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編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四則運算的意義及順序的理解.
2、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文字題,并能正確使用小括號.
3、掌握文字題的分析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教學難點
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出示復習題:
45加上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2、口答:
35與43的和是多少?
67與35的差是多少?
25乘以4的積是多少?
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
3、根據條件補問題,并且列出綜合算式.
(1)36與44的和乘5,( )?
【積是多少?(36+44)5】
(2)25減去64除以8的商( )?
【差是多少?25-648】
二、學習新課.
(首先揭示課題,板書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1、出示例2.45與39的和,除以45與39的差,商是多少?
集體討論:
(1)這道題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用關系式怎樣表示?
(求商.用除法計算,被除數除數)
(2)能直接算出來嗎?必須先算什么?
(不能直接算出來,必須先算出被除數、除數.)
(3)題中被除數、除數是怎樣表示的?
(題中被除數是45與39的和,除數是45與39的差.)
(4)那么必須先算出什么?后算什么?
(必須先算被除數是45+39=84,除數是45-39=6,后算商,846=14.)
(5)怎樣列成綜合算式?把誰寫在前面、后面?為什么?
(因為要求的是商,所以被除數45+39寫在前面,除數45-39寫在后面.)
45十3945-39
(6)怎樣表示要先算出45+39和45-39?(必須要加上小括號.)
(45+39)+(4539)
=846
=14
2、引申、變化.
把例2改成:45與39的和乘以45與39的差,積是多少?
教師提問:這道題求什么?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樣列綜合算式?
(45+39)(45-39)
=846
=504
三、鞏固反饋.
1、口答列出綜合算式.
(1)35與25的和,除以它們的差,商是多少?
(2)25與4的積,減去7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連線.
3、列綜合算式.
4、根據四則算式的意義,把算式讀出來.
(1)274+545(27乘4的積,加上54乘5的積,和是多少?)
(2)(72+28)(72-28)(72與28的.和,乘它們的差,積是多少?)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題的思路是什么?應該注意什么?
五、作業.
列綜合算式解下面各題.
(1)82與15的差,乘32與18的和,積是多少?
(2)1650除以5的商,加上16與8的積,和是多少?
(3)25與16的積,減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
(4)720與160的和,除以84與40的差,商是多少?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法(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學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法(不進位)。
2、能運用加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掌握加法筆算的對位方法,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對位”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百以內的不進位加法。
首先,我們先來復習我們之前就學過的一個知識,就是十以內的加法。
教師隨機說出十以內的加法,同學快速說出答案。這樣經過大約五分鐘的反復練習,使同學對之前學的十以內的加法進行很好的復習和鞏固,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師:大家翻到課本的第11頁,看這幅圖。
通過觀察圖畫,組織學生討論從圖畫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師:大家再翻到課本的第12頁,看例題1。
在學生看題的同時,板書:“例1、二(1)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教師引導學生審題,分析題意,找出有用的數據。
師:現在誰能告訴我,這個題怎么算?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算式:35+2=。
師:很好,現在我們已經列出了算式,怎么計算呢,哪位聰明的同學能告訴我? 同學們積極發言,教師點評,總結不同的算法。
師:很好,大家都會用自己的方法來計算。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個新的方法,那就是列豎式計算,大家看黑板。
師:我們首先用數小棒的方法來計算這道題。看書上的圖,大家討論一下怎么用數小棒的方法來算。
根據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重點突出在數小棒的方法中,將整十的和不足十的零散小棒分開計算。
師:現在我們學習怎樣寫豎式,其實就是把數小棒的方法用數字表示出來。大家看黑板。
教師板書豎式:
35+ 2
師:大家看黑板,看看這個豎式有什么特點。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歸納出加法豎式的幾個特點:一是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二是加號和橫線缺一不可,加號表示加法,而橫線是把加數與和分隔開來。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豎式的寫法,接下來我們看一看怎樣計算。
邊板書邊講解:從個位開始加,將上下兩個數的個位加起來,寫在橫線下,然后再加十位,和寫在橫線下。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數小棒的計算過程理解加法豎式的運算方法。注意強調豎式的計算應從個位加起,先算個位再算十位,得出的和也應該與加數各位對齊。
在講解例題結束后,再次強調和總結不進位加法豎式的計算方法和書寫規范。
2、鞏固練習。
師:現在大家都應該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了,我現在就請幾個同學上來完成做一做的'練習來檢驗一下大家都有沒有學會,看一看我們能不能把新學的知識運用起來。
