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中班音樂教案合集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勞動風格,學習邊唱歌邊用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
2.根據音樂的快慢變化拍出節奏型。
3.體驗用"嗬嗨"的語言表現歌曲的力度。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加油干》和《瑤族舞曲》A段的音樂磁帶各一盤、錄音機。
2.幼兒用書:《加油干》。
活動過程:
(一)對比欣賞樂曲《加油干》和《瑤族舞曲》的A段。
1.教師出示一張幼兒抬桌子的圖片。幼兒傾聽《加油干》和《瑤族舞曲》的A段,將圖片與樂曲進行匹配。
教師:你們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聽聽老師放的兩段音樂,覺得哪一段音樂和小朋友做的事情比較像?
2.帶領幼兒在《加油干》中的重音處匹配上語音節奏。
教師:你們聽聽在音樂的什么地方,需要我們使很大的勁呢?、
3.教師和幼兒共同在《加油干》的重音處口呼語音節奏。教師反饋幼兒的語音節奏,例如"嘿嘿""嘿喲"等。
教師:現在我們聽著音樂在最用勁的地方說"嘿嘿"。
(二)學唱歌曲《加油干》。
1.教師范唱歌曲《加油干》。
教師:聽聽我是怎么為大家加油的吧!
2.教師和幼兒共同學唱歌曲2到3遍。
3.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和力度。
(三)教師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的快慢,用拍手的動作表現歌曲。
1.教師:我們用拍手的動作為他們加油!請大家邊唱歌邊拍手。
2.教師引導幼兒反思自己拍手的節奏。
教師:音樂慢的地方,我們拍手的速度怎么樣?音樂快的地方,歐姆拍手的速度又怎么樣呢?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4.幼兒邊聽音樂邊練習身體動作。
5.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
教學反思:
節奏樂“加油干”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是一首勞動號子曲,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為了更好地將節奏樂和勞動的音樂融合,我根據我班幼兒節奏樂發展的實際情況,并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設計了此次活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的需要為主導,以一定的情境為依托,以互動的過程為支撐,以豐富的情感為內驅力,將活動推向高潮。整個課堂表現出了活潑、輕快的氣氛,課堂民主、平等,幼兒充分地體驗到了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喜悅。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學唱歌曲《小廚師》。
2. 嘗試用動作和表情表演歌曲內容。
3. 了解廚師的著裝和本領。
4. 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 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重點難點
1. 學唱歌曲《小廚師》。
2. 嘗試用動作和表情表演歌曲內容。
活動準備
1. 歌曲《小廚師》錄音磁帶、幼兒繪畫《廚師媽媽》。
2. 娃娃家里創設家庭廚房環境,準備若干廚師帽和衣服。
活動過程
一、 說一說:廚師的著裝和本領
1. 讓兩個小朋友穿上廚師的衣服走到前面。
2. 教師:看看從娃娃家廚房里來了誰呀?他們穿的是什么衣服?他們有什么本領呢?
3. 教師用歌詞進行小結,并引導幼兒有韻律地跟老師念幾遍歌詞,熟悉歌詞。
4. 教師:我們一起唱一首《小廚師》的歌,好不好?
二、 欣賞歌曲《小廚師》
1. 播放歌曲《小廚師》的錄音磁帶,幼兒欣賞。
2. 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小廚師》
三、 模仿小廚師的動作
1. 教師:小朋友想不想做小廚師呢?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做小廚師的動作,好不好?
