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3-09-15 08:52:36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數學教案集錦【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教案集錦【10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走線,發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

  3、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CD,圓柱體積木

  活動過程:

  一、走線

  1、幼兒傾聽音樂,請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線。

  2、教師從旁提醒幼兒注意重點,雙手張開,腳尖頂腳跟,目視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兒人手一個圓柱體積木,問:這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2、幼兒左手拿圓柱體積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問:積木有幾個底?是什么形狀的?

  3、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積木的底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教室里有什么東西是圓柱體的?

  固體膠,燈管小鼓…

  四、活動總結

  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東西是像圓柱體的,第二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讓小朋友認識圓柱體,先要讓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立體圖形的,與平面的圓形是有區別的。然后通過摸讓幼兒知道圓柱體的的組成,初步了解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圓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來的,讓小朋友只是看著這個積木,小朋友會感覺枯燥,讓小朋友找找什么東西像圓柱體,很好的激發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對圓柱體的認識。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在電影院座位排列中,學習橫排座位的10以內單雙數與豎排物體位置的5以內的序數。

  2. 回憶已有的數學經驗,運用反復操作、圖示擺放等方法創設情境。

  3. 充分擴展、提升相關經驗,解決生活中面臨的單雙數及序數的數學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設置“電影院”的情境(一)座位按照1-30數字順序排列、;“電影院”的情境(二)具有單

  雙數座位按順序排列。電影票若干、相關電影院的圖片。

  經驗準備:幼兒事先對電影院熟悉的,知道座位排列方式,對電影票也有初步的'認識;

  幼兒大多數在成人的帶領下尋找到電影票的座位,對序數(排數)和單雙數缺乏一定的了解;

  幼兒在生活情境中,特別是在電影院中運用單雙數和序數結合的數學知識有待關注和提高。

  活動過程:

  一、創設“電影院”

  (一)的情境,讓幼兒根據電影票對號入座

  1.教師帶領幼兒玩“看電影”的游戲,幫助幼兒回憶看電影的相關經驗,如電影院的名稱,買電影票等。

  2.出示電影票,讓幼兒根據電影票尋找座位,觀察幼兒尋找座位過程中現象以及問題。

  3.教師扮演電影院的工作人員,檢查幼兒的“對號入座”的正確性,引導幼兒發現問題。

  4.教師啟發幼兒談談對號入座中遇到的困難和困惑。

  游戲問題之一:電影票的結構

  解決方法:觀察電影票,對號入座

  電影票的認識(展示電影票),了解電影票的結構(電影院的名稱、序號和座位號)

  認識電影票的“排”和“座位號”含義

  分享經驗,根據電影票對號入座

  幼兒自己驗證,調整座位,鞏固“排”和“座位號”得含義

  二、創設“電影院”

  (二)的情境,讓幼兒根據電影票對號入座

  1.教師帶領幼兒創設的“電影院”(二)的情境,啟發幼兒觀察這個電影院與前面電影院有什么不同?如入口處的單號、雙號的標記、座位排列等。

  2.出示電影票,讓幼兒看電影票、對號入座,觀察幼兒尋找座位過程中現象以及問題。

  游戲問題之一:電影票的結構 對號入座

  解決方法:觀察電影票,認識單雙號 對號入座的程序

  電影票的認識、重點觀察單雙號

  分享經驗,根據電影票對號入座

  了解對號入座的程序,如看電影票單號與雙號——看排——看座位號

  幼兒根據對號入座的程序,自己驗證,調整座位,鞏固“單號雙號”“排”和“座位號”的含義

  三、再次情境鞏固,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幼兒和同伴或者教師現場玩游戲“看電影”,鞏固數字認識,運用按順序排列的方法解決模擬現實情境中的問題,鍛煉數學思維、提高數學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事物間的簡單規律(自然現象及特定的規律)。

  2、培養幼兒細致觀察、勤于動手的好習慣。

  3、體驗思維訓練的樂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三種排列規律的范例條各一(○□○□○□;○□□○□□○□□;○□△○□△○□△);“奇妙的書”課件(封面是彩虹,從第一頁到第七頁依次是一顆紅色的草莓、兩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黃色的香蕉、四只綠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蘋果、六顆藍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圖片幾組(從兒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從樹芽到小樹再到大樹;從雞蛋到小雞再到母雞,等等)。

