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

時間:2023-06-12 07:12:58 潔婷 工作總結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范文(通用10篇)

  充實的工作生活一不留神就過去了,回首這段不平凡的時間,有歡笑,有淚水,有成長,有不足,將過去的成績匯集成一份工作總結吧。你所見過的工作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范文(通用10篇)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 篇1

  水源鎮地處永昌縣城以東55公里處,同武威、民勤相鄰。交通便利,永民公路、河清公路、金武公路橫貫全境,達到村村通油路。鎮域總面積598平方公里,轄11個村,85個社,有5161戶,21179人。主要種植玉米制種、露地蔬菜、葵花籽等作物,光熱資源豐富、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是典型的井灌區,加之農民有種植蔬菜的傳統和技術優勢,對發展無公害蔬菜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項目完成情況

  全鎮種植蔬菜2萬畝,其中夏季蔬菜6800畝,秋季蔬菜13200畝。年產優質無公害蔬菜5000萬噸,年創產值3000余萬元。在方溝、北地村發展日光溫室240座,520畝,主要種植辣椒、西紅柿、黃瓜等大型果菜類,在北地、華家溝等村搭建早春式塑料小拱棚480個,120畝,主要種植辣椒、西紅柿;在北地、東溝村搭建移動式塑料大拱棚80座,400畝,種植辣椒制種、隴椒等蔬菜。引進美國紅辣椒、西紅柿、甘藍、娃娃菜、大白菜等名優新品種8個,發展業主、大戶56戶,形成專業基地村5個,專業社36個,蔬菜種植農戶2530戶。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我鎮無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園區高質量、高標準建設,鎮成立由鎮長任組長,分管農業副鎮長任副組長,由農技中心、財政所、項目實施村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制定規劃、選項目、引資金、辦培訓、抓示范、育大戶、找業主、建基地、帶農戶、尋市場、搞服務等工作。

  2、搞好宣傳發動

  為使項目順利實施,鎮上召開鎮村社三級干部會議,宣傳永昌縣發展設施農業的有關政策,講解種植無公害蔬菜生存的重要性,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之春”聘請省市縣農業專家舉辦無公害蔬菜種植培訓班,鎮上編印《水源鎮種植信息指南》,印發各類科技資料等形式。共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8期,培訓農民2600人次,發放各類資料1萬多份,通過培訓農民群眾,增強了群眾發展蔬菜生產的意識。

  3、加大科技推廣力度以蔬菜無公害生產為核心,以科技為動力,以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引進示范、推廣、應用為手段,努力提升科技對蔬菜無公害化生產的貢獻率。一是鎮財政投資1萬元,從省農科院等地,先后引進大白菜、甘藍,娃娃菜、美國紅辣椒等名優蔬菜新品種8個。二是推廣使用充分腐熟的農家有機肥,嚴格控制化肥種類、用量和施用時期,先后引進推廣有機復合肥,微量元素肥料、輔助生物肥等6個品種。三是大力推廣蔬菜病蟲物理防治、機械防治、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嚴禁施用劇毒、高殘留農藥,引進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以及生物農藥18種,同時全面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嚴格用藥種類、用量、次數、濃度和施用時間。四是改革生產技術,全面提倡合理輪、間、套作,提倡壟作栽培和設施栽培,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增加蔬菜產量。五是嚴格控制植物生長激素和保鮮劑的使用,提倡自然生長成熟,降低產品污染,確保風味品質。六是加強技術培訓,指導、咨詢等技術服務。

  4、大力發展業主農業、大戶農業。

  蔬菜生產、病蟲害較多,技術性特強,傳統的千家萬戶小規模生產,難以確保蔬菜生產無公害技術的全面貫徹落實。去年以來,我鎮高度重視蔬菜業主和大戶的發展,如扶持業主任峰爭取小額擔保貸款8萬元,自身投資近10萬元,在華家溝村建起無公害蔬菜批發市場一個。同時鎮上還出資2萬元,扶持獎勵蔬菜大戶50戶。

  5、建立蔬菜協會。

  為了讓蔬菜生產在提高產品質量,規范生產標準(無公害)、連接市場、適銷對路、增加生產效益,逐步走向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我們以大戶為龍頭,通過協會+基地+農戶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

  6、圍繞“科技示范園區”,發展專業特色經濟村社。堅持一村一品,一社一色,通過組織專業人員,因地制宜,逐村合理規劃,現已建成北地、方溝2村反季蔬菜、華家溝村秋季復種蔬菜、永寧干紅辣椒、東溝村保護地蔬菜等專業村4個,專業社36個,蔬菜基地總面積達2萬畝。

  7、建立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體系。

  根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以及避免污染、改善品質、提高產量、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采取綜合性技術措施,建立了我鎮規范化的生產技術體系,制定了具體的操作規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堅持選擇水質資源、土壤、生態環境和大氣無污染的地域,并切斷污染源,防止污染物質進入蔬菜生產基地。同時,加強對菜農培訓,使他們準確掌握標準化生產技術,合理使用肥料、農藥,以生產高品質的無公害蔬菜。

  三、存在的問題

  1、政策問題。目前,我縣尚無明確扶持政策,鼓勵發展無公害蔬菜,也無政策嚴禁有害蔬菜產品進入我縣市場的措施。因此,大量有害蔬菜源源不斷涌入我縣市場,進入千家萬戶。

  2、投入問題。我鎮是在20XX年被縣委、縣府確定為我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缺乏財政支農資金的扶持。

  3、規模問題。我鎮有10萬畝基地,經過農科院檢測,符合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但缺乏政策、資金投入,目前僅建成2萬畝。

  4、發展蔬菜生產需進行農民技術培訓,引進、推廣優良品種,扶持業主大戶。目前,鄉鎮貧困沒有這項經費來源。

  5、水利設施。我鎮水利設施多建于80、90年代,年久失修,嚴重老化,甚至廢棄。

  6、產品監控體系。無公害蔬菜屬于綠色食品的范疇,在生產基地、環境、栽培、加工、包裝、儲運、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必須符合我國食品衛生法的要求,要達到這一標準,必須加強監控體系的建設,避免部分人以假亂真,以劣充優,擾亂市場,影響發展。

  四、下一步打算

  1、立足項目,促進發展。積極爭取省、市、縣涉農項目,搞好項目申報,科學實施,認真做好項目包裝,加大項目落實力度。通過項目爭取更多的優惠政策和資金,以此促進我鎮無公害科技示范園區建設。

  2、出臺政策,發展業主和大戶。制定優惠政策,對率先種植無公害蔬菜的農戶,每畝補助650元的生產資料,并安排專門技術人員加強指導、培訓;對蔬菜業主、大戶的用地進行協調,幫助他們解決在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對鎮級業主、大戶每年進行一次評選,并給予500元/戶的獎勵。

