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通用1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點:
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學難點:
發現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么叫做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 :0.2和5:2
1/2:1/3 和6 : 4
0.2:0.8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稱。
(1)教師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的名稱。
板書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例如:2.4:1.6 = 60:40
內項:1.6 6o
外項:2.4 40
(2)學生認一認,說一說比例中的外項和內項。讓學生再寫出幾個比例。
如:2.4 :1.6 = 60:40
外 內 內 外
項 項 項 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
你能發現比例的外項和內項有什么關系嗎?
(1) 學生獨立探索其中的規律。
(2) 與同學交流你的發現。
(3) 匯報你的發現,全班交流。(師作適當的補充)
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
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2.440=96
兩個內項的積是1.660=96
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
(4) 舉例說明,檢驗發現。
0.6 :0.5=1.2: 1
兩個外項的積是 0.61 =0.6
兩個內項的積是0.51.2=0.6
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數形式呢?
如:2.4/1.6 = 60/40
3.440=1.660
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5) 學生歸納。
在比例里,兩外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4.填一填。
(1)1/2:1/5 =1/4:1/10
( )( )=( )( )
(2)0.8:1.2=4:6
( )( )=( )( )
(3)45=210
4:( )=( ):( )
5.做一做。
完成課本中的做一做。
6.課堂小結
(1) 說一說比例的基本性質。
(2)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引導學生總結說出兩種方法,重點讓學生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到此,學生要學會用兩種方法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1.比值是否相等;2.內項之積是否等于內項之積。)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六第4~6題。
補充習題
一題多變化,動腦解決它
(1)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是18,
其中一個外項是2,另一個外項是
(2)如果5a=3b,那么, xx= xx,
(3)a︰8=9︰b,那么,ab=
教學反思:
比例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學生自學,老師提問,完成的較好。讓學生通過計算內項之積和外項之積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然后大量的練習鞏固新知。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2
教學內容:
例5體現了找規律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這里的規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幾個點為端點,可以連多少條線段。這種以幾何形態顯現的問題,便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畫圖,由簡到繁,發現規律。解決這類問題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簡單的情況入手,找出規律,以簡馭繁。這也是數學問題解決比較常用的策略之一。
例6以選送節目為題材,討論怎樣分兩步找出組合數,再求選送方案的總數。這里滲透了作為排列組合基礎之一的'乘法原理。
例7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邏輯推理問題,借助列表,則比較容易逐步縮小范圍,找到答案。這里滲透了邏輯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探索,使學生掌握數線段的方法。
2.滲透化難為易的數學思想方法,能運用一定規律解決較復雜的數學問題。
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探索規律的能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找到數線段的方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指導:
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幾年來每一學期的數學廣角學了些什么。 探索例5時,應當先讓學生理解問題。可以通過讀題、說題意,使學生明白每兩點之間都能連一條線段。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在紙上畫畫、試試,再來討論有沒有什么好方法
2.探究例6時,可以直接給出題目,由學生自己嘗試,也可以將例題分解,讓學生先回答
3.探究例7時,必須先讓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游戲設疑,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課前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吧,請你們拿出紙和筆在紙上任意點上8個點,并將它們每兩點連成一條線,再數一數,看看連成了多少條線段。(課件出現下圖,之后學生操作)
2.師:同學們,有結果了嗎?(學生表示:太亂了,都數昏了)大家別著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用數學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新知學習
二、逐層探究,發現規律。
從簡到繁,動態演示,經歷連線過程。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3
教學內容:
相應的補充題,練習十五的10---1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簡單應用題和復合應用題第類型及解題步驟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2、經歷交流、討論、練習等學習過程,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3、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
2、我們學過的解決問題有哪些類型?(出示課題)
二、解決問題類型
1、簡單應用題的類型
簡單應用題:指一步計算解答的應用題
2、復合應用題的類型
復合應用題:是用兩步或兩步以上計算來解答的應用題。
(1)歸一問題
此類應用題中暗含著單一量不變,文字敘述中多帶有類似照這樣計算的字樣,其解題的關鍵是從已知的一種對應量中求出單一量(即歸一),再以它為標準,根據題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臺拖拉機2.5小時耕地2公頃,照這樣,這臺拖拉機耕完4.8公頃的地需多少小時?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2)歸總問題
此類題中暗含總量不變,即乘積不變。其解題的關鍵是先求出總數(即歸總),再根據總數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貨物,每箱裝36件,需要40只箱子。如果每箱多裝9件,可以節省幾只箱子?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3)行程問題
根據速度、時間和路之間的關系,計算相向、相背或同向運動的問題,稱為行程問題。其基本的數量關系式為
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①相遇問題,即同時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時背向而行)
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②追及問題,即同時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
速度追及時間=路程差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4
教學內容:
教材第76頁例6、做一做,第77頁例7、8題、做一做,練習十五第3---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順序,整理運算定律和一結規律,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律進行簡便運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3、通過計算,培養學生認真審題、書寫及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運用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教學難點:
能夠正確靈活地選擇簡便算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運算順序(教材第76頁例6)。
1、說一說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一樣嗎?
