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昆蟲記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昆蟲記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蟲記教案 1
教學目標:
1、對《昆蟲記》作者法布爾作更深了解,推薦作品《昆蟲記》。
2、激發學生對的閱讀興趣,指導大家用瀏覽讀書的方法讀書的封面、內容提要和作者簡介。
3、指導學生欣賞《昆蟲記》精彩片段。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準備:
1、人手一本《昆蟲記》。
2、多媒體課件。
3、學生閱讀《昆蟲記》,并做好適當的積累摘抄。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孩子們,讀書,是一個陪伴我們長大的話題,它的涓涓細流最終能夠匯成一片浩瀚,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使我們了解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也使我們的人生充滿靈氣、充滿智慧。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共同讀了一本書——《昆蟲記》,有人說《昆蟲記》是一部昆蟲世界的史詩,更是人的一生中不可不讀的書,這樣一本好書,你是怎樣去讀的呢?
二、交流讀書方法
1、當我們要讀一本書時,首先要對這本書的作者及其背景加以了解。作者及其背景介紹:
一句話說說你眼中的法布爾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1823年出生于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圣萊昂的一戶農民家庭。因家境貧困,法布爾被送到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寄養,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蟈蟈兒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7歲時,法布爾回到父母身邊,并到村里讀了小學。后來,法布爾家又幾度遷居,少年法布爾不得不出門做工謀生。雖然學業無法繼續,但是法布爾抓緊一切時間自學,15歲時,他只身報考阿維尼翁市的師范學院,結果被正式錄取。畢業后,法布爾獲得一中學教員職位。課堂教學之余,法布爾閱讀了一本昆蟲學著作,從此萌生了要畢生研究昆蟲的偉大志向。那一年,他不足十九歲。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研究,艱辛地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換來的是豐碩的果實。《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等等。
法布爾被譽為“昆蟲詩人”,《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2、對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有什么方法很快知道這本書的大致內容嗎?出示“閱讀前言、序言、內容提要”等等。閱讀這些都是我們了解一本書的大概內容、寫作特色等最快的方法。尤其是在選擇書籍的時候,也可以先去讀這些內容。除了內容提要,我們還可以通過目錄了解本書的主要內容。目錄就是書中內容的高度濃縮,通過看目錄,我們就可以把書本讀薄了。咱們一起讀一讀目錄,誰來說說,你的目錄中都有哪些內容?
3、交流內容及感悟:(通讀)
師:《昆蟲記》自出版以來,先后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經歷百年仍是一座無人逾越的豐碑。這小小的`昆蟲何來如此的魅力,誘惑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你從這本讓人不可不讀的書中了解了哪些內容,知道了哪些昆蟲知識呢?(學生自由發言)
4、師小結:看來同學們真的從書中知道了很多的昆蟲知識。老師同大家一樣,讀了《昆蟲記》,不僅充分地感受到昆蟲世界的美麗神奇,增長了知識、更感嘆于小小的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所表現了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開闊了視野。孩子們,讀書只了解內容——知道這本書寫了什么還不夠,還要精品細讀,對書中的精華要細細地品味、咀嚼,進而能積累運用,才能把書中的精華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孩子們,你在品讀的過程中有自己喜歡的或感受深的精彩片段嗎?愿意讀給大家聽嗎?(精讀)
三、繼續交流其他的讀書方法?(如寫讀書筆記、做批注、制定讀書計劃、相關的評析等等)
四、除了通讀精讀之外,我們在讀后還應進行拓展閱讀,積累一些相關的詞語、詩句或段落來進行補充。出示古詩,學生填空
五、作業:制作讀書卡
板書
昆蟲記教案 2
活動背景:
在一次午餐吃水果活動中,一小朋友拿著手里的香蕉來問我:“老師,這香蕉里面黑黑的、一點點的是什么?”“老師,這個可以吃嗎?”我問全班的小朋友:“你們誰知道香蕉里面黑色的小點是什么嗎?”有小朋友說:“這一定是香蕉快要爛了,香蕉變了顏色就不能吃了。”馬上有小朋友說:“不對,這是香蕉的種子,我爸爸教過我的”我肯定并表揚了這個小朋友。看著小朋友將信將疑的神態,我設計科學活動“找種子”,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了解種子的奧秘,萌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種子。
2、對種子產生探索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萌發對科學、對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準備蘋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紅柿、葡萄等水果。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紙,各種種子若干。
3、視頻轉換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老師總結:這些蔬菜是由一顆顆小小的種子長出來,我們平時吃的水果也是由種子發芽的結果的。
(評析:從幼兒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出課題,顯得自然而親切,一個小小的問題,既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明確了活動主題,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二、找種子。
1、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蔬菜和水果,要請你們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們有沒有種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說一說,種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樣?(幼兒自由探索)。
(評析:在探索活動中,幼兒對種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對瓜果左看右看,有的用手摸摸,有的用手捏捏,有的.用鼻子聞聞,有的交頭接耳,相互交流,每個幼兒都處于積極的探索中。)。
2、幼兒交流探索的發現。
(1)、誰愿意上來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種子?
幼兒一:我找到了蘋果的種子。
師:我們大家來看看蘋果的種子的什么樣子的?
幼兒:蘋果的種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評析:教師讓幼兒找出種子并放在視頻轉換儀下進行展示。通過視頻轉換儀放大了種子,幼兒很清晰、明確地觀察了種子的外形特征。)。
幼兒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種子。
師:西瓜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評析:當幼兒看見西瓜的種子的時候很興奮,原來西瓜的種子就是我們在超市里買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兒一起觀察橘子、黃瓜、西紅柿、葡萄的種子。
(2)、師:有誰找到香蕉的種子嗎?
幼兒一:香蕉是沒有種子的。
幼兒二:我找到香蕉的這個小黑子。
師:其實香蕉它也有種子,這些小黑點就是它的種子,只不過是他們退化了,現在的農民伯伯非常聰明,用科學的方法不用種子也能種香蕉,所以香蕉的種子就慢慢退化了。
(評析:香蕉的種子具有特殊性,幼兒很少了解,通過單獨提出,幼兒了解香蕉種子的獨特性,達到了教學目標。)。
3、我們知道蘋果、黃瓜都有種子,老師告訴你們,除了這些,還有許多瓜果、蔬菜都有種子,小朋友以后長大了就會慢慢知道了。
(評析:在本次探索活動中,幼兒積極討論,主動詢問,了解了各種瓜果蔬菜的種子的特征。)。
三、操作活動:種子和果實匹配。
1、師: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種果實,旁邊有各種種子,請你們給這些果實找種子,找到后把種子貼在果實的下面。
(評析:教師為幼兒設計一份記錄表格,表格的上面是各種果實,考慮到種子的外形特征,教師在下面用雙面膠帶貼著,幼兒找到種子后就可以把種子貼在膠帶上,這樣方便了展示。)。
2、幼兒交流活動結果,并且請集體檢查操作結果的正確。
師:誰愿意上來告訴大家你的發現?我們一起看看他找的種子對不對?
