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班音樂教案

時間:2023-06-03 09:50:50 音樂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小班音樂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小班音樂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肢體走、跑、跳地大肢體運動規律。

  2、初步掌握歌曲內容,熟悉ABABA回旋曲式。

  3、理解歌曲深層含義,幫助學生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CD第三首、繪本、銅碰鐘

  【活動過程】

  一、肢體探索

  1、師請生自由節奏步伐在空間中行走。

  2、在步驟一基礎上,師加入銅碰鐘表示暫停。

  3、師請生在空間中自由小跑。

  4、根據以上步驟,師要求生加入小跳、滑行等動作變化。

  二、歌曲教學

  1、師請生圍圈而坐,打開繪本,有只可愛的小松鼠在森林中迷路了,讓我媽唱著歌,陪它一同回家吧。

  2、師教學歌曲A段,延長并加入各種身勢,如拍手、拍腿、拍肩等,請生跟唱模仿。

  3、師做B段兒歌部分編排動作。請生跟學模仿:“我們跑”——跑步動作“我們跳”——跳躍動作:“我們和陽光來賽跑”——雙手臂從頭頂向兩邊散落:“一天的時光多美妙”——TATATATA拍手動作:“跑贏了你就笑一笑”——跑步動作和微笑動作。

  4、請生兩兩對面,在“一天的時光多美妙”時拍手,可轉化為兩人對拍完成。

  5、師與生一同回顧A段歌曲與B段兒歌。

  6、合音樂,一同歌唱,A段處發明身勢,B段處于左邊右邊伙伴面對面玩動作游戲。

  三、律動游戲

  1、師示范律動游戲規則,在A段處聽請指令小跑/小跳/滑行/行走;A段結束時找到一位好朋友,B段雙人面對面念兒歌做特定動作。

  2、師請生圍圈而坐,請一位學生扮演小松鼠,在A段處可選擇行走/小跑/小跳/滑行等方式,繞著圈運動,當A段歌曲結束時,停下腳步拍一下正對著的小朋友,拍到的'小朋友去追趕小松鼠。(追趕跑步游戲)

  四、歌曲意義

  時間對于每個人都有特殊的意義,學會小松鼠“與陽光賽跑”精神,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小松鼠走迷宮》課時2

  【活動目標】

  1、鞏固復習歌曲兒歌ABABA曲式結構。

  2、激發與探索十六宮格的節奏探索。

  3、感受各類進行曲規整的節奏風格與曲式圖譜。

  【活動準備】

  CD第七首、各類音效片段、繪本、紗巾、彩帶、水袖

  【活動過程】

  一、復習回顧(5MIN)

  1、圍圓圈而坐,合音樂回顧歌曲AB段。

  2、舞蹈律動:A段處圍圓圈向左右行走/小跑;B段停下,做動作回顧。

  二、十六宮格(20MIN)

  1、師取出十六宮格,請生圍坐在其四邊。師提問其形狀,行與列分別的格數。

  2、合音樂,師從左到右依次數格子,直到音樂段落結束。

  3、在空白格子內隨機擺放松果,(一個格子,放一個松果),當遇到放松果的格子,請生拍一下手。

  4、請生來隨機擺放松果,一起合音樂拍奏。

  5、師在一種松果的基礎上,再加入另一種松果顏色,第一種松果用拍手,第二種用拍腿表示。

  6、師請生選擇兩種不同音色樂器,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松果節奏演奏

  7、加入不同進行曲音樂,即興為這些進行曲配上疊加的節奏。

  三、繪本作業(5MIN)

  1、翻開繪本,請生在黏紙工具中找到松果,粘貼到森林中的十六宮格中,創編自己喜歡的節奏吧。

  2、選擇一首喜歡的進行曲,將小松鼠的節奏為進行曲來伴奏吧。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背景分析:

  小班的孩子喜歡富有情境的游戲。來自孩子們生活中的跳跳床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因此,我創設了“森林里動物們玩跳跳床”的游戲情境,并且自然地貫穿始終。這樣就使得活動變得好玩有趣起來,從而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跳躍的愿望。

  為幫助孩子們突破“隨歌曲節奏跳躍”的難點,我通過“皮球跳躍”“圖譜引導”和“肢體感受”三個環節幫助孩子們從直觀到具體形象再到自身動作感受,由易到難地引導孩子們感知歌曲的節奏。第一環節和皮球一起玩“跳躍”的游戲,既順從了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又非常直觀、具體形象地幫助孩子感知了歌曲的節奏;第二環節通過形象的圖譜幫助孩子更好地熟悉歌詞、感知節奏;第三環節引導孩子通過身體動作進一步感受音樂跳躍的節奏和情緒。在活動的最后,創設了有趣的“跳跳床”游戲情境,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最終使孩子們在輕松、自如地氛圍中,有效的達成了教學活動目標。

