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加法結合律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結合律,初步學會應用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悅,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和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含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加法結合律。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多媒體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 問: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體展示線段圖:根據學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線段先后出現。
問:通過線段圖的演示,你們發現什么?(不論哪兩天的'路程先相加,總長度不變。)
我們來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連加的算式,可以怎樣計算:
比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了然?
②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二、練習練習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適當的數。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練習五
三、小結
1.今天我們發現了哪些數學規律?
2.這些運算定律是怎樣發現、歸納的?
板書設計 加法結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第一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統計在數學中的意義,理解條 形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掌握條形統計圖中橫、縱坐標及單位的意義,能看懂統計圖中的數量關系;學會用統計的方法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根據統計 的結果分析得出相關的結論。
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統計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細心運算,學習數學研究的一般性方法,體會由數字規律得到相關結論的邏輯關系,從而提高判斷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第三維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會數字的分布規律,體現數學 的美感和對于實際問題的探 究型研究方法,體會數學的魅力和奧妙,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的研究方法。
教具
坐標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組織小同學們集中注意力,開始學習,進入到學習狀態。
二、導入新課。
1.師生互動:請每一位小同學把自己的生日寫在一張小紙條上,在黑板上列出春、夏、秋、冬的.圖表,請每一位小同學在坐標紙上畫出與黑板上一樣的圖表,請班干部在講臺前統計各個季節生日的同學人數,老師在黑板上、同學們在坐標紙上同時完成生日的條形統計圖。
2.教師講解:做統計圖時的注意事項,第一步,認真紀錄每一個數據;第二步,統計每一個范圍內的數據個數;第三步,在方格紙上認真畫出條形圖;第四步,由統計圖對數據進 行分析。明確橫坐標、縱坐標分別代表的數學涵義及單位量的大小。
重點:細心、準確、無誤、美觀。
難點:對于數據的分析,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理解最大值與最小值。
三、例題講解。
本例題通過師生互動完成班級內同學們的生日分布條形統計圖,旨在要同學們在縝密的數學思維背景下理解統計的涵義,基于一組相關 數據的數理分析過程,了解通過統計的方法掌握某一數據的變化規律和內涵, 進行科學的分析。 掌握條形統計圖當中橫坐標、縱坐標的數學意義與單位量與數據量的大小關系及單位。
四、習題鞏固。
習題一: 四年級舉行的特色運動會,調查并統計同學們最喜歡哪些特色體育項目。
習題二:班級要設立圖書角,調查并統計同學們最喜歡哪類圖書。
習題三:調查并統計班級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情況。
五、拓展及小結。
1.基于某一類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進 行數據的表示,本節課僅利用條形統計圖作例,說明對于數據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對于數據的更有效分析,從而得出相關結論,采 取相應措施,體現數學與生產生活的緊密結合性。
2.有關條形統計圖的優勢:體現 每組中的具體數據;易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
3.統計圖有很多種,后續課堂還會學習到: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請同學們先有一個印象。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3
這節課主要是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感悟學習知識。使學生在自己的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
1、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擺一擺、折一折、畫一畫,使學生獲得知識途徑的多元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和學習數學。
2、在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
讓學生解決生活中如何確定車站的位置,就是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強化與理解,師生、生生之間互動交流,整個教學過程在活動中完成,通過有趣的實踐活動,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垂直線段距離最短的問題,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采用通過實踐“悟”的教學,讓學生從實踐的過程中自覺領悟互相垂直的概念。先讓學生用兩支鉛筆擺,再畫出自己擺的圖形,從生活中抽象出互相垂直的圖形。從上課看來,互相垂直的直觀圖形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經有了很清晰的印象,這是一種為學生提供的憑直覺感悟的過程。悟后讓學生實踐,把長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邊形的紙折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看書觀察,學生得出用一張正方形的紙先沿邊對折一次,然后沿折痕對折,也可沿對角線對折,就可以得到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在折的時候,出現了有的同學折得很復雜,出現了很多折痕,由學生自己展示哪些折痕是互相垂直的。學生悟出結論:要形成互相垂直的必備條件是:在同一平面內相交、交角成直角。總之,這節課采取選擇貼近學生思維的素材,通過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盡管要解決的問題具有挑戰性,探究的過程也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由于將解決互相垂直的知識置于實踐操作之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被“激活”,能夠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動完成認知的建構,把直角、相交等知識結合起來。
