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3-02-04 14:41:58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5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5篇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內容》為指導,激發學生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平衡關系。同時,著重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資料,以控制實驗、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假設等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六個單元,分別是“巧妙的用力”、“生命的延續”、“生物的'進化”、“地表緩慢變化”、“礦產資源”、“工具與技術”。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1、搜集信息

  2、現場考察

  3、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4、科學幻想

  5、情境模擬

  6、科學小制作

  7、討論辯論

  8、科學游戲

  9、科學欣賞

  10、社區科學活動

  11、家庭科技活動

  12、角色扮演

  七、主要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

  八、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以單元為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為主,并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第一單元:巧妙的用力——八課時

  第二單元:生命的延續——八課時

  第三單元:生物的進化——八課時

  第四單元:地表緩慢變化——八課時

  第五單元:礦產資源——八課時

  第六單元:工具與技術——四課時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沉和浮”、“熱”、“時間的測量”、“地球的運動”。

  第一單元涉及沉和浮因素。本單元要讓學生明白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并掌握浮力的概念。通過動手讓學生深入了解沉浮因素,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第二單元熱的知識。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明白液體、金屬的熱脹冷縮,熱是怎樣傳遞的,制作一個保溫杯。

  第三單元要讓學生在“創造”(制作)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感受人類對時間的認識過程,從而認識到時間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變的速度緩緩流逝的。同時,在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還將不斷地引導學生去感知、體驗一定時間間隔的長短,以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時、分、秒等時間單位概念。

  第四單元:本單元講的是地球的運動,地球上為什么晝夜交替?為什么“北極星”不動?為什么一年有四季?為什么有“極晝”和“極夜”?等問題展開討論,從而讓學生了解地球上所發生的這些基本自然現象的原理。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沉和浮》、《時間的測量》、《熱》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

  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后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制作計時工具并進行觀測和測量,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于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學對死記硬背的知識記的牢,運用能力較差;科學觀察能力和對比實驗設計已經有較大的進步,但是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還不夠;五年級的孩子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三.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面向全體學生,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科技活動以及各類競賽活動。

  四、教學進度表

  沉和浮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1課時

  2、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1課時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課時

  4、造一艘小船;1課時

  5、浮力1課時

  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1課時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1課時

  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單元復習概念梳理1課時

  熱

  1、熱起來了

  2、給冷水加熱

  3、液體的熱脹冷縮;

  4、空氣的熱脹冷縮

  5、金屬熱脹冷縮嗎;

  6、熱是怎樣傳遞的

  7、傳熱比賽;

  8、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各1課時)

  時間的測量

  1、時間在流逝

  2、太陽鐘;

  3、用水測量時間

  4、我的水鐘;

  5、機械擺鐘

  6、擺的研究;

  7、做一個鐘擺

  8、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各1課時)

  地球的運動

  1、晝夜交替現象;

  2、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

  3、證明地球在自轉;

  4、誰先迎來黎明

  5、北極星“不動”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轉嗎

  7、為什么一年有四季;

  8、極晝和極夜的解釋(各1課時)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4

  班級教師日期

  學生情況分析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有的學生科學興趣十分濃厚,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科學知識和一定的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初步由具體轉變為抽象,并且同學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不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學生的科學知識很局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教材理念

  本冊教材為新版蘇教版教材,教材的設計理念與國家課程改革的三個關鍵詞“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業質量評價標準”高度一致。以面向兒童終身受益的學習,如科學精神、科學思維、對自然的好奇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構建大科學觀統領下的主題單元,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活動。

  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由《搭建生命體的“積木”》《微小的生命體》《發霉與防霉》《微生物的“功”與“過”》四課組成,采用先總后分的邏輯結構編排。本單元學習內容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總”,介紹細胞及其作用。第二個層次為“分”,指導學生認識微生物,它由本單元的第二到第四課組成,其內在的邏輯結構為總—分—總。第二單元《仿生》,由《生物的啟示》《蛋殼與薄殼結構》《海豚與聲吶》《我們來仿生》四課組成,這四課之間是總—分—總的邏輯關系。第一課是“總”,向學生介紹仿生的概念;第二、三課是“分”,從具體案例探究中體會仿生的方法和價值;第四課是“總”,為學生創建仿生設計的平臺。第三單元《地球的運動》,由四個次級主題組成:《晝夜交替》《晝夜對植物的影響》《晝夜對動物的影響》《四季循環》。本單元四課從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兩個角度引導學生認識所產生的現象。本單元第一課與第二、第三課是總分關系,前三課與第四課是并列關系。

  第四單元《簡單機械》,本單元圍繞簡單機械展開,選取了生活中比較常見且應用廣泛的四種簡單機械——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為次級主題,設置了《撬重物的竅門》《擰螺絲的學問》《升旗的方法》《斜坡的啟示》四課。從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的特征來看,輪軸、滑輪屬于杠桿類機械,其本質為杠桿的變形,可將這四種簡單機械劃分為兩組,即杠桿、輪軸、滑輪為一組,斜面為一組。因此,本單元的四課也可分為并列的兩個部分,其中,《撬重物的竅門》《擰螺絲的學問》《升旗的方法》為第一部分,《斜坡的啟示》為第二部分。

