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09 17:49:02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15篇(精)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15篇(精)

小學數學教案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引入

  1、游戲引入:拍一下手,拍兩下肩,拍三下腿,重復兩次。你發現了什么?

  (板書課題:探索規律)

  2、尋找生活中的數學規律。(全班交流,反饋訂正)

  師:找一找我們現在上課的教室里什么是有規律的。

  生:座位排列有規律,電扇、電燈懸掛有規律……

  師:老師今天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生:老師戴的項鏈上的珠子排列有規律。

  師:你真棒,你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我相信你的這雙眼睛一定會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師: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探索規律”。

  ⊙探索規律

  (一)完成乘法表,并找一找其中的規律。

  1、填表。

  師:請同學們把教材翻到87頁,這張乘法表中有好多空白,你們能快速地把它補充完整嗎?

  2、交流。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的結果?

  (抽查兩行,課件顯示)

  3、根據填的結果,你能發現哪些數學規律?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并歸納)

  (1)橫著看,每一行上的數都是第一個數的倍數。

  (2)豎著看,每一列上的數都是下面第一個數的倍數。

  (3)沿對角線斜著的一組數1,4,9,16,25,36,49,64,81分別是1,2,3,4,5,6,7,8,9的平方。

  (二)填一填。(課件出示)

  1、8,11,14,17,(),23,()。

  2、4,9,16,25,(),49,64。

  3、1,8,27,(),125,()。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得出如下規律:

  1、相鄰數之間相差3。

  2、每個數都是平方數。

  3、每個數都是立方數。

  4、每個分數都相等。

  (三)猜氣球。

  師:剛才我們找到的是數與數之間的規律,那么圖形與圖形之間會有什么規律呢?(課件出示教材87頁2題)

  師:你能說出第20個氣球是什么顏色的嗎?(學生找到圖形之間的排列規律,小組交流得出第20個氣球的顏色)

  師:那第27個呢?(27÷5=5……2)

  (四)擺桌椅。

  1、標準問題。

  (1)1張桌子可坐6人,2張桌子可坐()人,3張呢?4張呢?

  (2)猜想一下,10張桌子可坐多少人?

  (3)n張桌子呢?小組交流。

  (4)小結:不管擺多少張桌子,我們都可以用4n+2表示可以坐的人數。

  2、變式問題。

  按照上圖的擺法擺放桌子和椅子,完成下表。

  桌子張數

  1

  2

  3

  …

  n

  可坐人數

  小結:不管擺多少張桌子,我們都可以用2n+4表示可以坐的人數。

  師:在桌子數相同時,哪種擺法可以坐的人數多?(小組交流)

  3、探索問題。

  如果由你負責這次的六一聯歡會桌椅布置工作,你會選擇哪種桌椅的擺法呢?

  ⊙典型例題解析

  課件出示例題。

  一些小球按下面的方式堆放。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梯形的概念,知道梯形各部分名稱,認識梯形的底和高。

  (二)知道什么叫做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關系。

  (三)使學生了解所講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四)進一步提高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梯形的概念,認識梯形的底和高并會畫梯形的高是教學重點;整理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掌握各種圖形的特征及其異同點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下面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投影)

  2.說一說學過的四邊形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訂正1題時,明確圖(1)、(2)是平行四邊形,圖(3)有幾條邊?幾個角?從而知道圖(3)是四邊形。但這個四邊形的形狀像什么?(梯子)這就是梯形。

  今天就研究什么叫梯形。(板書課題:梯形)

  (二)學習新課

  1.認識梯形。

  (1)出示圖形。(投影)

  提問:

  ①生活中你見到過這樣的圖形嗎?它們外面的形狀都像什么?(梯子、木箱、槽子)

  引導學生看出它們的外形是四邊形。

  ②這樣的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一人到黑板上測量。全班同學看課本153頁,測量四邊形。

  (2)交流測量結果。

  通過檢查測量使學生明確:有一組對邊是平行的,但長度不相等,另一組對邊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義。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板書)

  2.認識梯形各部分名稱。

  結合圖形說明,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的底,根據圖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習慣上上底畫得短些,下底畫得長些。不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腰。從上底的一個頂點向對邊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畫法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中高的畫法相同。(在原梯形上補充)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畫高?

  引導學生明確:梯形的高只能從相互平行的兩條邊中任一邊上的點向它的對邊畫垂線。

  再想一想:你怎樣區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再次強調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據對邊是否平行來區分的,平行的一組對邊是底,不平行的一組對邊是腰。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是根據梯形的位置來區分的',一般上面的叫上底,比較短,下面的叫下底,比較長,但也不是絕對的。例如京密引水渠截面是梯形,渠口的寬度(上底)就比渠底(下底)的寬度長。

  3.教學等腰梯形。

  (1)教師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對折一下。你發現兩腰有什么特點?(兩腰相等)

  (2)學生測量。

  153頁的梯形,量一量兩腰的長度,結果怎樣?(兩腰相等)

  (3)概括。

  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書)它是梯形的一種特殊情況。用圖表示。

  4.四邊形的關系。

  到現在我們學過的四邊形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腰梯形。

  如果根據對邊平行的情況,你可以把這些四邊形分成幾類?每類各有什么圖形?

  在同學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確,根據對邊平行的情況分成兩類:一類是兩組對邊平行,其中包括有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另一類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其中有梯形和等腰梯形。

  同學們再回憶一下,前邊講過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有怎樣的關系?怎樣用集合圖表示?

  學生回答后填在四邊形的圈里。

  啟發學生想一想:梯形和等腰梯形有怎樣的關系?怎樣用圖表示?也填在四邊形的圈里。

  教師指出:在我們掌握每一種四邊形的特征的基礎上,理解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它們的關系可用上圖表示。

  (這部分知識不作為共同要求和考試內容。)

  (三)鞏固反饋

  1.畫出下面梯形的高,并指出上底和下底。(三人在黑板上做)

  2.在下面梯形里畫一條線段,把它分割成兩個圖形,有幾種畫法?可以分成什么圖形?(每人在本子上畫)

  (四)課堂總結

  啟發性提問:

  1.什么叫梯形?什么叫等腰梯形?

