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1921的觀后感(精選12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1921的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1921的觀后感 篇1
前一段時間的熱播劇,《中國1921》重現在1921年以前,中國的動蕩場景和軍閥混戰的混亂年代的一批以毛澤東為首的青年人從渴望赴法流學到堅實了斗爭革命的轉變,再現了那一代年輕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再現了毛澤東青年時期勵志改變中國現狀,改變軍閥統治,人民當家作主的決心與活動。
從影片本身來看,雖是講建黨以前的故事,實則對現代的年青人有著極大的學習和借薦作用。電視一開始就講一群以毛澤東為首的年輕人從湖南來到北平,準備籌款赴法留學。但是眼看著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非但沒有疇到款,連身上的盤纏也所剩無幾,同學們雖心念法,但不得不面對眼前的問題。心中的夢想想要實現,先要安身立命,找工作。這段情節讓我想到現在大學生就業。這幾年高校連年擴招。使不少大學生一畢業就面臨失業的危機。許多人在壓力之下不得不放棄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可能,改換其他的工作。還有許多人無論怎樣還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索性不找了,成了啃老族。其實呢,不是找不到,而是不肯降低找工作的標準。如果降低標準,三百六十行,一定會有屬于自己的位置。
劇中的毛澤東不等不靠,以洗衣起家,幫老師楊昌濟完成書稿,后來,他成了北大圖書館的館理員。此時的毛澤東并沒有忘記自己心中的夢想,只是當時的他看到殘破的中國心中堪憂,逐漸打消了出國的念頭,他相信在中國也一定可以現自己的理想。他覺得在這個社會的大課堂上是永遠也學不完的。從最初的當圖書館理員,當小學教員,組織愛國運動,辦報紙,到后來的驅張,組黨,這就是一個人的`成長,變得成熟,睿智。我們看到的偉人也并不是一開始就懂得自己的路,國家的路應該怎么走,但是我們總能看到那些閃著成熟辦事,理性思維的影子。
一個青年人的成長就是這樣,想到今天的大學生。必須承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但是先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哪怕是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因為我們畢竟還有心中的夢想,在這個過程中盡管隨著時間的變幻,環境的變幻,夢想也許變了模樣,經過社會的習禮,它可能變得更加實際,成熟,理智。現在的我們再向理想前進,努力時,也就會越發的從容不迫。就像這毛澤東一樣。
此劇的男主角四年前就演過一部叫《恰同學少年》的電視,也演毛澤東,當時看完覺得為之一振,如果說上個劇的毛澤東還是個有才華的清澀少年,那這部劇當中的毛澤東思想和行動上有了更加有謀有略,更加成熟,穩重。
這個歷史劇還有許多值得一說的地方,我就不一一例舉了,歷史劇就應該這樣,既要還原歷史,又要借古喻今!
電影1921的觀后感 篇2
紀念性史詩劇《中國1921》,稱得上是一部精彩還原歷史且創新了革命歷史想象的主旋律作品。
《中國1921》在再現偉人的青春奮斗史時令觀眾看到的是新的和美的革命歷史想象,這種創新的革命歷史想象的意義在于:要對歷史和現實表示出雙重的尊重。它不是戲說和消費紅色歷史,也不滿足于還原與開掘歷史,它的開掘與還原更注重對應當下歷史轉折中的價值訴求和今天執政黨的合法性依據,所以被觀眾稱為一部極具親和力的劇作。
《中國1921》劇情從1918年8月毛澤東和新民學會26位青年學子溯湘江北上,切入“后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國歷史。這段歷史從國史上講是最為“內憂外患”的一段。一戰結束后的中國,以戰勝國姿態凱旋,本以為可以揚眉吐氣,但此時的中國時局依然是一盤散沙。徐世昌狡詐,段祺瑞以擴充軍隊為目的進而賣國,南北軍閥各懷鬼胎,而列強更是伺機而動。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陷入困境,這一切讓人深深明白:這是一個爛攤子,唯有革新才能救中國。一群年輕的仁人志士四處奔走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救亡圖存運動。此時的中國,李大釗、陳獨秀、蔡元培、魯迅以及邵飄萍等,他們成為了這個時代思想的中流砥柱,生在這個時代的毛澤東,盡情地吸收著新的時代思潮。《中國1921》以此為3條線索展開敘事,完整地展現了1918年到1921年的中國故事。