  2、學具準備:操作紙、記號筆、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人:小朋友有沒有發現,今天我們座位排列的順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有一組圖形寶寶排列的順序和我們很相似,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種排列規律的范例條,請幼兒讀一讀每張范例條上的圖形是什么,發現了什么規律。

  (1)出示范例條○□○□○□,提問:有哪些圖形寶寶在排隊呀?它們的隊伍是怎么排列的?它們的隊伍后面還可以怎么排呢?它們的隊伍排列得很整齊,我們用字母來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圓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們的排列規律是怎樣的呢?(引導幼兒ab ab ab分組,教師在范例條的'下方記錄,幫助幼兒小結規律。)

  (2)出示范例條○□□○□□○□□,提問:看看它們是誰?都是怎么排的?它們的隊伍后面應該怎么排列呢?它們的排列規律是怎樣的呢?

  (3)同樣,出示范例條○□△○□△○□△,引導幼兒小結abc abc abc排列的規律。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奇妙的書”,找出書中的規律。

  (1)引導幼兒觀察“奇妙的書”從封面到第三頁。

  封面是彩虹,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第一頁上是一顆紅草莓;第二頁上是兩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頁上是三根黃香蕉。請幼兒依次猜猜后面幾頁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頁碼猜水果的個數,按照彩虹的顏色來猜水果的顏色。)教師肯定幼兒的猜測,再引導幼兒完整地閱讀大書,發現書中的規律。(水果的個數跟書頁數一樣都是從少到多;水果的顏色跟彩虹顏色排列的規律一樣,都是從紅色到紫色。)

  (2)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有規律的現象。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規律的現象和事情,比如說人的生長規律(出示圖片)都是從小慢慢長大,最后變老。植物也是這樣(出示圖片),樹從樹芽到小樹苗慢慢長大,最后變成大樹……鼓勵幼兒將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規律和現象與同伴進行交流。

  3、幼兒操作活動(自由選擇操作材料)。

  (1)看圖形找規律,用字母表示出來。

  (2)按照排列規律粘貼圖形。

  (3)按照動物生長的規律,排列圖片。

  (4)按照植物生長的規律,排列圖片。幼兒展示操作結果,教師進行評價。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幾種簡單的規律,這些簡單的規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就能發現,讓我們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規律,好嗎?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

  2、能用標記和數字記錄活動室玩具的數量。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統計表、一只筆、一本活動材料。

  2、選擇1-10種班級中新增加的玩具(每種玩具的`數量在10以內).

  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室玩具

  1、開學了,我們的玩具具有什么變化?多了哪些新玩具.

  2、請幼兒講述自己觀察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升上大班后班級物品、玩具的變化情況。

  二、觀察記錄表格。

  1、計表上有些什么?它們表示什么意思?

  2、討論:怎樣在表格中對班級的物品、玩具進行記錄?

  三、探索記錄方法。

  1、幼兒選擇班級中的一種物品進行統計,并在表格中記錄其數量。

  2、展示個別幼兒的記錄結果,了解各種不同的記錄方法。

  3、幼兒按自己的方法進行統計玩具的活動,記錄每種玩具得數量。

  三、展示記錄結果。

  1、鼓勵同伴之間相互交流記錄的結果,感知物品玩具的變化,學習不同的記錄方式。

  2、引導幼兒繼續關注活動室中其他的變化。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比較兩個以上物體的粗細、厚薄2、知道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對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2、難點:詞與概念的匹配。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

  教具: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若干;厚薄不同的書、紙、布若干。

  學具:每個幼兒一份厚薄不同的紙、布。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每個幼兒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換使用。彩色的籃子若干只。數學角內放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類盒。(分類盒上用形象的圖畫表示物體的粗細、厚薄。)

  教學過程:

  1、通過分類活動使幼兒積累有關粗細、厚薄的感性經驗。

  (1)在來園活動區域活動時讓幼兒用數學角里的材料進行分類活動。教師可通過提問了解幼兒的分類水平,如:“為什么把這支筆放在這個盒子里?”等。

  (2)該分類活動是個別進行的,教師應盡可能了解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

  2、通過指認活動幫助幼兒在詞和有關概念之間建立聯系。

  (1)幼兒每人一份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

  (2)聽指令取出相應的物品。如“找出一張厚的紙。”“把粗的毛線舉起來。”指令可由教師發出,也可讓幼兒發指令,以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并向命名過渡。