(評析:幼兒從感知到接受、理解,而教師設計這一環節,不但能檢查幼兒的學習的結果,還使幼兒學習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四、活動延伸:
1、種子發芽實驗。
3、種子貼畫。
活動反思:
活動中充分讓幼兒動口動腦,既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發展了思維,各種各樣的種子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但又不被注意的東西,因此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搜集各種豐富的材料,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鼓勵幼兒自由的觀察、操作、發現、比較、討論與探究,充分展示了一個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發現學習的動態活動過程。使幼兒帶著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探究欲望,對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及異同展開了多角度地聯想和思考,在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加深了認識,以至于在“分組找種子”這一環節中都積極參與,各抒己見,其觀察能力既思維創造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諧地發展。整個活動的氣氛隨幼兒思維的活躍而活躍起來。孩子們是在玩中找,找中學,議中學,想中學結束的。
昆蟲記教案 3
[課文說明]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先寫法布爾觀察螞蟻、蜘蛛、蜈蚣、蜣螂的具體事例;接著介紹法布爾的生平和他取得的成就。通過學習課文,學生能對法布爾的事跡有所了解,對法布爾產生由衷的敬佩,知道他所取得的成就是與他對科學的熱愛、堅持不懈的精神分不開的。教育學生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對法布爾有一定的了解,教育學生學習法布爾堅持不懈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建議]
一、導入
學生對法布爾和《昆蟲記》知之甚少,可以抓住兩者的關系以談話的形式進行,給學生制造懸念,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讀感知
學生通過自由讀課文,就知道了“昆蟲迷”是誰,對《昆蟲記》也略知一二了。老師順勢向學生介紹法布爾及其著作《昆蟲記》。
文中出現了幾種昆蟲的名稱,有的學生比較熟悉,有的很陌生,在引導學生積累理解詞語的過程中,應對“地膽”“蜣螂”等昆蟲稍作介紹。
三、深入理解
學生從課文前幾個自然段中能看出法布爾從小就是一個昆蟲迷。但僅僅知道這些還不夠,可以抓住“專心致志”“如癡似迷”“屏住呼吸”等詞語使學生體會到法布爾觀察昆蟲時的專注和投入,為理解法布爾兩段話的含義和體會法布爾的品質作鋪墊。還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親身體驗談體會。
文中出現了法布爾的兩段名言,應該引導學生理解其含義。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后,學生就能更好地體會法布爾的品質。
四、拓展延伸,升華理解
學習完課文后,讓學生談談:“如果現在面對法布爾,你想對他說什么?如果要你為法布爾設計一個雕像,你準備怎樣設計?”使法布爾的事跡和品質更深入學生內心。
有的學生課外可能閱讀了《昆蟲記》,課內組織學生交流閱讀收獲,使全班學生對《昆蟲記》有更多的了解。
五、識字與寫字
本課要求學生會認10個生字,要注意提醒學生“隧”的聲母是平舌音“s”,不是翹舌音“sh”。“擅”的聲母是翹舌音“sh”,不是平舌音“s”。“耙”不要讀成了“bā”。“弦”不要讀成了“xuán”。
要求會寫8個字。書寫時提醒學生“健”中間的“廴”不要寫成“辶”,“肺”右邊不要寫成“市”。
[參考資料]
1.法布爾
法布爾(1823-1915),生于法國南部圣雷翁村一戶農家,童年在鄉間與花草蟲鳥一起度過。由于貧窮,他連中學也無法讀完。但他堅持自學,先后取得了物理學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880年,他終于有了一間實驗室,一塊荒蕪但卻是矢車菊和膜翅目昆蟲鐘愛的土地,他風趣地稱之為“荒石園”。在最后的35年中,法布爾就蟄居在荒石園,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科學札記等資料。1915年,92歲的法布爾在他鐘愛的昆蟲陪伴下,長眠于荒石園。他還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作品。法國文學界曾以“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為稱號,推薦他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可惜還沒來得及做最后決議,便傳來法布爾已經離世的消息。
《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第一卷于1879年問世。1910年,第十卷問世。這部昆蟲學巨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一定地位。它不僅僅浸淫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
2.幾種昆蟲
蜣螂:昆蟲,全體黑色,胸部和角有黑褐色的長毛,吃動物的尸體和糞尿等,常把糞滾成球形。有的地區叫屎殼郎(shǐkelàng)。
蟋蟀:昆蟲,身體黑褐色,觸角很長,后腿粗大,善于跳躍。尾部有尾須一對,雌的兩根尾須之間有一個產卵管。雄的好斗,兩翅摩擦能發聲。生活在陰濕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莖和種子,對農作物有害。也叫促織,有的地區叫蛐蛐兒。
地膽:又名土,有劇毒,可做藥材。
3.作者
葉永烈,當代著名作家。1940年生于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11歲起發表詩作,19歲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么》的主要作者。創作了眾多的科幻小說、科學童話、科學小品、科普讀物。
昆蟲記教案 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20個詞語,積累語言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樣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走進作者
1、今天,我們認識一位科學家,他是法國的科學家法布爾。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匯報法布爾的資料。
2、簡單介紹《昆蟲記》。
二、自學課文
1、我們以前學過一篇有關蜜蜂的課文是《蜜蜂引路》,課文告訴我們蜜蜂是一種怎樣的昆蟲?(會認路)
2、今天法布爾又會告訴我們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讀完后舉手告訴大家,這篇課文講了什么?
(主要講了法布爾為了驗證密封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試驗,證實蜜蜂確實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3、請同學們找一找,課文那些地方寫試驗的過程?哪些地方寫試驗的結果,哪些地方寫了作者的結論。
三、學習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法布爾是法國的科學家,他寫了《昆蟲記》這一本書,我們還學習了這一課的生字和新詞。現在,我們再復習一次生字和新詞吧。
2、出示幻燈片,學生齊讀生字詞。
3、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這篇課文講的是?(生答)法布爾為了驗證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試驗,證實蜜蜂確實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4、上節課我們也知道了,課文寫試驗的過程是第二自然段?試驗的結果是在3、4、5自然段?作者的結論在最后一自然段?
二、精講課文
(一)試驗過程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來讀讀第一自然段,為什么法布爾一定要加上“聽說”這個詞呢?