  教學目標

  能通過找出觀察對象的共同點,說出細胞是組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將實作和閱讀結合起來,知道微生物的廣泛存在以及它們具有不同的種類和形狀。在探究活動中了解物品發霉的條件和怎樣防霉的知識,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通過自制酸奶的活動及反思,獲取有效信息,了解微生物的益處與害處。通過案例分析仿生現象,了解仿生的含義,認識常見的仿生制品。能借助閱讀、討論、探究、游戲等多種方式,解釋生物的形態、結構、功能、活動方式的特點。

  知道很多發明的原型來自自然界,對仿生設計產生興趣。能通過模擬實驗掌握晝夜交替和四季循環產生的原因。能通過閱讀了解古人和現代人對晝夜交替的解釋、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相關解釋及帶來的影響。知道晝夜交替對動植物的影響,四季循環對人們生產生活、動植物、天氣等多方面的影響。描述生活中晝夜交替和四季循環帶來的影響。認識常見的簡單機械——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的結構特征。通過探究實驗,了解不同的.簡單機械在什么情況下省力。能夠辨別生活中的簡單機械,會使用一些簡單機械。在組裝、制作簡單機械的過程中,感受技術發展對社會和生活的影響。

  教學措施

  1、建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節課。

  2、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3、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節課,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4、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實教學進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6、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并運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7、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系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教學時間安排

  周次單元課題課時備注

  1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體的“積木” 1機動1課時

  1 2、微小的生命體1

  2 3、發霉與防霉1

  2 4、微生物的“功”與“過” 1

  3單元復習與測試1

  4第二單元仿生5、生物的啟示1機動1課時

  4 6、蛋殼與薄殼結構1

  5 7、海豚與聲吶1

  5 8、我們來仿生1

  6單元復習與測試1

  7階段復習階段復習2

  8第三單元地球的運動9、晝夜交替1機動1課時

  8 10、晝夜對植物的影響1

  9 11、晝夜對動物的影響1

  9 12、四季循環1

  10單元復習與測試1

  11第四單元簡單機械13、撬重物的竅門1機動1課時

  11 14、擰螺絲的學問1

  12 15、升旗的方法1

  12 16、斜坡的啟示1

  13單元復習與測試1

  14-16 STEM學習立體小菜園6

  17-18專項學習像科學家那樣…… 4

  19-20總復習總復習4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內容》為指導,激發學生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平衡關系。同時,著重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資料,以控制實驗、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假設等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生物與環境”、“船的研究”、“環境與我們”、“熱”。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科學幻想

  |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科學游戲|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

  七、主要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

  八、教學進度安排

  本冊教材以單元為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為主,并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周次 單元 教學內容 課時 備注

  1~5 生物與環境 1.種子發芽實驗 2.比較種子發芽實驗 3.綠豆苗的生長 4.蚯蚓的選擇 5.當環境改變了 6.食物鏈和食物網 7.設計和制作生態瓶 第一單元測試分析與講評 10

  6~9 船的研究 1.船的歷史 2.用浮的材料造船 3.用沉的材料造船 4.增加船的載重量 5.給船裝上動力 6.設計我們的小船 7.制作與測試我們的`小船 第二單元測試分析與講評 10

  10~14 環境與我們 1.地球——宇宙的奇跡 2.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 3.珍惜水資源 4.解決垃圾問題 5.合理利用能源 6.讓資源再生 7.分析一個實際的環境問題 第三單元測試分析與講評 10

  15~19 熱 1.溫度與水的變化 2.水的蒸發和凝結 3.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 4.熱在金屬中的傳遞 5.熱在水中的傳遞 6.哪個傳熱快 7.做個保溫杯 第四單元測試分析與講評 10

  20~21 期末復習 期末考試 4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6

  一、 指導思想

  湘少版科學教材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科學技能方法的訓練。關注對科學的理解,對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發展,以學生作為科學學習的主體,以探究作為科學學習的核心。

  注重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和同伴的合作探究活動開展方法并親身經歷有趣的活動,使學生掌握獲取事實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幾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二、 學情分析

  五年級共有四個班,每班有學生六十多名,通過兩年的 科學學習,學生們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和探究方法。許多學生興趣愛好廣泛,對科學這門課程比較喜歡,因此,在教學中應該繼續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良好的研究習慣和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同時,班級人數多,需要加強組織教學,提高效率。要關注后進的學生,體現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學理念。

  三、全期教學總目標

  本冊教材從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認知發展規律出發,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并搜集、整理、使用信息,幫助學生為科學設計提供猜想和假設的基礎。重點訓練學生合作,制定科學活動計劃的能力。培養學生 “質疑、創新、進取”的科學精神。

