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長素類似物的高三生物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三生物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生物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生物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師生氛圍。
2、通過師生交流和討論,明確科學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好數學要關注科學學習的方法,明確怎樣做一個會學習的人。
3、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們明白每天的學習每天的作業都是在為自己打基礎,學習不是為他人,而是為自己而學,每天做事做作業的態度都決定著自己未來的發展。
4、通過教材的梳理讓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知識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一)說說自己暑假中的見聞。
師:大家在暑假里肯定過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實吧。你能將自己記憶最深刻的一段與大家一起分享嗎?可以說說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說自己在假期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說說自己取得的收獲。
同學們暢所欲言。借此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創設良好的師生氛圍。
(二)講故事,讓學生知道態度決定自己的未來。
講故事《木匠的房子》。“一個上了年紀的木匠準備退休了。他告訴雇主,他不想再蓋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過一種更加悠閑的'生活。他雖然還留戀那份優厚的報酬,但他該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問他能不能再建一棟房子,就算是給他個人幫忙。木匠答應了?墒悄窘车男乃家呀洸辉诟苫钌,他不僅手藝退步,而且還偷工減料。木匠完工了。雇主來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誠懇地對他說:房子送給你了,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木匠感到十分震驚,太丟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為自己蓋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你就是那個木匠。你每天釘一枚釘子,放一塊木板,壘一面墻,但往往沒有竭盡全力。終于,你吃驚的發現,你將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可以重來,但你無法回頭。人生就是一項自己做的工程,我們今天做事的態度,決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聽后,讓學生說說想法,明白什么?老師為什么講這樣一個故事?我想讓孩子們明白每天的學習每天的作業都是在為自己打基礎,學習不是為他人,而是為自己而學,每天做事做作業的態度都決定著自己未來的發展。希望小故事比說教有力量有效果。
。ㄈ┗仡櫳蠈W期的成績。
1、了解上學期成績。
2、讓學生說一說取得好成績的方法或者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3、明確取得好成績的訣竅:平時踏實學習與作業,回家認真完成作業,多復習。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上課專心聽講,回家認真復習,不能搞小聰明,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4、以不點名的形式向平時懶于學習的同學提個醒:不能將心思花在學習以外的地方。
。ㄋ模┱J識新朋友(新書)
1.梳理新教材內容,翻開書本目錄自己看看有哪些內容?
2.老師帶領學生熟悉教材。
。ㄎ澹⿺祵W常規要求:
1、上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科學書、練習冊、文具盒),候課鈴聲響馬上進教室。
2、上課時:遵守紀律,不做小動作,要認真聽,動腦筋,想辦法。發言先舉手,聲音響亮,同桌交流時輕聲細語。拿學具、文具速度快,輕拿輕放。
其中的課堂紀律:
1、課堂上不允許亂說話。
2、課堂上不允許亂做小動作。
3、課堂上不允許亂寫亂劃,亂喝水。
4、課堂上不允許亂打亂鬧。
學生自由談發生在課堂上的一些常見的違紀實例。
總結:在課堂上里我們也一定要注意不違反課堂紀律,不影響他人,為我們大家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安心、舒心、放心地學習。
其中的課堂安全
交流:討論在科學課堂上我們應當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
1、在教室里應當注意哪些安全呢?為什么?應如何做?
。1)輕聲慢步,不跑不叫,進出教室不擠不鬧;
(2)不亂攀爬桌凳,不爬窗臺;
。3)不亂摸電器、電器開關;發現電器、電線、開關插座等有塤壞及時報告,不亂動;
(4)實驗課,聽從老師指揮,不亂動實驗儀器。
。5)不往學校、教室帶危險物品、火種。不帶零食與玩具。
2、科學課應注意哪些安全?為什么?
。1)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秩序地練習、實驗,注意安全。
。2)特別是在一些手工課中,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不拿小刀、尺子等對準別人講話,不碰住別人和自己,保管好練習用的工具、材料。
高三生物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
目標
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2、通過介紹我國科學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是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了木本莖的結構,可以更好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并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是由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木本植物莖)。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可自制維管束教具或利用多媒體制作三維立體圖像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rdquo初中地理;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議
《莖的結構》一節,由于名詞較多,可以用兩課時講授。本節是這一章帶有關鍵性內容的一節。
關于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教師可以利用楊樹或柳樹的枝條或木本植物莖的立體結構模型進行教學。教學時,可以按層次觀察。使立體感增強,形象清楚,學生容易理解。而韌皮纖維,可以準備一些麻的纖維(剪幾段麻繩,搓開后備用),讓學生體會到韌皮纖維的柔韌性。
關于草本植物莖的結構,要指出它在結構上的特點,一是要指出它在表皮以內有幾層機械組織;二是要指出它的維管束分散排列,而且它的維管束里沒有形成層。在指出這些特點的時候,還應該與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相比較,以便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
由于要求學生用肉眼觀察木本植物的莖,課前應該采集1~3年生的新鮮的椴樹莖,切成長約5厘米的莖段,供學生觀察。如果沒有椴樹,楊樹、柳樹、木槿、泡桐、臭椿、月季等都可以代用。楊樹、柳樹的樹皮易于剝開,便于觀察形成層。泡桐、臭椿、月季等顏色較深。認清三部分結構以后,可以讓學生剝下一部分樹皮,看到木質部表面粘滑的一薄層,這就是形成層。因為形成層只有幾層細胞厚,所以用肉眼在橫斷面上看不到。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樹皮內層和木質部從上到下撕下一些纖維狀細絲,從而為講述韌皮纖維和木纖維打下基礎。
高三生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使學生了解植物體吸水的部位及植物細胞的兩種吸水方式。
2、使學生理解滲透作用的原理。
3、理解植物體的水分代謝包括水分的吸收、運輸、利用和散失等過程。
4、理解蒸騰作用及其對植物的作用。
5、使學生了解合理灌溉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的運用。
二、能力方面
1、通過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進一步訓練學生制作臨時裝片的技能,同時培養其分析實驗的能力。
2、通過分析滲透裝置得出滲透吸水原理,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訓練其科學思維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通過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如應用植物吸水原理進行合理的灌溉,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理念。
2、通過學生對水資源現狀的了解,增強學生關心、自覺保護地球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講述了滲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水分的運輸、利用和散失以及合理灌溉等方面的知識內容。
1、滲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材選簡要介紹了一下植物吸收水分的器官(主要器官是根,葉等器官也可以吸收水分)、吸收水分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的表皮細胞)、植物根尖的結構、以及植物吸收水的兩種主要方式,即吸脹吸水和滲透吸水,指出未成熟的植物細胞,還沒有形成大液泡,主要依靠吸脹作用吸水;而成熟的植物細胞,即有大液泡的細胞主要以滲透作用方式吸收水分。
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滲透吸水原理,教材通過分析滲透裝置,總結出:
(1)滲透作用的概念。即滲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2)發生滲透作用的兩個條件。即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兩側的溶液之間具有濃度差。
接著分析為什么一個成熟植物細胞相當于一個滲透系統,指出當成熟的植物細胞具備上述兩個條件時,就會發生滲透作用。
然后安排學生做《實驗九、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以驗證成熟植物細胞的確是一個滲透系統。
2、水分的運輸、利用和散失
水分是如何從根毛細胞最終進入植物體的每一個細胞的呢?
