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10-23 13:47:15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推薦】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推薦】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內容說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小節的內容。

  2、內容解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基礎上教學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習這部分內容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理解,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同時,還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日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其它知識提供必備的條件。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是直觀形象到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要想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必須理解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學生往往因不能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想象出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以致計算中出現錯誤。為此,我在教學中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并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突破難點。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操做、觀察活動中,理解表面積的意義,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積極探索、自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

  四、教學內容與過程:

  教學內容:本節課教學表面積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兩部分知識。結合學生特點,我先讓學生認識表面積的概念,再重點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將由學生自學完成。

  教學方法:根據《新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是“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確定本課教學方法:操作感知、觀察發現、引導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有利于落實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利用課件呈現情境圖。小紅要送媽媽一件禮物,他要用包裝紙包裝盒子,要裁多大紙呢?學生交流后導入課題。

  設計意圖:新課標強調,教師必須服務于學生的需要。我們應跟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實際情況,靈活的使用教材,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建立表象:

  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將長方體紙盒沿棱剪開,再展開,更清楚的看出長方體各面的聯系。了解表面積的意義。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環節的設計,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探索新知。

  三、觀察討論,自主探究:

  現代化信息技術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強有力工具。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因此,我設計了多媒體課件,更好地揭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本質,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發展思維。學生將通過觀察、比較、討論,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學生理解了表面積的意義后,將學習例題1,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這時,我將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展示長方體拆成平面展示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清楚的看到長方體各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長、寬、高的關系,再通過交流,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完成例1.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例2將由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

  “鼓勵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在此,我將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創新,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

  四、優化訓練,拓展練習:

  在學完新知后將完成教材34頁、35頁的做一做,36頁的5題。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五、總結評價,體驗成功:

  指導學生總結學習的收獲,體驗成功的喜悅。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我評價,既能梳理所學的知識,又可以培養他們的反思意識。

  五、評價和反思:

  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以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這是新大綱中所強調的。遵循新大綱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引入,使學生在觀察和操作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和總結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助于學生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意識。

  例1:做一個微波爐的包裝箱(如下圖),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

  長0.7米,寬0.5米,高0.4米

  上下面:長×寬×2

  前后面:長×高×2

  左右面:高×寬×2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xx數學》(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二節:認識路線。

  知識與技能目標:

  1、xx在辨認方向的基礎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借助認識路線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難點:

  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經過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笑笑一家特別喜歡旅游,他們聽說撫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決定開車到撫順來旅行,可是他們沒來過,不知道車往哪開,誰能幫著想想辦法?

  有了路線圖,還要認識路線圖才能不迷路,所以認識路線很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路線”。

  到了撫順,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勞動公園去玩,應該做幾路公交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一)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的行駛路線

  (1)從十道街出發向xx行駛xx站到三道街,再向xx行駛xx站到西一路,xx再向xx行駛xx站到百貨大樓,再向xx行駛xx站到友誼賓館,再向xx行駛xx站到勞動公園。

  1、瞧,這里是一張1路車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線圖。仔細看圖,你能按照1路公交車的路線說一說,我們乘車從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勞動公園?請你當小司機,手握方向盤自己說一說。

  2、小組討論,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二)從勞動公園到十道街的行駛路線

  1、笑笑游完勞動公園要回到十道街又該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2)從勞動公園出發向xx行駛xx站到友誼賓館,xx再向xx行駛xx站到百貨大樓,再向xx行駛xx站到西一路,再向xx行駛xx站到三道街,再向xx行駛xx站到十道街。

  2、把結果記錄在練習卡上。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4、對照答案訂正錯誤。

  (三)看路線圖回答問題

  (1)小明從三道街出發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車的?說說他的行車路線。

  (2)小紅坐了3站在百貨大樓下車,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車的?她又是怎樣走的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課件演示。

  (3)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行車路線。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三、自主參與、拓展練習。

  1、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圖。

  說出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填在書上。

  學生匯報,課件演示。訂正錯誤。

  2、笑笑為了感謝同學們為他指路,請你們到“海上樂園“去游玩,但是我們要先弄清它的內部路線圖,防止迷路。我想這一定難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樂園“彩圖)

  提問:

a、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果樹林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么方向?

  b、居民區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笑笑游完撫順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龍潭大峽谷游玩,這是龍潭大峽谷的路線圖,她應該怎樣走?

  五、總結評價。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一張從家到學校的導游路線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并能夠應用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到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

  課前練習,引出課題.

  1.口算.

  250÷5= 230÷10= 78÷3= 64÷4=

  360÷6= 2400÷10 28÷2= 450÷90=

  2.新課導入 .

  教師提問:

  (1)誰來根據演示的內容編一道應用題?(演示課件“月餅裝盒”,演示月餅裝盒的過程)

  (2)請你列出算式并說出列式的根據是什么?(繼續演示課件“月餅裝盒”,出示18÷3=6)

  (3)在這個除法算式中,18、3、6各是什么?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繼續演示課件“月餅裝盒”,出示被除數、除數、商)

  教師小結:我們已經學習過了除法的有關知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除法的知識.

  (板書課題:)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引出新知.

  教師提問:不改變題意,改變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誰能編出一道應用題?

  學生編題、列式、計算.

  教師板書:18÷6=3(盒) 6×3=18(塊)

  教師提問:第二題求的是什么數量?第三題呢?

  你能不能象學習乘法各部分關系那樣也能找到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呢?(小組討論)

  教師板書: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教師提問:求除數用除法進行計算,求被除數為什么用乘法計算呢?

  2.應用知識,進行驗算.

  教師出示: 1247÷29=43

  教師提問:你怎么能夠知道這道題算的是否正確?

  我們可以怎樣驗算呢?

