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楊氏之子》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楊氏之子》教案 篇1
一、課前熱身
1、課前咱們現在復習下以前學的古詩、名句,老師說上句,你們接下句:言必信—— ;與朋友交—— ;讀書破萬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黑發不知勤學早——
2、真不錯,那咱們再來讀一讀大屏幕上的句子,來試試你們的朗讀水平:(大屏幕出示古詩名句)
二、談話導入
1、剛才我們交流的這些語言都叫文言,用文言寫出來的文章呢就叫文言文。今天這節課,咱們將一起來學習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3、什么意思呢?
(這個“子”在文章中可以當兒子,也可以是女兒。“之”是“的”的意思,那么連起來說也就是古時候姓楊的家里的.家里有一個孩子)。
三、初讀課文,理解文意
師:自由的讀一讀這篇課文,說說古文與現代文有什么區別?
(古文比現代文簡潔、像古詩一樣凝練、故事有趣,但不好讀。)
師:誰愿意把大屏幕上的古文讀一讀?
同學們要注意啊,梁國是一個地方。
師:下面再請一位同學大聲讀。(生讀完一句,于老師再指導,再示范,讓這位學生讀,直到讀完。)很好,太棒了。完全正確。
再請一位同學讀。“你讀,要超過女同學啊。”(像指導女同學一樣,再指導第一句。待讀完一句,讓全體同學一起讀第一句。再讓男同學接讀。)
師:不錯。請坐下。
四、品讀課文
五、背誦積累
師:看誰記憶力超常,現在就會背了,站起來,勇敢試一試,考一考記憶力。總是你第一個舉手。
1、指名背誦
2、齊背誦
六、拓展延伸
師:這個故事選自《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寫的,《楊氏之子》是記敘文,你能把它用現代文把這個故事表達出來嗎,他長得什么模樣?想象一下?外貌、穿戴,都寫下來好不好?楊修家是大戶人家,誰來招待,誰來開門呢?小孩子出來是誰叫出來的?小孩出來以后,會怎么樣跟孔君平見面?
《楊氏之子》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說《世說新語》,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這篇文言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風趣睿智,語言靈動,人物鮮活。通過記敘楊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時機敏而巧妙地應答,不僅使一個聰慧機智的楊氏之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而且文言文語言的簡要與精當也得到清晰地凸顯。
學情分析:
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一般會覺得文言文很難讀、很難懂,如果引導不慎,就會讓學生厭惡文言文了。針對學生這種實際情況,打算按照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盡量讓學生產生這樣的認識:學習文言文真有趣!為他們以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感受文言文的韻味。
教學重難點:
讀懂全文,感受楊氏之子應答的巧妙聰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背景資料,課件
學生準備:查找、收集有關《世說新語》及劉義慶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引話題,激發興趣。
1. 剛才我們說到的語言稱為文言,以文言寫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2.讀題,解題。 氏指對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稱,楊氏可以解釋為楊家,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老師姓竺,在古代就是那你就是(指2個不同性別的學生回答。)
二、反復朗讀,感悟添趣。
1.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板書:文言文),文言文中每個字或詞也許包含豐富的意思,在朗讀上和白話文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先聽老師怎么讀出古文的韻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頓,請你用停頓線在文中做上記號。
2.校對。你的停頓記號做對了嗎?校對、修整好了就趕緊也學著老師的樣子把字音讀正確,注意停頓把課文讀出味道來。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檢查,開火車讀正音請同學幫助讀。評價:注意了停頓,如果能用氣息把詞語連起來會更有古文的味道。
(1)著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為 應(多音字,讀第四聲)
(2)引導學生讀準停頓: 家禽 (平時的家禽指的是?這里的家禽意思是?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因此要停頓。齊讀句子)
(3)連起來讀齊讀
4.那楊氏子何許人也?課文中怎么介紹的?出示句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1)讀句理解意思。
(2)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理解意思是學習古文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板書:注釋
5.剩下的四句話,請同學們一邊讀句子一邊借助注釋來理解意思。
6.檢查,你們讀懂哪些句子的意思啦?一句也行。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7.現在老師來說意思,你們讀準這句話好嗎?
8.增加點難度,我們用對歌的形式來讀課文吧!怎么對呢?請男生問,女生來答。楊氏子何許人也?為何設果?孔如何曰?兒又如何曰?
9.現在我們配上舒緩的音樂再來讀課文,把古文的韻味讀出來。
三、咬文嚼字,探究生趣。
1.后人讀這篇古文,認為最精彩、吸引人的是楊氏子與孔君平的對話。出示對話,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你讀懂他們兩人的話外之意了嗎?
2. 楊氏之子也巧用姓氏作答,讓我們來讀讀這精妙的回答。師生對話男女生對話
3. 楊氏子的話外之意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心中不得不承認: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齊讀
4.從對話中,你們還從哪里看出楊氏子甚聰慧?應聲可見他反應敏捷?還可以換成什么詞?你們能否應聲答老師的話?師生直接對答兩人對話
5.惠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個意思。那課文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老師在課前查了《辭海》,《辭海》中惠主要有這么3層意思:1、仁慈2、柔順3、跟慧相通,意思是聰明。仁慈、柔順合起來就是說有禮貌、有教養,說話做事得體,那你們還從哪些詞句看出來楊氏子有禮貌、有教養?(未設果、夫子、未聞:去掉未聞比較讀)
6. 妙哉妙哉,楊氏子迅速巧妙地婉轉應答使孔君平不得不嘆服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7.小練筆:當然孔君平也絕非凡人,后來官至為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國家的刑法,他知道低估了楊氏子了。如果你是孔君平,會夸怎么楊氏子?而聰慧的楊氏子而如何拱拱手謙虛地應答呢?可以學著古人或現在我們說話的樣子來寫寫他們之間的對話嗎?
