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鬧花燈》教案
活動目標:
1.大膽表現自己與同伴玩花燈時的情景、動態、表情,體驗其中的樂趣。
2.在創作的過程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專注地完成繪畫活動。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感受花燈的美感。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
表現玩花燈的情景。
活動難點:
人物的動態和色彩的運用。
活動準備:
1.幼兒有玩花燈的經驗,會表現簡單的花燈。
2.人物活動圖,筆、紙。
3.幼兒用書:《鬧花燈》。
4.活動前布置教室,在窗上、墻邊掛上各種不同的花燈。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師:看看我們活動室里有什么花燈?
二、引導幼兒回憶、交流與同伴玩花燈時的情景。
師:元宵節你是怎么玩花燈的?和誰一起玩的?玩花燈時看到了什么?許多的花燈掛在哪里?它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的?你玩花燈時心情怎么樣?
三、師幼共同探討如何表現和大家一起玩花燈的情景。
師:玩花燈時都有哪些動作?身體的哪一部分發生變化?怎樣來表現許多人一起玩花燈?什么時候玩花燈?怎樣表現熱鬧的場面?用什么顏色?
四、教師提供幼兒用書
并有意識地指導幼兒創作作品《鬧花燈》。
五、展示幼兒的繪畫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交流展示的幼兒作品,鼓勵在動態和色彩方面表現比較好的幼兒。
活動延伸:
了解花燈的制作。
在美工區為幼兒提供小紙盒、線、木棍和裝飾材料,鼓勵幼兒自己制作花燈。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以開門見山的方式,播放一些課前收集的有關元宵、花燈的圖片、錄像等,從欣賞角度直入課題,學生通過看看、想想、說說等活動,引導學生進入制作花燈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們各抒己見陶醉在“元宵”之中。然后我出示一個花燈成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花燈的基本構造特點
小百科: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于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制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中華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幼兒園大班《鬧花燈》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教案鬧花燈02-22
大班音樂教案:鬧花燈01-02
大班音樂教案《鬧花燈》11-17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鬧花燈》08-10
《鬧花燈》大班教案(精選17篇)01-07
《鬧花燈》大班音樂優秀教案09-30
大班音樂教案:鬧花燈5篇01-02
大班音樂教案:鬧花燈(5篇)01-02
《鬧花燈》大班優秀音樂游戲教案01-16
《鬧花燈》美術教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