  驗算:

  4

  3

  ×

  2

  9

  3

  8

  7

  8

  6

  1

  2

  4

  7

  3.應用知識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

  出示例5:求280÷ =56中的未知數 .

  教師提問:結合今天學過的知識,大家看看這道題應該怎樣計算呢?

  板書: 280÷ =56

  =280÷56

  =5

  教師提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呢?你的根據是什么?(根據除數=被除數÷商)

  (2)出示例6: 一個數除以48得15.這個數是多少?

  教師提問:根據以往的經驗,這題可以怎樣解答?

  一個數除以48得15,這個數是多少?

  設要求的數是 .

  ÷48=15

  =15×48

  =720

  教師小結:在解答這道題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三、練習鞏固,掌握新知.

  1.填空.

  被除數

  28

  80

  除數

  4

  12

  商

  30

  20

  說說你是根據什么填空計算的

  2.根據1288÷23=56,寫出一個乘法算式和一個除法算式.

  ×=

  ÷=

  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35=2380 1653÷=19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28=84

  A. =30 B. =2352 C. =300

  1414÷ =14

  A. =11 B. =101 C. =1001

  四、小結

  教師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關于這部分知識的應用,你有沒有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地方?

  五、課后作業 .

  1.求未知數 .

  ÷50=14 141÷ =47 ÷40=108

  ÷104=9 256÷ =64 612÷ =51

  ÷120=31 4815÷ =45 -374=689

  2.(1)什么數除以64得28?

  (2)4698除以什么數得81?

  (3)5475是哪個數的75倍?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1.關注激趣導入。

  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是一節課成功的前提,本設計通過選取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拔河比賽”情境引入新課,并追問如果4個班,每2個班都要比一場,一共要比多少場。因為是學生日常熟悉的情境,所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自然地過渡到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2.關注問題引導。

  對于新課的學習,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實踐固然重要,但離開了老師的引導,有時就會徒勞無功。本課時先組織學生動手連一連,再適時地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的行動有了明確的方向,邊操作邊思考,有效地推動了教學的進行。同時在具體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的自主探究更具時效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學具卡片硬幣若干。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學校組織的拔河比賽中,我們班獲得了冠軍,老師感到非常驕傲。不過我們是抽簽決定對手的,只比了2場,如果4個班每2個班都要比一場,一共要比多少場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會很輕松地解決這個問題了。(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校組織的.拔河比賽這一實際情境引入,從學生的親身經歷入手導入新課,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還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

  小組合作,探究實踐。

  課件出示教材103頁主題圖,請學生讀題,明確題意。

  提問:小組賽時每2個球隊踢一場,一共要踢多少場?

  1.理解關鍵句。

  “每2個球隊踢一場”是什么意思?

  指名讓學生回答。

  小結:“甲與乙踢”也表示“乙與甲踢”,與二者的順序無關。

  2.自主猜測。

  一共要踢多少場?請同學們大膽地猜一猜,看誰能猜對。

  (學生猜測)

  3.組內探究,并匯報。

  (1)請同學們拿出學具卡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自由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老師給予訂正、補充和鼓勵。

  預設

  方法一每2個球隊之間連一條線,這樣就可以表示他們踢過一場比賽了。

  方法二把4個球隊擺成正方形,按順序一個球隊一個球隊地連。

  方法三畫曲線連,4個球隊依次排開。

  方法四用①~④代表4個球隊,兩兩一組,寫出6組搭配方法,即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③④。

  4.怎樣做才能保證不重復、不遺漏呢?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不管用哪種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順序找,就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設計意圖:通過找出題中關鍵句“每2個球隊踢一場”,加深學生對題意的理解,了解比賽規則,化難為易,進而讓學生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表達,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習慣。

  5.做一做。

  (1)完成教材103頁1題。

  學生實際演示一共要通多少次電話。

  (2)完成教材105頁8題。

  學生用課前準備好的硬幣模擬操作,獨立完成,并在小組內匯報自己的結果,和小組成員交流。

  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三(1)班要從4名同學中選擇2名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一共有幾種選擇方法?

  2.老師買來5種顏色的鉛筆作獎品,本周玲玲被評為三好學生,老師請玲玲選2支不同顏色的鉛筆。玲玲有幾種選擇方法?

  3.用天平稱物體,現在有1克、2克、5克的砝碼各一個,用這三個砝碼可稱出多少種不同質量的物體?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7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在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過程中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使學生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復習了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方法,運用除法解決了簡單的實際問題,還記得嗎?

  指名說一說。

  小結:大家掌握了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節課,老師帶領大家,通過除法計算發現計算中有趣的規律,大家有興趣嗎?(板書課題:復習)

  二、基礎知識訓練

  1、完成復習第6題

  要求觀察每組題的前后兩個算式,判斷每組題的大小。

  2、完成復習第7題

  觀察每組算式:先估算,猜猜每組算式的結果相等嗎?

  學生獨立計算后,在小組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結: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這兩個除數的積。

  3、完成復習第8題

  獨立計算并核對,說說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被除數有什么共同特點?(被除數的三個數字都是1、2、6)你能再選三個數字組成不同的三位數,使它們除以9都沒有余數嗎?