《中國1921》成功地塑造了中國早期共產主義者的群像,而尤以毛澤東形象最為成功。這種成功在于兩個方面:事件作為和人格魅力,二者又是交融互動的。一方面據于史實,表現了過去鮮為人知或沒有表現過的毛澤東早年革命經歷。如籌款送先進學子赴法留學;在湖南與北京兩地展開聲勢浩大的“驅張”運動;創辦《湘江評淪》并使之聲震中國;建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等“事件作為”。這些都帶給觀眾對毛澤東的歷史的新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充分展現了青年毛澤東的人格魅力。如他從不畏懼困難,面對握有重兵的軍閥張敬堯、譚延闓,他不避斧鉞發動驅張、反對軍閥專制;他思想敏銳又才華橫溢,幾乎是一個人創辦了震古爍今的《湘江評論》,既是主筆又兼印刷發行;他不慕虛名,保持著農家子弟的質樸;他敬師愛友,不論是對李大釗,陳獨秀還是楊昌濟都執弟子之禮,在同鄉同學們中間他是領頭人;他深愛著楊開慧,遲遲不答應開慧是因為怕將來做一個職業革命家不能保護她……而最主要的品格還在于他“心懷天下”的鴻鵠之志。從劇一開始他送同學們赴法尋找救國真理,因資費不夠他決定留在中國,到最后毀家紓難,回韶山沖散盡家產,帶領兩個弟弟,一個堂妹和楊開慧徹底告別九泉之下的爹娘,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征途。青年毛澤東身上就顯露出高情遠志、中流擊楫的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領袖潛質。
這種新的和美的革命歷史想象在劇中另一個人物楊開慧身上也表現得十分充分。初戀和婚姻常常是人物人性化抒寫的`重要組成部分。楊開慧屬于那種“湘女多情”,但更主要的是她與毛澤東有著一致的思想傾向。她在女校帶頭剪短發并把剪下的一綹頭發寄給遠在北京的毛澤東。她大膽追求毛澤東。雨中,楊開慧問毛澤東:“你為什么躲避我?”“你怕連累我!”但隨即楊開慧沖毛澤東說:“我們結婚吧,我給你生孩子,下雨不怕,打雷不怕,殺頭不怕”“我知道你心里裝的是天下,可我心里裝的是你!”此時兩位年輕人緊緊擁抱在一起。這是一首真正的愛情凱歌。開慧結婚不做“俗人之舉”,走著來到毛澤東住處,六塊大洋辦了一桌酒席。新婚之夜對丈夫說:“我不需要你給我什么東西,我來這世上是來幫你的。”柔女的情調和烈女的情懷融為一體,這是楊開慧形象刻劃的最為成功之處。一個感人至深的嶄新的楊開慧形象鮮明地在熒屏上站立起來。并其后與毛澤東雙雙印證了諾言:一個擔當了天下大任,一個為毛澤東獻出了一切包括生命。
《中國1921》創新的革命歷史想象不僅明晰地表現在毛澤東、楊開慧形象塑造上,也包含在中國共產黨創立時的一批年輕人的生動刻畫上。
電影1921的觀后感 篇3
這個暑假按照學校安排觀看了《中國1921》本對歷史故事不感興趣的我竟然從頭到尾認真地觀看了一遍,本片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程,艱難的創建之路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的堅守,最終實現了心中的理想。
本片以毛澤東等人為主在上海開展的“六三運動”開始,他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漸漸地與改良主義者、折衷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分道揚鑣,之后他們先后推動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宣傳、幫助各地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直到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建設中國共產黨這個過程漫長而艱難,他的建立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人對自己理想堅守和一直以來為了這個理想做出的'努力。
還記得故事剛開始的時候一群以毛澤東為首的年輕學生從湖南來到北京,準備赴法留學。但是路上的船票沒有人管得他們自己負擔,身上的盤纏也所剩無幾,一天天過去了也沒有疇到款,同學們雖心念法,但現在的他們連飯也吃不上,他們一個個心灰意冷,但這是的毛澤東領著大家吟唱詩歌振奮精神,困難面前精神不倒,他帶著大家給大學生洗衣服,他幫老師楊昌濟完成書稿,去北大圖書館當理員。就是這樣他們堅持著留在北京,為了有一天實現自己的理想。這個時候的毛澤東讓我不由得佩服不已,饑寒交迫之下的他能克服重重困難堅守自己最初的夢想,回想自己的成長之路上曾經遇到過這樣那樣的小困難時總是抱怨和退縮,毛澤東在理想面前的堅持和困難面前的努力正是我需要學習的。
在毛澤東為夢想努力的這段時間里他也看到了中國不堪的現狀讓他心生擔憂,于是他打消了出國的念頭,他相信在中國也一定可以他覺得在這個社會的大課堂上是永遠也學不完的。他開始組織愛國運動,辦報紙,理念逐漸清晰的她帶領大家開展驅張運動,組建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們心中的理想。這是這部奮斗史才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也才有了新中國。
現在的中國文明富強,人民生活安定幸福,現在的生活離不開每一位共產黨人的努力,離不開他們對理想的堅守和努力,我想現在的我們要繼續繼承革命先輩的理想信念,為我們國家的不斷富強而努力奮斗!
電影1921的觀后感 篇4
