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集合(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學習重點: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有美好的向往,當然也會有小小的煩惱。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的畫家豐子愷的童年,一起來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二、介紹作家。
三、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你認為哪些字容易讀錯?給大家提示一下。
2、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3、課文題為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4、本文除寫人物活動外,作者在體文中究竟要表現什么樣的中心?
(過渡語)童心童趣是天真爛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牽動了天真無邪的心,孩子們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們開始本能的畫畫,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藝術功底的基本特征。讓我們也來領略一下這種寓教于樂的匠心美。
四、你品味到美了嗎?
再次瀏覽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為最美的語句,并試著說明理由。(分組合作,每組選代表發言)
(總結)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借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也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
五、比較鑒賞(了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點)。同學們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六、欣賞延伸:
(1)名人與竹:搜集有關畫竹的名家或關于竹的成語,名句。
成語:胸有成竹,青梅竹馬,勢如破竹
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當涂慈老山,竹堪為簫管。(慈老竹 唐·李白 )/《山居秋暝》詩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宋·蘇軾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2)竹之悟:有人說,竹---每前進一步都要做一個小結;
也有人說,竹----外強內干。
你認為呢?請你聯系實際,說說你的感想。
七、質疑大挑戰:
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
(過渡)大家在童年時都做過哪些游戲?(生答)
其實,你留心一下,你也許進行著一種藝術的'創造,也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讓我們走進童年
八、走進童年:
敘說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語簡潔,盡表現童真、童趣。
(小結)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晉察冀、葦絮、飄飄悠悠”等難讀的詞,能讀好句子中的擬聲詞,初步感受課文語言的口語化特點。
2、練習快速、正確地閱讀課文,根據每部分大意,初步學會給每部分加上小標題,并借助小標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自主品析課文的人物語言、動作描寫,通過引讀、分角色朗讀等方法,進一步體會雨來機智勇敢、堅強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時感受故事語言文字的生動。
4.體會作者的寫法,感受作者獨特的語言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練習快速、正確地閱讀課文,根據每部分大意,初步學會給每部分加上小標題,并借助小標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自主品析課文的人物語言、動作描寫,通過引讀、分角色朗讀等方法,進一步體會雨來機智勇敢、堅強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時感受故事語言文字的生動。
2、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寫法,感受作者獨特的語言魅力。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上課前,老師想跟大家做一個游戲,請你根據老師大屏幕上給出的提示句子,來猜猜老師說的是誰?
2、你們看,之所以大家能夠猜出老師形容的是誰,是因為什么啊?(預設:因為老師形容的具體形象、抓住了他的特點)是的,你們能夠通過一些動作、語言、神態。猜對人物,這也正說明了,對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外貌等描寫的重要性,通過這些描寫我們就能夠認識一個人物。
3、今天,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小英雄雨來(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解決詞語
1、你知道嗎?這是我們小學階段學的最長的一篇課文!根據序號,它分成了六部分,在預習的時候,你有沒有碰到一些難讀的詞語,要和同學們交流的?(學生匯報)
2、老師也歸納了一些難讀的詞,誰來讀?(出示:
ǒu liè qiè ǎn qià xuán àng
黝 黑 趔 趄 門 檻 刀 鞘 漩 渦 炕沿
tiá zhu ìn ì guān
笤 帚 吆喝 晉察冀 還鄉河 雞冠花
sǎng níng
推推搡搡 軟鼓囊囊 嘟嘟囔囔 咬著牙擰 )指名讀,全班齊讀。
3、課文中還藏著不少有特色的詞語呢,你找到了嗎?(出示學習單第一題)
(預設:我找到不少描寫聲音的詞語,比如“嗡嗡嗡嗡”。)這樣的詞語我們稱之為擬聲詞。我們把它們放回句子里讀一讀。
(出示:女老師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說話的聲音立刻停止了,只聽見嘩啦嘩啦翻課本的聲音。
不知什么時候,門吱扭響了一聲。忽然聽見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搖晃起來,窗戶紙嘩啦嘩啦響。背后咔啦一聲槍栓響,有人大聲叫道:“站住!”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只聽見子彈向他頭上嗖嗖地飛來。兩個人唧唧咕咕說了一陣。)指名讀。
4、小結:你發現了嗎?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擬聲詞,句子才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三)列小標題,概括內容
1、同學們能把詞語讀得那么準,說明課前已經做了充分的預習,把課文讀了很多遍。
現在誰先自告奮勇,用一句話來說說第一部分的內容?
(預設:雨來的游泳本領高超。雨來愛游泳,而且游泳技術高。)
把這句話再濃縮成簡單的詞,可以是—— (游泳本領高)“游泳本領高”這幾個詞既簡潔又概括了第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就是這部分的“小標題”啦,我們把它寫在序號(一)旁邊。
2、同學們看,把長長的一部分內容濃縮成一個簡短的小標題,多有趣啊!會用這樣的方法來寫小標題了嗎?請同學們給課文的六個部分分別列上小標題,寫在序號旁邊。注意,我們今天列的小標題既要能概括這部分的內容,又要盡量的簡短。
3、(請一生上臺投影)介紹自己列的小標題。
(預設:①游泳本領高 ②雨來上夜校 ③掩護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河沿槍聲響 ⑥雨來沒有死
第六部分標題“雨來沒有死”引用的是課文中的句子,我們應該用引號來表示。)
4、把六個小標題連起來,能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預設:抗戰時期,在蘆花村有一個游泳本領高,受過愛國教育的小男孩名叫雨來。他為了掩護革命干部李大叔,與鬼子斗智斗勇,鄉親們以為雨來犧牲了,沒想到雨來憑著他高超的游泳本領從鬼子的槍口下巧妙地脫險了)
(四)品析文本,感受形象
1、雨來的故事流傳了60多年,感染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同學們,讀了課文,你覺得雨來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從哪看出來的?
