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年度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回顧20**年的工作經歷與成長歷程,收獲與思考并行,經驗與設想同步,現從如下五個方面作以總結:
一、學習與服務相輔相成
以往為了更好地完成學科教研工作,在數學學科方面,我重溫了初高中課本,同時閱讀了很多相關數學本體知識與教學理論的書籍,但由于學習內容與實踐應用沒能有機的結合,多半是邊學邊忘。今年我改變了學習方式,不是先學后做,而是先做后補,也就是說我在實踐中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后再對應著查閱書籍學習相關的知識。這樣用一個,學一個,學一個指導一個,學用結合,相輔相成,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這要歸功于網絡研修,在一年的網絡研修中,與教師真誠的溝通與交流,直面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使我離教師越來越近了,離實踐越來越近了,在幫助教師探求問題答案與策略的同時,我也越來越自信了,在學科知識與教研經驗方面都得到了充實,可以說網絡中對教師的指導與幫助,助推了我自身的學習與提高。
二、感悟與活動相依并存
本年度參與了很多教研與調研活動,讓我感觸最深的有四大活動,即:全國小學數學大賽、全市教學能手比賽、全市教育發展的調研、全年的網絡研修。
今年五月我有幸觀摩了全國小學數學第九屆深化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大賽,現場觀摩了16個省推薦的優秀課例,又購買了16盤課例錄像,將大會的32節課聽全,就像品嘗了一席盛宴,令我激動不已。回來后的第一時間便將這份喜悅與收獲,借助網絡開展了“好課分享”的系列研修活動。通過現場觀摩、專家點評,以及網上與其他聽課教師的交流研討,我感受到了數學課堂的一種本質的回歸,也看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未來發展的走向,即:走向學科本質的挖掘、走向教學實效的突破、走向數學思想的深化、走向數學經驗的建構。這次活動,為我以后的教師培訓和教學指導工作奠定了新的起點;更重要的是在對照比較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的理念并不落后,甚至有很多觀點與課堂設想要超過各省所推薦的優秀課例,為什么我們的教學質量與課堂教學的效度卻不高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在工作中繼續探索。
在全市教學能手大賽中,我找到了些許答案。新課程的理念雖好,但很難落到實踐中,落到教師的課堂上。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師們不能深入、正確的理解新課程的各種理念,會背不會做的現象比比皆是,多數教師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只關注新理念,不研究新知識,導致課堂丟失學科本質。要轉變這一現狀,首先要喚醒教師參與教研的熱情,使教師能夠自覺地在研中教、教中思、思中進,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第三個活動是全市教育發展的調研活動。我參與了基礎教育發展現狀的調研,并撰寫了“全市小學教育發展現狀的反思報告”。在這一活動中,我看到了一些教育現實,很多問題在社會大環境的背景下、在多年形成的各種機制的制約下,令人無奈。但我不能因此而放棄職業理想,更不能順勢隨波而丟掉自我,正如丁蓉老師所說:要接受自己改變不了的,同時也要堅持改變自己能改變的。在諸多現實問題中,教學評價的標準單一、校本教研的虛張聲勢、教師隊伍的弱勢群體這三大問題就是我要努力改變的,作為學科教研員有責任、有義務,幫助教師、幫助學校走出三大問題的困擾。
關于教學評價標準。
在兩年多的教研經歷中,讓我深深體會到沒有標準,一切將亂無章法。無論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是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也包括教研員對課堂教學及學科教師的評價,都存在著單一性和隨意性。定量評價往往只看硬件與分數,而定性評價則僅僅取決于評價者的個體傾向,這就導致教與學的功利性越來越嚴重,導致教師培訓與教學指導中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教師不知聽誰的好的混亂現象。究竟什么樣的數學課才是好課?什么樣的數學教師才是優秀的教師?有了標準才會心中有數、研中有據、教中有序、學而有效。因此我的任務就是根據本市實際與學科特點,協同縣區教研員與基層學校的教師代表,完善相關的評價標準,為基層的教學實踐亮出標桿,為行政部門的評價督導提供參考,做好參謀。
關于校本教研發展。
