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活動方案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普教育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主題〗簡易望遠鏡的制作
〖目標〗
1、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提高動手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2、了解凸透鏡、凹透鏡的特性。
3、了解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4、能獨立制作簡易望遠鏡。
〖對象〗初一學生
〖時間〗xx年3月26日下午3:55—4:40
〖地點〗初一(2)教室
〖準備〗
1、提前通知學生自帶小箭刀一把。
2、教師準備制作器材每人一套,主要有:凸透鏡一副、凹透鏡一副、成形貼塑紙1張,雙面膠帶紙一卷(見實物圖片)。
〖過程〗
1、每人分發凸透鏡、凹透鏡各一副。
教師:介紹凸透鏡、凹透鏡的判斷方法并要求學生分別用兩透鏡觀察事物。
學生:用凸透鏡觀察的東西被放大,用凹透鏡觀察的東西縮小,但都出現有時清晰,有時模糊的現象(允許同學之間交流,并派代表發言)。
教師:分析學生觀察時出現的各種現象,歸納凸透鏡、凹透鏡的特性,并指出:利用透鏡觀察事物,都有一定的距離范圍,若不在范圍內,觀察到的圖像將會變得模糊。
教師:要求學生一只手拿凸透鏡,另一只手拿凹透鏡,組合后觀察事物(一眼睛與凹透鏡、凸透鏡的中心要成一直線)。
學生:凸透鏡、凹透鏡組合使用
在組合觀察時會出現的幾種情況:
1)凸透鏡靠近眼睛,凹透鏡在后。
2)凹透鏡靠近眼睛,凸透鏡在后。
3)兩透鏡之間的距離小一點。
4)兩透鏡之間的距離大一點。
分別由幾位同學交流觀察結果。
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歸納:如果用一只手將凹透鏡靠近自己的眼睛,另一只手將凸透鏡移動,調節兩透鏡之間的距離,能觀察到清晰的圖像,而且能把物體拉近,如果我們把凸透鏡、凹透鏡合理的組合,便能制作簡易的望遠鏡。
2、每人分發成形貼塑紙1張,雙面膠帶紙適量。
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現有器材制作簡易望遠鏡。
學生:發揮想像(將平面的貼塑紙折成立體),隨意制作。
學生在制作時大體有以下過程:
1)根據貼塑紙上的壓痕,進行相關折疊。
2)利用雙面膠分別將凹透鏡、凸透鏡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總裝,清晰度調整。
教師:在巡視的基礎上對部分學生在制作中存在的不足給予指導,將優秀的作品展示,點評。
〖評價〗能初步安裝成型為合格等級,望遠鏡的外殼棱角分明,側面平服,凸透鏡、凹透鏡位置安裝準確為優秀等級。
〖小結〗這次活動,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利用凸透鏡、凹透鏡(以及組合)來觀察事物,從而發現問題,通過學生討論、老師點撥,悟出望遠鏡的原理,同時激發了他們的制作欲望。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不作示范、不定條條框框,讓學生發揮各自的想像能力,雖然在制作中出現將透鏡裝反,紙殼成型錯誤等問題,但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最后全班同學均能完成,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
【科普教育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科普教育活動方案03-31
學校科普教育活動方案03-28
科普教育活動方案3篇04-29
科普教育活動方案(3篇)04-29
科普周活動方案03-12
科普節活動方案01-18
科普日宣傳活動方案01-29
科普活動策劃方案03-31
全國科普日活動方案01-06
社區科普日活動方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