。1)教材先分析了土壤溶液中的水分進入根尖以內的導管的兩條途徑
、倭硪粭l途徑是通過滲透作用進入根尖成熟區的表皮細胞、并且通過成熟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層層細胞向內滲入,最終進入導管。
、谝粭l途徑是通過成熟區表皮細胞細胞壁,以及成熟區表皮細胞以內層層細胞之間的細胞間隙向里滲入,最終進入導管。
(2)教材接著又簡單介紹了水分如何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在值物體內的運輸、以及少部分水被植物體利用和大部分水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掉的情況
3、本節的最后教材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簡要講述了合理灌溉的原理和應用。
教法建議
1、引言
課前可收集一些我國、世界有關水資源危機的事例或數據;也可結合節水的需要收集一些人類所采取過的一些節水措施;或者是植被對水資源起到保護作用的事例,這樣引入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包括我國在內的.全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學生對為什么要節水有一個深切的體會,同時在本節學習結束后也會對為什么要保護植被、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有較深的體會。
2、滲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
植物的水分代謝包括水分的吸收、運輸、利用及散失。水分代謝對學生來說并不是很陌生,因此,范文,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以了解學生對水分代謝的理解程度,找出學生對水分代謝理解上的偏差和不足,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在使學生對水分代謝有了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后,教師可專心與學生一起來處理滲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一教學內容。
。1)分析滲透裝置,總結出滲透作用的概念和滲透吸水的原理,這是本節的難點。
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所給的滲透裝置,引導學生把與該裝置有關問題討論透徹,這是一次很好的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機會。
在滲透作用中,水分子總是從密度高的一側更多地向密度低的一側運動,由于在細胞中水是溶液的溶劑,因此從溶液的角度來說,水分是從溶液濃度低的一側更多地向濃度高的一側滲透,對此學生的理解不易明白,應注意解釋清楚。
細胞壁是全透性的,而細胞膜是半透性的(選擇透過性),二者在通透性上的差別,以及這種差別對滲透作用的影響、對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的產生,都需要學生很好的理解。
。2)引導學生討論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
在搞清楚滲透系統滿足的兩個條件后,教師先引導學生分析一個成熟植物細胞(比如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的結構,它的細胞壁是由纖維素和果膠構成的、水分子和溶質分子都可以通過的透性膜。原生質層是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被選擇的離子和小分子可以通過,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的選擇透過性膜。原生質層包圍著具有一定濃度的細胞液,這時一定要引導學生區分一下原生質與原生質層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一個成熟的植物細胞,使學生意識到:滲透系統的兩個條件在一個成熟的植物細胞中都是存在的,從而得出結論,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
(3)學生做《實驗九、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
在學生明確了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后,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如何通過實驗來驗證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呢?”
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假設或自己的實驗設計,之后與書上的實驗九進行比較。
之后,學生做實驗九,實驗結束后,根據實驗結果可檢驗同學們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同時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會出現質壁分離的現象?為什么會發生質壁分離的復原等問題。
3、水分的利用和散失,這部分最重要的教學內容是蒸騰作用的生理意義,這是本課題的教學的重點。
學生可能在初中已經知道,植物體吸收的水分中有99%是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去了,據此,可以提出下面的問題:
蒸騰作用是對水分的浪費嗎?
從而引出蒸騰作用對植物生活,以至整個生態系統的重要意義。
4、合理灌溉這部分的教學可采取一邊列舉合理灌溉的實例,一邊讓學生分析該措施的生物學原理的方式,以強化學生對水分代謝知識點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第四節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教學重點】
植物體吸水的部位及植物細胞的兩種吸水方式;滲透作用的原理;植物體的水分代謝包括水分的吸收、運輸、利用和散失的大體過程;蒸騰作用及其對植物的作用;合理灌溉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的運用
【教學難點】
滲透作用的原理
【課時安排】
授課1課時,實驗1課時
【教學手段】
掛圖、多媒體課件、實驗
【教學過程】
引言:課前可準備兩組天竺葵植株,一株正常澆清水,一株澆濃鹽水,以備上課學生觀察之用;課前可收集一些我國、世界有關水資源危機的事例或數據;也可結合節水的需要收集一些人類所采取過的一些節水措施;或者是植被對水資源起到保護作用的事例,這樣引入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包括我國在內的全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學生對為什么要節水有一個深切的體會,同時在本節學習結束后也會對為什么要保護植被、大力開展植樹造林也會較深的體會。
學生討論水資源方面的資料,同時觀察兩株天竺葵的生長異同,從而引入植物細胞吸水與失水的學習。
植物的水分代謝包括水分的吸收、運輸、利用及散失。水分代謝對學生來說并不是很陌生,因此,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以了解學生對水分代謝的理解程度,找出學生對水分代謝理解上的偏差和不足,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比如,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
、僦参镂闹饕鞴偈鞘裁矗
②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什么?
、勰懔私庵参锔獾慕Y構嗎?
、苤参矬w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通道是什么?你知道這些通道在植物體的哪個部位嗎?
⑤水在植物體內都可以參與哪些生理功能?
高三生物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2.概述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3.嘗試調查農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情況。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三、教學方法
講述法、探討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提示】:應該先吃雞,再吃玉米(即選擇1)。若選擇2,則增加了食物鏈的長度,能量逐級遞減,最后人獲得的能量較少。
【問題】以“本節聚焦”引起學生再次的思考。
【板書】第2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講述】
(1)幾乎所有生態系統的能量源頭是太陽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光能固定下來,這是生態系統繁榮的基礎。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減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夠為下一營養級消費的能量。所以,從能量的角度來看,植物的多少決定了生物種類和數量。在氣候溫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種生物就會非常繁榮,熱帶雨林就是這樣的情況;在氣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難生長,各種生物的數量都很少,顯得荒涼而冷寂;
(2)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時,每一營養級都有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
(3)生物的遺體殘骸是分解者能量的來源。
【思考與討論1】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提示】
1.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流動、轉化后,一部分儲存在生態系統(生物體有機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發至無機環境中,兩者之和與流入生態系統的能量相等。
2.不能,能量流動是單向的。
【板書】能量流動的特點
【資料分析】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3.流入某一營養級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過該營養級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為排出物、遺體或殘枝敗葉不能進入下一營養級,而為分解者所利用;還有一部分未能進入(未被捕食)下一營養級。所以,流入某一營養級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營養級。
4.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
【講述】生命活動離不開能量,生物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取能量才能維持生存;在生物獲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貯存于生物體內;由于能量沿食物鏈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動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著消耗的總能量越多。