(預設:鬼子的威逼利誘,也沒有使雨來屈服,說出李大叔的下落。——板書:堅強不屈
雨來被鬼子毒打得兩眼直冒金花,鼻子流著血,但他想到的卻是“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板書:熱愛祖國雨來小小年紀就智斗鬼子,與鬼子斗智斗勇。——板書:機智勇敢
2、老師發現,在剛才的交流中,許多同學都把目光關注到課文第四部分,這是為什么呀?(這部分描寫了雨來與鬼子作斗爭的場景,最能表現雨來的英雄形象。)的確,這也是課文中最關鍵、描寫最精彩的部分了。就請同學們默讀第四部分,邊讀邊思考,你從哪里具體感受到雨來是一個小英雄?
預設一:品讀雨來和鬼子之間的對話
(1)在鬼子對雨來的一連串盤問、哄騙、利誘中,有這樣幾段對話。(出示對話)讀著這些對話,你感受到什么?(鬼子的奸詐狡猾,雨來的沉著與機智)
(2)是呀,不論鬼子使出什么手段,雨來自始至終機智應對,毫不屈服。能把這幾段對話讀好嗎?
學生自讀,指名分角色朗讀。
預設二:品讀鬼子毒打雨來的片段
(1)鬼子是怎樣的毒打啊!請你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動作。(標紅相關動詞)從這一連串的扭、打、擰、揪中,我們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么——(殘忍、殘暴、沒有人性)
(2)從這一段描寫中,你能否感受到雨來的英雄氣概呢?在敵人的慘無人道的摧殘下,雨來還是咬著牙,艱難吐出的三個字:沒看見。是的,我們從描寫扁鼻子軍官的句子中,看到了雨來寧死不屈的英勇形象,這種描寫我們叫做側面描寫。
(3)難怪要叫他們鬼子,他們竟然如此殘忍地對一個年僅12歲的孩子痛下毒手,哪有人性可言?
你看,扁鼻子軍官的眼光立刻變得兇惡可怕,他向前弓著身子,伸出兩只大手。啊!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著雨來的兩只耳朵,向兩邊拉。雨來——(生讀)疼得直咧嘴。
鬼子又抽出一只手來,在雨來的臉上打了兩巴掌,又把他臉上的肉揪起一塊,咬著牙擰。——(生讀)雨來的臉立刻變成白一塊,青一塊,紫一塊。
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生讀)雨來打個趔趄,后退幾步,后腦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過來,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來半天才喘過氣來,腦袋里像有一窩蜂,嗡嗡地叫。他兩眼直冒金花,鼻子流著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來,濺在課本那幾行字上:
“我們是中國人,
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鬼子打得累了——(生讀)雨來還是咬著牙,說:“沒看見!”
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地叫:“槍斃,槍斃!拉出去,拉出去!”
3、面對敵人的威逼誘騙,嚴刑拷打,雨來心心念念想的是什么?(預設:決不能告訴他們李大叔的去向)為什么要這樣?(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1)這句話還在什么情況下出現過?
雨來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大聲地跟著老師念道——
(2)在一篇里,后面出現的情節,前文有所交代,這種寫法就叫作“前后照應”。
文中的這兩句兩句話互相照應,是想告訴我們什么?說說你的理解。
是的,這都是雨來英雄行為的思想基礎。
(3)面對敵人的.威逼誘騙,嚴刑拷打,雨來想的是這句話,念的是這句話。這句話已經深深地鐫刻在雨來的腦海里,這句話也一直在默默得在支撐著他。來,讓我們一起把這句話放進我們的心里。來,飽含深情地讀一讀——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五)體會表達,探究聯系
1、 我們剛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讀了其中精彩的語言,小英雄雨來的形象在我們心中越來越清晰。現在我們在回到這篇長長的中來,感受作者獨特的語言魅力。
2、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還有幾處“前后照應”,說一說句子所表達的效果,談一談你的體會。
(1)兩處環境描寫相互照應(出示:
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風一吹,鵝毛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幾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軟的蘆花里。
太陽已經落下去。藍藍的天上飄著的浮云,像一塊一塊紅綢子,映在還鄉河上,像開了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葦塘的蘆花被風吹起來,在上面飄飄悠悠地飛著。)
(2)這兩段話給你什么相同的感覺?
的確,這兩段話給我們展現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我們感受到了蘆花村的美。大家再想想作者把蘆花村寫得像詩一般美有什么其他的用意嗎?
是的,作者通過環境描寫的有機照應,展示了祖國河山的無比美麗,表達了豈容日寇在這片土地上踐踏的情感
(3)繼續談體會:這兩段話給你什么不同的感覺?(用心感受第2段話,這是雨來遇害之后的一段描寫,從中你還能感受到什么?)我們感受到了失去雨來的悲痛和傷心。這里我們所感受到的美是——凄美
(4)小結:殘陽如血,山河嗚咽——語言有溫度,字字總關情。這就是作者寫作的高明之處,他不僅直接寫故事的人物,故事的情節,還通過描寫故事的環境,使故事寫得更感人!來,同學們,讓我們用心感受這些文字所帶給我們的溫度和情感吧,誰再讀一讀這些文字?
想著畫面,讀出詩情畫意,如泣如訴,讀出真情實感。
(5)還有哪里用了照應的寫法?說一說(雨來游泳)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幾處游泳的場景?
預設:一寫游泳:雨來和小伙伴兒們一起游泳的場景
寫游泳:雨來在水里望著媽媽笑
寫游泳:雨來安然脫險
(6)開頭的兩段寫雨來游泳本領高,這兩段內容是否可以省略?這對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什么作用?