請五位同學上講臺做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
32+6=24+3=5+43=21+3=4+33=
強調:列豎式、注意書寫規范、計算正確。
對五位同學做的進行點評,好的予以表揚,不好的指出錯在了哪里,進行更正,并強調正確的書寫規范。
3、教學例2。
師:請大家看課本13頁的例題2。
板書:“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教師引導同學分析題意,找出有用數據,并列式。 板書算式:35+32=。
師:我們之前已經學習了怎樣用豎式來計算加法,只是我們之前算的都是一個兩位數加一個一位數,現在兩個加數都是兩位數,該怎么用豎式計算呢?同學們先在練習本上試著列豎式計算一下。
教師根據學生列豎式計算的情況,總結計算方法,教師板書豎式:
35+ 3267
4、小結。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列豎式計算的方法,著重強調幾點:各位對齊、加號與橫線、從個位加起。
師:相信同學們現在也會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了,我們就來練習一下。 請四位同學上講臺算做一做的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
33+43=24+61=53+22=37+40=
根據同學做的情況進行講評。再次強調不進位加法豎式的書寫規范和計算方法。
三、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圓各部分名稱以及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
2.能力目標:借助動手操作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的思想。
教學方法:
導練法、遷移法、例證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際、談話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
研究一個數學問題。我們以前已經初步認識了圓,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狀是圓的嗎?
師:看來大家平時非留心觀察。課前請同學們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并把它們剪下來,你們準備好了嗎?
師:把它們舉起來,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畫圓、剪圓的過程,你能說說圓是什么樣子的嗎?(師一手拿一個圓)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圓的邊是彎曲的,跟以
前學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邊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板書課題)
生舉例
師強調——指物品的表面
圓是沒有棱角的,邊是彎的;圓的邊是一條曲線。
二、引導探究新知。
1.導:圓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把你的圓對折,再對折,多折幾次,把折痕畫出來,看看你有什么發現,并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匯報。最后看看誰的收獲多。(1分鐘)
2.師:你們組觀察得真仔細!大家的發現可真不少,現在我們就把剛才的發現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結果。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完整認識圓的特征(8分鐘)
誰來告訴老師,你有哪些新發現?
那是什么原因呢?
你怎樣發現的?
結合學生交流、匯報探究結果,及時引導梳理。主要從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等方面來認識。這里特別要注意通過板書幫助學生進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學習畫圓(5分鐘)。
你是如何畫圓的?
課件展示如何畫圓。然后學生動手練習,并強調畫圓時應該注意些什么。——揭示圓大小
位置的確定
學校要修建一個直徑是20米的花壇,你能幫學校畫出這個圓嗎?生演示操作
三、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4分鐘)。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圓的半徑、直徑。
〈2〉半徑、直徑的相關計算。
〈3〉概念的判斷和識別。
2.應用練習。(10分鐘)
〈1〉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
如果車輪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們坐上去會是什么感覺呢?結合課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圓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嗎
(舉行篝火晚會時,人們總是不知不覺會圍成一個圓形,為什么?
平靜的湖面扔一小石子,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月餅為一般都做成圓形的,為什么?)
看來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蘊含著豐富的道理,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來認識它,解釋它、運用它。
〈3〉同學們學到現在,已經很累了,我們來輕松一下吧。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電腦配上畫面)
師:羊吃草的情況與今天學的知識有關嗎?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圍有多大好嗎?
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圍是一個圓,拴羊的繩子與這個圓有什么關系嗎?
(是這個圓的.半徑)釘在那兒的木樁是這個圓的什么呢?(是這個圓的圓心)如果要讓這個羊吃草的范圍更大一點可以怎么辦?(把繩子放長一點,也就是把半徑擴大)如果要讓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吃草,可怎么辦?(可以把木樁移動一個地方,也就是移動圓心的位置),這說明圓的半徑與圓心與圓有什么關系呢?
圓的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而圓的圓心可以決定圓的位置。
四、總結全課(3分鐘)
1.質疑
(籃球是圓形嗎?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字母可以隨意改變嗎?)
