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燕歌行高適公開課教案

時間:2022-12-05 19:14:19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燕歌行高適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燕歌行高適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燕歌行高適公開課教案

  燕歌行高適公開課教案1

  一、邊塞詩派的產生及其特點

  1、唐代國力強盛,疆域廣闊,內地與邊疆各民族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邊事增加,戰爭頻繁。盛唐文人們多熱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從軍邊塞為國立功成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種新的出路,而且他們也向往新奇的邊疆生活、邊塞風光。前代戰爭行役、征夫思婦題材的詩歌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邊塞詩的創作,都為唐代邊塞詩的興起提供了創作上的借鑒。

  2、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適、岑參,還有王昌齡、李頎、王之渙、崔顥、王翰等眾多作家。邊塞詩的內容主要是:反映邊塞戰爭生活的艱苦和軍旅生活的'種種體驗,以及征人、思婦的離愁別緒;抒發為國立功的豪情壯志和不滿現實的情緒;描寫邊塞風光、異域風情。

  3、邊塞詩的藝術特點:詩歌的格調雄渾豪放、慷慨悲涼,境界闊大、雄奇壯美。邊塞詩的佳作以樂府歌行和五、七言絕句居多。邊塞詩在題材的開拓和意境的創造上

  二、作者介紹

  1、高適的詩歌以邊塞詩成的創作成就最高。其詩主要抒寫對邊塞軍旅生活的體驗思考,以及對立功邊塞理想的追求。其代表作《燕歌行》。

  2、高適長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詩,風格雄渾悲壯、古樸蒼勁。

  三、朗讀詩歌,體會情感。

  四、鑒賞詩歌

  1、第一層“漢家煙塵在東北……單于獵火照狼山。”

  (1)“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敵軍入侵,漢唐將士離家參戰。)

  (2)“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將領在戰場縱橫馳騁,受到天子非常恩遇。)

  兩層含義:

  (1)對將領破敵衛國,建立功勛,寄予希望。

  (2)為他們驕恣蠻干,邀功求賞,深抱隱憂。(主要感情:贊頌)

  (3)“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戰士直赴前線榆關,行進在碣石山的情形。)

  (4)“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軍用緊急文書到處飛傳,外敵進犯。局勢緊急,戰火蔓延。)(夸張)

  (5)第一層8句主要寫什么?(將領聞警受命率兵出征。)

  2、第二層“山川蕭條極邊土…力盡關山未解圍”

  (1)“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邊地自然環境艱苦。敵軍進攻猛烈。這兩句寫出官兵處境的險惡。)

  (2)“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分別寫哪種人?什么手法?表達什么情感?

  對比:戰士在前沿流血犧牲,將帥卻安居軍帳,流連聲色。——從內部瓦解了戰斗力。

  苦樂不均,死生迥異。(憤慨)

  (3)“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什么景?景的特點?有何作用?

  邊塞秋末自然景色(衰敗)——官軍兵力(枯竭)。(襯托)

  (4)“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分別寫哪種人?什么手法?什么感情?

  對比:將領受朝廷厚遇,肆無忌憚,輕舉妄動,進功求賞。——戰爭連連失利,士卒力已耗盡,未能解圍。(憤慨)

  (5)第二層8句主要寫什么?

  戰場交戰和將領與士卒遭遇的不同。

  這是全詩的中心,也是前后轉折的關鍵。

  上一層寫將領,下一層轉入寫士卒。

  3、第三層“鐵衣遠戍辛勤久……至今猶憶李將軍。”

  (1)“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從士卒和思婦的角度寫出“久”“怨”。

  “久”: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鄉之情愈切。

  “怨”:不在出征,而在邊將無能、決策失當造成久戍不歸。

  (2)“邊庭飄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表現出什么?

  邊城遙遠,難可度越。偏遠邊陲,蒼茫廣漠,一無所有。——征戰生活的艱苦。(空間上寫出飄零孤獨之苦)

  (3)“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表現出什么?