  2.梯形和等腰梯形有什么關系?

  3.怎樣區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4.四邊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五)作業

  練習三十二第4~6題。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案例:“認識平面圖形”

  [背景分析]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數學的結構、圖形、布局和形式無不體現數學中美的因素。我們有些學生不能把數學與美聯系在一起,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數學美育教學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很多地方體現了數學的美,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教學的美育功能,不僅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還可以獲取知識,開發智力。

  認識平面圖形這一內容是從現實生活中引出的數學內容,都是來自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物體,學生已有了一些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繪畫圖形,能夠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直觀地認識、辨認、區分這些圖形的同時獲得對簡單圖形的美的體驗,并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畫一畫各種圖形,直觀而充分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與創新意識,以及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知體與面的關系,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找出平面圖形的共性,區分不同的形狀。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上課一開始,播放優美、輕快的音樂)

  師:小朋友們,今天早上的空氣多新鮮呀。可愛的小雞們也跟小朋友們一樣早早地起床,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尋找食物,瞧!他們找得多高興啊!(多媒體動態演示)你們看,這幅圖漂亮嗎?

  生:漂亮。

  師:漂亮在哪里呢?為什么覺得它漂亮啊?

  生:因為它有很多種顏色:有綠色、紅色……

  生:因為它畫了大樹、房子、太陽……

  生:它有很多種形狀,有圓圈、有三角形……

  師:小朋友們很會欣賞畫,老師也覺得漂亮,這些圖畫里頭有我們的數學朋友,你們想知道它們的樣子和名字嗎?

  生:想。

  二、動手操作,誘導美。

  師:其實,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創造出這些美的圖形,先請大家從學具袋里任意拿出一個正方體,把它按在紙上沿著底面畫一個圖形,看看在你的筆下可以變什么樣的圖形?(邊示范邊說明)

  (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小朋友們,現在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從長方體的底面畫出來的圖形是什么樣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師: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什么樣子的圖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師:沒錯,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還有一點這個小朋友沒有說,正方形的四條邊也都相等。我們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條邊都相等的圖形我們就叫正方形。老師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們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大家再拿出任意一個長方體和圓柱,也沿著底面畫畫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先來說圓柱底面畫出了圖形?

  生:圓柱可以畫出一個圓圈。

  師:圓柱畫出了一個圓圈,你們同意嗎?(同意)在數學課堂上我們不把這種圖形叫做圓圈,我們有更好聽的叫法,有誰知道嗎?

  生:圓形。

  師:對了,像這樣子很圓滑,沒有角的圖形我們叫它圓形,你們記住了嗎?(全班齊讀:圓形)那長方體又畫出了什么圖形呢?

  生1:我畫出了一個長長的,方方的圖形。

  生2:我畫出了正方形。

  師:我們請這兩位小朋友上來展示一下他們畫出來的圖形好嗎?(好)你們看,他們畫出的圖形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個是長長方方的,一個是四四方方的。

  師:為什么同樣是長方體,他們畫出的圖形不一樣呢?我們來看看他們是用什么樣的長方體畫出來的好嗎?(請學生把運用的長方體拿上講臺展示)哦,小朋友們都看一下,原來這個長方體是一個特殊的長方體,它的兩頭都是正方形的。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這個我們把它取名叫“長方形”,這就是它的照片,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圓形和正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接下來輪到球了,它能畫出什么圖形呢,小朋友們想試試看嗎?(想)

  (第三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畫得時候,你們發現什么困難沒有?

  生:球很難畫,我畫不出來。

  師:大家有沒有發現,小朋友們用球來畫圖形很難畫出來,所以現在暫時球沒有辦法畫出什么樣的圖形,但是等到高年級的時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辦法畫出來。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嗎?

  生:(根據教師指定的名稱找對應的圖形)

  師:小朋友們表現都很棒,用掌聲給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鏡),沿著它的底面也可畫出一個新的圖形。(教師畫)它就是你們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師總結:我們今天認識了四個新朋友,他們是誰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這四個好朋友和我們昨天認識的立體圖形不一樣,他們住在平面圖形的王國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尋找美。

  師:認識了這四個朋友,它們還委托老師另外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要把這些智慧星送給認真動筆表現出色的孩子,你們商量商量要獎給誰?

  生(興奮地討論著,給課堂氣氛掀起一個高潮)

  師: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師的.第一個任務已完成了,第二個任務就是幫它們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圖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訴你身邊的同學。(教師巡視指導)

  誰來幫老師來完成這個任務?

  生:(爭著搶著說,教師指導補充)課本的封面是長方形,飲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師圓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師:我們重新再來看這幅圖。(電腦逐一顯示各種圖形,學生說它們各自的名稱。)

  四、游戲鞏固,創造美。

  (1)找一找,練習一第3題。

  (2)拼一拼,練習五第4題。

  (3)引導學生用這四種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或其他的,拼好的進行全班展示,并給矛獎勵。

  (4)畫一畫,用學過的這些圖形設計一幅自己喜歡的圖案,畫得漂亮得,老師給他簽名,并送給一朵小紅花。

  五、課堂小結,表達美。

  師:今天,你覺得我們的課堂美嗎?美在哪里?