  3、完善體系,提高品質。進一步完善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體系,建立、健全產品質量監控體系,加強蔬菜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銷售等生產環節的質量監測,確保蔬菜產品的品質和風味。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 篇2

  11月23日和10月19日,我校六、七年級,共417名學生,分別參觀了《公安博物館》和《上海昆蟲館》。

  我校非常重視這次“利用科普基地拓展中小學課程資源”的工作,由副校長牽頭,教導處、政教處分工協作,共同配合,圓滿完成了這項工作。

  一、針對特點,確立主題

  針對我校要參觀的兩所基地:昆蟲館和公安博物館,首先,由教導處分別要求綜合理科教研組和綜合文科教研組教師集體備課,根據我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兩所基地的特點,分別確定參觀主題,參觀昆蟲館的主題為“龐大的蜂家族”,參觀公安博物館的主題為“尋查隱患 學會滅火”,制定出兩個年級的`學習任務單。

  二、分工協作,抓好細節

  參觀主題確定后,由大隊部、年級組、班主任負責把班級學生分成小組,要求在參觀基地、完成學習任務單的過程中,小組成員要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在去基地之前,分別由綜合理科教研組長和綜合文科教研組長對學生進行培訓,講明參觀的任務要求。參觀結束后,除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單外,每位學生還寫出了這次活動的感想、小結。學習任務單由各班中隊委員批改后交大隊學習委員,評選出本次活動的優秀學生,報兩教研組長,再報教導處。

  通過這次活動,不僅使學生學到了許多課外知識,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和眼界。我們也把這次活動作為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機會,活動后學生既感到輕松愉快、又學到了知識,增強了能力。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 篇3

  為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將未成年人科普教育落到實處,按照上級文件精神,我校組織了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參觀了工業科普基地。活動的開展使工廠變作科普課堂,孩子們從工業生產中學習了許多科普知識。現將活動情況作如下小結。

  一、領導高度重視

  接到通知后,李林虎校長立即召開校務會落實參觀教育工作,確立了工作負責人,確定了參加活動的對象以及活動時間,落實了活動的后勤保障。

  二、具體活動情況

  1、副校長王長波具體負責此項工作。參加此次活動的學生分為四個隊,每個隊都有專門教師負責,分乘四輛車一同前往。每個學生都攜帶筆、本等學具,記錄活動所見所感。

  2、同學們參觀了生產設施設備、了解工藝流程,親自動手操作,體驗先進科技。在參觀過程中,同學們能遵守紀律,仔細觀察并認真聽取解說員的講解。在交流過程中,許多學生積極發問,所問問題不僅和工業生產有關,有的`還和身邊的生活實際相聯系,這說明學生們參觀的興趣高,思考問題深入。

  3、返校后,參加活動的同學按計劃撰寫了一篇參觀訪問記。由于組織有力,學生興致很高,加之老師能精心指導,大部分學生的文章都寫得條理清晰、內容具體,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此次活動大大地激發了同學們從小愛科學、懂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三、今后打算

  今后,我們將會繼續舉辦這樣的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學校將加強組織協調,盡可能讓所有孩子都能從中受益。

  我們也希望工業科普教育基地盡快為孩子們量身定制一套符合他們年齡、教育特點的科普教育內容。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 篇4

  20xx年上半年,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州林業局的指導下,認真貫徹實施國務院頒布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深入開展“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活動,進一步推進林業科普工作,提高廣大林農重視科技、應用科技的意識和能力,以適應當前全縣林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將我局開展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20xx年上半年科普工作情況具體總結如下:

  一、明確開展科普工作的意義與指導思想

  我局通過學習,深化認識,進一步明確了開展科普工作的意義與指導思想,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上級領導部門有關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以“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錦屏,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為主題,圍繞加快全縣林業快速發展的中心,深入扎實地開展林業科學、林業技術下鄉活動,努力營造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提倡科學方法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全縣林農素質,為構建和諧林業服務。

  二、領導高度重視,扎實開展科普工作

  我局領導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專門成立了由局分管領導為組長,以資源林政、政策法規宣傳、營林公司、林場、林業站等科室單位為成員的林業科普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科普宣傳工作。明確林業科普工作任務,組織相關科室、站場開展科普活動,確保林業科普宣傳工作落到實處,并取得實際工作成效。我局把林業科普宣傳工作納入重要日程,加強和宣傳、科技相關部門的協調合作,進行政策引導,搭建信息平臺,認真總結推廣科普實踐中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強化科技培訓和適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形成各方面齊抓共管、相互配合,共同開展林業科普宣傳工作的良好氛圍。

  三、開展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實用的科普工作

  1、加強林業科普宣傳工作

  科普宣傳是一項思想性、科學性、公益性很強的工作,開展林業科普宣傳工作,對于進一步引導全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林業建設,更好地營造林業發展的氛圍,實現林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局切實加強林業科普宣傳工作,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以推動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為目的,以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為內容,在全區林業建設中營造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在科普宣傳工作中,我局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用群眾語言,用事實說話,用喜聞樂見的方式,用社會認可的.成果,盡量使林業科普宣傳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為老百姓所接受,把獲得的林業科普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工作中。

  2、加強林業科普工作的實效

  我局充分認識到開展林業科普工作必須注重實效,要解決林業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使林業科普工作真正給林農帶來實惠和利益,促進林業發展,提高林農收入。為此,我局積極發揮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各級各類大眾傳媒的傳播優勢,加大林業科普宣傳的力度。通過建立林業科技網,開辟林業科學專欄、知識專版,著力解答林農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傳播最新林業科技動態和科技知識。充分利用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實驗室、科技活動中心等科普陣地,舉辦林業科技知識講座、展覽、知識競賽等活動,利用科技活動周、植樹節等時機,積極組織開展林業科普宣傳活動。采取墻標、科普畫廊、科普報欄等形式,做好林業科普公益宣傳活動。

  3、把握好林業科普工作的重點

  我局在開展科普工作中,把握好工作重點,有的放矢地做好林業科普宣傳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大力宣傳省、州、縣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策和部署,大力宣傳我縣創建林業生態縣及林業產業結構優化總體規劃,切實增強林農的科學意識與生態意識,按照創建林業生態縣及林業產業結構優化總體規劃要求,安排好林業生產。二是大力宣傳林業科技示范和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工作和各地加強林業科技服務、推動林業產業化經營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積極引導廣大林農樹立優質高效、精細管理的理念,著力建設一批優質高效林業基地。三是大力宣傳林業在繁榮農村經濟、促進林農增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和諧錦屏中的重要地位,增強加快林業發展的信心。四是大力宣傳依靠科技發展林業增收致富的典型鄉、村和農戶,形成全社會支持林業發展的強大合力。五是大力宣傳林業系統依靠科技后續產業開發促進林區發展的成果和林業生態工作建設依靠科技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典型。