  三、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復習第9題

  觀察圖,說說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列式計算,說說你是怎樣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教師小結評價。

  2、完成復習思考題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補全豎式。

  左題:可根據除數和十位上的`商求出它們的積,填在相關的方框內,再根據十位上余數2算出被除數的前兩位,然后根據個位上的余數2,填出被除數個位上的數9 。

  右題:商百位商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個位上可以是2、4、6、8中任何一個數,對應的被除數是5 1 2 、5 2 2 、5 3 2 、5 4 2 。案不唯一。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6.  >

  7. 106  106  150

  150  101  101

  8. 14  24  68

  18  29  69

  (1)沒有余數。

  (2)都是由1、2、6三個數字組成的。

  用2、3、4這三個數字組成不同的三位數,它們除以9都沒有余數。

  (65+5)÷6=11(頂)……4(人)至少搭12頂帳篷。

  思考題

  教學反思:

  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所謂體驗性學習,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并通過體驗與感受,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可見,體驗性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數學學習活動,它旨在讓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的知識和方法,體驗探究的樂趣。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112頁圓的周長。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的周長,能用滾動、線繞等方法測量圓的周長。

  2、在測量活動中探索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用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能運用圓的周長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探索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2、運用圓周長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1、每小組一根小繩、一個米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片、計算器。

  2、課件1:阿凡提與國王比賽A、B

  課件2: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商的關系

  課件3:祖沖之有關資料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阿凡提的故事。 國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捉弄,非常惱火。有一天,他又想出了一個新招,想為難阿凡提。國王從全國精選出了一頭身強力壯的小花驢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驢賽跑,并且規定小花驢沿著圓形路線跑,小黑驢沿著正方形路線跑。(課件出示小花驢和小黑驢賽跑)

  50米

  師:同學們看,比賽開始了 緊張的比賽結束了。今天的比賽誰獲勝了?

  生:國王的小花驢獲得了勝利

  師:可是,對于這場比賽小黑驢覺得很委屈,阿凡提也大喊比賽不公平。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樣的比賽公平嗎?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他們的小毛驢跑的路程不是一樣長。

  師:那到底他們的路程是不是一樣長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來判斷一下呢?

  生:量一量就知道了,

  師:誰能說說正方形的周長和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

  生:正方形的周長和邊長有關系,周長是邊長的4倍,

  師:也就是說只要測出正方形的一條邊長就可以 知道正方形的周長,是嗎?那小花驢圍著圓形路線跑一圈的長度又是圓的什么呢 ?

  師:有的同學反映可真快,對!這就是圓的周長,這也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圓的周長?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得出: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圓的周長。

  二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發現測量圓的周長的不同方法

  師:下面請同學們把準備的圓拿出來,那圓的周長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長,同桌互相比畫一下。

  師:好,想一想圓的周長怎樣測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

  師: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上臺交流測量的方法)

  生:我們的方法是用線繞圓一周,然后量出線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生:我們小組覺得直接用米尺繞圓一周就可以讀出圓的周長。

  生:我們把圓沿著尺子滾動一周,這一周的距離就是圓的周長,

  生:我們小組還有不同的方法,我們是用線量出圓周長的一半在乘以2,就可以求出圓的周長。

  師板:線繞、滾動、拉直 化曲為直

  (2)探究發現圓周率和圓的計算公式

  師:我們同學真是太棒了,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找到這么多的好方法。那我們能不能用這些方法測量出圓形跑道的周長是多少?

  生:不行,圓太大了,測量不出來!

  師:哦,太大了不容易測量。那大家看,老師畫一個小圓,你能不能幫老師測量出來它的周長?

  生:有些圓的周長沒辦法用繞線和滾動的`方法測量出來

  師: 那咱們能找到一種更簡便、更科學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師:我們知道正方形的周長和邊長有關系,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和什么有關系呢?

  生:圓的周長和圓的直徑有關系,直徑越長圓越大,所以周長也就越大,

  師:有道理!那大家來猜一猜,周長和直徑有怎樣的關系?

  生:周長是直徑的2倍, 生:他們一樣長, 生:我覺得這個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4倍)(3.5倍)

  師:大家猜得可真起勁呀!那到底圓的周長和直徑有什么關系呢?怎么才能知道?

  生:動手量一量,算一算,

  師:說的真好,這可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動手做來驗證一下。同學們想試試嗎?每組拿出大小不同的三個圓,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測量。聽好要求:1、小組同學作好分工,選好測量員、記錄員、匯報員。2、記錄員要及時地把測量員測量的數據記錄在書上的表格里。3、可以用科學計算器幫忙算一算周長和直徑的商。

  3、可以用科學計算器幫忙算一算周長和直徑的商。

  師:好,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們的實驗結果。

  生:實物展臺交流。

  師:大家仔細觀察分析,看能發現什么?

  (厘米) 圓的直徑

  (厘米) 周長與直徑的商

  (保留兩位小數)

  生:我發現了這三個圓的大小雖然不一樣,但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商都是三點幾。

  生:所有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師:看來大家的發現都一樣,那我們再來看看電腦小博士是不是也發現了這樣的規律?(課件直觀展示三倍多一點)

  生:圓不論大小,它的周長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

  師:說得真好。圓不論大小,它的周長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這是個固定不變的數,!你們的這個發現和許多大數學家的發現不謀而合,

  師:人們通常把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這個比值叫做圓周率,用字母表示。(板書: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師:關于圓周率,大家都知道什么?你說,

  生:我知道我國古代有個數學家較祖沖之好象和圓周率有關系,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有關的資料,大家想看嗎?

  看屏幕,這就是祖沖之,(課件介紹祖沖之 )

  師:我們通過圓的周長除以直徑得到了也就是圓周率(板書:Cd=)你能通過圓的直徑求它的周長嗎?用字母表示出來。通過半徑能求圓的周長嗎?

