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10-30 09:23:00 秀鳳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1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17篇

  小學數學教案 1

  教學要求:

  1.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初步學會做角,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學生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4.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5.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精神。

  教學準備:三角尺、小棒、紙、釘子板、橡皮筋、扇子、剪刀、五角星、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新知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看:

  藍貓: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嗎?(多媒體演示:帶著紅領巾的藍貓,一只手拿數學課

  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著吸管的杯子)

  師:藍貓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學習新本領:認識角。(出示課題)

  (評析: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物藍貓引入課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情緒,使學生對所要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和期盼。)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讓學生邊觀察自己的數學課本邊找出藍貓手中數學課本封面上的角。

  指導學生用手勢正確地比劃出角。(首先由教師用手勢演示第一個角,接著讓舉出數學課本,與教師一起用手勢表示出第二個角,然后讓一名學生演示第三個角,最后讓全體學生一起書空比劃出多媒體上的第四個角。)

  師:你們看,藍貓也是一位光榮的少先隊員呢。我們再來找一找紅領巾的面上有沒有角,好嗎?

  生:有三個角。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紅領巾上的角。(多媒體邊演示)

  師:我們剛才在數學課本的封面上、紅領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們看看還有角嗎?(多媒體演示吸管。請學生上臺用手勢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藍貓:小朋友你們可真聰明,對,這些都是角。(多媒體演示:隱去三件物品顯出三個角。)

  請學生拿出三角板。

  師:那么你們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嗎?找出角,并用手勢表示給你的同桌看,好嗎?

  (評析: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因勢利導,精心安排了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對實物的觀察以及手勢演示初步體會角的含義,加強感性認識。同時,在抽象角的圖形時,應用媒體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由實物的角變化為圖形的角的過程,促使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

  2、摸一摸

  師:(讓學生摸一摸角的頂點處)有什么感覺?

  生:尖尖的。

  師:(在多媒體里出示第一個角的頂點)對,尖尖的地方我們叫它頂點。

  師:(再讓學生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有什么感覺?

  生:直直的。

  師:(在多媒體里出示第一個角的邊)直直的,我們叫它邊。

  那么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呢?

  (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讓學生分別指出第二、第三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3、辨一辨

  師:藍貓的好朋友都來了,他們都畫了一個角,你們看看它們畫的對嗎?

  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桌聽,如果是角,要說出理由,如果不是,也要說出理由,

  (評析:讓學生通過觸摸感受角的頂點和邊,突出了角的本質特征,再通過判斷所畫角的正誤,自然地引入畫角的教學)

  4、畫一畫

  首先請學生自己動手畫角,同時讓一名學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讓多媒體演示藍貓畫角過程,接著讓學生按藍貓畫角的方法再畫一個角,并將自己所畫角的頂點和兩條邊指給同桌看一看。

  (評析:創設條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先鼓勵學生嘗試畫角,其間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可以自己畫,也可以討論,還可以看書,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針對畫角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尋找畫角的正確方法;在此基礎上,運用媒體動態演示,使學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畫法,從運動的觀點來加強對角的認識。)

  5、數一數

  藍貓:你們真棒!我想邀請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嗎?(多媒體演示出藍貓家的外景)

  師:藍貓又遇到難題了,開門的密碼忘了,門打不開,怎么辦?你們愿意幫它找密碼嗎?(多媒體出示藍貓家窗戶、屋頂和門的邊框圖形)

  師:只要你們能正確找出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就能知道密碼了。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出每個圖形中角的個數。

  (評析:溝通了角與多邊形之間的聯系,滲透聯系的觀點,加深對角的認識。)

  6、做一做

  師:哈哈,門打開了,咦,桌子上放了一個信封,里面寫的是什么內容呢?

  (展示信紙內容:小朋友,你們好!剛才你們認識了角,現在我為大家準備了吸管、小棒、彩色紙等材料,請你任選一個你喜歡的材料做一個角。加油吧!)

  讓學生各自選用吸管、小棒、活動角、彩色紙等物品做一個角。

  學生上臺演示自己的作品。

  (評析: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和方法做一個角,在實踐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給學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7、玩一玩

  師:(介紹活動角)這個角能變大變小,我們把這個角可以叫做活動角。你們想不想也來玩玩這個活動角呢?

  布置游戲要求:拿出活動角,邊玩邊思考:角的大小與角的什么有關?角變大了,看看角的兩邊叉開得怎樣了?角變小了,角的兩邊叉開得怎樣了?

  學生活動后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的概念。

  8、比一比

  師:你們做一個比周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再做一個比它小的角,可以嗎?

  師:你們能做出一個和它一樣大的角嗎?

  教師取一名學生做的角來比較大小。(介紹重疊法)再請一名學生自己上臺比較大小。

  (評析:由學生自己操作活動角的模型,既訓練了學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們對角的認識,蘊含了邊的叉開程度決定角的大小的道理,還為將來從運動(旋轉)的觀點理解掌握角的定義埋下伏筆,完全是一舉多得!)

