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集合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一、教材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九冊第三單元第五節(jié)《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即P90---91頁的例題和練習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初步了解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一些較簡單的組合圖形的面積。
使學生掌握組合圖形常用的割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這些平面圖形面積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根據(jù)圖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來分解組合圖形,達到分解的圖形既明確而又準確求出它的面積。
教學過程:
以尋標追源為教學模式,以目標教學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嘗試法為主要教學手段。
前置回顧,展示目標;
在發(fā)散思維中探究新知,精講點撥,完成目標;
概括總結,反饋矯正。
㈠、引標: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索
⒈舊知輔墊,誘發(fā)注意
電腦顯示單車、榨欄、階梯組合圖,標出幾種已學過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梯形,讓學生說出名稱和面積計算字母公式。
(這里通過實物感知,了解各平面圖形的特征,說出面積公式,加深對舊知識的.復習,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設景感知,激活思考
電腦顯示一幅美麗的畫面,一位小天使對一面墻提出問題:你能計算這幢房的側面墻的面積嗎?從而揭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這樣通過直觀并帶有趣味的引導,使學生產(chǎn)生好奇心,引起學習動機,迫切試一試的愿望。從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從這里打開學生通道,促使學生想方設法去找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尋標:提出問題,尋找目標
叫學生齊讀課題后,問: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組合圖形的什么知識?(組合圖形面積如何計算)好,請同學們看書P90---91頁,能否自己解決這些知識,看看它對這些知識是怎樣講的。
(在這里老師先不做講解,讓學生帶著求知欲看書,這是根據(jù)嘗試原則,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獲取新知識,它是教學的一種有效嘗試。)
(三)探標:追源問底,引導發(fā)現(xiàn)
提出問題:為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書上是如何講的?、除了書上的分割方法外,你還有別的分割方法來求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嗎?從而引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電腦顯示學生可能想到的分割方法:
①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
②分成兩個梯形;
③分成三個三角形。
其它方法給予口頭定正正誤。
2.展示各種想法,得出組合圖形面積的求法。
⒊發(fā)散引導,找出新的解法:
讓學生觀察分的方法后,提出問題:剛才所講的都是把組合圖形分成幾個已學過的平面圖形,那還有除了分以外的別的方法嗎?
電腦顯示補的方法,并指出平面組合圖形求面積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就是分、補兩種方法。
(這里有目的運用遷移規(guī)律,啟發(fā)引導學生,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以舊探新,引導學生看書、討論、進行觀察比較、概括,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使學生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通過混合練習,加深學生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提高判斷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上節(jié)課我們又把它們進行了比較,你們會根據(j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比較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嗎?
二、課堂練習
1.分析、研究第3題。
讓學生先說出長方形的長、寬、面積三個量中.其中一個量與另外兩個量的關系,教師板書出來:長寬=面積
= 長 =寬
提問:
當面積一定時,長和寬成什么比例關系?
當長一定時,面積和寬成什么比例關系?
當寬一定時,面積和長成什么比例關系?
教師: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要判斷三種相關聯(lián)的量在什么條件下組成哪種比例關系,我們可以先寫出它們中的一種量與另外兩種量的關系,再進行分析,。
2.第4題,讓學生仿照第3題的.方法做。訂正后,教師板書如下:
每次運貨噸數(shù)運貨次數(shù)=運貨的總噸數(shù)(一定) 每次運貨噸數(shù) 與運貨次數(shù) =運貨次數(shù)(一定) 成反比例關 系。
運貨的總噸 =每次運貨噸數(shù)(一定) 數(shù)與運貨次 數(shù)成正比例 關系
3.第5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注意個別輔導。
4.第6題,先讓學生自己判斷,然后指名回答,第(1)小題成反比例,第(2)、(4)、(6)小題成正比例,第(3)、(5)小題不成比例。
5.第7題,學生獨立解答后,選一題說說是怎樣解的。
6.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第8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意義。
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3.初步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學生計算出這些算式結果,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這是我們在前一節(jié)課學過的內(nèi)容,但前一節(jié)課只算了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這里還有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圖提出一些數(shù)學問題來大家解決嗎?
下面請同學們翻開書第29頁看著第4題,請你幫助這些小動物判斷一下,它們的計算究竟對不對?如果有錯,錯在什么地方?又該怎樣克服呢?