  生:美,因為我們可以拼很多畫也可以畫出很多畫。

  師: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畫,畫出的畫很漂亮,很有創意,回家的作業就把你們的作品帶給爸爸媽媽看,說給他們聽,美在哪里。

  [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以美激趣。

  鮮艷美觀的圖案,簡潔大方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活潑有趣的故事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妙方”,因此,本節課教學,我就創設了如下情境:以“陽光明媚的早晨”畫面導入,通過學生邊觀察邊欣賞,“說說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識與美結合起來,觸動學生的心靈,接著讓學生通過動手描一描,拼一拼,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來獲得知識并從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歸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圖形”這部分知識源于現實生活,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積累。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讓學生合作、尋找交流生活中物體的圖形這一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生活積累,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積極評價——以美育德。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學生記憶猶新,激情高潮。為了迎合低年級學生的好表揚心理,我承讀了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如掌聲、小紅花、智慧星等,以無聲、有聲的方式對學生及時評價,營造舒心、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 使學生能根據對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在一組實物圖案或簡單平面圖形中正確識別軸對稱圖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簡單的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3. 使學生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試一試”中的四個圖形,掛圖,兩只紙飛機,對稱物體,獎品,英文字母CHINA的卡片;學生準備四個圖形,紙,剪刀,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 聯系生活,認識對稱現象

  1. 認識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師:同學們玩過紙飛機嗎?老師這兒有兩只紙飛機,請兩個同學來玩一玩,比比看哪個飛機飛得遠。

  兩個學生比賽。

  師:為什么黃飛機飛得近,白飛機飛得遠呢?

  學生觀察兩只飛機。

  生1:黃飛機兩個翅膀大小不等,白飛機兩個翅膀大小相等。

  生2:白飛機是對稱的,黃飛機不對稱。

  師:是啊,白飛機的兩個翅膀是對稱的,所以飛得又穩又遠。我們把這種物體的兩邊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現象稱為對稱。(板書:對稱)

  [評析:新課伊始,利用學生喜歡的玩紙飛機的游戲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兩只紙飛機的不同特征,引出“對稱”概念。這樣的教學直奔主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尋找生活中的對稱物體。

  師:老師這兒還帶來了兩個對稱的物體,(拿出獎杯和儲蓄罐)它們都是對稱的物體。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對稱的?

  生1:故宮。

  生2:埃菲爾鐵塔。

  生3:蝴蝶。

  ……

  [評析: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交流生活中對稱的物體,加深了學生對對稱現象的認識,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體會生活與數學的聯系,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

  二、 合作探究,認識軸對稱圖形

  1. 用紙撕出對稱圖形。

  師:日常生活中,我們不但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對稱的物體,還能看到很多對稱的圖形。對稱的圖形是一種美麗的圖形,我們可以用紙撕出對稱的圖形。

  教師拿出一張白紙,邊講解邊示范,撕出一個對稱圖形。

  師:你能像老師這樣,撕出一個漂亮的圖形來嗎?先想一想自己準備撕出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再試一試。

  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撕出一個圖形來,并選擇幾個有創意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評析: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動手撕出對稱圖形,既培養了動手能力,為后續學習提供了活動材料,又使學生逐步將對稱概念的認識從物體過渡到平面圖形。]

  2. 合作探索,認識軸對稱圖形。

  師:同學們自己動手撕出了這么多美麗的圖形,仔細觀察這些圖形,你發現了什么?

  生1:它們左右兩邊大小相等。

  生2:它們左右兩邊的形狀相同。

  生3:把它們對折后,兩邊完全疊在一起了。(讓學生通過操作,體會對折的意思)

  師:像這樣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板書課題:軸對稱圖形)這條折痕(指折痕)所在的直線就是它的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師:(指黑板上的圖形)剛才同學們撕出來的都是軸對稱圖形,你能指出它們的對稱軸嗎?

  學生按要求指出每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評析: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歸納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既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又注意發揮教師必要的講解、引導作用。]

  3. 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中的四個平面圖形。

  師:下面哪幾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生1:三角形、五邊形是軸對稱圖形。

  生2:梯形是軸對稱圖形。

  生3:平行四邊形也是軸對稱圖形。

  師:他們的判斷對嗎?請大家拿出信封里的這四個平面圖形,折一折,比一比,驗證一下。

  學生動手折圖形驗證。

  師:誰來匯報驗證結果,先告訴大家你的結論,再將圖形對折,讓大家看清楚你的驗證過程是不是正確。

  生1:這個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因為它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

  師:真棒!獎你一把金鑰匙。(拿出金鑰匙的圖片,讓他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生2:這個五邊形是軸對稱圖形,它對折后兩邊也完全重合。

  師:不錯。獎你一朵紫荊花。(拿出紫荊花的圖片,讓他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生3:這個梯形是軸對稱圖形,它對折后兩邊也完全重合。

  生4:這個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它對折后兩邊不能完全重合。

  師:好,也送你一個獎品!(出示五角星的圖片,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師:剛才有同學說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錯了吧,看來有的時候我們不能太相信自己的眼睛,拿不準的時候可以動手折一折,驗證一下。(折平行四邊形,再次讓學生觀察對折后,兩邊沒有完全重合)

  [評析: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將獎給學生的小獎品作為學習的內容,使數學學習變得更有趣味。]

  4. 鞏固練習。

  (1) 判斷英文字母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師:在我們身邊隨處都可以看到軸對稱圖形。看,老師帶來了什么?

  生:英語單詞CHINA,是中國的意思。

  師:誰能找出這個單詞中哪些字母是軸對稱圖形?哪些字母不是軸對稱圖形?

  學生逐一判斷,并說明理由。

  (2) “想想做做”第5題。

  師:CHINA是中國的意思,中國的國旗是什么?

  生:五星紅旗。

  師: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旗,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老師這兒也帶來了一些國家的國旗,你能在這些國家的國旗中找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嗎?