開頭描寫雨來游泳本領高,為后文雨來在鬼子槍口下通過游泳逃生埋下伏筆。
“伏筆”是寫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可以理解為前段為后段埋伏線索,也可以理解為上文對下文的暗示。它的好處是交待含蓄,使結構緊密,使讀者督導下文內容時,不至于產生突懷疑之感。
(六)總結延伸,布置作業
1、讀著雨來的故事,講述著雨來的英雄事跡,我們了解到戰爭中的孩子就是這樣不懼危險與敵人斗智斗勇來保衛自己的家園的。有人問小英雄雨來的作者管樺:“雨來這個人物是真實的嗎?”管樺說,雨來的形象絕不是憑空想象的。
(出示文字: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里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小說中的情節,美麗的田園風光景物,鮮活的方言土語,無一不是抗日戰爭時期燕趙大地的真實寫照。——管樺)
2、那么今天的作業就是,把這個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課下去讀一讀管樺的中篇小說《小英雄雨來》
四、板書設計:
小英雄雨來
堅強不屈 照應
熱愛祖國 烘托
機智勇敢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讀準字音,讀通順課文。理解文中的“侍弄”、“癡迷成性”、“榻”、“彬彬有禮”、“釅”等詞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中寫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朗讀課文,從中體會老舍先生的性情及為人。
2.以課文為依托,結合本單元課文及課外資料,進行口語交際,在交流中加深對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中寫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從中體會老舍先生的性情及為人。
【教學難點】
結合本單元課文及課外資料,進行口語交際,在交流中加深對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教學準備】
搜集老舍的資料,特別是老舍生活中的一些事例,還可以推薦閱讀老舍其他文章,在收集和閱讀中豐富對老舍的認識。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導入
本單元是以追尋現代作家老舍為主題的文學單元。我們已經學過五篇老舍的文章,大家談談對哪篇文章印象最深刻?說說理由。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老舍在他的朋友汪曾祺眼中是什么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課文。
2.通過,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的“侍弄”、“癡迷成性”、“榻”、“彬彬有禮”、“釅”等詞的意思。
3.指名分段讀課文,把自己的情感讀進去。
4.自讀課文,邊讀邊梳理課文主要寫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可以列一列小標題。
(理清課文條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句段,深入感悟。
1.自讀、勾畫、批注。
學生自由讀課文,“在這一樁樁小事中,你對老舍先生有了怎樣的了解?哪里讓你感觸最深?在旁邊把你的感觸寫一寫。”(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再次深入閱讀課文,從中找出有關語句,讓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作家老舍生活的可親,可愛和可敬。)
2.小組交流自讀的情況和讀書的感受。
3.全班交流指導。
(1)第一自然段寫了老舍先生的小院。
院中的花更像是主人,“到處是花”“都長得很精神”,老舍夫婦倒像是仆人,“親自侍弄”,常常“一身熱汗”但仍樂此不疲,真是到了“癡迷成性的地步”。一個生活中與花為友的人想必心里也常是鮮花盛開。
(2)老舍先生品茶、聞杏、藏畫,無一不流露出他的文人雅興。
“握手是輕輕的,但是很親切”,“茶已經沏出色了”,“總是自己給客人倒茶”老舍不僅有著文人的`種種雅趣,還非常好客,這好客的背后,實際上體現出了老舍先生對朋友的尊重,怪不得“來訪的客人不斷”。
(3)每年還要約朋友到家中大聚兩次——賞花、慶生日.
提問:生活中的老舍是什么樣的?
生活中的老舍是多么的平民化。酒“敞開供應”,菜“親自掂配”,最崇尚地地道道的北京風味,尤其是再普通不過的“熬白菜”卻被老舍先生贊為“這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4)第七至九段著重寫了工作中的老舍,寫了兩件事,一是任文聯主席關心解放前盲藝人的生活,二是作為北京市人大代表提案解決芝麻醬供應問題。工作中的老舍“常常會想著別人沒有想到或想不到的問題”,他是真正關心藝術家的疾苦,關心老百姓生活的人,難怪文章結尾汪曾祺感嘆“這就是老舍,北京人的老舍,平民寫家的老舍”
四、拓展
通過讀課文,相信大家對老舍先生有了全新的了解,結合資料談談你的感受。
(這樣使學生的交流更具有廣度和深度)
五、作業
把自己對本單元的學習感悟寫在小本本上,也可以辦一期“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手抄報。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這又是一篇有趣的知識性童話。課文中的小豬因為迷路,向烏龜和象問路,雖然它很有禮貌,但是在稱呼上出了問題,結果鬧出了笑話。小豬是根據烏龜和象的身體大小來決定稱呼的,烏龜小,它稱弟弟;小象打,它稱爺爺。這種思維如果用在同一種動物身上,基本上是正確的,但類推到不同的動物就錯了。簡單的類推,正是孩子思維的特點。
課文短小、生動,主要由小豬先后同烏龜和象的對話構成。對話中有問有答,行為規范,充滿情趣。小豬先稱呼后提問,非常注意禮貌,兩次問盡管內容都是關于到蘑菇村去的路,但句式又有不同;烏龜和象對小豬的錯誤表現也不完全相同,前者為之不滿,后者感到可笑。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欲比較強,部分學生的基礎比較好,獨立識字的能力較強,但有幾個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記字朗讀方面,速度慢,遺忘率高。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豬、迷、今、爺、認、知、關、急、”9個生字的字音。認識部首“反犬旁”。正確描寫:“豬、今、認、關”。
2、正確朗讀和積累8個詞語。
3、正確地朗讀課文,初步懂得不能以身體大小來判斷不同動物的年齡。在此基礎上,讀出動物之間對話的語氣。
重點難點:
1、能在語言環境中,借助拼音正確認讀“豬、迷、今、爺、認、知、關、急、”9個生字,并用分組學習的方法,按字形結構,分類識記。積累一些詞語。
2、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讀出動物之間對話的語氣。
3、初步了解有關動物的基本常識,懂得不能以身體大小來判斷不同動物的年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識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小豬圖:這是我們大家熟悉的小動物,它是——小豬。
2、(學生字:豬)認識反犬旁的字。
3、交流。(適當板書)
4、知道書寫:“豬”
5、出示課題:小豬問路(讀課題)
6、質疑。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問題:小豬向誰問路?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交流并板書。(烏龜、大象)
3、看書再聽課文錄音,識記課文中的生字。
4、自學字詞。
(1)自由輕讀課文,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小組合作,巧記生字、詞語。
(4)全班交流。
5、鞏固識字,游戲。(“認認豬寶寶“)
三、朗讀課文,感受內容。
1、帶著問題:小豬怎么問路?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有關的句子。
設計意圖:讓生字回到課文中,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進一步鞏固復習了所學的生字。同時讓學生邊讀邊劃邊思,通過讀課文自己解決問題。
2、交流并板書,知道讀句。
(1)“烏龜弟弟,到蘑菇村該走那條路?”(突出小豬疑問的.語氣)
(2)小豬這樣稱呼烏龜對嗎?(不能光看烏龜個子小,就稱它弟弟。)
(3)“你叫我弟弟?”“我今年98歲了,比你爺爺年紀還大呢!”(突出烏龜不高興的語氣)
(4)知道朗讀小豬和象的對話。(不能光看象的個子大,就稱它爺爺。)
(5)引讀第6、7節,解決問題:小豬問到路了嗎?