  師:剛才我們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我們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但是有的時候不能一眼看出,我們就要用重疊法來比較了。

  師:(多媒體演示藍貓的墻上掛著四個鐘面)時針和分針轉動就形成了角,這四個鐘面上的角,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其余兩個呢?怎么判別這兩個角的大小呢?看看哪個小組想出來的.辦法多。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多媒體演示兩種比較方法。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藍貓: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學本領可真開心啊,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謝謝大家。

  師:藍貓很開心,你們開心嗎?說說你學到了什么知識。(讓學生在小組和班內談收獲)

  師:對,我們今天通過找一找、摸一摸、辨一辨、畫一畫、數一數、做一做、玩一玩、比一比來認識了角。在我們周圍其實也藏著很多角,你們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用手勢比劃出來,并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小組集體找角。

  師:小朋友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在我們周圍找到了很多角,課后我們還可以利用書本、網絡繼續探索角的奧秘。

  (評析:通過從生活引入學習,在學習后回到生活,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進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師:今天小朋友學得太棒了,我送給大家一份禮物五角星。你們知道它的面上也藏著角,有幾個角呢?請大家課后可以一起討論研究。

  總評:

  這節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卡通情境,讓學生在趣中悟、樂中學。

  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這是國標本實驗教科書的一個特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周老師以學生喜愛的卡通動物藍貓為主線設計教學活動。在新課的導入時,讓學生在活潑可愛的藍貓身上找角并揭示課題;然后通過判斷藍貓的好朋友畫的角的正誤,讓學生學會畫角的正確方法;接著在到藍貓家做客的過程中一步步展開教學:在幫藍貓找密碼的過程中,溝通角與多邊形之間的聯系,滲透聯系的觀點,加深對角的認識;從藍貓的信引出做角,并明確要求;通過觀察藍貓家墻上的四個鐘面,讓學生初步學會比較角的大小。課堂上學生始終樂此不疲、興趣盎然,整個數學活動充滿童趣,學生在趣中悟、在樂中學。

  2.安排自主活動,讓學生在動中悟、做中學。

  這節課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和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性、操作性強的知識特點,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展的活動教學思想。周老師把原有的知識傳授設計成了一連串的活動: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做一做、比一比,在多種感官協調參與下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同時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學生真正動了起來,課堂真正活了起來。

  3.妙運用媒體,變抽象為直觀,發展空間觀念。

  在初步認識角時,周老師巧妙地運用媒體,先在實物上閃動角,再除去實物中非本質的屬性,抽取出角的本質屬性,變抽象的知識為直觀的畫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實物中的角與幾何圖形中的角聯系起來,既幫助學生清晰地建立角的表象,又增強了角是源于生活的知識。在學習畫角時,周老師又運用媒體的動態演示,使學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畫法,從運動的觀點來加強對角的認識。在比較角的大小時,運用媒體演示比較過程,直觀形象地介紹了重疊法和數格子法。

  小學數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1、經歷比較、歸納的過程,知道平年、閏年及季度;記住平年、閏年的天數;掌握判斷平年與閏年的方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日常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培養數學應用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判斷某一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快速而準確地判定某一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教學對策: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討論,總結出自己的方法。

  教學準備:年歷片,補充資料。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

  1、提問: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已經知道了關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識?(一年有12個月,有3l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2、談話:前不久,小明碰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想知道嗎?

  小明說:我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弟弟,他是20xx年出生的,再過幾天就滿一周歲了。全家人都在為弟弟準備過生日呢,我也為弟弟買了一份生日禮物,準備在弟弟生日那天送給他。可20xx年的年歷上怎么沒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提問:你對這個問題是怎樣理解的?

  二、主動建構

  1、探究活動一。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20xx年和20xx年的年歷卡,對比著找一找,小明的弟弟應該是20xx年的哪一天出生的?

  反饋:找到了小明弟弟的生日了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小結:20xx年2月的天數和20xx年2月是不同的。小明的弟弟應該是20xx年2月29日出生的。可20xx年的2月只有28天.沒有29日,所以小明在20xx年的年歷上找不到2月29日。2月只有28天的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這一年是閏年。(揭示課題:認識平年、閏年)

  誰來說一說20xx年和20xx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閏年?

  活動:這樣一來.平年和閏年的天數也是不一樣的,你能很快算出像20xx午這樣的`閏年全年有多少天?

  交流:你是怎樣算的,(肯定"365一l=366天”的算法)

  2、探究活動二。

  拿出年歷表觀察1997—20xx年2月的天數,完成下面的問題。

  (1)先和同組同學說一說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閏年。(2)你還有什么發現?將你的發現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交流:

  學生按要求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

  反饋:誰來匯報一下,從1997—20xx年2月的天數中,你發現了什么?

  歸納:通常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提問:那么公歷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閏年呢?各小組在1997-20xx年這12個年份中找幾個平年和幾個閏年,分工計算這些年份除以4,看看會有什么發現?

  各小組匯報計算結果和本組的發現。

  歸納:除以4沒有余數的數是4的倍數,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

  3、知識鏈接:你知道嗎?

  錄音配音樂解說:地球自轉一圈為一天,地球繞太陽轉動一周為一年。地球繞太陽轉動一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這樣每年就大約比365天多6小時,4年累計下來大約就多了24小時,將多出的這一天放在2月.2月就有29天。所以,通常每4年中就有一年的2月是29天,人們把這一年稱為閏年。

  三、應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題。

  提問:他們說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1)談話:你還能像他們這樣說一說一些值得紀念的事件是在哪一年發生的嗎?這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先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指名在全班交流。(學生有可能說到整百年)

  小學數學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和教學活動中認識“10”的組成,并初步理解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算式,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2、初步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重點:能正確熟練地口算10的加減法;

  2、難點: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三、教學準備:

  1、教具:磁性蘋果、課件

  2、學具:蘋果圖片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吃蘋果嗎?今年蘋果大豐收,老師也摘了些回來。瞧,咱黑板上這一堆蘋果,你估計估計有多少個?我們一起數數吧!

