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學數學教案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復習人民幣的面值、單位,掌握化聚,在“付錢”與“找錢”的過程中能初步應用。
2.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使學生能夠認標價簽,如:“1.50”、“5.00”、“0.50”等。
3.在活動過程中,自然滲透估算意識,并使學生學會填寫簡單的統(tǒng)計表。
指導思想:
本活動通過學生自辦商場,并親身扮演營業(yè)員和顧客,在實踐過程中,體會數學與自然、社會的緊密聯(lián)系,增進對數學的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并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適用年級:一年級
活動前的準備:
讓扮演營業(yè)員的學生從校辦商店里借來一些商品,了解價格,并做好記錄,便于活動后如數歸還。
為每件商品做好標價簽。
在活動室布置好商場。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人民幣的一些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運用這些知識,到商場里去買東西,好嗎?
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人“商場”(活動室)。
讓營業(yè)員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二、知識積累,認識標價簽
1.在買東西之前,我們可以先逛一逛商場。在逛商場之前,你想了解些什么?
學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教師根據情況作適當介紹。
2.營業(yè)員向同學們介紹各種標價簽的認識方法,如整元的是:5.00;幾元幾角的是:1.50;整角的是:0.50,等。
3.練習:
老師也有幾張標價簽,看看你們認識嗎?
橡 皮0.80
文具盒
4.80
圓珠筆2.00
三、了解行情,滲透數學思想
l.準備逛商場。(滲透估算思想)
逛商場的時候,可以通過看標價簽,先了解價錢,再估計一下你的錢夠不夠買?夠買幾樣?
2.填表。(滲透統(tǒng)計的思想)
我們還可以把商品的價格記錄在表格中,通過算一算,看看自己要花多少錢?再看看,剛才你的估計對不對?
教師示范填表。
(附表,課前印好發(fā)下):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天平游戲,發(fā)現(xiàn)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等式兩邊都乘一個數(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發(fā)現(xiàn)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培養(yǎng)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天平游戲,發(fā)現(xiàn)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等式兩邊都乘一個數(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教學難點:
利用發(fā)現(xiàn)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策略:
利用教材這一直觀教具,讓學生觀察天平兩側都加上或減去相同的質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直接提出問題,讓學生經歷一個猜想→驗證→總結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有深入的情感體驗,也體驗了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過程獲得知識。
教學準備:
圖片,紙卡。
教學設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主導活動
主體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趣明標
出示91頁的天平圖:
今天我們要在天平上做游戲,通過游戲我們將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現(xiàn)在我在天平的左邊放5克砝碼,右側也放5克砝碼,這時天平的指針在正中央,說明什么?
如果在天平的左側加上2克砝碼,右側也加上2克砝碼,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怎樣用算式表示?
如果在天平的兩邊放上相同質量的砝碼,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發(fā)現(xiàn)。
現(xiàn)在左側放的砝碼的質量用x表示,右側放10克砝碼,天平兩邊平衡。用算式表示天平兩邊平衡的狀況。
現(xiàn)在天平的左側加上5克砝碼,右側也加上5克砝碼,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用一個方程來表示?
如果兩邊都加上10克呢?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怎樣用方程表示?如果都加上12克呢?
通過上面的游戲,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等式的兩邊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學生回答說明什么
天平兩邊的質量相等。
天平兩邊的質量仍然相等。
同學們分組做實驗,列算式
推選一個同學匯報。
每人在紙上寫一寫
一個同學匯報。
在紙上寫一下
一個同學匯報。
同桌兩人互相研究一下
得出結論:等式的兩邊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通過天平實驗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天平平衡所需的條件,從而為方程意義 的理解做好鋪墊。
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校,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扶放結合
探究新知
同學們推想一下如果天平兩側都減去相同的質量,天平會怎樣?你設法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兩組游戲,你發(fā)現(xiàn)什么數學規(guī)律?
我們利用同學們發(fā)現(xiàn)的這個數學規(guī)律,就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x是多少。同學們試一試,如何求出x+8=10中的未知數x。
x+8=10
x+8-8=10-8
x=2
教師:想一想,如果在等式兩邊都乘一個數(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還成立嗎?與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二、驗證假設,得出規(guī)律
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說出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4x=380
4x÷4=380÷4
x =95
同桌兩人互相研究和實驗。
在小組內討論。
在小組內商量后,
學生匯報求未知數x的方法。
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1.學生分組進行驗證。
2.學生匯報自己的驗證方法及結果。
3.學生嘗試解方程:
4x=400
在游戲中,不僅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天平兩邊的變化,還巧妙地將直觀演示與方程相結合,幫助學生體會變化的規(guī)律,為 解方程打下基礎。
讓學生在做中學,充分發(fā)揮小組的合作作用,學生在討論交流中自己領悟知識。
三、反饋矯正
落實雙基
第91頁試一試。
教師進行個別輔導。
第92、93 頁的解方程。
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練習第92、93 頁的解方程。
學生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
通過練習適量的題目,提高學生解題的熟練程度和靈活性。
四、小結評價
布置預習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疑問?