  生回答、師板書:Cd= C= C=d

  d=2r C=2 C2=r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和估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擴大口算和估算的范圍。例1教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用解決郵遞員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要送多少封信?等實際問題的活動,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探討口算方法。接著,通過“做一做”,讓學生經歷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過程,掌握口算方法。新教材把口算教學和解決實際問題聯系在一起,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學習興趣,同時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學習者分析

  學生在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擴大口算的范圍,相信學生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已有的計算方法,探索出新的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通過學生活動,體驗數學學習方法

  教學設計思路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憑思維和語言進行計算并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它具有快速、靈活的特點。口算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筆算、估算的基礎,筆算和估算能力是在準確、熟練的口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沒有一定的口算基礎,筆算、估算能力的培養就成了無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僅是學習任何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

  我在備課前想過,既要讓學生牢牢的掌握這堂課的內容,又要嘗試讓他們自己去學習。于是我精心設計了一個個井井有條的步驟:注意口算聯系經常化,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逐步提高口算速度,培養口算能力。

  依據的理論 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聯系生活實際。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材簡析

  小數的性質是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化簡小數,也可以不改變小數的大小,在小數末尾添上一個或幾個“0”,或者把整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教學時,要通過比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目的:

  1、利用遷移規律,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通過直觀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2、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教學難點:

  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演示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去商場、超市觀察商品的標價簽,并記錄1-2種商品的價格,請誰來匯報一下?

  生:2.00元,師:是多少錢呢?生:2元。

  生:3.50元。師:是多少錢?生:3元5角

  師:夏天的時候同學們都愛吃冷飲,老師了解到校門口左邊的商店可愛多標價是2.5元,右邊一家則是2.50元,那你們去買的時候會選擇哪一家呢?為什么?

  師:為什么2.5元末尾添個0大小不變呢?究竟可以添幾個零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方面的知識。

  2、找等量關系。

  教師首先板書三個“1”,讓學生判斷是相等的,接著在第二個1后面添寫上一個0,在第三個1的后面添寫上兩個0,板書寫成:1、10、100,提問:這三個數相等嗎?(不相等)你能想辦法使它們相等嗎?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回答可以添上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書寫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們改用“米”作單位表示嗎?

  (2)改寫成用米作單位表示后,實際長度有沒有變化?(沒有變化)說明什么?(三個數量相等)

  板書如下:

  (3)按箭頭所指的方向觀察三個小數有什么變化?

  生:小數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變。

  生:小數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變。

  師:由此,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小數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數的大小不變。

  二、探索新知驗證猜想

  為了驗證我們的這個結論,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1、出示做一做:比較0.30與0.3的大小

  師:你認為這兩個數的大小怎樣?(讓學生先應用結論猜一猜)

  2、師:想一下你用什么辦法來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呢?(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合作,想的辦法越多越好,老師提供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一張數位順序表)

  3、生1:在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較。

  (1)左圖把1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陰影部分用分數怎樣表示?用小數怎樣表示?

  (2)右圖把同樣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陰影部分用分數怎樣表示?用小數怎樣表示?

  (3)從左圖到右圖有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份數變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陰影面積的大小沒變)

  4、師:0.30與0.3相等,證明剛才這個結論是對的。

  5、生2:從數位順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數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

  師: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

  生:不能,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

  師:那整數有這個性質嗎?(要強調出小數與整數的區別)

  問:小數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你從中發現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數變了,即小數的計數單位變了,而陰影部分的大小沒有變,得出0.3=0.30。)

  6、提醒注意:性質中的“末尾”跟一般說的“后面”是不同的。

  7、判斷練習,下面的數中,那些“0”可以去掉?

  (2)3.90.3001.8000500

  (2)5.7800.0040102.02060.06

  三、聯系生活靈活運用

  1、教師結合板書內容講解性質的運用。

  (1)根據小數的性質,當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0.30=0.3)化簡下面各小數:

  0.401.8502.9000.50600

  0.09010.83012.0000.070

  (2)師: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把整數寫成小數的形式。比如:我們在商場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

  出示: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怎樣改寫?讓學生同桌兩人議論后答出。提醒:把整數改寫成小數形式,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學校小賣部進了一批冷飲,你能幫忙設計一下價格標簽嗎?

  鹽水棒冰每支5角

  隨便每支1元5角

  可愛多每支2元5角

  2、選擇題。(在正確答案下面的圈內涂上黑色)

  化簡102.020的結果是()

  12.212.02102.0200102.02,要求學生回答:化簡的依據是什么?

  3、判斷題。(打“√”,錯的打“×”)

  (1)0.080=0.8()

  (2)4.01=4.100()

  (3)6角=0.60元()

  (4)30=30.00()

  (5)小數點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讓學生按順序回答,并說出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4、下面的每組數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個“0”?這些0都在什么位置?

  (1)3.090.3001.80005.00

  (2)0.000412.00260.06500

  (3)0.09012.000010.5060506030.0

  要求學生思考后,按順序回答。

  5、(1)改寫。

  原數0.7770

  改寫成一位小數

  改寫成兩位小數

  改寫成三位小數

  (2)連線。把相等的數用直線連起來。

  10.0120.144.80050.001.60

  5010.01016.04.04.8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抽查評講,檢查全班練習效果。

  5、做游戲。

  (1)智力游戲。誰能只動兩筆,就可以在5、50、500之間劃上等號。(50變成5.0,500變成5.00)

  (2)貼數游戲。讓自愿參加的十位學生,每人拿一個數(卡片),教師板書“50.3”,要求學生在“50.3”的下面貼上與它相等的數,不相等的貼在旁邊。

  50.035.305.350.300

  50.3050350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五、課堂作業

  六、課堂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一、教材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44頁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空間想象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喜歡自己通過動手、動腦去大膽探索問題,可以在活動中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所以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后,安排“探索圖形”這個綜合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小組合作探究大正方體中各種涂色問題,并總結出規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概括推理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借助正方體涂色問題,通過實際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動發現小正方體涂色情況的位置特征和規律。

  2、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獲得一些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及分類、 歸納、推理、模型等數學思想和經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有趣,激發主動探索、勇于實踐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借助正方體涂色問題,通過實際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動發現小正方體涂色情況的位置特征和規律。

  教學難點: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獲得一些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及分類、 歸納、推理、模型等數學思想和經驗。

  四、 教學準備

  魔方、正方體教具(教師)、正方體教具(學生)、學生小組探究卡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同學們玩過魔方嗎?它是一個什么幾何形體?(正方體),正方體有什么特征呢?