【板書】能量流動的特點:
1.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
2.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
【旁欄思考題】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提示】一般情況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時候會出現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由于生產者(浮游植物)的個體小,壽命短,又會不斷地被浮游動物吃掉,所以某一時刻調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動物的量。當然,總的來看,一年中流過浮游植物的總能量還是比流過浮游動物的要多。與此同理,成千上萬只昆蟲生活在一株大樹上,該數量金字塔的塔形也會發生倒置。
【板書】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思考與討論2】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提示】“;~塘”的設計理念是從人類所需出發,通過能量多級利用,充分利用流經各營養級的能量,提高生產效益。
【調查】參考調查點:稻田生態系統
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2)生產者:水稻、雜草、浮游植物等;
(3)消費者:田螺、泥鰍、黃鱔、魚、青蛙、浮游動物、昆蟲、鳥類等;
(3)分解者:多種微生物。
【問題提示】
1.生產者主體是水稻,其他生產者有雜草、浮游植物等。農民主要通過噴灑除草劑,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雜草的生長。
2.初級消費者有:田螺、浮游動物、植食性昆蟲、植食性魚、鳥類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蟲和鳥類等往往對水稻生長構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魚數量較多時也會對水稻生長構成危害。農民采取噴灑農藥、豎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減少這些動物的危害。
3.次級消費者有:泥鰍、黃鱔、肉食性魚、青蛙等。一般而言,這些消費者對水稻生長利大于害。農民通過禁捕,或適量放養等措施,實現生態農業的目標。
4.農民對秸稈的傳統處理方式有焚燒或填埋等;現代農業提出了綜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稈可作為多種工業原材料,還可以用來生產沼氣,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5.主要通過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6.通過稻田養魚等措施,實現立體化生態農業;通過建造沼氣池,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
【技能訓練】分析和處理數據
【提示】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kg,計算公式是(12+18)/12x2675,這些葡萄糖儲存的能量是1.07x1011kJ(計算公式是EG=MGx1.6x107);
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x1010kJ(計算公式為ΔE呼=ΔMGx1.6x107);
這些玉米在整個生長季節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是1.3972x1011kJ(計算公式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陽能的比例是23.4%;
這塊玉米田的太陽能利用效率是1.64%(計算公式為η=1.3972x1011/8.5x1012)。
【小結】見板書。
【作業】練習一二。
【提示】
基礎題
1.A。2.D。3.B。
拓展題
、怕(2)圖b所示生態系統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還有一部分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學能的形式被人類再度利用,因此,該生態系統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不能。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物質總是由有序朝著無序的方向(熵增加)發展。硅藻能利用獲取的營養通過自身的新陳代謝作用釋放能量,依靠能量完成物質由無序向有序的轉化,維持其生命活動。
高三生物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
3.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
4.通過觀看生物資料片、觀察一些昆蟲的社會行為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5.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物學的熱愛之情。
6.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品味優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
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
2.通過觀看生物資料片、觀察一些昆蟲的社會行為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每天我們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頭注意過你腳下的螞蟻窩?也許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你有沒有發現,螞蟻經常成群結隊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飯到它們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螞蟻發現,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會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飯粒搬回家。哪怕是一塊大面包,它們也能很快解決。它們就像一個大家庭,團結一致,努力工作。同學們,你覺得神奇嗎?它們與我們多像,但它們能和我們一樣嗎?今天我們學習的一篇文章,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板書課題--作為生物的社會)
二、作者:
劉易斯托馬斯是美國醫學家、科普作家,同時又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他的代表作品是《細胞生命的禮贊》,這部書是一個醫學家、生物學家關于生命、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龐雜而新奇,批評文明,嘲弄愚見,開闊眼界、激發思索。而其文筆又少見的優美、清新、幽默、含蓄,無愧當今科學散文中的大家手筆。無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國讀書界和評論界的巨大反響和熱烈歡呼,獲得當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后18年來由好幾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暢行不衰!據說年過花甲的劉易斯托馬斯的名字因這一本小書而家喻戶曉,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連拋出后兩本書時,書商都不用再作廣告,只喊聲“《細胞生命的禮贊》一書作者劉易斯托馬斯的新著”就夠了。《作為生物的社會》這篇文章就是這部書中的一個精彩章節。
三、整體感知,明確本文寫作思路:
現在,同學們先仔細地閱讀一遍這篇文章,給課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大意,從整體上把握作者的寫作主旨。當然,在閱讀時首先要疏通生字:
1、字詞注音:
鱒(zūn)魚蟻冢(zhǒng)苜蓿(mùxu)鯡(fēi)魚蹩(béi)腳
2、教師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把握本文寫作思路:
教師: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篇科普論文,那說明文一般先要明確說明的對象,然后再運用各種方法、事例來證實自己的觀點,最后則是升華主題吧,那這篇文章作者是要說明什么呢?請同學們緊跟老師的提問,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我們先一起來看第一部分,大家看一下,第一段寫的是什么?
學生:(醫學家舉行年會的情景)
教師:他是怎樣描述的呢?他把他們比喻成了什么?
學生:(群居性昆蟲大聚會。同樣是那種離子式的振動,碰上一些個急匆匆來回亂竄的個體,這才略停一停,碰碰觸角,交換一點點信息。每隔一段時間,那群體都要像拋出釣鱒魚的釣線一樣,準確無誤地向恰爾德飯店拋出一個長長的單列縱隊)
教師:作者開篇把人類比作是螞蟻,由人類社會的的活動情景聯想到了生物社會的活動,引出了所要探討的話題。
再看一下第二段,寫的是什么?
學生:(傳統生物學界的看法:“暗示說昆蟲群居的活動跟人類事物總有點聯系,那在生物學界將是非常糟糕的態度。關于昆蟲行為的書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們,昆蟲好像是來自外星的生物,它們是行為絕對是有異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幾乎還是非生物的”。傳統生物學界認為人類社會與生物是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教師:那他們為什么是非常糟糕的態度呢?
學生:(說人類像螞蟻可以,反過來說螞蟻像人類,就會遭到非議,因為這是對人類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挑戰。)
教師:那作者是抱著什么樣的態度的呢?我們可以從哪一句話看出?
學生:(“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以幽默的語言描述了一系列螞蟻的社會行為,從“培植真菌,喂養蚜蟲”,到“迷惑敵人,捕捉奴隸”,到“使用童工”“交換信息”,簡直和人類的行為毫無二致。“它們什么都干,就差看電視了”,作者這里有意用描述人類行為的語言來描繪螞蟻,和文章開頭的一段用描述昆蟲的語言來描繪人類正好形成對比,表達了一個鮮明的觀點:人類的社會行為和生物的社會行為有極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為比照的。)
3、現在,請同學們總體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學生完成,教師明確)
第一部分(第1至3段):從一個事例切入,即醫學家舉行年會,把其與生物界聯系起來,從而得出自己的論點,人類社會與生物社會有共通之處。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動物過著兩種生活,即是個體的存在,又是集體的存在,也就是說,動物過著個體的和社會的兩種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類與生物界的相通之處--人類也要有社會的生活。
四、全文主體部分探究:
1、接下來快速的閱讀文章的第二部分,看看作者都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會是怎樣的?
