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些花招、多點實在
近日觀摩教學,筆者一口氣聽了十幾節青年教師的語文展示課。其中有一些不諧之音,值得推敲,故擷而錄之,稍加點評,以求證于行家。
一、放棄引領的職責
一青年教師執教《海之驕子》 ( 蘇教版第九冊 ) ,組織學生學完生字,便讓學生通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后說出感受。學生讀時,老師靜立旁觀;學生說時,老師一味地微笑點頭,幾乎沒有什么評價和引導。課后,有人提出質疑時,這位老師卻不以為然地說: “ 新課程不是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嗎? ”
自主不等于自流,學生自主不是以犧牲教師的主導為代價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就不應該作壁上觀,而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合理調節課堂節奏,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把學生的認知引向一個嶄新的境界。
二、不敢規范學生的學習
在這十幾節課中,多次聽到這樣的教學語言: “ 同學們,你喜歡哪段就讀哪段 ” 、 “ 你想寫哪幾個字就寫哪幾個字 ” ,于是,就有不少學生揀最簡單的一背、一讀、一寫了事。
誠然,教師的初衷是要體現尊重學生,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但是,教師給了學生選擇的自由,卻沒有給予相應的責任。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選擇與自主進取的關系,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責任感和進取心。而且,這也不排斥在適當的時候作出硬性的規定。比如有些優美的語段,就必須嚴格要求學生背下來。教師規范學生的學習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不是矛盾的。
三、語文變成實驗課
一教師在上《夜晚的實驗》 ( 蘇教版第十冊 ) 一課時,是這樣設計教學的:讓學生讀課文后,按課文所說的,分小組在組內某一個同學身上做實驗,探究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
表面上看,學生在課上 “ 探究 ” 得熱熱鬧鬧,但實際是:一、學生究竟有沒有弄明白這個奧秘,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比較明白的,做了這個實驗反而變得云里霧里的了。二、就算學生做完實驗終于明白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難道學生在課中得到的實驗技能是語文課的應負責任嗎?回答是否定的。語文學科的探究性學習不能等同于科學課的探究性學習,兩者的教學目標 是大相徑庭的。提倡學科的融合,并不等于非語文課的內容都可以充塞進語文課。在語文課上,不管使用何種教學手段,都要深入思考:這是否有利于教學目標 的達成 ? 是否為語文服務?是否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感悟體驗?偏離這一目標,再熱鬧的活動,也是無效的。
四、忽視邏輯思維的培養
在十幾節語文課中,幾乎無一教師進行文章脈絡、層次的理清工作。
語文課是要摒棄繁瑣的分析,強調探究性學習,強調讀中感悟。但是,如果不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忽略了對文章結構、行文線索的領會,長期以往,會導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低下。學生讀起文章來不明白作者的寫作思路,自己寫起文章來也會結構不清、思路不順。這是非常需要引起教師們注意的。
五、教法上喜新怕舊
一位教師上《盧溝橋烽火》 ( 蘇教版第十冊 ) 時,對于課文的時代背景只字未提,導致學生學習課文時,出現了理解偏差。那么對學生不夠了解的時代背景,這位教師為什么不作個介紹呢?課后,我與他交流,才知個中玄機。他說: “ 如果我講了,不就是用老辦法 ---- 傳授式教學了嗎? ”
誠然,以往的 “ 傳授式 ” 教學是有其缺陷的。特別是它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硬把知識往里塞。學生變得厭學、怕學,招致社會對語文教育的一片討伐聲。探究性學習的出現多多少少改變了這一狀況。但我們有時總是矯枉過正,該講的不敢講。其實無論是接受式學習還是探究式學習,都是一種學習方式,不存在優劣之分。我們在實際教學時,不能死守一法,應該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機動、實事求是地運用適合學生、文本的學習方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學實效。
少些花招、多點實在
【少些花招、多點實在】相關文章:
花招04-30
多點關心多點愛作文04-27
同樣多、多些、少些05-01
實在和科學實在論05-01
讓新聞多點文采05-01
如此實在05-01
實在作文04-30
培養孩子的興趣少些目的04-29
給孩子少些否定,多些鼓勵04-29
試論技術實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