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落日的教案 落日教案中班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落日的教案 落日教案中班,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迅速篩選信息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欣賞重點語段,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落日很美,甚至可以用”色彩絢麗,變化多端”來形容,其實這是我們對落日的幻覺.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這樣嗎?(多媒體展示)——落日是扁的!
落日怎么會是扁的?難道古人觀察錯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落日的幻覺》,走進美麗夢幻的夕陽。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靜聽,積累字詞.然后請大家談談聽到哪些內容。
2、學生小聲自讀課文,學生獨立完成課后表格填寫。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說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3,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說明的?
明確:邏輯順序
三、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閱讀課文第2——5段內容,思考問題。)
1、第2段主要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這樣寫的好處是生動、形象,使文章文學性、可讀性更強。
2、作者在第二段描寫了日落時的哪些景象?
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告訴我們日落的景象同樣壯觀、美麗、神秘而迷人。為什么這么說呢?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一是太陽好像變大了,而且顏色深黃、殷紅。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線時也像變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時會看見燦爛的晚霞,無云時則會出現另一種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現出神秘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會出現迷人的紫光。
這些描寫,像日落時太陽變大、顏色深紅但沒有熱度、有時會出現晚霞等,我們不少人都有體會,而有些現象則不太容易觀察到,可適當引導學生要勤于觀察。
3、第3段在全文結構上屬于過渡句,在內容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4、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舉例子、作比較增強文章的可信度,鮮明有效地說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長波光強。
5、第5段中的“這種奇妙的大氣光學現象”指的是什么?
“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第5段開頭部分)
6、這四段內容在解釋落日的各種幻覺現象時主要遵循什么順序的?
由現象到原理的邏輯順序。
7、本文的結構安排有怎樣的特點?
文章先從日常生活寫起,并引用古詩文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然后在說明前使用描寫的表達方式,用一段文字來描寫日落時的種種景觀,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在此基礎上,逐段說明這些景觀背后的科學道理。文章說明部分的順序,既照顧了第二段的描寫順序,同時也考慮到科學原理的復雜與簡單,所以是從顏色以及與顏色有關的暗弧、亮弧,說到太陽的外形以及大小。
8、比較:體會每組兩個語句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贊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贊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雙重否定句,強調每個觀賞日出的人都會贊嘆;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這種強調的意味。
2.就連我們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嗎?
我們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
第一句是反問句,強調古人也有這種情感,語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觀的說明,沒有強調意味。
四、課堂拓展延伸: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沒有說明原因,同學們能不能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說明其產生的原因?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一篇文學性、知識性均很強的說明文。我們在了解了有關落日的幻覺的科學原理同時,也充分領略了優美文學語言的無窮魅力。此外,我們還了解了一些說明文的常識,課后要好好消化。
作業:寫一篇描繪日出的小短文
板書設計:
幻覺:深黃、殷紅暗弧、亮弧紫光變扁變大
落日
原理: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眼睛疊合折射
【落日的教案 落日教案中班】相關文章:
《落日》教案12-17
《落日》優秀教案09-09
落日的幻覺教案01-02
《落日的幻覺》優秀教案03-05
三亞落日教案02-09
《三亞落日》教案03-08
《落日的幻覺》教案設計09-02
三亞落日教案12-16
《三亞落日》優秀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