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八佰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佰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佰觀后感1
片名用“佰”而不是“百”,是在提醒我,“八佰”不只是數字,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他們是英雄,也是人,是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愛與恨。
舍生取義
日軍開始拼命挖四行倉庫墻洞,企圖安裝炸藥。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年僅21歲的陳樹生直接抱著炸彈從樓上義無反顧地跳下去,給母親留下“舍身取義,兒所愿也”八個字。而其他戰士不但沒被敵軍的槍炮嚇倒,而是一個個綁好炸藥,排著隊,依次報出自己的名字、籍貫,毫不猶豫。戰士們逐個跳下去,用自爆來阻止敵軍攻擊,無人畏懼。而僅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著對岸如地獄般的殘忍恐怖的戰場,咬牙切齒著,義憤填膺。
算計三逃
老算盤,賬房的會計,凌亂的頭發配上圓眼鏡,眼神總是閃躲著。怯懦卑微中藏著最顯著的特點“算計”,千方百計地想逃出去。第一次意外發現一匹白馬,而馬受驚沖出去,念頭落空;第二次順水道游進蘇州河,日軍試圖進入樓中,猶豫之后選擇大喊示警;第三次吸取教訓,換了軍服,被戰友發現,為保命跪地求饒,暴露了他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性,成功逃進租界。
蛻變覺醒
端午第一次遭遇日軍,被嚇得驚慌失措,眼神里充滿恐懼,渾身顫粟,隊伍被打散,便逃進四行倉庫。意外發現出口通往租界,被誤認為是英雄,又回去嘗試做一個真正配得上群眾歡呼吶喊的英雄。短短幾天,一次次面對死亡,第一次面對親人被敵軍殺害,第一次殺敵軍,第一次中彈。護旗促成他最后的蛻變,挺身而出,忘了恐懼,舉槍擊回日軍飛機。戰勝恐懼的本能,心中只有責任與使命,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已中彈。
端午的覺醒代表著“八百壯士”身后的`普通中國人的覺醒,結尾一雙雙伸出圍欄,施以救援的手,帶給我們足夠震撼,激起每個國人愛國熱誠。
我們從電影中一個個小人物的成長中,反思戰爭的殘酷。每一個有血有肉的戰士的成長都足夠震撼我們的心靈。新時代青少年作為強國的建設者,我們要銘記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們,堅定志向,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八佰觀后感2
四行倉庫。
經歷了兩晝夜的戰事,一場特殊的升旗儀式開始了。
倉庫之外,就是數十倍于我的日寇。一旦升起旗幟,日寇將不惜一切代價對四行倉庫發起沖擊。
旗,還升不升了?
升!一定得升!
幾分鐘后,日寇的飛機像聞見了血腥味的餓狗般向那面旗發起沖擊,戰士們一個個倒下……
但,旗不能倒!旗架垮塌了,戰士們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死死護住旗幟;飛機襲來了,一個又一個戰士舉起鋼槍,瞄準、射擊……
旗,不能倒。
四行倉庫與英租界之間只有一河之隔。一岸,租界極盡喧囂繁華;另一岸,卻是血肉橫飛、硝煙彌漫。西方的記者、觀察家為戰士們的慘烈英勇而嘆息;租界里的國人從麻木不仁到群情激憤,不斷有學生、記者游過河來參與這場戰斗……
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與犧牲,告訴了河那岸的繁華人世:
不要對戰爭無動于衷。
當鴉片戰爭的硝煙彌漫于清帝國的海岸線上時,道光帝卻滿心都是朝廷內外的.點滴得失。老皇帝選擇了無動于衷。
當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風波終于波及到慈禧女士的八抬大轎時,一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只能救得她自己一條命。慈禧女士選擇了無動于衷。
當日本人以一名士兵走丟為由,對東北三省展開侵略時,數十萬東北軍人卻不開一槍、撤往關內。蔣介石選擇了無動于衷。
可是,當日寇染血的刺刀刺向我們的胸膛,當亡國滅種的危機真正來臨時,當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與這場戰爭休戚相關時,又有誰還能選擇無動于衷?