這節課存在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問題:(1)學生用三角板畫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不難,但過直線上一點和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太難,我一一進行指導有的同學還是畫不準確。(2)點到直線的距離(垂線段最短)講不講,是讓學生有較清晰的理解還是有一種模糊的意識就行了呢?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4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安排是通過一個生活中的常見的數學問題,先教學交換律,再教學結合律;先教學運算律的含義,再教學運算律的應用。這樣安排有三個好處:首先是由易到難,便于教學。交換律的內容比結合律簡單,學生對交換律的感性認識比結合律豐富,先教學比較容易的交換律,有利于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學效率。交換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可以遷移到結合律,遷移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再次是符合認識規律。先理解運算律的含義,再應用運算律使一些計算簡便,體現了發現規律是為了掌握和利用規律。學好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也為以后學生學好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之前,學生對加法的交換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認識。例如:在1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看一個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在以前的教學中,教材對加法結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通過100以內加法中出現小括號的學習,對加法結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這些都是學習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基礎。對于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學生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對加法和乘法的一些運算規律已經有所了解,這是搞好本單元教學的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教學應著重幫助學生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進行舉例、觀察、發現、驗證并概括出運算定律。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一、教師講述故事《朝三暮四》,引導學生發現故事中的數學問題,初步感知加法交換律。
二、學生自主探究加法交換律
三、鞏固練習
四、學習加法結合律
五、練習鞏固
六、課堂小結
利用充滿童趣的數學故事激發學生感知到加法交換律,并產生探究規律的興趣。結合對加法交換律的初步感知,利用例題再次驗證對交換律的猜想,并共同總結出加法交換律的字母表達方式。學生從自己所發現的一個數學現象中大膽猜想可能存在的規律,讓學生經歷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過程。在尊重學生的認知的基礎上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創造機會。鞏固學生對加法交換律理解,并學會靈活運用加法交換律解決問題。在探究加法交換律后,讓學生根據探究經驗和方法,自主發現、探究加法結合律并總結加法結合律的字母表示法。通過練習,整合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正確的判斷兩種運算定律并會靈活運用。(課件呈現)《朝三暮四》故事主題圖師:同學們想聽故事嗎?老師今天給大家講個《朝三暮四》的故事。古時候,有個老人養了一群猴子,這一天,老人對猴子說:“現在糧食不多了,要省著點吃。以后每天早上吃3顆栗子,晚上吃4顆栗子,怎么樣?”猴子一聽,怎么早上吃的比晚上還要少,不干,抗議!老人眼珠一轉計上心頭,馬上改口說:“那么早上4顆,晚上3顆,好不好?”猴子一聽早上多了一顆,自己占便宜了,這才開心的答應了。師:猴子占到便宜了嗎?為什么?也就是什么沒變,只是什么變了?
2、引出等式:師:早上吃3顆,板書3,晚上吃4顆,板書4,一共吃了3+4顆,也就是7顆。早上吃4顆,晚上吃3顆,一共吃4+3顆也是7顆,所以3+4=4+3。猴子占到便宜了嗎?
3、猜想規律,引出課題師:觀察等號兩邊的.算式,你發現什么?(數不變,符號不變,和不變,位置交換)師:是不是任意兩數相加,交換位置,和都不變呢?這只是我們的猜想,很多著名的理論、定律、公式最初都是由猜想開始的,猜想怎樣才能變成真理呢,需要驗證。怎樣來驗證呢?下面我們跟著李叔叔一起出去旅行一趟,相信不但可以鍛煉身體,開闊視野,還能找到其中的奧秘呢。(課件演示: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1、獲得信息。師:從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學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匯報。)2、解決問題。師:能列式計算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自己列式并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0+56=96(千米)56+40=96(千米)3、觀察發現觀察這兩個算式,說說它們有什么聯系?(兩個加數相同,只是加數位置發生了變化,和不變,因此兩個算式應該是相等的)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0+56=56+404、舉例驗證我們可以用舉例子的方式來驗證一下。你還能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自己在本上寫幾個。(學生在練習本上舉例,教師巡視。指名板演)5、揭示定律。師:像這樣各種類型的例子越多,驗證的猜想也就越可靠。比如,我們還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證明。同學們真聰明,想到了這么多的驗證方法。給自己發現的規律起個名字,這句話中有“交換”兩個字,我們就把這個定律叫做加法交換律。(板書)6、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定律數學的魅力在于它的簡潔和有效,數學簡化了思維過程并使之更可靠!你能不能用最簡單的字母或者符號表示加法交換律呢?(指名板演)a+b=b+a☆+○=○+☆同學們所寫的公式都可以很好的表示加法交換律,我們比較常用的是a+b=b+a。1、運用加法交換律填上合適的數300+600=__+______+65=____+35b+_=_+_2、計算并驗算325+5621、多媒體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
問: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88+104+96=192+96=288(千米)88+(104+96)=88+200=288(千米)師:第二道算式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用字母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a+b)+c=a+(b+c)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了然?