  生1:意大利、俄羅斯、加拿大、瑞士、丹麥,這些國家的國旗是軸對稱圖形。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2:我認為巴西的國旗也是軸對稱圖形。

  師:請再仔細觀察一下。

  生:巴西的國旗不是軸對稱圖形,因為國旗中的圖案不是對稱的.。

  三、 發揮想像,“做”軸對稱圖形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軸對稱圖形,想不想動手自己創造一個軸對稱圖形呢?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一一出示材料)。在動手做之前,請小組里的同學討論一下,你準備選擇什么材料,“做”個什么樣的軸對稱圖形。

  學生小組討論,并匯報自己的方案。

  師:你們的想法都非常好,現在請大家選擇需要的材料,各顯神通,最后我們比一比誰的作品最有創意。

  學生動手“做”軸對稱圖形,完成后選擇幾件作品在全班展示。

  [評析:動手“做”軸對稱圖形前的討論,是一個合作學習的過程。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能進一步打開思路,設計合理的制作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四、 練習

  1. “想想做做”第3題。

  師:同學們的作品完成得非常不錯,有一定的想象力。如果給你軸對稱圖形的一半,你能畫出它的另一半嗎?請同學們獨立完成書上第58頁第3題。

  學生完成后,展示學生的作品,并交流畫法。

  2. “想想做做”第4題。(略)

  五、 總結全課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總評]

  1. 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認識軸對稱圖形,是本課的一個亮點。在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多種操作活動:玩紙飛機的游戲、撕出一個對稱圖形、“做”軸對稱圖形等。這些活動,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逐步深入地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 依托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教師對教材進行了適當的重組,使教學更切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如:課的開始階段設計的玩紙飛機的游戲,促使學生在對比中初步體會對稱的特點;隨后的撕紙活動,學生自主創造形狀各異的軸對稱圖形,初步體驗了軸對稱圖形對折后兩邊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判斷英語單詞CHINA中的字母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既鞏固了新知,又滲透著思想教育。這些有獨特創意的活動,抓住了學生的心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

  3. 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認識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到認識軸對稱圖形,教師都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是讓學生經歷玩一玩、撕一撕、折一折、做一做等具體的活動,讓學生形成自己的體驗;二是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認識。

小學數學教案5

  學習內容:“分梨”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2.嘗試學會用逆推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發現、欣賞并學習同伴身上的優點。

  4.提高加減乘除的口算能力。

  學習重點: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難點: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過程:

  1.老師考勤學生,點名。

  2.認識新同學,每個同學進行1分鐘介紹自己。

  3.學生自由組合選擇座位。

  4.講解解決“分梨”的問題:一只籃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個給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個給第三個人.那么籃內的梨就沒有剩余,籃中原有梨多少個?

  ⑴先讓學生獨立思考

  ⑵小組內交流

  ⑶反饋交流,老師引導啟發思維。

  ⑷小結策略:逆推的解題策略就是從結果倒著推回去,在逆推過程中總數是不變的,我們要能找出關鍵條件,即最后得到的數量入手分析。

  5.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對應例題的反饋練習:一只籃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二個人;最后只剩下2個梨。問籃子里原來有多少個梨?最后集體交流反饋。

  6.進行撲克牌“24點”小游戲。

  學習內容:“水桶和油桶”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增加對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的多種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數學計算的巧妙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操作發現并驗證“水桶和油桶”問題的特征,培養學生大膽猜測、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簡便方法,提高學生計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學習數學。

  學習形式: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習過程

  一、引入

  師:提出問題: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展臺出示題目。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取出1號靶,認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

  2.小組交流,探究解決。

  3.請同學們取出2號靶,嘗試解決。(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如果有的學生做出來,讓孩子展示,教師給予贊賞;如果學生做不出來,充分調動組內力量,探究解決。

  4.請同學們按照組內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決。(小組合作,互相幫助)

  三、課堂拓展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是不是覺得數學充滿了奧秘呢?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網絡上找很多有關“水桶和油桶”的知識,然后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嗎?

  今后老師會繼續為你們介紹一些更有趣的數學現象,這些數學方法更貼近你們平時的數學學習,有助于你們更好地學習數學。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借助已有經驗,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例,掌握基本算法。理解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系。

  2.提高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運算及推理能力

  3.感受小數乘整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小數乘小數的算理、算法

  教學難點:小數乘小數計算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位置的確定

  一、復習導入,新知鋪墊

  1.師: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小數×整數的計算方法,老師這里有一道題,“4.6×8”你們能算出來嗎?快拿起課堂練習本算一算。

  2.師:你們是怎樣計算的?

  預設:把4.6擴大10倍得46,積也就擴大了10倍。46×8=368,積368縮小10倍變回原來的積368÷10=36.8。

  3.師:我們通過將小數轉化為整數,成功解決了小數×整數的問題。那小數×小數呢?你們會計算嗎?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小數×小數的問題,

  二、自主探究,深入新知

  1.師:接下來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列出三道算式,等會我們挑選一組同學的算式為本節課的研究對象。在列算式時要注意小數不宜過長,不然不方便計算。

  預設:2.4×0.8(一位×一位)、1.92×0.9(兩位×一位)、0.45×0.6(兩個小數都不大于1)

  2.師:這三道題你們會計算嗎?拿起練習本,嘗試獨立計算。如果遇到問題可以小聲地與同桌交流。

  3.學生獨立活動,指名扮演

  3.師:這三個不同的算式都是怎樣計算的?

  預設:根據積的變化規律,先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算出積。因數擴大,積也就擴大了相應倍數。要求原來的積,就應把乘出來的積縮小相應倍數。

  4.師:那看來小數×小數的計算難不倒同學們。先按照積的變化規律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算出積,再將得到的積縮小相應倍數得到原來的積。

  5.師:那同學們你們仔細觀察這三道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再與同桌交流交流。

  預設:它們的`相同點在于都是小數×小數;不同點在于第一道算式是一位小數乘一位小數,第二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是兩位小數×一位小數。

  6.師:仔細觀察因數和積的小數位,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第一個豎式中,兩個因數中一共有2位小數,積也是2位小數;后面2個豎式中,兩個因數中一共都有3位小數,而它們的積都是3位小數。我發現在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等于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總和。

  10.師: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我們可以先將小數乘小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算出積,然后根據因數中小數的位數確定積中小數點的位置。

  三、聚焦問題,突破難點

  1.探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么點小數點。

  (1)出示例4:0.56×0.04

  師:這道題你能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來計算下面這道題嗎?

  (2)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

  (3)師:在計算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了什么新問題?

  預設:0.56是兩位小數,0.04也是兩位小數,那積應該是四位小數,可是現在乘得的積224是一個三位數,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點小數點。

  (4)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可以借助之前學過的知識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嗎?