  學生:有8個頂點、12條長度相等的棱、6個大小相等的面。

  教師隨機板書正方體的特征。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魔方引入正方體,不僅復習了正方體的特征,為新課的學習做好良好鋪墊,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出示①②③組圖,它們分別是由多少塊小正方體組成的嗎?

  生:圖①2×2×2=8(塊)

  圖②3×3×3=27(塊)

  圖③4×4×4=64(塊)

  師:在它們的表面涂上顏色,那么這些小正方體都會被涂上顏色嗎?

  生:不是,有的會被涂上顏色,有的不會被涂上顏色。

  師:涂色的面數有幾種情況?

  學生觀察分類:3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沒有涂色。

  教師隨機板書:3面 兩面 一面 沒有涂色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正方體表面涂色的問題——探究圖形

  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三面涂色的問題

  師: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分別有多少塊呢?

  生觀察回答:圖①有8塊、圖②有8塊、圖③有8塊。

  師:怎么都是8塊?分別在哪里?

  生:都在大正方體的8個頂點上。

  師:那么棱長上有5個、6個或7個小正方體的圖形呢?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生:也是8塊。

  師:這跟什么有關系?

  生:跟正方體的.頂點有關系,因為有8個頂點,頂點上的小正方體是三面涂色的。

  教師隨機板書:頂點

  (二)探究兩面涂色的問題

  師: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分別又有多少塊呢?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規律呢?請同學們利用學具四人小組進行探究。

  小組合作提示:

  1、四人合作,利用學具探究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2、試著將發現的結果用列式的方法表示在小組探究卡的表格中

  小組探究

  小組匯報

  生:一面有4塊,6面一共有12塊。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為什么除以2呢?如果是正方體塊數非常多的話,用這種方法還方便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2塊剩下的一塊就是兩面涂色的,而正方體有12條棱,一共就有1×12=12塊.

  師:③號圖形兩面涂色的有多少塊呢?你發現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哪里?

  生:在棱上。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2塊剩下的兩塊就是兩面涂色的,而正方體有12條棱,一共就有2×12=24塊.

  師:那棱長是5塊、6塊的呢?怎樣列式計算?

  生:(5-2)×12=36塊 (6-2)×12=48塊

  師:用字母n表示棱長上的小正方體的塊數,怎樣表示出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生:(n-2)×12

  師板書:在棱上 (n-2)×12

  (三)探究一面涂色的問題

  師: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呢?試著借助剛才的經驗進行探究并填表。

  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匯報(使用希沃軟件同屏互傳,讓孩子邊展示列式邊解釋方法)

  生:②號圖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每個面上,一面有1個一面涂色的,6個面一共就有6塊。③號一面有4個一面涂色的,6個面一共就有24塊。

  師:你是怎么知道一面有1塊、4塊一面涂色的呢?

  生:數的

  師:如果正方體的塊數非常多的時候呢?你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

  生:有局限性

  師:是的,不具有一般化,并且還需要一定的計算前提。那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

  生:②號圖形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一塊是一面涂色的這個正方形的棱長數,而這個小正方形的棱長數是(3-2)得到的,6個面就有(3-2)×(3-2)×6=6塊。

  生:③號圖形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剩下的兩塊是一面涂色的這個正方形的棱長數,而這個小正方形的棱長數是(4-2)得到的,6個面就有(4-2)×(4-2)×6=24塊。

  師:看來你們發現了一定的規律,棱長是5塊、6塊的圖形呢怎么計算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生:(5-2)×(5-2)×6=54塊

  (6-2)×(6-2)×6=96塊

  師: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n-2)×(n-2)×6=(n-2)2×6

  (四)探究沒有涂色的問題

  師: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呢?怎么計算?

  生:可以用小正方體的總塊數減去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以及一面涂色的。

  師:這也確實是個辦法。如果我只想知道沒有涂色的塊數是不是還需要算出其他的情況呢?是不是有些麻煩?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哪里呢?

  生:在里面

  師:有什么辦法知道呢?

  生:拆開看一看

  師用教具給學生演示拆開的過程,觀察里面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師:現在你知道有多少塊沒有涂色了嗎?

  生:②號圖形有一塊沒有涂色

  ③號圖形有8塊沒有涂色的

  師:可以用算式計算出來嗎?結合剛才拆的過程我們再看一看動畫演示過程看看你能不能用列式的方法計算出沒有涂色的塊數。

  組織學生觀看動畫過程。

  生:②號圖形每條棱上有3塊,去掉兩塊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一塊就是中間正方體的棱長數,因此中間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3-2)×(3-2)×(3-2)=1塊。

  生:③號圖形每條棱上有4塊,去掉兩塊三面涂色的剩下的兩塊就是中間正方體的棱長數,因此中間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4-2)×(4-2)×(4-2)=8塊。

  師:真棒!你能試試棱長是5、6塊的嗎?

  生:(5-2)×(5-2)×(5-2)=27塊

  (6-2)×(6-2)×(6-2)=64塊

  師: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n-2)×(n-2)×(n-2)=(n-2)3

  三、知識應用

  出示棱長由1000塊小正方體拼成的大正方體,請問三面、兩面、一面、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分別有多少塊?

  學生計算匯報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探究,你能說說你用什么方法學會了本節課的知識?