  (3)要求幼兒說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較出物體的粗細、厚薄的)。

  3、通過命名活動使幼兒完成概念與詞的匹配。

  (1)讓幼兒說出教師出示的物體的粗細、厚薄。

  (2)讓幼兒按指令介紹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請說說你盒子兩根小棒的不同”。

  4、通過分類活動讓幼兒體驗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讓幼兒根據語言標記分類。如:“請把粗的小棒放在紅的籃子里。”

  (2)向幼兒展示分類結果,讓幼兒思考分得對不對。

  5、通過討論使幼兒理解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比較而言的。

  (1)檢查分類結果。如:“紅籃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討論: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進去,現在卻是有的粗有的細。

  6、通過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 讓幼兒按指令作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如:“請你讓盒子里的毛線變細”。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線變細,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線作比較。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操作中進一步感知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的基本特征,發現幾種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并嘗試用語言描述。

  2.感受圖形變化的多樣和有趣,產生觀察、探究圖形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正方形或長方形紙人手一張,剪刀、小盤子人手各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說說正方形和長方形

  1.說說正(長)方形的特征

  師:看一看你的這張紙,它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是什么樣子的?(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長方形呢?(有四條邊,相對的兩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

  2.操作驗證

  師:你有什么辦法證明你的這張紙是正方形(長方形)的呢?

  引導幼兒用對折、比較的方法驗證紙的形狀。

  (二)圖形變一變

  1.變一變正方形(長方形)

  (1)用折一折的方法,嘗試將正方形變成長方形,長方形變成正方形。

  (2)交流“變”的方法。

  (3)將折去部分的紙剪下,放到盤子里。

  (4)再次變一變,將正方形(長方形)變回原來的形狀。(直接折和剪)

  2.變一變其它圖形

  (1)說一說用折的方法,正方形(長方形)還可以變成什么圖形。

  (2)引導幼兒先折后剪,將正方形(長方形)變成兩個三角形、兩個梯形。

  (3)交流“變”的方法,重點認識梯形的主要特征,辨識梯形。

  3.幼兒說說自己還想變的新圖形,根據情況簡單認識菱形等圖形,激發幼兒變圖形的興趣。

  (三)圖形拼一拼

  1.數一數:一共變出了多少圖形?每種圖形有幾個。

  2.嘗試用變出來的圖形拼一樣東西或一幅圖,并交流。

  3.將變出來的圖形拼合成一開始的正方形(長方形)。

  (四)小結

  師:今天你們玩得開心嗎?一張看起來沒有用的廢紙 ,可以讓我們玩圖形拼一拼、變一變的游戲。以后當你無聊的時候,你可以找一張紙來玩一玩,像今天這樣剪圖形、拼圖形,也可以……

  幾何圖形的學習,從小班到大班,從幼兒園到小學,都有相關的內容。不同之處在于,認識的深度,對幼兒的思維要求有所不同。同樣,小、中、大班幼兒認識圖形也有一個過程:

  ●小班:能正確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但他們不是從形狀的特征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所以幼兒會把圓形說成太陽,正方形說成是手帕。

  ●中班:能正確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和梯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能逐步做到圖形守恒,不受圖形的大小、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地辨認圖形;能對相似的平面圖形加以比較,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對平面圖形的組合拼搭活動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以及一定的創造性。

  ●大班:能夠理解一種圖形的典型特征,并在頭腦中形成某種圖形的“標準樣式”,從而進行正確的判斷;能進一步理解圖形之間較復雜的組合關系,如:長方形與三角形、梯形之間的'組合關系。

  一、對活動價值的思考

  設計這一活動,目的就在于讓幼兒親歷探索圖形特征的過程,在看看、折折、剪剪中進一步豐富有關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基本特征的直觀經驗。因為有了小、中班的圖形學習經驗的積累,到了大班階段,已不僅僅局限于辨認圖形。一方面,我關注了引導幼兒運用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如觀察、比較等探索圖形特征,另一方面,引導幼兒嘗試用語言描述圖形的特征,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所以這也是一個幫助幼兒梳理思維的過程。這對幼兒以后進入小學學習幾何圖形是很有價值的。

