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蒹葭》教案設計

時間:2024-09-03 11:37:23 美云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蒹葭》教案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蒹葭》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蒹葭》教案設計(精選10篇)

  《蒹葭》教案設計 1

  教材分析

  《蒹葭》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人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首詩歌。它是《詩經國風》中的名篇。《蒹葭》是一首愛情詩,采用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章法抒寫了主人公對意中人的傾慕之戀,以及欲見而不得的惆悵、執著之情。

  學生分析

  八年級(初二年級)的同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詩歌欣賞能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啟發學生,給學生營造音樂的氛圍,激發他們學習詩歌的興趣。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所以,教師注重營造特定的氛圍,通過富有感情的誦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學生感受、創造美的情趣。

  2、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學習方法,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把握全詩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3、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他們創造美的動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投影儀、錄音帶和VCD碟片。

  2、詩詞曲賦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增加積累。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一)導語設計:

  師:同學們,當你聽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這膾炙人口的歌詞時,是否記起了那首游子思鄉的千古絕唱《天凈沙秋思》?當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豐盛的晚餐時,是否記起了父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囑咐?當你驚嘆于戈壁灘的狂風吹沙時,是否憶起“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志豪情?古典詩詞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麗與奇妙。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蒹葭》這首詩歌,再一次滋潤我們渴求的心靈。

  (二)初讀詩歌

  1、多媒體投影薄霧中的水邊蘆葦,蘆葉蕭蕭,茫茫蒼蒼。在這個畫面的襯托下,投影出詩歌原文。(藍色字幕)

  2、播放背景音樂(低聲地):播放小提琴曲《水邊的阿蒂麗娜》。

  3、學生初讀課文:借助“預習提示”以及注釋,讀準字音,了解大意。

  文采飛揚的導語,清新自然的背景畫面,悠揚恬靜的音樂,使課堂中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美,使學生體驗了情境美、奠定了本堂課的基調。

  二、品味賞析

  (一)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在《水邊的阿蒂麗娜》的音樂聲中,教師范讀,學生仿讀。

  樂曲播放與詩歌朗誦同時進行,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聯想,從而產生共鳴。

  2、請同學說說選擇《水邊的阿蒂麗娜》的作為背景音樂的原因。

  體會詩歌迷茫而略帶憂郁的情感基調

  3、詩歌中主人公為何憂傷?

  4、求而不得后主人公的態度如何?

  整體感知詩歌的思想內容:向往和追求純潔的愛情和求而不得后,主人公依然執著追求的感情。

  (二)品味語言

  1、上述體會你是從詩歌的哪部分感受到的?

  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本課文重章疊句的結構特色,品味詩歌樸素清新風格灑落的語言

  2、創新設計:請同學把大屏幕上的詩歌中加點的詞改換一下,要求改后的詩歌整體風格不變。

  這個設計遷移性、挖掘性很強,它點燃了學生創造性自主學習的火花。詩歌中的加點詞語為三段對應部分稍加變化的詞語,學生改換后的詞大多是貼切的、和諧的,多元的。在這創新的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受到美的陶冶是潛移默化的。

  3、熟讀成誦。(采用男女聲交替讀、齊讀等各種形式)

  三、激發激情

  (一)深層理解:

  1、課后思考練習一: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目的讓學生掌握意象的概念,因為理解詩歌中的深層敘往往是從理解分析意象的作用為切入口的。

  2、自由討論“蒹葭”“蘆葦”“道路”等意象的象征意義。

  讓學生極大地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通過相象和聯想,準確體會意象的象征意義。

  (二)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激情

  1、多媒體投影出《在水一方》的歌詞,同時播放這首歌。

  2、思考:你認為這首改編自《蒹葭》的歌詞好嗎?為什么?

  在討論中,學生發現歌詞將原詩中的渺遠迷茫、纏綿感傷的意境,反復詠唱的形式等精華部分保留了下來。這一發現,加深了學生對原詩的理解。學生在這首優美的歌曲聲中,再一次地感受到了美的情感體驗。

  3、你也許不是詩人,也許不是藝術家,但老師相信你有豐富的想象力。你能想象一下《蒹葭》這首詩歌的'意境,借助除文字和音樂以外的其他藝術形式來表現的情景嗎?(各學習小組之間合作、探究、討論)

  這一設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這種開放型的題目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上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層出不窮,水到渠成地把學生創造的激情激發出來。

  四、拓展延伸

  閱讀徐學鵬的《中國隨想》,并回答問題。

  中國隨想

  徐學鵬

  這是一片開滿鮮花的土地

  我們是一只只的小蜜蜂

  一邊飛著一邊唱著春天的歌謠

  這是一片藍藍的大海

  我們是一只只的小貝殼

  靜靜地躺在沙灘上心里卻裝著一片海嘯

  這是一張古老而又年輕的臉

  我們是她開放著的微笑

  或許也有幾滴淚水

  卻淹沒不了這微笑的美好

  這是一個永遠的形象

  我們是她傾吐出的一縷縷陽光

  盡管也有布滿陰云的日子

  但總會有一個早晨太陽將大地普照

  啊——中國

  這就是我日日夜夜苦戀著的中國啊!

  問題:

  1、詩中哪些意象給你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詩人借助這些意象表達怎樣的情感?

  2、這首詩在語言上與《蒹葭》有哪些相似之處?

  3、請用恰當的情感和語氣語調朗誦這首詩。

  板書設計

  寫景思人

  蒹葭白露——伊人

  情景交融

  教學后記

  這堂課中,我努力營造了一個情感的氛圍,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對學生進行了正面的激勵,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創新意識也得到了增強。這堂課中,我還滲透了音樂的教學,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蒹葭》教案設計 2

  教學目標

  1、 調動多種朗讀手段,了解《蒹葭》這首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 通過對關鍵詞句的閱讀體驗,了解《蒹葭》的表現手法,初步掌握《詩經》的賞析方法。

  3、 通過學習《蒹葭》,感受《詩經》的藝術魅力。

  說明:

  《蒹葭》作為《詩經》名篇對于高中學生作詩歌鑒賞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進行閱讀鑒賞之前教師要對《詩經》的表現手法有一定的介紹,在這基礎上,通過充分誦讀,對關鍵字詞的反復咀嚼,應該可以幫助學生把握這首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其初步掌握《詩經》的賞析方法。同時,調動畫面、音樂等多種因素可營造和諧美妙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情感的融入詩歌的意境中。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了解《蒹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表現手法,初步掌握《詩經》的賞析方法。