2.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不管怎么說,老師覺得同學們的學習表現是不錯的,所以我提議:我們一起伸出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句號是圓形的)
延伸
1.用圓作畫。
2.談談我眼中的圓。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平面曲線圖形
圓心(o)圓中心一點,確定圓的位置
半徑(r)線段
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確定圓的大小,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
直徑(d)線段,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
半徑和直徑的關系d=2r
教學反思:
要讓學生明白只有在同圓或等圓內,所有的半徑才相等;所有的直徑才相等;半徑才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才是半徑的2倍。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百分數的應用(一)教材第23——2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計算出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會計算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理解 “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 關于百分數,我們已學過那些知識?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百分數的意義
小數百分數分數之間的互化
百分數的應用
利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
2、 引入:從這節課開始,我們繼續學習有關的百分數的知識。
板書課題:百分數的應用(一)
二、 新知探究
問題引入: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結成冰后,冰的體積約為50立方厘米。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約增加了百分之幾?
1、 引導學生認識“水結成冰,體積會增加”這種物理現象,并找出題中的條件與問題。
2、 你認為“增加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
指導學生畫線段圖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是: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多)的部分是水的百分之幾
3、 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師巡視,個別指導。
4、 合作交流:
方法一:(50-45)÷45 方法二: 50 ÷45 ≈ 111%
=5÷45 111%-100%≈11%
≈11%
指名學生說出自己具體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幾。
方法二:先算冰的`體積是原來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再算增加百分之幾。
5、 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第23頁“試一試”。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降低百分之幾”的意思是降低的價錢數目占原來價錢的百分之幾。
三、 總結: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方法:
(1) 先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或減少的具體量,再除以單位“1”。即:兩數差額÷單位“1”
(2)先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再把另一個數看作單位“1”即100%根據所求問題兩者用減法運算。
四、練習提高
指導學生完成第24頁練一練第1,2,3,4,5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直尺 三角板 圓規 搜集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的例子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
師:這些圖案漂亮嗎?這些圖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這些圖案很漂亮,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
師:什么叫作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有哪些特征?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梳理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軸對稱)
⊙回顧與整理
1.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1)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2)學生分組討論,回憶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3)指名發言,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總結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4)教師說明:折痕所在的直線,叫作這個圖形的對稱軸。通常用虛線畫一個圖形的對稱軸。
(5)讓學生試著畫出課件中圖案的對稱軸。
(6)請學生說說學過的平面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的分別有幾條對稱軸。
①學生借助不同形狀的紙板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并在紙板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所有對稱軸。
②教師聽取學生的匯報,并進行總結。
已學過的圖形 | 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 對稱軸的條數 |
長方形 | 是 | 2 |
正方形 | 是 | 4 |
等腰直角三角形 | 是 | 1 |
等腰三角形 | 是 | 1 |
等邊三角形 | 是 | 3 |
等腰梯形 | 是 | 1 |
圓 | 是 | 無數 |
2.探究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1)課件出示:
(2)提問:這幅圖畫的是什么?中間的一條虛線表示什么?點A與點A′在這幅圖中是對應點,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知道的?點B與點B′呢?點C與點C′呢?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3)學生根據從圖中獲得的信息自由交流并匯報。
(4)教師小結。
這幅圖畫的是軸對稱圖形,中間的一條虛線表示對稱軸。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對應點的連線垂直于對稱軸。
3.在方格紙上畫軸對稱圖形。
師:剛才我們共同回憶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讓我們根據這個特征,畫出下面小房子的另一半。
課件出示:
(1)討論:要畫出這個小房子的另一半,你想怎樣畫?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每條線段都應該畫多長?
(2)小結:要畫出這個小房子的另一半,首先要抓住幾個關鍵的對應點,如屋檐上的點、墻與屋檐的連接點、墻角的點等。然后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對應點的連線垂直于對稱軸)讓學生自己動手試畫。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投影出示復習題.
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還剩多少張?
2.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3.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學生思考、回答:這道題要求的“還剩多少張”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張數?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前面學習的應用題,都是把復習題的第一個條件改變成兩個條件,把一步計算的應用題變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現在,這道應用題前兩個條件不變,我們在第二個條件后加上一個條件,看看變成什么樣的應用題,該怎樣解答.
2.教學例3.
(1)出示例3: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還剩多少張?