  教學策略:

  1.游戲情境法

  2.直觀感受法

  3.圖譜引導法

  4.循序漸進法

  活動目標:

  1.用動作表現歌曲跳躍、歡快的情緒,產生跳起來的愿望。(重點)

  2.能跟隨歌曲的節奏跳躍。(難點)

  3.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圖譜、皮球、廢舊廣告布。

  2.經驗準備:和幼兒玩節奏游戲。

  活動過程:

  1.情境激趣,學習體驗歌曲節奏。

  (1)情境導入,完整欣賞音樂。

  (2)出示皮球,通過皮球有節奏的跳動,感受歌曲跳躍的情緒,尋找跳起來的感覺。

  (3)通過圖譜,進一步感受練習歌曲節奏。

  (4)利用身體各部位感受跳起來的.感覺和節奏。

  2.情境深化,出處引導幼兒隨歌曲節奏跳躍。

  (1)幼兒隨歌曲節奏自主模仿小動物跳躍,表現歌曲的節奏及跳躍感。

  (2)幼兒合作表演,進一步引導幼兒隨歌曲的節奏進行跳躍。

  3.情境升華,進一步發展幼兒隨歌曲節奏跳躍的能力,共享跳躍的快樂。

  (1)借用“跳跳床”(廣告布),激發幼兒跳躍的欲望,進一步練習隨歌曲節奏跳躍。

  (2)增加游戲情境,讓幼兒進一步鞏固練習隨歌曲節奏跳躍。

  (3)共同演唱歌曲,體驗用聲音表現歌曲跳躍的歡快情緒。

  4.結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在快樂的游戲情境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教學的過程中先采用手指游戲讓幼兒感知節奏的快慢變化,再用語言提示引出會跳的好朋友“皮球也來湊熱鬧”并提問:“皮球會跳嗎?”通過演示得出皮球不但會慢慢的跳快快地跳而且還會隨音樂的節奏一起跳。此樂曲訊用了用圖片記錄樂曲的節奏,圖譜的形式以每兩小節為一行,共五小姐。感謝朱老師對我的指點讓節奏譜更為生動形象,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更為濃烈,在活動的環節中,選擇邊對照圖譜邊打節奏讓幼兒更進一步感知樂曲的節奏,其中讓幼兒集體與,個別表演,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在歡快的游戲中掌握節奏,用身體不同的部位來打節奏,讓幼兒更有趣,設置了跳跳床活動時有了規矩,并學會與同伴之間的配合及朋友玩耍的喜悅之情。在不斷拍打節奏的同時,幼兒也基本會唱歌曲,但在今天的活動中我還有些緊張,在以后的活動和學習中還需要在鍛煉,消除緊張情緒。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感受歌曲的強弱變化,掌握× ×∣ ×× ×∣的節奏型。

  2、引導幼兒學唱歌曲,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圖譜;樂曲《春天》、《春天在哪里》錄音磁帶。

  2、事先排好律動,學會練聲曲《春天真美麗》。

  3、幼兒成半圓坐好,中間空出空隙。

  4、鋼琴伴奏,黑板、夾子、遮蓋布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師:"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出來唱歌跳舞了,我們也來唱歌跳舞吧。" (幼兒聽《春天》的.音樂做律動,并找個位置坐好。

  二、練聲《春天真美麗》。

  師:"小朋友,春天美嗎?我們一起來唱《春天真美麗》吧!"(教師彈琴,引導幼兒練聲。)

  三、學唱新歌。

  1、教師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幫助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

  師:"春天真美麗,小朋友在春天里唱歌跳舞真快樂,大鼓小鼓也來唱歌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們唱了些什么?"2、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圖譜的含義。

  3、引導幼兒邊看圖譜邊演唱歌曲。

  4、出示大鼓小鼓,幫助幼兒感受歌曲的強弱,引導幼兒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歌曲的強弱。

  6、引導幼兒跟著鼓聲來唱歌。

  四、放音樂《春天在哪里》,引導幼兒到教室外面去尋找春天,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唱得真不錯!現在老師就把大鼓和小鼓放在我們的音樂區,等一下,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來這里一邊敲鼓一邊唱歌,好嗎?""小朋友你們看,春天來了,美麗的花兒開放了,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到外面去尋找春天吧!"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主要涉及領域:

  藝術、語言

  活動目標:

  1.學習童謠,根據自己已有經驗進行創編。

  2.感受剪紙的樂趣,愿意嘗試剪紙。

  活動準備:

  1.幼兒欣賞過剪紙作品。

  2.剪紙材料(剪刀、彩色紙等)。

  3.邀請大班幼兒進行剪紙表演。

  活動過程:

  1.欣賞大班哥哥、姐姐的剪紙表演。

  指導語:哥哥、姐姐在干什么?怎么剪的?剪的是什么?

