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使學生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使學生經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在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會用毫米作為測量物體長度,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厘米= 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二年級我們學習過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要精確地測量物體長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請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物體長度的?(學生匯報: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所量物體的一條邊,看這邊的另一端指向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讀數時要平視。)
3、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長?(學生回答)
4、填上合適的單位(課件演示,指生回答)
5、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2)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6、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7、提問: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該怎么辦呢?
8、能不能用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來精確地表示書本的厚度?(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借助游戲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在活動中產生知識上的沖突,為新知的出現做好鋪墊】
二、新授知識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認識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能發現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個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間還有更小的格。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個小格一個小格地數(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0個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25px=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長?(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6)你能測量出書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個小格,是6毫米)
三、想一想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長?拿出一張光盤,看一看,摸一摸。這張光盤的厚度就大約是1毫米。(小魔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盤,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寬度大約1毫米。讓學生反復做一做,加深對1毫米的認識。)閉眼想象并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猜一猜,幾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長度接近1毫米。(電話卡的厚度、學生卡的厚度)【通過多次的直觀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概念從實際中來,便于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3)說一說,測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會用到“毫米”作單位?(小的物體)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幣、1元硬幣的厚度大約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大約20天長1毫米。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到毫米。
四、練習
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或數。
一只螞蟻長約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是學生在已學過的表內除法和簡單的余數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使學生在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用除法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以及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
2、會解決有余數的除法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教學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及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兩位數除一位數的口算和豎式計算的方法;除法驗算。
難點: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關鍵: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課時:
9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25分鐘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
2、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計算方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和平共處算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豎式的書寫。。
教學準備:
小棒,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知鋪墊
1、口算練習。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個十( )個一。
95里面有( )個十( )個一。
84里面有( )個十( )個一。
73里面有( )個十( )個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揭示課題)
2、教學口算。
? 理解圖意,學生觀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 討論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小組交流。
? 小棒可以演示。
? 討論第二個問題:平均和每個女孩子買多少枝?結合實際操作讓學生形成思維。也可以先讓學生模仿提問。
? 歸納: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
402=20 62=3
20+3=23
3、即時訓練,口答。(讓學生說說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學豎式計算。
? 教師結合462說明豎式的寫法,邊說邊板演。
? 探索算理。(步驟:除、乘、減、移)
? 思考: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 小結:用豎式計算,要從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再用個位上的數除,除到哪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三、實際運用。
1、 完成第2頁第1題。(注意區別與聯系)
2、 完成第2題。
讓學生試做前兩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兩題。注意筆算注意什么?以及聯系與區別。
3、 完成第3題和第4題。
4、 第5題,先獨立后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許學生不同的策略解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9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促進思維的發展。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年、月、日計時法。
教學難點:
計算一年內有多少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2小時=()分60秒=()分60分=()小時
二、新授。
1、課題:認識年、月、日。
提問引入:我們以前學過了一些時間單位,如小時、分、秒,誰知道還有哪些時間單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書課題。
問:誰知道一年有幾個月?
2、認識年歷。
師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年歷。
教學生學會看年歷,并且指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回答問題:一年有幾個月?
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各有幾天?
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別找出:兒童節、元旦、國慶節、教師節、勞動節、婦女節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日是星期幾。
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歷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是星期幾。
3、認識平年和閏年。
問: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嗎?(出示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歷)
使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3頁有關平年、閏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確定閏年的方法:教師講解:經過科學家的測定,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大約是355天6小時。用公歷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閏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閏年。
強調:通常每4年中有一個閏年。公歷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51840190219441955
21001976198719942400
4、學會記大月與小月的方法。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經歷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2、能判斷一個四位數接近哪個整千數,培養估計意識,增強從現實生活中提取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流程流程
一、引入課題
PPT出示: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又要和大家一起來研究數學問題了。請看屏幕。這是小明家新買的一些家用電器。你能從圖片上了解哪些信息?(暫停)
2、師:今天就用這些信息一起來研究“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板書課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流程
二、自主編題,選數比較
1、師:這四種電器有的比較貴,有的比較便宜,請你從中選兩種商品,比一比它們的價格,并且用“()○()”形式表示兩種電器價格的大小關系。[在圖片下方導入:()○()]
(暫停)
2、師:你選的是哪兩種商品?在小組里說說你是怎樣比它們的價格的?