  四、開展林業科普工作的具體做法

  我局在開展林業科普工作中主要采用展板宣傳和咨詢臺宣傳兩種方式。在展板宣傳上,共制作展板XX塊,主要宣傳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林業工程的績效等,以圖片、文字形式展示出來,既形象又生動,宣傳效果良好。咨詢臺宣傳主要是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把護林防火、病蟲害防治、退耕還林工程的相關政策和林業知識,印成傳單發放給林農,并熱心細致地為林農作好講解。在咨詢臺宣傳上,共發放宣傳資料XXXX余份,接受林農咨詢XXXX余人次,進行現場育苗指導、病蟲害防治XX次,切實提高了林農的科普知識,為林業生產的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五、進一步完善林業科技服務網絡

  我局在開展林業科普工作中,進一步完善林業科技服務網絡,努力構建一支由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共同組成的人才隊伍,切實為廣大林農服務。在本項工作中,一是繼續加大對林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他們的林業綜合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使他們在林業科普工作中發揮主力軍和骨干作用,輔導廣大林農采用科學方式育林護林,促進林業生產健康持續發展。二是加大對林業科技指導宣傳,通過建立林業綜合技術服務隊的形式,帶著林農干,做給林農看,擴大對林業良種繁育、豐產栽培、蟲害防治、林業機械等適用技術的普及應用范圍,提高廣大林農科學管理林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三是建立林業種植工作制度,將本地主栽樹種的生長規律和關鍵管理技術以通俗易懂的工作方式印發到廣大林農的手中,加強廣大林農精細管理意識,切實提高經濟效益,做到增收致富。

  六、林業科普工作取得的成績

  我局在開展林業科普工作中,通過積極宣傳、回答咨詢、現場輔導等方式,幫助林農朋友分析和解答在林業生產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幫助林農朋友掌握許多新的林業科技知識。通過林業科普工作,廣大林農朋友不僅掌握了良種繁育、豐產栽培、蟲害防治、林業機械等方面的關鍵知識,同時也深刻認識到科技就是生產力,只有依靠科技,才能管護好林業,才能發家致富的道理。在日常林業生產中,自覺、自愿運用林業科普知識,進一步促進全縣林業生產的發展,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辟了新的致富道路。

  20xx年上半年,我局精心組織部署、認真努力工作,在開展林業科普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上級領導部門的要求和廣大林農朋友的希望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與差距,主要是林業科普工作的廣度與深度不夠,在邊遠地區還存在林業科普工作的盲點,林業科普工作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今后,我局要繼續加強學習,深化林業科普工作的認識,按照林業科普工作的計劃,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奮發努力,頑強拼搏,把林業科普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促進我縣林業科學、健康、持續發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 篇5

  X社區位于東新X,轄區面積0.92平方公里,住戶1617戶人口4000余人,人口多成份復雜文化程度差異大是本社區的特點。轄區內有三明八中、梅列教師進修校園、梅列二院、永泰建筑隊等四家單位。社區文教資源豐富,努力在社區中營造學習科學、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良好氣氛,對于提高社區居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推進禮貌社區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為此X社區結合社區實際,立足社區資源優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探索深化社區科普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初步構成了具有社區特色、自成體系的社區科普宣傳教育模式,提升了社區的生命力、影響力和凝聚力。現將社區科普工作狀況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健全組織機構,把科普工作落到實處。

  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提倡科學方法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實踐,也是社區科普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社區班子成員具有較強的科教興區意識,在今年7月份社區換屆的同時,就相應地成立了社區科普工作領導小組,由社區主任擔任組長,配備一名委員專職負責科普工作,組織成立了由三明八中、梅列教師進修校園、梅列二院等轄區單位組成的科學教育基地,并以此為依托,在社區中抽選出一些文化程度高、熱心科教事業的社區成員和居民代表組成社區科普宣傳員和科普志愿者服務隊,構建了社區科普工作隊伍、科學教育基地、科普宣傳員、科普志愿者隊伍自上而下的社區科普網絡,有效地保證了社區科普宣傳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二、強化科教意識,經費投入及時,加強陣地建設。

  社區主體徐碧二村小區是一個發展成熟、人口集中、居住穩定的小區,轄區中的“兩校一院”為社區開展科普宣傳和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強化社區居民的科教意識,確保社區科普活動陣地更好地發揮作用,社區利用各種渠道,通過自籌經費和上級扶持,來完善社區科普宣傳設施建設。一是對社區內大小宣傳欄、宣傳牌做好更新和維護,定期更新、豐富科普宣傳欄、健康教育宣傳欄、計生宣傳欄的宣傳資料。今年7月份在市、區科協的支持下,社區內新建了10米長的社區科普畫廊,這個畫廊將生活中的科學常識栩栩如生、圖文并茂地展此刻社區居民面前,深受居民好評,每期更新時,畫廊前總有眾多的群眾駐足觀看;二是購置了電視機、DVD、購置各類書刊、雜志等300余冊科教必需用品,充實社區閱覽室、社區居民活動中心,并專人負責全天候向社區居民開放,使社區居民經常自我“充電”,豐富科學知識,及時獲得新的社科信息,為普及居民科普知識帶給了有利條件;三是在社區內增設一套室外健身器材便民晨練健身場所,引導社區居民用心參與科學健身的有益活動,提高健康水平,促進科普工作的開展。

  三、找準契機,經常性地開展“科教進社區”科普宣傳活動。

  社區以建立科普示范社區活動為契機,以《科普法》為準繩,緊緊圍繞上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精心策劃和實施科普工作,開展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科普宣傳活動。

  1、抓好日常性的科普教育工作。社區用心發揮社區科普宣傳員和科普宣傳志愿者的作用,充分利用轄區單位等科教基地和社會各方資源,依托“兩校一院”、禮貌市民校園、社區居民活動室、社區人口校園、健身園等場所,舉辦科普講座、健康體檢、放映科普VCD片,發放預防“非典”、優生優育、預防艾滋、乙肝病防治等科普資料,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倡導健康禮貌生活方式。截止十一月份社區結合“交通安全進社區”、“法律服務進社區”等活動,以及健康教育、計生、消防、禁毒、殯葬、暑期教育等資料,組織科普培訓、咨詢、講座、文藝演出、宣傳等活動16場次,發放各類科普宣傳材料5000多份,理解咨詢服務的群眾達1500多人次。