(生齊讀后,回答。)(說明他做科學研究講究事實,非常嚴謹)
2、請默讀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實驗可以分哪幾步。
3、學生畫,回答,教師板書: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里路?放飛蜜蜂
4、請男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他做實驗的步驟,你能從試驗過程中感受到法布爾是個怎樣的人?(做事認真,十分嚴謹)
5、其實,法布爾寫到“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就已經說清了試驗的過程,為什么還要后面的內容呢?自由讀讀,跟同桌討論一下。(出示該段文字)
(說明法布爾邊試驗邊觀察蜜蜂的活動情況,還動腦筋思考)
我們再一起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爾的實驗過程和他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二)試驗結果
1、法布爾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證明:蜜蜂飛回來了。繼續默讀第3、4、5自然段,試驗結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時候飛回來的.?一邊讀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2、學生匯報,教師隨即點撥,出示句子。
(1)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高聲喊道:“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滿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兒很激動,為什么?(沒想到,而且,我也推測它們可能會不了家了)
指導用激動的語氣讀。
(2)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又發現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的回了家。
“準確無誤”指什么?(是的,逆風沒有使它們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環境沒有讓他們偏離方向,他們準確無誤的回家。)
指導朗讀,讀出重點詞。
蜜蜂不僅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還很強。請同學們看第五自然段。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呢?(出示句子)那個詞語最能體現蜜蜂辨認方向能力強?(準確無誤、確確實實、盡管……但……)
請同學們看看這個詞,這是一組關聯詞,盡管他們逆風而飛,盡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的飛回來了。
指導讀出重點詞。
課文中第一自然段還有一組關聯詞也強調了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很強?請你找出來。
(“無論……總是……”)
這兩組關聯詞都說明了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很強,所以,試驗的結果是:(蜜蜂確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這么強,但是還有三只蜜蜂怎么沒有回來?(學生發揮想象,自由討論、匯報)
(三)研究結論,激發探究
1、法布爾通過試驗,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出示、齊讀最后一段)為什么說蜜蜂靠的不是超強的記憶力?你從課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1)蜜蜂被裝在紙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覺得蜜蜂辨認方向不是靠記憶力。
(2)在放飛時刮起了大風,蜜蜂逆風飛行,又飛得很低,它們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遙遠的家園。所以我認為蜜蜂認路靠得不是記憶力而是一種本能。
2、什么是本能?當時法布爾為什么無法解釋?
“本能”指人和動物不學就會的本領。
2、由于法布爾生活在離我們現在100多年前,當時的研究條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釋這種本能。但蜜蜂的這種本能是否無法解釋呢?請看老師帶來的資料。(幻燈出示)
3、在我們課本57頁的資料袋也給我們介紹了蜜蜂的一些資料,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四、總結
法布爾出生于法國南部山區一個貧苦家庭。是對動物,植物的興趣把它帶入了科學研究的殿堂。他沒有上過正規大學,主要靠自學成才。法布爾的成功來源于他科學嚴謹的態度和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像法布爾那樣做事抱著嚴謹的態度,像蜜蜂一樣勤勉一生。相信每個同學都能釀出屬于自己的甜蜜!
昆蟲記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昆蟲記》是一部描述昆蟲生育、勞作、狩獵、婚嫁與死亡的昆蟲學巨著,體現出作者對小昆蟲和大世界獨特的觀察眼光。《昆蟲記》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蟬是怎樣脫殼的,又是怎樣歌唱的;屎殼郎是如何聰明地滾動糞球前進的;蟋蟀是如何建造自己美麗住宅的……被達爾文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的法布爾用畢生的精力研究昆蟲,他的《昆蟲記》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范。
二、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了《裝滿昆蟲的口袋》,對法布爾和他筆下的昆蟲有了初步的認識,法布爾的口袋里裝滿了昆蟲,他的口袋里還會裝些什么呢?在這基礎上可以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法布爾那細膩的筆觸和無與倫比的觀察力,推薦適合三四年級學生閱讀的《昆蟲記》版本,這樣可以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并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與發現人和大自然的萬物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培養他們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對《昆蟲記》的閱讀興趣,指導大家用瀏覽讀書的方法讀書的題目、封面、內容提要和作者簡介。推薦作品《昆蟲記》。
2、指導學生欣賞《昆蟲記》精彩片段。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體會法布爾的文筆及其觀察力,感受他對大自然與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情,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3、了解法布爾傾其一生研究昆蟲、撰寫《昆蟲記》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領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爾精神”。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
調查:閑暇時你們都喜歡做什么?
(二)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老師相信你們一定喜歡猜謎語,老師這有一組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出示謎語)
頭上兩根毛,身穿彩花炮,飛舞花叢中,快樂又逍遙。——蝴蝶
聰明白姑娘,動手蓋閨房,造的真靈巧,四面沒門窗。——蠶
談鳥不是鳥,躲在樹上叫,自稱啥都懂,其實全不曉。——知了
一飛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籃,整天忙不完。——蜜蜂
同學們可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實像蜜蜂、蠶、知了、蝴蝶這樣的小型動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板書:昆蟲)你們身邊有哪些熟悉的昆蟲?能說說你對他們的了解嗎?
(生自由說,師評價:知識面真豐富;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你讀的書真多;你真善于積累。)
師:同學們知道的昆蟲知識可真多。
昆蟲記教案 6
【名著分析】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耗費畢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懷著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用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將紛繁復雜的昆蟲世界呈現在人們面前。在其筆下,昆蟲的靈性栩栩如生,昆蟲世界成了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閱讀本書,不僅能讓學生走進昆蟲世界,領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而且還能領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爾精神”。培養學生對大自然與生命的熱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瀏覽、跳讀等讀書方法閱讀《昆蟲記》選文,走進昆蟲王國,領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結合《昆蟲記》選文,并通過仿寫體會法布爾的文筆特點及其觀察力,感受他對大自然與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情。
3、學會閱讀科普作品的閱讀方法。
4、認識“法布爾”其人,感受法布爾精神。
【預習提示】
1、閱讀《昆蟲記》,完成閱讀調查表。
2、閱讀中,遇到專業性較強的概念、術語,查閱工具書或相關資料,把握其含義。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教師:同學們,我們初讀完了法布爾的這本書。老師想問問:你喜歡讀這本書嗎?喜歡的理由是什么?學生:依據初讀體驗,暢所欲言。(教師引導評價)
二、回顧名著,明確探究
(呈現“閱讀調查表”的趣味梳理和問題歸納。)
教師:課前下發的閱讀調查表,老師做了梳理和歸納,一起看屏幕: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就重點圍繞著大家的興趣點和困惑處,進一步認識《昆蟲記》和法布爾。
三、品讀細節,推進名著閱讀
(一)瀏覽跳讀——聊收獲
教師:同學們,法布爾對昆蟲的描述,既充滿童心,又富有詩意和幽默感。在他的筆下,松樹金龜子是“暑天暮色中的點綴,是鑲在夏至天幕上的漂亮首飾”;螢火蟲是“從明亮的圓月上游離出來的光點”;他描進步甲“打仗這一職業不利于發展技巧和才能……,它除了殺戳外,沒有其它特長”;犀糞蜣在他眼里是“忘我勞動……,堅持在地下勞作,為了家庭的未來而鞠躬盡瘁”。難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稱贊法布爾為“昆蟲世界的荷馬”。
請同學們運用瀏覽和跳讀的閱讀方法,選擇你感興趣的章節或片段談談你的閱讀感受和收獲。
學生:暢所欲言。
例一:在池塘的深處,水甲蟲在活潑地跳躍著,它的前翅的尖端帶著一個氣泡,這個氣泡是幫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像佩帶在一個威武的大將軍胸前的一塊閃著銀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堆閃著亮光的“蚌蛛”在打著轉,歡快地扭動著,不對,那不是“蚌蛛”,其實那是豉蟲們在開舞會呢!離這兒不遠的地方,有一隊池鰩正在向這邊游來,它們那傍擊式的泳姿,就像裁縫手中的縫針那樣迅速而有力。
明確:這些小生靈在作者的指引下,進入了一個寧靜而又活潑、神奇又充滿生機的世界中。這個世界里的小生命是那么可愛而又多姿多彩、個性各異,像一個個小精靈:池塘邊的小蝌蚪、蠑螈等快樂地搖來擺去;池塘深處像“大將軍”一樣的水甲蟲氣宇軒昂;水面上是興高采烈地開著舞會的豉蟲們、泳藝高超、姿勢優雅而又悠閑的水蝎子們、不大講究衛生的穿著泥巴外套的蜻蜓幼蟲們;池塘底下的貝殼類動物與上面那些飄飄然的家伙們相比,要安靜多了,他們是田螺、水蛭,還有蚊子的幼蟲。
例二:《舍腰蜂》
明確:很多小昆蟲本是我們非常討厭的,但是讀了法布爾的文章后卻發現它們很可愛。讀到他的繪聲繪色的描寫時,不禁對這些小東西有了新的看法。每一次讀都能為作者那凝聚在昆蟲身上的濃濃深情所感染。
(二)精讀片段——品風格
1.法布爾寫作風格——細致觀察,細膩描寫
教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目錄,找出有包含“蜂”字的標題,用橫線標上記號,數數幾個?