3、算一算
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二級運算,后做第一級運算。
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外面的。
4、組內交流算法
5、完成教材第76頁做一做。
二、運算定律(教材第77頁例7)
1、根據表格,填一填
名稱 用字母表示 舉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學生說說簡算過程及應用的'運算定律。
3、 2.512.548
=(2.54)(12.58)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10100
=1000
(21- )71
5.03-2.14-1.86
4、完成教材第77頁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應用
1、學生交流、討論。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鞏固應用
完成練習十五第3---7題。
五、總結梳理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六、作業
板書設計:
數的運算
運算定律 敘述方法 字母表示
加法 加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a+b=b+a
加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a+b+c=(a+b)+c=a+(b+c)
減法 減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從這個數里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ab=ab
乘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一個數相乘,積不變。 (ab)c=a(bc)
乘法分配律 兩個數相加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a+b)c=ac+bc
除法 除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除以這兩個數的積,也可以先除以第一個除數,再除以第二個除數。
abc
=a(bc)
=acb
其它 湊與拆 加上或減去接近整數、整十數的簡算。拆成和分數分母相同的數,進行約分。再利用定律進行簡算。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先讓學生回憶,重溫小學階段四則混合運算及運算定律等有關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順序,整理運算定律,并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律進行簡便運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配合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5
教學目標:
1.體會引入百分數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百分數。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歸納能力。
3.讓學生在操作和探索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非常喜歡旅游,并且去過好多地方。 (出示老師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紹)
【設計意圖】:以自己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誰來說說,你們都去過哪些名勝古跡?師: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到山東的風景區去游覽一下,好嗎? (出示信息窗1)
2、師:誰知道,這幾幅圖分別是山東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區?
生:……
師:讀一讀下面的幾句話和統計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從旅游景區有關數據的統計導入新課,能發現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體驗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學百分數的讀法
師:16%、9%、9.3%怎么來讀?
生:16%讀作:百分之十六9%讀作:百分之九9.3%讀作:百分之九點三(全班齊讀,另舉例指名讀)
【設計意圖】:學生對百分數的讀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導讀出百分數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任意舉出幾個百分數讓學生讀,便于加深對百分數讀法的印象。
(二)教學百分數的意義
1、師: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為例,小組討論,指明解釋9%、9.3%)
得出結論: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
師:百分數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書:百分數)
師: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是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來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見到過百分數?
【設計理念】: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中尋找百分數的信息,提高學生學習百分數的興趣。滲透百分數的實際運用的普遍性。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練習鞏固,知識延伸
自主練習
1、使學生體會小數、分數、百分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特別注意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也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
2、課后練習第二題,仔細閱讀題中的相關信息,說一說每個百分數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在語言敘述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更好地對知識進行鞏固。
3、課后練習第3、4題,尤其注意100%意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走進生活、課后延伸,研究我們身邊的數學,在進行計算鞏固練習的同時,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自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4、課后第5題,聯系已學過的分數的意義,把全國人口數看作單位“1”(100%),漢族人口占總數的92%,少數人口則占1-92%=8%
板書設計:
山東假日游百分數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并會測量高。
2.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同學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從實際生活入手,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出示)這是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當它沿一條邊旋轉一周,會形成什么圖形?
師:這個三角形沿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會形成什么圖形?(板書課題)
二、探索嘗試,解釋交流。
1.感知圓柱、圓錐。
師: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圓柱、圓錐形狀的物體,大家看,這個茶葉盒的形狀就是圓柱,這個積木的形狀就是圓錐。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或者圓錐?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圓柱、圓錐物體的畫面,當去掉這些畫面的顏色和圖案,就得到了圓柱、圓錐的立體圖形。
師:圓柱、圓錐有什么特征呢?
