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二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數學教案1
按照教導處的安排,我對二年級數學教師進行了常規檢查,現將大概情況總結如下:
一、整體檢查情況
1、總體檢查情況良好,絕大多數老師能根據所任學科教材及所在班級實際,認真制定教學進度。老師們都能按照實際教學進度,提前一周備課。
2、大部分老師的教案具有內容詳細規范、項目填寫齊全、突出重難點等優點。都進行了二次備課,內容詳實,有針對性,有個性特點。
3、每位教師都有教學反思,反思質量較高,真實準確的記錄、分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今后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4、每位教師的教案都有切合實際、針對性強的補充內容,這些補充內容既強調了概念、公式、法則等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技能的形成及過程,還有針對拓展思維、發散思維等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應用。
二、存在的`問題
1、有的教案二次備課過于簡單,教學活動無體現,文字性表述偏少,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強。
2、個別教學反思有一定的量,但教學的反思存在形式化,針對性不強,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調整改進的作用。提倡教師課后如發現有更好的上課思路、方法,應及時寫在備課本上,補上去或修改好。
二、作業檢查
檢查教師對學生課堂作業的批改情況,通過檢查一方面了解學生平常學習的情況,另一方面檢查教師日常教學的情況。
1.優點
(1)大多數學生書寫規范,作業本干凈整潔。作業格式比較統一。
(2)多數教師布置的作業量適度,批改及時,有復批;批改認真、細致次數充足。部分老師對學生的錯誤做出了簡短的批注,指出了錯誤原因。
(3)能用較為恰當方式肯定學生作業,用紅旗、笑臉和五角星等方式激勵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
2.不足
(1)個別教師對學生作業有誤判現象,這說明改作業時還不夠足夠的細致。有些學生書寫潦草,涂改厲害,對待這部分學生的作業,應多些耐心,多花點時間辨別,千萬不能一帶而過。
二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P63-P64例1、例2,P65課堂活動1、2題,練習十第1、2、3題。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說出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3、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具準備: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產生探究欲望
1、小朋友,你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學生自由發言)
2、請你將你最感興趣的一次買東西的經歷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3、請各組推薦一名代表,說說買東西的經歷。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探索過程
1、收集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2、合作探索,解決數學問題
三、內化加深,學會應用
師:彭遠小朋友得到了大家的幫助,非常高興。同時他也非常感謝和敬佩小朋友。
師:剛才小朋友們開動腦筋,幫助彭遠解決了問題。那么,這兩個問題你能解決嗎?
㈠、學習例2
1、生獨立看例2表格,再算出結余。(指導理解“結余”的意思)
2、學生做在作業本上,再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指名學生上臺板算。再集體訂正。
㈡觀察小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題都是兩步計算的問題,小朋友要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選擇合理的算法進行計算。
四、課堂活動:P65第1、2題。(生做在作業本上)
五、課堂作業:練習十第1、2、3題。
六、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七、課后記:
二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熟記3的乘法口訣。
2、會用3的乘法口訣口算相應的表內乘法。
3、能用3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熟記3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會用3的.乘法口訣口算相應的表內乘法。
教具、學具:實物展示臺、掛圖、小棒、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擺一擺、說算式、說口訣。
每次擺3根,擺5次。
每次擺3根,擺7次。......
2、對口令。
①三七---二十一
②3×4---三四十二
③三五十五---3×55×3
二、鞏固練習
1、看圖填表。
練習三第1題①學生獨立填表
②反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算一算。
練習三第2題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反饋。說說你用的哪句口訣?
3、解決問題。
練習三第3題。①學生看圖,你知道了什么?
②列出算式,填在書上。
三、課堂作業
2×3=3×5=5×4=7×2=
3×7=9×3=8×2=3×3=
二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過程:
一、引探準備
小熊過生日,請來了許多小動物一起慶祝。并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招待大家。
二、引探過程
1、小猴分桃
(1)、觀察畫面,猜一猜2只小猴會怎么分8個桃子?可以用小圓片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看你能想到幾種分法。
(2)、集體交流方法,課件顯示。
(3)、總結4種分法,提問:在這些分法中,你認為哪一種分法最公平?
2、游戲:分鉛筆
(1)、出示10支鉛筆,要分給兩個同學,而且要求他們分到的一樣多,應該怎么分?