學生:看目錄,明數量。
教師:老師做了統計,《昆蟲記》中介紹的“蜂”就有11種之多。其實,這些蜜蜂都是大同小異,如果讓我們來區分肯定會一頭霧水,一起來看看法布爾是怎樣區分他們的,描寫他們的。
舍腰蜂:它的身體很有意思,中間部分非常瘦小,但后部卻是非常肥大的,而這兩個部分之間是由一根長線連接起來的。礦蜂:這是一種細長型的蜜蜂,腹底有一條明顯的溝,溝里藏有一根刺,這根刺可以沿著溝來回地移動,它的身上有紅色的斑紋。赤條蜂:它身材小巧,身段玲瓏,細細的腰,腹部分成兩節,上面小,下面大,黑色的肚皮上圍著一條漂亮的紅色腰帶。無翅黃蜂:它身上長著紅、白、黑相間的條紋,它沒有翅膀,形狀就像一只難看而又多毛的大螞蟻。樵葉蜂:樵葉蜂是白色的,身上帶著條紋,通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金蜂:它全身閃耀著金色、綠色、藍色和紫色的光芒。
教師:讀了這些片段,你知道怎樣區分這些蜜蜂了嗎?看看這兩只蜜蜂,誰認得?(課件出示)
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辨別蜜蜂。
教師:你區分出它們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談自己的依據。
教師: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蜜蜂,法布爾怎么會區分得這么清楚?而我們為什么一讀他的描寫,也能區分清楚呢?
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正是因為法布爾的細致觀察,所以能區分各種蜜蜂,正是因為他的細膩描寫,我們才能身臨其境,各類昆蟲在他筆下都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這就是法布爾的寫作風格。(相機板書:細致觀察,細膩描寫)
2、法布爾寫作風格——賦予人的色彩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下面這段話,猜猜它描寫的是什么昆蟲?
它有纖細而優雅的姿態,淡綠的膚色,輕薄如紗的長翼。它的頸部柔軟,頭可以任意轉動,看起來溫柔可人。現在它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表情很莊嚴,寬闊的輕紗一樣的薄翼,像面紗一樣罩著。它前腿彎曲,伸在半空,好像修女在祈禱。(課件出示段落,學生猜昆蟲)
教師:有讀過這一段落的同學舉手,說說你們的感受。
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是呀,在法布爾的筆下,昆蟲世界和人類世界一樣,有美又丑,有善有惡,有勤勞有懶惰,有熱情有冷酷。像這樣的描寫,書里還有很多,你們在閱讀時摘抄了哪些段落?說說你的體會。
學生:學生上臺展示,說感受。
教師:我們發現了,正是因為法布爾把昆蟲當人來寫。讓它們擁有了人的喜怒哀樂,人的'善惡美丑,所以,他的文章才更加引人入勝。這就是法布爾的寫作風格之一(相機板書:寫作風格:賦予人的色彩)
(三)深入閱讀——悟精神
教師: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他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跡了,他一生專為昆蟲寫出這樣的書,更是奇跡,而這些寫昆蟲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法布爾是如何做到的呢?你如何評價他呢?讓我們深入閱讀《昆蟲記》,探尋創造奇跡的秘密。
1、一貧如洗,堅持研究——一顆赤子之心
(1)閱讀《神秘的池塘》
教師:作者在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對池塘中的小生命感到無盡的興趣和好奇,然后描寫池塘里的忙碌不息的可愛的小生靈,讓我們浮躁的心漸漸平靜下來。我們一起再讀《神秘的池塘》,你讀出了他怎樣的人生境遇?你怎么評價法布爾?小組內交流。
學生:自主閱讀分析。小組內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教師:有句古話說得好:并非所有的災難都是禍,早到的不幸常是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正因為作者童年時代比較貧寒,所以他能夠更多地與大自然接觸,與昆蟲們為伍,才開發出自己的獨特潛質,成就了一番“前無古人”的事業。
(2)閱讀《蛛網的建筑》
教師:法布爾和他的孩子毛遂自薦,成了“蛛網觀察家”。這個工作可是志愿活動,沒有一分報酬哦,但是他們兢兢業業。法布爾為何能夠做到?