《八佰》中,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意象。其中最令人難忘的莫過于那匹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清矍白馬。
“白馬非馬”,這句話放在這里再合適不過了。它高傲,美麗,也溫順通靈。它在戰場的各個角落中穿梭,卻仍不顯狼狽。它是黯淡戰場中的亮色,也是戰士們戰斗精神的象征。
在幻想中,死去的小戰士化身趙云,身騎白馬,在長坂坡前斜眼冷對百萬雄軍。
白馬非馬。
電影結尾,團長謝晉元為留存革命火種,下令全體戰士從橋上撤至英租界。他說,“僅僅只靠我們四百多人扛是扛不住的,需要外面四萬萬人來扛。”
是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一個民族的興盛與衰亡,始終是由這個民族的絕大多數所決定的。保衛四行倉庫的英雄們撤退了,但是他們為中國留下的寧死不屈、英勇頑強的精神火種卻迅速地在大江南北上蔓延開來……
正如毛主席那句廣為流傳的箴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向在抗日戰爭中浴血奮戰的先烈們致敬!
八佰觀后感3
八佰是什么,是八佰塊錢?是八佰建房屋?然而都不是,是八佰名壯士。這部影片,細致地刻畫了戰爭的獨特環境和身處其中的中國軍人的成長歷程以及中國各界的反應和轉變。影片以一匹被束縛著象征民主和自由的白馬為線索,深刻地暗喻了戰爭的本質和普通人民對光明的渴望。一條蘇州河分隔了倉庫與租界,地獄與天堂,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尸橫遍野,這種直觀視覺沖擊太過于震撼,也使我們的心情沉重,久久不能自拔。
再綁緊點
隨著日軍的火力加重,國軍越來越抵擋不住了。隨著一聲巨響,四行倉庫被砸出一個大洞。日軍馬上就要攻進來了。在這關鍵時刻,一位英雄站了出來,他叫陳樹生。他在全身綁了許多炸藥,說了一句:娘,孩兒不孝了。便跳了下去。接著,有許多英雄也跳了下去,臨走前還不忘說說綁緊點。這一下,使電影院的人熱淚盈眶,使我們肅然起敬。我不禁想:如果我在那個年代,我會不會像老算盤一樣茍且偷生。會不會從蘇州河游到租借。想到這兒,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守護軍旗
軍旗,代表著尊嚴,但是,四行倉庫,沒有 軍旗。于是,一位偉大的女子,不顧生命危險。毅然決然的帶著一面旗幟,順著蘇州河,從租借游到了四行倉庫。好比從天堂游到了地獄。她來后,整個四行倉庫的官兵敬禮。團長謝晉元把 軍旗升在四行倉庫頂上,日軍覺得這是對他們赤裸裸地挑釁,于是,使用飛機,對旗幟進行掃射。一人到了,下個人補上,堅持了很久,旗幟屹然不倒,說明中華民族沒有被打倒。
全體沖橋
當上級對謝晉元宣布全體撤退的時候,他懵了。為什么會撤退?其實,這場戰爭只不過是國軍做給國際看到,想讓國際上在布魯塞爾會議上同情中國,以求國際支援,其實,那場會開不開沒有什么意義,看似推遲了,其實已經結束了,他們能做的,只是沖橋,用血與淚,喚醒華夏四萬萬同胞,他們最后死的`很壯烈,故事也就結束了。當你問他們為什么拼命守護上海的時候,他們會回答,因為,那是我們的家!
彈指一揮間,中國站起來了,中華民族站起來了!華為已成為了中國科技制造業的旗幟。這面旗幟,就是信心,不僅挺起了中國脊梁,鼓舞著無數中國企業與國人,也為中國科技業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就像《八佰》一樣。這面旗,就像上海四行倉庫樓頂的國旗,縱有千瘡百孔,我輩也必須前赴后繼,護其迎風飄揚,為中國之崛起而奮斗!
八佰觀后感4
最近上映的電影《八佰》票房已經突破20億,點燃了剛剛重啟的國內電影市場,同樣也收獲了許多好評。電影的上映也引發了網絡上關于那段慘痛歷史的熱議,故事原型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遺址紀念館也隨著電影的上映引來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
《八佰》是什么?
電影從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開始,講述在謝晉元團長的指揮下,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日軍進攻達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跡,呈現出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和八百壯士的英勇形象。《八佰》是這群勇士共同的名字;是一條河間隔出天堂與地獄的戰爭史奇觀;更是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的英雄縮影。
電影里中國軍人堅守倉庫英勇抵抗與一河之隔的'租界里的歌舞升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的確如此。1937年的大部分國人并沒有覺醒,他們不認為這個國家的戰爭跟他們有任何關系。很多人認為保家衛國流血犧牲那是軍人的事情,就算日本人已經轟炸了上海,摧毀了這個城市,也依舊炸不醒租界里的人們。在他們看來,日本人是不敢進入英國租界的,生意繼續做,大戲繼續聽,日子一切如常。就連支援淞滬會戰的地方保安團的民兵,都琢磨著趕緊溜號回家,好把家里的那幾畝麥子給收了。
四行倉庫保衛戰讓租界的國人看到了什么是戰爭,什么是舍生取義,倉庫對岸的蕓蕓眾生也最終完成了從麻木到奮起抗爭的轉變。
在收獲好評的同時,電影《八佰》的熱映也引來了網絡上的不同看法,認為影片夸大了真實的戰況,美化了國民革命軍隊,掩蓋了主力軍隊潰敗撤退的事實。這些批評大多是基于對抗戰初期國民革命軍抵抗不利的不滿情緒。不過,也許對于這部電影大可不必如此苛刻,以電影的形式還原歷史,本身就需要不少的藝術加工。更何況在《八佰》之前,許多人并不了解淞滬會戰這段慘烈的歷史,這部電影起碼讓人們知道了四行倉庫,也知道了上海晉元中學是為了紀念哪位民族英雄。這難道不是《八佰》最大的意義么?