課件出示:孔君平笑曰:____________。
兒拱手答曰:____________。
8.交流:展示白話文和古文兩組對話,在對比中進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煉、簡潔的特點。
9.小結:這楊氏之子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
四、熟讀成誦,課外延趣。
1.課文只有短短5句話,僅僅55個字,卻包含了這樣豐富的內容,這么有趣的故事,能把它背下來嗎?指名背1個你怎么背出來的?(多讀、抓住關鍵詞,理解了背)指名背2個齊背
2.《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寫的《世說新語》。在這部書中,像這樣生動睿智的故事還有很多,例如: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3.希望課后同學們多讀些古文,搜集一些精妙的語言,如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廣告詞、對聯、歇后語等,和同學們交流交流。也可以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著演一演,我們一起來開展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板書設計:
文言文 10 楊氏之子 楊梅
簡練 孔君平 孔雀
目標檢測題:
1.背誦課文。
2、拓展延伸,開展綜合學習。
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重點放在讀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讀,讓學生感知讀古文的語感,畫出停頓,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這句話,讓學生說說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楊氏之子的聰慧?引導學生去文中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楊氏之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難道楊梅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我想,學生在領會文章的妙處時,也一定能激發他們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楊氏之子》教案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楊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個單元教學主題是“語言的藝術”,共四篇課文。通過學習文言文、劇本、相聲、記敘文使學生感受話言表達的藝術,并通過綜合性學習,搜集、積累用得精妙的語言,以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并學習用得體的語言來表達。
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說《世說新語》,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這篇文言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風趣睿智,語言靈動,人物鮮活。通過記敘楊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時機敏而巧妙地應答,不僅使一個聰慧機智的楊氏之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而且文言文語言的簡要與精當也得到清晰地凸顯。課文對于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五年級孩子,還是很新奇的。
2、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字詞,將課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3)、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男孩應對語言的巧妙,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了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3、教學重難點:
由于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于讓學生參考課后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且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慧,語言的精妙。所以我將此作為難點來突破。
4、教學準備:相關背景資料,課件
5、教學時間:1課時
二、說教法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更是讀,因此本課教學的主要方法是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讀思議相結合,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的過程,使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談話,導入課題。
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與人交流溝通,說到語言,我國古代言語非常精練、簡潔,例如以前我們學到過的子曰:(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示課件)1.剛才我們說到的語言稱為文言,以文言寫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2.讀題,解題。 “氏”指對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稱,“楊氏”可以解釋為楊家,“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那你就是——(指2個不同性別的學生回答。)
(二)反復朗讀,感悟添趣
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板書:文言文),文言文中每個字或詞也許包含豐富的意思,在朗讀上和白話文也有很多不同之處,試讀出古文的韻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頓,用停頓線在文中做上記號。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讀句借助注釋理解意思。
(三)咬文嚼字,探究生趣
1、這篇古文,最精彩、吸引人的是楊氏子與孔君平的對話。出示對話,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讀懂他們兩人的話外之意了嗎?
2、小練筆:當然孔君平也絕非凡人,后來官至為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國家的刑法,他知道低估了楊氏子了。如果你是孔君平,會夸怎么楊氏子?而聰慧的楊氏子而如何拱拱手謙虛地應答呢?可以學著古人或現在我們說話的樣子來寫寫他們之間的對話嗎?
課件出示:孔君平笑曰:“。”
兒拱手答曰:“。”
3、展示白話文和古文兩組對話,在對比中進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煉、簡潔的特點。
(四)熟讀成誦,課外延趣
1、熟讀成誦。
2、讀《世說新語》中的故事兩則。
四、說板書
根據課文內容我將課文中重點知識呈現出來,內容精當簡約,布局合理,能讓學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使學生體會楊氏之子語言的精妙之處。
10楊氏之子(兒子)--------甚聰惠
孔君平:此是君家果。楊----楊梅
幽默風趣
楊氏子: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孔雀聰明機智、禮貌熱情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溫泉小學:孫翠霞
《楊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級第三組的一篇課文,該組課文以語言的藝術為單元主題,通過古今人物語言的藝術,展示了語言的魅力。這是一篇文言文,講的是在梁國,有戶姓楊的人家一個九歲的兒子很聰明,有一日,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來找他父親,他擺出水果招待客人,其中水果里有楊梅。孔來了興致,指著楊梅對他說:“這是你家的楊梅.。”沒想到,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沒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客人無言以對。全文共五句,短小精悍,文筆精煉,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思維敏捷,機智幽默的男孩形象。
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
教學之前,我讓同學們充分地朗讀,甚至達到背誦的程度。針對本課的特點,結合本組教學主題,根據學生學習現狀,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學習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明白文中“家禽”的意思,與今義的不同。
理解本課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故事。
背誦課文。
理解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感受語言的藝術。圍繞這個教學目標,我確定“理解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處”定為教學重難點,以理解文言文作為突破口,準備用一課時來“解決”掉。教學時,第一個環節,檢查初讀,整體感知,我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指名大聲朗讀文言文,結合正音,并引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節奏,注意停頓。(必要時教師范讀),第二個環節,根據注釋,理解文言文。學生根據注釋,自由試講文言文的意思。提出這個要求后,嘗試理解,交流匯報。如你讀懂了哪些地方或哪個句子?有生很自信地回答:我讀懂了楊氏之子是個很聰明的孩子。然后,他朗讀:“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惠。"甚"是很,非常的意思。”抓住“聰惠”一詞,引導楊氏之子何以聰慧,表現在哪?”引出下面有客孔君平來家招待而智答的故事。根據學生的回答,逐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這樣一來,請同學們用現在的話來說說《楊氏之子》就很好解釋了。第三個教學環節,感受語言的妙處,拓展延伸。既然楊氏之子如此聰明,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他妙答的機智。學生暢所欲言:孔楊關系親密,孔有意逗逗楊氏之子,以姓氏發問,楊氏之子立即也以孔氏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妙在反應迅速,思維敏捷,孔音剛落,他就應聲而答;妙在答而不芒,含蓄婉轉,不失禮貌;妙在話中有話,溫文爾雅,機智幽默。
《楊氏之子》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容。
2.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讀準節奏,讀出韻味。背誦課文。
3.感受楊氏之子的聰慧過人,感悟古文韻味,初步培養學生喜愛古文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讀懂故事,品味楊氏之子語言的精妙。
2.了解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在古代梁國,有一姓楊家的孩子九歲了,特別聰明。有一天,孔君平拜訪孩子的父親,恰巧孩子父親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來,想考驗一下他是不是像傳聞一樣聰明。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樣考驗這個孩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楊氏之子》。(板書課題)
2.解釋課題: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生說意思,師歸納)
二、初讀課文,檢查朗讀
1.生自由小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指名朗讀,引導學生讀準停頓。
3.教師范讀,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讀法。
4.學生練習朗讀。
5.同學們,讀完課文有什么感受嗎?(生暢談)
6.多種形式朗讀,學生點評。(自由讀、指生讀、同桌讀、集體讀)
三、再讀課文,理解意思
1.學生默讀課文,借助注釋,自主理解課文。
2.用現代語言說說每句話的意思,在說的過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詞句,全班交流。(在進行過程中,強調“楊、孔、君、夫子”等關鍵詞,引起學生注意)
預設:惠:同“慧”,智慧。詣:拜訪。乃:就,于是。示:給……看。
君:您。古時敬稱。聞:聽說。禽:鳥。夫子:古詩對年長而且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然后串連起來,說一說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話的意思,現在你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5.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1)你對楊氏之子了解多少?