學生:自主閱讀分析。小組內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教師:法布爾是真實的,他研究昆蟲,無官無職無薪無俸,不需要去懼怕誰或迎合誰;法布爾是真誠的,他一貧如洗,把自己的每一點收入,每一點時間,每一點精力,都投注在了昆蟲的觀察和研究上,不圖名不圖利,但求不違我心,不負此生。
(3)閱讀《荒石園》
教師:這位多才多藝的文人與科學家,前半生為貧窮所困,但是卻未曾減少對人生志趣的追求。在一篇為《荒石園》為名的文中,法布爾以激昂的語氣,回應外界對他的責難,并力陳他對科學與生命的深切思考,非常令人動容。
學生:閱讀后談感受(教師點撥引導)
教師:法布爾窮其一生進行研究,他自己的生活,也怎一個”窮“字了得。前半生一貧如洗,靠堅忍不拔的毅力自學成才,后半生用自己一個人的薪水支撐七口之家,也只能是勉強糊口。藝術家于是之說過:窮人在笑的時候,眼中也是含淚的。為了買心愛的書籍,他儉省節約,勒緊自己的褲腰帶。但是,他同時擁有濃厚的興趣和倔強的性格,不向命運低頭,不輕言放棄,幾十年如一日,從來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堅持自己的研究。他是幸福的,因為他能親近自己喜歡的那些小生靈,終生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遠離喧囂的塵世。他筆下那些多姿多彩的小生靈,又何嘗不是他自己的寫照呢?
2、熱愛生活,尊重生命——一顆未泯童心
(1)閱讀《蟋蟀》部分片段
四月的月底,蟋蟀開始唱歌,最初是一種生疏而又羞澀的獨唱,不久,就合成在一起形成美妙的奏樂,每塊泥土都夸贊它是非常善于演奏動聽的音樂的樂者。我樂意將它置于春天的歌唱者之魁首。在我們的荒廢了的土地上,在百里香和歐薄荷繁盛的開花時節,百靈鳥如火箭般飛起來,打開喉嚨縱情歌唱,將優美的歌聲,從天空散布到地上。而呆在下面的蟋蟀,它們也禁不住吸引,放聲高歌一曲,以求與相知者相應和。
教師點撥:生活中,沒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段文字表達出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感情。
我甚至用人為的方法來做這件事情。我非常輕巧地,用我的鉗子,使蟋蟀的左翼鞘放在右翼鞘上,決不碰破一點兒皮。只要有一點技巧和耐心,這件事情是容易做到的。事情的各方面都得很好,肩上沒有脫落,翼膜也沒有皺褶。
教師點撥:這段文字表現出作者不倦的好奇心和勤于動腦。因為作者是個童心未泯的人,所以才能將蟋蟀了解得如此準確。
并且它的聲音十分清澈,富有美感,特別動人。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從每棵小樹到每根樹枝上,都飄出頌揚生存的快樂之歌。簡直就是一曲動物之中的“歡樂頌”!
教師點撥:只有在法布爾的心中充滿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才能寫出如此動人的句子。
學生:閱讀后談感受(教師點撥引導)
教師總結:正如法布爾所說的“一個活著的微點——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它的快樂和痛苦,比無限大的物質,更能引起我的無限興趣,更讓我無比地熱愛你們!”在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他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作者人文的關懷,并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正是這種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情,給這部普普通通的科學著作注入了靈魂,使這部描寫微笑的昆蟲的書,成了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鴻篇巨制——“昆蟲的史詩”。
3.熱愛真理,嚴謹研究——一顆求真之心
教師:法布爾一生最大的興趣,僅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尋找自然界中蘊含著的科學真理。正因為他熱愛真理,所以,在他撰寫《昆蟲記》時,一貫“準確記錄通過觀察所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大家讀讀《螳螂》中“它的巢”部分,就有體會。
學生:閱讀后談感受(教師點撥引導)
教師:法布爾介紹螳螂筑巢時不僅對它們用的材料進行說明,還對這兩種材料做進一步分析,體現了作者持有非常嚴謹的科學態度。法布爾為之獻身的,正是這種解釋、把握“真相——真理”的偉大事業。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勞動,他為此感到幸福與欣慰。
四、 總結交流,分享閱讀心得
教師:讀到這里,我想同學們對法布爾和《昆蟲記》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回到我們開始上課時的問題即“法布爾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是如何做到窮其一生做昆蟲研究的?”,大家一定有自己的理解了,請談談,共同交流分享。
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
教師:這節課上,你有什么收獲或啟發?可以任選一個角度來談。(提示:1、閱讀科普作品的方法2、人生啟迪)
學生:總結。(預測:1、瀏覽目錄、作者小傳等了解作者內容2、精讀品味語言3、前后聯系回讀4、朗讀深入理解5、對比深入品讀6、資料工具書助讀)
五、拓展閱讀,匯報閱讀建議
教師:恭喜同學們學到了閱讀科普作品的這么多方法,為了鞏固所學的閱讀方法和培養你們閱讀科普作品的興趣,老師推薦給大家部分適合你們讀的科普書籍:卞毓麟的《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蕾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比爾·布萊森的《萬物簡史》、喬治·伽莫夫的《從一到無窮大》。對于專題探究,以下建議,供大家參考:
專題一:跟法布爾學觀察
1、精讀書中描述法布爾觀察昆蟲的精彩段落,結合實例總結法布爾觀察的經驗。
2、借鑒法布爾的經驗,設計一個觀察實驗,并進行實踐,做好觀察筆記。
專題二:跟法布爾學探究
1、研讀法布爾著力探究的若干個具體案例,總結他的科學探究經驗。
2、借鑒法布爾的經驗,選擇你感興趣的一個科學問題,設計方案,進行探究實驗。
專題三:跟法布爾學寫作
1、從寫作的角度精讀《昆蟲記》,摘抄若干精彩片段,進行鑒賞、點評。
2、觀察你喜歡的小動物,學習法布爾的寫作技巧,進行仿寫。
六、課堂結語
教師:同學們,人們常說文學需要激情,科學需要冷靜。但法布爾卻用自己的一生和他的《昆蟲記》告訴我們,文學和科學并不是涇渭分明的,他們都需要激情和冷靜,而在這兩者之上的是需要真實和真誠!
教習網是一家專為中小學老師提供備課資料下載、在線組卷和教學經驗交流學習的網站。網站擁有各類精品備課資料300多萬套,試題400多萬道,涵蓋了K12教育階段的各年級、學科和教材版本,是中小學老師教學的好幫手。
昆蟲記教學反思。
昆蟲記教案 7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記敘的人物為法布爾——一個著名的昆蟲學家。而且題目也明確了這篇文章所要記敘的事件即觀察昆蟲。通過題目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在學習這篇文章時,要抓住主要事件的描述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這篇文章共分四個自然段,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可將文章分為三部分。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全神貫注、堅持不懈等。
3、培養學生只有勤奮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法布爾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聽一段錄音《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段——螳螂捕食蝗蟲。 聽了這個片段,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這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段。
2、你們對法布爾有什么了解嗎?
3、你是通過什什么方法搜集到資料的?
4、為什么法布爾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呢?相信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明白。出示課題《法布爾觀察昆蟲》指名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1、看拼音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課文讀通。
2、看漢字讀課文,要求:不會字看拼音,標出有幾個自然段。
3、指名讀課文,要求:讀后學生進行評議,評議重點是生字字音是否讀準。
4、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至內容。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法布爾是怎樣觀察昆蟲的幾件事?
三、細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至內容。
1、指名說課文寫了法布爾是怎樣觀察昆蟲的幾件事?