  2、 難點:感受《詩經》的藝術魅力。

  說明:

  “詩無達詁”,所以對本詩的主題學生可以見仁見智,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對具體語言個性化的體驗,教師鼓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對于感受《詩經》的藝術魅力學生較難把握,因此教師點撥和學生自己平時的閱讀體驗相結合來化解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資料準備:歌曲《在水一方》和蒹葭的畫面

  提問:你所知道的描繪秋景的詩句。交流自己所積累的描繪秋景的詩句。從歌曲、畫面和古詩句中感受秋的氛圍,為課文的`研習做好情感的鋪墊。

  課文研習

  思想內容朗讀課文:

  1、把握文中描寫蒹葭、白露、伊人的關鍵詞。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情景

  3、概括詩歌主題。朗讀后學生找出描寫蒹葭、白露、伊人的關鍵詞。如蒹葭:蒼蒼—萋萋—采采 (色彩)

  白露:為霜—未晞—未已 (形態)

  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情景,初步感知詩歌主題。朗讀為學生把握詩歌思想內容打下基礎,并在找關鍵詞和描繪詩中情景的過程中把握本詩思想內容——。一說,愛情詩;一說,明志詩;一說,人生哲理詩。各有其理,古人有言“詩無達詁”,我們可以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見”之情,“執著追求”之意,“堅貞不渝”之志是不變的。

  課文研習

  表現手法根據課前對《詩經》表現手法的了解和積累,分析《蒹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

  提示:從“興”和“情景交融”的角度加以分析。自讀詩歌,找出起興和情景交融的句子做鑒賞,然后全班交流,互相補充,進一步體會《蒹葭》的意境。這部分的研習是本詩學習的難點,憑個人的能力不能全面掌握,所以互相的交流補充讓學生較全面掌握本詩的表現手法并了解到學習中互助協作的重要性。

  賞析詩歌立足于詩歌的思想內容進行賞析

  立足于詩歌的表現手法進行賞析學生自選角度對《蒹葭》進行賞析,小組討論,推選一部分進行全班交流。

  結束新課

  布置作業放歌曲《在水一方》,師生共同探討《蒹葭》對后世詩歌創作的影響。邊欣賞音樂,邊回顧以前學過的相關詩歌,感受《詩經》的藝術魅力。通過探討《蒹葭》對后世詩歌創作的影響,進一步感受《蒹葭》的藝術魅力。

  思路點撥

  本詩是先秦的詩歌,對于第一次接觸《詩經》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可以以朗讀為突破口,初讀來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再讀以感受詩歌的畫面美;精讀以感受賦興手法的韻味美。由讀到品,帶領學生走近《詩經》、賞析《詩經》進而學會研讀《詩經》中的一些著名的篇目。

  練習舉隅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基本掌握了研習和賞析詩歌的基本方法,請于課后自主研習和賞析《采薇》,并完成研習報告以及500字左右的賞析文。

  附:《采薇》研習報告

  一、 吟誦全詩,疏通詞句,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的情景。

  二、 詩人通過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三、 賦、比、興手法在本詩中的具體運用:

  四、 《采薇》與《蒹葭》兩詩在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所運用的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點?

  五、 請用500字寫一篇《采薇》的賞析文

  《蒹葭》教案設計 3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認識《詩經》重章疊句,起興等有關特點。

  2. 感受,理解和鑒賞詩歌音樂美,繪畫美和情感美。

  預習要求:

  1.讀準字音。

  2.讀順詩歌。

  教時安排: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樂曲《在水一方》,創設情境,為學習《詩經》選篇《蒹葭》作鋪墊。

  2. 導語:通過《關雎》一詩的學習,可以說我們已經在聆聽三千年華夏先民的吟唱中,感受了公元前東方文明輝煌。今天,我們要來學習“最得風人深致”的一首《詩經》作品——《蒹葭》。

  3. 交代學習方法:吟讀——譯讀——研讀——美讀。

  二.吟讀。

  《蒹葭》中有些詞語如“涘、湄、沚”比較生僻,句式、押韻也不符合常見的規律,讀起來有詰屈聱牙之感。本環節的學習就是要讀通,讀順詩歌,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1. 檢查預習,為學習詩歌掃除字詞障礙。

  2. 提出吟讀要求:聲音要有起伏,節奏比較自由,帶上古人的味道。

  3. 聆聽配樂朗讀,直觀感受吟讀方法。

  4. 學生吟讀。

  5. 教師點評學生的吟讀。

  三.譯讀。

  由于年代久遠,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可能比較模糊,本環節的學習就是要理解詩歌內容。

  1. 提出譯讀要求與方法:把《蒹葭》譯成現代詩,以詩譯詩,不要譯成文;注意力求押韻,詩歌講究押韻;譯詩就是把有些字解釋一下,把有些字的意思擴展一下,用解釋擴展的方法來翻譯,記下來就是詩。

  2. 教師示范: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蘆花一片白蒼蒼,清早露水變成霜。

  3. 學生小組譯讀練習。

  4. 學生譯讀交流。

  5. 概括詩歌主要內容。

  四.研讀。

  (通過《關雎》一詩的學習,學生已經對《詩經》的寫作特色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這是這一環節學習成功的基礎。) 《蒹葭》一詩玲瓏剔透,令人遐想,美不勝收。本環節的學習就是鑒賞詩歌的藝術美,感受古典文化的神韻。

  1. 方法介紹:回憶鑒賞《關雎》藝術美的方法,遷移到本詩的鑒賞。

  2. 推薦選題,供學生選讀。 研讀選題如下: 《蒹葭》的.音樂美 (理解《蒹葭.》用韻,疊詞及重章疊句方面的特色。) 《蒹葭》的繪畫美(理解《蒹葭》“興”的運用所營造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色。) 《蒹葭》的情感美 (理解《蒹葭》用“以景托情”手法來表現強烈、細膩、豐富、執著感情的特色。) …… (學生也可自定選題,如: 《蒹葭》的含蓄美 《蒹葭》的朦朧美 ……