2. 幼兒再次聽歌曲錄音,鼓勵幼兒邊聽歌曲嘗試動作表現。
3. 請幾位幼兒做動作,其他小朋友根據他們的動作猜出歌詞。
4. 教師唱歌,請幾位幼兒做動作。
四、 畫一畫:廚房里的小廚師
幼兒操作幼兒繪畫《廚師媽媽》,為媽媽穿上廚師服,戴上廚師帽,并添畫出自己知道的`廚房里的器具。
教學反思
還沒備課上課之前,自己也許就是一名廚師,可經過這一課,才了解到自己其實不是一名合格的廚師。
小朋友也是,開始教時,對于廚師,他們很陌生。隨著老師的講解,小朋友們對廚師有了初步的了解。經過對廚師的畫畫,學唱歌曲《小廚師》,小朋友對廚師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學習,小朋友對于廚師有了理解,并知道尊重、接納小廚師。通過與環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小朋友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發展。
于是我覺得這節課是必要的,成功的。
小百科:廚師,是以烹飪為職業,以烹制菜點為主要工作內容的人。廚師這一職業出現很早,大約在奴隸社會,就已經有了專職廚師。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并能大膽改動正確的歌詞。
2、嘗試跟著音樂有節奏的朗讀歌詞,體驗歌詞的幽默與滑稽。
3、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細心,不能驕傲。
活動準備:
1、小男孩的圖片一張,彩色鉛筆一大把。
2、根據歌曲繪畫的四張圖:四條腿的螃蟹;小尖嘴的鴨子;圓耳朵的小兔;沒尾巴的大馬。
3、人手一份打擊樂器。(鈴鼓、圓舞板、碰鈴。)
活動過程:
一、談話:長大了你想做什么工作。
1、教師:每個人長大了都要做一份工作,有老師、醫生、警察,請你來說一說你長大了會做什么工作呢?
2、小結:小朋友想做的工作真多,有一個小男孩叫丁丁,他長大了會做什么呢?請你來聽一聽。
二、出示丁丁的圖片以及一大把彩色鉛筆。
1、傾聽教師念:丁丁說他是小畫家,紅藍鉛筆一大把。
2、提問:丁丁是什么家?他有什么東西?
3、幼兒完整地跟念。
4、教師:丁丁是小畫家了,他可神氣了,請你想一想,小畫家會和別人說什么話呢?(提示幼兒要表示神氣的模樣)
三、觀察歌曲圖片,理解歌詞內容。
1、(出示四張圖)看!丁丁畫了什么?你覺得畫得怎么樣?
2、引導幼兒說出丁丁畫錯的地方,教師用歌詞進行小結,幼兒跟念。
3、聽老師完整地朗讀四張圖的四句話,孩子們用拍手來為老師打節奏。
4、教師:丁丁真是粗心呀!畫的畫都錯了,看著這些畫錯的圖畫,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我想笑、我想對丁丁說畫畫要認真……)
5、教師引出最后一句“咦!哈哈哈哈哈哈哈!”與幼兒一起體驗開心、快樂的心情。
6、根據圖譜全體完整地朗讀歌詞兩遍,并加上為孩子準備的打擊樂器。
四、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滑稽。
1、傾聽教師清唱歌曲兩遍。
2、采用整首教學法與孩子一起學唱歌曲。
3、全體幼兒邊拍手邊看圖學唱歌曲。
4、提問:你感覺唱哪一句話比較有困難?說出來,大家一起幫助你。
5、多種形式鞏固對歌曲的演唱能力。
6、配上打擊樂器,增強歌曲的節奏性。
五、相互討論:怎樣來為歌曲改動一下正確的歌詞?
1、畫只螃蟹八條腿;畫只鴨子扁嘴巴;畫只小兔長耳朵;畫匹大馬粗尾巴。
2、請幼兒唱一唱改動過的新歌曲。
六、活動延伸:開心續編畫《細心的小畫家》。
中班音樂:母雞孵蛋
活動目標:1。理解、感受不同節奏的小雞叫聲,在游戲中感應小節末拍節奏。
2。能用(輕、慢)和洪亮的聲音表現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緒。
活動準備:
1。母雞孵蛋的音樂,雞蛋三個,三種不同形象小雞的圖片
(棒棒雞、打嗝雞、害羞雞)。筆。
2。鈴鼓、絲巾每個小朋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熟悉歌曲《母雞孵蛋》歌曲旋律
師:今天母雞要孵蛋了,我們來聽聽母雞孵了幾個蛋?
