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01 10:03:4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必備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必備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材第7~8頁例3、例4、想想算算,練習二第1~4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和初步學會整百、整千數加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逐步養成探索、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答。

  600里有幾個百?300里有幾個百?

  6000里有幾個百?3000里有幾個百?

  15個使是多少?14個百是多少?

  2、口算。

  60+3040+20xx+30

  50+870+560+4

  口

  口答時選擇不同類型的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3、口算整十數加整十數,可以這樣想:幾個十加幾個十是幾個十,就是幾十。按照這樣的思考方法,也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數。(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3

  (1)出示第(1)題。

  讓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的。

  提問:按照整十數加整十數的方法想,600加300就是幾個百加幾個百,得幾個百?就是幾百?600+300等于多少?師配合板書。

  誰來說一說,口算600+300要怎樣想,得數是多少?

  (2)出示第(2)題。

  提問:按剛才口算600加300的方法,6000+3000要怎樣想?得數多少?(板書得數)

  哪位小朋友再說一說,6000+3000是怎樣口算的'?請大家在第7頁這道題里填上得數。

  (3)指出:口算幾百加幾百,或者幾錢加幾千,可以想幾個百加幾個百得幾個百,是幾個百;或者幾個千加幾個千,是幾千。

  2、教學例4。

  (1)出示第(1)題。

  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算80+70要怎樣想,得數是多少?

  讓學生交流,引導得出不同的算法。結合學生匯報板書。

  (2)出示第(2)題。

  提問:900+500要怎樣想?

  誰來說說900+500是怎樣口算出得數的?

  學生填上得數。

  3、教學試一試。

  指出:幾千加幾百就是幾千幾百。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

  2、做想想算算第2題。

  (1)指名兩人板演,每人一組題,其余做在課本上。

  (2)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怎樣想的,為什么上下兩道題的數不一樣?

  3、做想想算算第3題。

  4、完成練習二第1題。

  5、出示練習二第2題。

  6、指名學生口算練習二第3題。

  四、課堂作業

  練習二第4題(一道學生看懂表格內容)。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教材P115、116頁練習二十四第8-14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進一步加深對周長概念的理解,能正確地判斷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指出多邊形的周長。

  2、學生進一步鞏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學會解答比較復雜的`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直尺、三角尺、長方形紙片2張、鐵絲1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練習本單元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更加明確什么是周長,會更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概念練習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1)做練習二十四第8題

  提問:這是什么圖形?(板書:長方形、正方形)每個圖形都有幾條邊?(板書:4條邊、4個角)

  量一量各個圖形中每邊的長度。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每個角。

  提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個角都是什么角?

  你能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點嗎?

  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判斷(出示圖形)

  哪幾個是正方形,哪幾個是長方形?

  2、周長的概念

  (1)什么是周長?(指名回答)

  (2)練習二十四第9題。

  你能看出第9題里三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嗎?

  學生口答,說出是怎么得到的?

  三、周長計算練習

  1、練習二十四第10題。

  (1)量課本封面的長和寬,取整厘米數。

  周長是怎么算的?

  (2)先讓學生量一量。

  正方形的周長應該怎么算?

  2、做練習二十四第13題。

  (1)做第1題。

  (讀題)邊長是多少?周長怎么算?

  (2)做第2題。

  (讀題)長和寬各是多少?周長怎么算?

  3、練習二十四第14題

  (1)讀題

  (2)提問:20厘米其實是圍成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什么?

  (3)小組討論圍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各種方法畫圓;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或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圓的特征;

  2、使學生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中掌握一些數學的思想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會畫圓

  教學難點:準確認識、掌握圓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具學具:圓規、直尺、課件、圓紙片、學生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認識我嗎?了解我嗎?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我這個人有什么特點嗎?看來認識一個人、一件事物,都應通過觀察接觸研究歸納,才能達到真正認識!

  討論套圈兒游戲的規則引出圓

  (宣布上課!)

  一.情景引入、激發探究興趣

  圓在生活中太常見了!許多物體的形狀與圓有關。你能舉個例子嗎?

  古人最早是從日月的形狀認識圓的,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喜歡用日月來形容一些圓的東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設計以及各種平面圖案的設計中,由于用到了圓而格外漂亮!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欣賞、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圓!