教學反思:
本文篇幅不是很長,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生動有趣。
在生字學習的過程中,帶出學生已有知識的回顧:“貓狗狐貍獅子……”“犭”的字的積累。
從識字教學入手,灌輸閱讀教學,了解事件的起因、經過等為今后的語文教學打下基礎。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運用比較與辨微的方法,對所學四個劇本在主題思想、矛盾沖突和情節安排
方面在表中列出它們的不同點。
2、分別說出四個劇本中的感人之處。
3、能說出臺詞美在哪里,并能恰到好處地讀出來或指導別人準確朗讀學。
4、改編其它文學樣式作品為劇本,根據自己生活進行短小劇創作。
教學重點
概括戲劇主題;比較與辨微的閱讀方法分析不同文體的文章,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課時安排: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運用比較與辨微的方法,在在表中列出四個劇本在主題思想、矛盾沖突和情節安排方的不同點。議議四個劇本中的感人之處。能品味臺詞美。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飽食了一頓劇本大餐,品味并親身體驗了劇本之美。戲劇,它是一種在舞臺上表演的綜合藝術。它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與小說、詩歌、散文并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同樣作為真、善、美的載體,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我們要很好地了解和欣賞這一門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并親身去創作,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同學之中也產生幾位著名的戲劇大師呢!
二:戲劇的特點
1、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
劇本不像小說、散文那樣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要求時間、人物、情節、場景高度集中在舞臺范圍內。小小的舞臺上,幾個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軍萬馬,走幾圈就可以表現出跨過了萬水千山,變換一個場景和人物,就可以說明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萬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過幕、場變換集中在舞臺上展現。
劇本中通常用“幕”和“場”來表示段落和情節。“幕”指情節發展的一個大段落。“一幕”可分為幾場,“一場”指一幕中發生空間變換或時間隔開的情節。劇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長,人物不能太多,場景也不能過多地轉換。初學改編短小的課本劇,最好是寫成精短的獨幕劇。
2、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要尖銳突出
各種文學作品都要表現社會的矛盾沖突,而戲劇則要求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反映的矛盾沖突更加尖銳突出。因為戲劇這種文學形式是為了集中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而產生的,所以說,沒有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又因為劇本受篇幅和演出時間的限制,所以對劇情中反映的現實生活必須凝縮在適合舞臺演出的矛盾沖突中。
劇本中的矛盾沖突大體分為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尾四部分。演出時從矛盾發生時就應吸引觀眾,矛盾沖突發展到最激烈的時候稱為高潮,這時的劇情也最吸引觀眾,最扣人心弦。
3、劇本的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
劇本的語言包括臺詞和舞臺說明兩個方面。
劇本的語言主要是臺詞。臺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愿望時說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背著臺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說的`話。劇本主要是通過臺詞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因此,臺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臺表演。
舞臺說明,又叫舞臺提示,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舞臺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展開戲劇情節發展有一定的作用。這部分語言要求寫得簡練、扼要、明確。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號(方招號或圓括號)括起來。
三:比較辨微
第一步:在回顧劇本內容的時候,同時填寫下表。
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陳毅市長一厘米
主題
矛盾沖突
人物性格
臺詞特點
第二步:組織討論、交流。
第三步:學寫劇本。
生活中充滿戲劇性的故事,請把近期生活中的一件有趣的事改編成三五分鐘的短劇。要注意設計安排一些道具,用一個場景。
四:課堂小結
綜合一單元的內容和,進行學習總結,分析自己在學習中的得與失,對自我正確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多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可就以下幾個方面讓學生總結:
總結方面獲得收益存在問題
(1)課堂發言的情況。
(2)完成作業的情況。
(3)參與活動的情況。
(4)學習興趣的增強。
(5)學習能力的提高。
(6)情感態度的升華。
(7)對老師建議、評價
五:推薦作業
完成課本55頁練習題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體會到識字的快樂,更加愿意去把拼音學好
教學目標:
認識“家、飛、機、有、兒、河、校、入”8個生字,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句子,會讀兒歌,體會課余生活的豐富多采。
教學重點:
認識8個生字
教學難點:
體會課余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īē ,ūē ,ēr及拼讀音節,組詞
二、激趣過渡:
小朋友們,課后你們都喜歡干什么呢?(做游戲,畫畫,唱歌……)哦,大家的課后的活動真有趣呀!現在我特地請來了五位朋友來為我們表演一下大家課后的'活動情況。你瞧,他門來了……(翻到P31)
你們能現場記者,為我們介紹一下大家的課后情況嗎?誰愿意來試試……(有的疊飛機,有的做貼畫,有的在捏泥娃娃……)小朋友們講得真棒,課文中就有一段描寫我們課后生活的畫,我們一起來讀讀
1、出示小黑板
課后,大家一起疊飛機,做貼畫,捏泥娃娃,有趣極了
先讀拼音,再讀生字(個人讀、齊讀、個人讀、學生當小老師指正錯誤,再齊讀)認識這些生字:家,飛,機,有
過渡:小朋友們,課后我們有幾個小朋友喜歡畫畫,我選了三張畫,我們一起來看看。
2、出示三張圖片,每出示一張畫,就來認字,圖文結合
①月兒:認識 兒
②河邊:認識 河
③校園:認識 校
反復讀
最后老師再送你們一個字,“入”作為表揚
認識“入”
過渡:有個人把這三幅圖連起來寫成一首兒歌。走,我們一起到書上瞧瞧《月兒彎彎》兒歌朗誦,知道閱讀朗誦,加強生字的認識,齊讀兒歌
作業布置:
回家也畫幾幅圖,以這幾個字為主題
板書設計:
家、飛、機、有、兒、河、校、入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刺、猬”等10個生字,會寫“采、但”2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借助插圖,了解課文內容。
4、了解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進行記敘的方法,使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理解李麗和林圓圓的四次對話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教學難點】