(2)故事中除了楊氏之子,還有誰?他們談了些什么?你從哪句中知道的?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誰能說一說?(生舉手說)
二、體會語言的藝術與精妙
導語:讀了這么多遍課文,你覺得哪句話最妙(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兒?
預設:
1.你說楊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開玩笑,我說沒聽過孔雀和你是一家,也從姓氏上回敬給你。
2.一個“未聞”,孔雀和你不是一家,那楊梅和我也不是一家。
3.如果換成“孔雀是夫子家禽”好不好?為什么?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個“未聞”,婉轉的回答,既表達了對孔君平的尊敬,又不失機敏,加以反擊。)
(1)指導學生帶著不同的語氣,讀出意味。
(2)再造情境,遷移運用“未聞”。
師:楊氏子,在下柳君平。師手指著楊梅說道:此是君家果。
學生應對:未聞柳樹是夫子家樹。
4.分角色對話。
兩名同學分角色讀文中人物的對話。(方式:直接讀原文,或用現代語言來進行對話)
5.發揮想象,填補空白。
師:這么聰明的小孩,他說話時的表情是怎么樣的呢?孔君平聽完小孩的話以后會是什么反應呢?發揮你的想象,寫下來。
三、升華感悟
1.楊家之子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真是不簡單啊!其實,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說話要講究藝術。
2.語言的魅力充實著我們的生活,課后請同學們運用我們敏銳的`頭腦去感悟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課下請完成今天的家庭作業。(看大屏幕)
(1)搜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后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2)課外搜集一兩則《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
[教學板書]
21楊氏之子
孔君平楊梅楊家果
孔雀夫子家禽
楊氏之子(甚聰慧)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古文,古文要讀好,首先要理解意思,這是學生通過自讀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達到的。教學時就可以放手讓學生操作。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學習適時停頓朗讀,入情入境地品味文本。同時以理解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處為突破口,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深入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與聰慧,感受文本語言的精妙。
《楊氏之子》教案 篇5
課題:
楊氏之子
課型:
講讀課文
授課時間:
2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詣、禽”2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梁、詣、禽”3個會寫字。正確讀寫“聰惠、應聲”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
5.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難點:
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詣、禽”2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梁、詣、禽”3個會寫字。正確讀寫“聰惠、應聲”等詞語,聯系上下文猜測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按觸文言文,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意圖導入(8)分鐘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課件學生自由閱讀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互相交流:
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點?(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說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說?(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樣說?(汝)
(4)如果想表達一個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誨、培養的意思可以怎么說?(孺子可教也。)
4.誰能完整地背誦我們學過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個學生背誦《自相矛盾》。)
5.談話導題: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中的一筆巨大財富。它文字簡約,卻理寓其中,意義深遠;它語言凝練,卻不失形象生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來學習一節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楊氏之子)
學生齊讀課題。
6.理解課題:“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總的,氏是分支,后來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楊氏”可以解釋為楊家。“之”的。“子”兒子。“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7.了解《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8.簡介作者
劉義慶(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9.教師范讀課文。
交流文言文名句,聯系以前的學習的文言文,導入課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教學(30)分鐘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大聲流利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3)了解這篇課文與以前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回憶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關知識。)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教學重點生字。
(1)“曰”不能寫成“日”,“惠”和“禽”不僅要把結構寫勻稱,還要注意把筆畫寫正確;
(2)有兩個多音字要讀準,一是“為設果”中的`“為”讀“wèi”,二是“應聲”的“應”讀“yìng”。
4.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再讀感知,交流學法: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后的收獲,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教師總結:在讀好、讀通課文的基礎之上,對照課文中的注釋和平時掌握的語言表達特點相結合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學團結協作,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
指導朗讀:
1.教師范讀,學生練習朗讀節奏。
2.小組學生互讀互聽,互相評議。
3.教師領讀,學生再讀。
4.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現階段學生接觸的文言文較少,能否正確斷句、流利朗讀是學生首先遇到的困難。教學中通過教師范讀,給學生以停頓、語氣、語調上的暗示。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朗讀,為理解文本鋪開道路。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2)分鐘課堂總結,布置背誦:
1.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并讀熟了課文,大體了解了課文內容。
2.請同學們課下自由朗讀,試著背誦課文。
《楊氏之子》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參考課文下面的注釋,理解每個句子的意思。
2、理解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處。
3、認識3個生字,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1、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2、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三、教學難點
1、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2、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解釋課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二實小來了許多評委老師和聽課老師,你們高興嗎?對啊,古人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能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節課我肯定也會遇到不少值得我學習的人,是不是?
剛才我們的交流中,有兩句話和現代語言不一樣,你們發現了嗎?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
像這樣的語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中的一筆巨大財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來學習一節文言文。板書:楊氏之子
2、解釋課題
題目是什么意思,誰來說說?(姓楊人家的兒子)
課文中的小孩姓楊是楊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
二、讀課文,初識文言文味道
1、課件出示故事,激發興趣
2、通讀課文
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現在讓我們趕緊一起來試著讀讀課文吧!(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3、檢查通讀情況
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課文中的字音都讀準了嗎?老師來檢查一下。(課件出示) 字音都讀準了,課文肯定能讀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讀后,正音)
你們都讀得非常認真,老師情不自禁也想讀一讀,好不好?(師范讀)
老師讀得好嗎?覺得好在哪里?(學生自由回答)
(課件出示標有停頓的課文)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停頓方法,自己再試著讀一讀課文。指名讀,齊讀。
4、交流學習古文方法
像這樣的古文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讀懂它?(引導方法有看注釋、聯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碰到難句反復多讀幾遍、做批注)現在請同學們用上這些方法,在小組里說一說每個句子的意思,試著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課件出示)
5、提出不理解的字詞
同學們都讀懂了嗎?你還有哪些字詞不理解呢?(重點引導理解“設、指以示兒、應聲答曰、未聞、禽)
引導理解“設”時(課件出示)你用了什么方法知道是楊氏子為孔君平設果呢?
6、說故事
字詞都理解了,同學們肯定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誰來說說?
三、解疑難,探究文字意思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讀了課文,你覺得楊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課文中哪個詞直接寫出了楊氏子很聰明。(板書:甚聰慧)
楊氏子甚聰慧,你是怎么體會到的?讀一讀,找一找。
2、細分辨,探究人物特點
誰來說說?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楊氏子甚聰惠?
學生回答。(課件出示)
為什么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楊氏子甚聰惠?誰來讀一讀孔君平說的這句話。指名讀 孔君平說這句話的用意是什么,你讀懂了嗎?他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你覺得他是帶著什么樣的口氣說這句話的?