  二、對活動設計的說明

  1.力求“簡單、真實、自然、有效”。“簡單、真實、自然、有效”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追求 ,本次活動我也盡量做到這一點。活動中提供給幼兒的就是一張紙(而且是廢紙),一把剪刀,幼兒在玩“圖形變變變”的游戲中獲得了新的經驗。我推崇自然、融洽的教學氛圍,以整合理念為指導,自然滲透多種對幼兒長遠發展有價值的東西。如:傾聽的習慣、按要求操作的習慣、有序的操作習慣、多角度思考的習慣、環保的理念等,讓幼兒在豐富數學經驗的過程中,能力得到發展,習慣得到培養。

  2.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

  本活動一共有四個層次,每個層次的設計都考慮了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學習特點。第一層次是辨識正方形和長方形,一是運用已有經驗回憶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二是用對折、比較的方法驗證。我采用先說正方形再說長方形的方法,主要是考慮到幼兒的認識特點,正方形的特征比長方形的特征容易描述,在描述完正方形特征后再說說長方形的特征并比較兩者的異同也比較自然。而驗證圖形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也是一個難點。在分享同伴學習經驗和方法的基礎上,幼兒學習正確的驗證方法,從而知道了“很多東西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還要動手比一比、試一試。”

  第二層次是正方形變長方形,長方形變正方形,然后再反過來變回原來的形狀。這樣設計一方面讓幼兒感受了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另一方面給了每個幼兒都有嘗試兩種變法的經歷。很明顯正方形變長方形對幼兒來說很容易,而長方形變正方形就有點難度,這里還是用了同伴資源,讓幼兒相互學習變的方法,在“變”中進一步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征。

  第三層次是“變一變其它圖形”,主要是變三角形和梯形。這一步相對前面幾步有所放開,只要求幼兒用“先折后剪”的方法,變出除正方形、長方形以外的圖形。其實這次“變”并不是很難,而難就難在操作的要求上 ,有一些孩子習慣拿剪刀隨意剪,而今天恰恰要求他們先折后剪,讓圖形更加標準,這對他們也是一個挑戰。在這個環節,采用“變式”的方法進一步認識梯形的特點是一重點,將一個梯形變為兩個梯形就是對其特征的鞏固。

  第四層次是匯總數數圖形的種類和數量,嘗試用變出的圖形紙拼圖,在拼圖過程中感受圖形的組合與變化。而拼出完整的一張紙,一方面給幼兒一種成功和有趣感,另一方面也讓幼兒體驗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活動結束前,引導幼兒發現一張廢紙的用途,滲透環保理念。

  3.關注幼兒良好的學習和操作習慣的培養

  在這個活動中,幼兒按要求規范操作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也比較強調這一點:“我們今天玩的這個游戲每一步都會有不同的要求,不聽清楚的話你可能會玩不下去,所以一定要認真聽清要求哦。”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準備

  搭建好的6幢房子(簡單的:3幢一樣的房子;較難的:3幢不一樣的房子)

  幼兒每人三張統計表(分別表示1、2、3號房子)、筆、大的黑板架、磁鐵。

  目標

  正確點數15塊以內重疊擺放的積木,積累數數的多種策略。

  嘗試記錄數數的結果。

  過程

  一、數一數,了解數重疊物的不同方法

  1.桌上有什么?(3幢一樣的房子。)

  2.數一數每幢房子一共有幾塊積木,試試有幾種不同的數數方法。(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3.小結:原來數重疊擺放的積木有不同的方法:一塊塊數、一層層數、一列列數、一排排數。

  二、嘗試記錄,體驗數重疊物的不同方法

  1.小房子變成3幢不一樣的房子了,請你用記錄表來統計每幢房子用了幾塊積木。

  2.(出示記錄表)提問:記錄表上的.數字和文字表示什么意思?(1號、2號、3號房子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紙記錄,表格上的數字表示記錄的步驟。“數量”表示每一次數積木的塊數,“合計”表示這幢房子一共用了幾塊積木。)

  3.要求幼兒嘗試用不一樣的方法分別數出3幢房子(1號、2號、3號房子的積木數量、難度遞增)各用了幾塊積木,教師關注幼兒數重疊物的不同方法(按塊數、按層數、按列數、按排數等)。