1、初步感知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2、理解園園為什么臉紅了,從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教育學生要有助人為樂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置懸念,導入課題
教師課前先將課題“藍色的樹葉”寫在黑板上。
師:小朋友,小朋友們你們平時看到的樹葉都是什么顏色的呢?教師隨機給學生呈現PPT資源的相應圖片內容。
讀了課題,大家是不是覺得很奇怪,樹葉為什么會是藍顏色的呢?學習完課文后你們就會明白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給學生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生動的情境畫面加之規范的課文朗讀,為下面課文的進一步講讀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師可以結合PPT資源,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進行初步感知與思考。
2、聽完范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
三、學習生字,了解詞語
1、教師播放課件,給學生呈現本課要求會認的字、詞:
2、請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自由認讀。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及時糾正學生的發音。
四、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要寫的字。學生自主觀察、識記下面的字:術、吐、桌、注、鉛、已、筆、景、由、年、拿。
2、教師請學生說說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字形,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師和學生通過比較,總結出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在書寫時要注意的幾方面:
⑴左右結構的字要寫的左窄右寬;
⑵筆,寫竹頭時不要把短橫寫成點;
⑶鉛,右上不是一個“幾”字。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分別指導,寫完后大家共同評議,比比誰寫的工整美觀。同時教師要對表現好的同學或者小組一定形式的獎勵。
五、課后思考
生字難關攻克后,教師請學生課下自由讀課文并思考:樹葉為什么會是藍色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
1、教師給學生出示本課的生字、詞卡片,請學生開火車讀生字、詞。
2、自由讀生字、詞,記憶詞語。
二、朗讀感悟,細讀課文
1、教師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之后出示PPT請學生思考:
⑴李麗為什么要向林園園借綠鉛筆?借到了嗎?
⑵李麗不是需要綠鉛筆嗎,為什么會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
⑶林園園為什么臉紅了?
2、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學生自由讀課文。
⑵教師請學生用“什么時候、誰、發生了什么”講一講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3、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
⑴出示課文插圖,請學生仔細觀察李麗和林園園的表情,想想他們說了些什么。找出課文中的對話讀一讀,并說說從對話中體會到什么。
⑵自由讀,邊讀邊用鉛筆圈圈畫畫:李麗和林園園有幾次對話?
⑶讀第一次對話。李麗的話讀出謙和、禮貌的語氣;林園園的話讀出不愿意的語氣。理解“吞吞吐吐”,并說說為什么林園園吞吞吐吐地說,她當時會想些什么?
⑷讀第二次對話,看看林園園是怎么說的?她“怕”什么?說明什么?
指導讀李麗的話,分別讀出請求、商量和誠懇的語氣;林園園的話讀出不樂意的語氣。
⑸讀第三次對話:
①林園園說話中的幾個“不要”說明了什么?
②林園園為什么要皺著眉?聯系她說的話“還要畫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③教師播放資源中的范讀。讓學生體味林園園和李麗的心理活動。
⑹分角色朗讀三次對話。從對話中你認為林園園不想借綠鉛筆給李麗的原因是什么?
4、學習第五自然段:
⑴出示第二幅插圖,說說這副圖畫的是課文哪部分的內容。
⑵看圖說一說,李麗和林園園分別在做什么,他們可能想些什么?
⑶讀第五自然段
⑷討論:林園園看著李麗畫的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
⑸假如你當時在李麗和林園園旁邊,你會怎么做?你會對林園園說什么?從“臉紅”這個詞中可以看出林園園以后會怎樣呢?(也會成為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4、教師小結:
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相信我們的小朋友都能做到這一點。
三、拓展練習
1、讀讀寫寫:
【教學目標】
1、認識“刺、猬”等10個生字,會寫“采、但”2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借助插圖,了解課文內容。
4、了解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進行記敘的方法,使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理解李麗和林圓圓的四次對話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教學難點】
1、初步感知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2、理解園園為什么臉紅了,從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教育學生要有助人為樂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置懸念,導入課題
教師課前先將課題“藍色的樹葉”寫在黑板上。
師:小朋友,小朋友們你們平時看到的樹葉都是什么顏色的呢?教師隨機給學生呈現PPT資源的相應圖片內容。
讀了課題,大家是不是覺得很奇怪,樹葉為什么會是藍顏色的呢?學習完課文后你們就會明白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給學生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生動的情境畫面加之規范的課文朗讀,為下面課文的進一步講讀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師可以結合PPT資源,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進行初步感知與思考。
2、聽完范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
三、學習生字,了解詞語
1、教師播放課件,給學生呈現本課要求會認的字、詞:
2、請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自由認讀。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及時糾正學生的發音。
四、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要寫的字。學生自主觀察、識記下面的字:術、吐、桌、注、鉛、已、筆、景、由、年、拿。
2、教師請學生說說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字形,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師和學生通過比較,總結出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在書寫時要注意的幾方面:
⑴ 左右結構的字要寫的左窄右寬;
⑵ 筆,寫竹頭時不要把短橫寫成點;
⑶ 鉛,右上不是一個“幾”字。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分別指導,寫完后大家共同評議,比比誰寫的工整美觀。同時教師要對表現好的同學或者小組一定形式的獎勵。
五、課后思考
生字難關攻克后,教師請學生課下自由讀課文并思考:樹葉為什么會是藍色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
1、教師給學生出示本課的生字、詞卡片,請學生開火車讀生字、詞。
2、自由讀生字、詞,記憶詞語。
二、朗讀感悟,細讀課文
1、教師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之后出示PPT請學生思考:
⑴ 李麗為什么要向林園園借綠鉛筆?借到了嗎?