(主要有螞蟻、蜜蜂、鯡魚和粘菌細胞等,在作者眼里,它們好比是一個小型的人類社會組織,有組織,有紀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2、安排趣味性討論:根據課文,分小組討論,假設你們是一群螞蟻、一群蜜蜂、一群鯡魚或粘菌細胞,為了維持生計,你們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同學們可以盡量的發揮想象。
設置預案如下:
(①螞蟻組:我們螞蟻家族人丁興旺,是個大家庭。我們培植真菌,喂養家畜,把軍隊投入戰爭,動用化學噴劑來驚擾和迷惑敵人,捕捉奴隸。我們的同類織巢蟻屬還會使用童工,抱著幼體像梭子一樣往返竄動,紡出線來把樹葉縫合在一起,供它們的真菌園使用。我們利用智慧覓食,結合集體的力量搬動食物。在建造蟻時,我們會集體搜集樹枝,作好統籌規劃,通力合作,先砌墻,再蓋頂,遇到障礙時隨機應變,用智慧解決問題,我們的生活忙碌而充實。
、诿鄯浣M:我們家的主要勞動力工蜂會外出尋找花蜜,通過形態各異的優美舞姿向同伴傳遞信息。工蜂在筑巢時會共同協作,進行有條不紊的工作,當我們的家庭成員壯大到一定程度后,我們會處動分化成兩支數量相等的團隊,一支追隨老蜂王,一支跟隨新蜂王,組建成兩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③細胞組:別看我們是微生物,我們的力量可不小!在我們的幼年時期,我們是一個個獨立的阿米巴狀細胞,我們吞吃細菌,彼此疏遠,不相往來?墒钱斘覀兊拈L官----一些特殊細胞放出聚集素后,我們會聞令趕來,聚成一個星狀細胞,彼此融合,構成一個動作遲緩而又結實的小蟲子,生出一個富麗堂皇的梗節,頂端帶一個實體,由它負責繁衍后代,此后,我們的'子孫繼續重復我們的生活方式。
④鯡魚組:我們和其他魚群一樣,集體行動,共同抵御處敵入侵。當我們聚在一處時,我們的功能勝似一個多頭組成的巨大生物。)
五、拓展探究:
1、通過學習,我們明確了作者的觀點是:人類的社會行為和生物的社會行為有極大的共性,并非是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為比照的。還舉了幾個例子,螞蟻、蜜蜂、鯡魚和粘菌細胞等。結合這些事例,聯想我們人類,你能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這些事例都說明,許多動物和人類一樣,有等級有秩序,有很多社會行為,腿死嘁謊,有等級有秩序,有很多社會行為,它們進行群體生活,能思考有智慧,共同經營起一個大家庭,它們同人類一樣,經常是相互依存,同步活動的。它們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團結就是力量,我們人類應當學習它們的團隊精神。
2、在哪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出這些特點?
(“當你觀看聚在蟻丘邊的、黑壓壓蓋過地皮的數千螞蟻的密集群體時,你才看見那整個活物。這時,你看到它思考、籌劃、謀算。這是智慧,是某種活的計算機,那些爬來爬去的小東西就是它的心智!币罁@種情形,在建造蟻的時候,它們可以做到先筑墻,然后再蓋頂,碰到障礙時,會自己用智慧解決問題;白蟻更是奇特,它們在建造美麗的拱券的時候,往往利用群體力量,像藝術家一樣地完成任務。蜜蜂覓食跳舞。)
(“如果你破壞了蟻丘某一部分,數百只螞蟻會過來掀動那一部分,移動它,直到恢復原來的樣子!薄靶∈依镉袃扇话紫,就會銜起一塊塊土粒木屑搬來搬去,但并沒有什么結果,什么也沒有建造起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白蟻加入,似乎達到了某種臨界質量或法定數,于是思維開始了。”)
4、再看第三部分,作者指出了,其實人類比動物更具有社會性,但我們人類都出現了什么樣的狀況?(“雖然我們無論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動物中社會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賴,聯系更密切,行為上更不可分,我們卻并不經常感到我們的聯合智慧。”“電路好像還在,即使并不總是通著電!币簿褪钦f,我們類雖然比動物更具社會性,但我們沒有真正的做到聯合起來,充分發揮我們的智慧和才能)
5、最后,作者以科研為例,引用了人士的觀點,再一次強調個體的智慧與群體的智慧,發明創造必須融入群體的智慧才能發揮作用,才有意義。希望科學研究能有多一點的交流。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原來生物界還有這么多我們不曾了解的,人類千萬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認識自身生存危機。我們為在既要強調個體的智慧,也要重視群體的智慧,因為發明創造必須融入群體的智慧中才能發揮作用,才有意義。所以,同學們學習也不能夠閉門造車,一定要多多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附:學生可能存在的其余問題:(可作為自習輔導內容)
一、本文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明確: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學隨筆。本文雖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論文,沒有羅列森嚴的論點論據,但還是具有獨特的論證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終是在與人類行為的對比中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為,始終認為人類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著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論述中,無論是對人還是對欺也生物,多從個體與群體兩個方面做比較分析,肯定群體的智慧,強調社會化的重要性;再次,對生物的社會行為的描述,有詳有略,先詳后略,以詳帶略(詳昆蟲類,略菌類,魚類、鳥類),這樣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細致剖析,又豐富了例證,也體現了由現象層面到理論探討逐步深化的過程。
二、結合具體的語境,說說下列語句的幽默效果。
1、它們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卻魔魔道道的小機器。
明確:諷刺怕遭到非難的作者極端保守的心態,他們恨不得把昆蟲看做是天外來客,完全有異于人類,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機器”一樣。
2、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
明確:諷刺人類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螞蟻的很多行為與我們相似,我們卻不愿意或不敢承認這一事實,真是有些為難。
3、它們什么都干,就差看電視了。
明確:用夸張的語言說明螞蟻的社會行為太接近人類了--恐怕離看電視也不遠了吧!
4、它不過是一段長著腳的神經節而已。
以“輕蔑”的口氣評論一只“獨行的螞蟻”,強調它們個體智慧的微不足道。
5、我們總要一邊探索,一邊互相呼喚,交流信息,發表文章,給編緝寫信,提交論文,一有發現就大叫起來。
明確:以夸張的筆法,將人類的行為“原始化”,暗中與動物行為混同,意在說明兩者之間的某些相似性。
三、怎樣理解本文關于生物社會行為的論述
【明確】作者論述昆蟲、魚類、鳥類等生物的社會行為,證明它們也有集體協作精神,而且隨著群體數量的增加,智慧也隨之增長,這些都來自他對自然界中社會性生物細心的觀察和思考。把這些生物的群體看成是一個龐大的生物體,更是作者的創見。但是要看到,作者談論生物的社會性,焦點還是在反思人類行為,意在批判傳統生物學人類中心主義甚至人類沙文主義的觀念,強調人類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識,不然我們就會陷入因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帶來的種.種困境之中。無可否認,作者的論述有其幽默調侃的成分,觀點有其牽強偏激之處,但他的視角是獨特的,見解是獨到的,議論是深刻的,讀之給人以理性的啟迪和美感的享受。
高三生物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ㄒ唬┙虒W內容:
了解內分泌腺的特點和種類,介紹激素的主要種類、作用及分泌異常時的癥狀,掌握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ǘ┙虒W重點:
1.內分泌腺的特點、種類及其所分泌激素的主要種類和作用,并能舉例說明人體激素參與生命活動的調節及分泌異常時的癥狀。
2.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ㄈ┙虒W難點:
1.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2.學生科學探究精神的養成。
二、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說出內分泌腺的特點、種類和激素的主要種類。
2.舉例說明人體激素參與生命活動的調節。
3.說出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異常時的癥狀。
4.舉例說明激素調節受神經系統的調控,人的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調節,但也受激素調節的影響。
。ǘ┠芰δ繕耍
1.運用資料分析的形式,說出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
2.嘗試設計對照實驗。
。ㄈ┣楦心繕耍
1.關愛和幫助自己周圍一些激素分泌異常的患者。
2.關愛自己,擁有健康向上的生活。
三、教學方法
引導自學、探討法
四、課前準備
1、教師:制作CAI課件,收集相關資料。
2、學生:調查激素分泌異;颊。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發生在人類身上的疾病多種多樣,我相信大家對其中某些疾病的情況肯定有所了解。那么,范文,你們是否清楚這些疾病呢?(展示幾種疾病的名稱:侏儒癥、巨人癥、肢端肥大癥、呆小癥、甲亢、地方性甲狀腺腫、糖尿病,學生各抒己見,積極性增加)
這幾種疾病雖然表現出來的癥狀各不相同,但是它們都與激素有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共同探討學習:第四節激素調節。
。ǘ┲v授新課
1幾種主要的激素
。1)生長激素
展示幾張侏儒癥和巨人癥患者的圖片,學生通過觀察了解侏儒癥和巨人癥患者的表現癥狀(侏儒癥:生長遲緩,身材矮小;巨人癥:過分生長,身材過高),進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這兩種疾病跟生長激素有關: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患侏儒癥,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患巨人癥,從而由學生總結出生長激素的主要作用。(教師提問:大家猜想一下造成這兩種疾病的跟生長有關的激素會是什么名稱呢?生長遲緩和過分生長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呢?人到什么時候基本停止生長了?這說明引起這兩種疾病的生長激素是在什么時候分泌出現了問題?)