2.教學練習五第5題
(1)讓學生在書上計算出結果,抽一個學生的作業(yè)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3題。完成后集體訂正。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7題。
四、課堂小結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 目標
通過“撥一撥”、“數(shù)一數(shù)”及“數(shù)學游戲”等活動,激發(fā)讀數(shù)寫數(shù)的興趣。
1.通過在計數(shù)器上撥珠等活動,了解萬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會讀寫萬以內(nèi)的數(shù)。
教學 重難點
讀數(shù)寫數(shù)的方法。
教學 準備
教具:投影片、計數(shù)器
學具:小計數(shù)器
課時1
教學過程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一百是幾位數(shù)?你還知道向這樣的`三位數(shù)嗎?請你舉幾個這樣的例子說一說。除了三位數(shù),你還知道幾位數(shù)?請你舉幾個例子說一說。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這樣的數(shù)。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撥一撥
通過在計數(shù)器上撥一撥,學會數(shù)數(shù)、讀數(shù)和寫數(shù)。
(1)讀、寫三位數(shù)。
完成撥一撥(1)。
(2)學習四位數(shù)及末位有零的數(shù)的讀寫。
完成撥一撥(2)
(3)你撥我寫。在同桌之間進行。
2想一想讀書和寫數(shù)時要注意什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
學中做
1.完成試一試(1)。
2.完成試一試(2)。
3.完成試一試(3)。
練一練
(1)完成練一練1。
(2)完成練一練2。
(3)完成練一練3。
(4)完成練一練4。
板書設計
撥一撥
29830238004100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并能正確的組成比例。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 談話,播放課件,引出主題圖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上一節(jié)數(shù)學課,這節(jié)數(shù)學課有很多有趣的知識等待著同學們?nèi)ヌ剿骱桶l(fā)現(xiàn)呢!同學們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
(播放視頻,生觀察,并說看到的內(nèi)容)
師:看到這些畫面你的心情怎么樣?(激動、興奮、驕傲、自豪……)
師:是啊,老師和你們一樣,每當聽到雄壯的國歌聲,看見鮮艷的五星紅旗,老師的心情也十分激動,國旗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神圣的。
問:畫面上這幾面國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樣)
師:雖然這幾面國旗大小不一樣,但是長和寬的比值都是一樣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比例的知識。(板書:比例)
(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說出長和寬各是多少)
問:你能根據(jù)這些國旗的長和寬的尺寸,寫出長與寬的比,并求出比值嗎?請同學們先寫出學校內(nèi)兩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動手寫比、求比值)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比例的意義
(生匯報求比值的過程)
師:請同學們觀察你求出的學校內(nèi)兩面國旗的比值,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師: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這兩個比連起來,可以嗎?(可以)
師:從圖上四面國旗才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寫成這樣的等式呢?請同學們自己動筆試一試(生動手寫比,求比值,寫等式,并匯報)
師:指學生匯報的等式小結,像這樣由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誰能概括出比例的意義?(板書課題,生匯報,是板書意義)
問: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關鍵看什么?(關鍵看它們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練習,課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1)自學比例的名稱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理解了比例的意義,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稱是怎樣的,各部分名稱與各項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關系呢?打開書34頁,自學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生自學名稱,匯報,師板書名稱)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比例的內(nèi)項和外項之間還存在著一個有趣的特性呢!你們想去發(fā)現(xiàn)這個特性嗎?接下來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課件出示小組合作學習提示,指名讀
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合作學習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師: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這樣的特性呢?分組驗證課前寫出的比例式。
師:問想一想,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除了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去判斷外還可以根據(jù)什么去判斷?(生回答: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師:如果把比例改寫成分數(shù)形式是什么樣的?生回答。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生回答,師板書
三、鞏固練習(見課件)
四、匯報學習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初步理解一步應用題的結構.
2.會聯(lián)系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有圖有文字的一步計算應用題.
3.培養(yǎng)初步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有圖有文字應用題的解答.
教學難點
解答有圖有文字的減法應用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教科書第88頁例5的兩幅圖的圖畫,獨立作業(yè)的投影片.
學生準備教科書第88頁數(shù)學游戲的口算卡片和得數(shù)卡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6+2= 9+4= 9+9=
9+3= 3+5= 4+6=
9+7= 9+6= 9+5=
2+7= 9+2= 9+8=
統(tǒng)計2分鐘以內(nèi)做完的人數(shù)及正確率.指名說一說計算9+3和9+7應該怎樣想.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1)教師出示例5的左圖(小鳥圖),3只小鳥落在樹枝上,再出示一幅圖,上面畫有6只小鳥.
