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之三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塘、群、灰、捕、迎、龜、裳、碧、鼓”這9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2.能聯系課文內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等三個詞語及所處句子的意思。
3.理解課文中描寫青蛙樣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動詞如“披”“露”“鼓”。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想象、表達能力。
2.通過生字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課上通過字、詞訓練及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三)德育滲透點:
讓學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莊稼的好朋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三)注意體現創新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將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幾個生長階段的掛圖打亂次序,請學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在課下可到池塘邊細致觀察小蝌蚪、青蛙的樣子,了解它們是怎樣發生變化的,也可將小蝌蚪帶進課堂。也可用錄像進行直觀教學。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一)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二)難點:
1.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尋找媽媽過程中心情及身體上的變化。
4.通過教師引導學習第二段,掌握自學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點:了解小蝌蚪為什么會把烏龜當成媽媽。
(四)解決方法:通過讀鯉魚媽媽的話及描繪青蛙樣子的句子,使學生了解到烏龜與青蛙不同,不能根據身體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斷,也就是說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時通過朗讀使學生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錯把烏龜當媽媽。
三、課時安排: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課上配合教學進行小組討論來解決重點難點。
2.在學習生字詞時請學生到前邊來進行指導學習、認識。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戴好頭飾來講臺前表演。
4.將打亂順序的小青蛙各個生活階段的卡片排列好并進行說話訓練。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將本課應掌握的字、應理解的詞、句訓練到位。
2.進行朗讀訓練及指導。
3.結合掛圖,學習課文內容。解決重、難、疑點。
4.進行保護青蛙的教育。
(二)整體感知:
1.出示整幅的跨頁掛圖,學生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結合圖畫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和目標完成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解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小蝌蚪嗎?它長得什么樣?(投影出示,認識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它的媽媽是誰?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二)看圖,了解圖意:
1.出示掛圖,學生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幾幅圖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圖著重觀察小蝌蚪是什么樣的?
看第二幅圖說說小蝌蚪遇見了誰?會說些什么?它的身體有什么變化?
用觀察第二幅圖的方法自己觀察三、四幅圖,自由說說圖意,適當進行想象,教師予以指導點撥。
(三)借助拼音,結合圖畫,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1.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標出自然段,用“ ”在文中畫出生字新詞,練習讀并讀準字音。
---------------------------
2.在認識生字新詞的基礎上,借助拼音讀課文,要讀通每一句話。
3.檢查自讀效果,逐段指名讀課文,并領讀生字詞,其余學生注意認真聽,讀后師生議論,予以評價,注意指導下面幾個字的讀音:“塘”,“迎”“裳”這幾個字是后鼻韻母,要讀準。
群:讀q*n,不要錯讀成q0n。
捕:讀b(,不能讀成p(。
裳:讀輕聲shang,衣裳(shang)。
4.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四)結合看圖,讀講第一段:
1.讀第一段,看第一幅圖,問:
(1)小蝌蚪是什么樣的?
(2)結合課文,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3)自由讀第一段,說說你能夠讀懂那些詞?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注意指導以下幾個重點詞語:
一群:指許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結合學生平時生活實際還可以說“人群,建筑群”。
對“甩著”、“快活”、“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之三】相關文章: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04-30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08-26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實錄03-02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04-09
媽媽找小蝌蚪04-26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的教案設計08-26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精選19篇)04-02
小學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08-26
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03-11
小蝌蚪找媽媽故事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