八佰觀后感5
周末,我和家人一起觀看了《八佰》這部電影,看后,我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第88師262旅524團副謝晉元率四百二十余名戰士(對外號稱八百人),孤軍堅守最后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故事。
躍
“賣報了!日本人說只用三個小時就能攻下四行倉庫!”這次的報紙在租界轟動一時,很多外國人都在下注,看看究竟是中國人能堅守抵抗,還是日本人會強行攻占。這邊是天堂,那邊卻是地獄。
四行倉庫的墻體正被敵軍扒開,并被粗魯地塞進了一個個炸藥包,只要外面一炸,里面的人就必死無疑了。但是,日本人還是小看了中國人民的精神,一個個戰士,背著炸藥包,一邊喊著自己的名字,一邊縱身一躍,在那些日本人驚訝的眼神前,綻放出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光輝。我看到這里,不禁熱淚盈眶。是啊,假如沒有他們的跳躍,哪有今天中國的飛越呢!
舉
在面臨堅守兩天的重任的同時,團副謝晉元在征得了大家的同意后,毅然決然地命令士兵第二天一早,就將軍旗升起來,盡管這樣會激起日本人的怒火,但他們不怕,因為他們是中國人。
軍旗升起之后,果然激怒了日本人,敵人一次又一次地對軍旗進行掃射。我們的戰士,第一批死了,第二批補上,第二批死了,第三批再補上。這面軍旗,不僅是國人不屈精神的凝聚,更是用戰士的生命染成,高高地舉起來的。看到這里,我眼眶泛紅,淚水滑落了下來。
送
一根電話線,一座橋,一個狙擊手。
一根電話線是連接兩岸的工具,一座橋是連接兩岸的通道,但是一個狙擊手,他是阻斷連接兩岸的人。租界里的人,任務是跨越橋,穿過狙擊手的封堵,將電話線送進四行倉庫去。這談何容易?但是仍有一大批中國人請愿,去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槍,兩槍,三槍,四槍……橋上躺滿了尸體。終于,有人爬到了最后一個橋墩,但是在他向外爬出的那一瞬間,子彈擊中了他,他將手中的電話線,連同自己的生命,一起扔了出去。我的嘴角忽然一熱,滿嘴咸苦。
我想,電影開頭那只鉆入洞中的白鼠,不正是對那些躲在租界里的中國人的臆像嗎?但是,在中國士兵無懼生死、奮勇守衛的過程中,他們漸漸變了,變成了一匹匹白馬,馱著像趙子龍一樣的戰士們護國殺敵。
先烈們,中國已站起來了,已傲然挺立在這個地球上,愿你們安息!
