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1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是新人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軟件制作,文件大小為 9 K,創作者將在文件內注明,已被網友下載次,受歡迎程度為級。四年級語文一雙手2
教學目標:
1、養成圈點批注的讀書習慣。
2、學會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寫人物的寫法。
3、體會和理解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和理解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會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寫人物的寫法。
教具使用:
多媒體課件。
教學策略:
引導自學 以讀促悟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 圈點批注 合作探究 總結提升。
一、導入新課
1、欣賞圖片(課件出示):說一說,這可能是誰的手?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2、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二、檢查課前預習——我來考考你
1、字詞預習檢測。指名讀一讀,糾正字音。
2、課文初讀感知。
(1)這篇文章寫的人物是誰?這個人物的職業是什么?
(2)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份?本文的體裁是什么 ?
三、自主學習
(一)整體感知——認識一雙手。
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閱讀課文,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本文寫了( )的一雙( )
手。(誰的一雙怎樣的手)
(二)細讀課文,解讀“一雙手”---動起你的手來。
1、作為一名記者,采訪一位林業工人,為什么單單要寫他的一雙手呢?這雙手有怎么樣的與眾不同之處呢?再讀課文
⑴用曲線畫出描寫張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語句,并在書上做出適當的圈點和批注。
⑵說說在你的眼中,張迎善的手是一雙什么樣的手?
可以用“這是一雙 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
2、我來為張迎善這雙“手”建檔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的膚色
手指: 紋絡: 掌面: 手的大小
手指細節: 手的別號: 手的價值
3、縱觀檔案資料,用一個恰當的'詞語說說這雙手給你的總體印象。
4、請同學們結合文章語句,議一議造成年輕的張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
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對這雙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你還認為他的手丑嗎?請再次用“這是一雙 __ 的手”的句式,談談你的深層感受。
6、作者說:“看著這雙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綠的森林……”你覺得這一結尾有何妙處?
7、欣賞圖片體會貢獻。
四、深入探究,賞析“一雙手”
1、同學們,這篇文章寫的很短小,卻非常成功,這與文章的寫作藝術是分不開的。請你就文章的某一個角度評說一下其成功之處。(如:多角度的描寫、語言、修辭以及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的運用)
2、學生匯報,師總結。
五、情感升華,贊美“一雙手”
1、讀了文章,你一定對張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認識,在你眼中,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2、全文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作者對這位普通勞動者的禮贊之情,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想說,那么請你也選擇一種方式表達對他的贊美之情。
3、課堂總結。
張迎善是具有不畏艱辛、艱苦創業、默默無聞、樂于奉獻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課文表達了作者對張迎善的熱愛、敬仰和贊頌之情。
六、作業
1、仔細觀察父母親的手,寫一篇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張迎善那樣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的事例。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3
《一雙手》是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4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文章通過對林業工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迎善一雙奇手的細節描寫,透射出這位普通勞動者為綠化祖國,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課文兩次對張迎善的手作了特寫,第一處:第5―7自然段,作者從顏色、紋絡、掌面、手指、左手、關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細節描寫,并多次運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樣硬。”“一個手指好似三節老干蘑”。這些打比喻句,凸現了這雙手的與眾不同。第二處:第17自然段:“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這里通過數字描寫的方法讓人感受到這雙手是天下第一號大手。這樣一雙手就在作者濃墨重彩之下像特寫鏡頭一樣展示在讀者面前,透過這雙手我們看到的是張迎善這位普通勞動者甘心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人們的美好愿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學習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文章的閱讀方法。體會數字說明的好處,認識以小見大,借手寫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
文章兩次對手作了特寫,分別從顏色、紋絡、掌面、手指、左手、關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細節描寫,并多次運用了打比方和數字描寫的方法凸現了這雙手的與眾不同。而這雙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業工人甘心奉獻,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這雙手的特點,在探討形成原因的過程中,感受張迎善的美好心靈應該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猜手誘趣
1、人人都有一雙手,可它們絕對不會是相同的。老師這兒有四雙手的具體描寫,猜猜他們的主人是誰好不好?(出示相關的句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這四雙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對了,有什么秘訣?(學生回憶活動過程,總結抓關鍵詞句的閱讀方法。)
3、小結: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歷使每雙手各有特點。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也是一雙手。想了解這雙手嗎?(板書課題)