②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1、連一連83+31587+42+5864+(73+37)315+8364+73+3787+(42+58)
56+78+4478+(56+44)
2、觀察每組中的兩個算式,從中選擇一道快速算出得數并說說你的理由。(1)(56+88)+1256+(88+12)(2)48+(75+25)(48+75)+25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確數和近似數的含義。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萬”或“億”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近似數和精確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今年三十五歲了,度過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師介紹自己的這兩個數字中,你認為哪個數字描述得更精確?為什么?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引導學生得出:三十五歲更精確,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是個近似(大概、大約)的數。
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近似數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一)認識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6情境圖。
2.初步感知。
讓學生讀一讀兩個情境中的信息,聯系情境中的內容想一想:如果讓你把劃線的四個數字分一分,你想怎樣分?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組織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數是近似數嗎?
教師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明確:220萬和1902萬是近似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需要用精確的數表示,而只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是近似數。
(2)讓學生結合具體例子說說生活中的近似數。
(二)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7“20xx年某市人口情況統計表”。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并讀出這幾個數。
2.借助直線理解找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1)教師出示一條直線:
38萬 39萬
(2)在直線上描出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
提問: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大約在直線的什么位置?分別把它們描出來。
學生嘗試在教材的直線上進行描數。
教師投影學生完成的結果:
38萬 384204 386685 39萬
(3)觀察直線,探究找近似數的方法。
提問:觀察直線上384204和386685這兩個數,它們各接近多少萬?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組織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邊,接近38萬;386685在385000的右邊,接近39萬。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萬;386685千萬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萬。
教師對以上兩種方法都應給予肯定。
3.介紹“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師介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要把這個數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數省略。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的各位都改寫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數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數的各位改寫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數的近似數。
先讓學生獨立寫,再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求它們的近似數的。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頁“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匯報。
(3)提問:怎樣將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歸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練一練”。
這道題是結合生活情境來區分精確數和近似數。其中,56785和1617是準確數,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數。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四”第5~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匯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一)能正確地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
(二)能把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三)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億以內的數位順序。
教學難點:
大數的改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在下面○里填上>、<或=,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999○1010;601○564;687○678
提問
1、第一組兩個數你是怎樣比較的?
(三位數與四位數比,四位數一定比三位數大,因為三位數比一千小,四位數大于或等于一千。)
2、第二、三組數都是三位數,你是怎樣比較的?
(兩個三位數比較,百位上數大的那個數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學過萬以內數的比較大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是億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1、出示例題。
提問
①五個數各是幾位數?
②六位數位是什么位?七位數位是什么位?
960萬和166萬,誰大誰小?
9600000>1660000。(板書)
①這兩個數各是幾位數?
②這兩個數都是七位數,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怎樣比較大小呢?先比較哪位上的數?
③兩個數左起第一位百萬位上分別是9和1,
由此來看,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較。
③同學們推想一下,七位數與六位數比較呢?八位數與七位數比較呢?那么如果兩個數的位數不同,怎樣比較大小呢?
(如果兩個數的位數不同,位數多的那個數大,七位數比六位數大,八位數比七位數大。)
出示第二組數:1220000,450000。
提問:誰大誰小?
啟發學生逐步總結出完整的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提問
①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位數不同怎么比?