自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各縣區的典型校,在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方面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果,但不排除還存在很多死角。有規劃無落實、有活動無效果、有經驗無推廣、有框架無細節的現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談到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多數老師能夠想到的就是記了多少筆記,搞了幾次教研活動。個人認為,當前的校本研修的發展缺少的不是宏觀思路,而是微觀的做法,例如:教研主題從哪來?問題解決是什么?培訓內容選哪些?教師提高目標是什么?只有將這些細節問題分析好,才會引領校本教研的新發展。因此,我在指導基地校的網絡研修活動中,總是先聽課、再診斷,對癥開方定主題;先征集、再歸類,按需供給做培訓。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引導基層學校的業務領導,根據本校實際開展校本研修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與此同時,我還積極地借鑒各部門主任大連考察帶回來的研培經驗(問題課題化、課題課程化),將問題集成研究的主題,將主題研培凝成校本的課程,并通過網絡平臺實現校際間的交流。
關于學科薄弱教師。
以前我的視角局限于看得見的地方,只關注到了學科骨干的培養與城區教師的課堂教學指導,所采取的方式是相關教育理念及實踐策略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調研中我聽到了農村教師的心聲,他們渴望學習、渴望提高,但是苦于不知道學些什么、不知道該到哪里去學;貋砗螅衣撓盗藥姿r村基地校取得了聯系,收集了老師們的一些教學案例,認真分析,并努力尋找對策。根據我的初步了解,用培養骨干、課堂跟蹤、專題研討等方法,似乎都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使全市小學數學教師中的弱勢群體在短期內得以轉化。他們的需求更傾向于實踐知識,希望能得到最直接的指導。因此,我設計了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實施方案,恰好與我市的4583工程的芳甸工程相結合,采取課例研究與資源共享的方式,將理念融于實踐,做中學、學中研、研中進。同時發揮小學數學研修團隊的輻射作用,城市反哺農村,使全市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素質得到均衡發展。
第四個活動是全年的網絡研修,除了每周一次相約的主題教研活動以外,本年度還增加了基地校的教研活動,通過網絡平臺,對基地校的校本教研給予指導,對一線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給予釋疑。從網絡成員的個人成長看,網絡教研成就了一些教師,他們在兩年多的網絡研修中,對教材的把握、對問題的分析以及對課堂的評價,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例如乾安一小的張孝紅,從最開始不敢交流、無話交流,到現在的能交流、能指導研修主力,見證了網絡研修是一種循序漸進的跟進式的培訓方式,是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的最佳平臺。在小學數學教學能手評選第三關入選的教師中,有三分之一是網絡成員,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關于基地校的建設。
本年度共發展了9所網絡研修基地校,做的比較好的有前郭白依拉嘎小學、寧江實驗小學、乾安一小、經濟開發區中心校和油區鉆井小學。為了給基地校更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指導,我對基地校的數學教師進行了全員聽課、診斷,有的是實地聽課、有的是上交光盤,聽課后跟教師個別交流,最后再集中會診,這樣的活動深受老師們的歡迎,也得到了基地校領導的認可。各基地校結合校本教研主題,在網絡上進行小問題交流、對主題的確定、問題的設計、活動的開展以及課堂的設計逐一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這些活動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網絡是我服務基層的最佳途徑,是實現個人專業成長的最佳平臺,一年來,我的研修團隊已經擴大到一百多人,并與外地(XX萊城、唐山豐潤、XX)研修團隊形成了網絡研修聯盟,與各地的教研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不足的是在研修中,各縣區的數學教研員與兼職教研員沒能充分地發揮作用,我如何將這些力量團結起來,更好地通過網絡平臺給一線教師更多、更優的服務是我的又一個思考……
三、培訓與反思形影相隨
本年度我承擔了9個專題21課時的講課任務,應邀到基層學校開展了3個專題的講座,應邀到XXXX區進修學校做了2個專題的講座。
從數量上看,似乎很有成就,但是每次講課或培訓后,我卻沒有感受到那份成功的愉悅,反而是失落的心情越來越重;仡櫰饋恚矣腥缦路此迹
反思1:供需不一少共鳴。
每次講課的專題或是學院給定的,或是自己根據實際確定的,因此在培訓中很難與全部聽課教師產生共鳴,老師們聽得不溫不火,似乎沒有真正的參與和經歷,所以我感覺到他們聽了就忘了,因此失落。
反思2:眾口難調調眾口。