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一件開天辟地的事情,其影響力不亞于后來的新中國誕生,如何再現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除了要再現偉人的豐功偉績之外,更大的目的在于闡述歷史的必然,這樣一來難題就得擺上臺面,如何把思想融進那個時代紛紛擾擾的思潮當中,這才是關鍵。于是這樣一部紅色題材劇就具有了史詩的氣質,毛澤東的一生是偉人的一生,也是道不盡的一生,本劇截取毛澤東青年時期和一幫先驅如何創立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為藍本,再現了歷史的必然。毛澤東的一生在他的詩中均有所體現,本劇也基于此,不同階段的心態也都能從詩中一一解讀。
對于紅色革命題材劇,知識分子的朝氣蓬勃和堅定的信仰歷來都是電視劇中一道讓人賞心悅目的風景,沒辦法,要怪的話就怪現代人信仰都缺失了,這一切無非是想告訴我們,瞧,那時的'年輕人多么有朝氣,有信仰,有恒心,這其實也是毛澤東形象最有力的寫照,為再現偉人豐功偉績的一生,本劇從縱面到截面全方位再現了幾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而在這些重大事件中起到貫穿始終作用的幾個人物,徐世昌、孫中山、段祺瑞、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在歷史事件中的沉浮成為最佳看點,也正是應了毛澤東那一句詩:“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詩中感嘆了創業的不易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表述了繼往開來的決心和魄力。本劇也基于此講述了一個大時代的環境之下,那些“風流人物”,他們對于人生道路的抉擇、以及思想主張等等,都成為了后來新的歷史篇章的見證。
毛澤東的一生是豪情壯志的一生,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正是青年毛澤東的寫照。當時的中國正值內憂外患,一戰結束后的中國,以戰勝國姿態凱旋歸來,本以為可以揚眉吐氣,但此時的中國內憂外患,中國時局依然是一盤散沙,徐世昌狡詐,段祺瑞以擴充軍餉為目的進而賣國,南北軍閥各懷鬼胎,而列強更是伺機而動,孫中山下野,這一切的一切,讓人深深明白,這是一個爛攤子,唯有革新一切才能救中國,一群年輕的仁人志士四處奔走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救亡圖存運動,時勢造就英雄,此時的中國,李大釗、陳獨秀、蔡元培,他們生于時,長于時,成為了這個時代思想的中流砥柱,生在這個時代的毛澤東,盡情的吸收著時代思潮,苦思救亡運動。1921年是個特別的年份,這一年,以毛澤東為首的先驅創立了中國共產黨,一個劃時代意義的政黨就此誕生,一群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也照耀著日后的中國。
本劇再現了毛澤東如何審時度勢,分析當下,著眼未來的高瞻遠矚,突出了偉人高大的形象,把偉人如何創業,如何撈取第一桶金,如何獲取賢內助等等事跡都向世人表述清楚,一部主旋律電視劇做到這里也就夠了,但本劇除了以歷史的視角再現劇中人物段祺瑞、馮國璋、李大釗、蔡和森、楊開慧、馬林等人的命運之外,更是闡述了“任何反動派都是跳梁小丑”的歷史必然。
電影1921的觀后感 篇5
6月9日,央視一套熱播劇《中國1921》研討會在杭州舉行,這部被專家們譽為“偉人版”《奮斗》的電視劇,截至目前在天涯論壇上的點擊率已經突破120萬人次。到會的專家們一致認為,該劇最成功之處在于它作為革命歷史題材的當代意義。
“它有非常強烈的歷史觀照性”
《中國1921》就是回答了兩個問題:中國共產黨是怎樣誕生的,為什么會誕生。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認為,該劇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它有非常強烈的歷史觀照性”。它用宏大時代背景下的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告訴今天的年輕人,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愛情、親情、事業、理想是如何抉擇的。
導演穆德遠希望《中國1921》能給年輕人帶來一些思考。“這些百年前的年輕人所走過和擁有的,與今天的80后、90后所崇尚追求的,到底隔著多大的距離?”
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彭吉象看來,這部劇的成功之處在于找到了與80后、90后一代年輕人的心理對接點:如何平衡和統一個人的奮斗與社會貢獻,并用獨特的青春視角,還原作為普通人的偉人,這成為對年輕人最大的吸引力。
“精心營造還原那個時代的歷史氛圍”
細雨泥濘中,一雙穿著破布鞋、掛著鮮紅傷口的腳匆匆穿行在小巷子里。這是32集電視劇《中國1921》的第一個鏡頭。就是這雙腳帶著25個湖南青年,走向北京,走向全國,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開天辟地的共產主義道路。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電影資料館副館長饒曙光看完后的感覺是:“這樣的開頭,接地氣,接人氣。”