  4.嘗試使用記錄表記錄操作結果。

  三、交流驗證,積累數重疊物的不同方法

  1.提問:×號房子用了幾塊積木?你是怎樣數的?(鼓勵幼兒分享不同的數數方法,引導幼兒發現錯誤的原因,并共同討論、糾錯。)

  2.小結:數重疊擺放的積木時可以按層數,也可以按列數,還可以先數看得見的,再數隱藏的。統計時仔細一點,就能知道每幢房子用了多少塊積木了。

  四、延伸活動

  區角活動時,可以讓幼兒去嘗試數數那些重疊、遮擋得更多的房子。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5的減法,理解每幅圖之間的數量關系,體驗“走掉”“還剩”的含義。

  2.學習運用簡明的語言講述減法算式所表述的圖意。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兩組圖片。

  2.幼兒每人一套數字列式操作卡。

  3.幼兒用書《數學》第19頁。

  教學過程:

  1.做游戲“碰球”,復習5的組成。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和你們來玩一玩“碰球”的游戲。

  講解游戲規則:幼兒說出的球的數量和老師的球的數量合起來是5個。如:教師說“我的一球碰幾球?”幼兒回答“你的1球碰4球”。幼兒可集體回答,也可個別練習。

  2.導入課題,學習5的減法。

  教師(出示圖片):樹上有幾只蝴蝶?用數字寶寶幾表示?(幼兒可集體回答。)

  飛走了幾只蝴蝶?用數字寶寶幾表示?還剩下幾只蝴蝶?

  教師(出示“”):這個符號表示什么?(引導幼兒發現“減號”的含義。)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板書:5 - 1 = 4 (大家一起讀讀這道算式。)

  教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可引導幼兒理解算式的`含義。)

  教師: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看圖講述算式的含義,并擺一擺算式。

  教師(出示第二組圖片):海里有5條鯨魚,游走了2條鯨魚,還剩下幾條鯨魚?請你用算式來表示。

  請幾位小朋友講述圖意 ,其他小朋友擺一擺算式。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你的算式是怎么擺放的?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個別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板書:5 2 = 3

  3.列式計算,進一步掌握5以內的減法。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大家喜歡吃的開心果,每人5顆開心果,請小朋友吃掉3顆開心果,還剩下幾顆?請你用算式來表示。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你是怎么擺放的?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板書,集體驗證。)

  4.活動延伸,小動物吃東西。

  教師:小朋友們,請你們把幼兒用書翻到第19頁,看看小動物們喜歡吃什么?

  教師:請個別小朋友說說圖意,其他小朋友邊聽邊寫算式。(小猴家有幾根香蕉?小猴吃了幾根香蕉?還剩下幾根香蕉?)

  個別幼兒回答,集體驗證。

  教師:誰的算式不一樣?表示什么意思?(不同算式的交流與驗證。)

  同樣方法引導幼兒驗證其他幾個算式。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每星期的天數及從星期日到星期六的順序。

  2、認識表示天氣晴、陰、雨的符號,并能用符號記錄天氣狀況。

  重難點:

  能用不同的天氣符號記錄不同的天氣。

  活動準備:

  幼兒經驗基礎:知道什么樣的天氣是晴天、陰天、雨天。

  年歷表一張、幼兒用書、筆。

  活動過程:

  一、在黑板上寫數字,幼兒認讀。

  二、結合年歷,認識一星期的順序。

  三、認識天氣符號和復習認識一星期的順序。

  引導策略

  1、 復習認讀1~6的阿拉伯數字。

  2、 在每個阿拉伯數字下面對應地寫上漢字數字。

  3、 復習1~6數序,請幼兒說出1的后面是幾,2的后面是幾```````5的后面是幾,排列1~6的'順序。

  4、 出示年歷,邊問邊看年歷,認識一星期的順序。

  有效提問

  1、“請你們來讀讀這些數字,1的后面是幾,2的后面是幾```````5的后面是幾,請你們來幫1~6排隊?”

  2、“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共有幾個方塊,你們知道這每一個方塊表示什么嗎?(告訴幼兒,每個方塊表示一個)接著來看看每個月的上面一排寫有什么。(日、一、二、三、四、五、六)這表示一個星期有七天。指導幼兒看天氣符號,根據天氣畫出不同的符號。

  3、“每個星期的第一天是星期幾?星期日過了是星期幾````````?”

  4、“這些符號表示什么天氣?幼兒回答后教師把晴、陰、雨的符號畫在黑板上。

  5、“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今天是星期幾是什么天把它畫出來?”