(暫停)
流程三、呈現材料,分類整理
1、師:老師把同學們剛才比的這些式子整理了一下,收集在大屏幕上。如果給這些式子分一分類,你認為可以怎樣分?(暫停)
2、師:剛才同學們自己給這些式子分了類,方法一定很多。為了便于研究,老師將這些式子分成了“位數相同和位數不同”兩類。
流程四、探究規律,總結方法
1、師:我們先來觀察左邊一列的三道式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這三道式子中的三位數總比四位數小。為什么三位數總比四位數小呢?你能舉例說說嗎?
2、師:三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呢?四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呢?位數不同的兩個數比較大小有什么規律?
3、師:位數不同的兩個數比較大小,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4、師:下面我們來觀察右邊一列的三道式子,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怎樣比較大小呢?
5、師:兩個四位數比較大小,先比較它們的最高位千位,千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以此類推。
流程五、抽簽游戲:
1、師:下面我們來玩個抽簽游戲。將全班同學分成男女兩隊,兩隊各派一個代表抽簽;抽的簽是0——9這十個數字簽,分別裝在兩個口袋里。我們來看一下游戲規則:1兩隊各派一個代表抽簽2每支簽上有一個數字,第一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個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十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數字放在百位上,第四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千位上;3哪一隊抽到的數字組成的四位數大,哪一隊就贏;4能確定勝負時,本輪比賽結束。(PPT導入游戲規則內容)
2、(暫停)看明白了嗎?下面就開始游戲吧!
3、師:通過剛才的游戲,你認為最關鍵的一抽是哪一抽?為什么?(暫停)
4、師:現在,我們換一種玩法。請看清游戲規則二。
PPT導入:
1全班同學分成男女兩隊,兩隊各派一個代表抽簽;2每支簽上有一個數字,第一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千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數字放在百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十位上,第四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個位上;3哪一隊抽到的數字組成的四位數大,哪一隊就贏;4能確定勝負時,本輪比賽結束。
(暫停)
5、師小結:通過剛才兩輪比賽,你有什么收獲?(暫停)第一輪比賽的游戲規則是從低位比起的,一般需要抽四次才能決出勝負,而第二輪的比賽是從高位比起的,一般只要抽一次就能決定勝負,只有抽到了相同的.數字才需要繼續抽,所以比較多位數的大小從高位比起更簡便。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第4題
1、師:現在我們來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請同學們在○里填上“<”或“>”。在比的時候,把比較兩數大小的關鍵數字用圓圈圈一下。2、課件出示答案。
師:你都做對了嗎?和電腦核對一下。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第5、7題
課件導入第5題,師:我們一起來看想想做做第五題。
1、師:下面的數各接近幾千?在座位上說一說。(暫停)一起來核對一下。你們都說對了嗎?我們來看劃紅線的這兩個數,它們都接近5000,你看出這兩個數的有什么不同了嗎?對了,4900比5000少一些,而5003又比5000多一點兒,所以這兩個數都接近5000。
2、課件導入第7題的統計表。
師:學了今天的知識,我們還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這張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暫停)
3、師:哪天售出的書最多?哪天售出的書最少?你會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三個數的大小關系嗎?
4、師:這三天售出的書大約各有幾千冊?(暫停)你回答對了嗎?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8:
師:下面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中國五岳的奇山美景。你知道哪五座山被稱為五岳?(課件出示五岳,師依次介紹)哪座山最高?哪座山最低?誰能把它們的高度從高到低排一排?
流程九: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懂得了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看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如果位數相同,那么就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這些方法你都學會了嗎?和你的好朋友再找一些數比一比,說一說。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數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兩種讀法讀一個乘法算式。
3.使學生知道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圖;學生準備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算。(教師每題讀一遍,學生寫得數,集體訂正。)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2.指名回答問題。
(1)6個十是多少?
10個十是多少?
12個十是多少?
(2)8個百是多少?
10個百是多少?
12個百是多少?
3.先讀數,再回答問題。
(1)4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十?
(2)80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百?
(3)120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百?