  四、全冊教材分析

  第1單元 聽話的電磁鐵

  通過自己制作電磁鐵并根據研究的目標設計實驗發現電磁鐵的 磁力大小可以改變,電磁鐵也有磁極。會制作實驗材料,能小組合作設計實驗。

  第2單元 地球的運動

  指導學生留心觀察,通過設計一系列模擬實驗,讓學生認識晝與夜、四季的特點及生物的不同變化,知道晝夜與四季的形成原因。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善于發現的品質。

  第3單元 顯微鏡下的世界

  學習正確使用顯微鏡,利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世界,了解生物的多樣性及微生物的生活環境,科學的看微生物世界。學會用先進的工具觀察,學習實驗過程中怎樣控制實驗條件。

  第4單元 遺傳和變異

  通過觀察、閱讀和搜集資料,了解生命生生不息的秘密以及變異對于生命演化的意義。

  第5單元 青春活力

  通過收集資料,觀察發現我們成長的證據,了解男孩和女孩在青春發育期的身體變化,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健康的青春期。

  第6單元 我們怎樣做計劃

  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總結單元,將引導學生比較系統的總結本冊教材重點訓練的科學探究方法—制定計劃。讓學生知道制定計劃對于實驗成功的意義,知道制定一般的 計劃應包括的內容和注意的問題。培養學生做事有計劃安排的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計劃與安排,為做好一個活動或探究實驗制定可實行的計劃。

  教學難點:能制定比較完美的計劃。

  五、教學措施

  1、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護好學生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以靈活多樣形式教學,營造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注重上課前師生雙方的充分準備,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3、組織好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4、充分發揮實驗小組的集體力量,互相督促,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六、教研專題:

  大班教學如何有效組織科學課堂。

  七、研究措施

  1、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為教學提供硬件和軟件基礎。

  2、注意師生關系的和諧,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相對自主的環境下探究和創新。

  3、以活動為載體,教師和學生都做好充分準備,保證活動效果,同時,以多元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對科學探究的熱忱。

  4、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善于動腦,樂于動手的習慣。

  5、培養合作精神,充分發揮實驗小組的集體力量。

  八、教研課安排

  待 定。

  九、業務學習安排

  1、學習研究《科學課程標準》和教材,做好科學教學實踐。

  2、閱讀教育著作和雜志:《教師新視野》、《論語》、《小學科學教學》、《湖南小學教師》《全球教育展望》等,收集教學資源,增加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科學素養。

  3、及時總結經驗,寫好教學反思,撰寫論文。

  4、積極認真的參加相關培訓,各種業務學習和教研活動,虛心學習,縮小差距。

  十、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1、制作日晷。

  2、基因的調查研究。

  3、走進樟樹。

  十一、教學評價措施

  1、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2、注重合作,注意同伴之間的互相評價。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使評價更有效。

  3、在科學活動中,注重活動前的設計和活動過程的評價。

  4、給學生多元才能評價,不僅以學業成績代替一切。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7

  一、課程目標: 1、激發學生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系。 2、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資料,以控制實驗、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假設等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二、指導思想: 1、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為學生后繼的科學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學生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素養的諸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追求科學性、實用性、教育性、普適性的統一。

  三、教學目標: 1、能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和實驗探究杠桿平衡、滑輪、斜面、齒輪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過觀察、分析資料發現動物、植物有著多種繁殖方式;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對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做出有根據的假設;用模擬實驗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變化;設計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務的工具(包括簡單機器、機器人等)。 2、能始終保持對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達到平衡狀態的興趣以及對未解之謎和生物技術的好奇,并積極關注相關研究的進展;感受生命延續過程的復雜多樣,進一步樹立珍愛生命、保護環境、保護資源的意識;能通過科學家的故事學會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能運用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積極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3、能通過收集資料、親歷科學實驗列舉簡單機械的使用,體會到利用簡單機械能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舉例說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發現生物的許多特征是遺傳的,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實例找出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關系;能描述溫度、風、流水、植物對地表改變的作用,能說出巖石主要是由各種礦物組成的。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簡單機械的運用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能關注與生物繁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并能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技術的運用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利弊;能提出保護環境、保護礦物資源的建議;能講述科學家(如達爾文)的故事,關注工具發明和使用的發展史。