  3. 學生分組研讀,教師巡回指導。

  4. 研讀交流,教師相機根據教學目標進行點撥。 五.美讀。 通過美讀,在學生頭腦中鮮明完美地再現詩歌描繪的藝術形象。

  1. 播放配樂朗讀。

  2. 播放音樂,學生自由美讀,互聽互改。

  3. 學生配樂美讀交流,全體鑒賞。

  4. 美讀成誦。

  六.作業:

  1. 制作《蒹葭》的朗讀錄音帶。有條件的可以配樂。

  2. 任意選擇詩句,擴展成一段話,描繪出意境。

  板書:

  蒹葭《詩經》

  音樂美——用韻 疊詞 重章疊句 一唱三嘆 余音裊裊 繪畫美——起興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情感美——以景托情 強烈、細膩、豐富、執著

  《蒹葭》教案設計 4

  一、寫作背景

  《蒹葭》選自《詩經國風秦風》,大約是2500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關于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毛詩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今人蘇東天在《詩經》辨義沖闡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國有希望。”二是“招賢”說。姚際恒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征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云、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于此詩之本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征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陜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二、注釋:

  1、蒼蒼:茂盛的樣子。下文的“萋萋”“采采”都與“蒼蒼”的意思相同。 白露為霜:晶瑩的露水變成霜。為,凝結成。

  2、所謂:所說,這里指所懷念的。

  3、伊人:這個人或那個人.指詩人所思念追尋的人。

  4、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即水的對岸。方,邊

  5、遡洄(sù huí)從之:沿著彎曲的河邊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遡洄,逆流而上。遡,通“溯”,逆著河流向上游走。洄,曲折盤旋的水道。從,跟隨、追趕,這里指追求、尋找。之,這里指伊人。

  6、道阻:道路上障礙多,很難走。阻,險阻,道路難走。

  7、溯游從之:順流而下尋找她。溯游,順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8、宛在水中央:(那個人)仿佛在河的中間。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宛然,好像。

  9、凄凄:(通“萋萋”)茂盛的樣子。與下文“采采”義同。

  10、晞(xī):曬。

  11、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

  12、躋(jī):升高,意思是地勢越來越高,行走費力。

  13、坻(chí):水中的小沙洲。

  14、采采:茂盛的樣子。

  15、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陽光蒸發完畢。已:完畢

  16、涘(sì):水邊。

  17、右:迂回,彎曲,意思是道路彎曲。

  18、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19、之:代“伊人”

  三、譯文:

  蒹葭河畔蘆葦碧色蒼蒼,深秋白露凝結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而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蘆葦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坎坷艱險難攀。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沙洲中間。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頭。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迂回難走。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四、詩歌賞析

  1、詩歌寫的是哪個季節的內容呢?依據是什么?

  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為霜。

  俗語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曹丕《燕歌行》中也說: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2、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個時間呢?

  清晨(拂曉) 白露未唏 白露未已

  3、詩歌開頭前兩句的藝術手法叫什么?

  叫做“比興”的藝術手法,也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

  4、詩歌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采用了比興手法,以對蒹葭的景色描寫為起興,引出詩人對伊人的思念之情。

  5、“溯洄從之”“溯游從之”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用了借事抒情的'寫法。

  6、詩中都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蘆葦——叢生茂密 。因秋來而變黃,因霜襲后會發白。秋風搖曳中更添凄涼。

  白露秋霜——潔白,晶瑩,觸感是涼的

  河畔道路——崎嶇難行,險阻重重

  秋水——柔和,沉靜,澄明,清冷。成語有望穿秋水 一汪秋水

  曉霧——拂曉之時水邊晨霧朦朧更添迷離之感

  7、詩歌通過這些景物描寫創設了一種怎樣的氛圍?

  清冷 孤寂 凄美 迷離

  8、選取幾種景物把你在腦海中形成的畫面用幾句話描繪出來。

  詞語:蒹葭秋風白露 秋霜 秋水 晨霧 河畔道路 水中沙洲

  深秋的清晨,霜濃霧重,在青蒼的天際下,河畔那一大片叢生的蒼蒼蒹葭,在蕭瑟的秋風中起伏搖曳,茫茫秋水之上,曉霧朦朧,煙水迷離……

  9、這時候,主人公出現了,他時而癡癡凝望,時而上下追尋,飄風的蘆葦叢中伊人身影若隱若現。大家結合詩句體會一下主人公追尋伊人時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①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俟 一個:“在”字,主人公確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邊

  ②溯洄從之 溯游從之

  匆忙而連續的動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

  ③ “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

  追尋而不得時心情如何?失望 悵惘 痛苦

  ④只剩一人佇立水邊時感受怎樣?孤獨寂寞

  10、這首詩選自 ,是一首典型的 (內容)詩。以 起興,寫出了追尋伊人不得的苦惱心情。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詩經.秦風》 愛情 蒹葭 塑造了一個熱烈向往愛情,不畏險阻,百折不撓,執著追求,堅貞不渝的青年男子形象。

  11、讓主人公千辛萬苦執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樣的魅力呢?此時我們腦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樣的?

  氣質高雅 溫婉動人。“所謂伊人”歷來說法不一:愛情、隱士、事業、友情、理想、自由,還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個盡善盡美的境界。可知而又不可知,虛幻飄渺的“伊人”是本詩的中心意象。“伊人”的形象始終是朦朧而模糊的,所以千百年來,讀者對“伊人”的解讀也是各種各樣,眾說紛紜的。“伊人”可以是高潔的品質,也可以是美好的理想,可以是向往的愛情,也可以是難得的知己。它涵蓋了人世間所有可遇而不可得的人生境遇。

  12、這首詩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包涵了什么內容?