全班交流。提出問題。
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探索長度單位間的換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換算;
2、培養(yǎng)目測與估計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探索長度單位的換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度單位的換算的算理。
教學準備:直尺、米尺、課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長的紙條。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并讓學生比畫單位的長度。
米 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2、你知道這些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填空:
1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二、探索方法
1、教學例題
(每個學生準備一根紙條:長7厘米或2分米)
學生用直尺量一量紙條的長度并匯報,教師板書:
7厘米 70毫米
20厘米 2分米
7厘米 2分米
。1)7厘米與70毫米的紙條,哪個長,為什么?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重點講解方法之一:因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個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2)20厘米和2分米,哪個長,為什么?
學生討論,并小結:因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個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3)7厘米和2分米,哪個長?
能不能直接比,怎么辦?
引導學生討論,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并小結:兩個數量的單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時,通常把他們統(tǒng)一成相同的單位再進行比較。
2、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單位間的換算。(出示課題)
3、鞏固練習,完成P30兩個例題。
問題出示后,學生直接匯報答案,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練習
1、想想做做1
學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單位測量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并用毫米作單位,說出圖形中各邊的長度。匯報時,引導學生說說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點。
2、填空:
50毫米=( )厘米
9分米=( )厘米
( )分米=3米
40分米=( )米
3、完成想想做做3
學生匯報時,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并小結:當單位不同時,我們通常怎樣比較兩個數量的大?(單位不同時,通常可以把它們化成一致的單位,再進行比較。)
4、完成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再讓學生合作測量自己的手掌寬度以及步長,匯報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單位進行描述。
教師小結:手掌的寬度、步長都是我們的身體尺,了解了自己的身體尺,有利于我們進行估計和測量。
5、想想做做4
按要求完成練習。
6、綜合運用
。總合作小組課前準備了一只盒子、一份表格)
能裝得下嗎? 第 小組
能裝下
裝不下
目測
通過測量
進行判斷
實際裝一裝
教師出示一只乒乓球: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估計你們這組的盒子能裝得下老師手中的乒乓球嗎?小組討論,將目測的結果填寫在表格中。
教師給出數據:這只乒乓球的直徑是37毫米。讓學生合作通過測量進行判斷。
每組發(fā)一個乒乓球,實際裝一裝,對前兩次的判斷進行驗證。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課后延伸
出示一個發(fā)了芽的蒜瓣:將一瓣蒜頭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盤子里,不久,它就會發(fā)芽,就像老師手中的這個蒜瓣一樣。聽說,植物也像人一樣,需要得到別人的關心和愛,如果你每天都去和它問好,說一些祝福的話給它聽,它就會長得更快,更好。老師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想做一個這樣的實驗嗎?
從同一個蒜頭中,選兩個差不多大的蒜瓣,分別放在兩個盤子里,放同樣多的水,放在不同個兩個地方,你認定一盤,每天都去關心它,而另一盤則不去管它。每天記錄它們發(fā)芽的情況:
蒜葉生長情況對比記錄
天數
A蒜葉長度
B蒜葉長度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導入。
1、游戲導入。考考你的眼力,看看誰能找到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黑板預先出示如下題目和三角形圖)(學生找到的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重疊給學生看后貼在黑板的左邊。)
(1)找一找:出示幾組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打亂順序后讓學生找。
(2)拼一拼:這些完全一樣的兩個三角形能拼成你學過的什么圖形?
(把貼在左邊的完全一樣的幾對三角形讓學生上臺來拼成幾種學過的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兩個直角三角形合起來的大三角形,分別貼在黑板的左邊。)
3、引入新課:這些拼成的圖形的面積你會計算嗎?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1、引導學生尋找思路:剛才我們這些圖形都是由完全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拼成的,那么這些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有什么聯(lián)系呢?三角形的面積有沒有計算公式呢?能否從這些拼成的圖形中把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出來呢?
2、小組合作探究。
3、展示學生的探索過程,匯報交流。
師:哪個小組愿意將你們探索的結果與大家交流分享?
匯報的每一小組兩人代表帶著實驗報告表上臺來匯報實驗情況,并把拼出的圖形貼在黑板上。
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于三角形的高;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還有不同的拼法嗎?