2.認識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先來研究圓柱有哪些特征?請同學們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來研究圓柱的特征,看哪個小組合作的好,發現的多。
(1)哪個小組先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
(2)介紹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結合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再來說一說圓柱的特征。
(3)質疑: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側面是粗細均勻的?
(4)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高。
圓柱的高有多少條?這些高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5)在日常生活中,硬幣的高叫什么?鋼管橫著放高叫什么?圓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
(6)結合實物,師生一起整理圓柱的特征。
(7)誰能結合板書,完整的說一說圓柱的特征。
3.探究圓錐的特征。
(1)我們已經知道了圓柱的特征,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圓柱特征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圓錐有哪些特征?
(2)哪個小組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
(3)說一說圓錐的特征。
4.對比。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圓柱、圓錐的特征請同學們結合板書,想一想,圓柱、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拓寬應用。
1.圓柱上下面是兩個( )的圓形,圓錐的底面是一個( )形。
2.圓柱有( )個面是彎曲的,圓錐的側面是一個( )面。
3.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 ),一個圓柱有( )條高。
4.從圓錐的( )到( )的距離是圓錐的高,一個圓錐有( )條高。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7
復習目標: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復習過程
一、活動準備
1.選一根粗細均勻的竹竿,或一根細空心管。(長約1)
2.在竹竿中點的位置打個小孔并栓上繩子。
3.從中點開始每隔8㎝做一個記號。(或刻小槽)
二、探索規律
1.平衡(一):
(1)如果塑料袋掛在竹竿左右兩邊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樣放棋子才能保證平衡?
①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兩邊所放的棋子要同樣多。
②演示:
如:左邊放3個棋子,右邊也必須放3個棋子,這樣才能保證平衡。
(2)如果左右兩邊塑料袋放入同樣多的棋子,它們移動到什么樣的位置才能保證平衡?
①學生思考,說出自己的見解。
塑料袋掛在竹竿左右兩邊的刻度要相同。
②演示。
如:
左邊塑料袋掛在刻度“4”的點上,右邊塑料袋也要掛在刻度“4”的點上,這樣才能保證平衡。
(3)你有什么體會?
要保證竹竿平衡:中點左邊兩邊棋子個數相同,且所掛位置與中點,刻度(距離)要相等。
2.平衡(二):
(1)左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個棋子,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幾個才能保證平衡?
①也放4個棋子行不行?會產生什么結果?
②應該放幾個?
放3個。
(2)如果左邊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個棋子。
①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幾個呢?
學生交流,各自說出自己的見解。
②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學生不難得出結果,放3個。
③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學生不難得出結果,放6個。
(3)你有什么體會?
左右兩邊棋子個數與刻度數的積要相等。
3.平衡(三):
(1)問題:左邊在刻度4上放3個棋子并保持不變,右邊分別在各個刻度上放幾個棋子才能保證平衡呢?
(2)實驗活動:
①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活動。
②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③教師提供表格,引導學生展開活動。
右刻度
所放棋子數
乘積
(3)匯報結果。
右刻度 1 2 3 4 6
所放棋子數 12 6 4 3 2
乘積 12 12 12 12 12
學生發現:左右兩邊刻度數和所放棋子數的積相等時,竹竿才能保證平衡。
(4)從表中你發現刻度數和所放棋子數成什么比例?
學生觀察表中兩個量的變化情況,不難發現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教學內容:
設計運動場
復習目標:
使學生會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有關圓的周長、面積等知識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復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運動場的設計,來為學校設計一個小型運動場。
板書課題:設計運動場
二、組織活動
1.介紹運動場的形狀。
(1)運動場由1個長方形和兩個半圓組成。
如:
(2)長方形的長是兩條直線跑道的長,寬是兩個半圓的直徑。
(3)運動場共設4條跑道,最內側跑道的內沿長200 ,每條跑道寬1 。
(4)直線跑道的長定為50米。
出示示意圖。
2.解決問題。
(1)畫一張比例尺是的.平面圖。
①說一說你想怎么畫。
②直線跑道在圖上用多少厘米表示?
③學生畫平面圖,教師巡視。
④投影展示學生所畫的平面圖,師生共同評價。
(2)這個運動場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①你認為應該怎樣計算運動場的占地面積?