八佰觀后感6
熱播電影《八佰》中,炮火中戰士們英勇殺敵,不怕犧牲的壯烈場景深深震撼著我的心靈,久久難以釋懷。
伴隨著強烈的愛國情懷以及對革命年代戰火紛飛的惦念。今年我有幸參觀了上海四行倉庫,我覺得重溫那段悲壯的歷史,體會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豪邁,感受華夏千年承先烈,八百壯士耀日月的光輝,對于我們新時代的大學生,也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八佰壯士們的故事家喻戶曉,但是其中的一個橋段讓我記憶猶新。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10月28日,日軍用坦克掩護步兵進攻四行倉庫。危急時刻,國民革命軍戰士陳樹生在自己身上捆滿手榴彈,從六樓窗口躍入敵人小分隊,與多名日軍同歸于盡壯烈犧牲,年僅21歲。看到這一幕,我就在想,究竟是什么讓我們的戰士不怕犧牲?我想這就是軍人的神圣的使命與責任,一種深沉而綿長的愛國情懷。
有人說什么是愛國,我想對于作為一名關院學子來說,愛國就是將自己的奮斗歷程足跡與關院的發展,與祖國的騰飛緊密地相結合在一起,不斷在關院修煉自己的素質以及才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海關接班人。
一座倉庫因為有了英雄們的堅守,才最終成為我們國家永恒的豐碑;一場戰斗因為有了先輩們的熱血,才最終成為我們民族刻骨的`記憶。豐碑和記憶給世人展示的是中國軍人可貴的國家信念和民族精神。
戰士們把自我的價值和國家存亡民族榮辱有機融合,才能夠擊退強敵,最終實現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我們當代的大學生應不忘歷史,珍愛和平,銘記英雄;將自我的志向與奮斗融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時代偉業,才能一展人生壯麗多姿的畫卷。
有人說我們究竟是為了什么去愛我們的國家,去讓我們的國家不斷地強大,我認為我們就是獨立地個體,在不斷地奮斗中去實現我們自己地價值與擔當,我覺得我們所有的付出終將會有所回報的,希望我們都能夠拼盡全力為了我們的夢想不斷地努力與堅持,因為我依然相信我們所謂那種堅持地價值與意義,我依然為了我們最好地時間去奮斗,我們就是未來地書寫者,我們就是未來地擔當與自強地代表領袖,我們就是未來地驕傲!
八佰觀后感7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的生命如稻草般脆弱,可一旦做了平常人做不到的事,那就不再平凡,不再平庸,變得堅不可摧。我們存在于這個時代,就必須肩負起這個時代的命運,無論是鼎盛還是衰敗,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做這個國家的支柱,一個人或許是渺小的,但所有人都是同一條心,那一定是不可摧折的!
回顧歷史,顯得的當下存在太美好,與那時的人們比起來,為什么我們可以這么幸運?
革命烈士用滿腔熱血譜寫著這個民族的魂魄,可一旦這個民族病了,只憑屈指可數勇敢的、無畏的人民是不夠的,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是不能留給外人的!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在遭受危難時是不容易被打敗的,從古至今,頑強的精神一直流淌在革命的路上。
1937年10月,上海淪陷,遍地狼藉。從影片中看到,一江之隔一面的'大地上富麗堂皇,燈紅酒綠,河水上映著對岸臺子上的戲子,滿臉洋溢著笑容,臺下人在喧鬧中有說有笑,孩子們在寬闊的街道上輕盈的跑著,時不時回回頭看看自己的父母有沒有跟上來,路邊賣糖葫蘆的專心收著錢。這邊沒有硝煙,這里是租界。
一面的大地上,千瘡百孔,骯臟的水潭里沉寂著泥土和血跡。倉庫的樓被摧殘的奄奄一息,樓內壯士滿身傷痕,一個又一個生命在支撐著這片土地。第二日,日本人向四行倉庫攻擊我們沒有足夠先進的武器,即使日本人即將炸破樓梯,我們也沒有辦法……只能用一個又一個生命背著炸彈去破壞日本人的進攻,壯士們連續的把自己投入敵群,就是這樣才阻止了日本人進一步攻擊。可上海四萬萬同胞呢?去哪里了?還是在租界里面貪生怕死,每天一推開窗子,聽見的就是槍聲、炮聲,就看見四行倉庫的人拼命與敵人抗爭。每個人都是血肉之軀,誰又不怕死呢?還是眼睜睜的看著這片土地被各國列強瓜分,還是看著同胞們白白地失去生命,上海之所以淪陷,并非中國人少,而是我們不夠團結,如果同一條心,我們或許不會讓壯士們用身體當炸藥,活生生的被炸死。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民族正是有這些精忠報國的人,這個民族才沒有亡!追溯歷史,這個民族有過興盛,有過衰敗,卻從未懼怕過!
拯救中國并非是靠四行倉庫內的800人,壯士們的犧牲,只是為了點醒這個民族,點醒我們的魂魄,抗日的精神在于頑強,在于活著,生命給予這個民族最純真的感情,因為這里是我們的家。
八佰觀后感8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后一支中國部隊,這是由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四百將士——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有“八百人”,這“八佰壯士”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以這一彈丸之地抗擊瘋狂進攻的數萬日軍,激戰四晝夜,斃敵200余人,接到撤退命令后,英勇頑強過橋進入租界的故事。
什么是一場戰爭的勝利?