  四、教材分析:本冊共分為六個單元,共22課。第一單元巧妙的用力: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組織學生探究簡單機械的作用及簡單的原理。學生在研究簡單機械中觀察兩種力相互作用的過程,感受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現象,并認識到當兩種作用力相等時,物體間將達到平衡狀態即可。第二單元生命的延續:本單元將在學生已有認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通過收集和整理各類相關資料,觀察、比較并描述相關的現象等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來進一步感悟生命過程的復雜多樣,培養對生命的珍愛,學習植物和動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與生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問題。第三單元生物的進化本單元繼續引領學生帶著許許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通過查閱、分析和整理資料、討論、撰寫科學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動,討論生物的起源和進化問題,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第四單元地表緩慢變化本單元將引領學生嘗試提出有根據的假設,通過相應的模擬實驗,逐步使學生感悟到各種自然力量以及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幫助學生認識到地表變化是各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激發學生探索地表變化奧秘的興趣,意識到保護地表的重要性,適時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世界,欣賞自然美的科學精神和態度。第五單元礦產資源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巖石、礦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親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這些礦產資源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因此保護礦產資源顯得尤為重要。第六單元工具與技術本單元以工具和技術為主題,將科學知識、探究能力、科學態度及科學、技術、社會、環境整合起來。激發學生對機器人開發研制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設計自己的機器人。

  五、學情分析: 1、可喜之處:通過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設、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六、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七、教改設想: 1、注重搜集信息、現場考察及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2、專題研究,注重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及討論辯論。

  八、教學進度: 單 元課 題 課時巧妙的用力 8課時生命的延續 6課時生物的進化 3課時地表緩慢變化 5課時礦產資源 4課時工具與技術 2課時

  九、主要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 討論法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十、教研課題: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8

  一、輔導思想:

  以培育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活躍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求為主的學習活動,培育他們的好奇心和探求欲,開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了解,使他們學會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剖析:

  (1)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求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討影響沉浮的變量,最終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

  (2)第二單元時刻的丈量:學生制造計時東西并進行觀測和丈量,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開展史,及對“時刻”的知道開展過程。知道計時東西的工作原理,感觸計時東西的開展對人類生活和開展的影響。

  (3)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改變”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改變過程中發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求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求過程,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證明。

  三、學生情況剖析:

  經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發生了濃厚的愛好,對科學本質有必定的了解,科學素養得到適當的培育,已經具有了開始的探求才能,他們對周圍世界發生了激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愿望,樂于著手,長于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愛好,科學素養開展態勢良好;后進生對科學有種憂慮感,跟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添加,學習情緒不夠仔細,加上對科學學科的知道缺乏,以為本學科不重要,小看,造成科學素養開展態勢一般。

  四、教學方針:

  1、本冊教科書規劃了許多探求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求才能的培育是很有協助的,教師要開展學生辨認和控制變量的才能,繼續學習運用比照試驗進行探求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載試驗現象,進行剖析收拾,轉化為依據,用科學探求活動協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將由形象思想向抽象思想開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想,依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想開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現實動身,協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開展學生的科學探求才能。

  3、對情感、情緒、價值觀的培育,應該基于對依據認識的培育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覓依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經過理性的考慮和斗膽的質疑,來開展學生的情感情緒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主意,特別是一些概念了解過程中出現的主意。

  2、輔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試驗。(控制變量試驗要加以輔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載。

  4、引導學生用精確、恰當的詞語描繪觀察到的現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試驗成果進行收拾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安排輔導科技愛好小組,引導學生參與各類有關比賽,以賽促學。

  六、教學進度表(略)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9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

  要求學生有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環境、社會、技術的聯系,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系。本冊教材引入專題研究這一教學內容。

  包括以下幾部分:人體內部的秘密、我們怎么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機械、研究與實踐。

  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能進行觀察、實驗、制作等探究活動。對生物、地球運動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于探究的愿望。關心科學對待新事物及之間的聯系。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變化所需的能量來源、科技與未來世界的緊密關系。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價值觀、科學知識等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并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7、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8、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系。

  四、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并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五、課時安排:

  單元 課時安排

  一單元 四課時

  二單元 五課時

  三單元 六課時

  四單元 四課時

  五單元 六課時

  機 動 2課時

  上述提供的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是我們精心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能夠合理的使用!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0

  一、實驗目的

  1、教會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體味實驗的樂趣。

  2、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主動探索新知識。

  3、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實驗設計、操作、觀察、記錄和整理資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知識素質和智能素質。

  5、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觀察和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共分5單元19課,第一單元是生命的奧秘,有1個實驗。第二單元是地球和地表的變化,介紹了地球的形狀表面內部及相關知識,有3個實驗(實驗6、7、9)。第三單元變化的能量,有4個實驗實驗10至13。第四單元探索宇宙,有2個實驗,實驗14、15。第五單元科技與未來,有1個實驗實驗17。

  三、實驗措施

  1、課前教師要充分準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指導學生做簡單的探究實驗,制定實驗計劃,填寫實驗報告,制作簡易科學模型。

  3、加強觀察和實驗,充分利用儀器和器材,讓學生參觀察和實驗活動,從而獲得知識,鍛煉能力。

  4、師生共同開辟科學教學園地,自己搜集資料,自己動手制作教具,改善實驗條件。

  四、主要實驗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五、實驗進度表(見學校進度表)