教師《母雞叫咯咯》音樂律動進場。
師:母雞孵了幾個蛋?
二、認識三個不同特征的小雞寶寶,并能模仿各種形式小雞的叫聲。
師:你們看看母雞的蛋都一樣嗎?
1。棒棒的小雞——感受1/4小雞的叫聲,能用洪亮、有力的聲音表現自信。
(1)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雞?為什么?
(2)傾聽棒棒小雞的叫聲,教師用簡單圖示表示,幼兒模仿。
(3)鼓勵幼兒唱出有力的聲音。
(4)想象自己是身體很棒的小雞并演唱。
2。打嗝的小雞——感應小節末拍節奏。
師:這只雞喜歡打嗝,它的名字叫打嗝雞。
(1)聽出打嗝小雞在小節末拍打嗝的規律,教師用筆畫出打嗝雞的叫聲。
(2)幼兒學會在結尾處做打嗝動作。
(3)唱歌時對著別人打嗝禮貌嗎?怎樣能讓別人聽不到打嗝的聲音?
(4)練習唱準小節末拍的休止符。
3。害羞的小雞——用輕、慢的聲音進行表現害羞。
師:他是什么樣子的.?聽聽害羞雞唱歌是什么樣子的?
(1)用拖小尾巴的圖示表示害羞雞的慢。
(2)師:害羞雞在介紹自己的時候是這么樣的?他的聲音呢?
(3)學習害羞雞唱歌
4。集體歌唱,模仿三種小雞的叫聲。
師:這三只小雞的叫聲合起來是一首好聽的歌呢,名字叫《母雞孵蛋》。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三、介紹鈴鼓和絲巾的特點,用鈴鼓和絲巾表現各種特征的小雞叫聲。
1。師:你們覺得絲巾可以用來表示什么小雞?鈴鼓呢?
什么樣的聲音可以給棒棒雞伴奏?
怎樣給打嗝雞伴奏?到了打嗝的地方可以怎么辦?
怎樣給害羞雞伴奏?
2。借助樂器、道具表現歌曲《母雞孵蛋》。
四、拓展經驗
出示雙胞胎小雞
師:雞媽媽除了孵出了那三只小雞,還孵出了這對雙胞胎小雞。聽聽他們的叫聲是什么樣的?
師范唱雙胞胎小雞的叫聲。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感知《懶惰蟲》這首歌曲中的節奏
2.樂意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的節奏
3.能跟著身體的節奏歌唱《懶惰蟲》
二、教學活動
1.導入:用已經學過的《咚咚鏘》作為律動,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歌唱并做動作,這樣能夠迅速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律動完了,就進入主題。教師:“今天啊,老師請來了一只大蟲子,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只大蟲子長什么樣啊?大蟲子說正哭著說,它的眼睛痛,肚子痛,它的全身都在痛,它的哪里還在痛啊?頭,鼻子,耳朵,嘴巴,脖子,肩膀,腰,屁股,腿,手腳……它的全身都是痛。”
教師:“為什么它全身都在痛啊?是因為它太懶惰了,不愛運動,總是坐在凳子上,也不起來做游戲。”
2.教師通過激發好奇心,引入歌曲和節奏動作的教學。
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只懶惰蟲長什么樣子啊?老師給你們模仿一下。”教師唱《懶惰蟲》并做節奏動作,讓幼兒感受歌曲中的節奏,知道身體的一個個動作可以表現歌曲中的節奏。幼兒看教師多次表演后,能主動站起來模仿教師。
3.做游戲,學唱歌與能做節奏動作。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把懶惰蟲子請出來,讓它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你剛才說,還有頭痛,所以你來做我們懶惰蟲的頭,好吧?你現在是頭寶寶”把第一個小朋友請出來做游戲,“現在,大蟲子的`頭出來,就是我們這個頭寶寶,他排在第一個,還有眼睛寶寶,鼻子寶寶……都快出來吧”依次把幼兒請上來做游戲。“我們一起讓懶惰蟲動起來,這樣它就不會全身都痛了”,幼兒扮演大蟲子,教師指導幼兒的動作,多次游戲后,幼兒能學會歌曲的節奏和動作。