(2)、學生展示后小結:像剛才分鉛筆這樣,每個人分到的都同樣多,我們就把這種分的方法叫做“平均分”。
(3)、出示13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結果會怎樣?(隱含余數的思想。)
3、鞏固練習:判斷幾組圖形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說說你的想法。
4、小兔分胡蘿卜
(1)、4只小兔分蘿卜,分得不公平,吵起來了。那怎樣才能使4只小兔平均分24個胡蘿卜呢?
(2)、小組同學討論討論,用小棒代替蘿卜分一分、擺一擺。
(3)、指名上臺邊說邊擺,展示分的過程。
(4)、小組討論交流:在生活中還遇到過哪些需要平均分的情況?
(5)、剛才我們討論的平均分都是有具體數量,可以一個一個分的。在生活中還有一些沒法數,卻也要平均分的情況。比如:3個小朋友平均分一瓶可樂,那又要怎么分呢?(試一試)。
三、引探實踐
1、分松果
(1)、出示26個松果圖,如果每只松鼠分3個,猜一猜,來了幾只松鼠?
(2)、拿出學具紙,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找出正確答案。
(3)、匯報交流、展示學生作業。
(4)、大家用各自不同的方法表示,但都是將它們5個分一份,一共可以分成5份,也就說明來了5只小松鼠。不過最后還有1個剩下的,也就是多余的。
2、小動物分組
(1)、回憶一下,小熊都邀請了哪些伙伴來過生日?
(2)、12只小動物分組做游戲,每組的數量要一樣多,也就是要平均分,可以怎么分?獨立思考。
(3)、小組內交流。可以用12個三角形代替小動物擺一擺、分一分。
(4)、集體交流,課件出示。
四、引探小結。
五、教學反思
我說課的內容是新世紀小學數學第三冊,平均分的第一種分法,這一內容是學生體會除法意義的重要基礎。本課的素質教育目標包括三個方面:
一、知識教學點:使學生初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體驗平均分的過程,同時使學生初步體會“余數”的思想,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二、能力訓練點:能正確用語言表述“分”的過程和結果,并通過分一分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為學生提供現實而有趣的學習內容,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進行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的學習。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改革的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我精心設計了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在教學中,以引探教學法為主,結合多種教學手段,針對不同的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用童話故事的形式趣味導入,而且一直以小熊過生日、請客這一條線作為貫穿整堂課的主軸,使教學活動具有整體性和節奏感,同時,學生的積極性高,又為后面的教學活動創設了有利條件。
在探究新知部分,首先安排的是小猴分桃。在這里,我激勵學生先猜一猜兩只小猴可能會怎么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表現意識,再讓學生動手分一分,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我在傾聽孩子們想法的同時,又抓住了恰當的機會進行情感教育。然后再通過說一說“你認為哪種分法最公平?”,引導學生逐步體會“同樣多”、“一樣多”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我又組織學生開展了分鉛筆的游戲,將10支鉛筆分給2個人,要求每個人分到的同樣多,以此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同樣多”的思想,從而引出平均分的含義。當然,“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得比較多,所以我并沒有用固定的語言進行表述,而是用同樣多、一樣多等詞語來代替。然后我又引導學生將13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人,使學生初步體會余數的思想,將數學知識縱向延伸。
為了進一步鞏固平均分的含義,我設計了一道判斷題,讓學生判斷哪組圖形的分法是平均分,哪組不是,并說說自己判斷的理由。雖然題目比較簡單,但能讓大部分學生的想法得到肯定,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起他們更強烈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特別是對數學知識的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就會越學越想學、愛學,有興趣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才會更有主動性。
之后,我設計的是小兔分蘿卜,用小兔的爭吵聲來吸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這個部分比前面稍加難度,分的份數增加到了4份。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小組合作邊交流邊擺學具,并指名上臺演示自己的方法,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有利于形象直觀地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值得說明的是在組織學生“平均分”時,我并沒有規定統一的方法,而是學生自主思考,實踐,這樣,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能力得到了培養,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為了讓學生體會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進一步將活動延伸,引導學生回想在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的現象,將數學與生活聯系得更加緊密,同時,學生的興趣更濃了。在這個時候,我抓住機會,引導學生認識沒有具體數量的平均分的方法,比如幾個人分1瓶飲料、分豆子、分米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總之,整個引探過程是學生的思維在童話故事里“動中學、學中樂”的過程,既發揮了引與探的作用,又體現了學生在愉快中學習。
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三部分,引探實踐。在這里,我安排了兩類練習題,一類是孕伏題,也就是為今后學習做準備的題,通過“分松果”的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另一種等分的現象:“已知有26果,每只小松鼠分到的都是5個,猜一猜,來了幾只小松鼠?”學生將圖畫紙上的26果,借助于“圈一圈”、“劃一劃”等方法,將外部程序內化為智力活動,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第二種分法的表象。同時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了余數的思想。二是開放題,也就是具有一定思考性、方法答案有開放的題。“將整堂課出現的12只小動物分組做游戲,要求每組數量同樣多,可以怎么分?”小組合作交流,通過分、擺學具來尋找答案。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并沒有局限在一點上,而是放開了去,形成了本堂課的又一個討論表現的高潮。
最后,學生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做了一個自我評價,師生一起融入到小動物的游戲場景中,愉快地結束了課堂教學。
二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課本P69例2、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究立體圖形的形狀、位置關系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學生會辨認立體圖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會辨認立體圖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難點:學生會辨認立體圖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來觀察物體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一個圓柱和一個球(學具的大小應達到正對一個面看過去看不到其他面)。
請學生自己確定觀察的順序,輪流在不同的位置觀察上述立體圖形。
全班交流:
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正方體和球從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樣的;長方體和圓柱從不同的面看過去是不一樣的。
2、學習例3
教師出示圖片:正方形
有一個立體圖形,它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是我們學過的,它有可能是什么呢?
學生猜測、交流
一個面是正方形,有可能是正方體;還有可能是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70練習十六第2題。
2、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
3、完成練習十六第5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會用多種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3、在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制作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
教學難點: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探索多種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具準備:三角尺、活動角、學具盒:小棒、活動角、圓形的手工紙、吸管、剪刀、釘子板
學具準備:三角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出示五角星,引出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認識角
1、畫角,反映最初心中的角
(1)同學畫角
(2)老師畫角
2、摸角,體會數學世界的角
(1)摸三角尺上的一個角,感受角的特點。
(2)尋找小朋友畫的角、老師畫的角和三角尺上的.角的共同點。
(3)揭示:頂點、邊的名稱。知道“角有( )個頂點,( )條邊。”
(4)練習:想想做做1
3、找角,發現身邊的角
(1)尋找生活中的角。
(2)尋找平面圖形中的角。
(3)想想做做2。
(4)想想做做3。
4、做角,用身邊材料創造角
(1)小組活動
(2)小組匯報。
三、比較角的大小
1、出示四個鐘面。四個鐘面上,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
2、比較2、4的兩個鐘面上角的大小。
3、匯報方法。
4、小結比較方法。
5、練習:想想做做第5題。
四、感受角的作用。
二年級數學教案7
全冊教材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從上學期的期末學習檢測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部分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差,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經過前三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課堂學習方式,有小部分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后認真練習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養成了上課認真聽講,注意傾聽他人發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時向老師和其他同學請教,會通過獨立思考、同桌討論、小組交流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能獨立思考問題,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讀書、寫字姿勢正確。
數與代數這部分知識:90%學生都掌握了10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以及表內乘除計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義,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整體上的估算意識較薄弱,同時個別學困生計算速度較慢,出錯率也比較高。對于空間與圖形的這一大部分知識掌握的比較好,而統計方面的知識,學生已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會收集數據、簡單處理數據,會看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對統計活動具有較濃的興趣。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余數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是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 2
平均分后有時會有余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第二單元《混合運算》(乘加、乘減、除加、除減、加減混合以及兩步有括號式題)。結合實際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減”及“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運算順序,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應的運算。
3、第四單元《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會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4、第六單元《加與減(一)》、第八單元《加與減(二)》。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并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借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線路圖,能根據線路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第五單元《測量》,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3、第七單元《認識圖形》,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借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三)統計
第九單元《統計》,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另外本學期的學習,還安排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教學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二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讓學生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數學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和轉化的學習方法。
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復雜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
2、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目的要求:
1、使學生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2、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3、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
教學重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主題圖)談話引入:“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同學們為了慶祝自己的節日,他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精心地布置著教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正在做什么準備吧!
提問:
1、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哪些與準備工作有關的數學信息?誰能說一說?
2、我們一起來看這個信息,你們能用手中的學具把結果擺一擺嗎?
