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6篇(薦)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1、口算乘法
教學內容:課標實驗教材第七冊46頁例1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2、通過問題情境自主掌握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課件分別出示45頁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引導學生理解用復合名數表示的數學術語速度的含義。
2、根據圖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讓學生獨立口算。163=
(師巡視,注意統計不同口算方法的種類)
4、匯報交流。
二、引導學生對比不同算法的特點。
1、出示題目: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獨立計算后小組交流。
2、引導學生對比163= 和1603= ,讓學生從16和160的關系中,總結出幾百幾十與一位數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將第1題增加1個條件30小時行多少千米?
1630=
4、讓學生在與163的對比中歸納出簡便算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六第1題。
讓每位學生獨立口算,將得數寫在該題(樹葉)的旁邊,然后讓部分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及時反饋學生口算情況。
2、練習六第2題。
可向學生展示兩種花卉的部分品種,引發學生的生活美感。
3、練習六第3題。(開放題)
在反饋時,引導學生學會有序思考的方法。
還可利用本題資源,擴大解題視野。
四、課堂小結。(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書6768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的加減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連續進位、連續退位的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連續進位與退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等。
一、回顧舊知。
昨天我們學習了計算三位數連續進位、退位加減法的筆算方法。我們來復習一下。出示
592+109=答案
615-457=答案
讓學生同位互相說一說計算方法。而后指名起來說算法。
二、自主練習
1.第3題:計算并驗算。
2.第4題
(1)說題意,你做這道題時是怎么想的?
(2)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3.第5題。
(1)先說一說題中告訴我們的`數學信息和要求的問題,然后再解決。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小組內合作完成。
4.第6題:找規則,填一填。
5.第7題:數學游戲。
6.第8題:誰摘的松果?連一連
讓學生獨立去完成,匯報時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題
要先讓學生說一說從入口到珍禽館共有幾條路?分別是哪幾條?
8.第10題
做題時先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然后再根據信息解決問題,并提出問題。
三、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你覺得對你有什么幫助呢?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學六年級《圓柱的體積》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和實踐活動,理解圓柱體體積的含義。
2、經歷探索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并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會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圓柱體積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談話引入
最近我們認識了圓柱和圓錐,還學會了計算圓柱的表面積。現在請看老師的這個圓柱形杯子和這個圓柱比較,誰大?這里所說的大小實際是指它們的`什么?(生答)
2、提出問題:什么叫體積?我們學過那些圖形的體積?怎么算的?(生答師隨之板書)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柱的體積。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一)認識圓柱體積的意義。
圓柱的體積到底是指什么?誰能舉例說呢?
(二)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1、我們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圓柱體的體積跟什么有關呢?你會有怎樣的猜想?(小組內說說)
2、回憶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3、教具演示。
(1)取圓柱體模型。
(2)將圓柱體切成兩半。
(3)分別將兩半均分成若干小塊。
(4)動手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三)歸納公式。
(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板書:V=Sh)
三、鞏固新知
1、這個杯子的底面半徑為6厘米,高為16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審題。提問:你能獨立完成這題嗎?指名一同學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現在這個杯子裝了2/3的水,裝了多少水呢?
2、完成試一試
3、跳一跳:統一直柱體的體積的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這個公式是怎樣得到的?這個公式適合哪些圖形?他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五、布置作業
練一練1-5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課題:量的計量
1.單名數、復名數的復習,并舉例.
請你說說圖里學過的四邊形的名稱、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義.
2.小組共同回憶探討.
二、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
談話:回到學校,馬明對手頭的材料認真研究起來。
提問:你能幫馬明出個主意,更好地對這些數據進行比較研究嗎?
小結:用統計圖可以把數量之間的關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體。
提問:我們根據統計表選擇什么樣的統計圖?為什么?
總結:我們是根據統計圖的特點來選擇統計圖的。現在打開書p140,再看一看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三、根據統計表畫統計圖。
要求:小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放的制圖紙,在征求組員意見的基礎上合作制圖。每個小組3人,每人完成一種統計圖。
引導評價板演學生的制圖。
四、分析統計圖。
出示討論題:
1.從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產值增長得快?
2、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工作人數多?哪個廠的技術人員多?
3、從扇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外銷產品占產品銷售總數的百分比大?
4、綜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議馬明到哪個單位應聘,為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十幾減8、9的退位減法。
2、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教學重點:學會十幾減8、9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探討十幾減8、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鉛筆、投影。
教學過程:
一、模擬表演,提出問題
請表演的小朋友上臺表演,師口述內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開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這時來了一只小兔,它對大兔說:我買9支鉛筆。大兔把鉛筆都拿出來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這時大袋鼠提出了一個問題:15支鉛筆,賣出9支,還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還剩多少支鉛筆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討論159的'算法
1、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題。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算的?
3、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減。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嘗試練習
(1)、讓學生拿出學具擺一擺,計算試一試各題。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鞏固算法
1、基本練習(練一練第1題)
(1)、讓學生獨立計算。
(2)、選3題跟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摘蘋果(練一練第2題)
在游戲中進行計算。
3、發展練習,(練一練教學游戲)
(1)、讓學生自由看圖描述故事,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
(2)、交流。
五、總結
板書:買鉛筆
(1)15-9=6(2)15-9=6(3)15-9
因為9+6=
10-9=115-5=10所以15-9=6
1+5=610-4=6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并會應用這個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研究探時的意識,追求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資源
1.實物投影儀—臺。
2.每小組《驗證表》一張。
驗證表
舉例
結論
3.比,除法,分數關系表:
比
前項相當于
后項相當于
比值相當于
除法
分數
4.卡片若干張。
(1)商不變的規律;(2)分數的基本性質;
(3)比的基本性質。
三、教學實施方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教課標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70—71頁。
教學形式: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流程:創沒情境——驗證猜想——展示交流——意義構建——鞏固拓展。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評價、組際交流評價。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驗證表,卡片等。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目標:
(1)復習舊知,為學生發現問題、產生猜想奠定基礎。
(2)啟發學生大膽猜測,提出自己的假設。
過程:
(1)復習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通過填寫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表,讓學生發現比、除法、分數有很多相似之處?