長方形面積+圓面積=運動場面積
②學生嘗試獨立計算,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③說一說計算的步驟和結果。
(3)要給運動場鋪上20㎝厚的煤渣,一共需要多少立方米的煤渣?
①你認為可以怎樣求煤渣的體積?
煤渣的體積=運動場面積×煤渣的厚度
②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單位統一:20㎝=0.2
③算一算,將結果與同學交流。
(4)設計100 和200 賽跑的起跑線。
①你認為先確定哪一道的100米起跑線?位置在哪里比較合理?終點在哪里?
比如:先確定最內側跑道的起跑線。
②終點線不變,第2道100 跑的起點線在哪里?
a.討論:在第一道的前面還是后面?為什么?
b. 算一算:應該在第一道前面的幾米處?
③照這樣計算,第3道、第4道100 跑的起點線在哪里?
a.第3道與第2道的起跑線有什么關系?
b.第4道與第3道的起跑線有什么關系?
④如果是200 賽跑,應該怎樣確定各跑道的起跑線?
(5)如果要給4條跑道鋪設塑膠,每平方米價格170元,一共需要多少錢?
①說一說你的解答思路。
a.先求跑道面積。
跑道面積=整個運動場占地面積-運動場內間面積(非跑道面積)
橢圓=長方形面積+圓面積
b.再求鋪設塑膠價錢。
總價=跑道面積×單價
(6)運動場內還可以設計其他什么運動設施?
如:小足球場;
跳遠沙坑
跳高場地;等等。
三、布置作業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并能正確的組成比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播放課件,引出主題圖
師:這節課我們上一節數學課,這節數學課有很多有趣的知識等待著同學們去探索和發現呢!同學們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播放視頻,生觀察,并說看到的內容)
師:看到這些畫面你的心情怎么樣?(激動、興奮、驕傲、自豪……)
師:是啊,老師和你們一樣,每當聽到雄壯的國歌聲,看見鮮艷的五星紅旗,老師的心情也十分激動,國旗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神圣的。
問:畫面上這幾面國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樣)
師:雖然這幾面國旗大小不一樣,但是長和寬的比值都是一樣的,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比例的知識。(板書:比例)
(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說出長和寬各是多少)
問:你能根據這些國旗的長和寬的尺寸,寫出長與寬的比,并求出比值嗎?請同學們先寫出學校內兩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動手寫比、求比值)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比例的意義
(生匯報求比值的過程)
師:請同學們觀察你求出的學校內兩面國旗的比值,你有什么發現?(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師: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這兩個比連起來,可以嗎?(可以)
師:從圖上四面國旗才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寫成這樣的等式呢?請同學們自己動筆試一試(生動手寫比,求比值,寫等式,并匯報)
師:指學生匯報的等式小結,像這樣由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誰能概括出比例的.意義?(板書課題,生匯報,是板書意義)
問: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關鍵看什么?(關鍵看它們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練習,課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自學比例的名稱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理解了比例的意義,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稱是怎樣的,各部分名稱與各項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關系呢?打開書34頁,自學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生自學名稱,匯報,師板書名稱)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比例的內項和外項之間還存在著一個有趣的特性呢!你們想去發現這個特性嗎?接下來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課件出示小組合作學習提示,指名讀
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合作學習發現的規律。
師: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這樣的特性呢?分組驗證課前寫出的比例式。
師:問想一想,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除了根據比例的意義去判斷外還可以根據什么去判斷?(生回答: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
師:如果把比例改寫成分數形式是什么樣的?生回答。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生回答,師板書
三、鞏固練習(見課件)
四、匯報學習收獲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方法。
2、使學生能綜合運用比例尺知識,解決有關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三、教學難點:
求實際距離。
四、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2、說一說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體意義。
(1)比例尺1:45000。
(2)比例尺80:1。
(3)0——40㎞。
3、教學例2。
(1)出示課文例題及插圖。
(2)說一說從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條件:
① 1號線的圖上長度是10㎝。
② 這幅地圖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問題:1號線的實際長度是多少?
(3)你認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
①學生嘗試解決問題。
②教師巡視課堂,了解解答情況,并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③匯報解答情況。
方程解:
解:設地鐵1號線的實際長度是x厘米。
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
10/x=1/500000
x=10500000(問:根據什么?)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
x=5000000
5000000㎝=50㎞
算術解:
根據圖上距離除以實際距離等于比例尺,得出:實際距離等于圖上距離除以比例尺。
101/500000=10500000=5000000(㎝)5000000㎝=50㎞
4、教學例3。
(1)出示例題,學生了解題目要求。
(2)討論:你想怎樣畫?