  2、組織社區科普志愿者用心參與特殊節日的社區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利用“三八婦女節”“五四青年節”,開展心系女性健康知識培訓,捍衛婦女和兒童的合法權益,提倡科學、禮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組織10社區婦女參加區婦聯“婦女權益保障法講座”;利用清明節等民間節日,進行“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殯改宣傳,杜絕封建迷信及腐朽思想,;利用“國際禁毒日”,舉辦“愛惜生命、遠離毒品”圖片展,增強社區居民識毒、反毒、拒毒意識;利用“世界紅十字日”,請轄區單位梅列二院的醫生們免費為社區居民帶給健康保健咨詢和服務;利用“人口日”組織居民觀看區計生局舉辦的計生工作者演講比賽,了解計生政策、增強計生知識;利用“全國科普日”開展預防疾病、科學生活常見病多發病專欄宣傳;利用全國乙肝疾病調查,認真組織轄區居民參與檢測,根據國家衛生部和國家疾病控制中心的統一部署,在全國范圍內抽取161個(縣)區各取“兩村一居”3個點,本社區做為三明市區僅有的一個居民抽查點,在9月20至24日四天中,社區干部和志愿者對670戶家庭逐一入戶,發放宣傳單和登記表,使電腦隨機抽中的200戶居民家庭全部檢驗到位,圓滿完成了此次普查任務,既普及了乙肝等疾病知識,又檢測了身體,這項工作還將于12月底前對居民進行逐一反饋。利用“重陽”節,組織居民登山,親近自然增強體魄;利用春節、  在社區的大舞臺上通過這些內涵豐富、寓教于樂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宣傳科學思想,講求科學精髓,傳播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既使群眾喜聞樂見,用心參與,又注意不流于形式講求實效,不僅僅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科學文化素養,而且增強了社區居民投身社區建設的凝聚力、向心力。

  四、立足社區,切實做好對青少年群體的科普教育工作。

  青少年是科普宣傳工作的主要對象,在青少年中開展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健康、禮貌的生活方式是社區科普宣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社區依托轄區單位三明八中加強對青少年以思想道德建設為主線的科普教育。通過開辟了“升旗臺”、“社會公德教育長廊”、“紅領巾宣傳欄”、“精神禮貌長廊”、“社區居民校園青少年學習樂園”等青少年科普教育陣地,并依托校園這塊主陣地,開辟第二課堂,開辦青少年科普教育班,開設普法課,普及法律常識,在社區內廣泛向青少年進行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努力構成科學、禮貌、健康的生活氛圍,引導他們自覺履行道德義務,遵守法律規范,自覺抵制偽科學,樹立科學的、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優化他們健康成長的空間。其次,利用暑期夏令營這個平臺,舉辦科技夏令營活動,組織社區青少年開展“讀一本好書、看一部好影片、寫一篇好讀后感、參加一次有好處的社會活動、參觀一個愛國基地”的“五個一”主題活動,加強對青少年群體的科普教育。使社區青少年在暑期中不僅僅增長了見識,提高了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養,樹立了科學觀和法制觀,而且活躍了他們的生活,有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一年來,X社區扎實有效地開展了一系列科普宣傳和教育工作,贏得了社區居民群眾的好評和認可,也取得了必須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克服薄弱環節,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工作內涵,使科普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更出實效。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 篇6

  21世紀,人類正在邁向一個嶄新的新經濟時代,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和巨大的機遇。在過去的一年里,貴陽生產力促進中心為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弘揚科學精神,在普及科學知識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利用網絡普及科學知識

  貴陽生產力促進中心依靠自身優勢,建立起三個綜合性互聯網網站:“貴州中藥現代化信息網”、“貴陽科技信息港”以及“貴州新材料信息網”。利用網站傳達科技信息以及相關知識和動向。

  1、“貴州中藥現代化信息網”主要介紹中藥知識以及技術開發和運用,同時也是中藥企業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技術項目申報的窗口。其中開設了“新藥技術研究與應用”、“藥材資源數據庫”兩個欄目:“新藥技術研究與應用”介紹了中藥技術的最新動向和運用領域;“藥材資源數據庫”詳細介紹了各種中藥的資料及療效。通過這兩個網頁把許多不為人們所熟悉的的中藥知識與技術推到了平常百姓的面前;

  2、“貴陽科技信息港”在介紹大量的科技快訊、新聞、動態的同時還專門開設了“科教興市”欄目宣傳我市“科教興市”戰略并且及時報道我市“科教興市”各階段取得的各項成績,使“科教興市”戰略更加深入人心;

  3、“貴州新材料信息網”介紹新材料的新聞、動向和知識。新材料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西部大開發”中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尋常百姓對這一產業的了解還比較缺乏。通過“貴州新材料信息網”讓老百姓深入了解新材料,努力推動這一產業的發展,為西部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二、將科普知識送農村

  1.我們通過專職人員收集、整理的與農業相關的種植技術、養殖技術、病蟲害防治方法以及科技博覽等信息輸送給貴陽電視臺,再通過貴陽電視臺開辦的農業科普知識欄目對廣大農村用戶進行科普教育;

  2.開展貴陽農業信息化“村村通”建設工作,我們已在貴陽市的烏當區、白云區、開陽縣建立了64個貴陽農業信息化“村村通”示范點,使64個村能通過網絡進行科普宣傳工作。

  三、大力開展科技培訓與交流工作

  1.開展了計算機網絡及辦公自動化培訓240人次;

  2.對農村技術人員開展計算機與網絡知識的培訓110人次;

  3.開展公務員知識培訓228人次;

  4.開展制造業信息化方面的培訓270人次;

  四、通過科技資訊的.發行來宣傳科普知識

  我們根據為科技工作和中小企業服務的宗旨,發行了以介紹科技知識和產業為主要內容的期刊《科技資訊》,現已發行了33期,期刊包含了科技簡訊、政策信息、高技術辭典、經驗交流、科技發展論壇、新技術、企業之窗等欄目。期刊的發行方向主要是針對政府機構和中小企業,通過科技簡訊、高新技術辭典和科技發展論壇、新技術四個欄目為讀者提供和介紹科普知識。

  五、通過科技活動周等一系列活動,上街宣傳科普知識

  1.在每年一度科技活動周組織30多家企業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展示和宣傳;

  2.組織10家企業參加重慶高交會,在重慶宣傳貴陽的新產品、新技術;

  3.組織了100多人參加納米技術專利講座;

  4.組織97家企業參加貴州制造業信息化會議。以上是貴陽生產力促進中心開展科普工作的總結。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 篇7

  根據全區統一工作部署,區商務委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全力做好20XX年科普工作,現將有關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科室負責

  委領導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年初專門召開工作會部署此項工作,并制定科室專門負責此項工作,要求配合全區工作部署,全力做好此項工作。

  二、結合工作實際,開展科普宣傳

  2022年5月15日是我國第29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全社會共同參與,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5月15日上午,區商務局、區疾控中心組織的"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咨詢活動在農副產品市場舉行。區商務局、區疾控中心充分利用宣傳日這一契機,緊緊圍繞宣傳主題,大力宣傳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就及普及碘鹽對于保護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性,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社會氛圍,讓更多的人認識碘缺乏病危害,掌握碘缺乏病防治知識,切實提高居民合格碘鹽食用率。