《中國1921》以“五四運動”、“反軍閥獨裁”、“中共成立”等幾個重要時間為縱軸,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孫中山、徐世昌等人的時代選擇與歷史命運為橫軸,將人物情感融于時代變革的歷史進程中,編織出整個時代的全景。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前中國文聯副主席仲呈祥認為,《中國1921》用一種高于敘事的手法精心營造和還原了當時的歷史氛圍和質感。
“我們結婚吧!我給你生孩子,即使你掉了腦袋,我把孩子養大……”劇中楊開慧對毛澤東的`這段“雨中告白”成為許多觀眾議論的焦點。很多網友質疑,那個年代的愛是否有這么張揚。李京盛認為,這恰恰是那個革命戰爭年代人們特有的情懷和信仰,那是最真實的情感表達。觀眾有這種不理解,恰恰說明了今天的人們生活在一種平庸和物欲當中,逐漸退化了那個年代人所具有的純粹的情感與樸素的信仰。
“創作新的紅色經典是時代使命”
如何借用紅色歷史和紅色文學,完成紅色資源的當代轉化,承擔起當下的文化使命?專家們充分肯定了《中國1921》在將紅色資源轉化成精神力量上取得的成績。
今天的時代需要我們創作新的紅色經典,這是一種時代使命。《中國1921》將眾多的歷史人物、事件、沖突編織到宏大的歷史背景中,成功地塑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群像。
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策劃部主任、《中國1921》責任監制徐萌認為,將人物放到歷史的縱深里面去展示,將整個時代放到歷史長河里面去檢驗,是需要有相當的胸懷和氣概的。“過去,紅色題材和歷史劇中間是隔著一面墻的,《中國1921》把這個墻打通了。”
至于該劇是否屬于媒體所評論的紅色偶像劇,李京盛表示這只是一種表現形式和方法,從注重對新鮮史料的挖掘到現在注重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這才是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可貴之處。
電影1921的觀后感 篇6
穿越悠久的歷史煙云,歷經改革的風雨洗禮,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她100歲的華誕。100年前,在那風雨如磐的舊中國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她象一盞明燈沖破了漫漫長夜的黑暗,象初升的朝陽給沉睡的大地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追憶100載,毛澤東揮手之間,一次次撥正革命的航向,引導著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終于推倒了“三座大山”,創建了社會主義新中國。追憶100載,鄧小平抬手之間,繪就了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中國人民講述著“春天的故事”,敲響了新時代的鑼鼓。追憶100載,舉手之間,高擎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圣火。香港、澳門回歸,北京申奧成功,中國加入世貿。追憶100載,舉手之間,三嚴三實規范國民,科學發展指引方向,北京奧運圓滿成功,上海世博舉世矚目。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00年的.光輝歷程。100年來,是她,領導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寫下了彪炳千秋的光輝詩篇;是她,領導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改變了“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開創了亙古未有的宏圖偉業;是她,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迎難而上,譜寫了一曲壯麗的凱歌。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我們的黨是富于創新精神、勇于開拓進取、不斷與時俱進的黨;是經得起各種考驗,勇于在困難和挫折中奮進的黨;是忠實實踐“以人為本”,腳踏實地為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奮斗不息的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為此而感到無上的光榮和無比的自豪。
今天我們在此慶祝黨的華誕,既要緬懷先輩的光輝業績,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優良作風,更要時刻牢記團干部所肩負的歷史重任,清醒認識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當今社會正處于大變革、大轉折和大發展的時代,青年的思想觀念復雜多變,信仰缺失嚴重,榮辱觀錯位。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高團組織服務青年的本領,是時代發展對共青團的必然要求。歷經100年的風雨征程,我們黨正進入一個更加輝煌的歷史發展時期,我們團的事業也已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宏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壯志在心頭,揚鞭在腳下。讓我們拿出團干部的青春朝氣,滿懷豪情再創新世紀的輝煌!