②如果位數相同怎么比?先要從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數相同,怎么比呢?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關于比較兩數大小方法的結語,舉例說明。
教師說明:“位數”是指一個數用幾個數字寫出來的(最左端的數字不能是0),有幾個數字就是幾位數。如99864是五位數,101010是六位數。“左起第一位”是數位,數位是指一個數中的數字所占的位置。如99864左起第一位是“9”,“9”是在萬位上,101010左起第一位是“1”,“1”在十萬位上。“數位”與“位數”是不一樣的。
練一練
(1)比較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說說是怎么比的?
70080○70101;98965○100000
(2)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下面各數。
404004004004400050004
指導學生做第(2)題時,先比較位數的多少,再把位數相同的幾個數進行比較,也可以把這四個數排成一豎行,相同數位對齊。如
可以看出:400400,40400最小。再把它們從小到大編成序號,按序號進行排列:40400<4400<50004<400400就不容易錯。
2、教學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出示50000,讓學生讀數。
教師指出:這是一個整萬的數。像這樣整萬的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比較簡便。
提問:萬位在右起第幾位?整萬的數萬位后面有幾個0?
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只要把后面的四個0去掉,加上一個萬字就行了。例如50000寫成5萬,或50000=5萬。又如1800000寫成180萬,或1800000=180萬。
練一練把下面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250000
(2)3200000
(3)1994年我國共生產自行車40450000輛。
其中第(3)題強調單位名稱,即4045萬輛。
(三)鞏固反饋
1、總結性提問
(1)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2)怎樣比較兩個整數的大小?
(3)怎樣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2、發展性練習。
指導學生做10頁2、3題。
第3題指導性提問
(哪個數最小,哪個數,用什么方法比較的?)
3、課后練習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億以內數的讀寫方法以后,學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雖然內容不十分集中,但與過去學過的舊知識聯系緊密。因此,教學過程的設計,采用幫助學生回憶有關的舊知識,引導學生探索出新方法。
本節課分三個層次,分兩段提出課題。
第一層次是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由復習萬以內數比較大小,引伸到比較億以內兩個整數的大小。分成位數不同和位數相同的兩種情況,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兩個整數大小的方法。
第二個層次是學習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第三個層次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訓練強化所學新知識,并適時引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教學中采用邊講邊練的形式,對課本中的練習進行適當地指導。
板書設計:
比較數的大小和數的改寫
比較方法: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起。
位數多的數比較大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經 歷從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2.提高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義,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下面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5y 36÷x=97?8+9m 10-x=3?54+x>9 5×7=35 6y+6=48 2x+3x=20
2.解方程。
10-x=5? x+1 0=20 x+3=1 2 x-11=5
二、走進新課。
1.等式兩邊都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 個不為0的數),等式還成立嗎?
解:等式成立。
2.請你用發現的規律,解出我們前面列出的方程。
4y=20xx y=500
3.解方程。
(1)x÷3=9 x=27
(2)7y=28 y=4
4.下列解法正確嗎?
(1)x-19=19
解:x-19+19=19-19 x=0
正確解法:x-19+19=19+19 x=38
(2)3x=36
解:3x÷ 3=36÷3 x=12
三、隨堂練習。
1.解方程。
(1)6x=156
(2)3x=630
(3)59+x=120
(4)x÷28=0
四、小結
等式兩邊都乘 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成立。
五、作業。
教材P71第5題。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8
【學習目標】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間的聯系與區別。
2、通過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關系列方程,經歷方程模型的建構的過程。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學習重點】
會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系。
【學習難點】
能根據圖義,找到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生活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數,對嗎?比如說,誰愿意告訴我你今年多大了?(學生說)只知道自己的年齡還不行,誰知道媽媽今年多大了?(學生說)自己的年齡,媽媽的年齡對你來說是已知數,那老師的年齡對你來說是……..(未知數)以此來引出未知數。
二、利用等量關系,正確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圖1:天平左邊10克,天平右邊:2克和一個櫻桃
師:看天平的顯示,誰能列出一個等式?(櫻桃的質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數X來表示櫻桃的質量,那么,可以列出一個什么樣的等式呢?(2+X=10)
2、出示情景圖2:四盒種子的質量一共是20xx克。
你從圖中發現了什么?(4盒種子的質量=20xx克)
師:能根據這個相等關系寫出一個等式嗎?
