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2023-04-23 12:35:44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推薦】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4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發展,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計劃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4篇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概述

  【研究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

  【課時安排】 本單元安排2課時課堂教學+課外克和千克體驗活動,其中課堂教學分新授課和練習課。

  (二)《克和千克》課程規劃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二(下)年級將“克”和“千克”兩個內容集中學習。這部分內容主要學習克和千克兩個質量單位,是后面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而且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因此,使學生初步建立起質量的觀念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材首先通過呈現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在超市購物,引出質量單位,說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材還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從市場買回的蘋果、雞蛋和魚的質量”,讓學生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含義。給學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觀念,使學生明白要知道物品的輕重不能單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

  接著教材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他們進行估測或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達到這種相互促進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教材采取了這樣一些措施:

  (1)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個2分硬幣和一袋1千克的鹽,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讓學生說出大約重1千克的物體,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如說明“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稱”,介紹一些常用的秤,讓學生認識測量的工具。再如,讓學生稱從家里帶來的各種物品。讓他們在認識一些不同的秤后,實際練習讀取盤秤、彈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數值,充實實際測量的經驗并鞏固重量觀念。

  (3)培養估測意識。如,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后,給他們提供了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與實際測量所得結果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教材提供的這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例子,著重幫助學生建立克與千克的重量觀念。

  【學情分析】

  (一)學生基礎:

  1. 生活經驗:克和千克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模糊的、直觀的、片面的。

  2. 技能基礎:學生所必須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二年級學生都有點基礎了,但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培養。

  (二)學習動力源:

  1. 目的:學生通過預習可以明確本課知識學習目標,但通過此課要達到的`能力目標還不甚理解,教學中,教師應有意滲透能力培養。

  2. 興趣:通過課堂內外的學習,讓學生參與調查、討論、操作、比較、游戲等活動來學習知識,克和千克體驗活動可以發展學生能力,使學生興趣很濃。

  (三)習慣和能力培養:

  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是很重要的。二年級學生經過近兩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初級水平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是老師應該面對的實際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培養。

  【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簡單的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掂一掂、稱一稱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重點】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難點】

  認識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質量的觀念。

  【課時安排】

  本單元安排2課時課堂教學+課外克和千克體驗活動,其中課堂教學分新授課和練習課。

  【教學策略】

  教學重難點突破的關鍵:

  利用主體實踐體驗活動,采用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數一數、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口、眼、耳、腦等多種感觀,讓學生全方位反復感知質量單位。

  新課教學之后,學校開展“克和千克體驗活動”,直觀、立體式的把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讓數學再回歸生活,這種濃濃的數學味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法、學法設計:

  教育家說:“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通過體驗活動,自己去感覺發現,比知識灌輸更重要。所以“不要立即吐露你的全部秘密,讓學生在你說出來之前先去猜,盡量讓他們自己找出來。”因此,活動體驗教學法為主,知識灌輸為輔,寓教于樂,進行教學。這樣才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運用“體驗—交流—再體驗—類比—鞏固—應用”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知識、練技能、發思維、長能力、展特長,達到知識能力雙豐收。

  鞏固練習設計: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練習設計有層次性、趣味性、參與性、開放性為一體。課后安排看一看、問一問、稱一稱的調查活動,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把數學知識回歸生活。

  項目研究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本單元共2個課時課堂教學+課外克和千克體驗活動,課堂教學分新授課和練習課。

  我們的特色是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寓教于樂,活動育人。通過“克和千克體驗活動”使學生更立體、直觀、有效的認識克和千克。

  我們的優勢在于把知識形成體系,構建校本課程,以校園網為展示平臺,牽手網絡,資源共享,博眾所長,使單元知識系統化、數字化、特色化。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突破單一的教學方式,以有趣有效的數學活動為數學學習的主要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類比比較、大膽猜測,實驗推理,合作交流,積極思考,逐步建立學生的質量概念以及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初步形成了“克和千克”低年段教學三步走的教學模式,突顯趣味性、靈活性、開放性、可操作性、可持續性等特點。