  意境朦朧,含蘊不盡。人世間各種可望不可及的人生境遇 。

  13、如果我們將這首詩作為愛情詩來解讀,談談從詩歌中領悟到的愛情觀。

  反對“閃婚”“閃戀”,反對“只求一時擁有,不求天長地久”。真摯純真,專一執著,含蓄高潔……

  《蒹葭》教案設計 5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常識

  2.在把握全詩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3.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教學重點]

  1..掌握起興的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結構特點

  2.領會全詩的情感

  [教學難點]

  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年湖南衛視的快男比賽已近開始了,那同學們是否還記得去年快女比賽的劉惜君?她演唱的那首《在水一方》想必你們還記得吧。那你們知道“在水一方”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哪嗎?是的,就是出現在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這首《蒹葭》中。

  二.簡介《詩經》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的詩歌共三百零五篇,故《詩經》又稱“詩”“詩三百”。漢代以后,儒家奉之為經典,始稱《詩經》

  2..我們談到《詩經》就少不了要提到詩經“六義”。詩經“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詩經》共分風(106篇),十五國風,多是各地民歌,這些民歌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時代風貌和人民的生活,揭露了社會矛盾和統治的罪惡。雅(105篇),分為大雅(大部分是貴族作品,小部分是民間歌謠)、小雅(貴族作品)。頌(40篇),包括周頌、魯頌、商頌。頌多為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

  《詩經》賦、比、興的表現手法。賦: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即敘事和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和比擬。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即環境描寫,渲染烘托氣氛。

  3.《詩經》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反復吟唱的形式,基本句式是四言,題目取自于句首。

  三.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課文的注釋,理解全詩并試著體會里面的思想和意境。

  四.詩意理解

  ㈠疏通詩中的文言詞法知識

  1.通假字。例如:“蒹葭凄凄”中“凄”通“萋”,意為“茂盛的樣子”。

  2.古今異義。例如:“道阻且右”中的“右”,古義為“迂回,彎彎曲曲”,今譯為“表示方位”。

  ㈡分析“伊人”的多層內涵,掌握詩歌的主題,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因為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朧,千百年來讀者對“伊人”的解讀也是眾說紛紜。對伊人的不同理解也導致了主題的多義性。歷來對此詩的解讀:

  (1)“愛情說”:近代學者余冠英認為“這篇似是情詩,男或女詞。”翻譯家許淵沖就將這首詩譯成a love song,伊人是the lover。

  (2)“明志說”:“伊人”象征高潔品質,代表自己對美好高潔品質的追求。

  (3)“諷刺說”:漢代《毛詩序》中說“《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意思是說這首詩是諷刺秦襄公的,因為他不遵守周禮,因此將招來亡國之禍。(東漢鄭玄《詩箋》:“秦處周之舊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為諸侯,未習周之禮法,故國人未服焉。”所謂“伊人”是“知周禮之賢人,乃在大水之一邊,假喻以言遠”。)

  (4)“求賢說”:清代學者姚際恒認為“伊人”是春秋時代一位隱居水邊的賢人,該詩表達了君主求賢招隱之意。

  (5)“人生哲理說”:涵蓋了世間各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難得、知音難覓的悵惘,仕途坎坷、功業未遂的憂思,理想幻滅、前途渺茫的失望。

  “伊人”是一個具體而縹緲的目標,他(她)或許是詩人思念追尋的愛人,或許是千載難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尋覓的`賢臣,或者是一種崇高的理想……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這種借美人來表現一定主題的寫法對后世影響頗深,比如曹植的《洛神賦》、戴望舒的《雨巷》等等。清代葉燮在其《原詩》中指出:“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旨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為至也。”《蒹葭》就達到了這種境界,它的這種主題的多義性恰恰又一次體現了詩歌含蓄朦朧的特點,而這種含蓄朦朧正是全詩著力營造的意境美。:

  五.賞析詩歌

  問題1:剛才朗讀并對詩歌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把握。哪位同學談談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明確:渺遠迷茫,憂郁纏綿,悵惘感傷。

  追問:詩人為什么迷茫憂郁感傷呢?

  明確:渴慕傾心于伊人,執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艱險,然而伊人卻宛在水中央,如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悶感傷憂郁。

  問題2:詩歌中哪一些詩句表現了詩人渴慕伊人,歷經艱險,執著追求,然而卻求而不得的苦悶感傷情懷?

  明確:“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這一些詩句都表現了詩人渴慕伊人,歷經艱險,執著追求,然而卻求而不得的苦悶感傷情懷。

  “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說明愛的道路上困難重重,道路曲折艱險。然而盡管道路曲折艱險,詩人卻仍然“溯洄從之”、“溯游從之”,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尋,表達了詩人追求所愛的堅強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達伊人在望,然而卻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悵惘憂郁苦悶情懷。

  問題3:詩歌中哪一些詩句描寫了景物?所寫景物有怎樣的特點?寫景有什么作用?

  明確:首章的“蒼蒼”,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畫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總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造成了一種渺遠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憂郁感傷的情懷。

  問題4:這首詩一共三節,大家比較一下這三節詩,看能不能發現什么特點?

  明確:二三節詩是第一節詩的反復,只在押韻的地方換了幾個字而已。這是一種重章疊唱的方法。《詩經》善于運用重章疊唱的方法來抒發感情,我們現在的詩歌也常常采用這種方法。

  《蒹葭》教案設計 6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

  2.學習《蒹葭》,掌握重章疊句的形式特點,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3.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分析《蒹葭》中的人物形象及領會比、興的藝術表達手法的妙處。

  2.把握《蒹葭》中的重章復唱的特點。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的語言,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

  教具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復習提問

  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么?《詩經》又名什么?有多少篇?《五經》是哪幾部?《詩經》分為哪幾部分?從表達方式看分為哪幾種?《詩經》中的第一首詩是什么?

  齊背《關雎》。

  新授

  (一)整體感知,理解詩意

  出示課題,板書課題。

  解題:《蒹葭》選自《詩經秦風》。

  蒹葭----蘆葦。

  齊讀課文。

  指名幾位同學上黑板寫出詩中難字,并理解其意。

  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全詩。

  朗讀詩歌,理解詩意。

  提示:結合注釋,自讀為主,有不懂之處可與同桌商討。老師巡視指導。

  理清詩歌的時間脈絡。邊分析邊板書。

  時間:白露:為霜未未已

  分析詩歌的結構,深入體會重章疊句的特點與好處。

  全詩共三章,每章前兩句寫景,后六句寫人。每章的結構相似,只有一些關鍵字詞不同,給人回環往復之感,疊詞的運用,使詩歌具有音樂的美感。

  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請女生朗讀詩歌)(出示頁面)

  明確:憂郁惆悵迷茫

  詩中描寫了哪些意象?特點是什么?