電影1921的觀后感 篇7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里我很榮幸能站在這里發表一些我的個人感言:
孩提時,爸爸告訴我黨的生日是1921年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于1927年8月1日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吃飯時、睡覺前,只要爸爸有空,就會考我這些紀念日的記憶情況。如果我記錯了,爸爸就會很生氣。為了不讓爸爸生氣,我努力的記住這些紀念日的確切時間和他們的故事。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這樣做,反而覺得爸爸讓我記那么多年月實在是太無聊了。
哼唱著爸爸教我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支山歌給黨聽》,我背著書包上學了。在學校,我系統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的輝煌歷史,我為中共一大的召開興奮不已,我為南昌起義的打響心潮澎湃,我為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震撼不已,我為新中國的誕生歡呼雀躍,我為改革開放斗志昂揚……此時,我真正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原來,在我幼小的心靈里,黨的種子已經開始發芽。
從紅領巾到共青團員,我的心靈被不斷的洗禮著。當我握緊拳頭,面朝那面鮮紅的黨旗光榮宣誓時,我真正融入了黨的懷抱。在那一刻,我知道了自己的神圣使命,我知道了我要走在群眾的前面,以身作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體現黨的先進性,為黨旗添光彩。
走出校園,我進入中油,成為其中的一員。在這個龐大的集體中,我是一名普通的員工,但是,我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產黨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我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黨的使命我始終牢記在心。我深知要為黨旗添光彩,首先應該積極充實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我積極響應單位的'號召,深入貫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參與創先爭優活動,爭做優秀共產黨員。參加工作已經( )年了,我始終沒有放棄學習,我廣泛涉獵專業書籍,積極參加各種技能培訓,開闊視野,提高業務水平。我知道要想爭創佳績,必須敢于埋頭苦干,兢兢業業,不急于求成。作為一名黨員,要始終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記在心,不管工作還是生活都要無私奉獻,不貪圖享樂。無論是崗位的職責、單位的規范,還是社會的法律法規,我都嚴格要求自己,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維護和遵守法律法規。作為共產黨員,要將黨的理論用于實踐中,不斷改造自己、重塑自己。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都要有一身正氣,時刻保持清醒,不被金錢迷糊。
梁啟超先生曾給青年人以信心:“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毛澤東同志認為青年人“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鼓舞我們要“欲與天公試比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青年一代肩負著祖國的未來。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增長知識和本領,磨練堅強意志,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通過黨的教育和自身的實踐磨練,我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和歷史重任,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前進方向。我時刻牢記黨的囑托,時刻牢記無數先烈的英雄事跡。我立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發揮我的微熱,將我的所學所能應用到工作中。我要用實際行動為黨旗添光彩!