  課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數學的圓。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圓到底是怎樣一種圖形,有什么特點,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見、數學家如此夸贊它呢?你們想了解它嗎?

  首先,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對圓已經有了哪些認識?(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確定教學起點)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礎上自主建構

  (一)動手動腦,體驗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樣畫圓嗎?

  1.圓規畫圓

  滲透畫圓步驟和圓心、半徑作用和定義,介紹字母表示方法。

  2.描輪廓畫圓

  引出直徑,通過如何確定圓心滲透直徑定義及特點

  3.沒圓規也找不到圓形物體,怎樣畫圓?

  ① 自制圓規:鉛筆、細繩等;

  ② 電腦畫圓1:幾何畫板演示滲透圓的定義,并再次滲透圓心作用;

  ③ 電腦畫圓2:幾何畫板演示(用正多邊形逼近圓)滲透極限思想,為后續學習設伏;

  ④ 畫家畫圓的方法、正方形包絡的方法

  小結:看來,畫圓有許多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所選擇!

  (二)合作交流,提升和建構

  1.請各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書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師的.電腦),對圓心、半徑、直徑的認識做一總結!并把你們總結的成果記錄下來!

  2.匯報交流

  ①哪一組匯報你們對圓心的認識?

  ②匯報對半徑的認識

  ③匯報對直徑的認識

  3.小結:

  兩千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給圓下了一個定義一中同長也。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介紹圓的數學符號:⊙

  三.鞏固應用、拓展孕伏

  .基本練習:(根據學生情況機動處理)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了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2、在操作中認識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了解長(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指著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 我們為什么把這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說明面、棱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后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 棱 頂點 長方體 數量 形狀 大小 數量 長度 數量 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匯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 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說明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 要求根據特征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并說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認識正方體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后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 獨立觀察提綱:

  (1)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么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棱?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 面 棱 頂點 正方體 數量 形狀 大小 數量 長度 數量 位置 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并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征 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 相同點: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棱長都相等。 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系: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還有什么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把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用于小數乘法的計算;

  2、使學生能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一些小數乘法進行簡便計算;

  3、培養學生的推理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數學教案-小數乘法的教學。

  二、教學重點:

  把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用于小數乘法的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一些小數乘法進行簡便計算

  三、教學具準備:

  投影儀、小卡片等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按運算定律填空:

  15×12= ×

  (18×4)×25=18×( × )

  (36+64)×7= × + ×

  2、用簡便方法計算:

  25×478×4 65×201

  3、計算下面各題:

  2.5×4.78×4 0.65×201

  4、引入

  這兩道題用豎式計算要很多時間,誰能想個辦法使這兩道題計算比較快呢?

  (二)、教學新課

  1、剛才幾位同學說的對不對呢?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乘法是否適用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2、出示:

  下面每組算式兩邊的結果相等嗎?

  0.7×1.2〇1.2×0.7

  (0.8×0.5)×0.4〇0.8×(0.5×0.4)

  (2.4+3.6)×0.5〇2.4×0.5+3.6×0.5

  學生口頭回答后提問:“把上面幾題與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比較,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對小數乘法同樣適用,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小數乘法的教學》。應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計算比較簡便。

  3、利用運算定律計算復習中第三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說在怎樣計算簡便?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

  (三)、課堂練習

  1、基本練習

  完成練習三第4題。說出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把左右兩邊結果相等的算式用線連接起來。

  0.25×89×4 65+65×0.01

  1.25×68×0.8 4.5×10+4.5×0.1

  65×1.01 100×4.5

  78×4.5+22×4.5 0.25×4×89

  4.5×9.9 12.5×0.8×68

  (四)小結:

  學生相互之間討論,談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么樣的物體輕,什么樣的物體重.

  教學難點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彈簧秤、皮筋、簡易天平、水槽和托盤、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盒子各九個(綠的和藍的為空盒子,綠的比藍的輕,黃和紅盒子中裝東西,輕重相近,比白藍盒子都重,四個盒子中綠的最大,藍的`最小,黃的和紅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掂球游戲”感受輕重

  (一)游戲

  教師介紹游戲:游戲叫“看誰扔的遠”.同學們每人拿一個球在同一條線后面往前扔,如果有兩個球讓你挑,為了扔的最遠,你會怎么挑呢?