  預設:利用之前學過的“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在積的前面用0來補足小數位數,再點上小數點。

  2.探究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

  (1)出示:“做一做”第2題完成版本

  師:看來同學們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都掌握了。接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組算式,將每組題的計算結果和第一個因數進行比較,與同桌交流你有什么發現。

  (2)全班交流、總結規律

  預設:通過觀察,第一組乘法算式中,第一個因數2.4不變,第二個因數都>1,乘得的積都>2.4;第二組乘法算式中,第一個因數1.2不變,第二個因數都<1,乘得的積都<1.2。我發現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一個數(0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因為0乘任何數都得0,所以這個數不能是0。

  四、梳理反思,內化提升

  1.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怎么樣的收獲?

  2.師:本節課我們學習并總結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我們可以先將小數乘小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算出積,然后根據因數中小數的位數確定積中小數點的位置。當積的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還知道了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我們通過自主探索,將小數×小數轉化為整數×整數進行思考。再一次成功借助舊知識幫忙解決了新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7

  第二單元因數和倍數

  課題:因數和倍數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倍數的方法;

  2、學生能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的;

  3、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師:看你能不能讀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數,6也是12的因數;

  12是2的倍數,12也是6的倍數。

  3、師:你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說說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說一說)

  師:你有沒有明白因數和倍數的關系了?

  那你還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數嗎?

  4、你能不能寫一個算式來考考同桌?學生寫算式。

  師:誰來出一個算式考考全班同學?

  5、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因數和倍數。(出示課題:因數倍數)

  齊讀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數:

  1、出示例1:18的因數有哪幾個?

  從12的因數可以看得出,一個數的因數還不止一個,那我們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數有哪些?學生嘗試完成:匯報

  (18的因數有:1,2,3,6,9,18)

  師:說說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對一對找,如1×18=18,2×9=18?)

  師:18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最大的是幾?我們在寫的時候一般都是從小到大排列的。

  2、用這樣的方法,請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數有那些?

  匯報36的因數有:1,2,3,4,6,9,12,18,36

  師:你是怎么找的?

  舉錯例(1,2,3,4,6,6,9,12,18,36)

  師:這樣寫可以嗎?為什么?(不可以,因為重復的因數只要寫一個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寫兩個6)

  仔細看看,36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最大的是幾?

  看來,任何一個數的因數,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還想找哪個數的因數?(18、5、42??)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在自練本上寫一寫,然

  后匯報。

  4、其實寫一個數的因數除了這樣寫以外,還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數

  小結:我們找了這么多數的因數,你覺得怎樣找才不容易漏掉?

  從最小的自然數1找起,也就是從最小的因數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過程中一對一對找,寫的時候從小到大寫。

  (二)找倍數:

  1、我們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數,那2的倍數你能找出來嗎?

  匯報:2、4、6、8、10、16、??

  師: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這些倍數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數最小是幾?最大的你能找到嗎?

  2、讓學生完成做一做1、2小題:找3和5的倍數。

  匯報3的倍數有:3,6,9,12

  師:這樣寫可以嗎?為什么?應該怎么改呢?

  改寫成:3的倍數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別乘以1,2,3,??倍)

  5的倍數有:5,10,15,20,??

  師:表示一個數的倍數情況,除了用這種文字敘述的方法外,還可以用集合來表示2的倍數3的倍數5的倍數

  師:我們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那么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怎么樣的呢?(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三、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了一個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呢?

  四、獨立作業:

  完成練習二1~4題

  《因數與倍數》的教學反思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課標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從除法算式的觀察中引入本單元的學習,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過乘法算式來導入新知。(2)“約數”一詞被“因數”所取代。這樣的變化原因何在?我認真研讀教材,通過學習了解到以下信息:簽于學生在前面已經具備了大量的區分整除與有余數除法的知識基礎,對整除的含義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

  識,不出現整除的定義并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任何影響。因此,本套教材中刪去了“整除”的數學化定義,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雖然學生已接觸過整除與有余數的除法,但我班學生對“整除”與“除盡”的內涵與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學時,補充了兩道判斷題請學生辨析:

  11÷2=5??1。問:11是2的倍數嗎?為什么?因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數,4是5和0.8的倍數,對嗎?為什么?

  特別是第2小題極具價值。價值不僅體現在它幫助學生通過辨析明確了在研究因數和倍數時,我們所說的數都是指整數(一般不包括0),及時彌補了未進行整除概念教學的知識缺陷,還通過此題對“因數”與乘法算式名稱中的“因數”,倍數與倍進行了對比。

小學數學教案8

  教材分析:

  《節日禮物》是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學生在觀察物體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經歷觀察物體和5個正方形搭成立體圖形的過程,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一組立體圖形的形狀;能區分拍攝一組照片的先后順序。教材選取了小狗貝貝四次由低到高觀察節日禮物的有趣情境,讓學生在四個畫面上分別標出四次看禮物的順序,鼓勵學生親身體驗,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觀察物體的具體活動中,判斷觀察對象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化,并讓學生體會由遠及近位置的變化所引起的觀察范圍的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涯的重要階段,是承上啟下的年級。是小學數學開始進入系統學習的開始。經過前三年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的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和智能有了一定的發展,學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問題的能力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上都有較明顯的提高。

  本班的學生接受能力強,能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學習積極性高,興趣大,有強烈的求知欲、自覺性高。有25%的學生處于中等,學習比較被動,其中有10%的學生自覺性差,不能積極地思考問題。本課需要展開觀察、想像、推理等思維活動才能完成,對學生具有挑戰性。首先讓學生自學觀察,再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和體驗,豐富他們觀察物體的直接經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范圍變化。

  (2)過程與方法:

  ①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并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②讓學生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運動智能、空間想象智能;

  ③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培養其積極的樂學態度;

  ②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主要以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動為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對數學價值的認識;

  ③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④通過合作交流,養成互助合作的習慣,培養團隊協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圍不一樣。

  教學難點:通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范圍會越來越小。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應該是學生這種學習共同體的活動的一種方式,學生互評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對話,了解我們自己的學習進步、學習狀況,有助于學生克服自己的弱點,了解他人的學習狀況,幫助自己學習上取得進步。