  2.學習童謠,感受剪紙活動的樂趣。

  (1)欣賞童謠,理解童謠內容。

  (2)學習朗誦童謠,感受剪紙活動的`樂趣。

  3.根據自己已有經驗進行創編活動。

  指導語:小剪刀還能剪出什么好玩的東西呢?

  4.嘗試剪紙,產生對剪紙活動的興趣。

  資料鏈接:

  剪紙歌

  哥哥姐姐手兒巧,拿把剪刀絞呀絞。

  絞只狗,絞只貓,絞只麻雀喳喳叫。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演唱歌曲

  2在動作的幫助下,嘗試表現出歡快、活潑的情緒。

  3樂意參加集體歌唱活動,并較快的'站散點進行游戲。

  活動準備

  1、白色木偶一個綿羊一只 洋娃娃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洋娃娃,向大家問好

  2教師;大家好我是從國外來的小朋友,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教師持洋娃娃來到幼兒的面前打招呼)

  3瑪麗講述綿羊的謎語,引導幼兒猜測答案。

  教師,我有一個好朋友今天和我一起來的,它是個非常可愛的小動物,請你們猜猜它是誰,——身穿大棉襖,野草吃個飽,過了嚴冬天獻出一身毛

  教師 瑪麗和可愛的小綿羊,在一起回發什么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教師帶領幼兒在琴聲的伴湊,下念歌詞

  幼兒嘗試聽音樂自己進行演唱

  根據音樂進行創編,結合可愛的動作,聽完音樂,鼓羊的活波與可愛。

小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學唱歌曲,知道用自然柔和的聲音演唱。

  2、 在歌唱過程中,注意與同伴的聲音保持一致。

  3、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 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 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學唱歌曲,知道用自然柔和的聲音演唱;

  活動難點:

  在歌唱過程中,注意與同伴的聲音保持一致。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兩只小鳥的卡片、 CD、 鋼琴。

  活動過程:

  一、 入場

  在音樂《小鳥》聲中,師生學小鳥飛翔的樣子有節奏地進入教室坐下。

  二、 發聲練習,提醒幼兒用自然柔和的聲音演唱,并能唱準歌曲中的附點音符。

  附練聲曲:小鳥睡著了

  1 2 | 3 . 4 | 3 3 2 2 | 1 - |

  (師)一只 小 鳥 慢慢 睡著 了,

  (幼)兩只 小 鳥 慢慢 睡著 了,

  (師)三只 小 鳥 慢慢 睡著 了,

  (幼)四只 小 鳥 慢慢 睡著 了。

  三、引出歌曲內容,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在教室里找到教室布置的小鳥,并讓幼兒知道一只叫丁丁,一只叫冬冬。

  2、師:今天,老師給寶寶們帶來一個關于這兩只小鳥的一個故事,寶寶們想聽一聽嗎?

  3、幻燈片出示與歌詞相對應的圖片,讓幼兒看圖說說圖上的.內容,從而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建立圖譜。

  4、根據圖譜再次記憶歌詞內容。

  5、師:音樂家們把這兩只小鳥的這一故事譜寫成了一首歌,寶寶想聽嗎?

  6、播放CD中的音樂。

  四、幼兒一邊看圖譜,一邊學唱歌曲。

  1、教師:這首歌好聽嗎?想學嗎?

  2、教師邊彈琴邊唱歌,幼兒小聲的跟唱。(2-3遍)

  五、幼兒嘗試邊表演邊唱歌

  1、播放CD跟唱,邊唱幼兒邊自由用動作來表現。

  2、在教師的帶領下邊唱邊表演。

  六、課后延伸:保護小鳥,保護小動物

  1、師:小鳥為什么會飛走啦?