  學生估計蘋果數量。

  1個、2個……10個。

  2、實踐操作:

  師:大家都想親手分蘋果吧?咱們按小組分蘋果吧!(板書:分蘋果)

  活動要求:4人一個小組,同學之間要合作,有想辦法的、有操作的、有記錄的,比比哪組合作的最默契,分的而且方法多。

  小組一邊動手分,一邊記錄。(附小組活動記錄表)

  3、匯報分蘋果情況:

  (1)師:10個蘋果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

  (2)進一步理解分蘋果:課件再現學生分蘋果的情況,滲透整體與部分的思想。

  小組匯報,展示活動記錄表。

  10個蘋果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另一部分是();……

  4、理解10的加減法

  師:蘋果分成1和9,你想到了什么算式?說一說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蘋果還可以怎樣分,你想到其它算式了嗎?

  1+9=109+1=10

  10-1=910-9=1……

  學生解釋算式的意思。

  5、練習口算10的加減法:

  (1)師:數一數、連一連,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

  想要兩盤合起來是10個,還需要一盤有幾個的?

  (2)找規律填空。(附題目)

  學生連線,發現其中有一盤是5個的沒的連。

  還需要一盤有5個的。

  找規律,口算填空。

  6、數學活動:猜猜老師家的電話號碼

  10-4=()10-8=()10-1=()10-2=()

  10-10=()4+5=()10-9=()10-3=()

  學生口算得出號碼:

  62980917

  7、小結:

  師:把今天數學課上有趣的事告訴爸爸媽媽或同學,然后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編成算式告訴給大家!

  課后編電話號碼,同學之間可以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

  小學數學教案 4

  教學內容:

  書第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想一想、試一試第1、2題,練一練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推導,使學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過程與方法:能夠正確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常用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準備: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盒子和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計算:

  (1)一個長方體盒子,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水池,它的底面積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質疑:猜測一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驗證你的.猜想?

  2.師: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1)說一說:你準備怎樣利用學具來操作。

  (2)四人小組活動。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過程:1排擺10個,每層正好擺10排,也就是說,每層可以擺100個。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擺10層。

  (4)師:如果用分米作單位,大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單位呢?

  (5)師: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據學生回答板書:1分米3=1000厘米3

  師: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還能想到什么?

  據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師:關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組交流。

  (3)抽生匯報,師注重引導學生表述準確、完整:體積為1米3的正方體,它的棱長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長為10分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設計:

  1.書第50頁試一試第1題,獨立完成。

  2.書第51頁試一試第2題,獨立完成,引導學生比較。

  3.書第51頁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書第51頁練一練第2題

  通過計算第三種包裝比較合算。如果學生有其他的比較方式,只要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5.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對電視機包裝箱上“60×50×40”這個數據信息進行解釋,然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并計算。體積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換算成120立方分米。

  6.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說說是怎么想的,實際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體積。50×20×1.5=1500(立方米)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的換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小學數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1.理解此類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用兩種方法解答此類應用題.

  2.正確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理解連除與連乘應用題的互逆關系.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利用線段圖理解數量關系,確定計算步驟.

  教學步驟

  一、復習.

  一種織布機每臺每小時織布4米,5臺織布機8小時可織布多少米?

  要求學生:畫線段圖,并用兩種方法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一種織布機5臺8小時織布160米,平均每臺每小時可織布多少米?

  討論:例題與復習題相比較,有什么特點?

  結果:例題與復習題的問題與已知條件換了位.

  根據學生匯報的討論結果,讓學生在復習題的兩個線段圖上,標注一下,已知什么,求什么?

  2.引導學生對照線段圖討論:要想求出每臺每小時織布多少米,我們應先求什么?

  讓學生在線段圖中標出是哪一段,應該怎樣求?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每一步的小標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分步解答并匯報結果,教師板書:

  (1)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

  16058

  = 32 8

  =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

  3.改例2線段圖的問題和條件成下圖,根據這幅圖,我們應該先求什么?怎樣求?

  4.學生討論確定先求5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再求1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書寫小標題.

  (1)5臺織布機1小時織布多少米?

  1618=20(米)

  (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綜合算式解答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

  三、鞏固發展.

  第一組題目:

  條件:書法小組每人每天寫8個大字,5個人4天共寫了160個大字.

  填空:8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組題目:

  判斷:①85與1604表示的意義相同.( )

  ②84與1605表示的意義相同.( )

  ③85與1604表示的意義不同.( )

  ④84與1605表示的意義不同.( )

  第三組題目:

  連線題,把意義相同的算式用線連接起來.

  84 1604

  85 1605

  854 1654

  四、課堂小結.

  通過小結,進一步把連乘應用題與連除應用題進行比較區分,并對兩種解題方法再進行理解區分.

  五、布置作業.

  聯系生活實際自編一道連除應用題,要求畫線段圖并用兩種方法解.

  小學數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

  2.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列式并進行計算。

  3.培養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了解廢塑料的危害,小組自主討論交流,理解“比多比少”的問題,在學具操作中,會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疑

  師: 同學們,你們知道廢品的危害嗎?你能看圖說說圖意嗎?

  出示“回收廢品”情境圖。

  二、互動解疑

  1.讓學生說一說廢品的.危害與回收利用。

  從圖中三名學生收集的廢塑料的數量,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這些問題你能不能解決呢?

  2.讓學生小組討論,探究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做的都不錯,誰能給大家說說嗎?