  五、版書設計

  探索圖形

  頂點上 棱上 面上 中心

  正方體的特征:8個頂點 12條棱 6個面

  三面 兩面 一面 沒有涂色

  8 (n-2)×12 (n-2)2×6 (n-2)3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一、指導思想:

  趣味數學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這學期通過趣味數學校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通過學習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趣味數學》為孩子們提供了一系列數學故事、益智問題和數學游戲。這些問題和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數學奧秘的機會,學生在參與這些數學游戲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價值,鍛煉數學智慧,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在探索解法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了數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數學方法的創造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了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向往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敢于質疑,樂于討論探究生活中各種現象,喜歡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樹立攀登科學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敢于質疑、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知道有付出才會有回報,并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活動措施:

  1.選好人才

  先初步設定趣味數學興趣小組人數,各班主任利用班會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讓學生自由報名,再根據各班的報名人數從中選出具有一定愛好數學的學生作為學員。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動力。學好數學,掌握數學的思維方式,是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活動中,通過

  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題目,逐步培養大家的“數感”,引導大家喜愛數學,以至于達到自覺學習數學的目的,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3.注重思維能力培養

  數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設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現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4.發揮“小老師”的作用。

  學生當“小老師”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傳授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回顧。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不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大家都掌握了沒?現在老師出幾道題讓同學做,看看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板書:

  23+45= 12+25= 24+55= 26+13= 41+52=

  教師點名讓幾個同學上講臺做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強調要求:列豎式并且豎式要寫規范。

  點評每位同學所寫的,并再次鞏固不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強調書寫格式和計算方法。

  2、復習20以內的加法計算。

  師:同學們,大家曾經學過20以內的加法,在這里老師帶著大家復習一遍。

  教師口述20以內的加法如:“5+7”、“6+6”、“8+9”等,讓同學們快速地說出答案,問答過程大約持續5分鐘,為的是讓同學們在短時間內有效地鞏固這些知識,為這節課所學的進位加法計算打下基礎。

  二、教授新知。

  1、教學例3。

  師:同學們,記得這個單元最開始的那幅圖么,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也是從那副圖里得出的,大家翻到課本的第14頁,看例3。

  在同學讀題的同時板書:“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師:同學們都看完題了沒有?好,現在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引導同學審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找出需要的數據。

  師:現在哪位同學能告訴我,這道題怎么列算式呢?

  同學舉手回答,教師根據同學的回答,板書算式:35+37=。

  師:好,我們現在把算式列出來了,怎么計算呢?既然我們已經學習了列豎式的方法,為什么不用這個辦法來試一下呢?同學們看黑板,跟著老師一起列豎式。

  35

  +37

  教師邊強調豎式的書寫規范邊列出豎式。

  師: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算,應該先從個位開始算,5+7是多少?(同學答:12)我們發現,個位上加起來的和大于10了,我們之前學的不進位加法中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現在怎么辦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怎樣用豎式計算進位加法。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同學們先看書上,看怎樣通過數小棒計算這個題。

  同學看完后,教師加以指引和解說。

  師:我們看到,5個小棒和7個小棒放在一起,一共是12個小棒。我們把其中的10個捆成一捆,剩下了兩個小棒。再回過頭看看豎式,我們不妨將數小棒的辦法挪過來,也用“捆起來”的方法解決我們剛才的問題。就是將5+7得出的12中的10“捆成一捆”,向十位進1,然后剩下的2寫在結果的個位上,這樣,我們的.個位就算好了。現在再算十位,十位上3+3得6,但6不是最后的結果,還應該加上之前進上來的那個1,也就是在數捆數的時候還應算上后來加上的那一捆。這樣,我們就把十位也算出來了,結果就是72。

  板書:

  35

  +317

  72

  教師解釋清楚計算原理后,繼而強調進位加法豎式的規范書寫,只要有這幾點:依然是各位對齊;加號橫線缺一不可;進的“1”是小小的1而不是點;“1”的位置應在下面那個加數的十位與個位之間。

  2、隨堂練習。

  師:好的,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進位加法豎式的計算方法。大家都學會了沒有啊?為了檢驗大家到底有沒有真正掌握今天的新知識,同學們拿出練習本動手計算課本14頁做一做的三道題。

  56+37= 46+24= 29+5=

  教師請三名同學上講臺計算,并在教室來回巡視,觀察同學做題的情況,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

  師:好,同學們應該都已經做好了,我來看看這三位同學做得怎么樣。

  教師點評,并及時糾正錯誤,再次強調進位加法豎式的書寫規范和計算方法。

  三、課堂作業。

  師:我們今天所學的是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同學們都掌握了沒有?通過老師的講解和練習,相信同學們已經基本掌握了10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作業本,開始做作業,完成教材練習二的4、7、10、11題。希望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大家都能夠仔細、認真地寫,寫整齊、寫規范、寫正確,注意豎式的書寫規范和計算方法。不要粗心大意算錯了。

  小學數學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觀察的范圍》課本第80、8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

  2、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并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教學難點:

  能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通過小游戲讓學生在動手、動眼、動腦的同時給學生抽象點、線、區域及確定觀察的范圍埋下伏筆。

  二、導入新課:

  小游戲中的數學知識,增強學生求知欲望,展示課題:觀察的范圍

  三、積極探究、發現規律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

  桃樹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墻外的樹上向里張望。猜一猜,小猴爬在A、B、C三點哪一點看見的`桃子最多?學生回答后,師:是否如你們所說的一樣,咱們具體來探究一下。

  2、引導畫圖,確定范圍。

  (1)你知道小猴在A處時,看到哪些部分?學生隨便指。

  (2)引導學生畫出關鍵的一條線,確定離墻最近的點A/?從而確定觀察范圍。(教師演示)

  (3)學生動手確定B、C、的觀察范圍。

  通過比較,使學生充分理解“看到墻內離最近的點” 和看到的“區域”的含義。

  3、自主操作、感知發現。

  比一比:小猴爬在A、B、C三點哪一點看見的桃子最多?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得桃子越_,說明小猴看到的范圍就越 _ 。

  怎樣確定觀察的范圍?