  2、幼兒大膽假設

  3、教師總結要保護小鳥。

  七、退場

  在歌曲聲中,幼兒邊唱邊走出教室。

  活動反思:

  《兩只小鳥》是一個韻律比較歡快的音樂。以幼兒感興趣的故事情節導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通過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總的來說本次活動思路清晰,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在環節的銜接上還有所欠缺,教師的音樂基本功和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形式顯得有些單調。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吸取經驗,改進缺點,將教學活動組織得更好。

小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個人對音樂這門學科比較感興趣,通過在幼兒園工作的這段時間,我覺得幼兒對歌唱有一定的誤區,以為自己唱的聲音大就是很棒的聲音,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一些實踐來為幼小的孩子們養成一個好的歌唱習慣。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聲音的強弱、動作幅度的大小感受和表現歌曲的力度。

  2.嘗試仿編歌詞,體驗仿編的樂趣。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貓、小貓胸飾分別為全班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火車音樂背景進場

  1.師:今天,火車帶來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誰呀?

  誰會像貓咪一樣唱歌?(帶領幼兒學唱喵喵喵喵喵)

  2.師:看,貓來了。聽聽看,有幾只貓。(出示圖片,模仿大貓和小貓的叫聲)你聽出來有幾只貓咪?他們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

  3.師:聲音大的貓咪是哪一只?(大貓)聲音小的貓是哪只?(小貓)

  師:哦,是貓。這兩只貓里,有一只是大貓,有一只是小貓。請你聽一聽兩段音樂,聽聽是大貓先來還是小貓先來呢?

  二、基本部分(學唱歌曲)

  師:你們學的可真棒!我們一起來聽聽大貓和小貓是怎么介紹自己的,好嗎?

  ——教師完整演唱歌曲。

  師:大貓是怎么介紹自己的?大貓的聲音怎么樣?小貓呢?

  ——教師帶領幼兒做動作表演學唱。提醒幼兒大貓和小貓的力度不一樣。

  師:誰愿意來扮演大貓和小貓,到前面來表演呀?

  三、活動延伸

  師:你們還想邀請什么動物朋友來我們貝貝班做客?(小鴨、小雞等)

  師:鴨子的叫聲是怎么樣的呀?大鴨可以怎么介紹自己,小鴨呢?我們把它請到我們的歌曲里,好嗎?

  四、結束部分

  師:小貓走路是怎么樣的?我們學小貓走路輕輕地去衛生間小便、喝水吧。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的音樂課,孩子們帶著頭飾,唱歌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僅僅把大貓小貓引進了歌曲了,還可以自己創編歌詞把其他小動物都請到了歌曲里面,孩子們學習的`**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目標完成的也很好,基本符合了《綱要》不僅要讓孩子們“學會”而且要“會學”的教育精神。課程上的流程也比較完整,只是中間的強弱關系我沒有太強調,孩子們唱的喝感受的強弱關系都不太明顯,這是一個小小的失誤,我將在第二課時強調這一點,這節課給我的啟示是:不是孩子做不到,是老師沒有要求到,在以后的歌唱活動中,我會反復強調歌唱中各個注意事項,爭取讓孩子們養成一個科學的歌唱習慣。

小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親子間的身體接觸與情感交流中,共同分享參與親子音樂活動的樂趣。

  2、敢于在集體面前大膽地展示自己,能初步伴隨音樂,自主地用動作與歌聲表現生活中洗澡的過程,嘗試聽音樂合拍地動作。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激發家長參與親子活動的愿望,愿意在集體前大膽表現

  2、本次活動前,家長和孩子已玩過《過山洞》的音樂游戲

  活動過程:

  一、親子隨音樂做各種動作自由入場

  二、親子互動,共玩音樂游戲《過山洞》

  1、 引導幼兒和家長自由表現“山洞”并隨音樂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過山洞。

  2、 指導幼兒和家長認真傾聽音樂,當音樂停止時,保持動作不變。

  三、以親子互動形式,引導親子感受并嘗試用動作表現洗澡的過程

  1、 引導親子討論洗澡的過程:我們來玩一個洗澡的游戲,這個游戲是有音樂的,想想我們平時是怎么洗澡的?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吧。

  2、 根據討論情況,引導親子伴隨音樂自主地相互用動作表現洗澡的過程。

  3、 根據親子表現,引導個別親子將有節奏地洗澡的動作展示給大家,由大家一起來學習

  4、 伴隨音樂,引導親子共同體驗有節奏地相互洗澡的樂趣。

  5、 教師配上歌詞,和一幼兒共同體驗邊唱邊隨音樂有節奏地來洗澡。

  6、 親子共同體驗邊唱邊隨音樂有節奏地來洗澡的`樂趣

  7、 引導親子隨音樂有節奏地相互歡樂地撫觸和按摩

  四、活動延伸:引導親子去戶外玩游戲《過山洞》;請媽媽做山洞,寶寶和爸爸來過山洞;請爸爸做山洞,媽媽和寶寶來過山洞。

  活動反思:

  在小班韻律活動的組織中應以培養完整兒童為目標,在發展幼兒音樂能力的同時,注重幼兒情感能力的培養,鼓勵幼兒大膽、創造的表演,充分感受韻律的美和快樂。通過此活動使幼兒喜歡洗澡,養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小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花環送給您》,并理解歌詞內容。

  2、學會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

  3、學習把愛長輩的情感用歌聲和動作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媽媽或長輩戴上花環的`圖片

  2、有關愛父母、尊敬長輩等禮貌行為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帶幼兒欣賞自己制作的花環,并說出花環送給誰。

  2、出示圖片,告訴幼兒:

  圖片上的小朋友給媽媽戴花環時,還唱了一首很好聽的歌,名字叫《花環送給您》。

  今天,我們請來了這位小朋友,你們仔細聽聽,她是怎么唱這首歌的。

  3、請大班一位小朋友進行表演唱,激發幼兒學習歌曲的愿望。

  4、教師提問:剛才,大姐姐演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歌里都唱了什么?

  鼓勵幼兒大膽說出歌詞的內容。

  二、展開

  1、教師完整地朗誦歌詞。

  2、幼兒跟著音樂學說歌詞。

  3、幼兒自由地圍在教師周圍學唱歌曲,教師與幼兒交談:

  我們給媽媽送上親手制作的漂亮花環時,演唱《花環送給您》,她們一定會更高興的。

  4、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

  5、聽錄音,請幼兒邊做動作邊自由地表演唱。

  三、結束

  請幼兒回家為媽媽或長輩戴花環時演唱這首歌。

  活動延伸

  離園時,有意請媽媽、奶奶等女性家長來接,幼兒集體為她們戴花環,并演唱歌曲。

  教師現場照相或錄像。

小班音樂教案 篇10

  生活中,小班孩子特別喜歡模仿動作,學表情,打節奏。因此,我盡量為幼兒創設能夠大膽表現的空間。在幼兒初步了解民族舞的基礎上,本節活動就是通過學習維吾爾族舞蹈的簡單手型——手腕花,激發幼兒創編的欲望。在創編出不同的手位后,鼓勵幼兒大膽表演。

  活動目標:

  1、學習手腕花的基本動作。

  2、初步學習創編動作,并隨音樂即興表演。

  活動準備:光盤、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預想小目標

  活動過程與指導

  適宜的材料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初步感知音樂

  讓幼兒通過看光盤,了解手腕轉動激發幼兒大膽嘗試、表現的欲望。

  運用幼兒常見的事物學習手腕花。

  一、幼兒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隨音樂一起來吧!”

  二、欣賞舞蹈

  1、教師獨舞,幼兒欣賞。

  教師:“咦,音樂變了,你們看老師在干什么?”

  教師隨音樂跳舞,幼兒欣賞并鼓勵幼兒隨音樂自由表演。

  2、觀看光盤。

  教師:“你們喜歡跳舞嗎?”(喜歡)“你們知道老師跳的是哪個民族的舞蹈嗎?”“我們中國有許多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維吾爾族舞蹈。”

  在觀看的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

  (1)小姐姐的手是怎樣動的?

  (2)她們的手都在哪里動?

  (3)鼓勵幼兒邊看邊模仿。

  三、學習手腕花

  1、照鏡子

  (1)教師:“你們看到小姐姐的手是怎樣動的呀?誰來學一學?”請幼兒做一做

  (2)教師:“好像在做什么呀?”“好像照鏡子”教師和幼兒一起模仿動作并進行個別指導。

  “玩具進行曲”音樂音樂1遍

  光盤反復邊做邊跟隨音樂預想小目標活動過程與指導

  適宜的材料

  鼓勵幼兒創編不同手位理解學習手腕花

  融入各種小動物的游戲情景,引發幼兒創編的`積極性。

  引導幼兒創編拍手以外的動作在幼兒基本掌握手腕花和小律動的基礎上一起進行表演

  2、創編不同手位。

  教師:“我們的小鏡子可以照在哪?”

  引導幼兒相互照各個不同的位置,鼓勵幼兒自由想象,創編。

  3、學會新本領

  教師:“大家做的都很好,我們來看看孫老師的手像什么呀?”引導幼兒理解像是一朵花開了。

  教師:“這就是今天學的新本領—手腕花”

  四、創編律動

【小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音樂活動教案最新10-18

小班音樂教案06-29

小班的音樂教案01-03

小班音樂的教案02-28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03-30

小班春天教案音樂01-06

關于小班音樂教案01-20

小班奧爾夫音樂教案01-23

小班音樂優秀教案01-18

小班夢音樂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