指名讀,齊讀。
楊氏子有沒有聽出孔君平的話中之意?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們能讀出楊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嗎?(課件出示比較句子)
(指名讀,男女分角色讀對話)
那么再猜猜,孔君平聽孩子說完以后,會怎么想?怎么說?
這么說楊氏子說完這句話以后,孔君平一定沒有生氣?
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孩子,既維護了自己和家庭的尊嚴,又沒有讓客人生氣。楊氏子真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四、熟讀成誦
1、這么聰惠又懂事的孩子,你們喜歡嗎?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出喜歡的感受,讀出古文的韻味,請幾個同學讀。(課件配樂)
2、學到這里,你能試著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著書朗讀。
3、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楊氏之子》這篇文言文,知道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釋、聯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遇到難句——反復多讀幾遍、還讀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也能用上這些方法,去讀懂其它的古文,是不是?
同學們,我們的漢語有著無窮的魅力,同樣的意思,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會截然不同,就讓語言的美麗伴隨我們繼續語文的`學習之旅吧!
五、作業(課件出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2、搜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體會語言的藝術魅力。
板書設計:
楊氏之子
會聽楊梅楊家果
甚聰惠
會說孔雀孔家禽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楊氏之子》一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戶九歲男孩機智聰慧地應對別人的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絕。
這篇文章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重點放在讀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讀,讓學生感知讀古文的語感,畫出停頓,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這句話,讓學生說說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楊氏之子的聰慧?引導學生去文中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楊氏之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難道楊梅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我想,學生在領會文章的妙處時,也一定能激發他們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在學完課文后,我創設了一個練習情景,用“張”“李”“劉”等姓氏來替換孔,如,張君平說:“此是君家樹。”讓學生模仿應答,訓
練他們的思維,使學生學以致用。這一環節,學生發言積極,對答如流,課堂氣氛很活躍,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古文的濃厚興趣。
另外,我還拓展了《世說新語》中的《謝太傅篇》與《徐孺子篇》作補充材料。有了這篇文章的學習經驗,再讓學生合作、交流、探究文本的妙處,我發現學生再讀古文時確實老練了許多,而且能饒有興趣地去探索語言的魅力,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驚喜,同時也充分說明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楊氏之子》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古詩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讀。
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語言的巧妙性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自古以來出現過許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那你知道關于機智兒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讓我們走進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感受楊氏之子的聰慧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說新語》。
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抽讀,檢測讀書情況。
4、齊讀。
(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5、說說課文主要寫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學習,理解課文意思
1、小組學習,借助注釋和搜集的`資料理解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并作好記錄。
2、交流匯報句意。
意思:梁國的楊家的小孩只有9歲,特別聰明。孔君平去拜訪他的父親,因為父親不在,就叫兒子出來。他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小孩說:“這是你們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說:“沒聽說過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課文意思,你現在有什么感受?你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1、有感情地讀全文。
2、背誦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語言讓你銘記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聽到、看到的精妙語言。)
2、演一演相聲、小品或電影中的精彩對白。
六、作業
1、寫一寫對精彩語言的體會。
2、默寫課文。
3、看《世說新語》。
《楊氏之子》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目標
1、能初步感知文言文。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言文,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
3、能借助注釋、插圖,運用聯系上下文等方法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感受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4、有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言文,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教師準備:學習課標,通覽教材、教參,細讀文本,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預設教學活動。準備《世說新語》書籍。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解釋什么是文言文。導入課題并解釋課題。上課前讓我們復習一下所積累的古詩名句,可以嗎?
師:我說上句,你們來接下句:言必行——行必果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師:真不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天行健,君子以- ---,地勢坤,君子以--。同學們,發現我們剛才讀的內容跟我們平時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生:古文比現代文簡潔。像古詩一樣凝練。故事有趣,但不好讀。
師:是啊,剛才我們交流的這些語言就叫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言的文章,不是日常語言,我們稱之它為古文,它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筆巨大的財富,如>《孟子》《古文觀止》等,學好古文能增長很多知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文言文,板書課題:楊氏之子個別讀齊讀,課題是什么意思?姓楊人家的兒子。
我是姓蔣人家的女兒,那我就是蔣氏之女,你能用這樣的語言形式來介紹自己嗎?生介紹:二初讀感知
(一)檢測預習情況:
師:恩,孺子可教也。昨天都對課文進行了預習?請借助拼音再讀讀課文,讀準字音,待會檢測生字預習情況。
師:這是本節課要求會讀會寫的生字,會讀嗎?
師:一起來!(課件出示生字:梁國、聰惠、詣、乃、曰、禽)生齊讀生字
(二)朗讀課文
老師請大家再次認真朗讀課文,注意不但要讀準字音,還要讀準讀順句子。(課件出課文)生自由讀文
師請生讀課文。并在朗讀時指出文章中出現的兩個多音字都讀準了,一個是“為設果”,那我要考考你們,知道為什么讀“wèi”嗎?
師:“為”在這里表示的是“給,替”的意思,為設果的意思是,給客人擺上水果,我們在讀多音字時,是根據它的意思來判斷它的讀音的,現在來讀兩遍。
師:文中還有一個多音字,是“應yìng”聲答曰,知道為什么讀yìng嗎?就是剛問完問題就能馬上回答,這就叫—應聲答曰
師:對啊,這就是根據它的意思來辨析它的.讀音,一起再來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我們在讀古文的時候,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還要讀出重音,讀出停頓,這樣才能讀出味道,老師來試試,行嗎?請聽老師讀。(老師示范讀)自己讀讀,在哪停頓好?
生自由練習讀
(課件出示: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對照大屏幕,看看你的停頓是否合適?再一起讀讀,體會體會。
生對照大屏幕練習朗讀
師:誰想讀讀這篇課文啊?
生有感情地讀
師:讀得挺好的,老師聽出來,你們都特別努力,如果重音啊,停頓啊,再鮮明一些,這味道就更足了,比如說這句: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生練習讀此句
師:就是這種味道,誰還想讀讀?來,你來試試
生14: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三、精讀品味
(一)回顧學法
師:讀得好,字正腔圓,韻味十足。剛才我們讀了這么多遍,你能把這篇古文的意思用現代的話說一說。其實理解古文和理解詩句的方法是一樣的,那你們平時用什么方法理解詩句的呀?生匯報方法
師:老師覺得用上這些方法來理解每句話的意思,自己先讀讀說說(課件出示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借助圖片、注釋來理解生讀文、每字每句地理解、查字典、查閱資料和工具書、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二)運用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同學們自己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有困難的在小組內交流交流,解決不了的,一會兒大家一起來看看。
2、匯報
“梁國楊氏子九歲。”誰來說?說錯了沒關系。
生:第一句話的意思是:梁國有一個姓楊的人家有個男孩子九歲了,非常聰明。
師:你也真聰明!誰還愿意再說一遍?或者重復一遍,或者說得更好?