  宣傳活動通過現場咨詢、發放宣傳資料、播放宣傳片、宣傳圖片展覽、裝貼宣傳畫、真假碘鹽鑒別等形式,大力宣傳碘缺乏的危害、科學補碘、食用碘鹽的重要性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識,教育市場管理者、食鹽經營者守法經營,呼吁廣大市民自覺食用碘鹽、正確使用碘鹽,堅決不購買私鹽、非碘鹽,維護自身健康。

  本次宣傳活動共有8人參加,出動車輛2部,懸掛宣傳橫幅1條,展板4塊,發放宣傳材料2000余份。

  三、20XX年科普工作計劃

  1、區商務委繼續按照全區統一工作安排,積極開展各類科普工作,按時按質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2、繼續結合工作實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主要結合5.15"防治碘缺乏病日"進行科學補碘、食用碘鹽的'重要性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切實有效的提高我區居民合格碘鹽食用率。

  3、與相關單位密切配合,參與兄弟單位組織的各項科普宣傳活動,通過積極參與、共同籌劃,一方面加強本單位科普宣傳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為全區科普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服務。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 篇8

  近年來,我縣深入貫徹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方針,不斷創新“校家同創”工作機制,從三個“點”上發力,打造全程德育,形成“無縫隙”對接,獲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保障點,建立三支隊伍

  加強領導和提升執行力,是實施“校家同創”工程的前提與保障。為強化這一保障,我們建立了三支隊伍:

  1、領導隊伍。近幾年來,我局注重加強對“校家同創”工作的領導,從兩個層面“強龍頭”建制。一是教育局成立了“校家同創活動領導小組”,由局長親自擔任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并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落實了工作責任,把“校家同創”工作納入學校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二是各學校建立了相應的“校家同創”領導小組,由“一把手”親自抓。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對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校家同創”工作進行分階段部署,從而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教師隊伍。只有首先使教師群體成為充滿活力的生命主體,他們才能成為指引學生創造精神生命的“領路人”。基于這種認識,我們在全縣各中小學建立了一支責任心強、熟悉德育工作的教師隊伍,并對他們進行了“地毯式”培訓,不斷強化“師德、師表、師愛形象、師說本領”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師藝精湛的教師隊伍。

  3、家長隊伍。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搭建“校家同創”平臺,我縣在各學校都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創辦了“家長學校”。到目前止,全縣共創辦家長學校37所,并組建了家庭教育講師團,定期對家長進行“引導培訓”,至今累計已培訓學生家長12500余人(次),從而建立起一支敢教、會教的家長隊伍。

  二、抓住對接點,構建“三多”載體

  在“校家同創”活動中,我們以學校為核心,營造德育同心圓。這個圓的核心是學校,中間是家庭,外圍則是社會,而軸心是孩子。圍繞軸心,我們抓住對接點,著力構建“三多”載體:

  1、多形式,活動體驗式教育。在開展“校家同創”活動中,我們突破“高、大、空”說教式灌輸,采取“課堂教學、活動體驗、文化娛樂”等多種形式,讓德育走進學生心靈,孕育情感,激活潛能……一是確立主題開展活動,如在全縣中小學中廣泛開展的“祖國情、親子情、師生情、友伴情”的“四情”教育活動,讓學生學會知恩、感恩、友愛互助、忠誠奉獻,并轉化為學習成長的動力。縣二中把“八榮八恥”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寓教于樂。河上中學開展了“忠心獻祖國、誠心獻他人、信心留自己、雄心立壯志、恒心泰山移、勤心成大業、虛心長見識、專心定成敗”的“十心”文化教育活動,并把“十心”內容融入“每周寄語”,融入學生每天的學習生活。縣實驗小學以“熱愛祖國,尊敬國旗”為主題的“五個一”教育活動頗具特色,“五個一”就是學生第一堂課講解國旗知識,第一堂美術課畫國旗,第一堂音樂課教國歌,第一次主題班會進行國旗教育,第一個晨會訓練升國旗儀式要領。二是通過組織“唱紅歌”,講紅色故事,組織家長和學生拜訪革命圣地,到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現場講述革命故事,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2、多層面,細水長流式培養。德育不是一件一陣風、一時熱的事情,而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漫長過程。因此,在開展“校家同創”活動中,我們著重從三個層面進行細水長流式培養。

  (1)學校育心。就是對學生進行靈魂的塑造。我們在學校廣泛開展了“心育”,引領每個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信仰、習慣、道德和行為,并使之滲透到學校生活、德育活動、教育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做到以情動情,促進德育活動和過程情感化,實現師生互動,情知和諧,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增強學習、人際、生活適應能力。縣三中每月一次的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成為德育的固定內容;三山小學還設立了信箱、輔導室、熱線電話,多方傾聽學生心聲,關注學生健康。縣二中建立了教育中心,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發展性輔導,包括人際交往、學習、親子關系、生活適應性和青春期輔導,幫助學生緩解精神壓力、釋放不良情緒、解決困惑……

  (2)家庭育情。學生從學校回到家庭,需要親情和溫暖,更需要教育與引導。許多家長通過參加培訓,成了孩子“習慣導航”的老師。他們在家庭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床鋪和房間,教育孩子安排自己衣著,學會洗滌自己的衣物,準備自己的學習用品、收拾書包……并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孩子養成“自學總結、合理飲食、生活自理、按時計劃做事、參與家務勞動”等10個生活習慣;教育孩子養成“文明禮貌、自信樂觀、大氣勇敢、誠信負責、友善合作”等10個交往習慣。家長的這種習慣導航,有效培養了孩子的親情和基本道德素質,形成了一種孕育精神生命成長的基礎力量。

  (3)社會育德。我們在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學習做人,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時,還注意拓寬社會關愛面,為“校家同創”搭建起活動平臺。全縣各中小學定期設立開放日、開放周,打開校門,請家長參加學校各項活動,如邀請家長參加“六·一”兒童節、讀書展示會、家庭趣味運動會、故事競賽、開放課堂以及教師、家長、學生三方共同參與的“親情會”、“交流會”等,讓家長與孩子同樂,并通過參加活動了解子女在校學習生活情況,聽取家長對學校管理的意見,使校家合作創造育人最大值。各部門也都齊心協力,共填“德育鴻溝”。縣委宣傳部把推進“校家同創”作為文明創建的重點;縣綜治委把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社會綜合治理的重要舉措;縣關工委注意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加大亮度;縣總工會、縣婦聯、團縣委等部門把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重要的社會責任;各街道、社區也都建立了教育網絡,對學生的德育活動給予大力配合……這種多層面的教育,使學生始終處于德育的氛圍之中,從而形成了一種無縫隙對接。