  體驗、操作

  情境導學——演繹歸納 推理、驗證——實踐應用

  交流、歸納

  實踐證明,運用三步走教學策略是行之有效的。通過問卷調查和水平測試抽樣分析,我們的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學生方面,質量觀念得到提升,思維變得開闊,敢于創新,善于變通;教師方面,通過研究學習,開拓了視野,提升了能力,對專業成長促進較大。在研究過程中,大家齊心協力,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及時反思與建議,形成了一種開拓進取、團結奮進的教育教研新風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改精神為指導,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核心,促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認真學習貫徹學校工作要點,在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的指導下,繼續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加強對新教材、新課程的了解和探索,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方式,在教學中使用多種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加強學生們的概括能力和邏輯性,切實做到減負增效,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工作目標

  1、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教改的核心環節是課程的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方式不改變,教改就將流于形式。所以教師必定要更新教學觀念,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才能指導平常的教學工作。

  2、提高課堂質量,爭取及格率為百分之百.

  3、針對年級段的特點,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所改變。

  三、工作重點

  1、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思想。

  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質量觀。以發展為主題,質量為主線,創新為動力。素質教育、教學質量兩手一起抓。

  2、繼續深化課堂教學研究,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在課堂中要給學生更多自主發展的時間與空間,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尊重學生的需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賦予學生以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交往互動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發展,建立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溝通教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系,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進一步發揮教研組功能。

  努力改進研究活動的形式,注重提高教研實效,不斷提高教學研究和業務管理水平。力求做到研究專題化、活動制度化、學習理論與開展教學實踐相結合。建立正常的以聽課、說課、評課為主要形式的常規教研活動。

  4、認真重視抓好教科研。

  本學期要對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作深層次地探索與研究。每位教師在平時要注意資料的搜集,并進行閱讀和理解,交流心得體會,在大量閱讀和深入思考和集體交流的基礎上,可撰寫文章,文章圍繞本教研組課題展開體現研究動向。全體教師應樹立科研興教思想、自覺參與教科研實踐。可以根據教學中實際情況及教學新動態自擬專題向教研組或教導處申報備案。

  5、堅持我校教研的一貫要求,落實聽課、上課、學習心得、教學隨感、教學論文的指標。繼續發揮教研網絡的作用,逐步提高活動檔次,增強精品意識。

  6、規范和優化教學管理,向管理要質量。

  具體計劃如下:

  二月份:

  1、二年級教材分析;

  2、年級數學教師總結上學期工作,撰寫本學期計劃;

  3、學習有關教學理論,促進素質提升;

  4、組織教師參加“新課程、新教材”教法研討活動。

  三月份:

  1、上教研課(中心小學老師聽課);

  2、開展“新課程、新教材”教法研討;

  3、撰寫20xx年課題方案;

  4、熟悉教材內容,交流思想,集體備課;

  5、繼續素質提升。

  四月份:

  1、組織二年級期中檢測;

  2、教案、作業批改自查;

  3、二年級參加期中后教材分析;

  4、二年級數學口算競賽;

  5、組織教師互相聽課。

  五月份:

  1、教師“新課程、新教材”教法研討活動

  2、學學科論文撰寫;

  3、素質提升作業交流。

  六月份:

  1、學期考試、考查、教學質量抽測與評價;

  2、教案、作業批改自查;

  3、20xx課題結題;

  4、收交各種資料。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解決問題、表內除法、圖形與變化、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的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找規律、總復習等。