  (二)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輕重不同的球,讓一個學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師雙手端平并同時遞給學生并給予協助,讓其他學生看到掂的過程.

  (三)小結

  看來物體是有輕重的,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而且有時候,分辨他們的輕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們的兩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輕重,你們想不想都來感受感受?

  二、活動二:掂自己身邊的物體,感受輕重

  (一)請你從你身邊選兩樣物品,用手仔細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誰輕誰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你同組的同學聽,看誰選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

  (二)小組匯報

  教師:哪個組已經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三、活動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輕重

  教師:看來你們的感覺非常準.老師有幾樣物品,想借你們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斷一下他們的輕重,愿意嗎?

  (一)實驗一

  教師:我看到想參加我們活動的同學,現在都已經坐好了,在等我把東西發給他.

  1.發藍盒子和綠盒子

  要求:絕對不許動,只能看,觀察觀察 ,猜一猜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輕,哪個比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會說給大家聽一聽.

  2.你覺得他們兩個比,誰輕誰重?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誰輕誰重,趕快試一試!(學生動手掂.)

  4.說說你的感受?還想接著玩嗎?

  (二)實驗二

  教師:想玩的同學又已經做好準備了,眼睛都看著老師呢.

  1.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黃色的盒子,還是不能動手,你再猜猜看.這3個盒子中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可以四個人小聲的商量商量,一會把你猜的道理說給同學聽聽.

  2.教師請同學說自己的猜想.

  3.到底誰猜的對呀?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動手試試吧!

  4.教師提問:這個綠盒子怎么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它到底是輕還是重?

  5.這次為什么很多同學沒猜對呢?

  6.小結:看來,并不是物體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體就一定輕.

  (三)實驗三

  教師:如果還想玩就請把綠、藍盒子輕輕放到位子里,看哪個組的動作又快又輕!

  1.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盒子,還是不能動,你能判斷出他們誰輕誰重嗎?只憑觀察,你們能判斷嗎?

  2.怎么這次有很多同學都不做判斷?怎么不發表意見了,有什么困難嗎?

  3.同學們都認為,只憑觀察已經不能判斷它的輕重了,你們想怎么辦?(動手掂一掂)

  4.說說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嗎?換手再掂一掂.

  教師提問

  (1)你們有同樣的感覺嗎?(學生出現分歧.)

  (2)咱們的意見不一樣了,這可怎么辦呀?

  (3)看來,在有的時候用我們的一雙小手也不能準確的判斷出物體的輕重了,那么有沒有辦法呢?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23頁例5,練習五第2~8題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運用乘法運算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上節課學習了乘法分配律,誰能分別用自己的話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們這節課一起來學習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5

  用簡便方法計算102×45,32×27+32×73。

  教師:觀察每個算式中的.因數有什么特點?可以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嗎?(學生觀察思考,獨立嘗試計算)

  學生計算后匯報,教師板書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 =102×(40+5)

  =100×45+2×45 =102×40+102×5

  =4500+90 =4080+510

  =4590 =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 =864+2336

  =32×100=3200 =3200

  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后,在全班交流)

  (1)你認為每個題的哪種算法最簡便?為什么?這種簡便算法的依據是什么?

  (2)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小結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

  三、課堂練習

  1.基本練習

  (1)練習五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口算題。

  (2)填空。

  鞏固練習

  (1)練習五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練習五第4題:學生根據題中所呈現的信息獨立解決問題,然后思考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練習五第8題:學生根據情景圖中所呈現的信息先獨立思考解決,對有困難的可在小組中討論解決。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說出自己解題的思路。

  3.發展練習

  練習五思考題,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先在小組中商量解決,最后全班反饋,要求說出思考過程。

  4.課堂作業

  練習五第2,3,6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的學習你都有些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比較熟練地利用6-9的口訣計算表內乘除法,進一步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2、數學思考、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學到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讓思維敏捷的學生能拓展應用知識,培養學習初步的數學思想。

  3、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運用乘除法的綜合知識提出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乘除法的綜合知識提出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1、情景導入:

  師:如果今天我們去游樂場,你們最想玩什么?