  引導學生分析后出示頁面:

  一、蒹葭霜露秋水――凄清的秋景(渲染冷寂落寞的氣氛)

  二、伊人在水中央――可望不可即(空靈悠遠的意境)

  三、上下求索的青年――執著追求(悵惘迷茫之情)

  作品雖未著意刻畫雙方的形象,但卻通過主人公追求行動所顯示出來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畫了施受雙方的形象特征。

  伊人----高潔、可敬、可親、可愛。

  主人公----不畏險阻,百折不撓,執著追求,堅貞不渝。

  11、出示頁面:《在水一方》歌詞,老師現場演唱,學生有會唱此歌者請合唱。讓學生體味歌詞與所學詩歌有無相似之處,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并體味詩歌的含蓄美。

  (二)深入研讀,理解詩歌意蘊

  1、所謂“伊人”指的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女子嗎?(請全體男生朗讀詩歌)

  引導學生挖掘體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類現實與理想的距離。“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是尋求理想的艱難長途.“伊人”讓我們感到希望與理想乃是一個若有若無、可望不可即的影子。

  詩篇從哲學的高度反映了人類理想追求與個體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類對完美境界永無止境的追求。

  2、出示頁面:

  關于《蒹葭》內容的幾種說法:

  一、政治說

  詩中的“伊人”,為“知周禮之賢人”。今人天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反之亦然。

  二、愛情說(現在人們往往將其當情詩)

  詩中主人公的執著追尋,反映了純真的愛情!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煩惱。

  三、理想說

  人們根據對“伊人”的執著追求,以及追求道路的曲折,所以就有了“理想說”,即人們追求理想的道路是荊棘叢生的,但對理想的態度應是堅持不懈的!

  四、惜時說

  詩歌之中反復的“白露”“流水”意象,它們有一個共同點:轉瞬即逝。告誡我們要珍惜時間。

  五、距離說

  即為“距離產生美”。

  3、總結詩歌的藝術特色

  情景交融虛實相生

  重章疊句起興手法

  4、背誦詩歌。

  三、拓展閱讀

  1出示頁面:上邪(yé)!

  我欲與君相知,長(cháng)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衰(cuī):衰減、斷絕。陵(líng):山峰、山頭

  雨(yù)雪:降雪。雨,名詞活用作動詞。

  學生朗讀,理解其意。

  了解久遠的古代就有令人震撼的誓言,這是對愛情最忠貞的話語。

  四、課堂練習:

  全班齊讀課后練習三《詩經》中詩歌《木瓜》,指名解讀詩意,教師點撥。(珍惜友情,不求回報。)

  五、總結: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的國度,請同學們課后閱讀《詩經》中其他篇章蒹葭朗讀,那么在以后的學習中再遇到你讀過的詩歌,會有跟老友重逢的感覺,那一定無比美妙。

  六、布置作業:背誦并默寫《蒹葭》。

  課后記:教學真的是遺憾的藝術蒹葭朗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藝術,我只是想用自己的體會帶著學生輕松學習。會唱的歌對學習有幫助我會唱給學生聽,我想應該有一定的作用。不知道我把《上邪》作為拓展閱讀是否多余,當這是最讓我感到震撼的誓言,那么樸素、那么徹底、那么真摯。《木瓜》結合課下注釋很易理解,但對學生不失為友情的教育篇。也許我沒有帶學生挖掘很深刻的東西,但我只期讓我的學生有所觸動、有所喜愛。

  《蒹葭》教案設計 7

  《蒹葭》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的經典之作,被譽為“楚辭之首”。它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展現了楚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蒹葭》這首詩歌,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魅力,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學目標

  1. 了解《蒹葭》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學會運用詩歌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內容

  一、課前預習

  在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蒹葭》這首詩歌,讓學生了解詩歌的背景和作者,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二、課堂講解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PPT或黑板等方式,向學生詳細講解《蒹葭》這首詩歌的背景和作者,同時也可以分析詩歌的.意境和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跟隨詩歌的節奏,感受詩歌的韻律和情感。

  三、詩歌鑒賞

  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詩歌鑒賞。每個小組選擇一段詩句,進行解讀和表達。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用詩歌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四、課堂討論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詩歌的意境和情感展開討論,讓學生自由發揮,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詩歌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教學方法

  1. 講解法:通過PPT或黑板等方式,向學生詳細講解《蒹葭》這首詩歌的背景和作者,同時也可以分析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2. 鑒賞法:讓學生分組,進行詩歌鑒賞。每個小組選擇一段詩句,進行解讀和表達。

  3. 討論法:引導學生就詩歌的意境和情感展開討論,讓學生自由發揮,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學評價

  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表現和作業,進行教學評價。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口頭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表達。

  教學拓展

  1. 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其他古代詩歌,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和演變。

  2. 學生可以通過寫作練習,運用詩歌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總之,《蒹葭》這首詩歌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展現了楚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更重要的是,它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引導人們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蒹葭》教案設計 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復習《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價值、“六義”的概念;復習《詩經》結構特點:重章疊句、疊詞;熟悉中國古代詩歌一些常用意象。

  技能目標:初步掌握詩歌欣賞、創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意象”;能夠分析出詩人運用意象所帶來的表達效果。

  情感目標:充分為我國古代悠久的詩歌傳統感到驕傲、自豪;并體會古人表達感情時特有的含蓄之美、朦朧之美。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在我們深入探討《詩經·蒹葭》的藝術特色之前,讓我們再次復習一下作為一個中國人不可不知的關于《詩經》的文學常識。出示幻燈片,限點擊出問題,請同學們一起回答,正確后再點擊出答案,并加以總結。(本部分約用時5分鐘)

  問題1:《詩經》又名?反映了何時的詩歌作品?

  回答1:《詩》、《詩三百》,反映了西周到春秋大約500年(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作品。

  問題2:《詩經》的“六義”按音樂類型和藝術特色各是什么

  回答2:《詩經》“六藝”是指“風、雅、頌、賦、比、興”,前三者是從音樂類型上分的,后三者是從藝術特色上分的。“賦”是鋪陳直敘,“比”是打比方,“興”是感物抒情。

  問題3:《詩經》共有多少篇?“風”、“雅”、“頌”各有多少?

  回答3:《詩經》共305篇,其中“風”共15國風160篇,“雅”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頌”分為“商頌”5篇、“周頌”31篇、“魯頌”4篇,共40篇。

  問題4:人們常常“風騷”并提,它們各指什么?

