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后感
觀看一部優秀作品之后,我們會受益匪淺,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為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積極開展學校家長學校教育活動,近期,青島上清路小學邀請了中國青少年綜合素質教育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親子教育師,中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鄭喜峰教授,為學校家長帶來了《家校共育賦能成長》的線上講座。講座引起了學校家長們的積極反響,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引力課程欄目,將家長們的心得、經驗、感受進行分享。希望能和家長攜手共同培養孩子成才!
小家是家,國家亦是家,雙減背景下,家庭教育要心懷“國之大者”,承擔起培養孩子的主體責任。因為站在民族復興社會進步的高度,讓家長好好學習,讓家庭發揮作用,才能為國家培養可堪大用的棟梁之材,通過學習《家校共育賦能成長》講座,我有以下感受,與各位家長分享。
一是在行動層面,家庭教育應做到“學”而“思”
學無止境,“雙減”背景下,對“學”的理解不應僅局限于課本,社會課堂、家庭課堂相比于學校課堂范圍更廣闊,知識更豐富,呈現形式更生動,更利于孩子接受。所以家庭教育應將眼光放長遠,由父母當孩子的老師,也學著老師的樣子,抽空多備備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挫折教育的課,多為孩子上一節有意義的素質教育課,為孩子“松”增加作業、趕赴培訓班的“綁”,“開”增長見識、提高素質的“窗”。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常用這句話與孩子溝通,課堂中孩子都瞪著眼睛在聽,唯有那些善思考、愛琢磨、凡是問個為什么的孩子,才能快速讓知識入腦入心,不迷惘、不懈怠。所謂“學”“思”結合,應該在家庭教育中營造一種共同思考、相互幫助的氛圍,打破家長式、管教式溝通方式,放低姿態,站到孩子視角,引導孩子思考將書本枯燥的鉛字轉化為現實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人物,讓孩子成為主角,主動思考、主動作為,才能將“減”下來的時間,充分利用到培養“加”上去的能力中來。
二是在思想層面,家庭教育應做到“信”而”行”
“信”,做信念堅定的共產主義接班人。身邊有因為孩子引導方式不當,而導致負面結果的例子,甚至結局令人掩面而泣,這與家庭思想教育缺失有很大關聯。當四名朝氣少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在天安門廣場吶喊“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時,孩子很激動,也跟著說了一遍。那時我感覺孩子是有所觸動的,“愛黨、愛國”的思想意識已經萌芽,需要進一步正確引導。當下,在學校大抓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家庭也應該注重理想教育、信念教育,“雙減”后的父母陪孩子品一篇勵志小故事、觀一次紅色教育展、寫一篇深刻讀后感,幫助孩子回眸黨領導人民齊心協力浴血奮戰書寫的百年歷史,讓孩子做堅定共產主義理想的奮斗者,而非隨波逐流的物質人,也就不會出現遇事否定自己、心理負擔過重而導致的極端行為。而這一切的實現,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父母做長期規劃,找到與孩子的共鳴點,逐步融入到家庭教育中來。
“行”,做起而行之的行動派。所謂“知行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說認知實踐是密不可分的。我認為教育成果,應以孩子未來是否能正確的“行”為檢驗標準。家庭中,應多些為人處事方面的教育,多些挫折教育、多些情商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從人格塑造、能力鍛造上,在人生“行”的方向選擇上作出有價值、有意義、不偏離軌道的判斷,讓孩子實現光榮與夢想,我想這也正契合了“素質教育”、“雙減”最本真的目的。
【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后感】相關文章:
小學家校協同育人總結11-18
協同育人心得體會12-22
賦能培訓心得11-30
心理賦能心得12-01
家校協同育人心得(精選16篇)09-29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范文(通用14篇)07-11
協同育人心得體會15篇12-22
家校協同育人活動方案(通用5篇)06-09
家校協同育人心得(通用18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