消滅。是的,“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消滅對手——狹路相逢勇者勝!當豺狼虎豹進犯我們的.家園,怯懦自私的“老鐵”,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為了勇猛之士;對母親的割舍不下的“羊拐”,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為了勇猛之士;要帶弟弟回家的“端午”,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為了勇猛之士;十幾歲的“小湖北”,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為了勇猛之士……這就是那“八佰壯士”,在敵我軍力差距懸殊的情況下,“四行孤軍”每個人心里都明白:這是一場必死無疑的戰斗,此戰,就是赴死。
死,是血淋淋的開始。樹立起旗幟,主動挑戰可能面臨更快速地毀滅,偃旗備戰可能還能堅持兩天——為鼓舞士氣,振奮人心,他們選擇了升旗,“我們為中國而生,死不足惜”!為此,“八佰壯士”用暴露在屋頂的生命迎接日寇飛機的掃射,前赴后繼護旗不倒:一個班的戰士,沖上來,被擊中,血肉橫飛,倒下去;再一個班的戰士,沖上來,被擊中,血肉橫飛,倒下去;再一個班……沒有畏懼,沒有退縮,沒有屈服,太可怕了,為這無畏的犧牲,我哭到顫抖,他們秉持的信念屹立不倒,用生命換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陳樹生身系炸藥,從三樓跳下去,跳到手榴彈打不透的敵人的鋼板護甲里面,爆炸!義無反顧,斗志昂揚,然后一個接一個的年輕生命都用這樣的方式與敵人同歸于盡……原本是毫無意義的作秀——當時正值九國公約會議召開, 伸手,牽手,拉手,抗爭,奮戰……
生命真好,戰爭過后廢墟的鏡頭切換,隨之而來的是高樓林立,陽光溫暖,充滿活力的新世界。
這才是勝利的光芒。
八佰觀后感9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清晨,朗朗書聲的校園里時常會出現這一幕——莊重而嚴肅的升國旗儀式,每當此時,頸系紅領巾的同學們頂著烈日,將右手高舉過頭項,注視著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這,是我們少先隊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敬。
我心中的國旗,是那高高掛在天空,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它矩形的紅色旗面,象征著革命,象征著中華民族不敗的靈魂;在這碩大鮮紅的旗幟右上方,綴著五顆金黃的五角星,大星居左,四顆小星,環繞在大星之右。那顆大五角星正代表著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而四顆小五角星則代表四個階級,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征中國人民的大團結。
記得從幼兒園起,懵懵懂懂的我們在心中卻已知國旗的神圣,這是一種信念滋養在心間。每當周一上午,國歌奏響時,那些頑皮的、愛上躥下跳的小朋友們,此時此刻都安靜了下來,抬頭挺胸,那冒著豆大汗粒的額頭下,那雙似乎要瞪出眼眶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視著冉冉升起的國旗。
上小學了,學校經常邀請一些老黨員、老紅軍來學校,給我們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悠久歷史及優良傳統,那時的我們還不懂事,總是覺得反反復復聽了那么遍,甚至都有些不耐煩了。可是我們當時何曾想過,這一次次的宣誓、演講、解說,積累著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友愛,和我們今天幸福生的來之不易啊。
上中學了,伴隨著功課多元化的`增加,我們肩上的學習擔子愈加變沉,在老師和學校的教育下,我們對黨、對國旗的認知愈加深刻。黨和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全面的成長環境,學校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我們也為著心中的理想,在不停奔跑、努力奮斗,這不就是我們的初心嗎?我們在國旗下成長,在黨的陪伴與守護下長大。
五星紅旗,伴我們成長;五紅紅旗,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為五星紅旗祈禱:原將來的我們,都能成長為棟梁之才,化作五星紅旗上面一顆顆小小的星星,為祖國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奉獻出我們的一腔熱血、一份力量。
我們在國旗下快樂成長,我們在國旗下幸福生活,讓我們在五星紅旗的帶領下,向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八佰觀后感10
管虎導演的《八佰》上映后,我一直密切關注著,近日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觀影活動,也算圓了觀看《八佰》的心愿。
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軍堅守最后的防線,留守在上海四行倉庫。“五人為伍,百人為卒”,于是影名《八佰》。
伴隨著燈光的關閉,電影開始:一支保安團穿梭在雜草叢生的荒原,幾個人嘴里念叨著湖北方言,“迅速打掃戰場,秋收前回家收莊稼”。懷著疑惑的想法隨著鏡頭一拉,不遠處便是黑煙滾滾、斷壁殘桓、滿目蒼夷的`上海城,心里一窒,他們此去必兇多吉少。鏡頭一轉,保安團被日軍發現,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
隨著鏡頭一暗,一條蘇州小河分隔了四行倉庫與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形成強烈對比,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尸橫遍野,給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戰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日軍組隊扛著鋼板陣沖到最薄弱的西墻下,爆破樓體,我方手榴彈又不起作用,在這最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個從電影一開始就沒出現的小角色卻讓我記住了他的名字—陳樹生。
他脖子上掛上兩捆手榴彈,沖向被日軍炸開的墻口,拉開弦又身中數槍,毅然決然的縱身跳了下去。嘭!接著一個又一個戰士捆著手榴彈跳了下去,聽到那聲“娘,孩兒不孝了!”我已經控制不住眼淚,握緊的的拳頭一直沒松開過,正所謂“我以我血薦軒轅”。
國難當頭之際,看賭場的小刀哥、臺上的戲子、女童子軍、沒了工作的老師,都成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這樣一群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寧死守護國旗不倒。
這部電影觀看完,我遲遲不能從悲傷中緩解過來。可以說電影中的許多片段讓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還有來自民族苦難的同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的舍生取義。
電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馬,在如此混亂的戰爭環境中,通體雪白、長鬃飛揚,它代表的是希望和未來,也是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無畏不屈精神的延續。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我們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變得更加強大,才不會讓歷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們,致敬!