  回答4:所謂的“風騷”是指《詩經》中的“風(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成為中國古代詩歌乃至文學的代稱。

  問題5:《詩經》是中國詩歌、文學史上什么流派的源頭?

  回答5:《詩經是指中國詩歌、文學史上“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而楚辭則是“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問題6:《詩經·蒹葭》選自《詩經》中的哪一部分?

  回答6:《詩經·蒹葭》選自《詩經》中的《秦風》。

  導入正課:

  1、讓我們再次齊聲背誦一下《詩經·蒹葭》,并感受一下這首詩在各個方面的特色與美。提示一下,這首詩的特色與美是全方位的,大家既可以從《詩經》固有的藝術特色,如“賦”、“比”、“興”,如結構形式特點上尋找,也可以從其他的藝術特點,如分析詩歌常用的系列術語,如“意象”的營造上尋找。

  2、給同學5分鐘按照小組進行討論,如果討論熱烈可以適當延長3分鐘,在同學討論同時走進各個小組進行聆聽、指導,要求學生不要“面面俱到”,抓住一點有所深入即可。

  3、小組討論結束,進行匯報發言。由每一小組推選一名發言人介紹本小組結論。大致來說,以下幾點由于前面已經提到,應該多能回答出:

  a、通過“溯洄”“溯游”的連用,側面刻畫了詩人追求的一往情深與執著、內心的焦急與憂愁。再結合最后的“宛在”,由這種一往情深與執著得到的始終卻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就更突出了這種一往情深與執著多帶來的無盡的惆悵。

  b、虛實相間,富于朦朧美。“伊人”的理解可以千千萬萬、彼此不同,是為虛也;詩人的追求是實的,感情的惆悵凄切是實的。虛實相間給了本詩巨大的想象空間。

  以下特點需要同學結合已經學過的《詩經》結構上“重章疊句”、“疊詞”的特點和本詩所表達的感情,體會出這種形式上的特點在為內容、抒情服務時的作用。這種作用有“類屬化閱讀”價值,有舉一反三之效,因篇而異,特別重要。

  c、通過“重章疊句”的運用、押韻、疊詞,一方面增加了句式的齊整、音律的優美,使之瑯瑯上口,收到一詠三嘆之效;另一方面,通過三次重復“溯洄”、“溯游”、“宛在”、“所謂伊人,在水……”,以及“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都側面刻畫出了詩人等待時間之長、追求之堅持不懈,并通過這種復現增加了全詩惆悵凄迷的興味。

  最后,與本詩營造的“意象”有關,需要先介紹本詩意象,然后再介紹意象的概念及其在中國傳統文學中的廣泛運用:

  d、本詩以“蒹葭”起興,由看見河岸邊蘆葦的綿長細韌想到了對“伊人”的感情,使詩人如癡如醉之情與秋霧迷離之景渾然合一;結合下文的反復追尋而不得,非常成功地營造出一種蕭疏清冷、彷徨凄切的意境,在中國文學史上首創了蒹葭悲凄肅殺的意象,為后人所師法。

  e、描寫了河水的蒼茫浩淼、飄忽不定,更寫出了它把詩人與“伊人”隔絕造成的痛苦與無奈,結合《詩經》其他篇目(如《周南》的《漢廣》),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成功地創造了無情水阻隔有情人、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設天塹的意象,東漢之《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即云:“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里?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同時更是牛郎織女傳說的濫觴。

  f、善于營造意象。所謂意象,指客觀物象經創作主體獨特審美活動而創造出來的固化的一種藝術形象,是主體與客體、心與物、意與象的有機融合,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產物,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借助客觀物象表示的主觀情意。西方近現代藝術極其注重意象的營造:繪畫、音樂都有“印象派”、詩歌有“意象派”,中國古代文學評論也有“興象萬千”之說。

  請同學們討論所知道的中國文學中的意象并解釋。最后出示幻燈片:中國古典文學中亦不乏意象,歲寒三友、四君子、杜鵑、蓮花、菊花、灞橋柳、月亮、香草美人、秋天、烏啼等等。(本部分大約20分鐘)

  g、出示幻燈片進行總結、概括。(本部分大約5分鐘)

  布置作業:

  1、繼續熟背《詩經·蒹葭》,尤其注意幾個生僻字,準備默寫。

  2、比較《詩經·漢廣》和本詩的藝術特點有何異同。

  《蒹葭》賞析

  【原文】

  蒹葭蒼蒼⑴,白露為霜⑵。所謂伊人⑶,在水一方⑷。溯洄從之⑸,道阻且長⑹;溯游從之⑺,宛在水中央⑻。

  蒹葭凄凄⑼,白露未晞⑽。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⑾。溯洄從之,道阻且躋⑿;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⒀。

  蒹葭采采⒁,白露未已⒂。所謂伊人,在水之涘⒃。溯洄從之,道阻且右⒄;溯游從之,宛在水中⒅。

  【說明】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它原稱為《詩》或《詩三百首》,到了西漢初期被尊為儒家經典之后才稱為《詩經》。

  《詩經》可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一百六十篇;“雅”分為“大雅”、“小雅”有詩一百零五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有詩四十篇。

  在《詩經》中,“國風”的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屬于民歌。這些作品真實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它們無論是從思想性還是藝術性方面衡量,都是極有價值的,是《詩經》的精華所在,“大雅”和“頌”里面的詩則基本上是貴族階級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都是祀神祭祖的宗教詩,有著渾厚的承天受命的宗法意識和宗教色彩。其特點可用宋人鄭樵的話來概括就是“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

  《詩經》的表現手法運用了“賦”、“比”、“興”三種。所謂“賦”就是鋪陳途述的意思,是一種直接敘事物而不假比興的表現手法;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用彼一事物來比喻此一事物,以使事物的特征更鮮明突出,使讀者獲得更深刻的印象;所謂“興”,就是起興的意思,詩人借助別的事物作個開頭,以引起下面的所詠之詞。

  總之,《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光輝起點,對后代詩歌的創作產生過巨大影響。一些偉大的'詩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都從中吸取了養分,受到啟發,他們憂國憂民,批判黑暗的現實的詩篇,在精神實質上,表現手法上都繼承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

  【注釋】

  ⑴蒹葭(jiān jiā兼加):蘆葦。蒹:末未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一說老青色。