生:梁國有位姓楊的,他的兒子九歲了,非常聰明。
師:梁國這個地方有一戶姓楊的人家,這個姓楊的人有一個兒子,今年九歲了。——這個孩子姓什么?
師:要記住啊!他是楊家的后代,當然姓楊啦!咱們班有沒有姓楊的?站起來。哎喲!你們楊家的上輩、上上輩、上上上輩,有一個男小孩,甚聰慧。這是值得驕傲的啊。(面向全體同學)告訴后面的老師他姓什么來著?
師:他也是個聰惠的孩子!老師寫“惠”,臥鉤臥倒,要寫好這個字,“心”字底要寫大點。拿筆在書上寫一個,大點啊!臥鉤臥倒。兩點要生動點。關鍵要寫好心字底。
“惠”和“慧”在古代是一個意思。(板書“慧”)接著往下說。“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你說這句話的意思。
生: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君平來拜訪他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叫父親的兒子出來。
師:“乃”就是“就”。“父不在,乃呼兒出。”誰叫的?生:孔君平。
師:孔君平叫的嗎?
師:孔君平拜訪他的父親,父不在家,就叫他的兒子。這里省略了許多內容。我們推想一下,可能是哪些人開門?
生:我覺得第一種可能是媽媽見孔先生來拜訪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在家,她把孩子叫出來的。
師:學一學。
生:嗯,這樣吧,先生,要不你見見我家的孩子吧,我家的孩子也很聰明的。
師:這是一種可能。媽媽還可能會說——哎!孩子,快出來!快出來!你孔叔叔來了,你先過來陪孔叔叔坐一坐。如果是傭人,譬如說,他一開門,一見孔先生忙說,對不起,孔先生,我家主人不在家。(以不同角色描述)孔君平問:“哎!他小孩在家嗎?我就喜歡那小孩。”“在在。哎!快出來!快出來!孔先生來了!”我們知道古文十分簡練,像這篇文章中它省略了一些敘述文字,這要靠思考和想象去補充。
師:再往下說。“為設果,果有楊梅”。什么意思?誰能用現代的話說一說,
生:孩子為孔先生端上來一盤水果,水果里面有楊梅。
師:對,不是一種水果,有幾種,其中有楊梅。
師:你看這個姓楊的小男孩為這個姓孔的先生,端上來一盤水果,水果里面有楊梅。楊梅的“楊”字怎么寫的?看清楚,怎么寫的?木字旁。和楊氏的“楊”怎么樣?
生:一樣。
師:孔君平跟他幽默一下。“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這句話意思是什么?生:孔君平指著楊梅說:“這可是你家的果子啊!”
師:這是你家的果子,明白啦?這話聽清楚啦?如果用今天的話來說還要再加幾句,你來試試。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說:“這是你們家的果子。”或者
“這楊梅和你一個姓,是你們家的果子。”
師:明白了嗎?你呀,姓楊;楊梅呢,它也姓楊。兩個“楊”是一個字。看來,楊梅是你們家的果嘍。清楚了嗎?往下說。“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禽,先講禽。
生:禽是家養的一種動物。
師:這里的“禽”不是家禽,“禽”指的是鳥,飛禽走獸嘛。用今天的話來說——
生:最后一句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兒子聽了這話回答說:“孔先生,您姓孔,孔雀也姓孔,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家的鳥。”
師:“未聞”是什么意思?
生:沒有聽說過。
師:好的。既然讀懂了,再朗讀一遍吧。大聲地讀。(生讀)
四、背誦積累
師:看誰記憶力超常,現在就會背了,站起來,勇敢試一試,考一考記憶力。個別背齊背誦
五、品讀文本
師:現在老師提一個問題:你從哪兒看出這小孩“甚聰惠”?(板書:聰惠)
師:“聰惠”就是聰明。
“惠”是個通假字,它和“慧”一個意思。作者為什么不直接用“慧”呢?這個“惠”的意思多啦,仁愛,善良,溫順,好處,等等。眼睛看著它,再看楊氏之子的表現,你們覺得這個小男孩怎么樣?
生:我覺得這個楊氏之子不但很聰明,而且很乖。
師:好一個乖孩子!一個懂事的孩子!你講得多明白!小孩又聰明又乖,
師:先看他聰明在哪兒?默讀思考。(生默讀)
師:知道了吧?請一個同學說。
生:他聰明在反應很快,孔君平指著楊梅說“此是君家果”,他馬上想到了孔君平他的姓和孔雀這個動物,馬上就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反應快”,是不是啊?反應快,而且立即就進行“反擊”。這叫什么?生:會說。師:他的聰明還表現在哪里?生:還會聽。
師:嗯,還會聽。(板書:會聽反應快會說)他是怎么會聽的?從哪兒看出他是會聽的?
生:在孔君平指著楊梅說:“此是君家果”的時候,換了別人,可能會想:這不就是我們家的果子嗎?這有什么可說的。可是他卻從中聽出了另有意思。
生:聽出了孔君平是拿他的姓及楊梅的“楊”跟他開玩笑的。師:拿他的姓和楊梅的“楊”字跟他開玩笑。你姓楊,楊梅也“姓”楊,這么說楊梅就是你們家的果子了!真會聽!他聽出了話里有話。能聽出話中話的人是會聽的。聽話聽音,鑼鼓聽聲,你們看聰明不聰明?緊接著回應一句——,再把下一句讀一讀,齊讀,未聞——
生:(齊)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這小孩的確是聰明過人,——會聽,反應快,會說。下面老師想問一下,他乖在哪兒呢?生:“為設果,果有楊梅”,從這一句可以看出,他很乖,很懂事,有教養。師:他乖在什么地方,說清楚。生:他很會招待客人。
師:以禮待人啊!非常熱情,非常好客,非常大方,不只端一種楊梅果,而是拿出好多水果裝在一個大盤子端出來了。熱情嗎?大方嗎懂禮嗎生:相應回答
師:還從哪里能看出這個小孩乖,有教養?這一點很難看出來,看出來了我一定給他掌聲。
生:從第二句“乃呼兒出”。他看到父親不在家,有人來了,自己出來招待客人。
師:嗯——年紀不大,很懂事。還從哪兒看出他乖?請說。
生:最后一句,他非常聰明,聽出孔先生話里有話,如果他不懂禮貌,他就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師:嗯,那他怎么說的?
生:他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從哪個詞中看出他乖。生:從“未聞”。師:為什么?