(2)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3)初步理解題意:
教師引導學生從條件、問題入手對復習題和例3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使學生知道:雖然兩道題都是求“還剩多少張?”,但復習題給出了兩個條件: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所以求出做完紙花后剩下的張數,也就回答了最后問題,只需一步計算;例3給出了三個條件: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由此可知,從30張彩色紙中用了兩次,求最后剩下的張數,顯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計算兩步.
(4)畫線段圖,進一步理解題意.
學生敘述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教師畫出線段圖:
指名看線段圖說明題意.
(5)利用線段圖,分析題中數量關系,找出中間問題,解答應用題.
學生看圖、思考、討論:從30張彩色紙中,做紙花用去11張,由這兩個條件可以算出什么?
通過思考、討論,使學生知道:由題中的前兩個條件,可以求出做完紙花后還有多少張彩色紙.
指名在線段圖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教師隨即在線段圖的對應部分標出:
板書: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
學生看圖思考:根據條件怎樣求出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
指名在線段圖上指出第一步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學生敘述算式及得數,教師板書:30-11=19(張)
引導學生思考:這19張回答的是不是題中的問題?為什么?
通過分析,使學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從總數30張中做紙花、做小旗用去兩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張是從30張中用去一次即做紙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應用題的中間問題,而不是最后的問題.
學生看圖思考:做小旗用的9張彩色紙是從哪部分中用去的?由這兩個條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線段圖上指出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書:(2)還剩多少張?
學生敘述算式及得數,教師板書:19-9=10(張)
答:還剩10張.
(6)回顧分析、解答例3的過程.
教師以敘述及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憶例3的分析、解答過程.
①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問題.
指名敘述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②分析題中的條件和問題,看由題中的已知條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問題.
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條件能否一步解答“還剩多少張”,為什么?
③畫出線段圖,看圖分析由前兩個條件可以求出什么問題,確定第一步該算什么.
指名敘述例3的前兩個條件,回答用前兩個條件可以求什么,第一步該算什么.
再分析由第一步的計算結果和第三個條件能木能解答所提問題,確定第二步算什么.
指名敘述例3第二步算什么.
④經過分析,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敘述例3第一步、第二步的解答方法.
⑤寫出答案,檢查解答有沒有錯誤.
教師:解答應用題關鍵是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在今后的練習中,同學們可以根據題中的`條件、問題自己畫出線段圖,根據直觀圖示進行分析,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解答.
3.完成“做一做”.
幼兒園買來30個梨,給小班12個,給中班9個,還有多少個?
(1)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隨學生敘述,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不完整的線段圖.
(2)引導學生畫出:
①給小班12個后剩下的部分.
②給中班9個后剩下的部分.
一名學生畫在黑板上,其余學生畫在書上.
(3)學生分析、解答.
(4)指名敘述解題思路.
三、全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步計算應用題中,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
這種應用題有兩種解答方法,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其中的一種,即從總數中減去第一部分,再減去第二部分,下節課我們將學習這種應用題的第二種解法.
隨堂練習
1.(1)河邊有24只鴨,游走了7只,還剩多少只?
(2)河邊有24只鴨,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還剩多少只?
引導學生對上述兩題進行分析比較:兩題的第一個條件相同,即河邊有24只鴨,問題相同,都是求還剩多少只.但第1小題的已知條件告訴我們,從24只鴨中游走了一次即7只,求剩下的,可一步解答.第2小題是從24只中游走兩次,第一次游走7只,第二次游走9只,求剩下的不能一步解答,必須先求出游走7只后還有多少只.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縫紉組買來35米花布,30米藍布.做衣服用去59米,還剩多少米?
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師: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在遙遠的大森林里,動物樂園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小動物們都要來幫忙,可熱鬧了同學們相不相去幫忙呀?我們就去看看,到底來了哪些動物?(出示課件:場景1)
2、師:從這幅圖中,你發現了來了哪些小動物來幫忙?請你數一數、找一找。(反饋交流,請學生說說是用什么方法數的?)
二、引導比較、學習方法
1: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數出了來幫忙的小動物的個數。現在動物樂園的老師要點名了,他想看看到底哪些動物來得多,哪些動物來得少。于是小動物們就爭論起來了。(課件出示爭論的場面及聲音)小熊和小鹿爭論得最激烈,你們能不能幫助他們呢?
