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紀錄片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鏡子》紀錄片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1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整個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味地強加,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讓他們對家長對學習都產生了較大的抵觸,到最后出現基本無法正常溝通的局面。這個時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進某些機構進行“特訓”。面對圖中的場景,家長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難受,他們也知道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孩子過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齡的孩子更強。當孩子渴望得到家長關心的時候,你們往往表現的`是不耐煩?孩子對于家長的表現是最為在意的,你們的一些行為,一些語言都會對成長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孩子的未來,更不應該去剝奪和干預孩子自主的選擇權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重視和鼓勵孩子的獨立判斷和選擇,在他們無力的時候推一把,在他們跌倒的時候給予鼓勵,相信他們自己成長的潛力,給它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創造和實現自我的價值。
我們應該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義和存在價值。父母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榜樣,只有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會受益。事實上,很多的家長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擔憂和太多的恐懼,這份厚重的“愛”壓得他們透不過氣,其實這都是家長缺乏自我價值的表現。
知子花為您提供一對一心智輔導,幫您自我提升,解決婚姻關系,為您困惑、焦慮、憤怒等情緒提供支持和疏導,改善家庭模式,緩解教育壓力。讓您和孩子良好的親子關系和愛的連接滋養彼此的生命。
生活的過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過程,我們隨時隨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現,為孩子示范我們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的品質和言行。如果說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復印件,家長朋友們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實的幸福。
張馨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心理醫院實習經歷,在校期間豐富的心理咨詢與教育,團體輔導經驗。擅長青少年成長,親子溝通等心理健康問題的咨詢與輔導。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2
最近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鏡子》在央視CCTV—12頻道《天網》欄目上映,該紀錄片分三集講述了各種“問題”孩子被強制帶入訓練營的事情,讓人感受頗多。筆者并非心理專家、也非教育相關職業,所以本文僅僅是帶大家了解一下這是一部什么樣的紀錄片,以下內容為業余觀點。
看完前兩集,筆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家長本身就存在“問題”?這些“問題”難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個“問題”孩子背后,沒有一個“問題”家庭?究竟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家長的責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難道這些孩子不想做一個陽光少年?為什么我的童年和別人不一樣?本紀錄片都給您帶來詳細解答!
筆者記得片中有這樣的情節“我告訴你們,最好不要抓著我,你們抓著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讓他跳,你看他敢嗎,他每次說完這句話,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孫子”,這些“狠話”都是出自幾個花季少年的口中,有的孩子甚至才上小學,為什么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也許,紀錄片《鏡子》能給你帶來更多思考。
正如片名《鏡子》一樣,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整個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味地強加,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讓他們對家長對學習都產生了較大的抵觸,到最后出現基本無法正常溝通的局面。這個時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進某些機構進行“特訓”。面對圖中的場景,家長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難受,他們也知道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孩子過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齡的孩子更強。當孩子渴望得到家長關心的時候,你們往往表現的是不耐煩?孩子對于家長的表現是最為在意的,你們的一些行為,一些語言都會對成長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家長總在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摩孩子的心理,而不是真誠的去和他去溝通,去弄懂他真正在想什么。但是這些始終是片面的猜測。
孩子也認為家長過于意識強加,讓自己在生活中沒有自己的主見。自己買的東西回家就被家長丟掉,自己的想法還沒說完,就被他們否決。
其實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長的理解,得到家長的愛,但是家長的錯愛往往造就了這些“問題”孩子。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相關文章:
紀錄片鏡子的觀后感10-20
鏡子的紀錄片觀后感11-12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11-21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9篇12-03
央視紀錄片鏡子觀后感(通用14篇)08-11
鏡子10-02
鏡子的作文07-05
鏡子的作文12-21
鏡子的作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