通過“出謀劃策: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來改變“侏儒癥”的命運呢?”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接著教師繼續提問:能否給成年侏儒癥患者注射生長激素?引出肢端肥大癥(展示肢端肥大癥患者的圖片),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直觀了解并說出其表現癥狀,再讓學生閱讀相關資料(資料:肢端肥大癥為垂體前葉機能亢進癥之一,發生于青春期后。巨人癥常繼續發展為肢端肥大癥。分泌生長激素旺盛。病因不明。起病緩慢,一般自20~30歲起病,表現為手足厚大,口唇厚、耳鼻大、舌大而厚,下頜、眼眶上嵴、前額、顴骨及顴骨弓增大,四肢加粗。以后身體狀況逐漸衰退。),從中尋找分泌生長激素的器官——垂體。接著展示垂體的圖片,由垂體又名腦垂體,學生猜想其位置:大腦的下部,同時學生總結回答垂體分泌的激素名稱:生長激素等,生長激素的主要作用:促進生長發育。
(2)甲狀腺激素
展示科學家驗證甲狀腺激素作用的三個實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資料(資料:科學家為了研究甲狀腺的功能,破壞了蝌蚪的甲狀腺,發現蝌蚪停止了發育,不能發育成蛙?茖W家在飼養缸的水中放入甲狀腺激素,發現破壞了甲狀腺的蝌蚪又發育成蛙。在飼養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狀腺激素,則蝌蚪提前變成蛙,但蛙只有蒼蠅大小。),共同討論分析三個實驗的目的,得出結論: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能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同時通過分析資料,學習科學的探究意識與方法,自己嘗試設計對照實驗來證明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實踐活動材料:一些小蝌蚪、甲狀腺激素、兩只相同的玻璃缸、餌料、清水。請你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并寫出探究計劃。有興趣的話,不妨親手試一試。)
通過甲狀腺、甲狀腺激素激發學生回憶地方性甲狀腺腫,教師提問:為什么缺碘會得地方性甲狀腺腫?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資料(資料:地方性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患者表現為脖子腫大,呼吸困難,勞動時心跳快、氣短等。碘是甲狀腺激素的重要成分,以致甲狀腺激素不足,甲狀腺增生腫大。推廣食用加碘食鹽和常吃含碘豐富的海產品是很好的防治措施。),從中尋找答案。由大脖子病的發病部位引出甲狀腺的位置:頸前部,喉和氣管的兩側,同時學生總結回答甲狀腺分泌的激素名稱: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的主要作用:促進生長發育,促進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根據甲狀腺激素的作用依次介紹呆小癥(幼年時甲狀腺激素過少)和甲亢(甲狀腺激素過多),讓學生試著說說各自的表現癥狀,注意區分呆小癥與侏儒癥。
。3)胰島素
由“你了解糖尿病嗎?”為話題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并了解糖尿病的典型癥狀除了糖尿外,還有“三多一少”——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輕,另外適當介紹一下糖尿病的危害,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初步獲知了糖尿病的部分知識后,學生自然而然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會患糖尿病?”,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分析科學家驗證胰島素作用的三個實驗(資料:科學家發現,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現了葡萄糖,并出現糖尿病病人的一些癥狀。科學家將正常狗的胰管結扎,發現胰腺大都萎縮了,只有內部一團團的細胞——胰島活著,并且尿液中沒有出現葡萄糖。科學家推測,胰島分泌一種能夠調節糖的吸收和利用的物質。后來,加拿大科學家班廷從狗的胰島中提取了胰島素,用胰島素治療患糖尿病的狗并獲得成功,從而開創了治療人糖尿病的新紀元。班廷為此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學生完成填空的形式重溫科學家的研究思路(發現問題、作出假設、設置對照實驗、實驗結果、作出新的假設、進一步實驗、實驗結論)。同時由上述資料可得出胰島的位置:散布于胰腺中(內部),胰島分泌的激素名稱:胰島素等,胰島素的主要作用:調節糖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等。(展示胰島圖片)在此基礎上,聯系實際,師生共同繼續深入探討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么(注射胰島素、控制飲食、避免過度緊張和勞累、適當鍛煉身體、定期檢測血糖等),突出強調胰島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4)其它激素
對上述三種激素進行歸納總結,并得出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調節特點:
1、含量少,作用大。在此基礎上,展示資料:近年來報紙雜志經常報道,一些肉類食品中的殘余激素、劣質兒童保健品中隱含的激素,引起兒童的性早熟。根據你所了解的激素的調節特點,試分析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引起性早熟的原因(與性激素有關),同時引導學生回憶第一章所接觸過的性激素(睪丸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學生此時會領悟到原來人體內有許多激素,它們對生命活動都發揮著重要的調節重用。教師進一步提問:大家還知道人體內其它一些激素嗎?(展示人體內分泌系統的圖)根據學生的興趣,適當介紹胸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的相關知識。教師通過人體內分泌系統的圖讓學生清楚的了解內分泌腺(產生激素的器官)和內分泌系統(由人體內所有的內分泌腺構成)的概念。
2、內、外分泌腺的比較
通過回憶消化腺和觀察內、外分泌腺的圖,認識兩者的區別,由學生自主完成一張內、外分泌腺比較的表格(有無導管、分泌物輸送方式、分泌量和實例)。
3、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通過觀看足球賽的一個精彩片段,讓學生談談自己此時此刻的感受,教師接著提問:大家為什么會面紅耳赤、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學生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去了解其原因(情緒激動,大腦皮層興奮→促使腎上腺分泌較多的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能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并使皮膚因血管擴張而顯得面紅耳赤),從而明白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高三生物教案 篇7
一、 說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點講述了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義三大部分內容;它系統介紹了生物異化作用的一個重要過程,為我們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新陳代謝與ATP、光合作用、植物對礦質離子的吸收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系,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
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的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目標
①識記呼吸作用的概念、類型、場所、生理意義、以及在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區別和聯系、呼吸作用意義。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
能力目標
、僭O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養學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究精神。
②通過學生讀書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弁ㄟ^學生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培養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④學會用化學方程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呼吸作用的實質。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質、能量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計算能力。
⑤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學生聯系生活、生產實踐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聯系中滲透生命活動不斷發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使學生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培養學生用辯證統一的觀點思考問題,能通過事物的現象看事物的本質.