  (讓學生“玩”,激發學生對問題情境的興趣)

  生:小火車、碰碰車、游船、青蛙跳、卡丁車……

  師:如果去玩,你們最關心的是什么?

  (伴隨興趣,引發學生對“玩”的思考,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類,以利于學生獨立編題,如何坐人——評出“小領袖”,如何花錢——評出“小管家”)

  生:小火車4人/節、碰碰車2人/輛、……(如何坐人)

  生:票價……(如何花錢)

  2、提出相關數學問題:

  A:買5張碰碰車的票需要多少錢?

  B:24人能坐滿幾節火車車廂?

  (1)、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匯報

  生:因為一張碰碰車票是5元,5張是5個5元,所以5×5=25元

  生:因為一節車廂坐4人,把24人按每節4人做,用除法24÷4=6輛

  (3)、小結:

  師:上面算式各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是乘法、一個是除法。

  生:就來利用乘除法幫助我們解決去游樂場玩的一些小事。

  (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究本節課的重點,形成乘除問題的意識)

  二、你問我答,師生同樂

  1、師:根據如何坐人,如何花錢,結合我們的游樂項目編寫問題,看誰能做大家的“小領袖”,“小管家”,組織好大家的游玩?

  (要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編算花錢,還是編綜計人數的)

  2、學生獨立編寫問題。

  3、師:我想你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證明自己有沒有“小領袖”,“小管家”的能力了吧,請你的同桌幫你評評吧,請同桌列出算式。

  (本課重點在于解決有關乘除法的簡單問題,所以在訓練過程中,只列式,不計算)

  4、學生列出同桌相關問題的算式。

  5、師:小組合作交流一下,評出本組“小領袖”(或)“小管家”。

  (列算式情況是否正確,學生自主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成共識,列出正確答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互助水平,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練一練 第2小題

  盒飯每盒4元

  小兔:我買2盒用了多少錢?

  □○□=□(元)

  狼:我用了24元錢,我花的錢是小兔的幾倍?

  □○□=□

  小牛:20元我能買幾盒?

  □○□=□(盒)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匯報交流

  四、師生同樂,提升知識

  三人擊靶,靶環只有8環、9環,每人擊三次,一人27分,一人26分,一人24分,

  問:他們每次各得幾分?

  1、設計游戲:四人小組,一人持簽,三人抽簽,游戲3次,統計三人得的總分。

  2、小組匯報結果

  3、說出算式,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

  生:9×3

  生:9+9+9

  生:3個8同上

  生:9×3—1(通過觀察,學生得出,9比8 多1,所以26是3個9少1)

  生:8×3+1×2(根據上面學生提示,9比8 多1,所以26是3個8多2個1)

  五、練習總結,回歸自然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 第1題(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9 ÷3=48÷8= 27÷9= 49÷7=

  16÷4=42÷7= 54÷9= 81÷9=

  18÷3=54÷6= 63÷7= 4 ÷4=

  6 ×7=36÷4= 12÷6= 7 ×9=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分析:

  教材首先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這一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接著,教材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的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感悟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量一量我們的課桌面有多長。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質疑:為什么大家得到的結果不一樣?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的測量結果相同呢?(用同一種測量工具)看來,只有在測量時使用同一種測量工具,才能得到相同的測量結果。你知道生活中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嗎?(課件出示:尺子)對了,尺子就是生活中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二、嘗試感悟,探索新知。

  1、認識尺子。

  請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細觀察,尺子有些什么?

  師小結:尺子上都有長短不同的線(刻度線),都有一些不同的數字,0刻度,還有cm兩個英文字母。其實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做單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2、認識1厘米。

  (1)尺上指

  1厘米有多長呢?誰來猜一猜。(點擊課件,出示“1厘米”) 生:從0到1。

  師:對了,這就是1厘米。(課件出示)除了這一段,你還能找到哪段也是1厘米嗎?

  師:(小結)我們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的距離叫做一大格,(板書:1大格)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板書:1厘米)也可以寫作1㎝(板書:1㎝)。

  其實,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這個我們以后來認識。

  (2)用手比

  請小朋友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指給同桌看。

  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比劃得正確嗎?用尺子去檢驗一下。

  輕輕地把尺子移開,手指不要動,觀察比好的1厘米,你感覺怎么樣?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把它記在腦子里了嗎?