  戰爭氣氛的緊張。(時間上寫出征戰生活的日夜不寧)

  (4)“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爭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寫什么?

  士卒的心愿。

  (5)最后四句表達士卒怎樣的心愿?

  勇敢殺敵不惜犧牲完全為了保家為國,哪里念及個人功勛?

  沙場征戰艱苦難熬,盼望李廣一樣體恤士兵、有勇有謀的好將領帶領大家取得勝利。

  五、思考:

  為什么這首詩歌能在眾多邊塞詩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藝術贏得大家的喜愛。詩中充分展示了復雜的心理狀態,既表達立功邊塞的豪情壯志,又對邊塞局勢與用兵情狀提出見解,因此,一方面對戰士忠勇報國精神熱情頌揚,另一方面又對將領奢靡生活強烈不滿,并由此發出對蒙受戰爭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對邊將用非其人的譏諷嘲弄。全詩內容豐富,包含著對邊塞情勢較長時期的見聞感受,具有相當的思想深度與概括力度。此詩不僅是高適的名篇,而且堪稱邊塞詩之杰作。

  燕歌行高適公開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盛唐邊塞詩派以及詩人的創作情況。

  2、學習“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和“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兩組對比,體會詩人的沉痛之情。

  3、閱讀詩中寫景的詩句,學習借景烘托的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和“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兩組對比,體會詩人的沉痛之情。

  【教學方法】誦讀理解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了解邊塞詩

  盛唐在當時十分強大,邊塞詩十分流行。因為,唐朝當時和外族交往很多,戰爭也不少,有時是為了拓邊,開拓疆土,有時是為了抵抗外族的入侵。這就提供了邊塞詩寫作的背景。同時,過去的詩人是很少親自去邊塞的,而盛唐的詩人有不少去過邊塞,在邊防部隊里工作,所以他們對邊塞生活和士兵感情有切身的體會。這是一個奇特的現象,在之前以及之后,邊塞詩都沒有像盛唐時這樣繁榮,邊塞詩是盛唐氣象的產物。

  2、 高適 見注釋1

  高適在創作此詩之前不久,曾經懷著豪情壯志,到薊北一帶漫游,尋求報效國家的機會。當時,那里正是唐朝與契丹對峙的前沿地區,形勢緊張,是用人之地。由于當地軍政官僚們堵塞賢路,高適的愿望無法實現,但他對邊塞地區的現實狀況是了解的更加具體、更加透徹了。也為《燕歌行》的寫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和思想基礎。安史之亂時,他追上正在逃到四川的玄宗,直言當時潼關戰敗的原因,也說明他對邊塞戰事、當時社會政治有自己很深刻的認識。

  燕歌行,是一首古樂府詩題。主要是寫征人遠戍燕地與妻子互相思念的感情。

  3、 寫作背景 注釋2、3

  張公”何許人?(張守珪)當時,張守珪擔任著輔國大將軍兼御史大夫的要職,主持北邊對契丹軍事;史載他曾隱匿所部將領的敗狀,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

  結合注釋1給出主旨,給出感情基調是——慷慨悲壯

  二、 誦讀

  1、 自己讀 結合注釋,初步了解全詩

  2、 齊讀(對朗讀作強調——慷慨悲壯)

  3、 再讀,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本詩最主要的表現手法是什么?明確:對比。

  思考:本詩按照什么順序寫戰事的?明確:戰事發展的順序,據此將全詩分成四節。

  事:戰爭:出師——戰敗——被圍——結局

  人:將帥 唐軍 士卒 今將軍

  士卒 敵軍 思婦 古將軍

  景:塞外肅殺陰慘的秋景——大漠 衰草 孤城 落日(邊塞特點和陰慘景象)

  三、 研讀:(按戰爭發生的順序分節研讀,在各個層節中分析思想、藝術手法)