二、新課
1.教學例1。
先讓學生擺小棒,每堆擺2捆(每捆10根),擺3堆。在學生擺的同時,教師也在黑板上擺出來。然后提問: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樣計算?”(20+20+20=60)
“用乘法怎樣計算?”(20×3)“你能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思嗎?”(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個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想:每捆是10根,3個2捆是6捆,也就是3個20是60,所以20×3=60。
教師可以結合敘述,在算式下面對照寫出想的過程,如:
接著請兩個學生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然后教學乘法的另一種讀法。
教師告訴學生乘法的讀法除了已經學過的一種外,還有一種,即20×3還可以讀作“3乘20”。
齊讀兩遍。
2.做第1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教師先出示題目讓敘述用兩種讀法讀出3個乘法算式。可以先讓幾個學習好的學生做示范,然后把每個算式齊讀兩遍。接著再讓學生口算這3道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20×4,訂正時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然后再分別做200×4和20xx×3。做200×4時,可提醒學生:你能不能按照剛才學的方法想出怎樣算?如果學生有困難,還可以啟發他們想:200是幾個百?2個百乘以4是幾個百?必要時在200下面注明“2個百”。使學生明確:2個百乘以4是8個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 最后讓學生做20xx×3。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第2題,讓學生一欄一欄地做。在學生獨立做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并及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輔導。訂正時,指名說一說左邊兩欄的計算過程。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可有意讓學生在讀乘法算式時用新學的讀法讀。
3.教學例2。
教師分步出示例2的圖。先出第一組圖。問:“這幅圖中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帶著學生數出是300個。再出第二組圖。問:“這組里面有多少個小正方體?”(300個)“現在有幾個300了?”(2個300)類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組圖。最后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出乘法算式?”(300×4)“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讀?”(4乘300)“你能根據前面的計算方法,想出這道題該怎樣計算嗎?”可以讓學生討論。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不同題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練習(練習三第1題)。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乘法計算順序是什么?在豎式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練習三第2題。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學生分組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連續三次進位的題目,指名回答時要讓學生說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幾,是如何得到的。
2.練習三第3題。
(1)出示題目中條件,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小云有5本相冊,每本96張照片;小蘭有4本相冊,每本126張照片。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小云有多少張照片?
小蘭有多少張照片?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練習三第4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4.練習三第5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5.對比練習(練習三第6題)。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上下兩道題,說一說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發現的?再動手計算。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學生,你獲得哪些解決問題的經驗?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 能運用周長、乘除法、搭配方案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 結合具體情境,感受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的經驗。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我們日常的交通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
二、步行中的數學問題
1、邊談話邊出示小東從家里走到學校的兩幅圖片,理解圖意。
①這兩幅圖有什么變化?
②從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小東從家到校用了10分鐘,他每分鐘走65米。
2、先獨立思考并解答下列問題,然后小組交流討論。
①小東家到學校大約有多少米?
6510=650(米)
②小東每天上學和放學至少走多少米?
650+650=1300(米) 或 6502=1300(米)
③如果中午回家吃飯,小東每天上學、放學至少走多少米路?
1300+1300=2600(米)或13002=2600(米)或6504=2600(米)
3、小東家在6樓,小東每上一層樓大約用12秒,他在1分時間內能從一層走到家嗎?
①學生獨立思考并計算。[學生可能會出現126=72(秒)的錯誤。]
②幫助解決問題:小東共上了幾層樓?
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從1樓到6樓共走了幾層?(5層)
③訂正:小東從一層到家的時間是125=60(秒)=1分
三、買火車票的'數學問題
1、出示一張火車硬臥票價表,引導學生觀察票價表理解題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圍中票價是固定不變的。
2、出示問題,先獨立解答,再組織交流。
①北京到鄭州有689千米,每張票多少元?買4張需多少元?
先明確689千米是在671~700千米之間,找到相應的票價為每張156元;買4張就是1564=624(元)
②鄭州到長沙有898千米,每張票多少元?買3張票,500元夠嗎?
1913=573(元) 500元不夠
③北京到長沙有1587千米,每張票多少元?(310元)
④張叔叔預定2張北京到長沙的火車硬臥票,每張需要交手續費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票價+手續費=3102+52=630(元)
四、線路圖中的數學問題
1、 出示小明家到學校的路線圖,獨立觀察并思考:從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可走?估計走哪條路最近。
2、 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 算一算:最近的路大約有多少米?(將計算各條路的長短與觀察路的長短兩方面結合起來。)
280+150+190=620(米)
五、課后實踐活動
1、 找一找交通中的數學問題,與同伴說一說。
2、 交通標志知多少:通過向父母長輩、交通警察請教,上網、看書查詢,認識一些交通標志,比一比誰認識的交通標志多。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確地進行計算。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植樹節馬上就到了,你們有什么計劃嗎?請看明明班的.同學在干什么呢?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出示掛圖,大家看一看,這里有什么?