八佰觀后感11
前兩天,我去電影院看了八佰這個電影。
他是淞滬會戰后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余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百壯士”抱定為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侵略者,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余次瘋狂進攻。其戰斗事跡之英勇,愛國氣節之豪壯,振奮國人,震驚世界。
它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被現場直播的戰爭。它以蘇州河為界限,一邊是歌舞升平的租界,一邊是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就像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這場戰斗是淞瀘會戰的最后一役。團長謝晉元,明白這一站的意義,敵我戰力相差的巨大,他已經做好全軍覆沒的準備。四行倉庫背靠租借,地理位置懸殊,且易守難攻他是四家銀行的合資倉庫。有大量食物軍用級醫物儲備,倉庫附近還裝有30萬立方米的巨型煤氣罐。
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爆炸,日軍擔心戰火波及租界,不敢輕易使用重型武器。西方列強為避免戰火波及租界,強迫國軍指揮部命令謝晉元撤退。盡管謝晉元再三表示拼死一戰的決心,但軍令難為。
他是一個看了就讓人忘不掉的電影,我們也不會忘記800壯士在那四天四夜的'煎熬。我最難忘的一幕是日軍帶著“怪車”發起進攻,“怪車”將車上的流星錘高高舉起,砸向了四行倉庫西側的墻上,守衛四行倉庫的壯士為了保護西側的墻很多都英勇的犧牲了。令我非常感動的是,那些曾經很怕死的人,現在也英勇無畏的參加戰斗,渾身布滿了傷痕。這個時候,日軍高舉著盾牌強行突襲到四行倉庫樓下,四行倉庫隨時都有被攻陷的危險。千鈞一發的時候,只聽轟的一聲,原來是一位英雄背著炸藥包從樓上一躍而下,口里高喊著:孩兒不嫩能夠盡孝了,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四行倉庫的安全,其他人也英勇的跳了下去,四行倉庫安全了。租界的人們看到這一幕,都感動的留下了眼淚。我自己看到這里,也被這些英雄壯舉感染了。
10月30日當晚,800壯士只得在槍林彈雨中,分組撤退。電影的結局就定格在沖橋的這一幕。
八佰觀后感12
“誓不輕易撤退,亦決不做片刻偷生之計。”“晉元未死前,全營官兵必向倭寇取償相當代價。”這是謝晉元團長在進駐四行倉庫前所立下的錚錚誓言。這蕩氣回腸的誓言拉開了一場八佰壯士的傳奇序幕!
這是一場在戰略上毫無意義,在戰術上毫無勝算的淞滬會戰的尾聲戰斗,也是一場向全世界直播的戰斗。它沒有阻止日軍侵略的鐵蹄,也沒有如有的人所期盼的引發國際社會的同情、調停,但它向全世界展示了國人抗戰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戰斗整整歷經四天四夜,面對多出十幾倍的日軍,中國軍隊多次打退敵人的沖鋒,最后以9人死亡,20余人受傷的代價,擊斃200多名敵人。一條蘇州河為界,一邊是戰火紛飛,血火滿天;一邊是歌舞升平的“東方巴黎”。這場戰斗一面揭示著近代中國的悲情與屈辱,另一方面展露了華夏兒女的不屈與憤怒!
電影中,作為江湖兒女的“刀子”,義無反顧地請命,勇往直前地奔跑,拉動著每一位觀影人的心。四川軍人陳樹生為了阻止日軍炸開四行倉庫的墻體,在身上綁滿手榴彈,然后毫不猶豫地拔下引線,從窗口縱身一躍,跟樓下地日軍同歸于盡。在赴死之前,他用鮮血在一塊白布上寫下給母親的遺書:“舍生取義,兒所愿也!”壯哉,斯言!短短八個字,卻能如此鏗鏘有力。白布血字,直擊人心,讓人不禁為之動容。還有很多的主角配角用他們的角度為我們演繹了滅國亡種危險下我們國人的拳拳愛國情!