  內容設定:

  伙伴們評評我: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互評。通過學生的互評,加強學生間信息的溝通,清楚地了解他人的優缺點,進行自我反思,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使競爭與合作意識同步發展。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課始的故事導入、課中新知識學習的情境創設等,把學生領入樂學的氛圍之中。

  2、觀察、猜測、交流,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了使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并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并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范圍變化,教學中先讓學生分組用五個小正方體學具擺自己喜歡的圖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狀,接著,創設小狗觀察禮物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有困難的可用學具模擬體驗)然后,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小狗從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觀察的位置有什么變化?觀察的對象又有什么變化?接著,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討論、交流等活動,體會并判斷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物體的范圍逐漸縮小。整個過程充滿了觀察、猜想、體驗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聽和看”的方式介入學習。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而且促進了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3、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發現數學知識的價值。

  《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數學課上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主動探索其應用價值。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我在實際應用、拓展延伸環節中安排了判斷圖片觀察位置的練習,例如:“有兩個偵察員明明和莉莉,他們分別從兩個方向觀察同一間房子,請你分別標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形。”和“說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車的平面圖是從什么方位看到的”等。

  4、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很多人都認為數學知識是枯燥乏味的,其實數學中充滿了美,我們要深入挖掘數學的美,展現數學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練習中安排的“這是兩幅意大利比薩斜塔的照片,你知道為什么第二幅照片中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賞一些優美的風景、名勝圖片等,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5、還給學生評價的權利,讓學生自主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過去課堂教學的總結評價歷來是教師的專利,本節課我把評價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自主評價,體現了教學的民主與和諧。

小學數學教案9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給定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解答問題,并能根據解出的數據結合現實問題提出解題策略。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審題,讀懂表格和題意,列方程,體會方程是描述現實世界有效的數學模型,結合小組討論,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提高數學思想方法,增強環保意識。

  二 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題目中的表格和題意,根據題意列出方程,解出(1)(2)班各有多少人,這是問題的核心部分。

  難點;正確的構思出盤活資源的方法,以及最后的腦筋急轉彎式的提問

  三 教學流程

  (一)復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請大家回憶列方程組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什么?其中關鍵步驟是什么?

  (二)新授

  1 今天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是課本第34頁習題7.3的第2題。

  長風樂園的.門票規定如下表所列:

  某校初一(1)(2)兩個班共104人去游長風樂園,其中(1)班人數較少,不到50人,(2)班人數較多,有50多人,經估算,如果兩個班都以班為單位分別購票,則一共應付1240元,如果兩個班聯合起來,作為一個團體購票,則可以節省不少錢,問兩班各有多少名學生?

  購票人數

  1-50

  51-100

  100人以上

  每人門票價

  13元

  11元

  9元

  2由學生根據已有的數學知識,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分析等量關系,討論解題方法:

  x+y=104

  13x+11y=1240

  設:初一(1)班有x人,初一(2)班有y人,由題意得

  x=48

  y=56

  (三)展開

  1在同學門解出問題的前提下再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假如一瓶飲料3元,空瓶回收價為13個1元,聰明的你能出一個點子盤活這1240元,讓兩個班的學生都有門票和飲料嗎?請你簡要說明一下你的好點子!

  兩個班104人作為一個團體購票,需要 1049=936 元,

  節省了 1240-936=304 元,

  買飲料需要 1043 =312 元,相差8元

  喝完之后將空瓶收回,則回收價為10413 =8元,剛剛好!

  反思:這是純數學的思考方式,沒有實際意義,飲料是進去后邊玩邊喝的,不應當像在完成任務似的在門口就喝完回收,如果由老師(或班長)先墊上8元,同學們就能把飲料帶進公園了,但不能隨手亂丟,必須帶到門口兌換(環保教育)。

  2腦筋急轉彎:

  假如(1)班想要單獨買票,請你幫他想出一個比較經濟的購買方案:

  簡單說明

  初一(1)班48人原想買48張票需要:4813= 624 元,

  但若買51張票,每張只需11元, 只要:5111=561 元,節省了 624-561=63元,更經濟

  至于多出的3張票想怎么辦就怎么辦,無所謂

  四 小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什么數學知識?

  (2)對你影響最深的問題是哪一個,你有什么看法?

小學數學教案10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的口算。

  2。使學生能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進行遷移類推,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演示課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應填幾?【繼續演示課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

  (1)出示例1:11—5=□。

  ①啟發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②匯報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思維,開發學生思維。

  想加算減;

  數的'組成;

  因為11—6=5,所以11—5=6;

  ……

  ③啟發學生想:十幾減5還有哪些題?怎樣計算?

  使學生明確: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啟發學生分級討論、交流。

  ②聯系本題,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③啟發學生想:十幾減4還有哪些題?怎樣計算?

  使學生明確: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學例2。【繼續演示課件“”】

  (1)分級討論、交流,十幾減3、十幾減2有哪些題,怎樣計算?

  (2)匯報時,使學生明確: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導學生對比。

  啟發想的計算可以怎樣想?使學生明確。

  想加算減;

  想十幾的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課小結。

  略。

  隨堂練習

  1。“做一做”第1題【繼續演示課件“”】,投影出示,啟發學生說明圖意,獨立填寫。

  2。“做一做”第2題【繼續演示課件“”】,口算,競賽。

  3。練習五第3題【繼續演示課件“”】,分級討論交流,獨立填寫。

  (此題滲透統計思想,必要時教師做一下說明。)

  布置作業

  練習五第4、5題(圖片“練習四”、“練習五”)。

  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11

  課題:比例尺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計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3 .能讀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通過實例了解放大、縮小、比例。

  1、(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觀察下面兩組圖。(出示幻燈片1和2)

  (1)通過觀察,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發生變化?(大小變了,形狀沒有發生變化)

  (2)為什么圖片的大小不同,圖片的形狀卻沒改變?(圖片放大時是按比例放大的。)