2、輕讀2、3自然段,思考法布爾是怎樣觀察昆蟲的?用筆畫出有關語句。
3、小組內分句讀課文,出示小黑板
4、用“有還有”說一句話。
5、朗讀展示:點名讀課文,檢查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6、交流,引導學生抓住有關語句談感受,深入品讀。
7、辯析句子的寫法有什么不同?
8、齊讀最后一自然而然段,理解“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話,深入理解法布爾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的原因。
四、指導學生圖文結合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五、拓展交流
大家預習時搜集了很多法布爾的有關資料,資料中有許多關于法布爾迷戀昆蟲的事例,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六、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昆蟲記教案 8
【教材分析】
《昆蟲記》是法布爾耗盡畢生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然后記下的筆記。后來編寫成書,共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他懷著對渺小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去描寫,甚至歌頌,微不足道的昆蟲。這本書語言生動有趣,詳略得當。閱讀它,讀者絕對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而就像步入了童話世界,能充分領略昆蟲世界的神奇。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小學生年齡尚小,他們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尤其喜歡一些小動物、小昆蟲,所以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從他們最常見的昆蟲入手,激發他們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走進昆蟲王國,領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結合《昆蟲記》選文,了解把握昆蟲的習性,體會法布爾的文筆及其觀察力,感受他對大自然與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情,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3、了解法布爾傾其一生研究昆蟲、撰寫《昆蟲記》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領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爾精神”。
【教學重難點】
結合《昆蟲記》選文,了解把握昆蟲的習性,體會法布爾及其觀察力,感受他對大自然與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情,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策略】
討論交流法、師生問答法
【課前準備】
上網搜集作者的相關資料及寫作背景
【課時】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有一個謎語請大家猜猜好嗎?(出示謎面“一飛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籃,整天忙不完。”)
同學們很聰明,像蜜蜂、蝴蝶、蜻蜓這些小動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昆蟲,你們身邊都有哪些昆蟲,能說說你對他們的了解嗎?(生自由回答)看來大家的知識很豐富,其實有一本書,里面介紹了許多的昆蟲,敘述了昆蟲世界許多有趣的故事,他就是法布爾的《昆蟲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昆蟲記》,去探索昆蟲的奧秘吧。
(二)出示目標(ppt展示)
(三)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教師明確:
1、簡介作者
讓·亨利·法布爾(1823—1915),出生在法國南部山區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他小時候飽受貧苦,曾經流浪街頭,靠賣汽水、做零工等掙點兒錢。經過刻苦的自學,他進入一個食宿免費的師范學校,畢業后,當上了中學教師。他沒有進過正規的大學,但他以頑強的意志,不懈的努力,自學了大學課程,并取得了博士學位。不管自己生活多么艱苦,工作多么繁忙,法布爾從沒間斷過對昆蟲的研究。他深入昆蟲世界,懷著無限的熱情對昆蟲進行觀察和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巨著。1885年,《昆蟲記》3卷本出版,直到1910年,《昆蟲記》10卷本才出世。
2簡介寫作背景
法布爾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偏見”,二是“貧窮”。他想“登上大學講堂”的夢想始終沒有實現,開辟獨立的昆蟲實驗室的愿望始終得不到支持。教育,科學界權威們,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學學歷,看不貫他的研究方向。這種漠視與虛偽,庸俗,妒嫉的心理合拍,長期構成對法布爾的偏見。然而,法布爾沒有向“偏見”和“貧困”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擴充知識儲蓄,堅持不懈地觀察試驗,不斷獲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擊“偏見”。他擠出一枚枚錢,購買壇,罐,箱,籠,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進行研究,化教書匠之“貧困”為昆蟲學之“富有”。
3、老師還找到了幾個有關法布爾的小故事,想不想看看?出示,交流。
曾經有這樣一個小男孩,在他八九歲的時候,父親叫他去放鴨子。他把鴨子趕進池塘以后,就去水邊逮蝴蝶,捉甲蟲,或是蹲下來靜靜地觀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殼、來回穿梭的游魚、五彩繽紛的蠕蟲……
有一次,他正在細心地觀察周圍的一切,忽然,一只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小甲蟲從他眼前掠過。“嗬,真漂亮!”他邊叫邊用小手撲過去,敏捷地捉住了它。這只甲蟲比櫻桃還要小,顏色比藍天還要藍。他高興極了,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里,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賞。這一天,他還撿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走在路上,他又發現許多螞蟻正在搬運幾只死蒼蠅,就伏在地上,用放大鏡全神貫注地觀察起來。汗水濕透了衣服,手腳都麻木了,他一直觀察了4個小時才離去。
長大后,有一次,他爬到一棵樹上,觀察螳螂的活動。把周圍的一切都忘了。結果,別人誤把他當成了小偷,要抓他,他才從觀察中驚醒過來。(讓學生認識法布爾,從事例中感受法布爾對昆蟲著迷的程度)
(四)走進《昆蟲記》
1.出示不同版本《昆蟲記》的封面圖片,請同學們欣賞。
2.介紹目錄。
目錄是書中內容的高度濃縮,通過看目錄,我們就可以把書本讀薄了。咱們一起來讀一讀目錄,同學們說說,目錄中都有哪些內容?
同學們從這些短短的標題中能獲取了哪些知識呢?能猜出書中寫了哪幾種昆蟲呢?有哪些是你認識的或者聽說過的呢?
3.出示《昆蟲記》的內容精要,看看法布爾還對哪些昆蟲進行了詳細的觀察和描述吧。
《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和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然后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后編寫成書。本書共10大卷,每卷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瓢蟲、蜣螂、螢、蟬、螳螂、蚱蜢、螞蟻、蟋蟀、孔雀蝶、松毛蟲、天牛、狼蛛、綠蠅、蟈蟈、朗格多克蝎子、石蠶、豌豆象……
(五)、自由閱讀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導入:孩子們,上周我們共同讀了一本書——《昆蟲記》,這是一部世界昆蟲的史詩,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一部值得傳給下一代的書。讓我們一起繼續走近法布爾,走進《昆蟲記》,去領略昆蟲界的神秘吧!
二、自由閱讀
三、交流內容及感悟
1、片段比較,感受寫作風格。
孩子們,你在品讀的過程中有自己喜歡的或感受深的精彩片段嗎?愿意讀給大家聽嗎?(精讀)
片段一——第一卷 第一章 圣甲蟲
圣甲蟲有哪些特點?圣甲蟲的生活習性如何?圣甲蟲是如何工作的?
想讀這個故事嗎?來,我們來讀讀這個故事,和法布爾一起感受圣甲蟲的可愛吧!怎么讀這個故事呢?