  1、找觀察“點”。2、確定遮擋物的“關鍵點”。3、畫出經過關鍵點的視線。

  板書:觀察點影響觀察范圍。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設計意圖:動手操作,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場景一:教師先演示路燈下其中一根桿子的影子,再讓學生試著畫一畫。引導學生發現同樣高的桿子離路燈越近,影子就越短。

  場景二:描述客車司機的觀察范圍,進一步理解觀察點變影響觀察范圍變。

  場景三:警察和小偷的較量,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教師應給予指導。小組合作、討論,教師適當指導,運用課件演示。

  五、全課小結:這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邊問邊答并板書)

  六、布置作業:

  B樓的居民近期向剛剛建起的A樓的開發商表示抗議,你能試著說說為什么?

  通過畫一畫,看出A樓擋主了B樓部分用戶的陽光所以發生了爭執。

  板書:

  觀察的范圍

  小學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鞏固對人民幣知識的認識;

  2.提高100以內加、減運算的技能;

  3.加深對加減法數量關系的理解;

  4.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類整理等數學意識。

  教學步驟:

  1.模擬“百貨店”一角,巧設購物環境。

  教師把毛巾、肥皂、牙膏、巧克力、奶糖、鋼筆、鉛筆、書包、練習本等商品放置在桌面上,每件商品的旁邊都放上由學生制作的價格標簽,并掛上“歡迎到百貨店購物”的字樣。上課前,讓同學們看一看。

  2.化靜為動,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其觀察能力。

  首先,教師利用電教平臺出示如下一組文具、日用品及其價格:

  然后,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播放“百貨店”的歡迎語,同時出示題目:小勇高高興興地拿著 10元錢到“百貨店”購物,假如你是小勇,你能用 10元錢買到哪些文具或日用品?

  3.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

  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經過各自獨立思考后,紛紛舉手作答:

  生1:用10元錢可以買到1支鋼筆、1支圓珠筆和1盒巧克力。

  生2:用10元錢可以買到2本練習本、1支圓珠筆和1盒奶糖。

  生3:用1元錢可以買到4條毛巾和2塊肥皂。

  至此,教師不急于作出結論,而是讓學生分組討論。通過實踐,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4.每組選派代表到“百貨店”按各自需要自由選購。

  經過各個小組的熱烈討論,每個小組擬定選購方案若干個,然后派代表按各自的`購物方案到“百貨店”選購文具或日用品。

  5.巧設問題,激發熱情,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問購物代表:“你們拿10元錢選購到哪些文具呀?”“你們拿10元錢選購到哪些商品呀?”……各組代表積極地發言,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活躍起來了。

  6.采用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師為了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發揮同學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采取了學生自我評價、合作評價、教師評價等的激勵性評價方式,巧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巧選文具的活動、巧評合作得出的結果。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一系列口、腦、手并用和求異思維的激發,使學生懂得:用同樣多的錢,可以按需要購物,按價格大小巧安排,做到合理消費。這對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鍛煉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浙江省編教材小學數學第七冊P42例4、例5

  教學對象:奉化市實驗小學三(4)班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讓學生經歷探究發現減法的性質并選擇運用進行簡算的過程,有機滲透數學推理思想、應用意識與反思意識。

  教學歷程

  一、引入

  1、教師談話切入

  師:走進奉化實驗小學,宋老師的第一感覺是這里的人氣特別

  旺。我從奉化實驗小學網頁中了解到,本學期實驗小學學生數為1875人,寧波東方外國語學校小學部男生有525人,女生有475人(出示信息);如果想知道實驗小學比我校小學部學生數多幾人,你能用不同的綜合算式來計算嗎?看誰寫的算式多。

  2、學生列式交流:

  1875-525-475=875 1875-(525+475)=875

  1875-475-525=875 1875-(475+525)=875

  師:能看懂這些算式嗎?你也是這樣想的?

  2、師生過渡小結

  學生簡介列式思路,教師指出:不管是先減去男生還是先減去

  女生,都要連續減去兩個數;不管是男生加上女生再減還是女生加上男生再減都是減去兩個數的和。今天我們研究的話題與這有關。

  【教師巧妙地抽取學生熟悉的學校總人數比較引入,親切自然,在引入環節進行適時小節點撥,為學生進一步開展學習活動指明了方向,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得以呈現。】

  二、展開

  3、對比計算感知

  320-64-36= 320-(64+36)=

  100-37-45= 100-(37+45)=

  147-47-78= 147-(47+78)=

  187-28-87= 187-(28+87)=

  在同桌校對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每組的答案一樣。

  師:計算結果一樣,我們可用什么符號連接?

  生:等于號。

  教師板書等于號,使等式成立。

  師: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每組左右兩邊的算式數字相同,運算符號、順序不同。

  師:誰聽懂他的意思?能說得再具體一些嗎?

  生:他的意思是左邊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等于減去這兩

  個數的和。

  師:是這樣嗎?其他算式也符合他的意思嗎?

  師:這位男同學給大家一個很大的啟發,左右聯系看可以看出

  一條規律來,真不簡單!不過,剛才大家是從左往右看的,如果從右往左看,你能看出些什么?