師:請你給同學們介紹一下你的等式,先說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師:如果用y表示每塊月餅的'質量,怎樣用數學式子表示這個等式呢?(板書:4y=20xx)
師:下面老師加大難度,敢接受挑戰嗎?(同學們在家里幫爸爸媽媽倒過開水嗎?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倒開水的過程,找一找這里有相等關系嗎?)
3、課件出示圖3:一壺水剛好倒滿兩個開水瓶和一個杯子。
師:你們找到其中的相等關系了嗎?(兩個熱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xx毫升)
師:如果用z表示每個熱水瓶的盛水量,那么這個關系式可以怎樣表示?(板書:2z+200=20xx)
4.理解方程的意義。
師:剛才我們通過稱櫻桃,稱種子和水壺倒水的三次實踐活動,得出了下面這三個等式:(x+5=10 4y=380 2z+200=20xx)
(1)同桌交流。說一說: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特點?
(2)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板書課題:方程)
師:自己讀一讀,你認為關鍵詞是什么?
(3)鞏固知識。
師:說一說方程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一必須是等式,二必須含有未知數)
5、會寫方程師:你會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嗎?寫下來同桌交換檢查。
(學生試著寫出各種各樣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鞏固練習
1.判斷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65=100 x -14>72 y +24
5x+32=47 28<16+14 6(y+2)=42
2、練一練課本67頁第一題說一說各圖中的等量關系,再列出方程。
四、總結評價
師:關于方程還有很多有趣的內容,相信同學們還會以飽滿的精神、積極地態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奧妙。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9
一、創設情景、感受旋轉
1、出示3張圖片:風扇、風車、禮花
師:這些物體都在怎樣運動?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嗎?
小結:像這樣的運動現象我們把它叫做旋轉。
師:生活中的旋轉現象還有很多,你能舉個例子嗎?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圖形的旋轉現象。(揭題)
出示旋轉概念: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一個頂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
二、認識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
出示轉桿圖片
提問:
(1)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2)轉桿分別是怎樣轉動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轉動例子?
(3)理解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含義,轉桿打開與關閉時,旋轉過程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哪一種與時針旋轉的方向相同?
小結: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同的是順時針旋轉,方向相反的是逆時針旋轉。轉桿打開是逆時針旋轉90°,轉桿關閉是順時針旋轉90°。
三、認識旋轉的三要素
出示方格圖:把三角尺繞A點旋轉90°
師:“繞A點旋轉”是什么意思?這個點能動嗎?學生自練
師:旋轉后的邊與旋轉前有什么關系?誰能說說自己是怎么畫的?
師:你覺得將圖形在旋轉時,要確定什么?
出示旋轉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
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觀察、交流;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從6:00到9:00與從9:00到12:00時針都旋轉了90度。
(3)如果去掉臺秤上的物品,指針又是怎樣旋轉的?轉盤上的指針呢?
2、“想想做做”第2題
提問:你是怎樣畫的?
共同小結:要確定旋轉后長方形的位置,關鍵在于確定相交于A點的兩條鄰邊的位置;要確定旋轉后小旗圖的位置,關鍵在于確定旗桿的.位置。
3、“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
(1)觀察每組中的兩個圖形,你有什么發現?
(2)你能旋轉每組中的一個圖形,使每組圖形變成一個長方形嗎?
(3)你是怎樣畫的?最后一個圖形只旋轉一次能成嗎?它一共旋轉了多少度?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將圖形按一定角度旋轉時,要注意什么?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79~8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奧運信息,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2.通過解決體育賽場上的有關問題,體會數學與體育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能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奧運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2016年第31屆奧運會在里約舉行,同學們知道我國運動員一共獲得了多少枚金牌?其中有些項目還打破了世界記錄,尤其是中國女排,頂著巨大的壓力,通過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終于獲得冠軍。那么同學們對奧運會有哪些了解呢?