單元



課次



實驗名稱



周次



節次



1



3



觀察不同生物體的.細胞



2



24



2



6



研究火山和地震



4



42



7



研究礦物



5



24



9



做卵石



6



24



3



10



擺的秘密



6



42



11



鉆木取火



7



24



12



通電的線圈



7



42



13



無處不在的能量



8



24



4



14



太陽家族



18



24



15



研究四季變化



19



42



5



17



生物的啟示



20



24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我班共有53人,經過之前是積累學習,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也初步的由具體轉變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范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聯系他們的實際生活,用所學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造性應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有24課,以知識的內容分為五部分。分別為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變化、無處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與能源。

  本冊教材注意學生知識經驗的積累和整理,注重用聯系的觀點構建教科書整體結構。

  在內容的選擇上,用聯系的觀點整合不同的內容,選擇體現綜合性、系統性和事物周期性變化的內容構建教科書,引導學生學習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在整體上含悟科學本質。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使學生從小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習興趣。

  2、通過學習,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教學中滲透愛國教育,介紹歷史人物,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措施

  1、教師應更加放開手腳,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較強求知欲望的話題作為課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解釋與模型是五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解釋與模型的訓練。

  2、在教學中采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材特點,制作一些課件,借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于接受。

  3、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并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三動”能力,即:動手、動口、動腦。

  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既要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又要從微觀世界認識事物的內部結構和變化的規律性分析,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探究水平較前幾冊教科書有明顯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設計了大量的強化學生邏輯推理的探究項目,推測產生變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與內部變化之間建立聯系

  2、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系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3、教學中注重實驗教學,教學中要加強安全教育。

  六、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人體內部的秘密6課時3.2—3.13

  食物到哪里去了

  我們的呼吸

  心臟和血管

  腦與神經

  第二單元我們怎么看到物體6課時3.23---4.3

  凸透鏡

  照相機和眼睛

  保護眼睛

  潛望鏡的秘密

  神奇的”眼睛”

  第三單元生物的生長與繁殖7課時4.7—4.17

  種子發芽了

  種辣椒

  植物的花

  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植物的”分身術”

  生物繁殖新技術

  第四單元春夏星空4課時4.27—5.8

  春季星空

  夏季星空

  第五單元生活中的機械3課時5.11----5.22

  斜面

  杠桿

  滑輪

  齒輪

  自行車的科學

  未來的交通工具

  研究與實踐3課時5.24----5.29

  制作車輛模型

  調查家鄉的種植業

  整理與復習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科學課,對科學實驗很感興趣,動手能力較強,但是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學對死記硬背的知識記的牢,運用能力較差。五年級的孩子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生物與環境”“船的研究”“環境與我們”和“熱”四個單元組成。四個單元分別隸屬于“生命科學領域”“技術與工程領域”“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和“物質科學領域”。本冊教科書的整體編排,以核心概念的進階發展為線索,整體設計教學活動,兼顧四個領域的年段安排,著力發展學生的探究和實踐能力。“生物與環境”單元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對生物個體基本特征進行過觀察、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聯系。教學活動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綠豆切入,再擴展到其他植物、動物以及非生物因素,讓學生經歷從個體研究到發現聯系、再到形成系統意識的學習過程。本單元明確提出“對比實驗需要控制改變的條件和不變的條件”,為變量控制實驗打下基礎。本單元共7課,從研究植物對環境的生存需求開始,接著研究動物對環境的生存需求,最后探索動植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初步建構“生態系統”的概念。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對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聯系的認識逐漸加深,最終形成較為系統的認識,初步建立“大自然”觀。“船的研究”單元的學習,與上一版的“浮力”單元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強調“浮力”概念,也不再具體研究浮力、重力與物體沉浮的關系,而是以船的材料、結構、動力等發展演變為內容,引導學生在認識、設計、制作船的實踐活動中,初步感知浮力,體驗生產生活需求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作用。

  本單元以船的演化史為線索,引導學生認識造船技術經歷了材料、結構、動力等方面的發展歷程;開展設計與制作船的動手實踐活動,深入體驗人類為了提升船只的載重量、穩定性、動力性能,對造船材料、內外部構造、動力裝置等進行的不斷改進和發明。本單元重點引導學生運用技術與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在優化工程模型中發展動手能力,體會技術與工程的思維特點。