短兵沖鋒,平射炮猛轟,甚至是毒氣瓦斯彈也仍未能撕開四行倉庫的防線。但慘烈的戰斗換來的只是租界各國的'不滿與不安,為避免戰火禍及租界,他們強迫國軍最高當局向謝晉元下達撤退的命令。10月30日晚,這支孤軍含淚撤進租界。
影片從頭到尾營造的真實感以及國人以卵擊石但仍義無反顧的孤勇讓人不禁唏噓。除此之外,觀影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劇中演員的濃重的湖北口音了。這是因為當時524團在淞滬會戰中減員過多,由通城縣保安團補充兵員,其中湖北人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這不禁讓人聯想到2020年的中國戰疫第一線——湖北省和武漢市。華夏兒女總是在危難中爆發出令世人側目的勇氣和精神。中國人從來不缺少迎難而上,舍生取義的民族的脊梁。我們可以通過電影來回望歷史,我們也在創造并見證著歷史。愿所有為民族的解放復興而獻身的英雄們安息,當下中國的強大,正是我等所有華夏兒女共同的心愿!
八佰觀后感13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題記
南面歌舞升平,紙醉金迷;北邊灰暗殘破,尸橫遍野。一條不算寬的蘇州河隔開了天堂和地獄。
如今,那座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依舊佇立在那里,像一顆頑固的釘子,將那段兇險荒誕的歲月與繁華錦繡釘在一起。
不知在座諸君是否想過,如果我們置身于那個山河飄零破碎的年代,會作何選擇是獨善其身,還是舍身為國?故事的主人公其實是一群逃兵,是農民,開始也只是想著打掃戰場,不會有性命之憂。所以當他們面對殘暴的日本軍隊時,本能地選擇了逃避。但就是這群小人物,將國人在面對生死,面對國家存亡的抉擇與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端午,一個連槍都不敢開的新兵,一個想逃離戰火的農民,一個想回家的孩子,眼睜睜地看著無數戰友倒在血泊之中,眼睜睜地看著叔叔被日軍凌遲處死,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個小伙子綁著炸彈跳樓自爆。一次次殘暴的現實捶打著他稚嫩的心,端午的抗爭意識也逐漸覺醒,終為護旗而獻身。我在老家讀過私塾,沒去過縣城,我就想看下上海長什么樣子。我娘還在家里等我,你放了我吧,我想回家。很難想象,一個如此單純甚至有些懦弱的孩子最后面對死亡時竟不再恐懼,只有平靜。七月哥,團座的親信,在對小湖北說我死了之后,你補上的時候是那樣的從容淡定。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當將士們面對日軍鐵甲無力擊破,只得靠士兵用身體綁上大量手榴彈,瓦解敵人的'銅墻鐵壁時,他們沒有害怕,沒有退縮,有的,只是對敵人無盡的憤怒!那句綁緊點,直戳我們內心。那自爆前的聲聲怒吼穿破長空,震撼著租界中的同胞,也穿越時空,深深震撼著熒屏前的我們!
彼時,四行倉庫的處境不能不讓人聯想到當時的中國。半壁江山傾頹,中華存亡旦夕,可謂百事休敝,大廈將傾。中華民族到底是浴血反抗,還是做個所謂的順民?《八佰》提醒著你我,和平盛世的美好,皆是前人苦難英雄血淚鋪就。
白馬舞翩躚,夢回銀槍雕鞍。壯士去兮難再返,且把青天白日還!
當全人類的災難具體到每個個體身上,其不能違抗的強勢難以言說。好在中國人信命,卻不服命,若天地無眼,不見人間疾苦,便教人為改命,即便拼個身亡形銷,也總會有人為中華民族之存續而戰斗。古岳飛于謙如是,今八百壯士如是,明日你我,亦當如是!