通過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在繪制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
① 確定比例尺;
② 求出圖上的距離;
③ 畫出操場的平面圖。
(3)小組同學合作,解決問題。
學生練習活動時,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況,記錄存在的問題。
(4)匯報,交流。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72頁、第73頁的例1、2、3題,練習十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比較系統地掌握有關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和負數的基礎知識,進一步弄清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
2.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和整數、小數數位順序表,并能正確地熟練地讀、寫整數與小數,會比較熟的大小。
3、通過整理和復習,感悟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初步學會知識的整理。
教學重點:
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和負數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弄清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提問引入
(一)回顧知識
1.課件出示P72情境圖
學生提取信息
總計人數10500名運動員
花費4.96億英鎊
約占總人數的3.77%
金牌數約占總數302枚的八分之一
第29屆奧運會出現了25.5%的負增長
提問:這些都是什么數?每個數有什么含義?完成73頁做一做
2.同學們課下都收集了一些數據,請你匯報生活中用這些數的例子,并說說每個數的具體含義。(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提問:有什么感受?
3.請你給這些數進行分類。
好,我們來看這些數,如果把這些數分類,可以怎樣分?
教師監控
①學生按照整、小、分、百、分類。
②這些數叫整數還可以叫什么?(自然數)
③什么叫自然數?
④自然數和整數有什么關系?
⑤小學階段我們研究的自然數就是整數,但以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來看整數還不只這些,我們還研究了負整數。
⑥想一想,整數和自然數的范圍哪個更大?
過渡:這節課我們就對這些數的知識進行復習,整理。
二、小組合作,整理概念
(一)小組合作,進行數的整理
出示整理提示
1.根據數的`特點找到數之間的聯系,并用樹形圖的形式進行整理。
2.先小組討論它們之間的聯系,然后分工合作,匯報時要說清整理的理由。
3.如果不能夠面面俱到,可以選取一部分數進行整理。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11
第六單元《百分數》
第1課時教學課題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夠正確的讀寫百分數、運用百分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結合相關信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
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2分鐘)
師:同學們,課前教師讓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收集到了嗎?在哪兒收集的?容易找嗎?這說明了什么?
既然百分數這么有用,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百分數好嗎?你想學習有關百分數的哪些知識?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20分鐘)
1、百分數的意義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出示三杯糖水)
你認為哪杯糖水更甜?
學生爭論后得出不好判斷的結論。
老師給出三杯糖水中糖的含量:7克、13克、9克。問:這下能判斷嗎?還需要什么條件?
再給出糖水的重量:20克、50克、25克。問:這下能判斷嗎?看什么?
生:看糖占糖水的幾分之幾?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師:這樣能判斷哪個杯更甜嗎?怎樣就容易看出來了?(通分)
師:百分數表示的是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是一個分率,后面不能帶單位名稱,所以百分數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書)
2、百分數的寫法:
師: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號“%”來表示。(板書)師示范寫35%。
請一位學生板演26%、36%,其他學生在本上寫。
師生交流:百分數怎樣寫規范、美觀?
①兩個小圓圈要寫的小一點。
②斜線的傾斜程度。
3、由剛才的不好判斷,到現在的`一目了然,是誰幫了我們的忙?大家在課前已經收集了許多生活中的百分數,你現在能說說這些百分數的具體含義嗎?好,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四人小組交流,說說你收集的百分數,表示什么意思?
(全班交流)誰愿意向大家展示你收集的百分數?說說它的意義。
4、老師也收集了一些百分數,想不想看?
出示:讀一讀
(1)我國的耕地面積占世界耕地面積的7%;
(2)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3)在北京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共獲得51枚金牌,占金牌總數的16.9%;
(4)我國發射人造衛星的成功率是100%。
這些百分數都表示什么意義,你知道嗎?
看了這些信息,你想說什么?
(三)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和聯系。(5分鐘)
1、小組討論:百分數與分數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2、學生:
學生可能回答:
①分子
②分母
③讀法
④意義等的不同。
課件出示:
下面哪個分數可以用百分數來表示?哪個不能?說說為什么?
一堆煤噸,運走了它的。
百分數是分數嗎?分母是100的分數是百分數嗎?