  1、出師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1) 前兩句,連用兩個“漢”字呼應,使得結構和聲調上都有了呼應。漢:中國民族是漢,且漢朝也是也是歷史上很強大的朝代,所以中國常常自稱為“漢”。“煙塵”:戰爭。邊境上有了戰爭,晚上點烽火。而且,戰爭起來的時候車馬奔馳,塵土飛揚,也是“煙塵”。

  (2) 總結詩人描寫“出師”渲染怎樣氣勢?結合全詩,談談你是如何理解這種氣勢的描寫?(結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來分析)

  透過這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可以揣知將軍臨戰前不可一世的驕態,也為下文反襯。

  (3)。“本自”和“非常”這兩個虛字有何作用?

  橫行:縱橫馳騁。身為男兒,生下來就應該志在縱橫天下,建功立業。開頭四句把一個男子,唐軍將士的精神面貌寫出來,精神十足。

  另:在歌頌和贊美之間,也暗示了詩的后半首所表達的那種諷刺意味。橫行也有欺壓良善和不守法的意思,后一句在贊美天子的恩寵,也暗示了這個人在得到天子恩寵之后可能會更加驕恣不法。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預伏不文。樊噲在呂后面前說:“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責他當面欺君該斬。(見《史記?季布傳》)所以,這“橫行”的由來,就意味著恃勇輕敵。唐汝詢說:“言煙塵在東北,原非犯我內地,漢將所破特余寇耳。蓋此輩本重橫行,天子乃厚加禮貌,能不生邊釁乎?”

  (4)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把軍隊的聲容之壯用聲音傳達出來。 各種不同旗幟接連不斷 既有“摐金伐鼓”的聲音,又有多姿多彩的旌旗,有聲音有形象,你可以想象唐朝的大軍在行進中的軍容之盛。

  (5)賞析“飛”和“照”兩個動詞的表達作用?

  “校尉羽書飛瀚海”,一個“飛”字警告了軍情危急。

  “單于獵火照狼山”,猶如“看明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張孝祥《六州歌頭》)不意“殘賊”乃有如此威勢

  (6)。“榆關”“碣石”“瀚海”“狼山”四個地方連綴,有何表達作用?

  從辭家去國到榆關、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詩概括了出征的歷程,逐步推進,氣氛也從寬緩漸入緊張。

  2、戰敗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1)。戰士們作戰的'條件有哪些不利之處?請你概括。

  ①“蕭條”自然條件惡劣;②“憑陵”敵人來勢兇猛,戰力強;③“風雨”天氣之惡劣。總結:渲染了戰勢的危急與戰斗條件的惡劣。

  (2。)“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這種對比的手法的作用。

  運用鮮明的對比,將戰士的為國死戰和將領的尋歡作樂對照來寫,雖無任何議論,但情感和觀點卻得以顯露,充滿了憤怒和諷刺。

  (3)。“大漠”“窮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個意象營造怎樣的意境?

  荒蕪、衰敗、冷落、凄涼的意境,有著鮮明的邊塞特點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

  (4)。你認為唐軍戰敗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條件惡劣,氣候條件惡劣,敵人兇猛善戰,將領與戰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尋歡作樂,不愛惜士兵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5)后四句:大漠窮秋塞草腓:在廣闊無邊的沙漠上,在寒冷凄清的晚秋時節,邊塞的草也都枯萎衰落了,這是自然的背景。人呢,打了一天的仗,孤城上已經沒有多少活著的士兵。“身當恩遇恒輕敵”和“天子非常賜顏色”相呼應,一個驕縱的將帥,又得到皇帝的恩寵,于是常常看輕敵人,他沒有周密的計劃,就隨隨便便把軍隊派出去打仗,,因此造成戰爭失敗。