  環境問題是一個綜合性跨學科的內容。“環境與我們”單元的學習,先從宏觀方面入手,介紹地球為人類提供的珍貴而獨特的生存條件,以及地球面臨的復雜、嚴重的環境問題,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同時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環境問題的欲望。再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研究學生經常接觸的水資源問題和垃圾處理問題、合理利用能源問題、資源再生問題等,讓學生感受到環境問題跟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最后以分析一個實際的環境問題為目標導向,由學生分組討論并模擬答辯現場,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通過對幾個環境問題的探索,讓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幫助學生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熱是一種能量形式,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在理解上會有一定難度。“熱”單元的學習,從觀察水溫的變化開始,對熱現象進行觀察。然后觀察物質在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變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氣體、固體和液體三態的轉化及與溫度的關系、熱量轉移(傳遞)的過程、材料的導熱性能等一系列的活動。建構熱與物體變化的關系,從而了解熱作為能量的一種形式,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學會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進行科學探究,可以促進學生提升探究能力和探究興趣。在研究熱傳遞的方式后,利用熱傳遞的性質來創造性地制作保溫杯,以豐富的實踐經驗建構這些主要概念。本冊四個單元的設計,充分考慮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按照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與內容,精心設計探究實踐的主題,通過學生實踐,幫助學生建構起相關科學概念。同時注重對比實驗在不同年段的進階安排,四個單元的設計與編排在實驗方法上有新的安排,在技術與工程實踐上有了比較明確的要求。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科學概念目標

  1.空氣是一種混合物,氮氣和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陽光、空氣和水分,并在綠色葉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養分。

  3.動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食物等;棲息地能滿足動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動植物的身體結構有助于適應其生存的環境。

  5.動物在氣候、食物、空氣和水源等環境變化時會通過一些特定行為來適應環境的變化。

  6.不同動物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動物的生存依賴于植物或動物,如植物為動物提供維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見的植物和動物之間就形成了吃與被吃的鏈狀關系。

  7.由于自然或人為影響引起棲息地改變,會對生活在該地的動植物產生影響。

  8.棲息地內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生態系統。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基于已有種植經驗,從種子的萌發條件、生長環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問題。

  2.能基于已有的知識,對種子萌發條件、生長環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假設,并能說明假設的依據。

  3.能基于所學的知識,制訂比較完整的對比實驗探究計劃。

  4.有控制變量的意識,能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蚯蚓的生長環境。

  5.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信息。

  6.能基于所學的知識,用概念圖、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結果。

  7.能基于所學的知識,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論,能基于證據質疑并評價別人的研究報告。

  8.能對探究活動進行過程性反思,對探究活動進行總結性評價。

  科學態度目標

  1.發展對研究動物和植物與其生存環境所需條件以及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2.能基于觀察與調查等實踐活動所得信息為依據做出嚴謹的判斷,但不急于下結論。

  3.在科學研討活動中,能基于集體論證反思、調整自己的探究從而完善自己的認識。

  4.能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并調整自己的觀點,最終形成集體的認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認識到人類、動植物、自然環境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關系。

  2.在科學實踐研究中,發現自然界中任何一種生物與同區域內其他生物、非生物都3.有密切聯系,形成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4.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會產生正面或負面影響,從而對其他生物的生存產生影響,因此通過保護環境就可以保護其他生物。

  四、達成目標的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面向全體學生,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科技活動以及各類競賽活動。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育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依據本學科的特色,以探求活動為學習的核心,讓學生經過參與“提出問題、猜測假想、調查試驗、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探求活動的進程,獲取科學常識,增長進行科學探求的才能,培育學生尊重事實和長于質疑的科學情緒,發展創新思維。

  二、教育總目標

  1、能從“是什么,不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怎么樣”“會怎樣”提出問題。

  2、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開始比較和點評。

  1、能依據調查的現象進行猜測,知道猜測或許出錯,需求證實。

  3、能用“假如,那么”對猜測作出開始的假定。

  4、能運用多種感官直接調查常見的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材料、巖石的形態特征。

  5、能按要求的次序調查(調查目標的前后改動。如調查水的形狀、溶解等)。能在教師引導下借用東西直接的調查物體。

  6、能運用對比調查法(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知道對被調查目標進行簡略處理后,有時能夠進步調查效果。

  7、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簡略的控制變量試驗。能在教材引導和教師的協助下擬定簡略調查方案、試驗或調查方案。

  8、會使用刻度尺、量筒進行定量測量。

  9、依據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別人協助下進行簡略制造。

  10、能從周圍目標中獲得調查數據,能用圖或簡略文字記載數據。

  11、能依據目標的外部特征進行分類。

  12、經過詢問、采訪周圍人(教師、同學、家長等)獲取所需求的信息。

  13、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念和評議。

  14、能用口頭語言、圖畫和表達自己的主意,開始描繪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討的進程。

  15、將自己的調查成果與別人的成果和猜測進行比較。

  16、尊重證據。

  17、知道憑借東西調查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將自己的探求的成果與假定相比較得出結論。