2:我們先來數一數小熊吧!出示課件(小熊從場景中跳出來)學生邊看邊數。小熊有多少只?(生反饋,師板書)我們再來數小鹿有多少只?課件出示小鹿,學生齊數。(板書)
3:小熊現在要找小鹿當朋友,一只小熊只能找一只小鹿,你發現了什么?(出示課件——對比)(小熊4只,小鹿4只,它們是同樣多的)
同樣多我們用什么表示呢?(我們用等號表示。4和4中間就用等號連接起來。)
出示課件(等號)這就讀作4等于4。(指導學生讀一讀,再學習等號的寫法。)
4:現在我們來看看小白兔和小猴子吧。(出示課件)
請學生擺小圓片當作小白兔、小三角當作小猴子。
師:現在你為小白兔去找小猴子作朋友,1只小白兔只能找1只小猴子作朋友,你們找找看,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觀察、操作后交流。)
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所以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只比3只多。就是5比3大,5更大寫在前面,3更小寫在后面。
那么5和3中間應該用一個符號表示,用什么呢?
(出示課件)我們就用這個符號表示。>這個叫大于號。這就讀作5大于3。
(請學生讀一讀。)
5: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大于3,那么誰更少呢?
(小猴子比小白兔少,小猴子的3只比小白兔的5只少,也就是3只比5只少,就是3比5小。)
3更小寫在前面,5更大寫在后面。3和5中間也要用一個符號來表示,猜一猜,我們用什么符號表示?
(我們用這個符號(出示課件),<這個符號讀作小于號。
這個算式該怎么讀?(請學生讀一讀。)
6:師:剛才我們幫助小白兔和小猴子解決了誰多誰少的問題,學習了大于號和小于號,(指著板書)還知道了大的數在前,小的數在后,我們就在中間寫大于號。
小的數在前,大的數在后就在中間寫小于號。你們會寫了嗎?
(學生在書上練習寫大于號和小于號。)
寫后進行反饋交流,并說一說怎樣分清這兩個符號,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他們?
(引導發現:一條大魚和小魚,一條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讀大魚;口子大的朝大數;開口朝左的是大于號、開口朝右的是小于號;開口朝大數,尖角對小數)
三、合作交流、嘗試比較
1、師:剛才我們幫助了小鹿和小熊,小白兔和小猴子比較了誰多誰少的問題,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你還能找到哪些小動物進行比較,小組的說說是誰多誰少?怎樣表示?
(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試著用符號表示書本13頁反饋練習,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后進行全班反饋。)
2、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比較的知識?
四、實踐練習,鞏固拓展。
學生獨立完成13頁的填一填,完成后進行交流反饋。
(有的'方框里能滿足條件的數不是唯一的,不要求學生找出所有的答案,只要能寫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即可,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應鼓勵他們尋求其他的答案。)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認識了哪些新朋友?又有些什么收獲呢?(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動物樂園
4=44等于4
5>35大于3
3<53小于5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初步認識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
2. 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兩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會分步列式解答兩步應用題。
3. 通過創設情景,使學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驗和感受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 培養學生合理選擇信息,用不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已有條件找準題目中的中間問題。
教學關鍵
分析題中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一)篇頭動畫
1. 師:小朋友們,你們愛看動畫片嗎?
2. 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精彩的動畫片。想看嗎?會唱的一起唱。(引言:播放主題歌)
3. 剛才我們看的是什么動畫片?(藍貓淘氣三千問)
4. 今天藍貓也來到了我們教室,和我們一起學習。請看屏幕:(播放專賣店錄像)
(二)書包信息
5. 師:從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6. 生:黃書包有6個、藍書包有6個、紅書包有6個、
7. 師:除了顏色,還有什么不同?仔細數一數,大書包有幾個?小書包呢?
8. 生:大書包8個、小書包10個。
9. 師:大家了解的信息真多,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生提問)
10.小朋友們真聰明,提出了這么多問題,要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可以怎樣計算? 8+10=18(個)、6+6+6=18(個)、63=18(個)
11.問63的'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抽象出3種顏色的書包,每種有6個)
12.小朋友,想象一下,一周以后這里的書包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生:(賣出了一些書包)
13.師:正如小朋友想象的那樣,一周后,專賣店賣出了15個書包
師:現在又可以提出什么新的數學問題了?(還剩多少個書包?)(非常好)
二、 講授新課,主動探究
(一)研究例題
1. 師:你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自己試著列出算式做一做,做完后可以在小組內交流。(哪個小朋友先來交流,你是怎樣列式的?)