  總結:第二段寫戰斗危急而失利。落筆便是“山川蕭條極邊土”,展現開闊而無險可憑的地帶,帶出一片肅殺的氣氛。“胡騎”迅急剽悍,象狂風暴雨,卷地而來。漢軍奮力迎敵,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那些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樣嚴酷的事實對比,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所以緊接著就寫力竭兵稀,重圍難解,孤城落日,衰草連天,有著鮮明的邊塞特點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回應上文,漢將“橫行”的豪氣業已灰飛煙滅,他的罪責也確定無疑了。

  對比:將帥 帳下猶歌舞 恩遇輕敵

  戰士 軍前半死生 力盡關山

  烘托:山川蕭條極邊土 大漠窮秋塞草腓

  3、被圍——處于險境的士兵的心理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思考:僅僅寫了征人、思婦之間相互思念之情嗎?為了加深主題的表達,這部分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1)。征人思鄉,分離之苦,本是邊塞詩的傳統內容,詩人此處是如何寫征人之苦的?

  (扣住“久”“斷腸”“空”,體會征人內心之苦)

  (2)。這段詩文寫征人和思婦的彼此分離和思念之苦,與全詩描寫戰爭過程是否背離?有何聯系?

  (3)。“絕域蒼茫無所有”與“殺氣”“陣云”“寒聲”“刁斗”矛盾嗎?怎樣理解?

  (4)。征人思婦之苦與對漢將的譴責有何聯系?

  總結:這一段寫士兵的痛苦,實是對漢將更深的譴責。應該看到,這里并不是游離戰爭進程的泛寫,而是處在被圍困的險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寫照。“鐵衣遠戍辛勤久”以下三聯,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懸念中的思婦,錯綜相對,離別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婦,日夜悲愁,但是“邊庭飄飖那可度?”薊北征人,徒然回首,畢竟“絕域蒼茫更何有!”相去萬里,永無見期,“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更那堪白天所見,只是“殺氣三時作陣云”;晚上所聞,惟有“寒聲一夜傳刁斗”,如此危急的絕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間,不由人不想到把他們推到這絕境的究竟是誰呢?這是深化主題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4、結局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1)“相看白刃血紛紛”與上文哪句內容形成鮮明對比?“死節從來豈顧勛”與將領形成怎樣的對比?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最后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他們是何等質樸、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詩人的感情包含著悲憫和禮贊,而“豈顧勛”則是有力地譏刺了輕開邊釁,冒進貪功的漢將。

  (2)。 為什么“至今猶憶李將軍”?李將軍與詩中的將領有何不同?

  李廣:驍勇善戰,足智多謀,身先士卒,不貪功,愛士兵。 將領:無勇無謀,恃勇輕敵,遠離前線,尋歡作樂,好大喜功,不問士兵死活。

  這四句,與前兩層內容照應:把士卒與將領對照,以見志向、品格之尊卑;把李廣與當今諸將相比,以見才能、功德之高下。此詩以李廣終篇,意境更為雄渾而深遠。

  最后四句總束全篇,淋漓悲壯,感慨無窮。“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最后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他們是何等質樸、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詩人的感情包含著悲憫和禮贊,而“豈顧勛”則是有力地譏刺了輕開邊釁,冒進貪功的漢將。最末二句,詩人深為感慨道:“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九百年前威鎮北邊的飛將軍李廣,處處愛護士卒,使士卒“咸樂為之死”。這與那些驕橫的將軍形成多么鮮明的對比。詩人提出李將軍,意義尤為深廣。從漢到唐,悠悠千載,邊塞戰爭何計其數,驅士兵如雞犬的將帥數不勝數,備歷艱苦而埋尸異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萬萬!可是,千百年來只有一個李廣,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贊美高適、岑參的詩:“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長史三十韻》)此詩以李廣終篇,意境更為雄渾而深遠。

  (三)主旨

  本詩雖敘寫邊戰,但重點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諷刺和憤恨不恤戰士的將領。同時,也寫出了為國御敵之辛勤。主題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壯。此詩的主題是譴責邊塞將領在朝廷的慫恿下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利,給兵士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犧牲。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評價此詩時說:“沉痛語不堪多讀。”