師:圖中先告訴我們什么?又告訴我們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圖中先告訴我們樹上有3只鳥,又告訴我們又飛來6只.
師:求一共是多少只該怎樣算呢?
引導學生回答: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樹上的3只鳥和又飛來的6只合起來,把3和6合起來是9,列式為:3+6=9.
教師取下后貼上的第二幅圖,在第一幅圖的下面貼上用文字寫出的條件和問題,成為例5左邊的題.
(2)揭示課題.
像這樣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應當怎樣解答呢?今天我們就學習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板書課題:應用題.
2.教學例5左邊的加法應用題.
(1)學生討論:題里告訴了什么?還告訴了什么?讓我們求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題里告訴了樹上有3只小鳥,還告訴了又飛來6只,讓我們求一共是多少只?
教師說明,已經(jīng)告訴我們的樹上有3只小鳥和又飛來6只都叫已知條件,讓我們求的一共是幾只叫做問題.在這道題中,第一個已知條件是用圖畫表示的,第二個已知條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問題也是用文字表示的.我們學過的.應用題一般都有2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小聲說一說題中的兩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指名讓學生到前邊指一指.
(2)求一共是多少只怎樣計算呢?
引導學生說出,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樹上的3只小鳥和又飛來的6只合起來,把3和6合起來是9,列式為3+6=9
(3)讓學生把教科書第88頁例5左題的算式補充完整.
(4)反饋練習.
完成做一做左邊的加法題(小兔圖).
先讓學生說一說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怎樣計算,然后讓學生填書上的空.
3.教學例5右邊的減法應用題.
(1)出示例5右邊的圖(梨圖),盤子里有10個梨,再用紙蓋住其中的4個,并在原來位置用虛線畫出4個形狀.看圖,你知道了什么?怎樣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盤子里有10個梨,吃了4個,求還剩幾個?也就是從10個梨中去掉4個,從10中去掉4剩下6,列式為10-4=6
(2)拿走蓋著4個梨的紙,出示例5右題的用文字敘述的第二個條件和問題,成為例5右邊的減法應用題.
讓學生自由讀一讀題,找出題中的兩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已知條件是,盤子里有10個梨,是用圖畫表示的.第二個已知條件是,吃了4個梨,是用文字敘述的.問題是:還剩幾個?也是用文字敘述的.
師:求還剩幾個應該怎樣想,怎樣列式呢?
引導學生說出,求還剩幾個,就是從盤中的10個梨里面去掉吃了的4個,也就是從10里面去掉4還剩6,列式為10-4=6
(3)讓學生把教科書第88頁例5右邊的減法應用題的算式補充完整.
(4)反饋練習.
完成做一做右邊的題(汽車圖).
先讓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說一說怎樣解答,再讓學生填書上的空.訂正時提問:為什么用減法算?
4.集體討論:我們今天學習的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和以前學習的圖畫應用題比較,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導學生匯報:
相同點,都有2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都是根據(jù)加減法的含義列式計算的.即把兩個數(shù)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從一個數(shù)里去掉另一個數(shù),求還剩多少,用減法算.
不同點,圖畫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都是用圖畫表示的,比較簡單.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是畫表格,表格中有圖有文字來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比圖畫應用題難一些.
5.看書,質(zhì)疑.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應用題,有一個已知條件是用圖畫表示的,另一個已知條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做題時,先看清已知條件和問題,再想用什么方法計算,然后再列式計算.
四、隨堂練習.
1.練習十九第1題(圖片:練習3).
先讓學生自己把算式寫到練習本上,然后訂正.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
2.比比看哪組先奪得紅旗(圖片:練習4).
把全班同學分成男女兩組,分別做紅旗兩邊的兩組題,全組同學全部完成,速度快,正確率高的獲得紅旗.
3.游戲你爭我搶【詳見探究活動】.
布置作業(yè)
(投影片出示)
讓學生寫到作業(yè)本上,獨立完成作業(yè)后,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思考題.
教學開始抓住圖畫應用題與表格應用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利用學生已有經(jīng)驗,引導學生學習,激發(fā)學生興趣,有利于新知的學習。
整個教學過程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通過師生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通過體驗形成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12-1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