4、歸納并用字母表示公式。
(1)引導學生歸納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師:根據剛才的分享交流,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歸納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會計算嗎?那三角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呢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底 × 高
一半
三 角 形 的 面 積 = 底 × 高 ÷ 2
(2)用字母表示公式。
師:如果用字母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板書:S=ah÷2)
三、實踐運用,拓展創(chuàng)新。
1、學習P85的例1
師:你們真棒!把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來了,下面我們應用公式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少先隊員的標志是紅領巾,你們知道自己每天佩戴的紅領巾面積有多大嗎?
這條紅領巾的底長就是1米,老師把高也量出來了33CM(課件出示P85的例1),現(xiàn)在你們會計算了嗎?
學生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找來學生不同答案的練習本,展示學生的完成情況,讓學生點評。
S = a h S = a h ÷ 2
=100×33 =100×33÷2
=3300(平方厘米) =1650(平方里米)
(生1)做錯了,他那樣做是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是求三角形的面積。
那求三角形的面積該怎么樣?
S = a h ÷2,不要忘記除以2。(強調÷2。)
2、認識交通警示牌,通過計算滲透安全教育。(課本第86頁)
師:少先隊員要模范遵守交通規(guī)則,交通警示牌能讓我們更好的遵守交通規(guī)則。那你們認識這些警示牌嗎?(逐個讓學生認識)
……
部門為了大家的安全,準備制作兩塊這樣的警示牌,需要多少鐵皮,同學們能幫忙算算嗎?(課件出示題目和圖)
3、課本第86頁第3題:選擇一個你自己喜歡的三角形量出有關的數據計算面積。
4、動腦筋。比較下面兩個三角形的大小(小組討論)練習題第5題。
結論: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四、評價體驗,總結延伸。
能談談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能評評各小組或其他同學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建議思考的問題
1.教學中課本上的結論是否就是定論?
2.課堂上采用小組討論形式,萬一發(fā)言一發(fā)不可收,提出令人尷尬的問題或課堂教學秩序混亂,教學任務完不成怎么辦?
3.課堂上小組討論是否會流于形式,反而浪費了課堂時間?
背景
最近,我教《約數和倍數》這一章,感到非常頭疼。因為我教書8年來,一直認為這章概念多,難理解,要想學生學好,必須講得細,扎扎實實練好每一節(jié)。所以,我認真?zhèn)湔n,把要學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準備講得清清楚楚。但事與愿違,上課時,許多學生覺得挺簡單,我在講解時,他們不停地插話,打斷我的思路;可讓他們做作業(yè)時,卻錯誤百出,真是“自以為是”!但是不讓他們插話,認真聽我講,結果他們興趣索然,趴在桌上不想聽課!我真是不知該怎么辦,甚至埋怨這班學生不如其他班的,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后來,我停止了抱怨,開始反思:如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呢?嗯……對!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案例描述
一、復習。
1.什么叫公約數?什么叫最大公約數?
2.自己默默地想一想如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二、教學新課。
。ê诎迳铣鍪荆┣笙旅婷拷M數的最大公約數,如能簡便,請用簡便方法計算;如不行,就用短除法來求。
11和12 8和15 12和18 21和7
學生們認真地觀察這些數字,進行著思考和計算。一會兒,有的學生喜形于色,有的學生緊鎖眉頭,此時的教室里鴉雀無聲,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地思索(進入了狀態(tài)),5分鐘過去了,一個學生輕輕問:“段老師,講講吧?”我歉然一笑,說:“老師現(xiàn)在不會告訴你的。”接著又向大家說:“現(xiàn)在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意見!
一句話擊起了“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些學生認為4個題都可簡便,有些學生認為有三個可簡便,有些學生還認為簡便的方法不只一種。這時,我出示了一張表:
根據工作表,小組長帶領組員思考要探究的問題,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嘗試著進行實踐證明……在一番自主活動之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探究過程——
生:我認為第一組“11和12”可以簡便計算,它們相差是1,最大公約數就是1。
生:(對剛才那個學生反問)我認為你的想法是錯誤的,11和12互質,所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1。
生:(支持第一個學生)我舉了好幾個例子,比如7和8相差1,最大公約數就是1。
生:我認為只要是兩個互質數,它們的公約數就只有1,因此,最大公約數也是1,例如:第一組中的“11和12”,第二組中的“8和15”;而其中11和12的最大公約數是1,也正好相差是1,這是一個巧合,也是正確的,但它不能代表所有互質數的求法,只能代表相鄰的兩個數的求法,又因為相鄰的兩個數一定互質,我們?yōu)楹尾话阉鼩w為一類:兩個互質數,最大公約數就是1。
同學們聽后紛紛投去贊許的目光。
師:同學們,道理只有越辯越明,經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它們的最大公約數就是1。(投影出示)
生:我們組認為第三組“12和18”求最大公約數也可用簡便方法,可以用公約數6去除,再看所得的商還有沒有其他公有質因數,結果沒有了公有質因數,因此,12和18的最大公約數是6。
生:(反對剛才那個同學所說的)我們在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約數時,只能用質因數去除,怎么能用公約數去除呢?
