理,反思
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的加法有什么特點?
教師指出:今天我們學習的是9加幾,計算9加幾的題目,可以用數的方法,也可以用計算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單元教學內容: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減法
二、單元教材分析:
100以內的加減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數學知識,是生活數學的最好體現,它的學習對學生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心算。因此這一單元的教學是全冊的重點,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對以后的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影響,不僅有利于學生在用數學中進一步領會加減法的含義,而且還可以為今后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本單元的計算按難易程度分三段編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各節中教學內容的編排大體分為三個層次: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并呈現多種計算方法,二、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提出有關計算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教學過程中,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依靠動手和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教學中以具體事物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利用小組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方法內化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
組織好學生的練習,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講究練習的形式。
2、要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3、多進行口頭練習。
4、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是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3、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四、單元教學重、難點:
(1)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教學是本單元的重點
(2)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計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
五、解決重難點的策略:
(1)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2)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六、單元課時安排: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4課時左右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6課時左右
4、整理和復習…………………………………2課時左右
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
教學內容:課本第62頁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2、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退位。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方法。
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準備:
1、例2聯歡會場景
2、學生準備4捆小棒,每捆10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口算。(黑板或卡片)
20+4032+1040+4856+30
42+75+234+648+51
2、小結:上節課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同學們掌握得不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導入新課。
教師:(課件出示聯歡會場景圖)顯示幾個小朋友把純凈水搬來放在桌子上。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我們班要召開聯歡會,老師想給每一位同學準備一瓶純凈水。如果我們班有33人,買回一箱只有24瓶,不夠分,老師另外又買了9瓶,現在一共有多少瓶?夠不夠分給同學們?請大家列式。
學生出示算式:24+9
2、動手動腦,探求方法。
教師:24+9這道題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大家兩人一小組用擺小棒的方法想一想24+9該怎樣計算?[根據算式擺小棒]
學生:動手操作后,請個別小組上來匯報操作過程和計算的結果。(投影)
(1)點數法。
生1:我們利用點數小棒的方法:24根,25根~~~33根。
生2:我們利用點數數字的方法:24、25、26、~~~33。
(2)湊整十法。
生1:把9根小棒分成6和3根,拿出6根與2捆4根湊成2捆10根小棒,可將10根捆成1捆,也就是3捆。再加上剩下的3根,一共是3捆3根,即33根。
生2:先算24+6=30,再算30+3=33。
學生匯報,教師同時板書:24+9=33
教師指名說說此種計算方法。
小結:先將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跟剩下的數相加。
(3)進位加法。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課件設計有把4根和9根合在一起,并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的動作。
學生匯報,教師同時板書:24+9=33
教師指名說說此種計算方法。
小結:先拿個位數相加,得出結果,再跟整十數相加。
4.嘗試。(課件)
(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題。
教師:獨立計算后,與你的同桌結隊,用你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說出任一題的計算過程。
(2)交流:請學困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5.小結。
根據學生發言,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結:進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可以先算幾加幾,加得的數和原來的整十數相加;也可以先把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加余下的數。
(兒歌:兩位數加一位數,先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出示“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允許有困難的學生和同學討論。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計算的。
2、練習十一第5題。讓學一按上下兩題一組進行計算。引導學生發現:上面一題材的計算正好與下面一題先算幾加幾完全相同。幫助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練習十一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引導學生觀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學習到了什么?
如何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學生說計算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03-18
數學教學的工作計劃04-05
數學教學的工作計劃12-10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2-17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數學下冊12-23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1-22
一年級數學教學個人工作計劃01-30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09-13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04-03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