1、仔細觀察并說出圖意。
2、誰能根據這幅圖提出問題?
3、試著解決所提問題。引出:20×3=
4、討論算法——20+20+20=602×3=6,20×3=60
三、嘗試解決,拓展應用
1、每箱草莓40個,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個?(學生獨立解決,全
班交流)
2﹑70×830×6600×94×6020×73×80090×58×50700×4
3、有三堆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
90根。
⑴3頭小象吃一堆香蕉,夠1天吃嗎?
⑵1頭大象一個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還能提出兩個數學問題,并試著解答。
四、小結:
在這節課中,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比較簡便?本節課學生在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學習并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方法。
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有3捆樹苗,每捆20棵,一共有小樹多少棵?
20×3=60﹙棵﹚
答:一共有小樹60棵。
需要多少錢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動,認識周長。
2、結合具體情景,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3、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良好的情感態度。
重點難點:
認識周長,深刻感悟周長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直尺、各種實物、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有兩個小螞蟻由于昨天晚上特別不聽話,蟻爸爸罰他們繞運動場跑一圈,但是一只小螞蟻跑后爸爸允許他去休息,而另一只卻被爸爸罰跑兩圈,這是為什么呢?(出示課件)。
觀看螞蟻爬樹葉的動畫(FLASH動畫演示兩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一只小螞蟻爬了一周,而另一只小螞蟻爬了一半)
師:為什么一只小螞蟻休息了,而另一只小螞蟻要被罰跑呢?休息了的小螞蟻繞著樹葉爬了多少,另一只呢?
指名回答,師根據回答,適當板書:一周的長度
師:真棒!一只小螞蟻爬了一圈,也就是一周,而另一只小螞蟻爬了一半(課件顯示樹葉一周的邊線)
師:這個“樹葉一周的長度”它有一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樹葉的周長)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什么是周長》(板書)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看一看
(1)課件播放,鉛筆繞圖形的一周,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2)課件播放,小明繞著操場跑步,小明跑的一周的長度就是跑道的周長。
2、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樹葉的邊線(強調從哪起摸,到哪,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2)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強調:這一周的長度就是葉面的周長。)
(3)摸一摸課桌面的邊線。(強調:這一周的長度就是葉面的周長。)
(4)找黑板的周長
師:黑板的周長在哪?誰能上來指出來?
請一生用米尺指出來,師在學生起點處做個記號,回到起點時又做記號。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生活中的物品的邊線,初步感知體驗到周長要從起點開始,最后還要反回到起點)
3、描圖形的邊線
師:看,這兩片樹葉漂亮嗎?想不想也學學小螞蟻的方法,描出它們的周長?
(1)描樹葉的周長,請學生到講臺演示。
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里開始的,又到哪里結束。
(2)那么,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幾個小朋友描的作品。判斷:下面哪幅圖的`周長畫得正確?為什么?(出示課件)
(3)師:大家拿出自己準備的自己喜歡的作品,用你們最喜歡的顏色來描出它們的邊線!
小組展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描樹葉的邊線,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
4、練一練
課件展示練習題,畫出下列圖形的邊線。(注意圖形內部的線段不屬于周長)。
三、深化練習
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師:我這里有一個三角形的框架,請問它的周長在哪兒?
生上臺指出。
師:如果老師把接頭放開,這個圖形還有周長嗎?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
生1:我認為有周長。
生2:我認為沒有周長。
師:我們分兩組進行辯論。(分正方與反方)
小結:開口的圖形沒有周長,只有封閉的圖形才有周長。
四、智力大比拼——鞏固運用
1、畫一畫下面圖形的邊線。
2、辨一辨:下面哪些圖形有周長,哪些沒有,為什么?(出示課件)
五、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什么是周長
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平面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2.能力目標:
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標:
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產生和發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幾分之幾,運用直觀方法比較同分母兩個分數的大小。 難點:理解分數的含義,能自己創造出幾分之幾的分數。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認定目標(預設1 分鐘)
1.回憶前一節課所學內容。
2.認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
二、自主學習,建構模型(預設17 分鐘)
1.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折紙、涂色練習。
(1)把一張圓形的紙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3份涂上顏色,
(2)把同樣大小的一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4分,請男同學把其中的3份涂上顏色,請女同學把其中的.1份涂上顏色。
(3)教材第101頁試一試
(4)例2。
把同樣大小的一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5分,請男同學把其中的3份涂上顏色,請女同學把其中的2份涂上顏色。
2.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菜單:
(1)在小組里說一說:你是怎樣比的?