、谠诮虒W中,通過聯系生產、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因為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生物呼吸的有關知識,對呼吸的氣體交換現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學生的化學知識和認識水平,對呼吸作用的過程幾乎未涉及。高中學習呼吸作用,重點放在使學生認識呼吸作用的基本過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上,可使學生對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呼吸作用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產生ATP的本質的基礎;是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區別和聯系的基礎。學生認識呼吸作用過程,有利于理解內外因素對呼吸作用的影響,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學重點: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
1、通過資料分析、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通過提問、讀書、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出。
3、通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因為學生的化學知識,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不足。在呼吸作用的過程中,糖的徹底分解,需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呼吸作用的過程比較抽象,現又缺乏直觀教具,是學生對其理解困難的又一原因。
教學難點:
1、實驗設計過程
2、有氧呼吸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
1、分析實驗設計過程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說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通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3、利用化學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實質和相關呼吸作用的運算法則
課時安排:2課時
二、 說教法
眾所周知,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只在課堂活動中起主導、引導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精心設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所以本課采用比較法、直觀教學法、比較歸納法、討論法、閱讀法等教學方法,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閱讀、計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 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 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
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
2、 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有關酵母菌細胞呼吸的知識。
3、 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區別和聯系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
三、說學法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初步理解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原則和方法,發揮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創新性。
建議同學們聯系各種親身體驗,理解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概念、過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物質變化和能量的過程。聯系課件,并運用對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討論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指導學生在預習時以有氧呼吸為主,明確基本概念、場所、條件、產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來去等,接著以同樣的方法對無氧呼吸進行列表比較,最后聯系生命活動和日常生活識記呼吸作用生理意義。
指導學生學會形象思維,結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線粒體”“細胞質基質”的相關內容,形象地分析、記憶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場所、條件、原料、產物及其反應機理。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無論是人類還是細菌,如果能量供應一旦停止,生命也將結束。那么,生物體內是通過什么方式來產生和提供能量的呢? 激起學生的興趣后引入新課。
提出課題:細胞呼吸
探究新課:
(一)、區分呼吸(運動)與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歸納呼吸作用概念
(片2)1、“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么區別?(圖片)
2、“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么聯系?(圖片)
3、細胞呼吸和有機物的燃燒有什么共同點和區別?
4、是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是在有氧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呢?能不能舉幾個例子?
5、綜合以上幾個問題的分析:同學們能否歸納呼吸作用的概念?
(片3) (從“反應物、產物、場所、條件、本質、方式等多方面歸納)
細胞呼吸是指糖類等有機物在細胞內通過酶的催化作用進行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的過程。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二)、以酵母菌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片4) 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生活,以出芽生殖的方式產生后代。在有氧、無氧的環境中均能生存。(簡單介紹此片:圖1、2、3)。
(片5) 首先我們看一段小資料 同學們能否從這段資料中,提取出有關酵母菌細胞呼吸的信息?
學生:(同學們可能分析出:)酵母菌產生了CO2、酒精
教師:(此時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酵母菌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CO2和酒精的呢?根據酵母菌的介紹(有氧、無氧均能生存)酵母菌產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還是無氧的環境中產生的呢?
教師:科學結論的得出,均是通過實驗探究出來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的標準嘛!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設計實驗,來證明或推翻這位同學的分析。
在設計實驗之前,請同學們注意幾點:
1、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生活,其生活方式與動植物有一定的不同。我們就應該根據具體的生物對象,采用不同的實驗技術手段。(可轉回片4)
2、 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與原則:(講解實驗變量與無關變量)
3、在檢測觀測指標時,應根據具體的觀測指標采用具體的實驗措施:CO2、酒精可通過其化學性質來的鑒定。橙色的重鉻酸鉀(K2Cr2O7)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酒精的鑒定需在黑板上寫出)
(片6) 展示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
(片7) 教師:我們來分析一下完整實驗步驟(與此同學的實驗過程比較)
(三)、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片11) 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探究的過程,能否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1、觀察現象:面包松軟,啤酒的形成均與酵母菌有關
2、提出問題:酵母菌的產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條件下還是在無氧條件下產生的。
3、提出假說解釋問題:最可能假設:
4、設計實驗:明確實驗目的;操縱實驗變量;科學檢測實驗的觀測指標;限制好無關變量
5、實驗結果預期
6、實施實驗,
7、得出結果,對比分析,判斷假說真偽、結果與預期相符,證明假說正確。
8、得出結論;
(四)、再探究: 再探究一:(一)(二)(三)(四)(五)
(五)、本節課小結:
(六)、關于呼吸作用的具體過程和有關實際應用,我們下節課再繼續講解。
(七)、作業:以哺乳動物(小白鼠)、植物(小麥、金魚藻)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八)、以植物種子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1、操縱實驗變量:活種子、死種子
2、科學檢測觀測指標:(在黑板上寫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化學方程式,進行觀測指標的分析。)
A:觀測指標為消耗的有機物量(物理學方法)
B:觀測指標為消耗的氧氣量(物理學方法、化學方法)
C:觀測指標為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物理化學方法結合)
D:觀測指標為溫度變化(物理學方法)。
(九)、板書:
第二課時:
提問: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類型?提問:有氧呼吸怎樣進行?
(一)有氧呼吸全過程
出示課件:(展示有氧呼吸過程圖)由學生先自學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 提出問題要求分析并討論: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別產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幾階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別來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 從何而來?
③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H]產生?其去向?
、苡醒鹾粑^程中哪幾個階段有ATP產生?最多的是哪一個階段?
、萦醒鹾粑^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進入線粒體參與有氧呼吸?
再請學生講述,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處理發現的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既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教師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解:有氧呼吸各階段的場所、各階段的物質變化和能量的釋放情況及反應式,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的原因,以解決學生中的疑難。
展示: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比較過程圖;請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信息
有氧呼吸 場 所 反應物 產物 釋放能量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討論:總結有氧呼吸的概念和總反應式(關鍵詞:氧氣、酶、徹底、分解、大量)
通過以上處理,使得有氧呼吸呼復雜、抽象的過程變得形象、具體,既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二)無氧呼吸全過程
提問:蘋果、香蕉儲存久了,會有什么氣味散發出來?(回答:酒味。)轉入無氧呼吸的學習
展示: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提出要求:閱讀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自學無氧呼吸過程、產物、能量的釋放、概念、發酵等,教師只起組織、提示、引導和歸納性總結的作用。
(三)、有氧、無氧呼吸的比較
提出問題:討論并分析:
1、為什么無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2、為什么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產物不同?無氧呼吸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么?
3、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異同?
展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請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信息.
4、那細胞呼吸有什么意義呢?學生閱讀;教師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遷移,聯系動植物和人體的其他代謝過程加深理解
(四)、鞏固練習:展示:知識目標檢驗小結:讓學生自行檢驗有無達到知識目標.
(五)、課后探究課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農村有家庭釀制甜酒釀的技術,請同學們組成合作小組一起探究甜酒釀的釀制過程并能提出相關問題繼續探究。如:
、偌泳扑幥盀槭裁聪纫姑罪埨鋮s?而后為什么還要保溫?