  你提出的什么問題?你是如何解決的?

  三、啟思導疑

  1.你能擺一擺小青收集的塑料袋個數嗎?列式子計算。

  讓學生在擺小棒過程中,知道是與哪個數進行比較,然后發生了什么變化,最后把操作活動用算式記錄下來。

  2.看圖擺一擺,算一算。

  四、實踐應用

  1.算一算。

  小紅折了42只幸運星,小英比小紅多折了6只,小英折了多少只?

  2.在給希望小學捐書時,一(1)班捐了42本書,一(2)班再捐12本就和一(1)班同樣多,一(2)班捐了多少本書?

  3.計算。 42+34 34+5 56-21 40+25 65-2 78-60 6+32 59-4 24+17

  4.看圖提問題,并寫出算式和答案。

  (1)大象:我比小鹿高14厘米。

  (2)小鹿:我的身高是65厘米。

  (3)小兔:我比小鹿矮11厘米。

  (4)熊貓:我再長4厘米就和小鹿一樣高了。

  五、總結評價

  我們請兩位同學把今天所學的知識講給大家聽,誰愿意試一試?

  小學數學教案 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鞏固1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方法。

  2.通過多種形式的大量練習,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培養學生正確、迅速的口算能力。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頭飾、蘿卜圖片、信箱圖片、“一休”圖片、投影儀。

  教學過程:

  我們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方法。今天上一節練習課。

  (板書:練習)

  看誰能做到又對又快地口算。

  (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口算基本功訓練。一共設計了十三種形式,練習內容注意多樣性、階梯性和趣味性。)

  1.練組成:

  口算要算得又對又快,必須記熟數的組成,齊練2—10各數的組成。

  (1)對口令:

  練習2~5各數的組成。

  (2)口答:

  ①7的組成有哪幾組?

  ②9的組成有哪幾組?

  (3)打手勢:

  練習6和8的組成。

  (4)打手勢說組成:

  邊打手勢邊說10的組成。

  2.板演:

  今天,“一休”來到我們班,它要看看你們學習得怎么樣,給你們出了幾道題,誰來做?(貼“一休”圖,并板書下面各題。)

  3○4=7 6+4=□ 7+3=□

  8○2=6 □+□=□ 7-3=□

  □-□=□

  □-□=□

  3.讀題計算:要求讀準題、算對數。(投影)

  10以內加減法題10道。

  4.悄悄算:(投影)

  (單號組同學先算,把得數悄悄告訴同桌同學,同桌同學同意他算的結果,就點點頭;不同意,就舉手向老師報告,老師再帶大家討論誰對誰錯。做幾道題后,換雙號組同學計算。)

  10以內加減法題10道。

  5.訂正板演,并提問:

  (1)第一組題3、 4、 7各叫什么? 8、 2、 6各叫什么?

  (2)第二組題為什么6+4等于10,而4+6也等于10呢?10-6=4是怎么算的? 10-4=6是怎么算的?

  (3)第三組題“+”表示什么意思?7+3=1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什么意思?7-3=4表示什么意思?

  注意:常有人把加法做成減法,把減法做成加法。做題前要先看符號,是“+”時,要把兩個數合起來;是“-”時,減幾就從被減數里去掉幾。

  6.打手勢算:(投影)

  老師說出10以內加減法題共10道。學生打手勢表示口算的結果。

  7.對口令:(投影)

  老師按投影的`題,說10以內加減法題10道,同學說得數,要求脫口而出。

  8.游戲——“評選優秀郵遞員”:

  黑貓和白貓是郵遞員,由兩位學生扮演。每人送10封信,每封信上都有一道題。誰先算出這道題得幾,就把信投進貼在黑板上的編號是幾的信箱里。送信時,誰投得又對又快,誰就是優秀郵遞員。

  誰當黑貓?(發黑貓頭飾讓學生戴上。)

  誰當白貓?(發白貓頭飾讓學生戴上。)

  比賽結束,檢查后給獲勝者發獎。

  9.視算:看算式寫得數。要求看準題,寫對得數。視算題是10以內加減法題,共8道。

  10.聽算:聽題寫得數。要求聽準題,寫對得數。聽算題是10以內加減法題,共8道。

  11.游戲——“拔蘿卜比賽”:

  白兔和灰兔比賽拔蘿卜,由兩位學生分別當白兔和灰兔。老師說10道題,誰先算出得數,誰就到黑板前面來拔編號是幾的蘿卜。拔得又對又多的獲勝。

  誰當白兔?(戴白兔頭飾。)

  誰當灰兔?(戴灰兔頭飾。)

  比賽結束后,給獲勝者發獎。

  12.速算比賽:

  計算課本上的式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題目見課本第46頁第10題,共20道題。

  完成后訂正,評出前五名并發獎。

  13.智力競賽:看誰最能動腦筋。

  (1)和是10的加法算式有哪幾道?(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差是3的減法算式有哪幾道?(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4.:

  這節課我們做了大量的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必須做到計算正確,得數脫口而出。我們還沒有達到要求,今后還要加強練習,爭取全班所有的同學都能做到正確、迅速地口算。

  小學數學教案 8

  教學內容:

  課本7677頁內容。兩步運算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體會類比思想。

  2.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備:

  彩色紙條。

  學具準備:

  彩色紙條。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仔細觀察,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讓學生說一說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

  同桌之間,找一找,說一說。

  說說一共指的是誰和誰一共。

  求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數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數。

  2.解決問題

  可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題意。

  學生列式。

  四、鞏固練習

  兩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蟲?