[評析: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戲中學習最為輕松快樂。課前的猜手游戲,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無意注意,誘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使知識在情意的參與下進行記憶,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構,可謂一舉多得。]
二、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1、把預習時發現讀不準的、讀不好的生字說出來,提醒大家注意。
2、輕聲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具體描寫這雙手的句子用線劃下來。
3、你劃了哪些關于這雙手的具體描寫?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讀感悟,層層深入
1、形象感知,聯系生活,從外觀的角度了解這雙手。
(1)(出示學生劃出的具體描寫)把這些具體描寫多讀幾遍,想一想這是一雙怎樣的手?你是從哪里知道的?(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如抓關鍵詞句、結合生活經驗、聯系上下文、角色轉換、比較等大膽的談出自己對這雙手的初步感受。)
(學生可能從不同的方面談認識和感受,他們可能會說是一雙布滿傷痕的手,與眾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議的手等,教師要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并給以肯定。當學生談到大、硬、粗的特點時,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通過下面的方式方法給以引導。)
[評析:語文課程總目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有:“……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在以下環節中,老師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感知文本,大膽交流初步閱讀后的個性理解和體驗,此處設計很好地貫徹了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師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它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和全面發展。]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①方法指導:抓住具體數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
②展示按照這個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組織學生比一比,然后老師也來比。
(在形象直觀的比手過程中使學生對張迎善手大的特點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書:大
③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一讀。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個手指似三節老干蘑。板書:硬、粗。
①方法指導:這里運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
②生活中你見過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樣的?你從中體會到什么了?(聯系已有經驗進一步體會出手的硬和粗。)
③結合自己的體會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④出示老繭:指讀。什么是老繭?見過誰長老繭?張迎善的手不僅磨出了老繭,而且布滿每個角落。(學生通過對關鍵詞“老繭”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見到的長老繭的人的手和張迎善布滿老繭的手比較,更深層的體會到底堅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結合此時的體會再來讀。
[評析:《課程標準》中倡導:“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都是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雙手的大、粗、硬的特點,老師運用了直觀對比、與生活經驗相結合等方法,幫助學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從而也啟發我們:回歸生活,把學生的已有經驗與學習內容結合起來,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方式。]
(4)小結:對這雙手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面對這樣一雙與眾不同的手,你想說點什么?(學生們可以結合自己的'認識,談獨到的感受,闡發議論,說自己的猜測,講引發的思考,提不解的問題等)
(學生可能會談:這是一雙令人敬佩的手;可能會猜:這雙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會問:張迎善的手為什么會成為這樣呢?等等。教師可以通過“張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讓這位同學如此敬佩?”或“張迎善的手為什么會成這樣呢?”等問題,請學生默讀課文,自主學習。)
(5)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個同學講,其他成員要注意傾聽,然后一起討論,總結出一個大家認為最準確,最全面的答案。
(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尋求準確、全面的答案。)
(6)組織交流,及時評價。
[評析:看似簡單的小結,卻將學生對這雙手關注的視角,由表層的特點認識,轉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引入計算,關注數字,從價值的角度佩服這雙手。
(1)計算啟情。
好,我們一起來為張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樹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這雙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這雙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張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樹?這雙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設計意圖:把數學的內容引進來,使學生在一次次計算的過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數字的結論中,真正的感觸到:這么多次呀,怪不得這雙手會布滿老繭,怪不得這雙手會堅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從而體悟張迎善的勤勞、奉獻、了不起等。]
(2)圈數促情
課文中還有哪些數字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來,大聲地說一說。
[設計意圖:課文中出現了33坰,44。5坰,1300立方米,3500層積立方米,這些生活中不常見的數字和單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們認識起來是有障礙的。為了讓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張迎善的生活和學生的生活進行多層面地接觸,這里通過聯系他們天天見的教學樓、學校,使這些數字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有真實、立體的認識。]
①咱們學校占地13畝,這33坰有38個學校那么大,44。5坰,就相當于50個學校這么大。
②把張迎善生產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們的教學樓里,要蓋400層。
(3)過渡:看呀,就是這雙手,和土壤的幾十萬次接觸,創造了如此這般的財富。靜下心來再想想,難道這雙手所付出的,所創造的就僅僅是這些嗎?
