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范例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2、發展幼兒較敏銳的觀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讓幼兒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活動準備:
課件一套、幼兒正方形、梯形學具每人一套
活動分析:
在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一直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在此基礎上來認識梯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鑒于平面圖形較為抽象,因此在活動過程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來解決這一困難,一方面更加激發幼兒的興趣,一方面更好的為幼兒的學習所服務。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圍的生活與環境中去,主要運用觀察法、觀察比較法、講解法等突破;活動難點是讓幼兒能夠找出兩條平行邊,主要運用觀察法、講解法、聯系法等突破。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導入情景導入:圖形王國要舉行聚會,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課件)
二、展開
1、簡單復習學過的圖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讓幼兒認識梯形,記住名字。
3、請幼兒進行操作,比較正方形和梯形的異同點。要求:請幼兒比較邊和角的不同。提問:正方形和梯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出示課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讓幼兒找出平行線并講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線,進行復習鞏固。
7、找周圍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讓幼兒知道梯形是較穩固的圖形,被廣泛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并出示課件欣賞。
三、結束延伸活動:繼續尋找周圍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能通過幼兒的觀察比較,從而得出梯形的基本特征。運用“梯形寶寶翻跟頭”,變化不同的位置,增強幼兒方位感。用“涂”的方式使學會的梯形,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進一步的應用,科學和藝術有機整合,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不足之處:
1、量梯形的上下兩條邊的距離時,教師應先讓幼兒自己想辦法該怎樣量,再與同伴相互討論,最后得出結論,這樣效果會更佳。
2、“涂”畫的時候,個別幼兒的行為習慣較差,應加以糾正。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時間的行程。
2、初步認識時鐘,正確地辨認整點。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第10號:我的一天。
2、掛鐘一個,長針、短針做成手狀。
3、幼兒自制的時鐘人手一個。
4、《小鬧鐘的音樂》
5、大鼓一個。
6、“我的一天”小卡片一套。
活動過程:
1、“小鬧鐘”你好。
聽聽音樂看看鐘,說說鐘面上有什么。
教師念繞口令:長針長,短針短;長針走得快,短針走得慢;長針走一圈,短針走一步。
教師邊念繞口令邊撥鐘。如:如長針短針握握手,12點鐘;長針短針排一排,6點鐘;長針握12,短針握1,1點了。
幼兒在自己的鐘上撥出與教師相同的鐘點,并讀出時間。
3、說說“我的一天”。
與幼兒一起討論一天要做哪些事。(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的圖片)
幼兒將卡片按時間的前后順序排好隊。
看教師的`鐘面,幼兒在自己的鐘上撥出相應的時間,并舉起相應的卡片。
4、游戲:“小鬧鐘”
聽一遍音樂,教師敲鼓數下,幼兒撥出鐘點。
教師撥出鐘點,幼兒用肢體表現相應的生活情景。如:教師撥12點,幼兒做睡覺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堂課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活動準備充分,層次清楚。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了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學會了看整點。
本堂課的開始部分我以聽音樂唱《小鬧鐘》歌曲,引出主題,我提問:“剛才唱的是誰呀?”小朋友都能說出是小鬧鐘。隨后我通過念繞口令讓幼兒了解時針和分針轉動的規律。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很濃厚。
本堂課的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通過讓幼兒說說《我的一天》,說說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猜猜看那些事情是在幾點鐘做的,為下面的活動:幼兒在鐘面上撥出鐘點做鋪墊。但是我在引導他們說出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時,講得過于細致、所以占掉的時間比預設的多了幾分鐘,因此,把最后一個環節:幼兒練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9頁)改為了延伸活動。
從整堂課來看,幼兒的學習興趣很濃,尤其是在游戲《小鬧鐘》時,他們能根據我撥出的時間用肢體做出相應的生活情景。
孩子們在這堂課的出色表現,比我預想的要勝出一籌。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自然測量長度的方法,嘗試測量周圍的物品并表達測量結果。
2、了解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3、初步懂得根據測量對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活動準備:
測量工具(鉛筆、長條積木、吸管、紙條等)、筆、記錄表、黑板、粉筆、抹布等。
活動過程:
1、幼兒嘗試測量,教師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歸納、演示正確的測量方法。
2、幼兒用同種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和寬。
(1)幼兒嘗試用鉛筆測量并在表(一)做記錄。
(2)請全班幼兒展示記錄表,集體驗證測量結果。
(3)引導幼兒感知同種測量工具測量不同物體,次數多的較長,次數少的較短。
3、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地板方格線的長度。
(1)幼兒嘗試選擇三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在表(二)做記錄。
(2)引導幼兒探索量具的不同與測量的結果有關,工具長,次數少,工具短,次數多。
4、同伴合作選擇合適的工具測量教室周圍的物品。
(1)幼兒說說:還有什么東西可以當測量工具?