2. 生(1)6╳3=18(個)18-15=3(個)師根據回答板書。
3.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4. 生(2)8+10=18(個)18-15=3(個)師根據回答板書。
5.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如果有,作出肯定:你能和別人想的不一樣,真棒!)
6. 師:用第一種方法的小朋友舉手,第二種呢?有沒有想出兩種方法的?
7. 問第一種 :你們是選擇了哪些信息來解決這個問題?把你用到的信息和解決的問題組合起來,就是一道應用題。誰來完整的敘述一下?
8. 生(1)藍貓專賣店進了3種顏色的書包,每種有6個,賣出了15個,還剩多少個書包?(如果出現兩問的編題,師作出肯定:很好,還可以怎么說?)
9.師:請剛才那位小朋友說一說:你在解決還剩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是分幾步來解決的?
10.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先求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再求還剩多少個書包?
11.問第二種:你們又是選擇了哪些信息來解決這個問題?也來敘述成一道應用題?
12. 生(2) 藍貓專賣店進了8個大書包和10個小書包,賣出了15個,還剩多少個書包?
13.選擇這些信息解決問題的同學,他們又是分幾步來解答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人自己說一說。(誰來交流一下)
14.出現全部信息:
師:小朋友能夠合理的選擇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真不簡單!這兩種方法雖然選擇的信息不同,但在解決還剩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時也有相同的地方,你們仔細看一下,有什么地方相同呢?
15.生答:(1)都是先求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再求還剩多少個書包?(說的真好)
師:為什么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生: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就能求?"還剩多少個書包?
16.手指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師: 一共有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雖然在題目中沒有出現,但它其實就藏在題目的中間。需要我們小朋友自己去發現。
17.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要要分幾步來解答?(兩步)(板書課題)兩步計算應用題
(二)繼續研究
師:一周以后,書包專柜上只剩下3個書包了,小朋友,如果你是這家專賣店的經理,你會怎么辦?
經理和我們小朋友想的一樣,又進了兩箱書包。
1. 出現兩箱書包,現在一共有多少個書包?誰有本事求出來?
2. 生:不知道每箱有多少個書包?
3. 師:那怎樣才能知道呢?
4. 生:打開數一數、查看包裝上的數量
5. 師:真是個好辦法,(每箱有30個)。現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6. 生:302=60(個)60=3=63(個)
7. 師問:302求的是什么?兩箱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8.師:為什么要先求出兩箱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9.生:先求出兩箱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就能求出現在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師:下面我們運用剛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問題。
(動動小腦筋):想一想:先求出什么?
2.師:輕聲讀一讀每道題目,再想一想,解決這些問題要先求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2.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重點
理解求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表面積、側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口答下列各題(只列式不計算).
1.圓的半徑是5厘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2.圓的直徑是3分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憶圓柱體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圓柱的側面積.
1.學生討論: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長、寬和圓柱底面周長、高的關系.
2.小結: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而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所以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底面周長乘高.
(二)教學例1.
例1.一個圓柱,底面的直徑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側面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學生獨立解答
教師板書: 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側面積約是2.83平方米.
3.反饋練習:一個圓柱,底面周長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側面積.
(三)圓柱的表面積.
1.教師說明: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2.比較圓柱體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區別.
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而側面積是指圓柱側面的面積;表面積包含著側面積.
(四)教學例2.
1.出示例2
例2.一個圓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徑是5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
2.學生獨立解答
側面積: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積:3.14 =78.5(平方厘米)
表面積: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628平方厘米.
3.反饋練習:一個圓柱,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積.
(五)教學例3.
1.出示例3
例3.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徑是20厘米,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數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師提問:解答這道題應注意什么?
這道題是求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實際上是求這個圓柱形水桶的表面積.題里告訴我們的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計算時就是用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
3.學生解答,教師板書.
水桶的側面積: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積: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鐵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這個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4.教師說明: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實際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5.四舍五入法與進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時,看要保留位數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數后向前一位進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進一法看要保留位數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數后都向前一位進一.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關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問題.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注意什么呢?
歸納: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根據實際需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必須靈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無蓋的水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煙筒的表面積只求側面積.另外,在生產中備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就是為了保證原材料夠用.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