⑵ 李麗不是需要綠鉛筆嗎,為什么會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
⑶ 林園園為什么臉紅了?
2、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 學生自由讀課文。
⑵ 教師請學生用“什么時候、誰、發生了什么”講一講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3、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
⑴ 出示課文插圖,請學生仔細觀察李麗和林園園的表情,想想他們說了些什么。找出課文中的對話讀一讀,并說說從對話中體會到什么。
⑵ 自由讀,邊讀邊用鉛筆圈圈畫畫:李麗和林園園有幾次對話?
⑶ 讀第一次對話。李麗的話讀出謙和、禮貌的語氣;林園園的話讀出不愿意的語氣。理解“吞吞吐吐”,并說說為什么林園園吞吞吐吐地說,她當時會想些什么?
⑷ 讀第二次對話,看看林園園是怎么說的?她“怕”什么?說明什么?
指導讀李麗的話,分別讀出請求、商量和誠懇的語氣;林園園的話讀出不樂意的語氣。
⑸ 讀第三次對話:
① 林園園說話中的幾個“不要”說明了什么?
② 林園園為什么要皺著眉?聯系她說的話“還要畫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③ 教師播放資源中的范讀。讓學生體味林園園和李麗的心理活動。
⑹ 分角色朗讀三次對話。從對話中你認為林園園不想借綠鉛筆給李麗的原因是什么?
4、學習第五自然段:
⑴ 出示第二幅插圖,說說這副圖畫的是課文哪部分的內容。
⑵ 看圖說一說,李麗和林園園分別在做什么,他們可能想些什么?
⑶ 讀第五自然段
⑷ 討論:林園園看著李麗畫的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
⑸ 假如你當時在李麗和林園園旁邊,你會怎么做?你會對林園園說什么?從“臉紅”這個詞中可以看出林園園以后會怎樣呢?(也會成為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4、教師小結:
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相信我們的小朋友都能做到這一點。
三、拓展練習
1、讀讀寫寫:
2、以“我想對林園園說……”為題,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加深對此問題的體驗。
2、以“我想對林園園說……”為題,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加深對此問題的體驗。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云彩”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弄清是月亮跑得慢,云彩跑得快。
2、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觀察及自讀,掌握生字,感知課文內容。
(2)圖文結合,角色朗讀,深入理解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以及勤于動腦,認真思考的習慣。
重難點、關鍵:
1、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容,從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啟發;貿心觀察,勤于動腦。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云彩比月亮跑得快以及判斷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師問:喜歡夜空嗎?為什么?
學生反饋自己生活中的觀察。
2.教師:有一個小朋友,他不僅發現夜空的美,他還發現了一個小秘密。
3.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4.學習生字:
二、認讀生字,疏通課文
(一)教師范讀課文:聽準每個字的讀音。
(二)檢查聽讀情況
三、隨文識字,理解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幾個小朋友看到的月亮是怎樣的?(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會兒明,一會兒暗。)
問:這句話里有一對反義詞,你能找出來嗎?
2.想象:你能想象一下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的情景嗎?學生暢談想象,感受意境。
3.說話練習:一會兒,一會兒。學生小組內練習說句子。集體反饋,引導學生評價。
4.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生讀課文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問:他們說的話有什么不同?
分組讀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過渡:一開始大家贊同誰的說法?(大家相信張大勇的話。)后來呢?(大家覺得小文說得對。)這是為什么呢?
(三)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文:小文想了一個什么辦法讓大家觀察月亮和云彩?
2.反饋交流,問:樹杈起什么作用?
學生再讀課文:這個辦法好不好?你覺得小文是個怎樣的孩子?(引導學生體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會想辦法,很聰明。)
3.齊讀課文第4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指導寫字。
3、拓展延伸,了解關于云彩和月亮的知識或故事。
教學準備:
1、收集的云彩和月亮的.知識或故事。
2、田字格。
教學過程:
一、分角色朗讀,背誦課文。
二、指導寫字。
三、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一)問:你還能用其他的辦法告訴大家“云彩跑得比月亮快”嗎?
學生說方法,教師肯定學生合理的想法。(尋找或設置某一固定的參照物)
(二)總結: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如果我們能像小文一樣仔細觀察生活,認真思考問題,就一定能發現更多的秘密,得到更多的知識。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培養鑒賞古詩的能力。2.研讀品味,體悟詩的表現手法。3.反復閱讀,領會作者意志和情趣。4.了解五首詩的創作背景及不同的藝術風格
教學重難點1.整體把握和感悟詩的表現手法。2.語感的培養和詩歌表現手法的學習。
教學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飲酒》和《己亥雜詩》
一、 導語設計: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漫步在古詩苑中,那豐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香的意境,精煉優美的語言,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每一首詩,就是一幅色彩鮮明的畫,就是一支美妙動聽的歌,就是一顆執著跳動的心,就是奔涌的熱血,就是一張菱角分明的臉龐,從今天起,我們將繼續欣賞五首古詩,相信這邊風景獨好!