  ⑵白露為霜:晶瑩的露水凝結成霜花。白露成霜當在深秋的早晨。

  ⑶所謂:所說,這里指心里所想,伊人:那人。指所愛,所想念的人。

  ⑷在水一方:在河的那一邊。一方、一邊、一旁。

  ⑸溯洄(sù素):從之,沿著曲折的水邊逆流而上去找他。溯洄:逆流而上。從,尋找,追尋。之:她。

  ⑹阻:險阻,指道路崎嶇難走。

  ⑺溯游:順流而下。“游”同“流”指直流的水道。

  ⑻宛:宛然,仿佛。中央:中間。

  ⑼凄凄:同“萋萋”,與“蒼蒼”同義。

  ⑽(xī夕):干。

  ⑾湄(méi眉):水邊,即河的岸邊。

  ⑿道阻且躋:道路險阻而且地勢漸高,難于攀登。躋(jī機):升高,即地勢越來越高。

  ⒀坻(chí池):水中小塊高地。

  ⒁采采:茂盛而色彩鮮明的樣子。

  ⒂未已,未止,指白露未干。“霜”、“晞”、“已”三個字表示時間的變化,大約是從清晨到午前的光景。

  ⒃(sì四):水邊。

  ⒄右:向右轉彎,指道路迂回彎曲。

  ⒅沚:水中的沙灘。

  【賞析】

  《蒹葭》選自《詩經?秦風》,屬于十五國風,是首愛情詩,旨在抒發詩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終不得見的思想感情。

  詩人在一個深秋的早晨,來到一條長著蘆葦的大河邊,訪尋他心愛的人,而那人卻使人感到行蹤不定、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找呀找呀,從“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長著蘆葦的秋水邊奔波,徘徊了好幾個小時,通過這種訪求過程的描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寫出了他的欲見不得的焦急和悵惘的心情。詩中描繪的那條阻隔于詩人與伊人之間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顯然別有含意,如果僅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達彼岸,見到伊人,何況詩人的追求又是那樣的執著和熱烈。因此我認為這條秋水實際上象征著一種社會的阻力。正是這種阻力,才把牛郎和織女阻隔在銀河的兩岸,使他們“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全詩三章,每章前兩句寫景,點明時令,烘托氣氛;后六句寫尋求“伊人”不得的心情。全詩回旋三迭,往復歌詠,情調凄婉動人,意境朦朧深邃。詩中寫“蒼蒼”,“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來起興而懷“伊人”,又是用來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對于“伊人”,詩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從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復其間,希望能與“伊人”一遇。用“蒹葭”起興,引出對“伊人”的尋求自然順理成章之。盡管詩人滿腔熱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長”、“且躋”、“且右”,結果卻是可望而不可即。詩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見所產生的空虛和悵惘之情是難以言喻的,而且用蕭瑟清秋的景象來襯托,詩人的這種情感就顯得更為突出,更為濃郁。正是緣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靈的深秋之景與悵惘迷茫的懷人之思渾然無間,構成了全詩的藝術境界,給人以一種真切自然而又朦朧迷離的美感。

  此外,本詩在結構上重復疊句。全詩共三章,句式相同,字數相等,只是在少數地方選用了近義詞或同義詞,如“萋萋”、“采采”分別放在“蒼蒼”的位置上,用“未晞”、“未已”去分別取代“為霜”,這樣既做到了一唱三嘆,使詩人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又使詩作行文富有變化而無重復呆滯之感。

  《蒹葭》是十五風中的一篇,可謂“風”類詩的代表,讀它《詩經》的語言美,結構美,思想美可見一斑。

  《蒹葭》教學反思

  今天講了《詩經》中的《蒹葭》,看著孩子們被吸引了,很是高興。現在大致回憶一下上課的過程:

  一、同學讀課文,注意要讀準確。(先個別讀,再齊讀)

  二、我把一些重點字詞寫到黑板上,讓學理解記憶(近義詞或反義詞放在一起,以便學生掌握詞義。)

  蒼蒼萋萋采采未晞未已水之湄水之涘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躋右水中坻水中沚

  三、邊讀邊口譯課文,兩人為一組交流。

  四、通過讀,我們想到了一副美麗的畫面。用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描繪一下,并寫寫自己通過讀感悟到了什么。

  學生們在回答時加上了一些想象。緊接著我讓他們談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們說到了主人對愛人追求中的可望而不可及,還談到了他是惆悵的,對愛人感情是濃烈的,他是執著的。

  緊接著我又問可望而不可及是喜還是悲?孩子們說是悲,我談自己的觀點這也許是一種喜吧,因為他一直在追求美好的路上。我讓孩子們繼續思考:這里的伊人僅僅是所愛的人嗎?學生們能談出這也許代表理想或者夢想。我說這又何嘗不是很多人一生的寫照呀。一生都在追求夢想的路上。

  在本詩的重章疊句手法運用上,我以下面的文體形式引導:三小節的內容幾乎是重復的,那能不能去掉兩小節?學生說不行,那樣感情就不強烈了。我說這樣看似重復,實際又不是完全重復的寫法就是“重章疊句”,它的表達效果就是渲染感情,增加詩歌的音樂美。

  這時鈴聲響起,沒有給學生們當堂成誦的時間了。本來覺得一節課處理這首詩時間會很寬松,結果時間很緊張。看得出孩子們是在逐步進入文章,沒有當堂成誦實在是有些遺憾。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也許多年之后,他們經歷一些事后,再想起這首詩會會意去微笑吧。

  《蒹葭》教案設計 9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詩經》相關知識。

  2、 掌握《蒹葭》中相關字詞含義。

  3、 通過誦讀、分析,掌握《蒹葭》中興與賦的表現手法運用以及了解重章疊唱特點,學會賞析詩歌中的意境美。

  二、 教學時數:

  一課時

  三、 教學過程

  1、 導入:播放鄧麗君《在水一方》,營造一種凄清的氛圍。

  2、 《詩經》知識介紹。

  (1)《詩經》又名《詩》、《詩三百》,共有305篇。

  (2)介紹“詩六義”。重點解說賦、比、興,與現代作品結合,使學生更好理解。

  (3)《詩經》影響。

  3、 賞析《蒹葭》

  (1) 學生散讀,初步體會。

  (2) 指名朗讀,再次感悟。

  (3) 重點欣賞第一章,掌握“蒹葭”等相關字詞,分析表現手法的.運用。師生共同探討“伊人”與“水”意象,以及“伊人”的魅力分析,穿插相關作品比較,如海倫形象描述和中國古詩詞中的水意象。