(2)1張5份涂了其中的3份的,1張5份涂了其中的2份,請大家想一想:涂色部分分別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⑶.這兩個分數哪個大?哪個小?你是怎樣想的?
3.全班交流
(1)在小組相互說的基礎上,在班級里進行交流:學生可以這樣說:我是看五分之三涂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涂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于五分之二。學生也可以這樣說:把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數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數就越小。
(2)(補充)師出示兩張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都平均分成了8份,1張涂了其中的1份,1張涂了其中的2份,再請學生比較從中發現規律。
三、組織練習,完善認識(預設12 分鐘)
(一)基本練習
1.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3題。
2.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4題。
先按照下面的分數涂上顏色,再比較它們的大小。
(二)發展練習
3.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5題。
4.了解“你知道嗎?”
自主閱讀。
四、當堂檢測,評價反思。(預設6分鐘)
1.談收獲。
2.課堂作業:
必做題:完成《補充習題》80頁第1、2題。(計算練習)
完成《補充習題》80頁第4題。(要注意分均分)
選做題:完成《補充習題》80頁第5題。(解決實際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一課時
教學內容
小樹有多少棵。(教材第30~31頁)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明確算理。
難點: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能夠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好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小樹的問題,有興趣嗎?
【設計意圖:借助談話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請看下面的情境圖,說說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課件出示教材第30頁情境圖)
學生可能會說:
我知道每捆楊樹有20棵,圖中有3捆楊樹。
我知道每車裝有楊樹500棵。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想到什么問題呢?
生:3捆楊樹一共有多少棵?
師:這個問題你會解答嗎?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1:可以用加法計算,每捆有20棵楊樹,3捆就是3個20相加,即20+20+20=60(棵)。
生2:我們也可以根據乘法的意義用乘法計算,3個20的和是多少,就是20×3;根據乘法口訣“二三得六”,知道3個2是6,可以推算出3個20是60。
師:你喜歡用加法計算還是喜歡用乘法計算?為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喜歡用乘法計算,因為用乘法計算簡便。
師:4捆楊樹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學生嘗試自己計算,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對解答正確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
師:園林工人運走了3車樹苗,一共運走了多少棵?
生1:已知每車樹苗是500棵,3車就是3個500相加,500+500+500=1500(棵)。
生2:求3車樹苗有多少棵,就是計算3個50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即500×3,根據5×3=15,可以推算出500×3=1500(棵)。
師:算一算下面的式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30頁最下面式題)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討論發現了什么,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只要學生說得合理,就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經歷探索多種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可能會說:我學會了整十、整百數與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我知道可以用表內乘法來解決很多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發現數學規律的能力。】
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教學反思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情境,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進而引導學生探索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這是整個單元內容學習的起點,要格外注意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重視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歸納。
3.這節課的教學對學生來說并不難,是在以前已經學習的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可以完全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探索,以合作的方式總結出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方法。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掌握不規則圖形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2.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多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初步觀察。
導入:(動畫課件)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加菲貓。為了參加全民運動會,它每天都要到操場上跑步鍛煉身體。瞧,它已經整裝待發,開始鍛煉了。請同學們認真看它是怎么跑的,跑了多遠?(演示)
指名回答。(加菲貓沿著操場跑道,跑了一圈。)
教師提示:一圈也就是一周。
2.完整感知,認識周長。
師:(課件演示)我們稱操場跑道一周邊線的長度為這個操場跑道的周長。誰能一邊指著一邊說一說什么是操場跑道的周長?(指名說)
3.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周長。(板書:周長)
二、互動新授
1.遷移類推,理解含義。
師: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周長,請你指出課桌面的周長。
學生動手操作后,在小組交流指的方法。
讓一名學生演示,并說出指的方法。
(從一點起,沿著桌邊用手畫一周,又回到剛才的起點,就是一周長。)
小結:桌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這個桌面的周長。
2.觀察比較,理解周長。
師:(出示教材第83頁例3情境圖)你能指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嗎?請你用筆描一描。
(1)讓學生獨立在課本上描出教材第83頁例3中圖形的周長。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讓學生上臺指出每一個圖形的周長。
3.歸納周長的含義。
師:根據你自己的理解,說一說,周長指的是什么?