師出示課件教材第79頁情景圖。
引導學生觀查表格,從表格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決奧運中的數學問題。
二、探究問題
1.師出示課件教材第79頁問題一。
(1)學生觀察表格,交流匯報:可以知道三名運動員各自的成績分別是多少秒。
(2)出示問題: 前三名運動員的成績分別相差多少?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內說說是怎么做的,互相交流訂正。
(3)課件出示教材第79頁兩幅沖刺情況圖,并提問:根據剛才的`數據,你能判斷哪幅圖能描述當時決賽的沖刺情況嗎?
學生觀察圖片,交流匯報。師根據學生回答整理歸納:根據剛才計算出來的結果,可以知道,第二名和第三名相差很少,他們之間的距離應該很近,而他們和劉翔的時間相差很多,所以距離應該相對遠一些。
因此第二幅圖能更好的描述當時的沖刺情況。
(4)當時男子110米欄的奧運會記錄是12.95 秒,劉翔用的時間少了多少秒?
學生先獨立思考,小組內交流,再全班匯報。
2.師出示教材第80頁問題二
(1)引導學生閱讀短文,你能獲取什么數學信息?
學生閱讀后,指名匯報交流:在最后一跳之前,何沖比第二名多32.45分,秦凱比第二名少7.65 分,是第三名……
(2)課件出示問題1。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內說說是怎么想的。指名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3)課件出示問題2。
①讓學生觀察“最后一跳的得分情況表”。
②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根據學生匯報,師歸納:何沖最后一跳得分最高,是第一名;最后一跳前,秦凱落后德斯帕蒂耶斯7.65分,而最后一跳,秦凱得分比德斯帕蒂耶斯多98.00-96.90=1.1(分),所以第二名是德斯帕蒂耶斯,第三名是秦凱。
3.師出示教材第80頁問題三。
(1)引導學生閱讀短文,并從中獲取數學信息。
學生先獨立思考計算,小組討論交流。指名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2)出示課件射擊比賽場景圖。
同學們先觀察圖片,再獨立通過想象判斷,并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小組內交流。
指名學生匯報,集體討論驗證。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和同學們說一說。
四、課后練習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了解中括號產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2、能準確規范計算有關算式題,感受數學符號的奇妙。
教學重點:
1、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2、正確解答帶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猜謎語:圓周分兩半,左右各一邊,計算常使用,見它要先算。
2、說運算順序
60÷15×2 60÷(15×2) 30×8+12÷4 30×(8+12)÷4 30×(8+12÷4) 360÷(12+6)×5
3、在這些算式中,小括號起什么作用?
4、如果算完360÷(12+6)×5小括號內的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怎么辦?
5、板書課題:中括號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你知道嗎?自讀,談收獲。
2、說一說360÷【(12+6)×5】運算順序。
3、獨立計算,一生板演。
4、集體交流。(重在運算順序)
5、對比、發現、深化認識。(課件出示)
比較360÷(12+6)×5和360÷【(12+6)×5】的計算過程和結果有什么不同?
6、總結運算順序(學生總結,老師整理)
三、拓展應用
1、算一算,比一比
(1)120÷(8+4)×2 (2)400÷(51-46)×8 120÷[(8+4)×2] 400÷[(51-46)×8]
先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2、練一練(獨立計算,交流運算順序)
182÷【(36-23)】×7 288÷【(26-14)×8】 720÷【(12+24)×20】 200÷【(172-72)÷25】
四、總結
1、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么?
2、中括號有什么作用?