得出結論:分數即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也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百分數是特殊的分數。
(四)拓展應用
百分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成語里也有百分數。
課件出示:請將下列詞語用百分數表示出來
十拿九穩百里挑一百戰百勝一舉兩得
(設計意圖: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五)總結
1、這節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用一個百分數表示你的滿意程度。
2、對教師滿意嗎?也用一個百分數表示。
3、最后,教師送給同學們一句名言,與大家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
作業設計做一做
板書設計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14%讀作:百分之十四
65.5%讀作:百分之六十五點五
120%讀作:百分之一百二十
反思
第2課時教學課題百分數與小數互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把小數化成百分數或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在計算、比較,分析、探索百分數小數互化的規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索百分數和分數、小數互化的規律,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索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通過合作交流,得出結論,提高數學素養。
教學重點:
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進行兩者之間的互化。
教學難點:
歸納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百分數的意義是什么?指生回答。
生1:帶有百分號的數叫百分數。
生2:表示一個數是另一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百分數。
2、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在哪里?為什么要把百分數單獨列一單元?
百分數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比關系,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不能帶計量單位;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比關系,叫分率,也可以表示具體的數量,能帶計量單位。
百分數與分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在生活中廣泛的運用到,所以有必要單獨為一單元。
3、我們學過了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板書課題
二、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1:為什么要轉化?
生2:怎樣轉化?
師:對呀,為什么要相互轉化呢?引導學生說出轉化的意義。一是便于計算,二是便于比較。(板書),那怎么轉化呢?這就是我們今天主要研究的內容。不過,百分數怎么轉化成小數,小數又怎么轉化成百分數,老師想把講臺讓給你們,請同學們來當小老師,讓講臺成為你們的舞臺。
三、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學生自學課本84頁(兩分鐘)
2、小組討論(三分鐘)
3、指生上臺匯報,集體交流小數轉化成百分數的方法
(1)出示例1:(要求學生講)
(2)小老師甲:要把小數化成百分數,要先把小數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然后再把這個分數改寫成百分數。
3÷5=0.6= =60%
4÷6≈0.667 = =66.7%
(3)小老師乙:請大家觀察一下,這個過程先把小數化成了分數,顯得麻煩了些。而我可以將小數直接化成百分數的。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就行了。
(4)教師說明:當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時,原數就擴大100倍,再添上百分號,又使它縮小100倍。所以原數大小是不變的。
4、師:學到這里也累了,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學完了嗎?(沒有,還有百分數轉化成小數的方法沒學),噢,那我們接著學百分數如何轉化成小數的。
(1)出示例2:(要求學生講)
(2)小老師丙:要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可以先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數轉化成小數。
(3)啟發學生口述每題的轉化過程,板書:
750×20%
=750÷
=750×0.2
=150(人)
750×20%
=750×
=750×
=150(人)
(4)小老師丁:老師,我的方法更簡便,能將百分數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數?(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5)使學生明白:當把百分數的百分號去掉時,原數就擴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又使它縮小100倍,所以原數的大小不變
四、拓展應用:做一做
五、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和大家說點什么?
作業設計練習十八6、7題
板書設計百分數與小數互化
例1、3÷5=0.6= =60%
4÷6≈0.667 = =66.7%
例2 750×20% 750×20%
=750÷ =750×
=750×0.2 =750×
=150(人)=150(人)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12
單元備課方案:
本單元的內容主要包括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數解決問題。
百分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人們常用百分數對事物進行描述、分析、統計、比較。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大量接觸了百分數,但是對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其應用價值的認識還處于模糊階段。本單元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分數、小數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正式認識百分數。百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分數,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與應用都可以由分數的相關知識遷移過來。由于百分數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學習百分數對理解和判斷生活中相關數據信息以及運用百分數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
六年級上冊主要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及一般應用,六年級下冊教學百分數的特殊應用(如利率、折扣、成數)。兩部分內容的著眼點有所不同,六年級上冊的`教學重點是利用知識的遷移,認識百分數的意義及一般性應用;而六年級下冊的教學重點是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一些特殊領域的應用,更強調對其實際意義的理解。
備課內容:
備課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會用百分數表述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現象。
2.掌握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方法。
3.在理解、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正確解決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4.經歷探究百分數意義的過程,積累探究問題的經驗。
5.經歷探究小數、分數和百分數互化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類比、遷移等數學思想方法。
6.經歷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7.在探究百分數的意義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8.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
9.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數學的價值。
備重難點:
重點:
1.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及掌握百分數與小數、分數之間的互化方法。
2.用百分數解決問題。
難點:
1.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區別。
2求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13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簡、比的應用。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過分數與除法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從學習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到學習比的意義、比的化簡、比的應用,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實際操作和合作交流中體會生活中兩個數量之間存在“倍比”關系,理解比的意義,鼓勵學生運用合理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材注重提供多種情境,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比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為后面學習正、反比例及比例尺奠定基礎。
備內容
比的認識
生活中的比(2課時)
感受比;比的意義、讀寫方法及各部分名稱;比值的意義及求法;比在生活中的應用;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比的應用(1課時)
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合理性;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解決問題方法的應用
比的化簡(1課時)
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的意義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認識比,理解比的'意義及其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2.能夠運用商不變的規律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由分數和除法的意義引出比的意義,體現類比思想和轉化思想。
2.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能夠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1.在解決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中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應用比的過程中滲透函數思想。
2.初步培養樂于思考、勇于質疑的良好學習習慣。
備重難點
重點
1.理解比的意義。
2.明確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3.能正確化簡比。
4.掌握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
難點
1.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與聯系。
2.靈活運用不同方法解決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14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么規律?