生:因為他要是不乖的話,他就直接說:“那孔雀也是‘姓’孔的,它也就是你家的鳥兒了!”加上“未聞”就有禮貌。
師:他如果不禮貌,對孔君平不尊重的話呢,就會說:“如此說來,孔雀就是你家的鳥兒啦!”是不是?他表達的時候拐了個小彎——我可沒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兒啊!很巧妙地“回擊”了他。加上“未聞”多么得體呀!多么尊重長輩呀!乖不乖?聰惠不聰惠?生:乖—聰惠—
師:若來者非孔君平,而是李君平,你會怎樣回答呢?李柳梅君平呢黃君平呢(黃河黃鸝等)
師:同學們都笑了,是不是在機智詼諧中既回答了問題,又不失委婉敬重,我們體會到了語言的精妙,這就是讀書要讀出里面的味道來。不要放走關鍵的字啊!抓住它,思考它,你的收獲就很大。要好好讀書,帶著思考讀書,帶著思考走進課堂。讀出味道來,才能體會出讀書的樂趣。
師:讓我們再把課文讀一遍。其實古文是沒有標點符合的,沒有標點的楊氏之子,誰敢嘗試一下?生讀
真了不起,喜歡這篇小古文嗎?它出自于《世說新語》
六、布置作業
師:作者是南朝的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還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詠雪》,還有許多像楊氏子這樣聰慧的孩子,比如讓梨的孔融。這些孩子長大以后都成了當地社會的上流人士,《世說新語》就是記載這些上流人士言談趣事的小說,這樣的小故事有兩千多個,大家可以找來讀一讀,里面有原文,有注釋,還有譯文,老師相信你們能讀懂它們,也會喜歡它們。有時間的話出示兩則小故事。板書:
楊氏之子
聰惠
楊氏子--------
孔君平楊梅---------
孔雀
《楊氏之子》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風趣機智,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出示馬克·吐溫的故事,默讀: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故事,請大家看看。(投影出示)
有一次,馬克·吐溫乘火車去一所大學講課。由于要在預定的時間內趕到,所以他十分著急,而火車卻開得很慢。這時,查票員過來了,問馬克·吐溫:“您有票嗎?”馬克·吐溫遞給他一張票,查票員發現這是一張兒童票,就說:“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還是一個孩子哩!”馬克·吐溫不緊不慢地說:“現在我已經不是孩子了,但我買票時還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車開得太慢了。”
生:(默讀故事)
師:看懂了嗎?想想,馬克·吐溫真的是在孩子時買的票嗎?
生:不是。
師:那他為什么這樣子說呢?
生:他的意思是說火車開得慢,我買票時是孩子,但是我長大了火車還沒有到目的地,可見火車是開得多么的慢。
師:是的,馬克吐溫的確是這個意思。他用夸張詭辯術非常幽默地表達了此時急迫而又無奈的心情,且對火車的慢速度進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諷,這里就體現了語言的藝術。本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就是“語言的藝術”。像這樣體現語言藝術的經典故事,古今流傳的.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代的故事,這是一篇文言文,(示題)齊讀課題──楊氏之子
2、引入課題,解題:
師: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生:這篇課文講了楊氏的孩子的故事。
師:“楊氏”的意思是姓楊的人家,哪“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楊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師:如果你姓李,那你是?(李氏之子)
二、合作交流
師: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看同學們能不能把這個文言文故事讀通。文言文和白話文在朗讀上有不同之處,要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1、自由小聲初讀課文。
2、請一個學生讀課文,檢查字音。(根據學生讀時標出“為”“應”的讀音)
師:第一次讀文言文的感覺怎樣?
3、師范讀。
4、生自由讀,邊讀邊畫節奏。
5、示節奏
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6、生看大屏幕有節奏地讀。
三、品讀體驗
1、自主理解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真不錯,讀完課文,大家都知道《楊氏之子》講了兩個人。他們分別是誰啊?
生:楊家的兒子和孔君平。板:揚氏子孔君平
師: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學習古文我很多方法,其實我們最常用的有根據注釋、插圖、聯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書等,我們用這些方法來理解課文的意思?)
師:我們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這個故事講出來。
(學生展開學習)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做出反應,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開玩笑,所以馬上由孔君平的姓聯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給他開玩笑。
板書:孔雀
⑶品位楊氏之子的話外之音:
如果你認為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鳥羅!
師:我們來分享大家的讀書體會,誰來?
生:我認為楊家小兒回答的妙在于他說:“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
師:為什么他要說孔雀呢?
生:因為孔君平說楊梅是楊家的水果。
生:我認為孔君平是在取笑楊家小兒,你姓楊,楊梅就是你家的水果。
師:這樣說有道理。
生:楊家小兒的回答妙在他聽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說,楊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鳥,他間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說法。
師:體會得真好!楊家小兒的意思是說,如果您認為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鳥。
師:還可以說──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楊梅當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認為楊家小兒的回答很言語巧妙,反映敏捷,體現了語言的藝術。
(生掌聲)
如果楊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較,你認為哪一句更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顯得生硬,有頂嘴之嫌,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維敏捷,語言幽默。)
10、設想:孔君平聽了楊家小兒的回答,會怎么說?
指導學生在說孔君平的話是用上“聰惠”
師:孔君平聽了小兒的回答,會有什么反映呢?
生:這孩子真聰明。
生:孔君平無言以對。
生:孔君平會暗自佩服。
11、揭示中心詞“聰惠”:
師:可以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楊氏之子。
生:聰惠。
師:請大家看惠的解釋是?
生:智慧。
師:對,語言的藝術是來自于智慧。
四、鞏固延伸
1、同學們的體會很深刻,如果現在朗讀課文,相信你能夠把自己的體會帶進朗讀,你可以盡情地感受古文的韻味,請你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再來讀讀課文,然后請一個同學讀。
2、師: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試著把它背下來好嗎?全班背誦。
3、個人背誦(時間允許)。
4、楊家這個孩子真是聰明啊,他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下面我們再來體會語言藝術魅力。
教學反思
文言文學習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讀準,即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抑揚頓挫。二是讀懂,即讀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內容。三是在讀準、讀懂的基礎上,學習其結構、語言及寫法,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因此,誦讀是文言文學習最好的方法。本文教學時,可采用師生合作、小組合作、男女對擂等方式開展誦讀比賽,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讀通、讀懂、讀背課文。
《楊氏之子》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文中詞語。
2、讓學生通過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教學難點】
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材分析】
《楊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它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戶人家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語言幽默,且淺顯易懂,是學習文言文一塊很好的敲門磚。但對于文言文,我們的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如何讀通、讀懂文言句子,感悟言外之意,體會楊氏之子的對答之巧,進一步說,讓我們的孩子喜歡上文言文,那是更加困難。因此,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去理解文章,去感悟文中人物的語言。
【預習導航】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熟讀到背誦。
2、借助書中的注釋和工具書,
(1)、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件什么事情?