集體交流:
生1:周長就是四周邊線的長。
生2:周長就是一周的長。
生3:周長就是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
師小結: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4.量算結合,再識周長。
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怎樣測量物體的面或平面圖形的周長呢?你有辦法知道例3中你所喜歡的物體的周長嗎?
(1)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
(2)小組內演示交流。
(3)小組代表匯報。
小組1:三角板和數學教科書的封面,我們是用尺子先量了一下它們每個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知道了它們各自的周長。
小組2:樹葉和鐘面,我們是用繩子直接沿著它們的邊繞了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繩子的長度。
小組3:有的可以用尺子量,有的不行。
小組4:把鐘表在尺子上滾一周,滾過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師追問:你怎么就知道滾了一周?
(在鐘面上做上記號,從0刻度開始,沿直尺滾一周,滾到哪里讀出那里的刻度就是鐘面的`周長。)
師小結:測量周長的方法很多,在測量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測量。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用直尺量出圖形每條邊的長度,然后再計算出每個圖形的周長。
教師強調: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2.活動:把一張長方形紙沿對角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的周長相等嗎?先猜一猜,再動手操作驗證。
(1)先折出一條對角線。
(2)沿對角線把長方形分成兩個部分,也就是兩個三角形。
(3)描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并進行比較。
(這兩個三角形的周長都用到了長方形的長和寬以及一條公用的對角線,在長方形中,兩條長和兩條寬都是相等的,所以說這兩部分的周長是相等的。)
教師強調:一個封閉圖形所有邊長度的總和,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2、能借助連線、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進行推理。
3、在簡單的推理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有條理的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
4、使學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的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三、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學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問題及數學表達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學什么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名偵探柯南嗎?(想)他的經典臺詞是什么?(真相只有一個)柯南是一名優秀的偵探,他利用自己的智慧解開許多不可思議的謎團。你們想成為像他那樣出色的大偵探嗎?偵探學院招生了,有誰想參加?趕快報名,名額有限啊?
2、游戲導入
師:這么多小朋友愿意來參加,真是太好了。那么就讓老師來考考大家。玩一個猜一猜的游戲。看誰能爭取到偵探學院的名額?老師想請兩個孩子做老師的小助手,一起合作完成,誰愿意來?(指名上來)
師:(將裝有人民幣的信封交給孩子)在這兩個信封中裝有兩張不同面值的紙幣。
師:現在請大家猜一猜他們分別拿的`是什么面值的紙幣?(生猜)
師:大家猜什么的都有,到底是哪一個呢?你們能確定嗎?看來缺少條件:請看提示一,他們手里拿的分別是5元紙幣和10元紙幣。
請你們猜一猜(生猜)有不同想法嗎?(生答)
師:這兩種情況到底是哪一種呢?你們能確定嗎?(不能)看來還是缺少條件。
師:請看第二個提示,張亮同學拿的不是5元的紙幣,根據提示二,你能猜出什么?
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生答) [你很會思考。]
師:現在請兩位小助手亮出人民幣,揭曉答案。你們猜的很準確。同時也恭喜你們都獲得了偵探學院的入學名額。
3、引出課題
師:對于剛才的游戲,你想說什么?(生答。)
師:是啊,在猜測的時候,不能隨便亂猜,而是要根據所給的條件來猜。像這樣根據已經知道的條件逐步推出結論的過程,在數學上叫做推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板書課題:數學廣角——推理)
4、出示學習目標
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指名讀 齊讀
(二)我來學
1、分析問題
師:了解了學習目標后,我相信偵探學員們一定更有信心。偵探學員們,你們準備好了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偵探學院,開啟神秘的推理之旅吧!
首先,請看大屏幕。(播放課件,出示例1)有語文、數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紅說,我拿的是語文書,小麗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你能判斷出小剛拿的是什么書?小麗拿的是什么書嗎?