(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和抓關鍵詞的方法,了解這26萬棵樹只是張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這些木材、林場、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間完成的,也就是說如果張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話,他付出的、創造的將不僅僅是這些,從而感悟張迎善的可貴和偉大。)
[評析:語文學習中常常蘊含著時間操作的因素,以上環節中老師適宜的把握住了這些因素,巧妙地將數學計算引入語文課堂,通過一串串數字的形象感知與比較,既幫助學生深刻體悟到了語言文字,突破了學習難點,也打破了學科界限,在語文學科與數學學科的整合中,促進了學生整體的實踐能力的發展,實現了語文學科的多重功能價值。]
(4)看看這些數字,再想想這雙手,孩子們你又想說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說,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并請他們來板書。)
(5)拓展豐情。林業局負責人說:這是一雙創建綠色金庫的手。什么是金庫?綠色的金庫指什么?為什么說森林就是綠色的金庫?
小結:這大森林啊,的的確確是綠色的金庫,而這金庫的創造者就有張迎善,就有張迎善的這雙手。讓我們再來重溫這雙手的具體描寫好嗎?有感情的讀一讀。
3、借助課件,引發想象,從情感的角度贊美手,贊美人。
(1)課件燃情。(出示樹木漸漸連成林場、又連成一山山森林的課件,在音樂的渲染下教師語言描述)大家看,就是這雙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樹木;就是這雙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場;就是這雙神奇的手,連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聯想升情。作者說:看著這雙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綠的森林,孩子們看著這雙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時透過這雙手學生看到的已經不僅僅是一雙手了,可能是一車車的木材,可能是一彎彎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動物,也可能是張迎善以及和張迎善一樣的勞動者美好的心靈,幸福的笑臉……)
[評析: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強氛圍,還在于語文學習需要熏陶感染。運用課件的精巧設計與相機呈現,把學生在一次帶入文本情境,使學生在語文本的對話中展開聯想,在聯想中情感進一步升華。]
小結:張迎善,一個平凡的林業工人,用這雙普通卻又不普通的手,創造了不凡的事跡。
四、作業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風寒清潔工人的手,傳遞知識老師的手,勤勞能干爸爸的手,溫暖細膩媽媽的手,還有你們,稚嫩靈巧的手等等,課后請你仔細觀察,試著把它寫一寫。
板書設計:
一雙手
硬 美麗 1天3000次26萬多棵
粗一雙手創造財富10天30000次33坰44。5坰
木色 了不起 20天60000次1300立方米
大 奇 26萬棵780000次3500層積立方米
與眾不同創建綠色金庫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4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張迎善那雙寬大、粗糙、有力、勤勞,創造了綠色寶庫的手,投射出這位普通勞動者質樸美好的心靈及其高尚的情懷,贊美了普通勞動者堅忍、敬業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敬意。
教學目標:
1.學習專注關鍵詞,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文章的閱讀方法。
2.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學重點:
1. 體會林業工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2. 學習抓住特征表現人物寫作的方法。
教學難點:
品味課文的語言風格,揣摩句子的深刻含義,感悟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三疑三探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圖片導入:人人都有一雙手,可由于人的年齡和社會經歷不同,它們絕不會是一模一樣的,每雙手都有它的特點,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張關于手的圖片,請大家猜猜它是屬于誰的手?
生:
媽媽的手(溫柔細膩的撫摸著嬰兒,藏著濃濃的母愛)
農民的手(手上布滿老繭和泥土,藏著農民的辛勞)
醫生的手(帶著手術用的手套,藏著救死扶傷)
……
2.引導質疑:每雙手都有它的特點今天我們也來認識一雙特殊的手。(板書課題:一雙手)通過上節課的初步了解,這節課你還有哪些疑問?
生:
張迎善的手是什么樣的?
他的手有什么特點?
他的手做了什么?