  活動結束:

  不朋友一起聽音樂。

大班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應用交換規律進行7的加法運算,并嘗試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

  2、感受與同伴共同交流、解決問題的快樂。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已學7的組成分解

  2、PPT課件,記錄卡、鉛筆和橡皮擦人手一份,看圖找算式圖片6份、7以內的加法算式題若干,寫有7以內算式的骰子2個,自制棋盤等小組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1、通過“碰球”的游戲,復習7的組成分解。

  (引入部分我以“與時光飛車玩碰球游戲,就能帶著小朋友們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復習了7的組成。)

  2、以“智救懶羊羊”情境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學習應用交換的辦法進行7的加法運算。

  (1)引導幼兒“發現氣球中的密秘以找到去狼堡的路”,學習看圖列出第一組算式,并發現加法算式中的交換規律。

  ①提問:圖中有什么?氣球有什么不同?

  黃的幾個?紅的幾個?一共有幾個氣球呢?

  ②驗證:你列的是什么?這些數字代表什么?(1+6=7)

  ③小結:1個黃氣球和6個紅氣球合起來一共是7個氣球。

  ④提問:氣球怎么了?(教師展示課件中1個氣球和6個氣球位置的交換。)

  誰在前面?(紅)有幾個?誰在后面(黃)有幾個?一共有幾個氣球呢?

  ⑤驗證:你列的是什么?(6+1=7)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

  ⑥小結:在加法中,交換加號前后兩個加數的位置后,總數不變。

  (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難點部分,通過課件展示,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列出7的加法的第一組算式,并發現兩個算式中“交換加號前后兩個加數的位置而總數不變”的規律。)

  (2)以同樣的形式引導幼兒“穿過花叢”,根據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列出第二組算式。

  ①提問:圖中有什么?小花有什么不同?

  紫花有幾朵?紅花有幾朵?一共有幾朵花呢?

  ②驗證:你列的是什么?還可以怎么列式?(2+5=7、5+2=7)

  ●看著圖片上顏色不同的花朵列出算式,算對了花叢就能移開。

  (這一環節引導幼兒嘗試使用交換的辦法列出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3)引導幼兒“穿過樹林”,遷移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列出第三組算式。

  ●看著圖片上高矮不同的'小樹列出算式,算對了就能到達狼堡。

  (這一環節教師并未通過任何的問題直接讓幼兒自己觀察圖片內容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整個學習環節,通過創設“闖過三個關卡便可到達狼堡救羊”的情境,從“列出算式發現交換規律”——“嘗試使用交換的辦法列出第二組算式”——“ 遷移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列出第三組算式”這樣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學習掌握7的加法。

  3、“獲取密碼卡進入狼堡”,與老師、同伴交流驗證操作結果,嘗試大膽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當幼兒能主動地與老師或同伴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后,對方便可在該幼兒的操作卡上作一個標記,這樣這張操作卡就是進入狼堡的密碼卡了。)

  (這個環節通過創設與老師、同伴交流以“獲取密碼卡”才能進入狼堡救羊的情境要求,以幫助幼兒梳理7的三組加法算式及鼓勵幼兒嘗試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

  4、“狼堡內救羊”分組操作,內化遷移數學經驗。

  (1)找懶羊羊(看圖口頭自編應用題,并列式計算):幼兒根據圖畫上的人物、蜜蜂、魚的不同特征從一些算式中找出正確的算式并寫上得數。正確的算式翻一面可拼出懶羊羊圖案獲得驗證。

  (2)涂色找出灰太狼:幼兒6人一組,每人拿一張圖片,算出得數,把得數是7的部分涂上顏色;將六張圖片拼合起來將出現完整灰太狼形象。

  (3)狼堡大逃亡:兩個幼兒玩棋子,骰子上算式的得數是幾就在棋盤上走幾步,看誰先走到終點逃出狼堡。

  小組操作(1)

  小組操作(2)

  小組操作(3)

  (在“狼堡內救羊”的小組操作中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內化遷移。)

  5、“懶羊羊獲救”慶祝會,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創設孩子們熟知的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懶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配以形象生動的課件,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學習7的加法,并發現使用交換規律。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接起來。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22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幼師數學教案02-14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13

大班數學教案06-27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22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9-03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