  (3)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要把實物繪制成圖,總要按一定的比例縮小或放大,否則,圖象就會變形,就象這樣(幻燈片3)。

  (4)那么,什么時候需要把物體按比例放大畫成圖形?(如種表零件圖、細胞構造圖、分子結構圖等)什么時候需要把物體按比例縮小畫成圖形?(地圖、風景照片)特殊地,也可在圖上反映實物的實際大小。

  (5)我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個形狀象一只報曉的雄雞,把它畫下來就是這個樣子(出示幻燈片4)。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下來。

  (6)那么畫好之后的圖象與實際圖象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例尺"。(出示課題,幻燈片5)

  二、通過制圖,認識比例尺。

  1、繪制教室平面圖:

  (1)我們的教室地面大約長9米,寬6米。你們能不能將教室占地的平面圖畫在白紙上呢?(出示幻燈片6)

  (2)請同學們按屏幕上的要求制作教室的平面圖。(出示幻燈片7)

  A、確定圖上的長和寬;

  B、四人小組合作作出平面圖;(用彩色水彩筆繪制)

  C、寫出圖上的長、寬與實際的長、寬的比,并化簡。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長

  寬

  D完成后4人小組交流(重點交流你是怎么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并將平面圖貼在黑板上。

  2、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

  (1)學生匯報設計思路:同學們的杰作都完成了,我們看一看,有沒有相同的?這幾幅相同,我們選擇其中一幅。黑板上貼出的圖為什么有大有小呢?我們還是先聽聽各組是怎么設計的吧。A、請這幅圖的設計師說一說你是怎樣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

  B、圖上的長和實際長的比是多少?

  C、圖上的寬和實際寬的比是多少?(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

  (1) 9厘米 :9米 =9:900=1:100

  6厘米 :6米 =6:600=1:100

  (2) 6厘米 :9米 =6:900=1:150

  4厘米 :6米 =4:600=1:150

  (3) 3厘米 :9米 =3:900=1:300

  2厘米 :6米 =2:600=1:300

  (4)18厘米 :9米 =18:900=1:50

  12厘米 :6米 =12:600=1:50

  (2)研究變形的原因:有沒有化簡之后兩個比不一樣的?那么他們畫出來的平面圖和我們的教室的`實際形狀會不會一樣?

  4、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1)看來同學很聰明。在畫圖時,這些都是在圖上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圖上距離。我們進行實地測量知道教室的長是9米,寬是6米,這些都是實際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實際距離。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存在著一種倍數的關系,這個倍數就是比例尺。(出示幻燈片8,即比例尺的定義)請大家把比例尺的定義讀一讀。

  (2)現在你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嗎?比例尺是誰與誰的比?怎么求呢?誰能夠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出示幻燈片9)現在你會求比例尺了嗎?那我們來試一試。

  5、試求比例尺(出出示幻燈片10)

  (1)北京到天津的實際距離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圖上量得兩地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

  2厘米:120千米=2厘米:12000000厘米=1:6000000

  答: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6000000。

  (2)教師強調:我們在求比例尺的過程中應該注意,

  (1)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個比,不應帶有計量單位。

  (2)求比例尺時,前、后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同級單位。

  (3)比例尺的前項,一般應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的形式,分子也應化簡成"1"。

  6、比例尺的運用

  (1)知道了一幅地圖的比例尺之后,我們可以求出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

  (2)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這一計算公式,你能不能說說圖上距離等于什么?(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3)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離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A、學生獨立完成。

  B、反饋,交流方法。并尋求其他的解法。

  15÷ =15×6000000=90000000(厘米)=900(米)

  答:南京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900米。

  三、鞏固練習

  (一)判斷下列這段話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為什么?

  把一塊長20米,寬10米的長方形地畫在圖紙上,長畫了5厘米,寬畫了2.5厘米.

  1.圖上長與實際長的比是 ( )。

  2.圖上寬與實際寬的比是1∶400( )。

  3.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1∶160000( )。

  4.實際長與圖上長的比是400∶1( )。

  (二)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中國地圖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離是3.4厘米,計算一下,上海到杭州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例尺,知道了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并能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應注意的是,在計算中,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必須是相同的.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與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通過整理和復習,培養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能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自覺整理數學知識的習慣和能力。

  3.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應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乘法口算、估算和筆算等計算方法的聯系,并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溝通聯系

  1.教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分組交流,完成后全班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逐步形成如下板書:

  2.結合以上知識整理,邊整理知識,邊完成數學書88頁1-4題。(課件依次出示以下各題及答案)

  (1)出示教科書第88頁第1題。

  抽學生口答,并要求說出算法。最后讓學生說說怎樣口算最簡便,引導學生說出:整百數乘整十數,只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課件顯示)

  (2)出示教科書第88頁第2題。

  指名學生口答,并說出估算方法,教師用課件顯示相應內容。最后讓學生說說三位數乘兩位數怎樣估算。(學生回答后,課件顯示。)

  (3)完成教科書第88頁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可指名上臺板演),課件顯示答案,學生核對,并讓學生說說每個題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學生匯報后,課件顯示計算方法)

  (4)完成教科書第88頁第4題。

  先分別讓活到說說解題思路(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顯示相應內容),再列式計算并匯報,教師板書。計算時注意提醒學生怎樣算簡便。

  二、基本練習,鞏固提高

  1.完成教科書第89頁第1、2題。(課件出示題目及答案)

  學生獨立口算,集體評議。第2題完成后,讓學生說說積的變化規律。(課件顯示規律)

  2.完成教科書第89頁第4題。(課件出示題目)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集體交流。

  教師:你是怎樣估算他們大約走了多少米的?

  學生1:我把187看成20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們大約走了6000m。

  學生2:我把187看成200,32不變,由此得出他們大約走了6400m。

  學生3:我把187看成19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們大約走了5700m。

  (課件展示以上三種估算方法。)

  3.完成教科書第89頁第5題。(課件出示題目及估算方法)

  學生估算:24×365,可以把24看成20,365看成360,350或400都可以。

  三、拓展練習,促進發展

  課件出示教科書第90頁的思考題。

  教師:請認真看圖、審題,說一說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覺得運費的多少會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1:運費少和路程有關。

  學生2:運費少還和運的.質量有關。(課件顯示:與運費少相關的因素)

  教師:分組討論一下,往哪些倉庫運費用會少一些?為什么?