二、學習新知,自主探究
1、根據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
(1)有56面小旗,掛呈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小結:剛才我們在計算這兩道除法算式的時候,先看的是除數,除數是幾,就想幾的口訣。“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看來乘法口訣真的很重要啊!
3、根據主題圖上小朋友的活動,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你能列式計算嗎?四人小組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4、教師出示課件題目,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
(1)。誰能用乘法口訣很快算出它們的得數?
(2)。第一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訣?第二組呢?第三組呢?
小結:看來同一句口訣可以幫助我們口算出一道乘法和兩道除法算式,口訣的作用可真大啊!
三、運用口訣,鞏固練習
1、做一做。
7÷7= 32÷8= 48÷8= 56÷7= 64÷8= 21÷7= 49÷7= 40÷8=
2、算一算。
5×()=35 6×()=42 49÷7=()
32÷8=()24÷8=()6×()=42
3、拔河比賽(出示圖)。
(1)。獲勝隊員平均每人可得幾本書?
(2)。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4、猜一猜。
20xx年2月有28天,合()個星期。
四、布置作業。
1、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2、第40頁練習八,第3題。
五、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六、教學反思:
為了達到此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時沒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學,而是根據本班情況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親身體驗,使他們感到自主、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二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第二冊教科書第6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乘法含義的理解,會比較熟練地用一句口訣計算兩道乘法算式題。
2.使學生有與同伴合作整理知識的體驗,感受探索的樂趣。
教學重點:熟記6的乘法口訣及口訣的含義。
難點:熟練地口算6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教具準備:
準備圖、蘋果圖、數字卡片、火車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老師請同學們一起去看漂亮的魚。
開火車
3×5=2×3=4×2=5×2=
5×5=1×3=2×5=5×1=
1×2=2×5=1×4=5×4=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主題圖。(觀察漂亮的魚)
2、點題:打開書P6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六的乘法口訣。
3、板書:六的乘法口訣
4、提出要求:你會利用主題圖,把六的口訣編出來嗎?
5、四人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由四人小組的組長合理安排。
6、小組匯報結果。
7、檢查學習效果。
(1)、檢查編的口訣。
(2)、口訣含義。
8、記口訣
(1)、齊記、
(2)、自己記、
(3)、同桌對口令、
(4)、師生對口令。
9、你覺得哪一句最難記?最喜歡哪一句呢?
三、輕輕松松一分鐘。
四、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口答。P61、做一做
2.P62(1)讓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用什么辦法算的又對又快。
3.摘果的.游戲:P62(2)把算式制成各種不同的水果,讓學生通過“勞動”才能得到。
4.游戲:看票上火車。
(1)、講要求:看清楚卡片上的數,要對上號才可以上火車,不要上錯了火車。
(2)、發卡片,玩游戲.
五、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6的乘法口訣
1×6=6一六(得六)6×1=6
2×6=12二六(十二)6×2=12
3×6=18三六(十八)6×3=18
4×6=24四六(二十四)6×4=24
5×6=30五六(三十)6×5=30
二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認識“除號”。
2.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建議:
1.例4用熊貓平均分竹筍的具體情境引出除法,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教學“做一做”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通過同桌互相的擺學具,把18個圓片平均分成幾分,每分是幾?再列出除法的算式,并說說算式的意義。這樣可以讓學生自由的擺,而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并不局限于書上的限制,要一道道的'練習,這樣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的自由,讓學生有充分。
教學片段
第五課時[P19、20、21]
內容:除法[例5、做一做、練習四第4、5題]
(相當于老教材的“包含除”,已知總數和每份數,求幾份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能力。
教學建議:
1.先呈現熊貓分竹筍的情境圖,熊貓的盤子里放著4個竹筍,小精靈明明提出“能放幾盤”的問題。讓學生觀察畫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筍,分的要求是什么。
2.再由“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5盤。”引出除法算式20÷5=4。
3.給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做一做的第2題:可以適當充實除法算式,如6÷2=3、12÷3=4、9÷3=3、20÷2=4、14÷7=2......豐富練習內容,給學生有更多說的機會,幫助學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二年級數學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長度單位