  生:從右往左看,我發現從一個數里減去兩個數的和,可以一

  個一個減去。

  師:同學們,真的很厲害,把老師要講的心里話也說出來了。

  【借助于對比計算,引領學生發現規律,并組織相互交流,抽象概括出猜想的雛形,顯得自然、大方。】

  4、舉例驗證猜想

  師:剛才從三組計算中大家發現了一條規律,這僅僅是大家的

  猜想而已。是不是這三道算式湊巧呢?其他算式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律存在呢?我們還得進行驗證。大家說,如何證明我們的發現?

  生:再多舉一些例子試試看。

  師:這倒是一個比較好的主意。誰先帶頭給大家作個示范?

  學生舉例,師生一起驗證。

  師:現在,能寫類似算式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那好,給大家兩分鐘,看誰寫的算式多。

  學生兩分鐘寫算式,自我驗證。

  師:你寫的算式與我們前面的猜想相符的同學,請朝老師笑一笑。

  全體學生笑臉,以示意認同。

  教師指向一名男生,問:老師發現你笑得特別開心,你寫對了幾道?

  生:我寫了4道。

  師:寫對了4道及4道以上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剛才每位同學在兩分鐘里都平均寫對了4道,全班40位同學就寫了近160道。如果再給大家一些時間,你還能寫嗎?寫的完嗎?想象一下,這些寫不完的算式與我們的猜想相符嗎?

  師:通過無數多的算式驗證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你能用字母把寫不完的算式寫完嗎?

  學生用字母表示規律。

  交流:

  生1:a-b-c=a-(b+c)

  生2:x-y-z=x-(y+z)

  ……

  師:大家用自己喜歡的字母表示出了這條規律,在表示過程中,你有什么經驗可向大家推廣一下?

  生:我先想好三個字母來表示三個不同的數,再寫出規律。

  看書深化規律。

  【從“特殊——一般”不完全歸納法思想對于還處在三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是陌生的,教師力圖將這一理念予以滲透,通過引導組織學生大量舉例論證,在限時舉例驗證活動后,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推想,直至推想極限,從而讓學生充分經歷不完全歸納法的全程,最后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字母來表述心中的規律、看書整合規律,促使學生從感觀的體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將觀察到的外化現象建構到學生原有的認知體系中去。雖然,學生對不完全歸納法的做數學思想是膚淺的,但對于學習個體來說卻是終身受益的,“經歷、體驗、探索”過程性目標較好地得以達成。】

  5、變式深入感知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變式游戲,好嗎?老師寫出左邊的`算式,

  你馬上寫出右邊的算式;給你右邊的算式,你很快寫出左邊的算式,最后計算出結果。愿意試試嗎?

  出示變式練習:

  513-76-24=513-( + )=

  188-(89+46)=188- - =

  2847-(847+629)= =

  師:現在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發現第一道運用規律特方便。

  生2:第三道計算也簡便。

  教師引導學生說說一、三兩道簡算意識和方法。

  師:第二道感覺怎樣?使用規律前與使用規律后有沒有找到特

  順手的感覺?

  生1:第二道用與不用是一樣的。

  生2:找不到感覺。

  師:誰愿意把做完三題的感受小結一下?

  生:運用規律有的時候可以使計算簡便,有的時候也派上用場。

  【從追尋規律到運用規律實質是一個學生自悟的歷程,否則對

  運用規律使一些計算簡便的預期目標感知是不充分的。往往教師直接指明規律的功效性,再進行題量訓練,造成學生一看到類似的算式馬上運用性質予以簡算,未能辨證地認識規律,常走入盲目運用規律的誤區,簡算意識與技能被扭曲。此環節教師通過變式練習過渡,不著痕跡地落實了“體驗”的過程性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數學化思考。】

  6、判別選用規律

  出示:

  576-133-67 2791-(791+652)

  458-(87+258) 965-(266+134)

  逐題反饋交流,對“458-(87+258)”簡算進行質疑,借助

  于引入部分的“1875-(525+475) 1875-525-475

  1875-475-525”進一步理解;對“965-(266+134)”進行反思性辨識。

  師:現在,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1:要先看數字特點,再選擇方法。

  生2:我認為書上講的“依次減去”不妥,有的時候可以調個

  頭。

  生3:不要看到減去兩個數的和就馬上連續減去兩個數,要先

  看看能不能簡便再作決定。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要運用火眼金睛善于觀察數據的特

  點選擇適當的計算方法,不要盲目運用規律;同時還要敢于向書本、老師提出質疑,這些都是學好數學的優秀品質。

  【簡要的鞏固練習,一改大題量訓練的常規做法,引領學生通過實例聯想、反例對比、看書質疑等學習途徑將數學主題思想予以縱深,學習數學的一些優良品質得以有機滲透。】

  三、反思

  師:剛才大家一起通過幾道簡單的計算題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再通過舉例驗證發現猜想成立,最后還運用規律進行了簡算。其實許多數學家也是這樣發現數學規律的,以后在學習其他內容時,大家不妨再試試看。還有一點,老師要告訴大家,今天研究的數學問題是我們下學期四年級要學的內容。學會的同學為自己鼓鼓掌,慶賀一下!老師在恭賀大家的同時,還有一點小小的請求:根據學校的安排,下學期宋老師可能也要帶四年級。渡過一個暑假,同學們馬上要學習這塊內容,現在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介紹介紹,可以嗎?

  生1:在計算時要學會觀察,再決定方法。

  生2:多猜想,多驗證,就有很多的規律發現。

  生3:課本上所說的方法也可以懷疑。

  ……

  師:同學們這么多寶貴的經驗,宋老師一定帶回去轉告,再次謝謝大家!

  【別居心裁的小節,促發學生在分享學習成功的同時,不僅讓學生以成功者的身份介紹提煉知識點,而且著重組織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回憶,數學思想予以關注。這樣,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整合體系得以較為完美的呈現。】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