  學生獨立找解題所需要信息,并試著解答。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9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深化對周長意義的理解,了解與掌握獲取圖形周長信息的方法與技能技巧。

  2.在操作實踐、合作交流和探究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學具:學生每4人一組,每組準備:

  ①彩線4根、易拉罐4個;

  ②每人3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各4根;

  ③每人12個邊長3厘米的正方形;

  ④木質米尺1根;

  ⑤手帕一塊。

  教具:

  ①多媒體課件;

  ②邊長1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易拉罐各一個;

  ③四個圖形。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周長,并且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以周長是多少為主題邊動手擺玩學具,邊思考學習。(板書:周長是多少)

  二、實踐探索

  1. 圍一圍 量一量

  ① 測量易拉罐的周長

  這是一個易拉罐,這是它的底面,它的底面周長是多少呢?有什么辦法知道它?請大家利用學具動手動腦想辦法測出它。

  這個易拉罐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知道的?請到前面演示看一看。

  電腦演示其它測量方法。

  ② 測量蘑菇狀泡沫板的周長

  請各小組取出蘑菇狀泡沫板,它的周長是多少呢?請小組合作,測出它的周長。

  它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知道的?請到前面演示看一看。

  利用圍一圍,量一量的方法,能夠測出一些圖形的周長。(板書:圍 量)

  ③ 討論P68“圍一圍”

  屏顯:主題圖

  小學數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的水平。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探索中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理解不同算式的相等關系,概括運算律。

  教學難點:

  概括運算律并概況法用。

  教學方法:

  觀察法

  教授法

  歸納法等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大膽猜想

  師:為了歡迎聽課的老師,咱們班同學準備了幾束鮮花。

  出示圖:左邊有5束鮮花,右邊有4束鮮花,一共有幾束鮮花?怎樣列式?

  生:5+4=9,4+5=9。(師板書:5+4○4+5)

  師(小結):這兩個算式結果相等,我們就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接,變成一個等式。這個等式里蘊藏著我們今天要探索的規律,猜一猜,是什么?是不是所有像這樣的加法算式都有這樣的規律呢?今天我們繼續探究。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一)教學加法交換律

  1、出示情境圖:體育課,同學們正在操場上做運動。

  師: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嗎?

  生1:跳繩的有多少人?怎么列式計算?(17+28=45,28+17=45,17+28○28+17)

  生2:女生有多少人呢?(23+17○17+23)

  師:繼續觀察這兩道算式,你發現了什么?中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

  2、那么,你能再寫出幾道像這樣的等式嗎?

  (學生寫后,同桌互查,指名交流,師相繼板書三道等式)

  師:這些都是等式嗎?怎樣驗證?這些等式都有什么特點?

  3、師:像這樣的等式還有很多,咱們能舉完嗎?(師板書省略號)那么,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自己發現的規律表示出來嗎?(學生交流后,再看書自學P56)

  問:通過學習,你知道可以怎樣表示?你覺得哪種表示方法最能體現數學簡潔明了的特點?(集體反饋并總結,師板書a+b= b+a)

  師:這個等式表示什么?(生交流,師板書加法交換律)

  4、師:其實,加法交換律和我們并不陌生。357+218,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驗算的依據)

  師:那么,你知道為什么調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嗎?(看的方向不同,但總數不變)

  (二)教學加法結合律

  1、課件出示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樣列式計算?(學生交流,師板書:28+17+23)

  師:先算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添上小括號)還可以先算什么?(生加括號,并說計算過程)

  師:這兩道算式結果怎樣?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師板書,生齊讀)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號嗎?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3、引導比較,發現規律。

  師:比較這幾道等式,你發現每組兩個算式有什么異同?(同桌討論后交流)

  師根據學生回答進一步追問:什么變了?什么不變?(引導學生抓住不變的三層含義分析相同點)

  師(小結):其實三個數相加,改變運算順序,和不變。

  4、你能照樣子再寫一道這樣的算式嗎?

  師:既然這樣的等式寫不完,那么也可以用字母等式來表示這樣的規律。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個加數,你能表示出這個規律嗎?(學生獨立寫一寫,然后指名板演,師生一起檢查這個等式)

  師(小結):三個數連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與另一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板書課題)

  5、學習加法結合律又有什么用呢?(出示如下題目)你能很快口算嗎?運用了什么?(學生說口算過程,體會加法結合律的用處)

  35+40+60 64+(36+78)18+25+75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

  1、下面的等式各用了什么運算律?

  ①82+0=0+82;

  ②47+(30+8)=(47+30)+8;

  ③(84+68)+32=84+(68+32);

  ④75+(48+25)=(75+25)+48。

  2、你能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嗎?說說你是依據什么填的。

  ①6+35=35+□;

  ②a+204=□+a;

  ③(45+36)+64=45+(□+□);

  ④560+(40+c)=(560+□)+ □;

  ⑤560+(180+440)=(560+ □)+□。

  3、完成課本P58第五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口答。

  4、拓展練習

  ①64+25+136+75=(64+□)+(25+□);

  ②30+28+70+72=(□+□)+(□+□);

  ③5×4=4×□;

  ④6×4×25=6×(□×□)。

  師: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對四個數相加、五個數相加適用嗎?更多數相加呢?由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你還能聯想到什么?乘法是否也具有這樣的運算律?大家的猜想對不對呢?你們課后能像這節課一樣去探究驗證一下嗎?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怎樣用字母表示?