4.結束游戲,慢慢地調節速度,聲音和速度都變弱變慢。“懶惰蟲和我們做游戲,帶給小朋友們好聽的歌曲,它現在已經不懶惰了,我們謝謝它并請它回到小凳子上吧。我們先和頭寶寶說再見,再見……”,依次把幼兒請到座位上,結束教學活動。
三、活動評價
教學活動中,幼兒應該是主動的參與者,主動自愿地參加游戲。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一、活動由來: 孩子們前幾天學習了打擊樂《粉刷匠》,學習了節奏x x , xx x,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并體驗這兩種節奏型的不同,開展此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音樂活動,并從中感到快樂。
2.感受歌曲節奏,基本準確學唱歌曲。
3.初步感知音樂的前奏。
三、活動重點:感知音樂的前奏。
四、活動難點:感受歌曲節奏x x,xx x。
五、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小豬,小雞,小貓,小狗的圖片經驗準備:幼兒對動物的叫聲有了解。
六、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隨著《粉刷匠》的音樂幼兒律動入場。
(2)故事引入新歌,聽《豬兒在農場》帶幼兒律動,在前奏處帶幼兒拍手。感受歌曲前奏。
(3)鼓勵幼兒跟唱兒歌。
:唱歌前有一段只有音樂,但不需要小朋友跟著唱的就是前奏。這首歌里我們拍手的時候沒有唱歌,那就是前奏。
(4)學唱歌曲《豬兒在農場》
師:你聽到歌曲里唱的是哪只小動物?它在哪?他是怎么叫的?出示ppt,教師彈琴,幼兒學唱兒歌。
2.游戲,農場找朋友
(1)出示ppt,引導幼兒按圖卡仿編歌曲。
師:小豬找到了誰?它在哪?它是怎么叫的?教師彈琴,學唱仿編歌曲。
3.分角色演唱歌曲《在農場》
(1)自選角色輪流演唱師:你喜歡當什么小動物,請去小動物的家里。
師:小豬唱完小雞唱,小雞唱完小貓唱,小貓唱完小狗唱。每個小動物唱歌前請聽前奏在唱歌。
(2)互換角色再次演唱師:你還想當什么小動物,請在一首歌的時間里互相交換角色。
4.自然結束師:農場里還會有哪些小動物?它們又是怎么唱歌的?我們下次再去農場里看一看。
活動反思: 在農場里這首歌,其目標是學唱歌曲,并在學唱的基礎上,進行動物和叫聲的仿編,并感受音樂的前奏。由此,為了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到歌詞,我將圖譜做成了顯而易見的ppt,動物 農場 x x,動物 農場 xx x的形式。讓幼兒對著相應的'動物和節奏卡進行歌唱。
音樂只有小豬在農場,我以小豬在農場找朋友為線索,依次出示了小雞、小貓、小狗。以三個簡單的問題"它是誰?它在哪?他是怎么叫的?引出新歌詞的仿編學習,最后請幼兒自選角色聽前奏輪流演唱歌曲。
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以下幾點問題:
1、幼兒對歌曲中x x,xx x,節奏掌握不好,在"小豬"部分時分析的不夠細致。
2、在歌唱活動中幼兒聲音小,整個活動歌唱時,都需要老師提示。
反思與改進:
1、把1課時教學調整為兩課時,在活動前應預設活動的重難點,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2、讓幼兒在歌唱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幼兒敢于學唱新歌。
3、在活動前應充分了解幼兒水平,抓住難點,想好解決難點的方法。
中班音樂教案 篇6
一、設計構思:
1、教材來源:
樂曲來源于奧爾夫音樂,它有著比較明顯的節奏,中班的幼兒能夠將之辨別,同時教師提供的沙錘、雙響筒、鈴鼓也有明顯的特質,因此幼兒易于做到樂曲與樂器的匹配融合。