生:是。≈荒苡霉匈|因數去除,6是一個合數,不能用6去除。(一片議論聲。)
師(引導):大家想一想最大公約數是求什么?
生:是求兩個數公有的約數中最大的一個。
師:既然這個最大公約數既是18的約數,又是12的約數,因此,就可以用18和12的公約數去除,大家之所以習慣用公有質因數去除,是因為短除法當時從分解質因數演變過來的,但從最大公約數的意義考慮,是可以用它們的公約數去除的。
學生聽得非常認真,并且有恍然大悟的神情。
生:我發(fā)現(xiàn)第四組“21和7”也有簡便方法,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7,7的約數有7,21的約數也有7,所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較小數7。
生:我對剛才那位同學進行補充,因為21是7的倍數,所以,21的約數必定有7,7又是它本身的約數,因此,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7。
師:同學們剛才說得非常好,這就是第二個規(guī)律(投影出示):如果較小數是較大數的約數,那么較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經過剛才的發(fā)言,舉手的人漸漸少了,可有一位同學仍堅持不懈地高高舉著手,我便請他發(fā)言。
生:我認為除了老師您黑板上的例子可以簡便,還有一種可以簡便處理的方法,那就是:兩個相鄰的奇數一定互質,它們的最大公約數也是1,雖然它包含在互質數這一類中,但仍比較特殊。
他的回答著實讓我和同學們吃了一驚,當時,我也對他的答案是否正確把握不準。于是便領著學生們進行驗證,發(fā)現(xiàn)果然是正確的,同學們都露出了佩服的神情。
接下來,同學們又認真地看書中例題,并且積極地做了相關的練習題。
課后反思
上面這個案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片段,它體現(xiàn)了我思想上的一些創(chuàng)新和轉變。
1.由指令性活動向自主性探索轉化。
在前段時間教學時,總是對學生不放心,結果只會束縛學生的手腳,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為真正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活動必須是學生自主的活動。這一節(jié)課中,學生自己在進行觀察、假設、探究等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之后,得出的'結論是我始料不及的。
2.由問答式教學向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轉變。
在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狀態(tài)之中,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形成獨特見解,此時的合作有了基礎。當有了不同意見時,才會產生創(chuàng)新的思想火花;當意見相同時,就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表現(xiàn)欲,那小組合作怎會流于形式呢?可能這會“浪費”些時間,但這讓我們的學生獲得了多少知識和能力。
3.課本不能被當作惟一不可改變的標準。
課本在學生學習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例如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們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可能被分別歸入書中幾類,但他們所發(fā)現(xiàn)的細微的結構特征是書上所沒有的,它是那樣有新意,我們有什么理由可以“一刀切”呢?
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于教師,一方面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能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特別是要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了的舊的教學方式。只有讓學生充分從事探究學習活動,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真正地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蘇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ㄒ唬、導入新課
1、教具演示
。ǎ保┙處熝菔,學生觀察,找出圓并感知圓,得出其是平面圖形。
。ǎ玻┍容^與其它平面圖形的區(qū)別,知道圓是曲線圍成的圖形。
。、師生對話
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圓,教師課件演示,并注意與球的區(qū)別,設置車輪是圓形的懸念。
。ǘ、探索新知。
1、各部分名稱介紹
。1)師畫圓,生注意觀察
。2)講解圓心的定義,并讓學生知道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徑、直徑,明確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4)新授中的鞏固:在圓內找半徑和直徑。(根據課堂變化出示課件鞏固圓的.知識)
2、畫任意圓和固定圓
。1)生畫一個任意的圓。
。2)繼續(xù)畫一個固定的圓,并剪下來。
3、操作與發(fā)現(xiàn)
。1)明確要求,分小組進行操作。
(2)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方法,探索同圓內半徑,直徑的特征及二者間的關系。
。3)學生操作后交流,并將交流結果記錄在發(fā)現(xiàn)紙上。
。4)學生反饋交流信息,師生共同評價。
。ㄈ、新知鞏固
1、基本練習,鞏固本節(jié)課圓的知識。
2、發(fā)散性練習,提高學生對圓的認識。
。ㄋ模、運用實際
用本節(jié)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課始留下的車輪問題。
。ㄎ澹⒏鶕n堂實際靈活進行總結或延伸。
四、課后反思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如導入中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如自我習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賞,享受成功的愉悅,可激發(fā)學生探知的欲望。如讓學生剪、折、畫、量、議、找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會探索的方法。如通過學生評價教師、學生,師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學生的腦、手、眼,讓學生大膽地想、放開去說、隨心地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民主平等、開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這樣教學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置身于這樣的學習情境之中,真正達到了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意境。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