(2)、逐字逐句地理解課文。
【預習檢測】
1、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文章主要講了楊家小兒才()歲,是個()的孩子。有一天,孔君平來楊家()。父親不在,()用()招待()。孔君平逗他說:“()是你家的水果”。楊家小兒馬上回答說:“沒聽說()是先生您家的鳥呀!”
第一課時
【導學過程】
一、揭題入學,解讀文言
1、解釋課題意思(生齊說并寫下來)
2、這樣說,我該是“劉氏之女”,你該是什么呢?
3、從題目上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用古代語言寫成的文章,我們把它叫做古文或者文言文。
二、初步感知,讀出韻味
1、請大家自由朗讀全文,看看這篇課文和我們以往學習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聽老師讀一遍課文。
3、指名讀第一句,進行朗讀指導。
4、學生看著大屏幕上劃分好節奏的課文,自由練讀。
5、生字詞抽查。
【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并家聽。
2、再讀本課課文兩遍。
第二課時
一、理解字詞,讀懂故事
同學們,多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古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準確地理解字詞、句子的意思還得借助于課后的注釋。
1、下面就請同學們把這篇古文用現代的話說一說,誰先來說?
第一句:梁國有戶姓楊的人家,孩子才九歲,很聰明。
(解釋“梁國”:一個地方,在現代的'河南商丘一帶。板書“惠”字,指導書寫。)
第二句:孔君平去拜見他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就把孩子叫出來。
這里省略很多內容,引導學生想象可能是誰呼兒出,為什么要呼兒出,會怎么呼?第三句:楊氏子為他擺設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誰為誰設果?
第四句:孔君平指著楊梅讓楊氏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
孔君平為什么要指著楊梅和楊氏之子說“此是君家果”?孔說這句話的用意是?第五句: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我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啊。”
什么是“應聲”?
“未聞”是什么意思?(“耳聞目睹”、“百聞不如一見”中的“聞”都是“聽到”的意思。難點是“夫子”的理解。
2、串講故事
二、合作交流,感受機智
1、為何楊氏之子不直接反駁“孔雀是夫子家禽”而要加上“未聞”二字。
2、比較句子: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是夫子家禽?
3、你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4、如果訪問的不是孔君平,而是黃秋白,那楊氏之子該怎么回答了?
總結:是啊,楊氏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楊梅又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多巧妙的回答!
三、想象拓展感悟人物
(1)聽到孩子的回答,孔君平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出示“寫一寫”)
(2)引讀中心句
面對如此機智的回答,孔君平不得不承認:梁國楊氏子,——。
面對如此巧妙的回答,我們也不得不贊嘆:梁國楊氏子,——。
【板書:甚聰惠】
(3)注釋中解釋:惠同慧,那么在古代,惠還有其他的意思,比如溫順、仁愛、善良、好處等,看看楊氏子的表現,你覺得他還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
四、總結學法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篇古文,你能回憶一下我們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嗎?師總結: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想象、多讀。
【課堂檢測】
1、仔細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
(1)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父子家禽。”對話的意思是:
(2)對話巧妙極了,巧妙在何處?
【布置作業】
1、完成本課學評。
2、預習第11課。
【板書設計】
10、楊氏之子
楊氏子,楊梅
孔君平,孔雀甚聰惠
《楊氏之子》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句子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習重點句子,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及語言的巧妙藝術。
教學用具:
課件出示全文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了解文言文。(5分鐘)
1、師板書課題,問:題目的意思是什么?
生:姓楊人家的兒子。
師點撥:“之”是助詞,相當于“的”。
2、師:說一說這個課題的語言有什么特別之處?
生:像古代人說話一樣的。
3、師小結:這是古代漢語,也叫文言文,今天讓我們走進這篇文言文,感受一下古文的魅力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文,讀準字音。師出示:惠、曰、禽、詣。
2、請學生讀上面的生字。
3、師: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事?
生:(只要講清了大概意思就可以)
4、師:說一說你感覺到文言文與現代漢語有什么不同嗎?
生1:很難讀通順。
生2:有些字沒有見過,不好認。
生3:句子比較短。
三、熟讀課文,理解意思。(10分鐘)
1、師:大家再讀一下課文,根據注釋說一下每個句子的意思。
2、生讀文后講文章的意思,師點撥: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為人正直,有好的名聲。
其父:他的父親。
為設果:小兒為他擺出水果。
以示兒:以便給小兒看。
此是君家果。此,這;君,您。
夫子家禽:您家的家禽。
3、師小結。(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中的小孩九歲了,很聰明。孔君平去看望小孩子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把小孩叫了出來。小孩擺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小孩說:“這是你們家的水果吧。”小孩應聲回答:“我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呀。”)
四、理解重點句子對話部分
1、師:孔君平說了什么?小兒又是如何回答的?
生:孔君平問:這是你家的水果吧?小兒答:我沒有聽說過孔雀是您好家的家禽呀!
師:對的,那么誰來說一下楊氏之子這樣回答好不好?為什么?
生1:我覺得好,他很機智。
生2:我也覺得好,他回答的很巧妙。
2、師小結:是的,從“應聲答曰”說明他反映很快,沒有正面回答說楊梅不是我們家的水果,而是巧妙地從“夫子家”說起,意思是說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楊梅當然也不是我們家的了。
五、拓展學習,背誦課文。(5分鐘)
1、師:語言表達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你們平時見過哪些地方巧妙地運用了語言呢?
生:比如,幽默故事,笑話,對聯等等。
2、師:大家現在了解了課文的意思,那就試試去背誦吧。
生自由讀和背。
六、布置作業:
繼續背誦課文并默寫。
《楊氏之子》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語言藝術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雖然難學,但學生卻興趣十足,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立足于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初步感知文言文,了解閱讀古文的一些方法,能讀、敢讀文言文,并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教學理念】
語文教學倡導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文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楊氏之子》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的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能借助注釋和上下文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感受中國五千年的語言魅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對于初嘗文言之味的小學生而言,更應該多讀少講。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引領孩子們走進這個故事,引導學生去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并通過多次地朗讀激發學生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使孩子們被祖國的語言魅力而折服。
【學習目標】
1、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能通過注釋及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和句子的意思。
3、理解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回答的巧妙之處。
【學習重難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機智。
【學習準備】課前搜集有關機智問答的故事、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初識語言的藝術
1、讀周恩來機智問答故事。
師:同學們,你們會說話嗎?
(媒體出示周恩來機智問答故事,請生閱讀后自由說說自己的感受)
師:我們每天都要用語言進行交流,人一出現,語言也出現了,但能說話并不意味著會說話。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和別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使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課文也和說話有關。
2、板書課題,讀題。(板書:楊氏之子)
3、解題:課文講得是誰的故事?