  小學數學教案 11

  學情分析:

  學生在幼兒園接觸過1-5各數,他們能夠熟練地數數,有的甚至能夠疏導100多,從表面上看,他們已經很熟悉這些數了,但是這一階段的學生缺乏對數的整體意義的理解。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這些數,對它們的用處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沒有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對生活中離不開數的價值缺乏體驗,還沒有對這些數產生較強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在觀察農家小院圖提取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

  1~5的寫法,初步建立數感。

  課時準備: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游戲,請同學們舉起你們的雙手,跟著老師一起做。我說一句你們跟著說一句。(師生一起做變變變的游戲)

  師:剛剛我們變手指是從幾根指頭變到幾根指頭的?(隨機引出一根指頭到五根指頭的)

  師:今天我們學習《1-5的認識》板書課題(1-5的認識)

  二、實踐探索,合作交流。

  1、師:現在是秋天,秋風送爽,碩果累累,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看這位老奶奶,家里收獲了很多東西,同學們瞧瞧,這幅圖里面都有什么東西呀?

  (南瓜/花朵/老奶奶……)

  2、生自主觀察,圖中有多少個南瓜、多少朵花?并隨機指導三、指導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

  1、師:圖中有什么數量是1?

  (一個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師:(那我們數量1的東西數完了,接下來應數數量幾的呢?)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中可以用數“2”表示的東西。

  2、師:它們的數量都是2,可以用數“2”表示。2數完了應該數幾呢?就請同學們數出圖里面可以用數“3”表示的東西。

  3、3數好了接下來應該怎么數?

  4、請同學們數數,圖中有什么可以用數“4”表示的呢?

  5、小雞和向日葵的數量都是4,可以用數“4”表示。接下來我們應該數?

  6、:請同學們說說圖中有什么可以用數“5”表示?

  (南瓜、玉米的數量是5,可以用數“5”表示)。

  四、指導認讀。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個計數器。上面有幾顆珠子?

  教師:1顆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們再加一顆珠子,現在是幾顆啊?(相機做練習)

  五、指導書寫

  教師: 1是從上往下寫,稍稍有些傾斜;2像一只小鴨子; 3像小耳朵;4要寫得直直的,不能有彎曲的地方。

  六、練習

  生在方格本上寫1~5。

  七、布置作業

  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兩道題完成。

  教學反思:

  1~5學生們在幼兒園都已經學習過了,這節課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通過圖片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討。但實踐下來發現課堂游戲少,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可以在接下來的課堂上多開發一些數學游戲,激起學生的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知角的計量單位——“度”,認識量角器,并學會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確測量角的度數。

  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決定的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擺”,“量”,“畫”,加深對角的大小的印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積極參與量角的學習活動,在探究量角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實踐中產生發現數學規律的興趣。

  教學方式:

  觀察、比較、練習、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評價方式:

  1.通過自評、集體評議及課堂展示評價等表現性評價手段,檢測目標一、二的達成情況。

  2.通過基本評價題目和課中學生的回答和做題情況,檢測學生對“角的度量”的掌握情況,從而檢測目標三的完成情況。

  教學準備:

  量角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景引新,以情激趣

  1、學生進行畫角活動,教師任意的選兩個角進行比較,提出問題:角1和角2比,哪個大?大多少?有誰知道?

  2、揭示課題:看來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們是看不出來大多少,這就需要我們去進行測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

  二、目標導學,自主探究

  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認識量角器的結構

  1、過渡語:我們在以前學習測量物體的長度時,是需要有統一的長度單位和相應的測量工具;今天我們需要測量角的大小,同樣也要有自己的`計量單位和相應的測量工具。

  2、建立1度角表象

  課件演示:將一個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對應的角就是1度角,將1度角用藍色顯示并出來,讓學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

  3、出示量角器:學生觀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學生發言時教師抓關鍵詞:中心點、0刻度線、內圈讀數、外圈讀數、90°刻度線。(課件演示)

  三、嘗試用量角器讀角,為量角做鋪墊

  過渡語:通過剛才的觀察和學習,我們了解了角的計量單位和測量工具,現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讀出這個角的度數嗎?

  1、出示30°角,學生嘗試讀角,并說明自己讀角的方法。教師引導讓學生明白讀角時要看角的兩條邊:一條邊要和0°刻度線重合,這樣才能從0開始讀起,另一條邊對著的刻度選哪圈刻度要看0°在哪圈。

  2、分別出示60°、90°、120°這些角讓學生讀,并說方法。

  四、學法指導,合作質疑——在活動中探究量角方法

  1、嘗試量角:出示兩個角(P37的角),學生先估一估,(結合直角、銳角、鈍角的知識進行估計),到底有多少度,學生自己用量角器進行測量

  2、交流方法,從而得出量角的方法。學生上臺展示并說一說自己的方法。

  3、教師小結:兩重合,一讀數。分別用課件演示,兩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一讀數:看角的另一條邊對的刻度數

  4、出示兩個角(角的開口一個朝上一個朝下)學生上臺操作,教師再次強調兩重合再讀數。

  5、練一練

  (1)做一做第二題

  (2)判斷題。學生判斷后說明理由。

  6、出示一個邊很短的角,量角器放上去無法清楚地看準讀數,學生想辦法。方法:利用直尺或將角的邊延長

  五、目標檢測

  1、填空

  量角的大小要用 ,角的計量單位是 ,用符號 表示,表示把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度,記作 。