由于中班幼兒對音高、力度、音色等音樂因素有一定的辨別意識和能力,在活動的前一環節已通過故事情節、動作的輔助,使幼兒對樂曲有一個初步的感受,為本環節樂器伴奏做好鋪墊。緊接著,再讓幼兒嘗試用樂器進行伴奏,通過樂器的逐個練習等四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讓幼兒掌握活動的關鍵點,理解并能表現說唱活動中樂器與音樂的融合,實現音樂教學的真實價值。
2、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初步感知說唱的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修鞋匠修鞋的活動。
難點是根據三段不同的樂曲,嘗試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3、設計理念:
音樂活動是一種多元的藝術,根據三段不同的樂曲,促使幼兒從聽、看、做的逐漸深入學習,幫助幼兒獲得音樂的初淺知識,感受在玩中學習的愉悅情緒,從而激發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同時教師在本活動中實現了“潤物細無聲”的快樂教學理念。
4、活動流程:
感受說唱的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修鞋匠修鞋的活動過程——用打擊樂器進行歌曲表演——活動結束,對樂器進行整理。
二、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說唱的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修鞋匠修鞋的活動。
2、根據三段不同的樂曲,嘗試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樂曲。
2、每段樂曲相應的多媒體課件。
3、樂器:沙錘、雙響筒、鈴鼓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感受說唱的節奏
1、師:小朋友們好(幼:夏老師你好)。
大街上住著個修鞋匠,他修的鞋呀真叫棒,嘀卡咚嘀卡咚嘀卡咚咚咚,嘀卡咚嘀卡咚嘀卡咚咚咚!
2、提問:你聽到了什么?(幼兒講述后,集體練習)
(環節自評:說唱的方式是平時幼兒接觸的不到的,在此環用說唱的方式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聽覺注意力。通過仔細的聆聽說唱的內容,形成有節奏感的記憶方式。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師的提問,大膽說出說唱的內容。)
(二)用身體動作表現修鞋匠修鞋的活動過程。
1、修鞋匠一天要修很多的鞋子,我們一起來聽聽看看。
(1)教師以說唱方式表現:“小朋友穿的鞋子真不同,有紅皮鞋、有綠運動鞋……今天我也要修那么多的鞋。”
(2)教師表演啞劇:修鞋匠拿起一只鞋,左看看,右看看,哦,發現一個洞,他拿起一根針線,把這個洞補起來。
(3)提問:誰來說說修鞋匠在干什么?
(4)幼兒講述后,出示課件一,集體跟著修鞋匠學一學補鞋洞。
2、突然,修鞋匠發現了鞋子上還有一個釘子,他會怎么做呢?
幼兒講述后,出示課件二,集體跟著修鞋匠學一學敲釘子。
3、鞋子總算修好了,誰能用動作來表現修鞋匠的.快樂心情?
幼兒講述后,出示課件三,幼兒用動作表現修鞋匠的快樂心情。
4、我們看著圖譜跟著音樂來學學修鞋匠修鞋吧。
(環節自評:這是活動重點環節,在教師表演引出故事情節,接著再根據故事的情節,挖掘樂曲與表演修鞋動作的相對應匹配。用身體動作表現修鞋匠修鞋的活動。教師同樣也需要在孩子動作嘗試的同時對他們動作的提升與完善,總結孩子的初步經驗,找最后讓全體幼兒創編表演,獲得更多的音樂游戲的樂趣。)
(三)嘗試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1、幼兒講述樂器與動作的匹配。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幾種樂器,有沙錘、雙響筒、鈴鼓。你覺得這三種樂器分別配合修鞋匠哪一個動作比較合適?