  (4) 學習二、三兩章,學生自己找出三章不同之處,具體分析。齊讀,體會本詩的重章疊唱特點。

  4、 背誦全詩。

  四、 拓展閱讀

  1、《碩人》,掌握其中“比”的手法運用。

  2、《木瓜》賞析

  《蒹葭》教案設計 10

  教材分析:

  《<詩經>兩首》(《關雎》《蒹葭》)是人教版義務教育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2課。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詩經》,學生對其特點一知半解。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一看似“不利”因素,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給學生自由呼吸的課堂。

  一、課前預習任務(教師要明確具體任務,切忌太過概括。)

  1、查閱資料,了解《詩經》這部詩歌總集的形成過程、內容、以及與以前學過的詩歌相比的不同的特點(包括詩歌內容、詩歌風格、手法)。

  2、借助注釋、工具書解決疑難字詞的讀音和意義,整體感知詩歌。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相關知識(如形成原因,詩歌內容,詩歌特點,手法等。)

  2、掌握重點文言字詞和特殊句式。

  3、理解詩經的手法——賦、比、興及重章復唱,雙聲疊韻,并體會其作用(手法太多可分散在兩首詩中來講。)

  4、體味詩歌中美好感情及優美意境。

  三、教學重難點

  1、掌握重點文言字詞和特殊句式。(教學重點1)

  2、體味詩歌中美好感情及優美意境。(教學重點1)

  3、理解詩經的手法——賦、比、興及重章復唱,雙聲疊韻,并體會其作用。(教學難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45分鐘)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3分鐘)

  1)老師提問:蒹葭是什么?有誰見過蒹葭?給我們講講吧!

  請同學講講。

  老師播放蒹葭圖片,師生交流蒹葭留給我們的感覺。

  我們了解到的蒹葭隨風飄蕩,柔美可愛給人寧靜的.感覺。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首古詩就以蒹葭命名,它會寫些什么?會不會如蒹葭一樣美呢?一看吧!

  2)學生交流自己預習所查的關于《詩經》的信息。

  (二)《蒹葭》教學過程

  1、讀:整體感知(約7分鐘)

  (1)齊聲朗讀:教師點評并給與朗讀指導(約2分鐘)

  (2)教師配樂范讀或名家范讀,學生聽讀(約2分鐘)

  (3)學生賽讀:通過賽讀讀準節奏字音(約3分鐘)

  2、練:落實重點字詞(約5分鐘)

  A.找出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幾組詞

  明確:第一組:蒼蒼,萋萋,采采(茂盛、眾多的樣子)

  第二組:(道阻且)長,躋,右(道路漫長,險阻,彎曲形容難以到達)

  第三組:(在水之)湄,涘(水邊,水與草相接的地方)

  第四組:(宛在水中)中央,中坻,中沚(水中的高地或陸地)

  此處有小小的區別要明確

  第五組:(白露未)晞,已(干,完溯)

  B.找出方向相反的一組詞:洄,溯游

  3、品:品味詩歌內容及情感(約20分鐘)

  第一組: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問:這是一個怎樣的時間怎樣的情景?(引導學生想象聯想,體會詩歌意境)

  明確:A.深秋的早晨,晨霧氤氳,雪白的霜結在在蒹葭葉片上,慢慢地融化為晶瑩的露珠。蒹葭隨晨風中輕輕地搖擺,露珠輕輕地滑落,摔碎在叢草間,濺落一地的清脆。

  B.霜——晞——已:從秋霜到露水變化看出時間的變化。

  第二組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1)問:展開想象“伊人”是誰?她是個怎樣的那還?

  明確:“伊人”是男主人公心儀的女孩子,美麗善良,委婉害羞,但是她十分朦朧,看不真切。

  (2)問:(在水)一方——湄——涘:“伊人”的位置變化說明了什么?

  明確:朦朧,漂浮不定,難以追尋。

  第三組: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1)問:此組詩歌講述了什么故事?

  明確:男子逆流而上,順流而下尋找“伊人”。道路漫長而崎嶇,可見追尋“伊人”的路途十分艱難。(可引導學生想象男子怎樣跋涉,怎樣達到穿過艱難險阻,用了些什么方法到達上游)

  (2)問:男子找到心中的她了嗎?

  明確:沒有找到,從三個“宛在”可知女子仍然和他有著一河之隔。若隱若現,如夢似幻。

  4、議:詩歌的結構特點及特色(15分鐘)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說說詩歌結構有什么特點,有何特色?

  明確:賦、比、興及重章復唱手法的講解(興的手法在此詩中沒有使用所以只提一下)

  (2)詩中表現了男主人公什么樣的品格?

  (3)詩中“伊人”確實存在還是男子想象的?

  (4)展開想象和聯想“伊人”除了可以指男子愛慕的女孩還可以指喻什么?

  5、練:(5分鐘也可課后作業)

  把詩歌改編成一個小故事,合理想象給這個故事續上一個結尾。

  要求:感情基調,文字風格要與詩歌一致。

【《蒹葭》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蒹葭》教案04-25

蒹葭原文09-09

蒹葭的作文12-16

蒹葭 教案04-25

蒼蒼蒹葭在彼岸04-29

蒹葭的作文(薦)02-26

蒹葭原文翻譯及賞析12-20

《詩經 秦風 蒹葭》教案04-24

蒼蒼蒹葭在彼岸作文07-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欧美大肥婆bbbww|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蜜芽tv在线|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三级一区二区三|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一个人看的视频www|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无套内谢的新婚少妇国语播放| 亚洲 欧美 日韩 卡通 另类|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丰满少妇又爽又紧又丰满在线观看| 宅宅少妇无码|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中国人xxxxbbbb国产|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 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亚洲 欧美 日韩 卡通 另类| 国产午夜鲁丝无码拍拍| 免费VA人成视频网站全| 国产精品JIZZ视频| 玩弄中国白嫩少妇hd|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丰满老熟女重口对白| 男女猛烈激情xx00免费视频| 公和我做好爽添厨房在线观看| 老熟女富婆激情刺激对白| 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 小说 欧美 激情 另类|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视频| 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