八佰觀后感14
電影開場就布局了兩個場景,充滿和平和喧囂的蘇州河對岸以及形成強烈鮮明的宛如廢墟,荒無人煙的四行倉庫。很明顯,河的一端是充滿希望和繁華的“天堂”,而另一端則是遍布殘缺樓房,荒涼的“地獄”。
我想,影片中貫穿全程的一個線索,就是白馬。白馬的出現,是四行倉庫人們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人們心中的希望。白馬的白,新,亮和四行倉庫的`黑,破,舊產生了鮮明的對比,象征著在四行倉庫這種黑暗,破舊,充滿絕望的逆境中有了一絲照入的希望。這也象征著人們內心開始從對死亡的畏懼轉換成不懼艱險,奮勇向前的決心。而最后,純亮雪白的白馬,身上染上了鮮血,在路上奔馳,這難道不是人們用獻血染成的希望嗎?希望從頭到尾都沒有消失過,反而因為人們的英勇奮戰,不懼艱險更加熠熠發光,重燃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喚起人們心中的家國情懷!
影片從開始到結束,展現了我軍幾百個人防守四行倉庫四天的經過,見證了士兵們從剛進來的稚嫩敏感到了成熟勇敢的蛻變。或許每個人心里都有害怕死亡的那一面,但是當家國破碎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所有害怕都煙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滿腔熱血。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團附謝晉元在面對堅持防守兩天和升起國旗面對日軍更加猛烈的進攻時,毅然決然選擇了后者。顯然,在謝晉元眼中民族榮譽感和喚起民族危亡意識比單純的防御更有效。而之后用鮮血護住不倒的國旗,也正向河對岸展示了正如何香凝先生所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壯言。
而影片最后,接到了撤退命令后,在日軍的猛烈射擊下,四行倉庫的士兵撤離到對岸的途中,我們也看到了對岸人民密切注視著民族同胞的生死存亡,紛紛獻出自己的努力,這一過程也是喚醒民族同胞同仇敵愾,團結對外的高潮。盡管看似并不成功的撤退,卻帶來了最成功的結局。士兵們所展現的精神給中華民族的病打了一劑良藥,只要有活著的士兵沖出重圍,就能喚起部分中華民族的精神意識,而在人民群眾的推動下,這種意識勢必是大勢所趨,也勢必會帶來最終的勝利!
八佰觀后感15
《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寫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黨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420人留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為壯聲勢,對外號稱800人。
上海四行倉庫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里燈紅酒綠,賭場、戲院正常營業,街道上熙熙攘攘。河對岸團附謝晉元告訴大家,這里是我們最后的陣地,也是我們的墳墓。
謝團長接到上峰的命令,要死守四行倉庫,倉庫的對面就是英法租界。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給你看,換取英美等國際勢力的同情。戰斗很慘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國,各大國際報紙的記者紛紛架起設備在對岸拍攝,報導戰況。同時更多的.是河對岸的中國看客。他們把戰斗當戲看。而我坐在熒幕前看著他們,我心里怒斥這些看客。然后電影里飛艇上的外國觀察員指責中國看客的冷漠。
這400人并不是想當英雄,也不想撐英雄。四百壯士英勇抵抗日軍,意思沒錯,但進到歷史現場確不是這樣的。他們有些是農民,稀里糊涂被抓來當兵。張譯演的文職軍官也只會打算盤,不會打槍。他們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影片的第一幕不是打日本,而是中國軍隊在槍斃逃兵。
懦夫經過戰火的洗禮變成戰士這是基本套路。對岸觀戰的大學生看到國軍應勇戰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們,他們對戰爭有著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們眼中的戰爭是一些書本上的傳奇。當見到強大的敵人,槍火紛飛,尸橫遍地時,這種浪漫就消失殆盡了。真正見過戰爭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姜武飾演的老鐵,不管你怎么罵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看到身邊兄弟受傷,他也生惻隱之心要去救人。等他付諸行動時,戰爭馬上就給了他教訓,讓他負了傷。
最后他們奉命撤退。上面知道繼續表演沒有意義了,英美出于自己利益的考慮不會支援中國。謝團長希望戰斗能重新激發戰士們對戰局的信心。
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說,上海淪陷大局已定,七十萬國軍都沒干成事,你們四百人能成。
謝團長還不甘心,希望這場戰斗能激發對岸群眾的戰斗熱情。
黃曉明冷冷回到,他們的熱情馬上就會消退,這些人的熱情改變不了戰局。戰爭的背后都是政治。
這個真相是告訴特派員告訴謝團長的,也是導演想告訴觀眾的。
你們這么做到底值不值,后人會如何評說。八佰的幸存者楊養正晚年在接受鳳凰衛視采訪時說,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個軍人,為國家打日本。
【八佰觀后感】相關文章:
《八佰》觀后感09-05
八佰觀后感07-20
八佰觀后感03-17
《八佰》觀后感06-23
八佰觀后感08-30
八佰觀后感01-03
《八佰》觀后感【薦】11-28
【精】《八佰》觀后感11-28
《八佰》觀后感【推薦】11-28
【薦】《八佰》觀后感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