二、教學目標:
1、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的方法的多樣化,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培養學生初步測量和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時間:
20xx年11月15日
四、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親自經歷不同測量工具的使用,體會測量方法的多樣化和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2、培養學生初步的估測意識。
五、輔教工具:
小刀、粉筆、鉛筆、三角尺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探索新知:
1、情景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長長短短的物體,這些物體是長還是短都需要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比較。下面我們就共同探究如何統一測量標準。
2、;用不同的物品做標準去量數學課本的寬。
(1)、討論怎樣用實物測量數學課本的寬。
(2)、小組合作,量粉筆、鉛筆和三角尺的寬。
3、用不同的物品做標準量不同的物體的長度。
4、用同一物品做標準去量不同的物體的長度。
(三)、課堂練習
完成教材p2的`做一做第一、二題。
七、教學小結:
同學們親自量過不同的物體做標準去測量同一物體,用不同的物品做標準去測量不同的物體,用同一物品做標準測量不同的物體等不同測量方法得知,要知道物體的長與短必須用同一物品做標準去量。
八、課外作業:
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的長與寬。
九、板書設計:
長度單位
長寬長與短
十、課后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了長度單位,且初步會用不同的測量工具量各種物體的長度。在課堂上,學生積極配合老師,氣氛比較活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良好。
二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能說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的數位順序。
2、使學生通過聯系實際等活動,初步理解萬以內數的實際含義,了解萬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
3、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增強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能說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的數位順序,初步理解萬以內數的實際含義,了解萬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初步理解萬以內數的實際含義。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你還記得那些有關數的知識?能大聲的說給同學們聽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二、自主探究。
1、認識計數單位“萬”。
(1)在計數器上撥出1000,問:這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繼續撥,學生數2000、3000......9000,再撥一顆,問:現在是幾個千?你知道這是多少嗎?我們知道在一個數位上滿了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把千位上的十顆珠換成萬位上的一顆珠),這就要用到一個新的計數單位“萬”,它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萬位”。
(2)問: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學過了那幾個數位?你能完成這個數位順序表嗎?(課件一)學生開書P17,獨立填表,完成后匯報。問:從右邊起,第幾位是萬位?
(3)感知“一萬”。問:你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用過“萬”這個計數單位嗎?你們覺得萬這個計數單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萬”究竟有多少嗎?然我們來看看吧。
A、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十八屆雅典奧運會上,我國女子長跑運動員邢慧娜獲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軍。你知道她圍著體育場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嗎?(25圈)(課件二)
B、我們學校有多少人?(1084)想象一下,一萬人大約有多少?(10個我們學校這么多人。)(課件三)
C、一張紙非常薄,10張紙疊起來大約厚1毫米。一萬張紙疊起來有多厚呢?(1米)(課件四)
D、如果每秒數一個數,連續不停的數,數到一萬,大約需要多長時間?(3小時,就是同學們從上早自習起到第三節課下課那么長的時間。)(課件五)
2、認、讀、寫萬以內的數。
(1)認、讀、寫幾千幾百幾十幾
教師一次在計數器上撥出2個千、3個百、6個十和5個一。問:這個數是多少?試著讀一讀。再問:你是怎樣讀的?(千位上的“2”讀作“二千”,百上的“3讀作”三百“,十位上的”6“讀作”六十“,個位上的”5“讀作”五“。)學生齊讀一遍。
學生嘗試寫數。(一生板演,師講解:千位上寫2,百位上寫3,十位上寫6,個位上寫5。)
練習:師在每個數位上再添一個珠。問:有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3個千、4個百、7個十和6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學生試讀寫,一生匯報,一生板演。
(2)認、讀、寫萬以內中間有0的數。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個千、7個十、6個一)。
問:這個數是怎樣組成的?你能讀出它是多少嗎?(強調:百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要讀作”零“。)你能寫出來嗎?(一生板演)
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個千、6個一)。
問:這個數是由什么組成的?應該怎樣讀?