  量角時,量角器的中心與 重合,0刻度線與 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 。

  2、判斷

  角越大,角的兩邊越長。

  用一個5倍的放大鏡看角,這個角也擴大5倍。

  畫在黑板上的40度的角比畫在紙上的40度角大。

  角的大小與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角兩邊的長短無關。

  五、全課小結

  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

  角1 計量單位:度°

  角2 測量工具:量角器

  小學數學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簡單的計算和驗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經歷加法交換律的探究過程,體會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的內容和字母表達式。

  能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簡便計算和驗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和歸納,自主發現加法交換律,并能從數學原理上理解加法交換律。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探究法、練習法相結合。

  四、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運動嗎?今天老師帶大家去看看學校的運動會。(出示課本主題圖)在運動會上,同學們正在進行跳繩和踢毽子比賽。

  提問: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問題:跳繩的有多少人?(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8 + 17 和 17 + 28)

  探究新知

  觀察算式,提出猜想

  讓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28 + 17 和 17 + 28,計算它們的結果,看看有什么發現。

  學生計算后發現:28 + 17 = 45,17 + 28 = 45,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

  引導學生提出猜想:是不是任意兩個數相加,交換它們的位置,和都不變呢?

  舉例驗證,歸納規律

  讓學生自己再舉一些例子來驗證這個猜想。可以同桌之間互相交流。

  學生舉例,如:3 + 5 = 5 + 3,12 + 8 = 8 + 12 等等。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教師板書部分例子。

  提問:通過這么多例子的驗證,你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歸納: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提問:我們能不能用更簡潔的方式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呢?

  介紹:通常用字母 a 和 b 來表示兩個加數,加法交換律可以寫成:a + b = b + a。

  應用加法交換律

  計算中的應用

  出示題目:357 + 218,讓學生用加法交換律進行簡便計算。

  學生思考后回答:357 + 218 = 218 + 357 = 575。

  驗算中的'應用

  講解:加法交換律還可以用來驗算加法計算是否正確。

  例如:計算 476 + 289,讓學生先計算,然后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

  學生計算:476 + 289 = 765,驗算:289 + 476 = 765。

  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

  300 + 600 =( )+( )

  ( )+ 65 =( )+ 35

  a +( )= 20 +( )

  提高練習

  判斷下列算式是否運用了加法交換律。

  3 + 6 = 2 + 7( )

  25 + 75 = 75 + 25( )

  甲數 + 乙數 = 乙數 + 甲數( )

  拓展練習

  用加法交換律計算:1 + 2 + 3 + 4 +…+ 98 + 99 + 100(提示:可以利用加法交換律將式子變形為(1 + 100)+(2 + 99)+…+(50 + 51))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交換律,誰能說一說加法交換律的內容?

  我們是怎樣探究加法交換律的?(通過觀察算式、提出猜想、舉例驗證、歸納結論、用字母表示等過程)

  加法交換律在計算和驗算中有什么作用?

  布置作業

  完成課本相應的練習題。

  思考:加法交換律還有哪些應用場景?

  小學數學教案 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親自動手,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 180°,并會應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內角和的過程中,經歷猜測、驗證、得出結論、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體驗數學學習的方法。

  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同時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和發現三角形內角和是 180°。

  能運用三角形內角和是 180° 這一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用不同方法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 180°,并理解其原理。

  三、教學方法

  實驗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為哪幾類?(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三角形有幾個角?這三個角就叫做三角形的內角。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叫做三角形的內角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

  探究新知

  猜測三角形內角和

  讓學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猜測,如 180°、200° 等,教師將學生的猜測記錄在黑板上。

  探索驗證方法

  提問: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呢?

  引導學生思考,可以用量角器量出每個角的度數,再相加;也可以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拼一拼;還可以通過折一折的方法。

  小組活動,驗證猜想

  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種或多種方法進行驗證。

  小組活動內容:

  量一量:用量角器測量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并記錄下來,計算內角和。

  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然后拼在一起,看看能拼成一個什么樣的角。

  折一折:嘗試通過折的方法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一個平角。

  小組匯報交流

  量一量:各小組匯報測量結果,不同類型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測量的內角和可能會有一些誤差,但都接近 180°。

  剪一剪、拼一拼:學生展示將三角形三個內角拼成平角的過程,直觀地看到三角形內角和是 180°。

  折一折:學生展示通過折的方法將三角形內角拼成平角的方法。

  得出結論

  通過多種方法的驗證,我們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180°。

  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在一個三角形中,∠1 = 40°,∠2 = 60°,求∠3 的度數。

  學生獨立完成,根據三角形內角和是 180°,用 180° - 40° - 60° = 80°。

  提高練習

  一個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銳角是 35°,另一個銳角是多少度?

  引導學生思考,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 90°,根據內角和是 180°,另一個銳角為 180° - 90° - 35° = 55°。

  拓展練習

  把一個三角形剪成兩個小三角形,每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讓學生討論,理解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不因三角形大小而改變,仍然是 180°。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三角形的內角和,你有什么收獲?

  我們是通過哪些方法來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 180° 的?