我們的培訓多是集中形式的,無論學科、無論學段,不同的個體組成了一個相同的群體,聽的是一個內容、學的是一個理念,但是卻不能產生同樣的效應。個體的差異是真實存在的,我們都知道眾口難調的道理,卻偏要去調試眾口,這不失是一個挑戰,但做起來真的很難。給我的思考就是如何能轉變培訓的方式,滿足教師的個性需求?就象美國沒有全班形式的家長會一樣,他們都是一對一的,我們的培訓是否也可以嘗試根據個性特點與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讓點單制成為現實。
反思3:欲放還收兩為難。
看專家的講課總是游刃有余,收放自如。而我的二十幾次培訓講課中很少有這樣的感覺,也想放開手,嘗試參與式的培訓,讓老師們的思維動起來,但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許這是因為我個人的積淀不夠,因此而失落。在這些培訓中只有三次讓我自己滿意,一次是關于“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成長”的骨干培訓;一次是關于“網絡研修與教師自我提升”的基層講座;還有一次是教育技術的最后一次講課(教育技術共講了7個班次,每次講課后我都再次修改講稿。)這讓我反思到“收”與“放”不是講課是否成功的標志,心里“有”或“無”決定了培訓的成敗。這三次講課之所以令我滿意,收放自如,是因為我深入的思考了,研究了,經歷了,因此我講的內容不是書本的知識,而是我內化的體驗,這樣才會令教師更加信服。
反思4:形神具散無專攻。
從所講的專題上反思到,自己是在為了完成任務而備課,沒能將教研員的培訓與指導當做一種專業分享。有人說教研員應當是“一專多能”的,我很贊同,也深有體會,因為教師可以說“不會”、“不行”,教研員卻不可以。再如,孫鶴娟廳長所說的,“學科教研員就是學科市長”,我理解的“學科市長”就是要展“一!彼L,而我的工作恰恰缺少這份專攻,這讓我倍感慚愧。
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努力突破,在學科研究方面有所建樹。在回顧與總結的這段時間里,我也有所頓悟,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最大的問題是三維目標的脫節、虛化,導致的教學低效。這就應當是我研究的切入點,而且目標教學是我們王主任的一個研究成果,我應當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研究目標教學的深化發展,在以往的一維落實走向今天的多維發展,更好地指導和服務學科教學。我想,有了自己的專項專攻,就如同有了自己的專利,才有機會成為學科的品牌,才能更好地引領我的學科闊步向前!
四、科研與教研互相促進
在國家級課題“有效研修”的研究中,我做了大量的工作,撰寫了研究報告與研究論文,并獲得了國家一等獎,同時將研究的過程性材料匯編成集,制作了研修成果光盤,為日后的校本研修的研究與實踐積累了資源。同時有兩項省級課題結題,取得優秀成果一等獎。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實踐、源于教研。
因此,我覺得科研與教研是相互促進的,在教研實踐中做了,想了,再加以提升就是科研成果。無論教研還是科研,我所關注都是相關網絡研修的模式的研究,雖然這一點也很重要,但作為數學教研員的我,相關數學學科的研究顯得弱了一些,在網絡研修中,今年的學科主題是“數與代數”的研究,全年52次網上相約,對數與代數領域的“數的認識、數的運算、估算教學、問題解決”幾個小專題進行了研討與思考,積累了相關研究的博文200多篇,僅做了兩個學科專題的講座,沒有發表,因此,明確了日后的研究除了教研方式方法以外,還要回歸學科,在數學研究方面有所成就。
五、成己與成人齊頭并進
我堅持自身建設與教師成長同步進行,作為教研員取得怎樣的成績都不足為奇,而學科教師的發展、基地校的發展,才是我最大的成就,因為我的角色就是橋梁與紐帶。
在指導教師個人發展中,有6名教師獲得市級優質課獎,4名教師獲得國家優秀課獎,7名教師在國家征文中入選,13名教師的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在指導的基地校教研中,1所學校獲得國家先進團隊獎(寧江實驗小學),1所學校在縣區校本教研活動中獲得優秀校(白依拉嘎小學)。這些來自基層學校與一線教師的成績是我最大收獲,也因此而感覺到做為教研人的幸福和快樂。有人說先成己后成人——踏實;有人說先成人后成己——無私。我說:成己成人齊頭并進——幸福!
最后以孫鶴娟廳長的“五讓”結束我的總結,因為這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讓學習成為理性的自覺
讓實驗成為工作的常態
讓討論成為習慣的話語
讓服務成為學人的操守
讓立說成為職業的追求
祝福我和我的團隊,20**更進一步!
【小學老師年度個人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老師年度個人工作總結12-29
小學老師年度個人工作總結04-30
小學老師的個人年度工作總結04-27
小學老師個人年度工作總結05-04
小學老師年度個人工作總結模板05-04
小學老師年度考核個人工作總結02-09
小學老師年度個人優秀工作總結范文05-04
小學老師個人年度工作總結06-14
小學老師個人年度工作總結12-25
小學老師年度個人總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