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剃光頭發微》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學習小中見大的寫作方法。
2、進一步培養聯想、想象能力。
3、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重點難點
1、雜文的特點及鑒賞方法。
2、對課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學法導引
1、首先認真閱讀文章,同學之間交流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2、同桌之間競爭,看誰能盡可能多的發現并分析文中有諷刺幽默意味的句子。
3、試就“剃光頭問題”展開討論,形成自己有個性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作者是怎樣結構全文的?
明確:本文結構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一)引子:(1-2自然段)
開篇作者由清朝剪留辮子一事說起,自然引出對理發工的態度來,“很為他們不平。”又重加引述翼王石達開一詩,表現理發工們的“職業豐姿”。這兩者可作為文章的引子,道出作者本是對理發工懷有好感的。
(二)主體:(3-7自然段)
看“讀者來信”(“鄉下佬”剃平頭遇阻)有感。
作者本來對理發工的好感“不料”由看到一封“讀者來信”而改變。作者由此娓娓談來。由古時的“髡”說起,以至“時至今日”,剃頭“無非是保護頭顱和美觀上的講究”。視野開闊,語言詼諧 幽默又不乏諷刺之意。“鄉下佬”不能剃平頭?何也?是因理發師瞧不起,認為是異想天開,“鄉下佬”不夠資格!“剃頭刀在他手里”,當然剃不成!當今,有權而弄權者,以權謀私者,以權要脅他人者,以權損人者……何其多也?
(三)結尾(8自然段)
提出希望:“試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
“有權就要耍”,社會就不會太平,人民利益就要受損,所以,要使有權者不耍權,不弄權,就要加強社會監督機制建設!
二、本文在寫作方面有哪些技巧?
明確:縱觀此文,一些寫作技巧值得我們探討學習。
首先,選材雖小,立意深遠。從身邊小事談起,從平凡的生活現象落筆,娓娓談及社會重大問題。以小見大,用小事反映大問題。
其次,過渡自然。作者由“剃頭”一事論及社會“有權者耍權”之現象,其間銜接過渡十分自然。“原因簡單之至,剃頭刀在他手里”,承上之句,啟下之論,為下文闊開思路做下鋪墊。“這就是權”,一句同樣承上啟下,引人論“權”之路。
最后,語言技巧,本文語言似談天說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諷刺之意卻絲毫不減,反而借助這種自然幽默的語言更加加強了語言的諷刺力度。
三、有人認為文章就取材而言,有“小題大做,借題發揮”之嫌,為什么?
明確:就立意取材而論,雖不免小題大做之嫌,卻也頗顯借題發揮之能。一個縣里的理發工人不給“鄉下佬”剃平頭,原因何在?事情的發生經過是怎樣的?《人民日報》讀者來信是否有詳盡交代?理發師是否另有隱情?是非曲直,是否還應該聽聽理發師們的“另面”說法?本文都沒有只言片語提及,剪除了枝葉,直接告知結果。即使只管結果,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理發師不替鄉下人剃平頭,不過也只是特例而已,并非一種普遍現象,何以這樣一個細微的個別現象,能與權力之大有必然的聯系呢?再假如,即使這種行為是一種較普遍的現象,大多數的城里理發工人都不替鄉下農民剃平頭,矛盾實質的所在,似乎也不是權力問題,而是城里人的優越感,歧視心理在作祟,或其它種種復雜微妙的因素在起作用。那么,作者憑什么將“剃光頭”這樣的區區小事“發微”成耍權弄權的赫赫大事呢?一言以蔽之:小題大做,借題發揮。
四、簡述本文的聯想過程及特點。
明確:由清朝“留發不留頭”聯想到清末的假辮子、石達開關于理發師的對聯等頭發
的故事,再寫到《人民日報》關于鄉下人只能剃光頭的報道,又由剃光頭聯想到古代的刑罰“髡”,聯想現在許多國家的罪犯剃光頭,聯想到“鄉下佬”不愿剃光頭的原因,聯想到城里的理發師為什么可以任意決定誰該剃平頭或光頭,最后聯想到怎樣使用手中的權。
這一步步的聯想環環相扣,最后歸結到掌權的問題。文章沒有就剃頭論剃頭,而是卒章顯志。既放得開又收得攏,構思十分精巧。
課外作業 :
閱讀《讀本》中的雜文兩篇,并寫一篇讀后感。
鞏固發展
1、 給下列加黑字注音。
睥睨人世( ) 牛山濯濯( ) 詭奇( ) 髡鉗( )
2、 解釋下列詞語。
切膚之痛: &nbs
[4] [5]
【《剃光頭發微》教學設計3】相關文章:
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設計06-05
新課教學設計304-25
發微信早安說說07-13
發微信朋友句子02-28
發微信朋友的句子11-29
金岳霖的抽象理論發微05-02
王安石《易解》發微04-26
張載心學結構發微04-29
“能被3整除的數”教學設計與評析04-30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教學設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