3、說一說在含有括號的算式里,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4、作業:課本79頁5、6題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運用商不變的規律口算有關除法。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學會并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探索新知,通過觀察、分析、交流、合作總結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發生變化,商不變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猜想、概括以及發現規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經歷探索過程,體驗數學知識的探索性,體驗發現樂趣,增強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掌握規律;
(2)通用簡單的語言表述規律;
(3)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1)引探討發現規律的過程;
(2)用語言正確表述變化的規律。
學生情況:
興趣是的老師。而且課標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四年級的小學生具有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喜歡探究新的知識內容。學生之前已分別掌握了被除數不變,商隨除數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和除數不變,商隨被除數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情況。有了這些認識基礎,再利用知識的遷移,他們一定能經過探索,發現并總結規律。
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引導發現法為主,輔以談話法、小組合作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作用與老師的點撥作用,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利用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去發現規律、分析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四年級的學生一般都喜歡聽故事,用故事導入新課,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課堂中來。
(1)找兩名學生學生,一個扮演孫悟空,一個扮演豬八戒:14塊餅平均分,2天分完;140塊餅平均分,20天分完。
(2)教師提問:真的像豬八戒想的那樣,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就知道啦。
板書課題:商不變的規律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1)提出問題:大屏幕出示如下的算式。要同學們先計算出商,再從上到下觀察這些式子,注意分別用第2、3、4、5式與第1個算式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5分鐘時間,小組交流討論。討論出結果后,用行動告訴老師。
(2)小組討論。小組成員激烈討論,老師鼓勵學生各抒已見,學生之間相互補充,用自己的語言總結發現規律。
(3)匯報交流。等班里大部分同學都安靜坐好后,教師先找兩位同學說出他們分別計算出的上面式子的商,然后找位于班級不同小組、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表述他們組發現的規律。
把幾個算式放在一起進行對比。
經過對比,學生們會很容易地發現規律。先找班里左邊的小組表述規律,他們會說“被除數乘一個數,除數也乘一個數,商不變”。這時,老師要教師適時加以評論表揚,說“你們組發現了被除數和除數乘一個數,商不變。有了這么棒的發現,真不錯。”再找其他組進行補充,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全班有21個討論小組,教師找10個組不斷地進行加工補充。10個組占了全班將近50%的學生,經過這么多同學的補充和教師的引導,同學們最終會完整地說出這樣的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相同的數,商不變。
(4)教師質疑:還有其他問題嗎?引出條件:0除外。為什么是0除外呢?生:因為0乘任何數都得0 。老師引導學生:你們覺得在這個規律中,哪幾個詞比較關鍵?學生會發現:同時、相同、0除外。為什么說是“同時”、“相同”?可以舉例子來證明,從而得出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引導學生用數學式子的方式把這個規律表達出來。
教師板書
(5)引導學生利用剛剛發現并總結規律和過程,再從下到上觀察這些式子,注意分別用第2、3、4、5式與第1個算式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有了剛剛總結規律的方法,相信同學們能很快發現并說出結論: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
教師在剛剛板書的位置下面一行板書
(6)教師總結:這就是商不變的規律。全班學生齊讀并背誦這兩條規律。
(7)學生們發現了這兩條規律,再回看課堂導入過程中分餅的.故事,讓學生們明白在剛才的故事中,孫悟空正是利用商不變的規律教育了貪婪的豬八戒。
三、鞏固練習,擴展應用
題目的設計都是商不變的規律的靈活運用,使學生能進一步加深理解并學以致用。
1.我來問,我來答
(1)被除數乘2,除數怎樣變化,商不變?
(2)除數除以10,被除數怎樣變化,商不變?
2.判斷對錯。
(1)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5,商就應乘25 。 ( )
(2)兩數相除的商是6,如果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3,商還是6。( )
(3)已知14 ÷ 2 = 7,則(14×5)÷(2×3)= 7。 ( )
3.從上到下,根據第一行的商,寫出下面兩題的商。
4.在○中填上運算符號,在□中填上數。
直接由第1個式子到第4個式子,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困難,所以用第2個式子和第3個式子作為過渡,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得知第4個式子該如何填寫了。
4.自主評價,促進反思
和大家分享一下,本節課你的收獲吧!只要學生說出和本節課有關的學習內容,教師都適時加以表揚鼓勵。讓同學們自己反思學到的知識,既注重了學法、情感等方面的總結,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道理。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13
第一單元 四則運算
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月 日 第 課時
教學內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提問。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2、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學生的敘述進行指導。
3、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后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1)根據老師提供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復練習。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14
1、探索乘法的結合律要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為依托。下面請老師們見教材19頁探索部分,教材是通過比較2個學生的不同解題方法,發現規律的。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我們所說的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指群體策略的多樣化,通過比較不同學生的不同策略,來發現其中的規律,而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會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同一個問題。