  19、能判斷別人的不同觀念和評議的對錯、好壞。

  三、全冊教材剖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常識布景和日子經歷動身,規劃了40多個調查和探求活動,在卡通人“指南車”的引導下,以知道生命體的外部特征和周圍常見物體的性質與功用為線索,學習一些基本的調查、比較、分類的辦法,滲透勇于質疑、重證據、喜愛生命、關心環境等情感情緒與價值的培育,為全套教材的學習打好根底。本冊探求技能的練習重點是:調查、比較、分類、提出問題。本冊教材的內容留意從兒童身邊的天然事物和現象中選取,共包含7個主題單元:從“走進科學”——讓我們從學校開始,針對學校中的生命體、非生命體的外部特征打開探求活動,引領學生去調查、研討“身邊常見動植物”,知道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物質“水”、“空氣”、“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學們日常日子中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材料”的性質與功用,構成了一個契合認知規律和學生思維發展規律、靠近學生日子的有機整體。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各課題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基本思路為:從學生日子中常見的事物與現象動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打開活動,學習有關的科學常識與技能,最后將所學內容與實際日子(包含社會、環境)相聯系并加以運用,再結合本單元的常識技能,在活動中讓學生情感情緒與價值觀方面進行提升,執行從日子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理念。

  將科技史作為兒童科學探求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用達爾文、李時珍、蔡倫等著名的科學家作為調查、制造活動中的串場角色,充分發揮科技史教育在培育兒童科學常識、科學才能和情感情緒價值觀方面的效果和功用,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前史責任感、使命感,建立愛國主義情趣。

  教材剖析:本冊共分為六個單元,共22課。榜首單元巧妙的用力:本單元的教育內容是安排學生探求簡略機械的效果及簡略的原理。學生在研討簡略機械中調查兩種力相互效果的進程,感觸兩個物體相互效果的現象,并知道到當兩種效果力相等時,物體間將達到平衡狀態即可。第二單元生命的連續:本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道和經歷的根底上,引領學生經過收集和收拾各類相關材料,調查、比較并描繪相關的現象等形式多樣的探求活動來進一步感悟生命進程的復雜多樣,培育對生命的喜愛,學習植物和動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一起特征。一起引導學生關注與生殖有關的生物技能問題。第三單元生物的進化本單元繼續引領學生帶著許許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經過查閱、剖析和收拾材料、評論、編撰科學短文、模型制造等不同方式的探求活動,評論生物的起源和進化問題,研討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效果與平衡。第四單元地表緩慢改動本單元將引領學生測驗提出有依據的假定,經過相應的模擬試驗,逐步使學生感悟到各種天然力量以及人類活動對地表改動的影響,協助學生知道到地表改動是各種力量一起效果的成果。一起激起學生探索地表改動奧秘的'愛好,意識到維護地表的重要性,當令培育學生尊重客觀國際,賞識天然美的科學精力和情緒。第五單元礦產資源引導學生從日子中常見的巖石、礦石制成的日子日用品等下手,懂得地球母親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這些礦產資源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因而維護礦產資源顯得尤為重要。第六單元東西與技能本單元以東西和技能為主題,將科學常識、探求才能、科學情緒及科學、技能、社會、環境整合起來。激起學生對機器人開發研制的愛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規劃自己的機器人。

  四、學生狀況剖析

  湘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是整套科學教材的起始冊,三年級一期的學生初涉科學課程,所以將教育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級小學生對于天然事物與現象的掌握是很具體的,只有便于體驗和理解的內容在他們科學素養的構成進程中才有意義,因而科學講堂主要將以日子經歷和周圍環境為根底進行探求活動。

  三年級學生擅長于用感官調查、辨認物體的基本特征。依據物體的相同和不同點對物體進行比較、分類,契合這階段學生的知道特色,因而,教育中將重視發展學生此項技能,并在此根底上發展其他技能。

  學情剖析:

  1、可喜之處:經過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愛好,現已具備開始的探求才能,他們對周圍國際產生了激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愿望,樂于動手,長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調查、發問、假定、預言、調查、解釋及溝通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協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協作才能得到了一定的進步。

  2、不足之處:因為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育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所,有些探求活動乃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常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構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分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使用寶貴的講堂時刻,這現象尤為突出。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6、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7、在理解探究以及培養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體包括:強調實驗前后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并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8、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并認識到重復實驗的意義。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1、知識方面,劃分為四個教學單元:

  《生物與環境》單元,通過對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系。【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并通過對生態瓶的'制作、觀察,探究生態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通過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引領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只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系。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系。最后通過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結實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教學內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光煥發分為四部分,讓我們了解重力、彈力、反沖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并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太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拭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根據本學科的特點,以探究活動為學習的核心,讓學生通過參與“提出問題、猜想假想、觀察實驗、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的過程,獲取科學知識,增長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和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發展創新思維。

  二、教學總目標

  1、能從“是什么,不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怎么樣”“會怎樣”提出問題。

  2、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步比較和評價。1、能根據觀察的現象進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錯,需要證實。

  3、能用“如果......那么”對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設。

  4、能運用多種感官直接觀察常見的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材料、巖石的形態特征。

  5、能按要求的順序觀察(觀察對象的前后變化。如觀察水的形狀、溶解等)。能在教師引導下借用工具間接的觀察物體。

  6、能運用對比觀察法(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知道對被觀察對象進行簡單處理后,有時可以提高觀察效果。

