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歐陽修的故事(通用12篇)
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歐陽修的故事(通用12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歐陽修的故事 篇1
提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許多人會首先想到千古傳誦的《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那種幽美山景,那份瀟灑坦然,皆讓人心向往之。
其實,歐陽修不僅是北宋詩文運動的領袖,而且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曾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身居高位。他憂國憂民,對有真才實學的后輩竭力推薦,使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張載、程顥等一大批青年才俊脫穎而出。他重視傳承清廉自守的家風,還寫下名篇《誨學說》,教誨后代及世人要勤學上進,做有用之才。
寡母“畫荻”自幼苦讀
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23歲的歐陽修中進士,次年即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歐陽修在洛陽“守”了3年,邁出了步入仕途的第一步。
歐陽修是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其父親歐陽觀也曾在綿州(今四川綿陽)任推官,主管刑獄。歐陽修出生于綿陽,可他4歲時,父親便患重病去世了。歐陽觀為官清正廉潔,沒什么積蓄,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只得帶著歐陽修到湖北隨州去投奔歐陽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富裕,好在鄭氏是受過教育的大家閨秀,用池塘邊長的荻(dí)草稈當筆,鋪沙當紙,教歐陽修寫字,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這便是慈母教子典故“畫荻課子”的由來。
歐陽修后來在為父母所作墓表(祭文)《瀧岡阡表》中,記述了幼時母親的諸多教導。“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垅之植……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有待于汝也。”“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鄭氏常用歐陽觀生前的言行教育兒子,要求他清廉自守,奉養長輩不一定要衣食豐厚,重要的是要孝順,待人處事則要敦厚仁愛。
在母親的教導下,天資聰穎的歐陽修勤奮好學,叔叔給他留下的書籍很快便讀完。他還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三上”作文清廉做官
歐陽修在洛陽僅3年,卻在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遍訪民間,將洛陽牡丹的.栽培歷史、種植技術、品種、花期及賞花習俗等作了詳盡總結,撰寫出歷史上第一部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他的千古名句更為后人津津樂道。
從洛陽起步,歐陽修書寫了自己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雖然在政治上因支持革新、變法數次被貶,但他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一生創作散文500多篇,文字簡潔凝練、清新自然,開創了一代文風,留下《醉翁亭記》《秋聲賦》等名篇。他參與修訂《新唐書》、自著《新五代史》,還撰寫金石學著作《集古錄》,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件。
對于自己著述頗豐的原因,歐陽修在《歸田錄》中這樣解釋:“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唯此尤可以屬思爾。”意思是,他所著文章,多是在騎馬、睡覺前、如廁時構思完成的。此話反映出他惜時如金的一貫作風,他總是在政務繁忙之余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零星時間進行文學創作。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在《誨學說》中,他更用簡練的文字寫出深刻的道理,教誨人們只有“學”才能知“道”,才能懂得人生道理,才能成為有德有才的“君子”。
歐陽修不僅勤勉有加,而且為政清廉。他做官多年,一直帶著寡母和妻兒借住在衙門大院,還租住過破舊的民房,“墻壁豁四達,幸家無貯儲”,他42歲才在安徽買房置地。
“獎引后進”多舉賢才
《新唐書》修成后,按照以往的規矩,史書只署官階最高者的姓名,歐陽修的官階比宋祁高,歐陽修卻以宋祁“編修費時長,功甚偉大”改了規矩,于是《新唐書》的《紀》《傳》部分署名歐陽修,《列傳》部分署名宋祁。卓著的成就和美德,使歐陽修成為北宋文壇公認的領袖,“以文章道德為一世宗師”,“天下翕然師尊之”。
“取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一頭地也。”歐陽修在給好友梅堯臣的信中這樣盛贊蘇軾,盡顯發現賢才后極度歡悅的心情。對有真才實學的后輩賢者,他極力推薦,使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張載、程顥等一大批青年才俊脫穎而出。
公元1041年,當時還默默無聞的曾鞏,給歐陽修寫了一封自薦信,并獻《時務策》,表達政見。歐陽修讀后賞識不已,在回信中說:“其大者固已魁壘,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曾鞏擅長古文策論,輕于應舉時文,屢試不第。為此,歐陽修特撰《送曾鞏秀才序》為其叫屈,又把曾鞏納入門下。在歐陽修的培養和幫助下,曾鞏于公元1057年高中進士,從此一鳴天下知。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成名,也得益于歐陽修這位伯樂。據北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公元1056年,48歲的蘇洵攜蘇軾、蘇轍兄弟以文章為“敲門磚”,拜訪了益州知州張方平,希望得到舉薦。張方平寫了一封推薦信,讓蘇氏父子去京城拜訪翰林學士歐陽修。之前,歐陽修與張方平曾因政見不同而交怨,但當歐陽修讀了蘇洵的文章后,并不因為他是政敵推薦的而怠慢,反而擊節道:“后來文章當在此!”立即向宋仁宗上《薦布衣蘇洵狀》,贊其“文章不為空言而期于有用”“辭辯閎偉,博于古而宜于今,實有用之言”,極力舉薦,蘇洵從此名動京師。
另據《宋史·本傳》載,歐陽修“獎引后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歐陽修的胸禁、眼光和影響可見一斑。
寶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這段話出自宋代歐陽修所作《誨學說》一文,是用于告誡其子歐陽奕努力學習的家訓。其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句出自儒家典籍《禮記》,大意是闡明學習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歐陽修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闡發:那玉石即便未經打磨,好歹本性還是玉石的本性,不會變爛變壞,但人呢?人要是不好好學習,那么狀況就可能十分糟糕了,墮落成小人乃至壞人都有可能!