、诩拥木扑幨鞘裁?
、奂热皇蔷茷槭裁磿?
④在瓷壇內的米飯中間挖一個洞的目的是什么?
⑤釀制甜酒釀時,總是先來“水”,后來“酒”,為什么?
、蘅捎么蠖怪铺鹁漆剢?等等問題
(六)、板書設計(略)
五、效果預測:
在這兩節課的教學中,通過探究引入,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刺激學生多種感官活動,引起加強學生有意注意,通過比較歸納,讓學生在推理、判斷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師的點評與總結一方面統一了認識,給學生一個較為正確的可供參考的觀點,另一方面較好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能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預測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課后的探究性課題將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高三生物教案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第三章第三節群落的演替。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作業設計和說教學反思七個方面對本課題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群落的演替》是第三章第三節內容,是學生在前面學習了種群和群落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分析群落的演替過程,引導學生比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可以加深對群落的優勢種、群落結構和類型等知識的理解,為以后生態系統的結構和穩定性、多樣性作鋪墊。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年齡特點、生活經驗、認識問題的層次、程度、學生發展
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維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倜枋鋈郝溲萏娴母拍睢
、谂e例說出群落演替的類型;
③舉例說出闡明群落演替的過程;
、芘e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能力目標:
、馘憻拰W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
、谂囵B學生課前預習、全面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情感目標:
、訇P注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認同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
、诖_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3、教學重點及難點
從教學內容、課標要求、學生實際、理論層次、對學生的作用等方面確定本節課的教學
重點和難點:
重點:群落的演替過程
難點:群落的演替過程;鍛煉學生提煉重點內容進行匯報。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四章的前三節已經學習了種群和群落的相關基礎知識,對種群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對群落演替的現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經歷的簡單性和生活環境的差異性,學生對群落演替現象還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統的感性認識上,沒有建立起概念與現象之間的聯系。
2、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盡可能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性學習,綜合利用視頻、圖片等直觀教具動態地展示群落演替的過程,始終圍繞著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聯系與相互作用,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過程及本質。并將本節課的新知內化為學生生活行為中的具體行動。我采用的教法是:
①參與式教學法(學生課前自主收集并整理相關資料、教師和學生一起制作多媒體課件)
、谘菔痉(各種圖片、視頻)
③讀書指導法(指導學生自學教材、閱讀參考書)
、苷勗挿
三、說學法
1、學生課前自主收集并整理相關資料
第一小組收集影響群落演替的內外因素;第二小組在校園內觀察被人踩踏成的小路周圍
雜草的分布特點及原因。第三小組收集我國外來入侵物種入侵情況;第四小組收集我國實行的退耕還林、還草、還湖工程的情況。充分體現學生間的合作學習。
2、學生課前依據學案自主預習
3、聯系具體的事例,讓學生自己比較、歸納和總結。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創設情境,引發學習動機
利用課本78頁的“問題探討”,多媒體課件展示印度尼西亞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前和后及變化的圖片。然后設疑:①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②這一地區有可能恢復原來群落的結構嗎?引出課題“第4節群落的演替”(板書)
(二)新課教學
1、例舉群落演替的過程,歸納演替的類型
過渡:光的巖石上是如何長出森林的.呢?
(1)巖上的演替過程:
學生再次閱讀課本78-79的圖4-14“發生在巖上的演替”的過程圖片。
然后學生板書巖上的演替的幾個階段;
其次學生回答學案上的問題:
①光的巖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為什么不是苔蘚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诘匾码A段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怎樣的基礎?為什么苔蘚能夠取代地衣?
、墼谏蛛A段,還能否找到地衣、苔蘚、草本、灌木嗎?取代的含義是什么?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多媒體投影展示相應圖片。
(2)建立演替的概念,由巖上的演替過程師生共同歸納概念。
(3)揭示群落演替的有關規律
學生回答問題④⑤視頻:
④在此演替過程中,土壤怎么變化?特別是植物的變化有怎樣的特點?
、菰诖搜萏孢^程中,群落的豐富度、空間結構和抵御環境變化的能力有什么變化?
通過學生的回答,師生共同總結群落演替的有關規律:
、偃郝溲萏媸怯许樞虻倪^程,是有規律地向一定方向發展,因而是能預見的
②雖然演替受物理環境所制約,但演替是受群落本身所控制的,演替前期為后期物種的入侵與繁榮準備了條件
、垩萏娴淖詈箅A段是穩定的系統,往往生物量,種間關系最緊密。
(4)與導入呼應: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后,這一地區還有可能恢復原來群落的結構嗎?這部分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新獲得的知識,層層深入地分析解決問題。過渡:演替只能從巖開始嗎?
(5)棄耕農田上的演替
學生再次閱讀課本80頁的圖4-15“棄耕農田上的演替”過程圖片并思考:所有棄耕農田都能演替成樹林嗎?
學生板書棄耕農田上的演替的幾個階段并回答問題。
(6)演替的類型
教師用多媒體投影展示“發生在巖上的演替”和“棄耕農田上的演替”的過程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比較兩者的不同點。并思考為什么這兩個演替過程的起點不相同呢?師生共同歸納:群落演替的類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概念及分類依據。并展示相應圖片。
(7)第一小組同學匯報,影響群落演替的內外因素視頻。
教師總結:在這個演替的漫長過程中,不論是內因還是外因都可成為引起演替的重要條件。說明群落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生命系統。它時時刻刻都發生著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總是向著相對穩定狀態的方向進行。
這部分的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過渡:影響群落演替的內外因素中不可忽略的還有人類的活動。你了解的有哪些人類的活動會影響群落的演替呢?
2、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1)教師出示圖片,引出魯迅先生的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钡诙〗M的同學匯報校園內小路周圍雜草的觀察結果視頻。
(2)教師:隨著國際間交流的日益頻繁,人類有意或無意的活動使物種的遷移也越來越頻繁。①第三小組展示相應信息視頻。學生思考:從資料的描述中,你知道外來物種入侵后,增長有什么特點?會造成怎樣的危害嗎?
、诮處煶鍪緢D片,了解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其他負面影響。
③人類的活動都是破壞現有的各種生物群落的嗎?——視頻展示寧夏治理沙漠情況視頻。師生共同總結:人類的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人類活動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的,可以對生物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關系。
這部分的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圖片資料的能力,及利用生物學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現象的能力
過渡:以前為了擴大耕地面積,不惜毀林開荒、圍湖造田。帶來的后果就是大量水土流失,洪澇災害頻繁發生。我們如何解決呢?
3、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第四小組匯報我國有關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的情況視頻。
從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這件事上,你得到了哪些啟發?