……
3. 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自探提示: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讀課文,邊讀邊用筆把描寫這雙手的句子用直線劃下來,抓住關鍵詞把你感受到的'手的特點批注在旁邊。
2.思考:為什么這雙手會是這個樣子?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細細品味。
二、解疑合探
(一)1.小組合作,匯報自學成果。分小組展示自學時找到的關于手的樣子的句子,并簡單談一談在讀這句話時的感悟。
2.轉關鍵詞,深入分析張迎善手的特點。
A. 出示句子“ 在兩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間,我驚訝了:我握的是手嗎?活像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來,可是沒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緊緊地裹住了。”
方法指導:從哪些地方看出張迎善手的特點?
粗糙(“活像半截老松木”聯系實際生活中老松木的樣子進一步理解手的粗糙)
有力(“想抽回手沒得逞”、“緊緊裹住”說明張迎善得手有力)
讀書指導:出示“我驚訝了:我握的是手嗎?活像半截老松木!”讀出驚訝的感覺。(差生讀,中等生評價后再讀,優生再評價再讀。比一比誰讀的更好)
并且多次閱讀后讓學生觀察句子特點:前面是問句,后面是對問句的回答,這樣的句子叫做設問句,出示設問句的作用,讓學生進行句子練習。)
結合圖片認真觀察感受手的粗糙
B.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個手指似三節老干蘑。”
方法指導:這里運用打比方的手法,把______比作 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_.
生活中你見過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樣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手的粗和硬)
C. 出示“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長過指甲的地方,刻著四條形成上下兩個“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紋,手指各個關節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
閱讀感知:從文段中抓關鍵詞了解手的特點,從“沒有指甲”、“刻”、“黑且深的裂紋”等知道這雙手是傷痕累累的。
D. 出示: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方法指導:抓住具體數字,感知手大的特點,總結列數字說明方法。
展示按照這個尺寸畫的一只手,組織學生比一比,在直觀形象對比中是學生對張迎善手大的特點有直接、真切的感受。總結張迎善手的特點,讓學生看一看自己的手,再對比張迎善的手,想一想他到底做了什么?為什么和我們的手千差萬別?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答案。
(二)從文中找出這雙手形成原因的句子,進行朗讀。
A. 出示:栽樹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塊塊得用手揀出來。保證苗苗不窩根,得用手把苗根送進土里。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貼膠布涂手油不管用。
(讓學生邊讀,邊做出動作,體會張迎善對樹苗的愛惜,再帶著愛惜之情讀一讀,明白張迎善必須親自用手種樹,因此才會傷痕累累,手上布滿老繭。)
B.計算器請:
我們為張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樹手往土里插三四次,一天栽一千棵,這雙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張迎善一共種了多少棵樹?這雙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780000次)
組織交流:看呀,就是這雙手,和土壤接觸了幾十萬次,這一串數字多令人驚訝,作者在得知這一數字后驚訝的說道: 這雙手虧得是肉長的,若是鐵鑄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請盡情地用驚訝的語氣讀出這句話來。學到這里,讓我們想一想這雙手的付出,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雙手。
生:勤勞的手,堅硬的手,比鋼鐵還硬的手,無私奉獻的手,默默無聞的手,創建綠色寶庫的手……
(三)林業局負責人說:這是一雙創建綠色金庫的手。綠色金庫指的是什么?植樹造林還有哪些好處?小結:這大森林的的確確是綠色的金庫,而這金庫的創造者就是張迎善這雙手,讓我們再重溫一下張迎善的手。
三、質疑再探
課前的問題大家都弄明白了嗎?誰還有那些疑問?
預設:看著雙手老師看到了翠綠的森林,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四.運用拓展
一雙手一個動人的故事,一雙手一個奇跡的見證,一雙手一個美好心靈的展現!張迎善用他普通的雙手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學們我們人人都有一雙手,你愿意用你的手為社會做哪些好事呢?
(拾金不昧,助人為樂,扶老愛幼……)
五、布置作業: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風寒清潔工人的手,傳遞知識老師的手,勤勞能干爸爸的手,溫暖細膩媽媽的手,還有你們,稚嫩靈巧的手等等,課后請你仔細觀察,試著把它寫一寫。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相關文章:
一雙手作文[精選]12-02
這樣的一雙手02-29
一雙手作文07-05
一雙手作文06-05
雙手的作文12-11
天使的雙手04-30
一雙手套作文09-11
一雙手的力量作文01-16
那一雙手作文07-11
一雙手套作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