(2)引導幼兒互相合作根據測量對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記錄在表(三)。
活動反思:
1、本活動操作的材料大部分是現成的,有的是和幼兒一起準備的,隨手可得的,適合日常教學。
2、創設幼兒操作探索的環境,引發幼兒大膽參與嘗試。活動以幼兒動手操作為主,通過操作實踐,由淺入深,環環緊扣。讓幼兒嘗試測量,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同種工具測量桌子的長或寬,并做記錄——不同工具測量地板方格線的長,并做記錄——自選工具測量自選的物體。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嘗試、探索,到最后大部分的幼兒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測量,獲得了有關自然測量的經驗,通過測量、記錄比較明白了測量工具與測量對象的關系。
3、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操作,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在活動中的材料有:鉛筆、紙條、吸管、長條積塑、繩、小棒、紙筒等等,每個幼兒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在看、想、說、做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各種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幼兒在測量時都忘記了地板是臟的,有的跪著量,有的趴著量,看著他們那么專心的`樣子,我都不忍心一直提醒他們要蹲著量。
4、教師還是緊張語速較快,測量方法講得不夠清楚,第一次測量時對幼兒提的問題給予了回避,教師不能靈活根據幼兒的表現及時調整自己的言行,語言還是不夠簡練,說的話還是比較多。
活動點評:
“自然測量”這個活動,是20xx年XX市幼兒園“教壇新秀” 張秋云老師在參加評比中組織的集中教育活動。教材選自大班科學領域。該活動以生活化為主導思想,以來自幼兒園環境中的自然物品作為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操作材料互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該活動有許多值得大家借鑒的地方,歸納起來有四點:
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
第一環節是“幼兒嘗試測量,教師歸納、演示正確的測量方法。”讓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二環節是“讓幼兒用同種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和寬”,從中感知“同樣的測量工具,量次數多的就長,測量次數少的就短。” 第三環節是“ 讓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地板方格線的長度”, 從中感知“測量工具長,量的次數就少,測量工具短,量的次數就多。” 第四環節是“ 同伴合作選擇合適的工具測量教室周圍的物品”,利用創設的情景,讓幼兒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測量工具與測量對象的關系”與“要比較兩個應該使用同樣的測量工具”。在四次的測量中,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體驗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2、體會一分鐘的長短,了解時間與生活的關系。
3、能圍繞一分鐘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見過鐘能區分時針分針秒針。
2、物質準備:鐘、漢字(長、短)、拼圖玩具
活動過程:一、發現一分鐘 1、討論:每個時鐘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呢?時鐘有什么用?
2、小結:時鐘能告訴我們時間,讓我們遵守時間。
二、感受一分鐘 1、討論:那么一分鐘我們能夠干些什么?一分鐘到底是長還是短?
2、幼兒第一次判斷: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3、游戲《木頭人》:請幼兒擺一個難度較高的姿勢,堅持一分鐘。
4、幼兒第二次判斷: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5、游戲《拼圖》:請幼兒在一分鐘內完成拼圖,自己評價完成情況。
6、幼兒第三次判斷:請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7、再次討論:一分鐘到底是長還是短呢?
8、小結:一分鐘是不會變的',不論我們做什么事情,一分鐘還是一分鐘,我們要專注于一分鐘能夠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
三、珍惜一分鐘 1、幼兒觀看ppt:一分鐘可以做的事情。(一分鐘人可以眨60下眼睛,一分鐘可以寫45個字、一分鐘可以喝一杯水、一分鐘可以讀120個字,一分鐘可以做50個俯臥撐、一分鐘可生產78倆汽車,一分鐘可跑300米,一分鐘可以數300張人民幣,鉛筆廠一分鐘可以制造1600支鉛筆,飛機一分鐘可以飛行18千米。一分鐘全世界誕生259個嬰兒)
2、幼兒交流:一分鐘可以做什么?