  (3)生活中找

  睜開你的眼睛,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嗎?

  師:現在,老師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注意聽清楚,這個圖釘的長大約是1厘米。我們的食指寬度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說一句話嗎?學生說一句獎勵一個貼畫。(田字格的邊長,橡皮的厚度,數學書的厚度,文具盒的厚度--)

  3、認識幾厘米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嗎?3厘米呢?4厘米?

  學生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長度,教師巡視指導。歸納出: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板書)

  4、學習用厘米量。

  (1) 先讓學生嘗試自己量一量一根小棒有多長。讓學生說出答案。

  師:究竟誰量得對呢?請同學們來看看老師量的。 (2)教師邊示范邊講解:“量時,先把小棒放平,使尺的0刻度對準小棒的左端,再看小棒的右端對著尺上的刻度幾,這根小棒就是幾厘米。現在這根小棒的右端對著5,那么它就是5厘米長。”

  (3)學生再用正確的方法測量一次。

  (4)判斷。

  課件同步,出示幾種不同的測量方法,包括正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那種測量方法對。

  (5)小結: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板書)

  三、練習

  四、總結師: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五、板書

  認識厘米

  從0刻度到1刻度的長度是1厘米。

  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計算100以內兩位數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2、能夠運算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三、教學過程:

  同學們,你們最喜歡過什么節?屬于你們自己的節日是哪一天?六一兒童節你們是怎樣度過的?

  同學們在兒童節這一天都非常愉快,老師也為你們高興,那如何使六一兒童節過得更有意義呢?我們看看小明和妹妹是怎樣過的。他們向媽媽提出今天我們來當家,讓媽媽安心去工作媽媽交給小明30元錢,給妹妹20元,讓他們到超市去購物。

  哥哥先來到了肉類區,有雞、鴨、肉和魚,同學們想一想,哥哥用30元錢可能買哪些商品?注意所買的商品的總價不能超過30元,你們估計一下。

  接著哥哥隨妹妹來到了蔬菜水果區。

  妹妹用20元錢可以在這里買哪些商品?

  除了香菇、蝦仁以外,請同學們任選兩件商品并算出它的價錢。

  3+5=8 3+1=4 3+5=8 3+9=12

  3+9=12 3+3=6 3+10=13 3+8=11

  3+6=9 3+3=6 5+1=6 5+5=10

  5+9=14 5+3=8 5+4=9 5+10=15

  老師請同學列舉出三件商品并計算出結果。

  讓學生說一說如果買四件商品、五件商品都是哪幾種,各是多少元?

  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做到全員參與。

  出示圖片:這位老爺爺用100元購物,他可以買到什么?還剩多少?請同學們說一說,最多不超過三件商品。

  讓學生自由發言。

  小明和妹妹買完了東西到收銀臺去交錢,小明花了25元錢,妹妹花了14元,那位爺爺只花了8元錢,請同學想一想他們各買了哪些商品?

  讓同學們算一算他們各找回多少錢?

  小明應找回:

  妹妹應找回:

  老爺爺應找回:

  小明和妹妹把買來的商品拿回家,媽媽見到后夸獎他們是愛勞動的好孩子。小明提議:今天我們家吃餃子吧!媽媽同意了,妹妹算了算如果做兩種餡的`餃子,每種餃子要做50個才夠,兩種餃子一共要做多少個?

  同學們,你們來幫助妹妹算一算。(50+50=100)

  到了晚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吃飯,媽媽向爸爸夸獎了小明和妹妹今天不但幫媽媽買東西,還幫助媽媽包餃子,真是媽媽的小助手,這時妹妹說:我幫媽媽包了43個肉餃子,小明說:我幫媽媽包了38個菜餃子。

  同學們,你們說他們倆誰包得多?多幾個?小明和妹妹一共包了多少個?其余是媽媽包的,媽媽包了多少個?

  同學們,今天通過小明和妹妹當家這一天,我們一起復習了10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希望同學們也能向小明兄妹倆學習,做一個勤勞能干、愛勞動的好孩子。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