B、在數軸上除可以表示整數外,還可以表示分數和小數。請學生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鉆研教材,其實會發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后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為這樣便于對比發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
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著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么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2—1;2+1;—4—(—2);3—(—2)等于幾,這樣的設計對于學生初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15
教學目標
1. 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
2. 體會數學轉化思想,培養學生探究意識恒文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能力,能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 感受探索數學奧秘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圖形世界十分豐富,回憶一下,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和正方體的體積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樣表示?
出示學習目標:
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體會數學轉化思想。
能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圖柱轉化,自主探究,驗證猜想。
(一)猜想。
1、下面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底面積都相等,高也相等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相等嗎?為什么?
(2).猜一猜,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正方體 的體積相等嗎?用什么辦法驗證呢?
2、大家看圓柱的底面是一個圓形,在學習圓面積計算時,我們是把圓轉化成哪種圖形來計算的?(演示課件:圓轉化成長方形,推導圓面積公式的過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由復習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入手,實現知識的遷移。]
3、引發思考:我們能否把圓柱體也轉化成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它的體積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轉化成哪種立體圖形?揭示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操作驗證。
1、請學生拿出圓柱體的演示學具,以小組為單位,聯想圓形面積的轉化方式,合作探究將圓柱轉化為長方體的方法。
在操作時,學生分組邊操作邊討論以下問題:
①拼成的近似長方體的體積與原來的'圓柱體積有什么關系?
②拼成的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原來圓柱的底面積有什么關系?
③拼成的近似長方體的高與原來的圓柱的高有什么關系?
2、小組代表匯報
(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轉化,會有多種轉化方法,教師適時加以鼓勵)
3、電腦演示操作
(1)電腦演示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
仔細觀察:圓柱體轉化成一個長方體后,長方體的長相當于圓柱的什么?長方體的寬和高又相當于圓柱的什么?
動畫演示: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開后拼成的物體會有什么變化?
(分的分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
(2)根據學生的觀察、分析、推想,老師完成板書: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3)你的猜想正確嗎?學生齊讀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三、練習鞏固,靈活應用
闖關1.
1、填表。(課件)
2、一根圓柱形鋼材,橫截面的面積是50平方厘米,長是2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讓學生試做,集體反饋。
闖關2.
想一想:如果已知圓柱底面的半徑(r)和高(h),圓柱的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如果已知圓柱底面的直徑(d)和高(h)呢?如果已知圓柱的底面周長(C)和高(h)呢?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小結: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是先求出什么?(生:底面積)
闖關3.