  3、多角度,“非均衡”式實施。在開展“校家同創”活動中,我們打破了“上下一致”的教育定勢,注意針對每所學校的特點和每個學生的個性、性別、年齡、愛好以及家庭狀況,從多角度實施“非均衡”教育,做到“一校一策、一班一策、一人一策”,不斷拓展、豐富德育內容。如縣一中的班級文化建設,就是以年級設計的:高一的適應性教育,高二的勵志教育,高三的思想與前途教育,這種設計都是有針對性的。馬安中學把學生自理能力,勞動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放手讓學生自己管理學校,切實把理想與勞動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縣二中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開設了青少年模擬法庭,引導學生知法、守法、用法,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

  三、找準切入點,實現“三個效應”

  在開展“校家同創”活動中,我縣注意找準切入點,不斷形成德育共振,實現“三個效應”:

  1、時間上不留空隙。我們除在校內、家庭把德育對學生的要求內化為習慣,把習慣升華為素質外,還組織開展了學生路途校家共同關注等活動,建立了路隊護送制度,將學校、老師的關懷送至學生家中。河上小學高度關注學生路途安全和教育,堅持護送制度,在護送中與學生交流、談心,進行滲透性教育。

  2、內容上不留空白。德育,是一種人文教育,博雅教育,其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廣博知識和高尚品德的人。因此在教育內容上,我們由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既有革命傳統教育、道德教育、警示教育、榮辱觀教育、法制教育,也有誠信教育、養成教育、自主教育、親情教育、教育和文學藝術教育等等,讓學生在內容豐富的教育中自覺培養文明習慣和良好品行。

  3、對象上不留空檔。教育必須關注人的本質發展。在開展“校家同創”活動中,我們十分注意教育對象的廣泛性和特殊性,努力做到“不讓一個班級落后,不讓一次教育偏斜,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留守兒童”是個特殊的群體,也是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弱勢群體,為了把關愛送到每個“留守兒童”心坎,我們主動與各鄉鎮、共青團、婦聯、工會、關工委等部門聯系,共同探討關心“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問題。縣里成立了“留守兒童俱樂部”,在俱樂部里創辦了“感恩欄”、“愛心留言欄”等,并制訂了“一對一”幫扶制度,縣里77名無黨派知識分子與77名留守兒童結成了幫扶對子,通過電話、書信、網絡和不定期約見、家訪等途徑,隨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之成為“生活自理、學習自主、行為自力、健康自強”的社會有用之才。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 篇9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省教育廳的指導下,成都教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統籌城鄉、四位一體科學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全面落實十大行動計劃,大力實施成都教育一體化、現代化和國際化三大發展戰略,教育災后重建任務全面完成,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基本確立,教育現代化有序推進,教育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

  一、完善公平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切實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

  健全政府教育職責體系,建立和完善公平均等的城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務效能。

  一是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全市近100萬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免除了學雜費、課本費和作業本費,近70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現了零費用入學。全市的19公辦民助類改制學校回歸公辦體制辦學,執行同類公辦學校招生政策和收費標準。

  二是健全特殊群體的幫困助學體系。全市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共9.4萬人次;全市近10萬名一,二年級中職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接受義務教育的進城務工就業農村勞動者子女18.6萬人(其中在中心城區就讀的12.9萬人);落實藏區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全市共有21所(占全省總量的1/4)中等職業學校接收9+3學生2594人,占全省總數的42%。

  三是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強與衛生部門的聯系,根據不同階段防控工作的要求,結合學校特點和學生實際,及時采取各種措施,指導各區(市)縣、學校開展防控工作,在第一時間與衛生部門和學校共同、及時處理疫情,防制疫情擴散,保護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四是統籌改善和提高教師待遇。全市899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順利實施,全市新增財政支出20.35億元,近7萬名義務教育學校在職教職工工資平均增加1.9萬元/人·年,4萬余名退休教職工退休費平均增加1.6萬元/人.·年。通過集中建設、政府補貼等方式,建成農村教師住房6293套,全市農村教師住房困難問題基本解決。

  五是統籌改善災區辦學條件,災后重建取得重大勝利。市政府籌集資金48.8億,通過自建、援建和捐建等方式,全部重建的169所中小學在今年秋季開學前如期交付使用,18萬災區中小學生告別板房進入永久性校舍,災后重建學校的基礎性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已經如期完成,校園綠化工作將逐步完成,校園特色文化正在建設和完善之中。

  二、構建城鄉共享的優質教育資源滿覆蓋體系,深入推進城鄉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

  堅持全域成都的理念,構建起了既并行發展又互相補充的優質教育資源全域成都滿覆蓋體系,有效提升了全域成都的教育質量和均衡發展水平。

  一是推進名校城鄉共享。組建名校集團,推動名校進工業園區、進災區、進山區,提升新建學校、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發展水平,全市組建名校教育集團115個,其中學前教育26個,小學39個,初中26個,高中24個。中心城區組建學前教育名園集團6個,小學名校集團12個,初中名校集團6個,高中名校集團3個,涵蓋39所幼兒園和114所普通中小學。通過領辦支持、指導合作、對口幫扶等形式,四、七、九三校教育集團,覆蓋了所有20個區(市)縣,觸角延伸至43所城鄉學校,涉及學生8萬余人。

  二是建立城鄉互動聯盟。制定并實施《城鄉學校互動發展聯盟實施方案》,在全市范圍全面推進城鄉學校 互動發展聯盟,集成推進教育資源的城鄉間流動共享。五個中心城區、高新區與三圈層的8個區(市)縣和青白江區簽訂了互動交流協議,全面啟動了互動發展工作。通過城鄉教育互動發展,在城鄉教育間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

  三是開展城鄉百校結對。在城鄉互動發展聯盟的基礎上,在全市范圍內,遴選出137所較好的學校與143所較弱的學校深度結對,中心城區的名校與郊區邊緣學校全部結對。結對學校共同制訂結對計劃,采取一對一支援形式或共同體發展模式,形成合作互動的發展團隊,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訓、共同發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資源、共享發展成果,輻射優質教育。

  四是支部城鄉師徒牽手。在全市支部和選拔1932名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骨干教師(包括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教育專家)與4869名農村教師和一般教師結成師徒,采取師徒一對一、一師多徒、名師工作室等多種有效方式,切實提升農村教師專業化水平。溫江區、青羊區、錦江區、成華區等成立了32個名師工作室,高新區建立了名師與區內薄弱學校教研組結對幫扶制度,63位名師滿覆蓋區內7所薄弱學校的78個教研組或年級組。

  五是教育網絡全域覆蓋。以教育的信息化為基礎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城鄉共用共享。力爭通過3年努力,讓所有獨立建制學校擁有校園網,學生計算機生機比達到14:1,學校教師計算機師機比達到3.7:1,教室多媒體系統達到4個班擁有一套,實現 校校網、班班通、人人會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目標。目前,全市生機比為19.6:1,多媒體系統到班比例達到4:1,校園網建設完成比例達到48%,全市接入光纖建設進度約70%。市、區、校三級資源共建共享交換平臺已完成開發任務。

