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鐵路防洪知識
遇到洪水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呢,
鐵路防洪知識
。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篇“鐵路防洪知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一、汛情預警級別
汛情預警級別根據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由低到高劃分為一般(Ⅳ級)、較重(Ш級)、嚴重(Ⅱ級)、特別嚴重(Ⅰ級)四個預警級別,分別用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汛情預警時,我們要注意:
(1)Ⅳ級(藍色)汛情預警
群眾應減少外出或駕車外出,不在危房內停留避雨;
外出行人、車輛遠離帶電設施和危險建筑設施(如危房、危墻、廣告牌等),避開低洼路段和危險路段行駛,注意接收后續天氣預報預警信號;
學校、幼兒園檢查校舍安全情況,發現隱患,妥善處置,必要時疏導學生安全回家;
低洼地區公共場所負責引導公眾有序撤離;
檢查用電線路和設施,低洼地區要重點檢查,采取適當防范措施,對失修、老化而未及時更換的線路和設施,應提前關閉電源。
當伴有雷電時,應注意采取防雷措施,以防雷擊。
(2)Ш級(黃色)汛情預警
群眾應減少和避免外出或駕車外出,做好防暴雨的準備工作,避免在危房內停留避雨;
外出行人、車輛遠離危險建筑設施(如危房、危墻、廣告牌等)以及帶電設施,遇低洼積水或已實行交通封閉的路段應繞行,避免強行通過。
學校、幼兒園檢查校舍安全情況,發現隱患,妥善處理。就近的學生可以疏導回家,年幼或路遠的學生必須要由家長接回或學校指定專人護送回家;
低洼公共場所迅速疏導公眾安全撤離,準備好預防暴雨所需物資;
切斷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戶外作業;
(3)Ⅱ級(橙色)汛情預警
群眾應避免外出,停留在安全處所,不要在低洼地帶或地下通道停留,關注汛情,做好相關應急準備;
學校、幼兒園檢查校舍安全情況,發現隱患,及時妥善處理;小學在校學生待確認安全后方可離校回家,或由家長接回或學校指定專人護送回家;
戶外人員就近躲避;車輛選擇安全行駛路線或就近在安全場地停放;車輛被淹時,駕乘人員離車迅速到安全場所;關注道路警示,嚴禁進入實行交通管制的道路;
低洼地區及公共場所緊急疏導居民公眾安全撤離,切斷室內電源;停止戶外的集會、體育、娛樂、商業等活動,做好預防暴雨的各項工作;
切斷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戶外作業,遠離潮濕帶電設備,不要觸摸電器開關;
沿路鄰街單位開門提供停車場所,接納避護行人;
當建筑物進水深度將達到最低電源插座高度或帶電設備前,立即切斷電源,
資料共享平臺
《鐵路防洪知識》(http://salifelink.com)。(4)Ⅰ級(紅色)預警
群眾與車輛嚴禁外出;
學校、幼兒園檢查校舍安全情況,發現隱患及時妥善處理;小學在校學生要在確認安全后方可離校回家,并由家長接回或學校指定專人護送回家;
戶外人員就近躲避;行駛車輛緊急就近到安全場所停放,關注道路警示,嚴禁進入實行交通管制的道路,駕乘人員離車到安全場所躲避;車輛被淹時,駕乘人員迅速離車到安全場所躲避,等待救助,同時注意收聽有關防汛信息;
低洼地區及公共場所緊急疏散并檢查確認居民公眾及工作人員已全部撤離,采取緊急措施防洪救災;停止戶外的集會、體育、娛樂、商業等活動,做好預防暴雨的各項工作;
切斷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戶外作業,遠離潮濕帶電設備,不要觸摸電器開關。
沿路鄰街單位開門提供停車場所,接納避護行人;
當建筑物進水深度將達到最低電源插座高度或帶電設備前,立即切斷電源。
二、遇到險情怎么辦
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地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
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不要單身游水轉移。
在山區,如果連降大雨,很容易暴發山洪。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沖走,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的傷害。
無論是孤身一人還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圍困于基礎較牢固的高地或磚混結構的住宅樓房時,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求援或等待陡漲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圍。
在發生暴雨洪水時,行人避雨要遠離高壓線路、電器設備等危險區域,雷雨時要關閉手機。
發現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防止觸電。
當發現河道漲水,要迅速撤離,不可麻痹遲疑。汛期河道漲洪時,千萬不要強行過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后過河,或長距離繞行過河。
學校要視情況臨時放假或統一留校避洪,安排好臨時食宿,并通知家人,避免家長在接應尋找孩子的路上發生意外。
【鐵路防洪知識】相關文章:
鐵路行業對聯02-05
鐵路伴我成長我為鐵路護航征文(精選8篇)01-24
新版防洪防汛應急預案演練方案05-25
防洪防汛應急預案演練記錄(通用15篇)03-11
鞋子的知識09-25
火災安全知識11-18
社交禮儀知識07-28
鐵路安全責任書(精選13篇)11-07
校園安全小知識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