2、猜測、舉例、驗證必不可少。與學習加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一樣,乘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也要經過猜測、舉例、驗證的過程。這一點,前面已經說過,在教材的呈現形式上已有所滲透。
3、運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嘗試放手。在教學第一單元時,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用字母表示加法運算律,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但是本學習本單元時,由于學生已經有了用字母表式規律的經驗,所以教師可嘗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去表達。
4、關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基礎,找準遷移點。學生有了第一單元學習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的經驗,再來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應該說難度不大。因此,教師要盡量放手,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在組織教學方面,由于本單元教材的呈現形式及教法滲透方面,與上單元很相似,因此,可參照第一單元的教學流程去組織學習活動(比如說,猜想——舉例——驗證)
5、運算律的探索、理解、運用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規律的記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數學課程標準對運算律的'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探索和理解運算律,能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從字面意義上看,標準對我們的要求,是學會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義。當然作為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要求,也即規律的記憶,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
6、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掌握含有兩級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多位數。
2.掌握含有兩級數的寫法,能正確地寫出億以內的多位數。
3.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大數的感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含有兩級數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難點:
億以內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課件出示以下題目:
1.說說下面各數是由多少個萬組成的。
4250000 3040000 10500000
2.寫一寫。
三千零二十四萬 四百萬 六十五萬
3.讀一讀。
30050000 5060000 170000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的都是整萬的多位數,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含有兩級的.多位數。(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12頁例題2第一幅算盤圖。
(1)認識含有兩級的數。
提問:算盤圖上撥出的這個數是幾位數?含有哪幾級?每個數位上的數各是多少?
學生交流后得出:算盤圖上撥出的這個數是八位數;含有兩級,分別是個級和萬級;個位上是9,十位上是3,百位上是2,千位上是5,萬位上是9,十萬位上是3,百萬位上是2,千萬位上是5。
追問:個級的計數單位是什么?萬級的計數單位是什么?這個數由幾個萬和幾個一組成?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組織全班匯報。
得出結論:個級的計數單位是“一”,萬級的計數單位是“萬”,這個數由5239個萬和5239個一組成。
再問:萬級上的“5239”和個級上的“5239”有什么區別?
引導學生交流得出:雖然數字相同,但表示的意義不同:萬級上的“5239”表示5239個萬,個級上的“5239”表示5239個一。
(2)學習含有兩級數的寫法。
讓學生根據算盤中每個數位上的珠子進行寫數。
展示學生寫出的數,并組織交流,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交流寫含有兩級數的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得出:寫含有兩級的數時,先寫萬級上的數,再寫各級上的數。
(3)學習含有兩級數的讀法。
先讓學生分別讀出“52390000”和“5239”這兩個數。
討論:萬級上的數和個級上的數在讀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生交流后,反饋:
相同點:“5239”不論在個級還是在萬級都讀作五千二百三十九。
不同點:萬級上的數表示多少個“萬”,讀數時要添上“萬”字,而個級上的數表示多少個“一”,讀數時就不讀這個“一”。
小結:我們在讀含有兩級的數時,先讀萬級上的數,再讀個級上的數,萬級上的數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添上一個“萬”字。
2.課件出示教材第12頁例題2下面兩幅算盤圖。
(1)觀察思考。
提問:觀察這兩幅算盤圖中撥出的珠子,它們和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兩幅圖中,有些數位上沒有珠子,也就是一個數都沒有。
(2)小組交流。
讓學生說說算盤中各數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
(3)寫一寫。
提問:有些數位上一個數都沒有,該怎么寫?
(4)讀一讀。
提問:6004000和3080007這兩個數中都有許多0,我們讀數的時候,這些0都應該怎么讀?
3.小結含有兩級數的寫法和讀法。
寫法:先寫萬級的數,再寫個級的數,哪個數位上一個數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
讀法: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頁“練一練”。
指導學生先說出下面各數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再寫一寫、讀一讀。
2.課件出示下列題目。
(1)讀一讀。
①20xx年中國科技館接待觀眾1900803人次。
②地球赤道周長約為40075700米。
③永樂大鐘上鑄了230184個漢字,是世界上漢字最多的大鐘。
學生試讀后,讓學生說說這些數分別是怎樣讀的。
(2)寫出下列橫線上的數。
①我國的領土面積約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
②中國國家圖書館累計藏書約二千一百六十萬零九百冊。
學生獨立寫數,并組織匯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2-26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16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21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7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反思01-06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文10-05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03-13
【熱】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3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門】03-13
【精】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