(2)復習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
通過復習,引導學生聯想: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律,在分數中有分數的基本性質,那么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
提出猜想:
(1)學生討論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比和分數、除法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比就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看成一個分數,就可以遵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質。
(2)猜想比的基本性質的內容。引導學生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猜測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2.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目標:
(1)引導學生對驗證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與途徑?
(2)組織實踐活動,揭示知識本質,讓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3)營造協作學習氛圍,組織討論研究、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協作學習意識。
過程:
(1)小組討論:這個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么方法來驗證?
(2)小組代表發言,說出本組思路。
A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用它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得到新比,看比值變不變。
B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一個分數或者一個小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
C組:我們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們的比值變不變。
通過學生發言,讓學生互相啟發,產生靈感,對驗證猜想的方法進行比較,使自己的實踐活動更加具有科學性,更嚴謹。
小組合作,試著驗證:
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想法,用一個比或多個比進行驗證,對驗證結果進行初步總結。填寫《驗證表》。
3.展示交流,感受過程。
目標:
(1)理清知識脈絡,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感受到探究過程,使學生學到科學的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的條理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
(1)用實物投影展示各個小組的《驗證表》。
(2)各小組代表發言,本組所得的結論。
(3)老師引導學生比較各組的結論。
(4)引導學生討淪比的基本性質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沒有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變了的。如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0,比值會怎樣。
4.意義建構,體驗成功。
目標:
(1)通過整理歸納,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2)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信心。
過程:
(1)引導學生討論哪個組的結論比較全面,怎樣說更嚴謹。
(2)集體歸納,板書。
(3)體驗成功:我們發現的這個數學規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質,許多科學家都是這樣提出猜想、實踐驗證,發現了許多大自然的奧秘,還有許多奧秘需要我們去發現、創造。
5.鞏固拓展,靈活運用。
目標:
(1)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應用比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勇于創新的`精神。
過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第71頁練一練2)
邊練習邊討論:怎樣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怎樣化簡最快最好。
(2)總結方法:聯系舊知,靈活運用。
(3)靈活運用,搶答比賽。
五、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究欲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懸念,引起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還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數學知識。如《比的基本性質》一課,傳統的教學是:出示一組分數3/4、6/8、9/12,讓學生發現3/4:6/8:9/12,接著把分數轉化成比3:4=6:8=9:12,歸納出比的基本性質,接著是一層層的鞏固練習。這個過程是老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不說讓學生感興趣,就是對其內容,學生也是一知半解。在應用時,會出現比的前項和后項乘的不是同一個數,甚至會出現前項乘后項的笑話。這種以接受知識為目的教學顯然不適應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所以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沒有采用教材中的例3進行引入,而是讓學生先填表格復習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問學生:通過填這個表你發現廠什么?生:比和分數、除法有很密切的聯系,它們很相似:再出示:18÷6=( )÷2=24÷( )、15/20=( )/4=9/( )=( )/6。問:這兩題是根據什么規律和性質來做的?生: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師引導: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律,在分數中有分數的基本性質,那么比有沒有類似的性質呢?通過這樣的引導,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他們很想弄清楚:比有沒有類似商那樣的規律和分數那樣的性質,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2.猜想驗證,讓學生感受探究過程。
在激發學生認知需要和探究欲望后,怎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卷入知識發現的過程呢?這時教師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自由思考,作出各種猜想,對猜想提出驗證的方法。然后小組合作從不同的角度驗證猜想,最后借助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研究思路與成果,通過這一系列的探究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探究過程。這樣不僅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了條件,讓學生學到科學探究的方法,還培養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同時學生在活動中互相啟發,產生靈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如《比的基本性質》一課中,學生提出:比肯定也有類似除法那樣的規律和分數那樣的性質。老師引導大家討論怎樣驗證。結果A組的意見是: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B組的意見是: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一個分數或者一個小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C組的意見是:我們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項和后項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們的比值變不變。老師肯定了大家的這些想法好,要求同學們分組試試。學生反應十分活躍,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你寫一個比來驗證,我寫一個比來試試,有的故意把數寫得很大,有的用。來乘……幾分鐘后,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驗證結果,同時也提出了驗證過程中的疑問。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讓他們根據白己的需要實驗驗證,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新知的建構。
3.整理歸納,讓學生體驗成功。
歸納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知識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歸納。通過歸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如在《比的基本性質》一課中,把學生驗證的結果一一展示后,老師引導學生比較,比的這個特性是否具有普遍性,比的這個特性怎樣歸納呢?有的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相同的數,比值不變。有的說:還應該加同時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有的說:這還不完整,應加上0除外……這樣有效地讓學生通過分析、整理、歸納等科學研究方法得出結論,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科的嚴謹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邏輯推 理能力。得出結淪后,告訴學生:你們太聰明了,發現的數學規律叫比的基本性質、學生感到獲得了很大成功,信心十足,不僅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更讓學生掌握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到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
總之,“比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學習“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后安排的教學內容、由于比和分數、除法的關系,很容易讓學生聯想到比也應該有類似的性質,這為學生發現問題、產生探究欲望奠定了基礎。同時由于上述學習內容的鋪墊,為學生自主探究“比的基本性質”這一新的學習任務創造了必要條件。所以,我沒有沿襲以往的教學思路及教材束縛,而是立足于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與經驗,用探究性的學 習方法,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建構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發展。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13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