師:從主題中,你知道哪些重要的信息?(生答)
師: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生答)
師:他們三人分別拿的是什么書呢?請同學們先想一想,然后把解決問題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現在開始吧。
生活動,師巡視指導。
2、匯報交流
師:他們三人拿的是什么書呢?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小組匯報)
描述法:(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那小麗和小剛拿的就是數學書和品德與生活書。小麗又說她拿的不是數學書,他肯定拿的就是品德與生活書,剩下的小剛拿的就是數學書了。)板書(是 不是 就是 描述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想得清,才能說得明。]
2、在推理過程中還會運用到其他方法,那么你能不能用連線法來試著連一連? ( 學生利用投影儀展示并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3、還有一種方法叫列表法你們能試一試嗎?(學生匯報展示)
4、小結
師: 無論是描述法、連線法,還是列表法,在推理時都要找到最關鍵的條件,經過有序的思考,才能推出結論。描述法是推理的好方法,連線法和列表法能讓我們的推理過程簡潔、直觀。因此描述法和連線法比較常用,而列表法不常用,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涉及到。
(三)我來用
師:在剛才的學習中,偵探學員們表現的都非常的出色。柯南知道了,想要考考你們,你們敢接受他的考驗嗎?(愿意)
首先就讓我們一起打開通關之門。請同學們根據提示說出通關密碼?
第一關:判斷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設計說明
本節課學習的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及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針對學生的學情,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1.注重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用直觀運算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
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真實地理解算理,組織學生擺人民幣模型,在點子圖和表格中進行計算,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心領神會,為學生進行算法運算打好基礎。
2.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枯燥的計算往往會令學生感到乏味。在教學中,為了避免出現此類狀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同的算法,并借助多種手段幫學生理解算理,呈現多種計算方法,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人民幣模型
學生準備 人民幣模型 帶有表格和點子圖的題卡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引出問題
1.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教材32頁情境圖。
師:暑假的一天,同學們準備到海濱游泳場去游泳,他們先來到了海濱游泳場的游泳用品銷售處,選購一些游泳用品,這里的商品真是琳瑯滿目啊!
2.引出問題。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畫面,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呢?
請學生全面地說出畫面上提供的數學信息。(有3個同學在買游泳用品,泳衣每件28元,泳褲每條13元,泳帽每頂9元,泳圈每個12元,皮球每個18元,泳鏡每個16元)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請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學生熟悉而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探究12×3的計算方法。
(1)在學生所提問題中選出: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元?(課件出示)
師:要求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元,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出算式呢?
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12×3。
(2)嘗試計算。
師:這道題你們能自己算出得數嗎?試試看。
學生嘗試獨立算出得數。
(3)集體反饋交流,展示算法。
師:你們是怎樣算的?說說你的想法吧。
預設
生1:因為12×3表示3個1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連加計算,12+12+12=36。
生2:把整十數和個位數分別與一位數相乘,再把兩個乘積相加,10×3=30,2×3=6,30+6=36。
(4)用人民幣模型演示算理。
師:現在我們一起擺人民幣模型,演示一下第二種算法。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28頁例1、“試一試”和“想想做做”。
課時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了解稱物體的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
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學難點:
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師:課件、臺秤一個、兩袋質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學生:稱好自己的體重、帶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些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兩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重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
二、學習新課
1.課件演示:介紹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
2.認識臺稱,學習使用臺秤稱物品的方法
(1)引導學生看圖: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針、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訴我們物品重多少,像物體的長度單位是米一樣,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單位,國際上通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板書:千克),千克在我們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針指著數字1,也就是說這袋紅棗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嗎?……
3.動手試一試
(1)小組合作派一人稱出重1千克的鹽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說說你的感受,并記在心里
(2)把自己帶的秤好的1千克的東西比一比是不是與1千克鹽一樣重,體會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請帶了1千克水果的同學數數這1千克水果有幾個。
(3)情境:老師這兒有許多東西,你能從中找出1千克重的嗎?
4.估一估
(1)請你猜一猜老師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學間相互估計對方的體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實體重告訴猜的同學,看誰估得準
三、鞏固練習
基礎訓練:
1.想想做做1
談話:通過稱一稱,我們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單位。
出示商品實物照片,觀察后交流從圖中獲得的數學信息。
問:你知道什么是凈含量嗎?
2.想想做做2
談話: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關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圖片,了解數學信息。
從這兩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學生觀察秤面說出各種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據剛才說出的數據提出數學問題,口答解題。
4.“你知道嗎?”
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使學生感受計量單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作業設計:
我會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 ),用秤( )
(2)稱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單位。
(3)( )千克可以用符號kg表示,它又叫做( )
四、總結延伸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談話:千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廣泛的,希望同學們課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記一記,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菜,看一看媽媽買了哪些菜,各重幾千克,試試你能幫媽媽拎起幾千克重的物品。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11
三年級數學教案上冊02-21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1-26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7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7
【薦】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3-09
【熱】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3-09
【推薦】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3-09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熱】03-09
【熱門】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