3、小結:每一個一分鐘我們都不要浪費,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
活動延伸: 1、制定一分鐘記錄表投放在數學區供幼兒記錄;
2、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和反思:我們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時間的行為,如何改正。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生成:時間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貫穿于孩子的一日活動,對于即將進小學的學齡前孩子來說有一個正確的時間觀尤為重要。在晨間活動中,我們發現:部分孩子不能按時入園,有些孩子來園時,左手拿杯豆漿,右手拿著面包,匆忙趕到幼兒園。孩子們在集體活動中收拾玩具和學習用具時常拖沓,磨蹭這都是由于孩子時間意識比較淡薄造成的;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部分孩子在家不能合理安排時間,起床、吃飯拖沓;貪玩、愛看動畫片;不按時睡覺等等。針對這些現象,結合我園科研課題“優化幼兒園大班數學教育的策略研究”的探索,我們及時捕捉孩子在生活中的數學。在學習認識時間以后,我們設計了這個活動,幼兒通過活動能感知自己起床、入園、晚上睡覺的最佳時間,能合理安排從放學到晚上睡覺這段時間,擁有良好的一日生活作息習慣。
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活動能合理安排放學到晚上睡覺這段時間,養成良好的一日生活作息習慣。
活動準備:
時鐘8:30、9:00、11:30、2:30 、4:30的ppt、孩子在家情況實錄視頻、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孩子們今天早上到幼兒園遲到了嗎?誰來告訴陳老師平時你是幾點起床的,起床后為準備上幼兒園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幼兒回答,教師記錄)
幼兒姓名
起床時間、示意圖
都做了些什么
(師繪畫記錄)
討論適合自己起床的合理時間
師引導幼兒通過比較、交流起床后朋友做了哪些事情,怎么做的,(磨磨蹭蹭的,還是很迅速的)討論適合自己起床的合理時間(幼兒講述,教師記錄)
師:你們的表現是不是像陳老師片子里的小朋友那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幼兒觀看對比視頻)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幼兒說感受)
師小結:如果家離幼兒園近,收拾自己時動作迅速嗯,晚點起床可以;如果家離幼兒園比較遠,收拾自己時動作像片子里的哥哥那樣磨蹭的話我們就起早點吧,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總之得8:30以前,收拾好自己做足了上幼兒園的準備來帶幼兒園就OK了。
二、梳理一日在園生活,(鞏固對整點、半點的認識)感知時間是流逝的,一去不復返。
師:滴答滴答,時鐘走到幾點了?(出示ppt9:00)做早操了!(師幼一起做做早操)滴答滴答滴答,現在時鐘走到幾點啦?(幼兒讀出時間)(出示ppt11:30)這個時候我們在幼兒園該干什么了呢?時間在悄悄地溜走,當時鐘走到。。。(幼兒讀出時間)(出示ppt4:30)哦,時鐘走到了幼兒園放學的時間,每到這個時候我們都會給對方說(再見)幼兒園快樂的一天就結束了,明天繼續快樂學習!
三、幼兒講述回家的生活安排(邊講述邊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自己記錄)
1、師:放學回家吃晚飯前你都會做些什么呢?那晚飯后到你睡覺前這段時間你又做了什么呢?(孩子交流)你能像老師這樣把你在晚飯前做了什么,晚飯后又做了什么,最后幾點上床睡覺的`,用自己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嗎?完了以后,我們都來當評委看看誰的安排最合理!(幼兒記錄)
2、幼兒講述自己的記錄,在對比、交流、評價中感受合理安排時間
(幼兒相互評價,誰做的好,誰哪些地方做得不太好,為什么?師引導怎樣安排這段時間才是合理的,強調晚上睡覺時間應在9:00——9:30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因為專家說,孩子們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每天的睡眠時間必須得保持10個小時哦!所以如果睡晚了,對身體不好哦!而且第二天上學也會無精打采的,就不能很好地進行活動了!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幼師數學教案02-14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13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07-20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22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數學教案:小矮人上樓梯_大班數學教案07-08
大班數學教案《分類》02-08
大班數學教案:新車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