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設計
大班數學活動:交集
設計意圖:
交集對于幼兒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對于我也是很有挑戰的一個內容,印象中這好像是中學數學的內容,之所以會選擇這節活動,是因為我認為經過精心設計教案,準備豐富的操作材料,幼兒是可以初步理解交集的。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在幼兒數學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忽視幼兒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思維特點。
活動目標:
1、體驗交集處的物品具有兩個集合的特征,并會依據物品特征進行擺放。
2、能運用交集的知識解決簡單的日常生活問題。
活動準備:
1、兩個空心的大圓圈
2、幼兒人手一個圖形(紅色的各類圖形,不同顏色的圓形)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4、各類飲料(橙汁),各種橙味的食品
活動過程:
一、圖形找家
1、活動前教師隨機給幼兒一人一種圖形,貼在胸口。
2、教師出示兩個空心的大圓,告訴幼兒分別是圓形的家和紅色圖形的家。
3、引導幼兒把身上的圖形送回家。
4、提出疑問:紅色的圓形該住在哪兒?
5、引導幼兒討論:有沒有辦法讓紅色的圓形既能和圓形住在一起又能和紅色的圖形住在一起?
6、方法:把兩個圓重合一部分,這是兩個圓的交集,也就是紅色圓形的家。
7、教師出示一組圖形,請幼兒把它們送回家。
8、教師小結:交集中的物品具有兩個圓圈中物品的特征。
二、分蘋果
1、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并簡單介紹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
3、集體交流
三、幫助弟弟妹妹
1、設置情境,引導幼兒運用交集的知識解決問題。
2、情境一:中班的弟弟妹妹要去春游,幫忙選食物。
中一班喜歡液體的飲料,中二班喜歡橙味的食物。教師出示視頻引導幼兒選一種同時具有以上兩個特征的食品。
3、情境二:幫助小班弟弟妹妹選玩具
弟弟喜歡玩雪花片,妹妹喜歡紅色的玩具。引導幼兒選一種他們都喜歡的玩具。
四、結束
給弟弟妹妹送選出來的食品和玩具。
教學反思: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在幼兒數學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忽視幼兒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思維特點。在本活動中我認為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課前對環節的設計思考的還不夠,語言組織上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上課的時候語言比較啰嗦,不夠概括,使得幼兒理解不了。
2、教具的擺放不合理。
3、目標沒有達成。
4、買過來的食品沒有合理的利用起來。
大班數學活動:認識“”和“”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班數大學活動:認識“>”和“<”
設計思路:
對中班幼兒來說,“>”和“<”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只要讓他們記住開口的方向,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本活動意在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一,根據“>”和“<”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開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戲貫穿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2、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里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說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么,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啟發引導幼兒,引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于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7”大于“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園里),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
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于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說出“4小于6。”
3、師:“大于號和
小于號都有一個開口,長得也差不多,我們怎樣記住它們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啟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它們開口的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游戲:學做“>”“<”
請2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一幼兒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6大于4“4小于6。”
設計思路:大班數學活動:認識“>”和“<”設計思路:
對中班幼兒來說,“>”和“<”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只要讓他們記住開口的方向,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本活動意在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一,根據“>”和“<”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開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戲貫穿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2、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里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
幼兒說出數量,
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么,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啟發引導幼兒,引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于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7”大于“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園里),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于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說出“4小于6。”
3、師:“大于號和小于號都有一個開口,長得也差不多,我們怎樣記住它們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啟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它們開口的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游戲:學做“>”“<”
請2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一幼兒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6大于4“4小于6。”
對中班幼兒來說,“>”和“<”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只要讓他們記住開口的方向,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本活動意在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一,根據“>”和“<”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開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戲貫穿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2、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
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
,飛到我們幼兒園里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說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么,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啟發引導幼兒,引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于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7”大于“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園里),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于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說出“4小于6。”
3、師:“大于號和小于號都有一個開口,長得也差不多,我們怎樣記住它們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啟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它們開口的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游戲:學做“>”“<”
請2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一幼兒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6大于4“4小于6。”
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幼兒園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溫州三幼得勝園區 潘雪如
活動目標:
1、感知輕重,知道要有兩個或者幾個物體才可以比較重量。
2、學習用自然測量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用工具測量來比較三個物體的重量,并做好記錄。
3、體驗合作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學具筐:面霜瓶、積木、天平8個。
2、皮球、桶、紙盒、水瓶、鉛筆盒、杯子、積木、瓶子各兩個。
活動過程:
一、提出概念。
1、請一名幼兒上來。
(1) 今天老師想給XXX小朋友比重量,你們覺得一個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辦法呢?你們覺得誰重?
(2) 今天老師帶來了蹺蹺板,看看誰重一點?我給重一點那邊貼上箭頭向下的標記。
(3) 小結:原來比重量要兩個或者幾個物品才可以比較,一個物體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兒探索。
(1)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兩樣物品,老師請你們來給他們比一比輕重。
(2)我請兩個孩子一組,站在桌子旁邊去找兩樣物品比輕重,給重的那樣東西貼上朝下的箭頭。
2、小結:原來我們用我們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三、工具測量。
1、出示三樣物品。(三個玩具)
(1) 剛才我們給兩樣東西比了重量,我這里有三樣東西,誰愿意上來給他們比較輕重。誰跟他有不一樣的意見?
(2) 那到底誰排的對呢?我也不知道。當我們用手也沒辦法分出輕重的時候,那我們就需要一個準確的測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們先將兩個物品進行比較,把輕的那個拿下來,重的那個不動。然后再把第三個物品拿來進行比較。那這個比其他兩個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輕的,中間這個叫什么呢?他叫不輕也不重。
(4) 因為他最重的要輕,比最輕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輕也不重。一起來說說看。(貼上箭頭)
(5) 教師示范記錄表。
2、幼兒操作。
(1) 請小朋友兩人一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邊,合作一人記錄,一人測量,給三樣物品比輕重。
(2) 教師檢驗: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樣的檢測一次。
(4)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東西可以比較輕重,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最新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設計04-27
大班語言的活動教案設計08-26
大班美術區域活動教案設計10-01
大班科學活動的教案設計04-28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設計04-28
數學活動教案設計:趣味接龍04-27
大班數學教案設計《夏天的池塘》09-29
大班數學教案設計6的組成04-27
大班動物主題的數學教案設計04-27
大班數學教案設計:花兒與夾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