  三、完善城鄉一體的現代教育體系,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

  一是農村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逐步擴大。今年計劃修建的51所農村標準化中心幼兒園,將完成56所。全市標準化中心幼兒園總計完成68所。并將以此為骨干,實現農村幼教服務網絡滿覆蓋,促進全市城鄉幼兒教育優質發展。

  二是兩基成果進不斷鞏固提高。2011年,全市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升學率為104.3%;全市初中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77%,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升學率為93.54%;小學生輟學率為0.07%,初中生輟學率為0.35%;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8.93%。

  三是普通高中辦學效益顯著提高。全市普通高中校均規模由去年的1475人增至1830人,公辦學校校均規模首次突破XX人;三類示范校在校生所占比例由去年的80.4%增加至85.68%;高考本科硬上線人數比去年增加10.09%,上線率達42.7%(含藝體),占同齡人口的24.39%,專科上線率達85.2%,占同齡人口的48.65%,600分以上的特優學生占全省近一半。

  四是職教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2011年,我市區域內中職招生10.65萬人,在校生26.11萬人,畢業生就業率為98.96%,對口就業率為79.3%,畢業生雙證率達到80%以上;全市職教攻堅經費總投入13.54億元,其中,爭取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支持經費近3000萬元;34名優秀選手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取得全國一等獎3個、二等獎12個、三等獎6個的歷史最好成績,獎牌數量占全省83%。

  五是社區教育體系逐步完善。成立社區大學,初步形成以社區大學為龍頭,社區教育學院為支撐,社區教育學校為骨干,社區教學點為延伸的四級社區教育體系,青羊區、武侯區的社區教育示范區、實驗區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和輻射,社區教育西部協作會議在我市首次召開,西部社區教育高地的地位初步顯現。

  六是辦學條件顯著改善。今年,全市義務教育段193所薄弱學校硬件改造任務將全面完成,進入軟件提升階段。通過實施初中學校提升行動計劃,已經提升83所初中學校辦學水平。全市小學生均教育技術裝備值由過去(XX年)的587元提高到現在的808元,初中由過去的710元提高到現在的1228元;高中由過去的986元提高到現在的1429元。

  七是內涵發展的素質教育有效實施。聚焦課堂推動減負提質。從五個禁止入手,徹底封殺瘋狂奧數,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啟動成都市中小學內涵發展聚焦課堂系列展示活動,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及課堂教學狀況的隨機視導。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深入開展。建立素質教育監測公布制度,建立和完善學生學業水平質量監測體系。啟動市級專項學能監測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學校、教師、學生科學的評價制度。

  四、建立全球視野的教育合作機制,統籌提升成都教育國際化水平

  以開放的視野,堅持引進來走出去戰略,抓住災后教育重建契機,推進災區教育與援建省市教育合作,積極推進成都教育與先進地區教育、國際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有效提升都教育國際化水平。

  一是建立與援建省市的合作機制。災區與援建省市建立了教師培養培訓機制,援建省市為災區制定了中小學骨干教師研修項目計劃、資培訓協議和支教計劃,分期為災區培訓教師和開展支教活動,把先進的教育理念注入災區教育;上海市與19個區(縣)的32所知名學校與都江堰市19個鄉鎮的51中小學、幼兒園簽訂對口幫扶協議,福建省教育廳與彭州市教育局、福建17所知名學校與彭州市16所學校簽訂了手拉手對口幫扶協議;都江堰市教育局與上海市教委教究室簽定了教研合作協議和職業教育合作協議,建立共同教研科研機制。

  二是建立城市間戰略合作機制。與英國、法國等國的友好城市簽署教育合作備忘錄。以共同構建區域性教育高地為目標,在教育發展戰略、教育規劃、教育政策、課題研究及教育數據庫建設等方面,與寧波市、雅安市等開展戰略合作,通過整體謀劃,戰略項目和具體項目合作與交流,積極創新合作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軟硬環境,促進區域教育和諧發展,提升區域內教育的競爭力。

  三是建立局校(所)間戰略合作機制。充分利用和發揮區域內高等院校的資源優勢,促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與四川師范大學簽訂了教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教育科研、教師培訓、素質教育、大學生實習就業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將有效整合行政部門的資源優勢和高校的智力優勢,促進高師院校為地方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做貢獻。與成都大學共建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不斷增強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加強統籌城鄉教育的決策咨詢研究。青羊區依托中央教科所的優勢和力量,整體謀劃和提升區域教育水平。

  四是積極引進境內外優質資源落戶。由市政府投資1.8億元建設,占地260畝,美國梅里塔斯國際教育集團全權辦學的樂盟國際學校(成都)今年秋季順利開學;爭取國家漢辦支持,特批20名城鄉學校骨干教師納入對外漢語教師資源庫。高新區采取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辦法,引進臺灣大地幼兒園、新加坡阿波羅愛兒坊幼兒園等,在區內開辦了連鎖幼兒園;成華區通過內引外聯發展戰略,引進北大附小、北大附中等名優資源,成立北大附小英語特色學校和北大附中外語學校,引進美國加州陽光幼兒園入駐龍潭同樂社區,加盟標準化幼兒園。

  五、不斷創新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增強城鄉教育交流互動的活力

  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在于體制機制障礙。我我們抓住體制機制這個根本,大膽探索創新,為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一是實施校區校點村小管理體制改革,切實提升農村教育水平。通過建設一批農村寄宿制小學或完全小學、與鄉鎮中心校合并、設立為鄉鎮中心校校區等方式,徹底消除原有的294所村小。保留的校區與中心校統一排課,統一教學進度和教學活動,辦學情況納入對各區(市)縣考核評估范圍,其師資由中心校重新調配,并分兩年完成輪換、輪訓;村小設立為獨立建制小學的,力爭用兩年時間,完善學校教育技術裝備配置,使學校達到《成都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技術裝備必備標準》的要求,保證三年內有50%以上教師交流輪換、培訓提高和充實補充,學校校長由所屬區(市)縣的窗口小學派出,其考核評估納入縣域內小學的統一考評。

  二是深化城鄉聯動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面向市場。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動公辦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通過稅收優惠、鼓勵生產性實習等多種方式,在實訓基地形成辦學、生產一體的實體。組建8大專業職教集團,依托專業和資源優勢,完成旅游、汽車、電子、服裝等4個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形成人才培養的集團優勢,加入8個集團職教的企業145家,其中產值上億的`企業達31家,并開展了多個項目培養和訂單培養。集團實施1+1+n組建方式和1+1+1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起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城鄉一體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機制,實現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的城鄉共享。改革公辦中等職業教育投入方式,實現公辦、民辦等職業教育平等共同發展,在全國率先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券制度,對具有本市戶籍的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在校學生按每人每學年1200元的標準發放中等職業教育券,全市享受中等職業教育券的學生共8.9萬人。