總結: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我們的努力下,地球一定能為我們人類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
這部分的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把新知識內化為學生生活行為中的具體行動。
五、說板書設計
這樣設計能直觀形象地體現知識結構、突出重點難點、利于鞏固新知識。
六、說作業設計
1、課本P80練習常規作業,主要為鞏固和落實認知目標服務。
2、活動與探究:以“警惕外來物種入侵”為題,寫一篇科普文章!_放性作業,學生在自主完成任務的同時,可以相互合作,通過自主學習所獲得的成果經共享,共同整理、歸納、分類,得到一種比較完整的答案。
七、說教學反思
1、本節教學過程主要重視運用“動態發展觀”來組織實施教學,用歷史性的眼光從縱向進行尋蹤,綜合利用視頻、圖片等直觀教具動態地展示群落演替的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過程及本質。
2.從學生的講述過程中發現,學生能按照提示大概說出主要內容,但是膽量不足,表達能力不強,邏輯思維不夠嚴密。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會更加重視這些方面的教育,并給與學生更多的機會去鍛煉這些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大膽的去展示自己的風采,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學生素質的教育。
高三生物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一節是高中生物新教材第五章第一節第二小節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是以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為例來說明減數分裂過程。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過程,它以有絲分裂為基礎,又是第六章遺傳變異中“遺傳三大規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分裂的知識不僅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掌握這部分內容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啟后的橋梁作用。
二、設計意圖
本課首先通過引導學生對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染色體的變化的比較,初步尋找減數分裂的學習策略(用已有的有絲分裂知識間接說明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變化),再引導學生對照教材示意圖、應用剪貼圖,使學生初步領略學習策略尋找的途徑,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的內在潛能得以充分挖掘和發展。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變通,將學習“有絲分裂過程”方法遷移到減數分裂的學習中,使學生占有、運用、享受了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再次,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即構建減數分裂有關的知識結構,尋找記憶的關鍵內容,把握思維鏈條的關鍵,提高記憶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大綱,考綱的教學要求,“減數分裂和配子的形成”內容應達到D(應用)水平。由于減數分裂過程比較抽象,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參差不齊,但有一定的分析、歸納和總結能力。針對學生心理狀況和接受知識能力情況的了解,確定教學目的如下:
。ㄒ唬┲R與技能:
1)、使學生識記并理解(以精子形成過程為例)減數分裂概念、過程、特點。
2)、明確減數分裂是生殖細胞形成過程的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方式。
3)、掌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規律,為學習第六章《遺傳和變異》奠定細胞學基礎。
4)幫助學生形成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的能力。
。ǘ┻^程與方法:通過思維活動、推理和總結,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分享“交流”更重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確立物質是運動、發展、變化的唯物主義觀點,加深對事物自身變化規律的認識,培養對立統一和發展變化的觀點。
四、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以精子形成過程為例闡述減數分裂的過程,這部分知識不僅是有性生殖的關鍵,而且涉及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數量變化知識,還是以后學習遺傳變異的“三大遺傳規律”的細胞學基礎,要十分重視這一內容的學習。因此確立本節重點是減數分裂概念、過程。而減數分裂過程中各時期變化比較復雜、抽象,學生在學習時,思維方向容易偏離,學生也會感到枯燥,不容易理解,因此確立本節教學難點是減數分裂過程中各時期的變化特點。在學習過程中中,關鍵是幫助學生弄清染色體減半的原因以及為第六章學習遺傳和變異的“三大遺傳規律”奠定細胞學基礎,所以教學關鍵是理解同源染色體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而引起的染色體數目變化以及染色體組合方式變化的關系。
重點:減數分裂概念、過程
難點:減數分裂過程中各時期的變化特點
關鍵:理解同源染色體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而引起的染色體數目變化以及染色體組合方式變化的關系。
五、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中主要采取教師講述和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六、教學手段
在實際教學中,采用計算機課件的`動態演示和學生動手貼剪貼圖,營造一定的學習環境。
七、學法指導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比較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過程,使學生發現學習減數分裂的方法,完成對學生進行探索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的學法指導。通過分析、歸納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同源染色體、染色單體數目變化圖表等關鍵知識點,完成自我監控策略的學法指導。通過設計各種疑問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激勵學生善于思考、歸納和總結,掌握學思結合的學習方法;通過復習、比較,掌握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等。
八、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課
1、復習提問:用有絲分裂過程的動畫課件,復習其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特點(復制、著絲點分裂、平均分配等)。
2、導入新課:細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種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我們知道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方式的有絲分裂。那么,減數分裂的過程是怎樣的?究竟特殊在那里呢?下面我們來學習“減數分裂與生殖細胞的成熟”。
。ǘ⿲W習新課
1、演示減數分裂的動畫課件,請學生仔細觀察,對比與有絲分裂過程的異同,并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引出減數分裂概念。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變通,按照學習有絲分裂的方法來認識減數分裂的過程,實現學習方法的遷移。
2、精講減數分裂的過程,并對同源染色體等概念及時解釋。
3、再演示減數分裂的動畫課件,強調減數分裂的過程是連續變化的,并請學生依照課件說明減數分裂各時期的特點及染色體的變化數目。
4、鼓勵同學們用磁性模型到黑板上粘貼剪貼圖,這樣既突出了本節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其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對學生進行探索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的學法指導。
5、再對學生們的出色表現及時肯定和鼓勵以后,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這時提出: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原因和組合方式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并加以分析、討論,得出結論,解決關鍵點。此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三生物教案 篇10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一課題是在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2節。這部分內容不僅是第二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它以本章的第1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識、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檢測知識為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蛋白質的結構多種多樣,在生命活動中承擔著多種多樣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為第3節學習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奠定了學法基礎。
。ǘ┱f學習目標
在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標準中,與本節內容相對應的條目是“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概述”屬于理解水平,要達成這一目標,首先要理解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因此,本節的知識目標確定為:“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紤]到認同生命的物質性對于樹立唯物主義觀點具有重要意義,而本節內容恰好說明了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的重要方面──許多生命活動是靠蛋白質來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就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的目標。
(三)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
1、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學習難點:
由于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細胞的分子組成又是微觀的內容,比較抽象,所以在學習時,以下兩個知識點確定為學習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二、說教法
1.支架式教學法:
。1)拾腳手架:使學生明白氨基酸和蛋白質兩個概念。
。2)進入情境:提出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和20種氨基酸能夠形成多少種蛋白質兩個問題。
。3)獨立探索:在教師的幫助下,對課本上的“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示意圖”進行探索,并將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蛋白質等幾個概念排列順序。同時對兩個氨基酸形成二肽的方法提出設想。
。4)協作學習:對兩個氨基酸形成二肽的設想及蛋白質的形成過程進行小組協商、討論。最后達成一致通過脫水縮合形成,并充分地理解了蛋白質的形成方式。
。5)效果評價:通過學生個人和小組對個人的評價。教師也可以用課內練習和課外對核酸知識的自學能力進行評價。
2、探究教學法:本課除了利用支架式教學法之外,還在學習氨基酸和蛋白質概念時利用了探究教學法:
。1)聯系生活,創設情景,提出探索問題,
。2)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推理,
(3)查閱課本,小組討論進行驗證,
(4)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探索結果。
3、直觀教學法:通過實驗、圖片及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三、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學法關鍵在于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教、學的統一。根據上面的教學方法,本課采用了探究學習法與接受式學習相結合。
探究學習與接受學習并不是兩種絕對對立的學習,二者只是相對而言的。從按受學習到自由或完全獨立的探究學習,其間還存在著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學習。而且從教育實際看,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漸進式的,而不是突發式的。因此,本課在學習方法上,結合學生剛接觸生物學科不久的事實,部分實行了接受式的學習。如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等知識方面采取了接受式學習,另外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教師也給充分的幫助和指導。
【高三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12-22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08-27
生物教案12-17
《生物污染與生物凈化》教案01-10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06-23
生物《生物檢索表》教案08-25
生物教案《生物入侵者》教案12-16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9篇12-23
生物實驗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