學生試讀,指名匯報,強調: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兩個0,只讀一個零。
學生嘗試寫數,一生板演。
練習:師寫出6003,讓學生說一說它的組成和讀法。
(3)獨立練習P19”試一試“(強調:末尾的0不讀)
(4)問:想這樣的萬以內的數,你們在生活中遇見過嗎?把你們收集到的`數據跟你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讀一讀。(請幾生匯報)
(5)小結萬以內數的讀法。
A、從高位讀起。千位上是幾就讀作”幾千“,百位上是幾就讀作”幾百“,十位上是幾就讀作”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作”幾“;
B、如果每一個數中間出現了一個0或者連續兩個0,只讀一個零;
C、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6)小結萬以內數的寫法。
A、從高位寫起。幾千就在千位上寫幾,幾百就在百位上寫幾,幾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幾個就在個位上寫起;
B、如果哪一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要用0占位。
三、鞏固練習。
1、P20~21”想想做做“第1—6題。
2、P21~22”想想做做“第8—11題。
3、發散練習:按要求寫數。
(1)4個千和9個百組成的數是()。
(2)4個千和9個十組成的數是()。
(3)4個千和9個一組成的數是()。
(4)1個萬、6個千、4個百和8個一組成的數是()。
(5)寫一個比3205小的四位數。
(6)寫一個比9080大的四位數。
(7)寫一個最接近10000的四位數。
(8)寫一個比7839小2000的數。
(9)寫一個比6045大5的數。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的] 創設情境,使學生體驗人類在生活實踐中統一度量衡的過程。
[教學材料及準備] 軟尺、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發現了嗎,我們今天用的課桌和教室里的課桌不一樣,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們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長方形。 教師:對,長方形有幾條邊?
學生:四條邊。 教師:看屏幕。(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長,什么是桌子的寬)。 教師:學校還想買一些這樣的桌子,那我們就得知道這桌子有多長,有多寬,你們愿意幫老師量一量這桌面的大小嗎?
二、研究制定解決方案
教師:用什么來測量呢? 學生:用尺子。 教師:可是,我們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辦?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辦法測量出桌子有多長,多寬?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匯報交流:
1、用手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手長)
2、用鉛筆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鉛筆長)
3、用鉛筆盒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鉛筆盒長)
4、用書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書長)
三、實施方案學生分小組測量桌子的長和寬。
要求:①開動腦筋,多想辦法
②分工明確,注意合作
③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可以寫字,寫拼音,也可以用圖表示。利用課件舉例講解記錄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長 寬 1 7 3 2 3 4
看一看,誰用的方法多,誰的方法巧妙? 學生測量。(10分鐘)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測量。發現典型數據。
四、交流匯報階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現矛盾學生:
56名學生匯報,用實物投影展示他們的記錄表。(學生的記錄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圖畫來表示)。
教師:同學們想出的辦法真多。看樣子,沒有尺子的情況下,你們用這么多巧妙的辦法告訴老師這桌子有多大。真聰明。但是,你們看看,測量同一張桌子,這幾個得數一樣嗎?學生:不一樣。教師:為什么?學生:因為用來量的東西不一樣。教師:(展示同樣是用鉛筆測量的數據對比)都是用鉛筆量的,得數怎么還不一樣呢?學生:(展示所用的鉛筆)它們不一樣長。教師:這么多不同的數據,我用哪一個呢?
五、繼續研究教師:
我們用尺子測量一下桌子的長,看看有什么結果。(指令小組長領尺子和發尺子)學生用尺子測量桌子的長。(教師巡視,糾正學生測量時的小錯誤)
教師:誰來匯報他們組測量的結果?學生1:長是90。學生2:長是27。教師:怎么用尺子量,得數還是不一樣?哪個對呢?學生很快發現軟尺有兩面,兩面的刻度不一樣。
教師指導學生辨認軟尺兩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讓學生估量1厘米和1寸兩種長度單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細的對比。教師:要想得出一致的結果,我們應該怎么辦?學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來量。教師:那我們現在就統一用厘米的一面來測量桌子的長和寬。學生測量。教師:哪一組說出你們的測量結果?學生:桌子長90厘米,寬42厘米。(56個學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結果)六、總結:教師:現在我特別清楚我要買多大的桌子了,長90厘米,寬42厘米。用同一種刻度的尺子測量很方便。厘米是現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類發明尺子、統一長度單位之前,就像我們開始測量桌子的長、寬時使用的方法一樣,利用手拃、步伐或身邊物體的長度做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至今,在人們沒有帶尺子的時候,仍然會這樣估測物體的長度,例如媽媽給孩子買衣褲或鞋的時候。
[教學建議] 學生的測量活動和交流匯報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分析數據是這節的精華,一定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
[課后評價及分析] 課程設計符合人類從實踐到理論的認知過程,學生在親身探究的過程中領悟了靠教師僅僅用語言不易表達的內容。他們不僅知道怎樣測量長度,還知道了長度為什么有一個單位,這個單位又是怎么來的
二年級數學教案14
課題名稱
平移和旋轉
教學目標
感知、理解和學會分辨平移和旋轉現象。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
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在學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作為新課程新的教學內容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而且教材在幾何方面的內容還較少,再加上二年級的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還較差,理解起來會有困難。
難點分析
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空間想像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在判斷平移和旋轉現象時會比較困難。