歐陽修是大文豪,也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在許多領域都有所建樹,更令人稱道的是,他還舉薦提拔了許多杰出人才,唐宋八大家中竟然有五人都是出自其門下,號為“千古伯樂”,更隨之引領開創了一場文化革新運動,讓其好學重家的家風,走出一家之門,影響到了一個王朝。
這與他自幼所得到的良好家教密不可分,他也極為重視家教,《誨學說》一文,不僅是他對兒子的家訓,也是自己的一番回憶。
歐陽修的故事 篇2
北宋嘉祐三年,歐陽修受命主持禮部貢舉。他深知當時官場腐敗風氣盛行,于是,決心借用科舉取士的機會,狠剎這股邪風。這年,正逢京城會試,舉子們打聽到主考官是歐陽修,便想方設法找路子、托人情、送禮物、拉關系。誰知,歐陽修早已吩咐隨從,對來訪的舉子,一概謝絕入門,如有不聽勸阻者,可以"酌情訓斥"。弄得許多辛苦登門拉關系的舉子,只好悻悻而去。
一天下午,一位身材瘦弱的青年文人,來到歐陽修的府第門前,一見門衛便說:"我是四川的蘇軾,要拜見歐陽大人。"他一再請求,門衛仍不讓進,歐陽修的隨從張旺,從里面走出來說:"歐陽大人已有明令:"來訪舉子一概不見,你還不快走?"蘇軾本是個清高之人,雖有朝廷大官的推薦信,但他不肯輕易拿出來,現事已至此,他只好掏出來,請求張旺轉呈歐陽修。誰料,張旺沒看信件還算客氣,一看信封見是張方平所托,竟火冒三丈,跳起腳吼道:"滾,快滾?"
原來,歐陽修是慶歷新政的熱心促成者和積極參與者,而張方平卻是守舊派的重要頭目之一,兩人從來水火不容。如今蘇軾帶了張方平的信來,張旺怎能不火冒三丈?
蘇軾也不示弱,用四川話不客氣地回敬了幾句。張旺被火上加油,一手便將蘇軾推倒在地上。蘇軾忍痛爬了起來,氣得大罵:"你狗仗人勢,天將滅你......"罵完又想:一個下人竟如此粗野無禮,他的主人定不是正直廉明之人,由這樣的.人主考,我考有何用,不考了?蘇軾昂首走了。
歐陽修聽到門外的吵鬧聲,不知發生了什么事情,背著手走出來問原因。張旺躬著腰笑嘻嘻地說:"嘿嘿,大人,小的趕走了一個張方平的同黨。"歐陽修一聽,不由得沉思起來:張方平早已回鄉,病得奄奄一息,誰還能與他同黨......張旺見歐陽修沉默不語,立即呈上那封信,說:"大人,您看。"歐陽修仔細看完,兩道濃眉一豎,沉重地說:"唉?你誤事不淺?"他問清了蘇軾去的方向,拔腿就追。張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愣愣地站在門口,好一陣子回不過神來。
原來,張方平在信中說,蘇軾乃四川才子,文章超群,只是看破紅塵,無意功名;經他苦苦勸說,才肯出山。他自己已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萬望歐陽修不計私怨,選拔賢才......歐陽修本是愛才如命的人,看了信怎能不激動?他想張方平在臨終前,竟能不計前嫌,向我推薦人才,我歐陽修絕不能讓蘇軾再度看破紅塵隱入深山。所以也就顧不得自己年過半百和主考官的體面,看完信就急起直追。
蘇軾邊走邊想:如今哪有識賢之人,還是回峨嵋山隱居為好......忽然間,只聽身后傳來一陣呼喊:"蘇學士留步?蘇學士留步?"蘇軾轉頭一看,只見一位衣冠不整、胡子花白的老人,手提厚底官鞋,一瘸一拐地跑了過來,一見蘇軾便喜得哈哈大笑。蘇軾嚇了一跳:"嗚呼哀哉?我碰上瘋子了?"他立刻飛快奔跑。還沒有跑上一箭地,又聽得后面遠處一陣馬蹄聲響,緊接著便有人大聲喊叫:"歐陽大人小心摔跤?"蘇軾心里一震,啊?那提鞋追趕自己的老人竟是歐陽修?他立刻轉身停住腳步,禁不住淚水奪眶而出。
原來,當時歐陽修一激動,哪里還記得叫張旺備馬,后在路上跑時,厚底官鞋又扭了腳,為了爭取時間,他干脆脫鞋去追。張旺在門口好一陣才回過神來,悟出歐陽大人定是去追趕蘇軾。可他已是五十歲的老人,怎能走得過年輕后生,于是張旺趕快備馬追來。
蘇軾歉疚地走到歐陽修面前,納頭便拜:"歐陽大人,請原諒小生失禮?"歐陽修拉著他的手,親切地說:"蘇學士千里迢迢而來,一路多有辛苦,快請起?快請起?老夫差點誤了大事。"
不久,蘇軾果然高中。后歷經滄桑,終成國家的棟梁之才。