  在探究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布置作業

  完成課本相關練習題。

  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制作一個三角形角度測量器,并測量生活中一些三角形物體的內角。

  小學數學教案 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能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簡單的計算和驗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舉例、驗證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經歷加法交換律的探索過程,體會歸納、推理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的內容和字母表達式。

  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簡便計算和驗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換律。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探究法、練習法

  四、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5 分鐘)

  展示課本上李叔叔騎車旅行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李叔叔今天上午騎了 40km,下午騎了 56km,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可能出現兩種算式:40 + 56 = 96(km)和 56 + 40 = 96(km)。

  讓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說說有什么發現,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加法交換律。

  探究新知(20 分鐘)

  舉例驗證

  教師引導學生再舉一些加法算式的例子,如 3 + 5 和 5 + 3,25 + 12 和 12 + 25 等,計算并觀察結果。

  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舉的例子,看看是否有相同的規律。

  概括規律

  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規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如果用 a 和 b 表示兩個加數,那么 a + b =b + a。

  應用加法交換律

  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一些簡單計算和驗算練習,如計算 34 + 201 并驗算,體會加法交換律在計算中的`作用。

  鞏固練習(10 分鐘)

  基礎練習

  完成課本上的 “做一做”,判斷下列算式是否運用了加法交換律:300 + 600 = 600 + 300,( );27 + 46 + 73 = 27 + 73 + 46,( )等。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一些簡單的加法交換律應用的計算,如 123 + 456 =( )+ 123,56 +( )= 78 + 56。

  拓展練習

  出示拓展題:已知 a + b = 100,a + c = 150,求 b + c 的值。引導學生運用加法交換律和已知條件進行求解。

  課堂小結(3 分鐘)

  與學生一起回顧加法交換律的內容、字母表達式以及在計算和驗算中的應用。

  強調通過觀察、舉例、驗證等方法探索數學規律的重要性。

  布置作業(2 分鐘)

  課本練習題若干。

  讓學生自己再舉一些生活中應用加法交換律的例子,寫在作業本上。

  小學數學教案 1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通過量、剪、拼等活動探究并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180°。

  能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經歷三角形內角和的探究過程,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探究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探究并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180°。

  運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用多種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180°,并理解其原理。

  三、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練習法

  四、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5 分鐘)

  展示不同類型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三角形的三個角有什么奧秘嗎?”

  引出三角形內角和的概念,即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之和。

  探究新知(20 分鐘)

  量一量

  給每個學生發放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紙片,讓學生用量角器測量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并計算內角和。

  學生匯報測量結果,教師在黑板上記錄數據,發現不同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接近 180°。

  拼一拼

  引導學生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嘗試拼在一起,看看能拼成什么角。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讓成功拼出平角(180°)的小組進行展示和講解。

  折一折

  教師示范一種將三角形內角折拼成平角的方法,讓學生嘗試用不同類型的三角形進行操作。

  通過以上幾種方法,引導學生總結: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180°。

  應用新知

  出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內角和應用的.問題,如已知三角形的兩個內角,求第三個內角的度數。

  鞏固練習(10 分鐘)

  基礎練習

  完成課本上的 “做一做”,在三角形中,已知∠1 = 30°,∠2 = 50°,求∠3 的度數。

  一個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銳角是 40°,另一個銳角是多少度?

  拓展練習

  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是 70°,它的底角是多少度?引導學生根據等腰三角形的特點和三角形內角和進行求解。

  一個三角形中,有兩個角的度數之和等于第三個角,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課堂小結(3 分鐘)

  與學生一起回顧三角形內角和的探究過程,包括量、拼、折等方法。

  強調三角形內角和是 180° 這一重要結論,以及在解決三角形相關問題中的應用。

  布置作業(2 分鐘)

  課本練習題若干。

  讓學生回家后用不同的三角形制作一個三角形內角和的演示模型,并給家長講解。

  小學數學教案 1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能正確地計算小數乘整數,并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經歷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過程,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探究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細心檢查的良好習慣。

  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尤其是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的過程。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探究法、練習法

  四、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5 分鐘)

  展示超市購物的情境圖,其中一種風箏單價是 3.5 元,小明想買 3 個,問需要多少錢?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5×3,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小數乘整數。

  探究新知(20 分鐘)

  方法一:利用元、角、分的知識計算

  把 3.5 元看作 3 元 5 角,3 元 ×3 = 9 元,5 角 ×3 = 15 角 = 1 元 5 角,9 元 + 1 元 5 角 = 10 元 5 角 = 10.5 元。

  方法二:轉化為整數乘法計算

  把 3.5 擴大 10 倍變成 35,35×3 = 105,因為 3.5 擴大了 10 倍,所以積要縮小 10 倍,105÷10 = 10.5。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把 3.5 擴大 10 倍?積為什么要縮小 10 倍?

  歸納算法

  讓學生嘗試計算 0.72×5,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

  教師結合學生的計算情況,總結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先把小數看作整數,按照整數乘法的法則計算,再看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討論積的小數點位置與因數小數點位置的關系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發現因數中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鞏固練習(10 分鐘)

  基礎練習

  完成課本上的 “做一做”,計算 2.3×4,3.6×3 等。

  讓學生判斷積的小數點位置是否正確,如 1.2×5 = 6.0( ),強調積的`小數末尾的 0 可以去掉。

  拓展練習

  已知一個因數是 2.5,積是 10,求另一個因數。引導學生用除法計算,并思考與小數乘整數的關系。

  一個長方形的長是 0.8 米,寬是 0.5 米,求它的面積,進一步鞏固小數乘整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課堂小結(3 分鐘)

  與學生一起回顧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和計算方法,包括利用元角分知識計算和轉化為整數乘法計算。

  強調積的小數點位置的確定方法以及在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布置作業(2 分鐘)

  課本練習題若干。

  讓學生自己編一道小數乘整數的應用題,并解答。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