  這冊教材的計算教學內容是萬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除法。這兩部分內容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因此,表內除法同20以內的加、減法一樣,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時經常用到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因此,在這兩部分計算教學中,教材安排了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使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出現克和千克的認識,讓學生通過各種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理解使用統一的重量單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和變化等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平移、旋轉現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數學廣角”介紹了簡單的組合思想和邏輯推理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對于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體現了前兩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筆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計算的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便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萬以內加、減法筆算是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求使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學重點放在使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掌握計算法則和方法上,并通過一定的訓練達到計算的熟練。此次教材的編排,突出的變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學筆算,而是將筆算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現實背景中,使學習筆算與學習用筆算解決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筆算加法中安排了參觀博物館的乘車問題,筆算減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奧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較問題等。這里的編排順序是:在現實的情境中提出要解決的計算問題,使學習計算的必要性突出出來。接著通過操作、直觀探討計算的算理,展示計算的方法,在學生理解算理、獲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計算解決前面提出的實際問題。這樣就使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例如,萬以內的加法筆算,教材先提供一個二年級學生要乘車去參觀博物館的情境。由小精靈提出“哪兩個班合乘一輛車?”的問題,使學生處于問題情境中。通過例1、例2、例3分別提出有關乘車的三個問題,都需要用計算來解決。進而引出了不進位加和進位加的三個計算式題,并引出筆算。在筆算方法的教學中,教材通過擺小棒直觀的展示算理并結合直觀圖出示算法。學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決問題了。在例3中,每輛車限乘70人,通過計算結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數是71,超出限乘人數,所以班長得出結論“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輛車。”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不僅讓學生經歷了筆算知識的形成過程,也讓學生經歷了應用筆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學生在這種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主動建構知識,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逐步形成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2、提供關于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對于學生來說,良好的空間觀念不僅是他們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認識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們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小學數學中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主要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讓小學生在觀察物體、認識方向、制作模型、圖案設計、實驗操作等各種活動中,獲得關于空間與圖形的知識,更好地從形狀上去認識周圍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間的關系,形成和發展良好的空間觀念。

  根據上述教育理念和《標準》第一學段的具體教學目標,本冊實驗教材對于空間與圖形內容的編排采取這樣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豐富的關于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和素材。安排了圖形與變化、克與千克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內容。單元中設計了豐富多樣的動手實踐活動,如觀察、拼擺、折紙、測量、作圖、制作等,通過活動讓學生對重量單位克和千克、平移、旋轉現象的概念進行感知、體驗和理解,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得圖形、以及對所獲圖形間關系進行體驗和理解等,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感性經驗。其次,教材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例如,在認識重量單位之前,安排了關于用統一的重量單位進行測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認識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測量黃豆重量的活動等。讓學生在各種探索性的操作活動中,通過觀察、猜測、操作、討論交流,感知、感受幾何概念的含義及所學圖形的特征,借助圖形表象進行推理,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加強估計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作為當今信息社會中的成員,對客觀世界變化的敏捷反應和對各種信息迅速作出判斷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學數學中要培養的估計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礎之一。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對于估計能力培養涉及得很少,在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為選學內容。加強估算是當前計算教學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標準》中規定了估算的教學內容和估計意識、技能的培養的要求。例如第一學段要求:“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本套實驗教材把加強估計意識的培養作為改革的要點之一。不僅在計算教學中安排相應的估算教學內容,而且將估計作為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結合其他數學知識的教學進行滲透與培養。

  例如,本冊教材在萬以內加、減法筆算教學中,安排了“加、減法估算”一小節,這是估算正式教學的開始。教材結合實例,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學生了解估算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它簡潔、迅速地解決某些問題。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還注意在有關的教學內容或練習中滲透估計意識培養的內容。例如,在“重量單位”教學中有一些觀察某種實物大約有多重、測量某一實物時只要求大約的重量等的練習。使學生了解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時并不需要準確的計算或精確的結果,而只需要一個粗略的數據就可以達到目的。在教給學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還安排一些應用估算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練習,以便逐步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4、注重體現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的意識。

  新的數學教育理念認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數學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根據這一理念,本冊實驗教材的編排,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利用各種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探究活動以及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創新的意識。如前所述,在教學重量單位克和千克的認識之前,先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活動,通過實際操作、小組討論、歸納推理等活動,得出要用統一的重量單位進行測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結果,才能彼此進行交流的結論。在學生認識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還有比克大的長度單位千克,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索測量一袋鹽的重量的方法,使學生在活動中產生應該用比較大的重量單位的想法,從而引出“千克”。本冊實驗教材安排的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開放式的對周圍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數學內容進行探究的活動。在這些動手實踐的探索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數學知識,還可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欲望,產生對現實世界各種現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主動地探索未知,進而逐步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這些也正是學生形成創新意識、發展數學思維所必需的過程。