  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完成后指名匯報。

  學生:如果把糧食運往3號和4號倉庫,則運量大,費用肯定多。所以應把糧食往1號或2號倉庫運輸費用會少些。(課件顯示)

  教師:看來只要計算出運往1號倉庫和2號倉庫的總運量,就可以比較出誰了運費更少。怎樣計算總運量呢?

  學生:運輸量可以用“運輸噸數×路程”來計算。(如期學生不能說出,則由教師告知學生。)(課件顯示)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按這種方法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并比較。

  學生獨立計算后匯報。

  學生1:如果運到1號倉庫,總運量是40×10+30×20+20×30=1600

  學生2:如果運到2號倉庫,總運量是50×10+30×10+20×20=1200。所以運往2號倉庫運費最少。

  四、全課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的整理和復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布置作業

  數學書89頁3題,90頁6、7、8題。

  六、課外閱讀

  數學書91-92頁:你知道嗎?——奇妙的乘法。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5頁的第45題,練習九的第46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用比例解答應用題

  教師: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有些應用題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現在我們就來復習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4題:

  我國發射的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在空中繞地球運行6周需行10.6小時,運行14周要用多少小時?

  教師解釋:運行一周就是繞地球一圈,人造衛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5題:

  一個農業專業組乎整土地,原來打算每天平整0.4公頃,15天可以完成任務。結果12天完成了任務,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頃?

  指名學生讀題,并說出這道題的兩個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當學生說出每天平整的公頃數與時間成反比例后,讓學生完成這道題。教師板書出解答過程。

  3、總結。

  教師:像上面這樣的題在解答時,先要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再進行解答。

  二、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46題。

  1、第4題,先說明一下,農藥是藥液和水合起來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題。要求配制這種農藥750、5千克,需要藥液與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農藥和藥液的比、農藥和水的比。

  2、第5題,讓學生說一說根據什么來判斷方磚的面積與方磚的塊數成什么比例。

  3、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說解答思路。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2.能正確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數.

  3.使學生理解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取近似值對結果的精確程度的影響.

  教學難點:

  理解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

  教學方法:

  探究交流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課型:

  1課時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出示情境圖,電子秤上顯示的數據和售貨員的話,提出疑問怎么會不一樣?引出“四舍五入法”

  2.引出近似數,復習整數求近似數。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情境圖,在實際應用小數時,往往也沒有必要說出它的準確數,只要它的近似數就可以了。提出0.984的近似數是多少?小組討論后指名匯報。

  (根據學生匯報現場操作展示在多媒體PPT中,插入函數能在播放時在方框里輸入學生匯報結果,能及時將學生的想法展現在課件上)

  2根據匯報結果,分別具體探討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整數后的近似數。并說一說操作的過程。

  3、強調取近似數的'要求不同表示方法

  4、小組探討1與1.0的精確度

  5、引導通過線段圖理解保留一位小數是1.0,小數末尾的0,應當保留,不能去掉。

  6、總結:剛才是利用什么方法求0.984的近似數?獨立完成想一想后在小組中交流,找不同說原因。

  (三)鞏固練習

  1、選擇,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

  (1)保留( )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十分位。

  ①一位 ②兩位 ③三位

  (2)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數,表示精確到( )位。

  ①分 ②百分 ③千分

  2、求下面小數的近似數

  (1)保留兩位小數

  0.256 12.006 1.0987

  (2)精確到十分位

  3.72 0.58 9.0548

  (選兩組,整組4人一起在電腦前討論后,將本組答案用電腦操作展現在課件上放映呈現給大家)

  3、按要求填出表中的近似數

  4、拓展題

  四、全課總結

  1、數學課將結束了,你有哪些收獲?在哪方面還需努力?

  2、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課本73頁的知識,打開課本,認真看一看課本,找出書中你認為需要掌握的知識用筆做個記號,然后大聲地朗讀出來。

  課后作業: 1.從課后習題中選取;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

  板書設計: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0.984≈0.98 0.984≈1.0 0.984≈1

  小于5,舍去 大于5,向前一位進1 大于5,向前一位進1

  表示近似數的時,0不能去掉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書第54——55頁,有趣的測量及試一試第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歷測量石頭的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觀察、操作中,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準備:

  不規則石頭、長方體或正方體透明容器、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了如何計算長、正方體的體積。現在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東西,你能幫我測量出它的體積嗎?

  老師出示準備好的不規則石快。

  師:這個石塊是什么形狀的?(不規則)

  什么是石塊的體積?

  你有什么困難?

  二、教學新知

  1.測量石塊的體積

  (1)小組討論方案

  師:我們不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出石塊的體積,可以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小組制定方案

  (3)實際測量

  方案一:找一個長方體形狀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頭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這時計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幾厘米,用“底面積×高”計算出升高的體積。也可以分別計算放入石頭前的體積與放入石頭之后的總體積之差。

  師:為什么升高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案二:將石頭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讀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頭的體積。

  師:為什么會有水溢出來?

  這兩種方案實際上都是把不規則的石頭的體積轉化成了可測量計算的水的體積。讓學生說出“石塊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石塊的體積”。

  1.實際應用

  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放入一個土豆后水面上升了0.2分米,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你是怎么想的?

  (3)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反饋,訂正。

  讓學生運用在探索活動中得到測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體積等于土豆的體積”,然后用“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2×1.5×0.2=0.6(立方分米)

  三、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有什么提高?

  作業設計:

  1.書第55頁第2題。

  本題引導學生開展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活動。一粒黃豆比較,先測量100粒黃豆的體積,再計算出一粒黃豆的體積。

  2.學生再找一些實物,測量出體積。

  板書設計:

  有趣的測量

  方案一:

  方案二:

  “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

  2×1.5×0.2=0.6(立方分米)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