  7、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簡單的控制變量實驗。能在教材引導和教師的幫助下制定簡單調查計劃、實驗或觀察計劃。

  8、會使用刻度尺、量筒進行定量測量。

  9、根據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制作。

  10、能從周圍對象中取得觀察數據,能用圖或簡單文字記錄數據。

  11、能根據對象的外部特征進行分類。

  12、通過詢問、采訪周圍人(教師、同學、家長等)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14、能用口頭語言、圖畫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過程。

  15、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與他人的結果和猜想進行比較。

  16、尊重證據。

  17、知道借助工具觀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將自己的探究的結果與假設相比較得出結論。

  19、能判斷他人的不同觀點和評議的對錯、好壞。

  三、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40多個觀察和探究活動,在卡通人“指南車”的引導下,以認識生命體的外部特征和周圍常見物體的性質與功能為線索,學習一些基本的觀察、比較、分類的方法,滲透敢于質疑、重證據、珍愛生命、關心環境等情感態度與價值的培養,為全套教材的學習打好基礎。本冊探究技能的訓練重點是:觀察、比較、分類、提出問題。本冊教材的內容注意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和現象中選取,共包括7個主題單元:從“走進科學”——讓我們從校園開始,針對校園中的生命體、非生命體的外部特征展開探究活動,引領學生去觀察、研究“身邊常見動植物”,認識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物質“水”、“空氣”、“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學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材料”的性質與功能,形成了一個符合認知規律和學生思維發展規律、貼近學生生活的有機整體。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各課題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基本思路為: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與現象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展開活動,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與技能,最后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包括社會、環境)相聯系并加以運用,再結合本單元的知識技能,在活動中讓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提升,落實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理念。

  將科技史作為兒童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用達爾文、李時珍、蔡倫等著名的科學家作為觀察、制作活動中的串場角色,充分發揮科技史教育在培養兒童科學知識、科學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使命感,樹立愛國主義情操。

  教材分析:本冊共分為六個單元,共22課。

  第一單元巧妙的用力: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組織學生探究簡單機械的作用及簡單的原理。學生在研究簡單機械中觀察兩種力相互作用的過程,感受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現象,并認識到當兩種作用力相等時,物體間將達到平衡狀態即可。

  第二單元生命的延續:本單元將在學生已有認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通過收集和整理各類相關資料,觀察、比較并描述相關的現象等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來進一步感悟生命過程的復雜多樣,培養對生命的珍愛,學習植物和動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與生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問題。

  第三單元生物的進化本單元繼續引領學生帶著許許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通過查閱、分析和整理資料、討論、撰寫科學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動,討論生物的起源和進化問題,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

  第四單元地表緩慢變化本單元將引領學生嘗試提出有根據的假設,通過相應的模擬實驗,逐步使學生感悟到各種自然力量以及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幫助學生認識到地表變化是各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激發學生探索地表變化奧秘的興趣,意識到保護地表的重要性,適時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世界,欣賞自然美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第五單元礦產資源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巖石、礦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親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這些礦產資源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因此保護礦產資源顯得尤為重要。

  第六單元工具與技術本單元以工具和技術為主題,將科學知識、探究能力、科學態度及科學、技術、社會、環境整合起來。激發學生對機器人開發研制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設計自己的機器人。

  四、學生情況分析

  湘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是整套科學教材的起始冊,三年級一期的學生初涉科學課程,所以將教學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級小學生對于自然事物與現象的把握是很具體的,只有便于體驗和理解的內容在他們科學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才有意義,因此科學課堂主要將以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為基礎進行探究活動。

  三年級學生擅長于用感官觀察、識別物體的基本特征。根據物體的相同和不同點對物體進行比較、分類,符合這階段學生的認識特點,因此,教學中將注重發展學生此項技能,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其他技能。

  學情分析:

  1、可喜之處:通過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設、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五、教研專題及研究措施

  以探究為核心,實現教學方式多樣化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是起始年級的課,以一種新的面貌呈現給學生科學學習,這將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呢?我們應讓他們親身經歷科學的發現,動手做科學,動腦思考科學,動口交流自己對科學的理解。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我們身邊。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科學的結論,更要重視研究科學的過程,從過程中悟出科學的真諦,通過得出結論體驗科學探究的價值。

  要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能主動地、獨立地學習,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科學欣賞、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科學游戲、交流會、調查、競賽、角色扮演、科學幻想、搜集信息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充實教學過程。

  研究措施:

  a)重視指導學生認識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變化規律和原因。

  b)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思路

  c)貫徹理論與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的聯系。

  d)注重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

  六、教學措施與方法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七、個人業務學習

  a)大量閱讀教學理論書籍,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b)認真寫好教學反思,積極撰寫教學論文。

  c)積極聽課并做好記錄

  d)積極參加學校的集中業務學習,并做好記錄。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4-03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02-16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7-21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2-08

小學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2-11

小學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2-13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精選22篇)02-08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5篇)03-02

小學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