  三是建立交流共享的干部教師管理和使用機制,統籌人才資源的城鄉合理流動。統籌建立干部教師流動機制,繼續實施中小學校長定期交流輪換制度,每年從城區學校選派1%的教師到農村學校定期服務,建立起了干部教師流動的激勵導向機制、經費保障機制、教師培訓機制等長效機制;統籌實施 成都市特崗教師計劃,招募名額從去年的600人擴大到今年的30個學科1938人,實施范圍從農村中小學校擴大到了城區(鎮)中小學(幼兒園);統籌城鄉干部教師的培訓培養,為期一年的1081名校長參與的千名校長大練兵活動圓滿結束,啟動169所災后重建中小學校校長專題培訓,選派45名城鄉學校骨干校長到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參加影子培訓,啟動十萬教師大比武活動,三年一輪的6500名市級骨干教師培訓順利進行,成立200人的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團隊,啟動建設80所教師發展基地學校建設工作,啟動成都大學每年招收培養100名定向免費師范生工作,啟動全市教師遠程培訓平臺和網上學習精品資源庫建設。

  七、大力規范教育收費行為,不斷加強行風建設

  高度重視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制定下發《成都市2011年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實施意見》。嚴格執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后的各項教育收費政策,嚴格禁止一邊免費,一邊亂收費。認真研究解決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擇校高收費問題,對義務教育段擇校生實行兩控,限制高收費。

  加強監督檢查和輿論監督,嚴查亂收費行為。在成都人民廣播電臺成都面對面―政風行風熱線與聽眾交流,宣傳教育收費政策,解答和處理群眾的投訴。安排部署了全市中小學校服務性收費專項清理檢查工作,與市物價局、糾風辦、財政局等七部門聯合開展全市教育收費專項檢查。1至11月,共受理群眾關于亂收費電話、網絡和信訪投訴101件,全部進行了認真處理,對情況屬實的按照《成都市教育局治理教育亂收費責任追究(暫行)辦法》予以責任追究。

  2011年,我市在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的舉措和成效,受到教育部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11月6日,我市被教育部表彰為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集體,并在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場會上作交流發言,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對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給予了肯定和表揚。原教育部部長周濟同志三次深入試驗區調研,近日,袁貴仁部長又蒞臨我市視察指導工作;《教育部簡報》、《全國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工作簡報》等已七次專題刊發成都教育改革與發展經驗;教育部官方網站刊發十一條試驗區建設階段性成果。11月10日,《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以《一體化,全覆蓋――成都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新跨越》為題對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了專題報道;12月19日,央視綜合頻道《新聞調查》以《成都:叫停奧數的背后》為題,對成都教育一體化和教育均衡發展進行了深度報道。重慶、云南、廣西、吉林等省市也先后到我市考察學習。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 篇10

  20xx年,xx社區科普工作在中山辦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科普辦的領導下,根據今年制定的社區科普工作計劃安排,為了提高社區居民的科普知識,充分發揮好社區居委會服務職能,現將20xx年科普工作半年總結完成狀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加大投入,營造良好的科普宣教氛圍

  經過半年來的科普宣傳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科學在社區上下已蔚然成風,成為大家的共識。為了加強社區科普宣教工作的力度,提高宣傳教育的效果,進一步推進科普宣教的廣度和深度。社區成立了由社區主任負責的科普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其他人員為成員社區科普領導小組。定期召開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布置落實科普宣教工作,研討科普宣教的新思路、新方法,大大提高了科普宣教工作的實效。

  科普宣教工作直接影響到社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質量。本著一切從居民出發的思想,半年來,在社區辦公室組織學習了科普知識、青少年如何制定學習目標等科普講座。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居民真正從自身開始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為進一步有效的做好科普宣傳教育工作,社區利用這些優良的硬件設施,舉行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并開辦了社區四點半校園輔導班。改造了社區圖書室,為社區圖書室補充更新科普類圖書。為居民的科普知識的掌握帶給了便利。

  二、抓好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的業務培訓

  科普工作是一個廣義的概念,與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科普資料涉及范圍廣,資料豐富復雜,而我們的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不可能樣樣精通,抓好這支隊伍的建設,落實培訓工作,直接關系到社區科技教育質量。因此社區邀請遵義市科協的.老師作科普知識講座,對社區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開展系列科普講座,這些講座有效地提高了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的科普知識水平和科普輔導潛力。這些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在社區內廣泛組織開展科技活動,在培養居民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提高實踐潛力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三、用心探索,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1、文體活動

  “全民健身、重在參與”。我們充分利用小區內各類文化資源,全民健身操舞比賽“在歡樂中參與,在比賽中提高”這是居民們的共同心聲。豐富多彩的獅子橋廣場健身舞活動贏得了居民群眾的普遍好評。包含了科學健身的道理,同時極大地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讀書活動

  今年社區繼續大力開展“科普知識進社區”,“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是我們開展社區科普工作的主題資料。社區舉辦了“《要做就做的》讀書交流活動”“《青少年保護條例》”知識答題活動,消防知識等活動。在參與中,居民們深深感受到:“讀書讓我更快樂”。

  3、服務居民,開展各類健康教育講座

  利用學生在節假日期間,我們又舉辦了“青少年如何制定學習奮斗目標”的科普講座,讓學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學習目標,以一個用心的心態去參與學習。與此同時,我社區結合社區群眾的不同需求,舉辦了“中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識講座”,“養生知識講座”和“計生知識講座”等,為普及健康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爭優創先活動

  為了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整體素質,我們在社區大力開展“科普知識進樓棟”活動,“通過此類“活動倡導科學生活、建立禮貌社區”活動,使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社區面貌有了較大改觀,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信科學的熱情普遍高漲,社區科學氛圍濃厚,禮貌向上的社會風氣基本構成,此刻社區治安良好、無一起民族、非法宗教和重大封建迷信活動的發生。代表著科學、禮貌、健康向上的科普活動,讓居民充分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完美,為使我們的明天更完美,讓科普之光永久照耀我們生活的社區。

  四、存在的不足

  半年科普工作通過社區全體人員的用心努力,科普成果以基本顯現,但我們不能滿足于現狀,我們深刻認識到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在目前失業下崗人員,外來人員多的狀況下,如何更深入的加強這一類群體的科學普及是我們科普工作的創新所在,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的去探索更好的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科普示范村創建總結04-26

社區示范基地督查評估工作總結(整改報告)04-27

對城市林業示范基地管護的幾點建議04-30

企業員工培訓示范基地先進08-10

青少年地學科普基地作文12-21

社區示范基地督查評估工作總結(整改報告)[整改]04-27

創建科普示范村申報材料06-08

科普基地年度工作總結(通用14篇)12-25

陜西建成百個省級農技推廣示范基地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