教學方法
1、通過生活實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和發現平移和旋轉的運動規律。
2、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看一看、舉一舉、判一判、賞一賞等活動,讓學生在操作體驗當中進一步理解和學會分辨平移和旋轉現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提示課題。
同學,你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新的內容--平移和旋轉。
二、活動探究,深入學習。
1、分一分。
請你用手勢來模仿下面物體的運動方式,并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呢?請把它們分分類。
2、說一說。
物體在做平移和旋轉運動時,有什么特點呢?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請再次仔細觀察,把你的`發現說一說。
(平移是物體或圖形沿著直線運動的一種現象。平移時物體的形狀、大小、方向都不改變,只是物體的位置改變了。
旋轉是物體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運動的現象。旋轉時物體的形狀、大小都不改變,只是本身的方向和位置發生了變化。)
3、看一看,舉一舉。
課件出示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現象的例子,請同學們看一看,再舉一舉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三、知識運用,鞏固新知。
1、判一判。
說一說下面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的,哪些是旋轉的?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思考,反饋。
風扇的轉動是旋轉。
籃球的轉動是旋轉。
水滴直直地向下落是平移。
帆船向前行駛是平移。
齒輪的轉動是旋轉。
鹿拉雪橇向前移動是平移。
火車向前行駛是平移。
(2)說一說下面哪些小魚可以通過平移與紅色小魚重合呢?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思考,反饋,課件演示。
2、賞一賞。
出示各種圖案,讓學生欣賞它們的美和神奇,并想一想,它們是人們怎么樣利用平移或旋轉變化而來的?
四、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1、總結。
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的兩種運動現象,一種是平移,一種是旋轉。我們知道了這兩種運動的特點,并懂得了如何去區分它們。
2、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觀察,一定能找到很多有趣、好玩的平移和旋轉現象。請你課后找一找并和家人、同學說一說。
二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并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養學生辯證、縝密的數學思維習慣。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仔細傾聽、大膽發言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 思維碰撞,導入主題。
師:同學們,老師想給同學們講一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第一個人摸到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尾巴,他說:“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第三個人摸到了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墻。”第四個人摸到了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學們,同樣一頭大象,為什么四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呢?
(生交流)其實把四個人說的綜合起來才是象的真正樣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1、教師轉動身體,讓學生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2、拿出玩具恐龍進行展示,讓學生簡單感知恐龍的正面、側面、背面。
(二)從不同的四個面觀察玩具恐龍。
課件出示觀察要求:
a、靜靜的觀察,靜靜的思考。
b、請4位同學觀察匯報,“我在恐龍的( )面,我看到了恐龍的( )”。
1、原位觀察,交流,指名匯報。
2、換位觀察,四名學生每次沿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換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匯報。
討論:從四個不同的位置觀察恐龍后有什么發現?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總結出: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
3、師:同學們,老師課前還給恐龍拍了照片。幻燈片依次出示三個面的恐龍照片,學生認真觀察,想一想這是從哪個方向拍的。
4、試一試練習鞏固 指名匯報,全班評價。
(三)觀察數學課本的上下 認識上面、下面 感知物體
師:除了前面,后面,左邊,右邊,還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師:猜一猜他們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 配一個練習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問,完善探究
師:通過觀察恐龍、數學課本,我們都能得出一個結論: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一定是這樣嗎?
師:老師拿出杯子,順時針移動從不同位置觀察。
師:同學們從不同位置觀察杯子后,有沒有什么發現想和大家分享?
生:從不同位置觀察觀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樣的。
引導學生小結: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鞏固練習
1、 攝影展覽,連一連:
小猴子照出來的是:
小兔子照出來的是:
2、下面個圖分別是在車的哪個方位看到的?
3、下面的圖形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連一連。
4、連一連,并說一說分別是從電視機的哪個方位看到的?
5、 說一說分別是從電視機的哪個方位看到的?
四、 全課小結,課后延伸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獲嗎?
師: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板書設計: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二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數學教案08-26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02-04
二年級數學教案12-30
二年級趣味數學教案01-11
二年級下學數學教案03-19
二年級數學教案01-09
二年級上數學教案01-06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01-31
江蘇二年級下數學教案02-26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