電影1921的觀后感 篇8
《1921》的觀感還挺不錯的,在歷史時空的特殊節點,凸顯出一群飄搖年代仍身懷熱血的年輕人。
由于攝制班底的高規格,之前更加擔心青年演員在表演層面的問題。但看完后,沒想到演員的群戲反而是電影很大的亮點——尤其是黃軒的表演,無疑是群像中最為令人感動的`。
影片聚焦到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前的歷史漩渦中,黃軒飾演的李達,在當時負責籌備和組織“一大”的會務事宜。他是典型的知識分子,片中的一言一行,滿懷救國理想,同時也能讓人看到那份至情至性的文人氣質。
黃軒的演繹不僅契合李達的身份背景與人物情境,而且還在好幾場戲中,展現出了一種令人共情的能量。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他在天臺上劃燃火柴后唱國際歌,與妻子的那些日常互動,以及光腳站在屋頂上迎接晨曦的太陽,都是將理想主義與生活的煙火氣相連,戲的質感挺高級。
電影1921的觀后感 篇9
7月11日,在家委會的精心準備下,我們觀看了紅色電影《1921》。
隨著陳獨秀先生低沉有力又飽含對祖國未來希望的一句“軍閥要我死,我要中國生!”電影拉開了帷幕。
雖然愛國志士們努力反擊著白色恐怖,但是中國生的希望似乎仍很渺茫,李達組織救國團抵制日貨,成堆成堆燒掉日本人制造的東西時,劃著火柴的他突然發現火柴也是日本人制造的“中國人難道連自己的火種都沒有了嗎?”這句話如一把利刃扎在,每一位愛國志士的心上,也扎在了我們的心上。是窩囊,是憋屈,是透不過氣。前途是黑暗和迷茫的,但他們仍未放棄拯救自己的國家。
13位來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齡僅28歲的青年們,一同來到了上海,在1912年7月23日組織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李大釗與陳獨秀先生的幫助下,這批青年扛起了救國的重任。
李達不顧生命危險,重返印刷廠,只為將百姓二字換為人民;陳獨秀為了向孫中山討要教學經費,創辦新學,與孫中山的得力大將陳炯明吵了起來……這些革命者們的付出,使得中國在慢慢改變。
當毛澤東被擋在法國使館門外時,他看著院里的煙花在空中綻放,放著光的眼中也滿是對未來的期望。他在街頭奔跑的樣子,就像帶領著中國奔向美好的'未來的樣子。那時28歲的他,是否知道未來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站起來了,是否知道百年之后仍有人尊敬著自己?或許不知道吧,在白色恐怖下他和所有革命者一樣沒有絲毫的退縮,冒著隨時犧牲的危險為我們創造了現在的生活。
影片的最后是李大釗被處以絞刑,陳獨秀第三次入獄,何叔衡面對敵人跳崖自殺,王盡美病故,鄧恩銘遭受酷刑后英勇就義,陳潭秋被軍閥殺害,李漢俊在“一大”會場被密探發現,為了掩護他人撤離,慘遭殺害……這些烈士們的犧牲才鑄就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才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如今的中國已是國富民強。如先輩們所愿,我們不僅有了自己的火種,更將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現在輪到我們接過這份責任,我相信,我們必將讓祖國繁榮富強。吾輩當自強!