二、 學習《飲酒》其五
三、 1.請學生回憶陶淵明的有關情況
2.介紹寫作背景:《飲酒》詩寫作時間大約是作者棄官歸隱的第20年(417年)寫成的一組五言詩。為酒后即興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揮灑真情。實際上是借飲酒的題目,寫對世事人生的感慨。這組詩共二十首,以這一首最為閑雅有致。此詩寫他在農村里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哲理,表達了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找到樂趣的恬適心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聽《飲酒》錄音,聽清字的讀音、詩句的節拍及重音之處等等,然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自讀一遍,再聽第二遍錄音,學生默默地跟讀。
(2)指導朗讀。(3)理解大意
全詩有兩個層次:開頭四句為一層。是說作者雖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境里,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聲,如何能做到這樣呢?原來是心靈遠離了塵俗的牽纏,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靜起來了。就好像心靜自熱涼一樣
“采菊東籬下”以下六句為第二層次,承接“心遠地自偏”而寫下來。是說對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賞,能獲得無限的意趣。沿著這樣的理解去讀背,就能比較容易地背出。
(4)課文研討。
①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為何“而無車馬喧”呢?
明確:這里的“車馬喧”并非指平時老百姓來來往往干活的車馬發出的喧鬧聲,而應指“上層人士之間的交往”。“而無車馬喧”意指作者疏遠了奔逐于俗世的車馬客,看淡了權力、地位、財富、榮譽之類了。
②“悠然見南山”的“見”有的版本作“望”,能說說兩種版本的優劣嗎?
明確:“見”是漫不經心地看一下,而“望”卻是眼睛有意盯住看。這就是說“望”是有意識的注視,“見”是無意識的瞥見。用“見”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蘇東坡也說:如果是“望”,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兩句的詩意?
明確:這兩句顯然是全詩的總結:在這當中,可以領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采,卻又不知該怎么說了。實際是說,此種真諦用抽象概括的邏輯語言是不足以體現的。
(2)說說這首詩表達上的特色。
明確:總體上說,這首詩語言是較為淺顯的,結構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遠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5)欣賞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四句是寫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學千金譜》中說:“山花人鳥,偶然相對,二片化機,天真自然,既無名象,不落言筌,其誰辨之?”
②“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屬值得一品的名句。
(2)詩的最后兩句在結構上的作用。
明確:此詩的最后兩句在全詩的結構上顯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詩的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同時又把讀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體會、咀嚼。
(1)當堂背誦《飲酒》。(讓學生再次整體感悟這首詩。)
(2)逐步把握欣賞詩詞的方法。
明確:欣賞,先要弄懂詩詞字面上的意思;其次運用聯想和想像再現詩句所要描述的畫面或形象;接著把握詩所創造出的意境。同時從內容、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賞,以獲得自己的感悟。
這首詩主要寫陶淵明自己在鄉村里悠然自得的歸隱生活。他離開了污濁的官場,心里覺得十分清靜,因為心中遠離了塵俗的牽纏了。他自由地種種花采采菊,偶爾抬頭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過得非常悠閑和舒適,充分表達出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農村淳樸生活的熱愛
二、學習《己亥雜詩》
1、簡介作者:龔自珍(1792—1841),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道光九年(1829)進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當局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寫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一十五首雜詩,統名日《己亥雜詩》,此選其一。
2、朗讀全詩
3理解大意: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往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后兩句抒情運用比喻,把落紅比作辭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第二課時
內容:學習《行路難》
1、 回憶李白的有關情況。2、簡介寫作背景
《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歌辭》舊題。這首詩是李白在天寶三載(744)離開長安時所作。其時,作者應召入長安已二年,未能受到重用,“濟蒼生、安社稷”的愿望無法實現,悲憤而寫了這組詩。共三首。詩中寫世路艱難,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抑郁和不平;同時,又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3.齊讀詩歌,探究學習。
(1)《行路難(其一)》詩中,哪些動作反映了作者當時的內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內心情感的動作,主要在詩的前四句。第一、二兩句寫的是美酒佳肴。這樣的美酒佳肴誰見了都會產生食欲,更何況是以飲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卻是端起酒杯又推開,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劍,舉目四顧,使他感到一片茫然。這“停、投、拔、顧”四個前后連續的動作,反映了李白內心的極度抑郁苦悶和感情的激蕩起伏。
(2)李白詩中“欲渡黃河”“將登太行”是寫實嗎?作者為何會有這種感受的?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在詩中不是寫實。這兩句詩是承上句而來的。當時作者的心情非常苦悶抑郁,自己受詔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漸現生機之時,卻不能被皇帝繼續任用,被“賜金還山”,遭受打擊之大,無以復加。他感到這處境猶如想渡黃河卻被冰塞滿,無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無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滿山”有其象征意義,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萬分。
4、探討“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深層含義。(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總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第三課時
一、研析<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解題。此詩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邊蓋的一座茅屋。詩中描繪了秋風破屋,長夜沾濕的情景,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
2.朗讀詩歌,注意正音,讀出七言詩的節奏、重音,讀出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3.理解大意 4.全詩段意。
(1)秋風破屋——慘 (2)群童抱茅——悲 (3)長夜難眠——哀 (4)廣廈庇寒—一愿
5.思想內容:描寫自己飽經離亂、困苦凄涼的生活,體現自己要讓天下寒士得到安樂的情懷,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6.賞析。