2、幼兒進行伴奏練習。
(1)看圖譜逐個練習。
(2)跟隨音樂連起來練習。
(3)加上教師說唱完整練習。
(4)隱藏圖譜,跟隨音樂完整練習。
(環節自評:這是活動難點環節,幼兒憑借對聲音屬性的感知經驗,嘗試著將聲音與對應的樂器相匹配。經驗提升內化后,我又分為四個層次進行練習,由淺入深,由少到多的學習過程,最后幼兒能聽著音樂,用對應的樂器完整的進行伴奏。)
(四)活動結束,對樂器進行整理。
小朋友都已經把修鞋的本領都學會了,你們真棒。接下來,我請BONGBONGBONG的樂器放回去……。
(環節自評: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生活是基礎的源本,利用生活促進幼兒的持續發展是幼兒教育的價值取向,此環節幫助幼兒通過聲音來再次判斷樂器的音色的特殊屬性,促進幼兒在生活中學會聆聽各種細小的聲音。)
活動反思: 1、本節課的選材比較生動有趣,教學環節銜接比較新穎,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2、教師的教態比較端正,內容正確,具有良好的藝術特征,方法手段合理、恰當有效,符合幼兒的學習興趣特點,同時能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操作性。但是在精巧的提問,引導幼兒嘗試思考比較欠缺。
3、幼兒的態度積極,情緒良好,注意力計劃總,思維活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恰當有效。
中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會跳舞的小柿子
活動目標:
(1)樂于想象不同動物的造型,體驗游戲的樂趣;
(2)能夠集中注意力聽音樂,做相應律動動作。
(3)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圈上反向追跑
材料準備
A式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安排角色及角色動作創編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我們摘的小柿子都會跳舞。他們可厲害了,他們跟誰一起跳舞,就能學會誰的樣子”。(備注:老師可以舉例說,跟小兔子一起跳舞,就豎起耳朵。)
二、展開
1、教師展示一遍。(備注:一共八個八拍。前四個八拍是固定不變的,后四個八拍根據不同動物或人的造型改變不同動作)。
2、請幼兒思考動物或人的造型,并大膽想象動作,將其加進律動中。(備注:教師可根據幼兒提供的動作造型,重復四到五遍律動)。
師:某小朋友想和小貓一起跳舞,那我們現在來學學小貓。
3、游戲環節:教師將結尾處加一個大錘捶下的動作,并與幼兒討論發生了什么事情。
師:剛才跳完舞,你們有沒有看見老師做什么了?…對了,有一個大錘子捶了下來。原來,這個大錘子是來把小柿子捶成柿餅的,我們這些小柿子可不想被捶成柿餅,那樣我們就不能開心地跳舞了。那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要營救我們的.好朋友。
(備注:游戲規則:在律動結尾處錘音響后,教師先作錘子向任意一個幼兒做敲打的動作,這時被“打”到的幼兒便任意做一個被打扁的動作,然后,該幼兒左右兩邊的兩名幼兒迅速反向跑,先回到原位的幼兒則成功營救第一位幼兒,后回到原位的幼兒則在下一次律動中作為錘子)
三、結束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中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用樂器進行合奏表演,體驗樂趣。
2、引發對昆蟲鳴叫聲的興趣。
3、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蜜蜂、知了、螳螂等昆蟲圖片;音樂cd。
2、部分節奏卡片,木魚、碰鈴、串鈴等樂器。
活動過程:
(一)猜猜誰會來。
1、森林里要開昆蟲音樂。誰來了?
2、逐一出示昆蟲圖片,如蜜蜂、螳螂、知了,分別學一學它們的叫聲?
(二)昆蟲唱歌。
1、你們想先看誰的.表演?