電影1921的觀后感 篇10
我們已經放暑假了,昨天有時間跟媽媽爸爸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1921》,講述了首批共產黨人,在風雨中擔起了救亡中國的重任,讓中國革命前途煥然一新的故事,黨的100周年華誕,在這火紅的七月美好的第一天開始,我們一起為黨祝福,祝福黨生日快樂!
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回首這一百年的風雨歷程,從腥風血雨中走來,從槍林彈雨中走來,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從小到大,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帶領中華兒女從貧窮走向富強,中國共產黨不愧是民族之魂,國家之基。
從工人罷工反抗到武裝起義,從筆桿子到槍桿子,每一次的反抗都體現了先輩們為新中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讓中國人民抬起頭來所做的努力和決心。
不忘黨的`光榮歷史。我們黨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歷經千錘百煉,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
堅持馬克思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創新推動歷史前進的黨:是誠心誠意服務于人民,為振興中華不懈奮斗,實現繁榮昌盛。全體共產黨員只有不忘黨的光榮歷史,不忘入黨初心,并為此而驕傲,為之而自豪,才能進一步增加對黨的事業的信心,堅定不移的永遠跟黨走。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民當家作主,使中國一步步成為富強民主自由的新中國。
新時期的共產黨員要始終把“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作為自身的行為準則,廉潔從政、艱苦奮斗、盡職盡責、真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這樣才能體現當代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黨員干部要時刻不忘黨的根本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真心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為民務實清廉的實際行動,為偉大的為人民服務事業奮斗終生。
我們國家現在安定而昌盛,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我們的幸福是無以計數的共產黨人先驅用生命換來的,每個時代,都有當代人的使命,我們為自己而活的同時,也要為國家貢獻一份力,要有責任心,要有使命感。永遠不要忘記中國共產黨為新中國做出的貢獻,要永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現在的安逸穩定、不被戰火所紛擾的生活都是因為有了國家的強盛,是國家保護了我們!我深深地熱愛我的國家,我愿意為祖國奉獻我的一切。
電影1921的觀后感 篇11
1921年7月,在國家危難之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戰,_了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10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自強不息,不怕曲折,克服艱難,一步一步走向勝利,一步一步走向輝煌。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她勤勞為民主,共產黨她一心救中國……”這首歌就是我的太外婆和外婆常唱給我聽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雄壯嘹亮的歌曲。太外婆和外婆都沒有讀過書,但是這首歌她們卻唱得好熟練,我以前都覺得她們好神奇哦!直到媽媽給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解放前,太外婆家里是很窮的,外婆出生時剛是中國處在內憂外患之時,那時日本鬼子侵虐我們中國人,對我們中國人民慘不忍睹的屠殺,太外婆一家為了生存,帶著外婆四處逃難,根本談不上溫飽二字,更不用說學文化了。是中國共產黨誓死的奉獻精神,拋頭顱、灑熱血,把日本鬼子趕跑,又把內戰撫平,讓人們終于在令人無法忘懷的黑暗中看見了曙光,統一全中國,讓窮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外婆家從此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豐收著自己的勞動成果,生活也日漸好了起來。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滿懷激情地投入到了新中國的建設之中。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里,各行各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模范,如:王進喜、時傳祥、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錢三強、陳雙田、鄧稼先、華羅庚……一個個閃光的名字,猶如繁星點點,照亮了新中國的天空。雖然,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同、工作崗位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但他們都以“我是共產黨”而自豪,都以人民服務為無上光榮。他們胸懷祖國,一馬當先,發奮圖強,為改變祖國的一窮二白的面貌做出來重大的貢獻。
這些年來,在共產黨明智的領導下,外婆家的農村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新農村,新政策,從黨和政府按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領取60元養老金政策實施,按年齡高低的不同層次發放,外婆70歲就能領到70元一個月的養老金,太外婆就高一點,快90歲的太外婆就可以領到100元一個月的`養老金,外婆老說:“是黨的政策好,我們的日子才過得這樣甜蜜蜜啊!”