  本詩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藝術贏得大家的喜愛。詩中充分展示了復雜的心理狀態:既表達立功邊塞的豪情壯志,又對邊塞局勢與用兵情狀提出見解,因此,一方面對戰士忠勇報國精神熱情頌揚,另一方面又對將領奢靡生活強烈不滿,并由此發出對蒙受戰爭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對邊將的譏諷嘲弄。全詩內容豐富,包含著對邊塞情勢較長時期的見聞感受,具有相當的思想深度與概括力度。此詩不僅是高適的名篇,而且堪稱邊塞詩之杰作。

  (四)音韻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運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詩用韻依次為入聲“職”部、平聲“刪”部、上聲“麌”部、平聲“微”部、上聲“有”部、平聲“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間,抑揚有節。除結尾兩句外,押平韻的句子,對偶句自不待言,非對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礙石間”;押仄韻的句子,對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對也是很嚴整的,如“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這樣的音調之美,正是“金戈鐵馬之聲,有玉磐鳴球之節”(《唐風定》卷九邢昉評語)。

  這首詩大部分是四句以換韻,一段段換韻,也一段段轉換場面,轉變景色,轉變情緒。“漢家煙塵”四句押仄聲韻,寫男兒報國的氣概;“摐金伐鼓下榆關”四句轉平聲韻,寫戰爭已經興起,軍隊已經出發。“山川蕭條”四句換仄聲韻,寫前線將士的苦惱與不平。接下來換平聲韻,激憤不平的感情又進了一步。征人思婦之苦六句用仄聲韻。結尾兩句用平聲韻。平仄相間,抑揚頓挫。

  板書:慷慨悲壯

  事:戰爭:出師——戰敗——被圍——結局(心愿)

  人:四組對比:

  唐軍——敵軍

  士卒——將軍

  征人——思婦

  古將軍——今將軍

  景:塞外肅殺陰慘的秋景——大漠 衰草 孤城 落日(邊塞特點和陰慘景象)

  白話譯文: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我感慨于邊疆戰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東北邊境上的烽煙塵土蔽日遮天;將領們為掃平兇敵辭家上了前線。

  好男兒本看重馳聘沙場為國戍邊;漢家天子對這種精神又格外賞臉。

  敲鑼打鼓隊伍雄赳赳開出山海關;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邊蜿蜓不斷。

  校尉自大沙漠送來了緊急的軍書;說是單于把戰火燃到內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蕭條延伸到邊境的盡頭;敵騎侵凌來勢兇猛猶如風狂雨驟。

  戰士在前線廝殺一半死來一半生;將軍仍在營帳中觀賞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盡是萋萋衰草;暮色降臨孤城能戰守兵越來越少。

  將士身受皇恩常不顧頑敵而死戰;盡管竭力奮戰仍未解除關山重圍。

  戰士們身穿鐵甲辛苦地久戍邊疆;家中妻子一定淚如玉箸時時感傷。

  少婦們在長安家中恐怕哭斷了腸;征人們在薊北邊防枉自回首故鄉。

  邊疆朔風凜冽要想回鄉那能飛渡;疆域曠遠迷茫是人世間僅有絕無。

  晨午晚三時都殺氣騰騰戰云彌漫;夜里頻傳的刁斗聲叫人聽了膽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戰刀上血跡斑斑;自古盡忠死節豈能顧及功勛受賞。

  君不見沙場上嘗盡征戰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懷念西漢時的李廣將軍。

【燕歌行高適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高適的簡介10-20

《燕歌行》評價和淺析11-18

高適被稱為什么07-24

高適《別董大》鑒賞12-17

燕歌行二首·其一原文及賞析02-27

燕歌行二首·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長歌行》教案01-09

《短歌行》教案11-30

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疊疊高》09-29

雙雙燕·詠燕原文翻譯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