2、蜜蜂是怎么唱歌的?教師范唱第一段,出示最后兩小節的節奏卡片: x x x x / x - - - / 引導幼兒拍打節奏。
3、出示螳螂,有幾只?它是怎么來的?歌聲是怎樣的?學一學螳螂表演 xx x xx x / x - - - /。
4、 出示知了,有幾只?它在什么地方?聲音是怎么樣的?學一學 x. x x. x / xx - - - /
5、跟老師邊唱邊拍節奏。
(三)昆蟲音樂會。
1、分三組,分別扮演蜜蜂、螳螂、知了,看節奏卡片拍打節奏(蜜蜂—木魚;螳螂—碰鈴;知了—串鈴)。
2、教師彈奏歌曲,幼兒齊聲合唱,每段最后兩小節根據歌詞分角色演奏相應樂器。
3、好朋友在一起表演,昆蟲音樂會肯定會更精彩。
4、用兩種樂器合奏。
5、嘗試多聲部合奏。
(四)好聽的音樂會
跟著音樂cd,配上樂器將歌曲完整表演。
活動反思:
雖然有三個聲部,但每一個聲部都是固定的節奏,只是在最后兩小節有些變化,這樣的合奏并不難。教師可以用語言節奏幫助幼兒控制好自己聲部的節奏。 從單聲部敲奏過渡到多聲部合奏會給幼兒的聽覺器官帶來一種新的刺激。學習合奏,也是學習合作的開始,不僅動作要協調,還需學會傾聽,以便能和諧地演奏。 在“昆蟲音樂會”的情景中可鼓勵幼兒表演其他昆蟲的鳴叫聲,進一步激發喜愛昆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小百科: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中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會歌曲的基礎上,嘗試用動作來表現炒豆豆的過程。
2、在游戲中嘗試制定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已學會歌曲《炒豆豆》
活動過程:
一、 聽音樂進教室。
復習歌曲《我有小手》
我們的小手除了會拍拍拍,還會干什么呢?
二、 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創編《炒豆豆》的動作。
1、 幼兒創編“炒豆豆”的動作。
(1)歌表演:炒豆豆
(2)那兩個小朋友怎么炒豆豆呢?
幼兒兩兩隨樂自由做動作
(3)幼兒再炒一次,要求按音樂節奏來炒。
2、 創編翻跟頭動作。
(1) 幼兒自由創編兩人翻跟頭的動作。
(2) 讓幼兒展示不同的翻跟頭的方法,幫助、指導個別不會翻跟頭的幼兒
3、 隨樂邊唱邊結伴完整做炒豆豆的動作。(兩遍)
我們的鍋應該在什么時候翻跟頭呢?
三、 幼兒在掌握動作的基礎上玩游戲。
1、 引出“豆豆”角色,共同想象并用身體動作表示“豆豆”在鍋被炒時的樣子。
2、 幼兒三人合作玩“炒豆豆”的'游戲。
(1) 教師:“這次我們三人一組來玩一玩炒豆豆的游戲,之前你們要商量好誰來當豆豆,誰來當鍋。
(2)幼兒嘗試邊炒邊玩游戲,當歌曲唱到“一炒炒得翻跟頭”時,引導幼兒發現豆豆被炒翻了,從而想出:“去找另一口鍋”的辦法。
(3)幼兒完整地邊唱邊玩游戲,一遍后,教師:“我們一起來問一問炒翻的豆豆是誰呀?”教師唱:“炒翻的豆豆就是他,咿呀兒呦。”
(4)交換同伴玩游戲兩遍,
四、我們的鍋太小了,一翻跟頭,就把我們豆豆給翻出去了,那該怎么辦呢?(變成大鍋)
怎么才能變成一口大鍋呢?(手拉手拉成一個大圓)
請部分幼兒當豆,隨樂一起炒豆豆。
豆豆炒得真香呀,我們請其它班的小朋友一起來嘗一嘗吧!
【中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教案09-13
中班音樂教案01-04
中班音樂教案:山上音樂家_中班藝術教案07-01
中班音樂教案:下雨了08-12
中班音樂搖籃教案10-26
中班音樂睡覺教案11-02
優秀中班音樂教案11-07
中班清明音樂教案03-26
中班音樂春天教案01-06
中班音樂水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