  四、教學用具:

  表內除法練習表、萬以內數位表、簡易天平、學習平移、旋轉的操作學具、口算練習表等

  五、課時安排:

  (一)、解決問題 4課時

  (二)、表內除法 13課時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 2課時左右

  除法 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7課時

  整理和復習 1課時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 教材分析

  本冊包括以下內容:

  1、有余數的除法

  2、時、分、秒

  3、認識方向、測定方向

  4、認識萬以內的數

  5、分米和毫米

  6、兩、三位時的加法和減法

  7、角的初步認識

  8、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9、期末復習。

  二、學情分析

  對于上學期的知識掌握尚可,同時也存在著個別人計算不過關、走進生活題說理不清、變化題不懂思考方法等問題。通過本冊知識的學習,鍛煉他們的思維、口頭敘述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時刻。

  本班共有33名學生,男生14名,女生19名,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好,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動腦,能認真完成作業,對于他們來說,學習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學生上課紀律欠缺,他們上課不愿意動腦,不舉手發言,作業質量也不盡如人意,成為班級中的后進生,對于這些學生,改正他們的學習習慣是關鍵。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通過把一些物體進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動,體會余數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余數的含義;探索并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數一定比除數小,會用豎式計算除數和商都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的式題,會用有余數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鐘面的觀察,認識時間的.單位: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并能說出鐘面上所顯示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通過學具操作,認識1000以內的數,知道千以內的數位順序,知道千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以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會讀、寫千以內的數,會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能根據數的意義口算整百數加整百數(和在1000以內)以及相應的減法,整百數加整十數以及相應的減法。

  4、通過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筆算方法,會用豎式計算和在1000以內的加法以及相應的減法式題,會口算整十數加整十數(和超過100)以及相應的減法,會估算一些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式題,會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5、在現實情境中,進一步理解數量之間的相差關系,能應用加、減法正確解答“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6、聯系乘法含義,理解“倍”的概念,會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以及“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7、在現實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能運用乘法和加(減)法正確解答一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8、聯系生活經驗,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與米、厘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一些長度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測量并描述物體的長度。

  9、聯系對東、南、西、北的已有認識,進一步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能運用學過的方位詞合理描述現實情境或簡單平面圖上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能看懂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根據要求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

  10、聯系一些典型物體的面,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頂點和邊,知道角是有大小的,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會在方格紙上畫出角。

  11、會對同一組數據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塊都是呈現統計結果的方法,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聯想和預測。

  (二)、情感與態度方面。

  1、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意義與作用。在教師的組織下,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認真思考的習慣,在教師、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努力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數減三位數的計算及驗算方法,發展估算的策略。

  3、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難點: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2、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會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3、比較角的大小

  五、教學措施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學習資料,更好地發揮教材的作用。

  2、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教學乘法口訣,從編兒歌再編口訣,降低口訣的難度。

  3、在課堂中適當穿插一些數學日記,通過尋找其中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4、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爭取做到自己能學懂的知識,讓他們自己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在具體教學時,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充分利用思考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動腦筋鉆研問題的興趣,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開發智力上有促進作用。

  六、課時安排 共計62課時, 各單元課時安排如下:

  1、余數的除法------------- ———-5課時

  2、時、分、秒------------------ --8課時

  3、認識方向-------------———— -2課時

  4、測定方向-----------------——1課時

  5、認識萬以內的數--------------- -7課時

  6、分米和毫米--------------- ——-3課時

  7、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12課時

  8、角的初步認識----------------- -2課時

  9、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11課時

  10、了解你的好朋友------------------- 1課時

  11、期末復習-----------------————--10時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03-07

數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12-30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2-30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01-09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03-14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01-08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總結12-14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0-28

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1-05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