1、把一個圓柱的底面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圓柱切開,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 ),它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 ),高就是( )的高,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所以圓柱的體積等于( )乘( ),用字母表示是( )。
2、圓柱底面半徑為r厘米,高為h厘米,體積v=( )立方厘米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3、我是小法官
1.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的底面積和高相等,他們體積也相等。( )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都 可以用底面積乘高的方法來計算。( )
3.圓柱體的底面積越大,它的 體積越大。( )
4.圓柱體的高越長,它的體積越大。( )
5.如果圓柱體的底面半徑擴大2倍,高不變,體積也擴大2倍.( )
4、填空
1.一個長方體和一個圓柱的體積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們的底面積( )。
2. 一根橫截面面積是10平方厘米的圓柱形鋼材,長是2米,它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
拓展:把一根圓柱形木材橫截成2段,表面積增加1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這根木材長2.5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課堂小結
學習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惑?(生匯報收獲)
五、布置作業
教科書第21頁練習三第1-4題。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16
教學內容:
本堂課的內容是教科書P23-26的內容,要求學生在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之后,對圓錐的認識有進一步的提高。
教學目標:
本節課主要目標有三個方面:
1、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能夠正確看出圓錐的平面圖,能夠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出圓錐。
2、實踐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在于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本堂課的教學難點在于對圓錐組成的正確理解。
教具準備:
本次課的教具準備需要每個學生提供一個圓錐,老師需要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匯報)
通過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讓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隨后指定幾名學生表述自己的'觀察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圓錐的底面為一個圓,有一個頂點,以及一個側面,該側面被稱為圓錐的特征之一,同時,圓錐的高是指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2、小結
通過總結圓錐的特征,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圓錐的構成。強調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進行分組實驗)
測量圓錐高的方法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無法直接測量其長度,因此需要借助平板來進行測量。
根據以下步驟進行圓錐高的測量:
將圓錐底面平放。將平板水平放在圓錐頂點上。豎直地測量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在展開圓錐的側面時,首先讓學生猜想它將成為什么形狀。然后進行實驗,可以發現圓錐展開后會呈現一個扇形形狀。
課堂練習
進行以下練習: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制成圓錐,然后讓他們嘗試量出底面直徑。教師應巡視課堂,及時給予有困難的學生輔導。讓學生自由觀察,只要是類似于圓柱或圓錐的形狀都可以指出。然后讓學生說出周圍還由什么形狀組成的物體。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些是圓錐。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出示一組組合圖形,讓學生指出由哪些形狀組成的。
總結
通過觀察感知和測量圓錐高的方法,學生掌握了圓錐的特點。通過比較圓柱與圓錐的差異和側面展開圖的實驗,學生對圓錐更加深入理解。此外,通過練習和解決問題,學生提高了對圓錐的掌握。
教學反思:
通過觀察、感知和探究圓錐高的測量方法,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圓錐的特點。在旋轉和比較圓柱與圓錐的特點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開發。通過練習和解決問題,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圓錐的認識。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17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角、垂直與平行、三角形和四邊形的概念,掌握它們的特征和性質,以及各圖形的聯系。‘
教學過程:
1、直線、射線、線段。
提問:
1)分別說一說什么叫直線、射線、線段?
2)直線、射線和線段有什么區別?
完成123頁上面的“做一做”。(學生筆做)
提問:
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寫完整。
完成123頁下面“做一做”的1題、2題。
2、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大于0°
小于90°
垂直與平行
提問:
1)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有哪幾種情況?
2)什么樣的'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樣的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幾組直線中,哪組的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哪組的兩條直線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頁的“做一做”
提問: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頂點A的對邊是指哪一條邊?
動筆做:以頂點A的對邊為底,畫出三角形的高,并標出底和高。(前頁一幅圖)
在下面的表中填寫三角形的名稱和各自的特征。
名稱
圖形
特征
回答: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聯系與區別。
3、四邊形
提問:什么叫四邊形?
回答:看圖說出下面各圖的特點,再說一說圖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想一想:為什么說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為什么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完成125頁“做一做”中的1、2題。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18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準備:
教師與學生每人帶一個圓柱,教師給學生每4人小組發一個紙制的圓柱。每位學生準備好制作圓柱的材料。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并理解長與寬與圓柱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
誰能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相對的兩個長方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高有無數條。)正方體呢?
誰能說一說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知識?
二、 新授
教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
1、 初步印象
教師:同學們,請你們用眼睛看,用手摸,說一說圓柱與長方體的有什么不同?
(圓柱是由2個圓,1個曲面圍成的。)
2、 小組研究:圓柱的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與面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
3、 交流和匯報
(1)關于兩個圓形得出:上下2個圓是完全相等的圓,它們都是圓柱的底面。
(2)關于曲面得出:它是圓柱的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著斜線展開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的高。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01-15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范文10-12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01-13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教案01-13
一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教案12-30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01-26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教案5篇01-13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案03-13
最新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