(出示提示)把書翻到這一頁,去讀讀這個故事吧!注意,這本書的頁碼在書的旁邊,而一般書的頁碼在書的下方。
片段二——第一卷 第十五章 砂泥蜂
當你們聽到“蜂”這個字的時候,會聯想到什么呢?是香甜的蜂蜜?還是六角型形狀的蜂巢?或者是蜂尾上可后的毒針呢?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蜜蜂吧,不過,事實上蜂的種類非常多,像長腹蜂、胡蜂、節腹泥蜂、砂泥蜂、大頭泥蜂、黃斑蜂、切葉蜂等等,而且每種蜂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性。法布爾仔細地觀察每一種蜂,有時是親自飼養那些蜂,有時是坐在樹林里或草地上連續觀察幾個小時,因此還發現了許多新種類的蜂。
被達爾文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的法布爾一生致力于昆蟲研究,他的《昆蟲記》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范。在書中,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為一爐,娓娓道來,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讀的世界經典名著。
片段三——第一卷 第十九章回窩
2、小結:正是因為法布爾把昆蟲當作人來寫,讓他們擁有了人的喜怒哀樂,人的善惡美丑,所以才更加引人入勝。讀這本《昆蟲記》,你仿佛就是走進了一個小小的童話般的昆蟲世界。
四、激發閱讀興趣,繼續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現在你一定喜歡上了這本《昆蟲記》,就請大家繼續走進《昆蟲記》,走進法布爾,美美地去享受書的樂趣吧!
第三課時
一、猜謎引入,感受閱讀樂趣
老師這里有一段對某種昆蟲的描寫,你能根據這段描寫,猜出這是一種什么昆蟲嗎?出示片段:它有纖細而優雅的姿態,淡綠的膚色,輕薄如紗的長翼。它的頸部柔軟,頭可以任意轉動,看起來溫柔可人。現在它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表情很莊嚴,寬闊的輕紗一樣的薄翼,像面紗一樣罩著。它前腿彎曲,伸在半空,好像修女在祈禱。
討論,猜猜這是什么昆蟲,并說說自己猜測的依據是什么。說說這段文字寫得怎樣?
二、欣賞書中片段
孩子們,讀書只了解內容——知道這本書寫了什么還不夠,還要精品細讀,對書中的精華要細細地品味、咀嚼,進而能積累運用,才能把書中的精華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片段一——讀著這些描寫蟲子外形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它半身直豎,立在被太陽炙烤的青草上,態度莊嚴。它那寬闊的綠色薄翼如亞麻裙般的拖曳在地,前肢形狀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禱。)
這個奇妙的小動物尾巴上像掛了一盞燈,炎炎夏夜,它們在草叢里游蕩,既像是一對對情侶在提燈夜游,又像是從滿月里瀉落的銀輝。它的長腿笨拙地向前移動,紅棕色的觸角像扇子似的張開,一副饞涎欲滴的樣子。頭上是寬闊扁平的頂殼,上面有六個尖細的鋸齒,這帶齒的扁形頂殼像個耙子,既是挖掘工具,也用來剔除和拋棄糞便中無養分的植物纖維。
片段二——蟬和螞蟻(課件圖)
說說看,你見過蟬嗎?在你印象中,蟬和螞蟻之間會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聽故事:整整一個夏天,蟬不做一點事情,只是終日站在樹梢上歌唱,而螞蟻則忙于儲存食物。冬天來了,當螞蟻把儲存的受潮食物放在太陽下曬時,一只饑餓的蟬前來乞討,結果他遭到了難堪的待遇。
螞蟻驕傲地問:“你夏天為什么不收集一點兒食物呢?”蟬回答到:“夏天我要歌唱,太忙了。”
“哈哈,你夏天唱歌嗎?”螞蟻毫不客氣地回答,“好呀,那你冬天可以跳舞了!”最終,這只可憐的蟬餓死了。
告訴你,這個寓言當然是造謠。事實上,蟬從來不需要依靠別人的施舍生活,它從不到螞蟻門前乞食,相反的倒是螞蟻,雖然他們把一切可以食用的東西都囤積起來,可有時還會饑腸轆轆地去向蟬哀求。它剝削蟬,掠奪蟬,簡直就是一個強盜。
沒想到吧,讓法布爾來告訴你吧。(出示文字)
七月的午后,熱浪滾滾,讓人窒息。我們這里的昆蟲如同受難的平民,干渴難忍,打不起精神,他們失望地在已經枯萎的花朵上轉悠,徒勞地尋找一點點能夠解渴的汁液。可蟬卻對這水荒一笑了之,它尖尖的嘴像一種微口徑鉆孔器,刺進自己飲之不竭的酒窖。它停在一根灌木的樹枝上,一邊不停的唱歌,一邊在堅硬光滑的樹皮鉆孔。它紋絲不動,聚精會神,完全沉浸在歌唱和瓊漿之中。
品讀片段,說感受。(從內容和文字)
法布爾用詩人的語言,描繪這樣鮮活的生命,昆蟲在他的筆下是生動、美麗、聰明、勇敢的,他說他在“探究生命”,要使人們喜歡它們。法布爾為蟬平反了,蟬是生產者呢。這本書里還向我們描述了蟬的習慣、蟬的洞穴、蟬的幼蟲呢!
片段三——紅螞蟻 回家的路
猜猜看,紅螞蟻是怎么回家的?靠嗅覺?法布爾做了好幾次實驗呢?
實驗一:我取出一把大掃帚,把螞蟻的去路掃出一米左右的寬度,路面上的粉塵啊石塊啊都被我清掃得干干凈凈。我一共掃了四段,每個地方相隔幾步遠。
猜猜紅螞蟻會怎么做?(生猜測)
紅螞蟻來到第一個被截斷的地方,明顯地猶豫了起來。有的走開,有的徘徊,有的朝兩側分散。越來越多的螞蟻擁過來,亂哄哄的,不知所措。終于有幾只螞蟻冒險走過了掃過的那一段,與此同時,另一些螞蟻從側面繞了一圈,也終于走上了原路。
讀到這,你有什么話想說?(引導從螞蟻回家本身和描述的文字說起)
實驗二:實驗似乎肯定了嗅覺的作用,但法布爾還是決定開始新的計劃。我打開平常用來澆園子的帆布水管,螞蟻的歸途頓時被一條綿延的激流沖斷了。水很多很急,把地面沖洗得很徹底,帶走了所有的氣味。
猜猜紅螞蟻會怎么做?(生猜測)
這一次,紅螞蟻們猶豫了很長時間,連拖在隊伍最后一只也趕了上來。有幾只踩著幾顆露出水面的卵石走進了水里,幾根麥秸成了搖搖晃晃的浮橋,好幾只螞蟻爬了上去,而橄欖枝的枯葉則成了木筏,載著一群螞蟻乘客……有好些螞蟻則完全不借助任何工具,半是莽撞半是手忙腳亂地到達了對岸。當然也有許多紅螞蟻被水卷走,可它們仍然固執地銜著獵物,隨波逐流,擱淺在最突出的地方,重新尋找可以涉水的辦法。(P30)
生說感受。
實驗三:我用新鮮的薄荷葉擦地面,然后把它們蓋在不遠處的路上。歸隊的螞蟻們在經過被擦過的區域,似乎毫不在意;在蓋著葉子的地方,它們稍微猶豫了一下,然后還是走了過去。(P31)
實驗告訴法布爾,嗅覺應該不是指引紅螞蟻原路返回的原因。法布爾會就此罷手嗎?后來,他又做了實驗,做了什么實驗呢?不告訴你,自己去看。
從剛才讀的這一系列的實驗中,你想到什么?