我們這一代的孩子,雖然沒有經過貧窮的困惑;沒有經過戰亂的恐慌;沒有經過生死的考驗,生活在這樣美好的社會當中,有父母親人的呵護,有老師同學的關心,在優良的環境中接受著知識的熏陶。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
電影1921的觀后感 篇12
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一件開天辟地的事情,其影響力不亞于后來的新中國誕生,如何再現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除了要再現偉人的豐功偉績之外,更大的目的在于闡述歷史的必然,這樣一來難題就得擺上臺面,如何把思想融進那個時代紛紛擾擾的思潮當中,這才是關鍵。于是這樣一部紅色題材劇就具有了史詩的氣質,毛澤東的一生是偉人的一生,也是道不盡的一生,本劇截取毛澤東青年時期和一幫先驅如何創立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為藍本,再現了歷史的必然。毛澤東的一生在他的詩中均有所體現,本劇也基于此,不同階段的心態也都能從詩中一一解讀。
對于紅色革命題材劇,知識分子的朝氣蓬勃和堅定的信仰歷來都是電視劇中一道讓人賞心悅目的風景,沒辦法,要怪的話就怪現代人信仰都缺失了,這一切無非是想告訴我們,瞧,那時的年輕人多么有朝氣,有信仰,有恒心,這其實也是毛澤東形象最有力的寫照,為再現偉人豐功偉績的一生,本劇從縱面到截面全方位再現了幾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而在這些重大事件中起到貫穿始終作用的幾個人物,徐世昌、孫中山、段祺瑞、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在歷史事件中的沉浮成為最佳看點,也正是應了毛澤東那一句詩:“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詩中感嘆了創業的不易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表述了繼往開來的決心和魄力。本劇也基于此講述了一個大時代的`環境之下,那些“風流人物”,他們對于人生道路的抉擇、以及思想主張等等,都成為了后來新的歷史篇章的見證。
毛澤東的一生是豪情壯志的一生,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正是青年毛澤東的寫照。當時的中國正值內憂外患,一戰結束后的中國,以戰勝國姿態凱旋歸來,本以為可以揚眉吐氣,但此時的中國內憂外患,中國時局依然是一盤散沙,徐世昌狡詐,段祺瑞以擴充軍餉為目的進而賣國,南北軍閥各懷鬼胎,而列強更是伺機而動,孫中山下野,這一切的一切,讓人深深明白,這是一個爛攤子,唯有革新一切才能救中國,一群年輕的仁人志士四處奔走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救亡圖存運動,時勢造就英雄,此時的中國,李大釗、陳獨秀、蔡元培,他們生于時,長于時,成為了這個時代思想的中流砥柱,生在這個時代的毛澤東,盡情的吸收著時代思潮,苦思救亡運動。1921年是個特別的年份,這一年,以毛澤東為首的先驅創立了中國共產黨,一個劃時代意義的政黨就此誕生,一群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也照耀著日后的中國。
本劇再現了毛澤東如何審時度勢,分析當下,著眼未來的高瞻遠矚,突出了偉人高大的形象,把偉人如何創業,如何撈取第一桶金,如何獲取賢內助等等事跡都向世人表述清楚,一部主旋律電視劇做到這里也就夠了,但本劇除了以歷史的視角再現劇中人物段祺瑞、馮國璋、李大釗、蔡和森、楊開慧、馬林等人的命運之外,更是闡述了“任何反動派都是跳梁小丑”的歷史必然。
【電影1921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1921》的觀后感07-19
1921電影觀后感(精選30篇)07-05
1921電影觀后感(精選20篇)07-28
電影《1921》觀后感(通用29篇)11-06
《中國1921》電影觀后感(精選20篇)08-09
1921電影觀后感(通用30篇)10-06
《1921》的電影觀后感(通用15篇)07-15
關于《1921》電影觀后感(精選26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