4、比較古今稱謂的不同使用
能用上課題的方式來介紹介紹自己嗎?(費氏之女、陶氏之子……)
這和我們平時的說法相同嗎?(老師點撥:“之”就是“的”的意思。)
師:不但題目如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文章也是古人用古代漢語所寫下的文章,我們平時稱它為古文,老師現在告訴你它的名字叫做:文言文。
(板書:文言文)
二、讀,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學生自由讀書,把課文讀通。
2、帶著問題聽教師讀文。
故事中的楊氏之子是個怎么樣的人?
故事的另外一個主角是誰?
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3、交流、反饋,指導學生正確讀好文中的句子。
學生回答后出示: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未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楊氏之子》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預習展示:
一、導入
1.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古代有一個九歲的孩子,回答別人時語言風趣機智,妙趣橫生。他的故事被記錄在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里,大家想聽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文,也叫文言文——《楊氏之子》。
2.讀題,解題。( “之”相當于“的”,“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二、自學生字(課前完成,檢查)
1、讀準生字詞(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對比組詞。
3、組一個課外的詞。
4、分析難寫字和易錯字。
5、理解難懂的詞語( 聯系上下文、查詞典)。
6、聽寫,檢查過關。
三、初讀課文,知大意。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以下字的讀音:惠 曰 禽 詣 為 應。
3.讀準停頓,在文中標出"/"
4.寫出主要內容。
四、理解課文,
1、理解難懂詞(寫在疑難處)。注意“為設果”“家禽”
2、逐句寫出意思。
3、誰說的話最妙?畫波浪線。
4、妙在哪里?說說你的心得體會。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5、想象孔君平聽了孩子的話會是什么反應。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7、說說《世說新語》上的其他關于言語表達的小故事。
課后反思 :
1、小組交流速度有所加快,但效率還是不高。
2、有的小組沒按老師的題目完整作答,漏答后面半題,也沒同學發現。
3、忘了進行朗讀展示環節。
4、有同學提出“假設句”修辭手法,說法不正確。
5、缺少質疑環節。
《楊氏之子》教案 篇14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所選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編排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2、文本解讀:《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課文內容簡單,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通過本課學習,一是讓學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感受故鄉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讓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認識,為以后的學習奠基;三是通過課后搜集妙言小故事,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3、教學目標:
A類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
3.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點。
B類目標:
1.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抓住重點詞,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聰明機智。
C類目標:
1.分組練筆豐滿文本。
2.交流課外搜集的妙言小故事,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學生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參考課后注釋讀懂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把沒寫出來的內容補充出來,應做為難點來突破。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惠,語言的精妙,也是本課重難點之一。
5、預習作業:
1.會寫課后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根據課后注釋,了解故事內容,旁邊批注自己的感悟和不懂的問題。
3.搜集妙言小故事,準備課上交流。
二、說教法: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教學主要采取讀式教學法。談話導入——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美讀品味——提倡鑒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讀寫結合——激發想象性,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三、說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讀寫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學目標的具體實施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名言導入,激發興趣。(A3 5分鐘)
以同學們課下積累的古代名言警句為話題導入新題,解題。然后大屏幕出示《楊氏之子》,讓學生讀,比較與平時所學課文有什么不同,發現文言文的基本特點,言簡意賅,使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產生興趣。
第二板塊:反復朗讀,讀好文本。(A1、2 10分鐘)
本板塊除讓學生過好生字關外,應重在讀上下功夫。首先引導學生斷句,讓他們明白應怎樣停頓,然后通過自讀,抽生讀檢查。在朗讀不盡人意時,老師再逐句進行指導,并通過表情和適當的肢體語言范讀,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切切實實讓學生感受到讀書學習是一種樂趣。因為好的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能激情激趣。
第三板塊:根據注釋,疏通全文。(B1 10分鐘)
本板塊的教學,在學生依據注釋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采取尋找伙伴,自由結合的方式,理解內容。在匯報學習成果時,以簡驅繁,從以下幾點突破難點。
本課只有五句話。學習第一句話,應重點強調孩子姓楊,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著重理解通假字“惠”,同智慧的“慧”,但還有仁愛、善良、溫順之意。“聰惠”一詞,說明楊氏之子既聰明又有教養。第二句重點理解“詣”字,詣多指拜訪尊敬的人或長輩,可見這楊氏非同一般,是孔君平尊敬的一個人,而且楊、孔兩家交往甚密,不然怎會“乃呼幾出?”這個小孩怎么會知道來人姓孔?既然如此,就不能理解為孔君平是以楊梅取笑楊氏子,而是開個玩笑,“考考”他,是不是“甚聰惠”。第三句重點強調,孩子端來各種水果,其中有楊梅,再次強調“楊”字。第四句讓學生明白,孩子姓楊,而楊梅的第一個字也是“楊”,看來,楊梅是你們家的水果。第五句強調:“禽”不是指家禽,“禽”指的是鳥,飛禽走獸。孩子由孔君平姓孔,馬上想到孔雀,真可謂聰惠。
抓住重點詞語,反復朗讀文中人物對話,感悟人物說話的語氣,便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也不失為學習文言文的一種好辦法。
第四板塊:美讀品味,體會楊氏之子的聰惠(B2 10分鐘)。
學生僅僅理解了課文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升華文本,才能活躍思維。想想:全文55個字圍繞哪三個字寫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找到“甚聰惠”后,再引導學生品讀全文的對話,體會楊氏之子之聰惠。
①從“應聲答曰”可看出他反應快。
②從“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回答中,可看出孩子會聽,能聽出孔君平話中話,也用孔的姓回敬孔。答得妙,加上“未聞”語氣委婉客氣,避免了對長輩的冒犯,且天衣無縫。
③從“為設果,果有楊梅”可看出他會待客,熱情、大方、有禮。最后再讓學生讀,反復比較有無“未聞”兩字的微妙變化,使學生感悟到: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松愉快,顯示出孩子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讀書要讀出味道來,抓住關鍵詞,帶著問題讀書,才能讀出味兒來,才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第五板塊:熟讀成誦,豐富積累。(A2 5分鐘)
人常說:“熟讀成誦更要緊”,學完課文,然后創設情境讓學生誦背,更有利于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楊氏之子》教案】相關文章:
楊氏之子教案03-21
《楊氏之子》教案03-05
《楊氏之子》教案優秀08-28
楊氏之子教案15篇04-02
楊氏之子作文07-19
楊氏之子作文【經典】10-24
楊氏之子作文03-27
小學語文教案:楊氏之子01-18
楊氏之子原文翻譯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