布爾眼里,這些昆蟲雖然是渺小的生命,卻充滿了靈性。他的研究是充滿詩意的。
三、總結:
幾個小故事就已經把我們深深地吸引住了,書的序言里面有一句話:齊讀
一塊地,就是我的全部夢想。(說附錄《荒石園》)
四、活動設計(作業)
1.昆蟲選美大賽。嘗試制作昆蟲名片,獲取并交流昆蟲的圖片,然后介紹昆蟲的習性和特征。
2.昆蟲故事會。觀察或者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幾種昆蟲的特征和習性,加入自己的想象,寫一寫它們的生活,寫一寫自己和它們之間的故事。(最好借鑒作者的寫作方法。)
第四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昆蟲記》咱們已經閱讀完了,你有什么話想說嗎?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回顧一下這本書,看看同學們的收獲如何吧。
二:梳理升華:
1、外形描寫:《昆蟲記》描寫了幾十種昆蟲的外形以及生活習性,光蜜蜂就有11種之多,其實這些蜜蜂都是大同小異的,如果讓我們來區分肯定會一頭霧水,想看看法布爾是怎樣區分他們,描寫它們的嗎?出示幾個蜜蜂描寫的片段,對比區分它們的不同。
舍腰蜂:它的身體很有意思,中間部分非常瘦小,但后部卻是非常肥大的,而這兩個部分之間是由一根長線連接起來的。
礦蜂:這是一種細長型的蜜蜂,腹底有一條明顯的溝,溝里藏有一根刺,這根刺可以沿著溝來回地移動,它的身上有紅色的斑紋。
赤條蜂:它身材小巧,身段玲瓏,細細的腰,腹部分成兩節,上面小,下面大,黑色的肚皮上圍著一條漂亮的紅色腰帶。
無翅黃蜂:它身上長著紅、白、黑相間的條紋,它沒有翅膀,形狀就像一只難看而又多毛的大螞蟻。
樵葉蜂:樵葉蜂是白色的,身上帶著條紋,通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
金蜂:它全身閃耀著金色、綠色、藍色和紫色的光芒。
法布爾對昆蟲的好奇為他的《昆蟲記》開了好頭,他的細膩與耐性成就了《昆蟲記》的精彩。
2、思想描寫:
在法布爾的筆下,昆蟲世界和人類世界一樣有美有丑,有善有惡,有勤勞有懶惰,有熱情也有冷酷。小昆蟲們也和人類一樣,有血有肉,有愛有恨,所以我們就喜歡閱讀了。
三、延伸:
同學們看得又認真又仔細,老師很佩服大家。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夠像法布爾一樣仔細、認真、用心,一定會做出一番成就的!
昆蟲記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了解《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及作品的主要內容。
激發學生對《昆蟲記》的閱讀興趣,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昆蟲記》的主要內容和價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難點: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科普作品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多媒體展示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5 分鐘)
播放一段昆蟲的視頻或展示一些昆蟲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
提問學生:你們對昆蟲了解多少?有沒有讀過關于昆蟲的書籍?
介紹作者及作品(10 分鐘)
介紹法布爾的生平及成就,讓學生了解他對昆蟲研究的貢獻。
展示《昆蟲記》的書籍封面,介紹作品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強調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科學著作,也是一部文學經典。
閱讀方法指導(15 分鐘)
略讀:快速瀏覽目錄、前言、后記等,了解書籍的'大致內容和結構。
精讀: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章節,仔細閱讀,品味法布爾的語言和描寫,感受昆蟲的世界。
做筆記: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感受、疑問和收獲,以便日后復習和交流。
科普作品的閱讀方法:
結合《昆蟲記》的具體內容進行方法示范,如選取一段描寫昆蟲的文字,引導學生進行精讀和分析。
學生閱讀分享(15 分鐘)
組織學生分組閱讀《昆蟲記》的片段,然后進行小組討論。
請各小組代表分享他們的閱讀感受和發現,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進行交流。
總結(5 分鐘)
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昆蟲記》的價值和閱讀方法。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閱讀《昆蟲記》,并與同學、老師和家長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
五、教學延伸
布置閱讀任務,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讀完《昆蟲記》的一部分內容,并寫一篇讀后感。
組織學生開展《昆蟲記》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和體會。
昆蟲記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深入探究《昆蟲記》中昆蟲的生活習性和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
引導學生理解法布爾的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交流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昆蟲記》中昆蟲的奧秘,理解法布爾的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
難點: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教學方法
探究法、合作學習法、討論法、多媒體展示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5 分鐘)
展示一些《昆蟲記》中昆蟲的圖片或視頻,引發學生的回憶和興趣。
提問學生:你們還記得哪些昆蟲?它們有什么特別之處?
確定探究主題(10 分鐘)
引導學生提出關于《昆蟲記》的探究問題,如:昆蟲的生存策略有哪些?法布爾是如何觀察和描寫昆蟲的?《昆蟲記》中體現了哪些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
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和篩選,確定幾個探究主題,如昆蟲的生活習性、法布爾的科學方法、《昆蟲記》的文學價值等。
小組合作探究(20 分鐘)
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探究主題。
提供一些探究資源,如《昆蟲記》的.書籍、相關的科普文章和視頻等。
指導學生制定探究計劃,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和任務。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通過閱讀、討論、觀察等方式收集資料,分析問題,得出結論。
成果展示與交流(15 分鐘)
每個小組推選代表進行成果展示,介紹他們的探究過程和結論。
其他小組的學生可以提問和發表自己的看法,進行交流和討論。
教師對各小組的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肯定學生的努力和創新,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總結與拓展(5 分鐘)
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昆蟲記》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以及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深入閱讀《昆蟲記》,開展更多的探究活動,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
五、教學延伸
組織學生制作《昆蟲記》手抄報或科普展板,展示他們的探究成果。
推薦學生閱讀其他科普作品,如《物種起源》《寂靜的春天》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昆蟲記教案】相關文章:
《昆蟲記》推薦課教案04-25
“昆蟲記”作文09-09
“昆蟲記”作文[經典]03-31
昆蟲記的好句03-01
昆蟲記作文12-23
昆蟲記有感08-04
昆蟲記作文03-23
昆蟲記心得11-05
《昆蟲記》心得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