這首詩可分為四節。第一節五句,寫秋風破屋的情景。“怒號”寫風勢之大,“卷”“三重”寫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確數,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飛”“灑”“掛胃”“飄轉”“沉”等動詞細致地寫出了風吹茅草的情狀,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節五句,寫對“群童抱茅”的感嘆。“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體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盜賊!公開地抱著茅草鉆進竹林離開,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歸來倚仗自嘆息”。‘‘倚仗自嘆息”不僅可以想像出詩人氣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窺視到詩人悲嘆群童抱草,屋破難修的無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寫兒童由心理到行動,寫自己又從行動到心理,寥寥數語,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備。
第三節八句,寫屋破又遭連夜雨的苦況。“俄頃”二句不僅濃墨渲染出陰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詩人凄惻愁慘的心境。“布衾”二句,寫布被使用多年,已變得t冷似鐵”了,又被嬌兒踏破。“床頭”二句,寫大雨給詩人全家造成的災難。“白經”二句,表明從安史之亂以來,詩人因憂國憂民,早已難以入眠,更何況“長夜沾濕”,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詩人徹夜難眠,浮想聯翩,由此時聯想到喪亂以來,由風雨飄搖的茅屋聯想到國家和人民,為下文作好鋪墊。
第四節六句,直抒感慨,表達了詩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詩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遠、由小及大,一想到飽經喪亂、顛沛流離的“天下寒士,,在此風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滅了“小我”,為天下受苦受難的人們振臂高呼,發出了黃鐘大呂般的強音。“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何等粗獷有力的筆鋒,何等壯闊深達的形象,何等鏗鏘雄壯的聲音。三句蟬聯而下,形成奔騰洶涌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懷。詩人至此意猶未盡,又于回環往復中遞進一層,把由己及人升華到舍己救人:“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詩人舍己為人,至死無悔的高尚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全詩主旨所在,也是最動人,感召力最強之處。
7.藝術特色。全篇重在揭露現實,結尾閃耀理想之光芒,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名篇。
8.歸納總結:全詩作者根據切身的生活現實,如實寫來,使讀者真切地感到詩人的痛苦。組織材料時,層層深入,情不自禁地說出自己的愿望,畫龍點睛,水到渠成。
第四課時
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解題。2.研習課文。(1)聽錄音朗讀,辨別節奏。(2)師生朗讀,明確節奏。(3)研讀:以4人為一小組,相互交流,記下疑難之處。(4)師生共同解讀,討論糾正,掃除詞語障礙。
(5)品味鑒賞。
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為什么說這兩句詩是詠雪的千古名句?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忽如”兩句寫雪后美景,飛雪奇大,一夜之間,雪壓枝頭。“忽”字顯出邊塞氣象變幻的神奇,傳出詩人賞雪時驚喜的心聲。以春花喻冬雪,貼切動人。雪壓枝頭,猶如雪白的梨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的,壓枝欲低。一片銀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為一片明麗的春光,給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稱“妙手回春”,正是詠雪的千古名句。
②“風掣紅旗凍不翻”寫出了邊塞怎樣的情景? ’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看到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刮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經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了天氣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見一切都顯示這里是冰天雪地的邊塞。
③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討論明確:這首詩氣勢飛動、描寫逼真、氣魄宏大,描寫了唐代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抒發了詩人因朋友離去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在詩人筆下,冰天雪地的邊塞,奇寒難忍,愁云慘淡,令人怨悵。
3.學生朗讀全詩,并背誦。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⒈觀察插圖,按照一定順序說說圖上景物。
2、在圖上添上幾種動物,或者畫,或者貼。
3、根據自己的經驗上色。
⒉讀懂例文,了解寫一種動物的基本要求。
教學重難點:
通過分析品位,明確寫景物要有順序,要抓住特點。
教學準備:課文教學演示文稿。學生的自畫像。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讀例文,明確學習目標,完成自作初稿。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跟你們一起來作畫、說話和寫作,高興嗎?
二、觀察插圖練說
1.說說圖上都有些什么。(學生自由練說)
(1)指名說。(2)評議:我們可以按照從遠到近或者由近到遠的順序來說。
2.想象作畫,補畫小動物。
(1)你們覺得這幅圖上還少了點什么?你把耳朵貼上去聽一聽,除了風吹樹梢的沙沙聲,小河里淙淙的流水聲,再沒有其他聲音了,一切都是靜謐的,安靜得有點寂寞。小朋友,拿起我們的畫筆,再畫點什么呢?(小動物)
(2)學生自由作畫。
(3)學生用幾句話介紹自己所畫的動物。
3.學習例文,學說話
(1)學生自由朗讀例文。
有位小朋友簡單地寫了天空、樹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寫了他畫在河里的小魚。他是怎樣寫小魚的,請小朋友讀一讀。
(2)學生自由朗讀例文。讀完后,讓學生說說例文中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可愛,為什么。
①小組討論。②指名大組交流。
(3)教師朗讀三段寫小動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練說,要求學著例文,可以把小動物當做人來寫,抓住小動物的特點,把它們寫得很生動、很有趣,讓人聽了覺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氣。
①說給同桌聽。②指名說。
4.我的十分鐘
給畫面填色,練習說話。
(1)我們已經把把自己畫的小動物介紹給大家了,如果我們要把這幅圖的景色寫下來,是不是僅寫一下小動物就夠了呢?
我們還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樹呀、花兒呀簡單地寫一寫。不過沒有顏色,太單調了,我們來幫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學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畫。
(3)學生自由練說。
5.出示好詞語花籃,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繽紛點綴
生機勃勃一碧如洗生機盎然漣漪
一陣微風吹來,樹葉沙沙地低語,像是大樹媽媽給小鳥唱的搖籃曲。
白云悠悠,不時地和小鳥說著甜蜜的話兒,多美呀!
路邊的小花漲紅著臉,害羞地躲在葉子中間,綠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著搖擺舞,
有趣極了!
6.學生有選擇地引用上面的詞語和句子,或者模仿,再進行說話練習。
三、練習寫作。
1.討論討論怎樣寫。(從順序、主次、語言三個方面進行小結。)
2.學生寫草稿。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教案07-21
(經典)語文教案07-30
語文教案[精選]08-24
(精選)語文教案09-16
語文教案【經典】04-27
(經典)語文教案03-28
語文樂園教案04-12
語文園地: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