歐陽修的故事 篇3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無論是在政壇還是文壇都有其的足記,其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參與攥寫了《新唐書》《五代史》等作品,也是古文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也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位列唐宋八大家,其在政治上推行了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在文學上創作了大量的千古佳作,可謂是文壇巨匠。
王安石早期文學受到歐陽修的大力贊言,歐陽修非常欣賞王安石的`文學作品,在早期歐陽修對于王安石的幫助是很大的。歐陽修曾經提攜過王安石,所以兩人交往甚密,不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文學上,兩人都是互相切磋互相學習。
到了晚年,歐陽修的政治思想過于保守,而王安石的政治主張則趨于前衛與創新,所以歐陽修成為了保守派,反對王安石變法,而王安石則是新法的擁護者及推行者。兩人政見不同,可謂是政敵,但是在政治上的分歧并沒有對他們造成影響,兩人的關系可謂是亦師亦友。
但是另有說法是兩人關系惡劣,歐陽修反對變法,多次上書朝廷要求終止青苗法,兩人關系惡劣,王安石對歐陽修是深惡痛絕。
但是不得不否認早期歐陽修對于王安石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在文學創作上,但是兩人的關系至今也說不清楚,畢竟已經過去千年。這千年之結在如今也已釋懷了吧。
歐陽修的故事 篇4
說到歐陽修簡介,很多人對他的《醉翁亭記》印象非常深刻,但是關于他坎坷的一生,了解的不多。歐陽修別名醉翁,他出生的時候父親年紀已經很大了。
于是他的成長幾乎都是母親一個人陪伴的,幸運的是還有個親戚可以依靠一下,即便不是很富裕,但基本的生活還是可以維持下來。因為從小家庭就是比較貧窮,所以歐陽修很努力也很勤奮,加上母親的教育,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歐陽修從小就喜歡廣泛讀書,十分刻苦加上天生的聰明才智,從小作的文章就比其他人強很多。
于是家人更加用心的培養他的文學才能,他是家人未來的希望。歐陽修果然沒有辜負家人殷切的囑托,在參加科舉考試的路途上即便是滿路的荊棘但也沒有阻擋他前進的`心,即便最后沒有拿到狀元,但也考的不錯,順利進入官場并擔任了職位。在長大后歐陽修成為了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
他在文學方面頗有一番成就,開創了北宋文學的新局面。他領導了北宋的文學改革與創新,在繼承前人的理論的基礎上,他又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到新領域。因此他成為了唐朝和宋朝兩個朝代的八個散文大家之一。他的醉翁亭記便是他文學作品的一個典范。歐陽修還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在官場,他看到了一些社會問題并與同伴著手進行改革,可是最終抵不過那些官宦的內部操縱,最后被降低了官職。即便如此也沒有影響到他作詩的風格,他仍然比較豁達,面對生活的磨練也很樂觀。
歐陽修的故事 篇5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他是宋代聞名遐邇的文學大師,是當時文壇盟主,詩、詞、文均有很高的`成就。
歐陽修的創作態度十分嚴謹,每一篇文章,他都要反復錘煉推敲,精益求精,一絲不茍。這也正是他創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宋代,一些達官貴人在亭臺樓閣建成時,總喜歡請文壇大家作文或題字。歐陽修有一位老朋友韓琦,當時在相州任職,曾建造了一座別墅。他便請歐陽修幫忙寫一篇文章,以記錄別墅畫錦堂建造之事。并請歐陽修在文章寫成后立即交給來人帶回,以便在重陽節前鐫刻堂上。
歐陽修計算了一下日程,立即閉門謝客,擬好腹稿后,一揮而就。寫畢交給來人,來人則立即辭歸。
可到了晚上,歐陽修重讀白天寫的文章,讀到“仕宦至將相,錦衣歸故鄉”時停住了。他覺得這兩句意思過直,與上下文銜接也不甚和諧,讀起來氣短而促。原來是白天成文時,因來人再三催促,沒有來得及仔細斟酌所致。他經過仔細推敲,決定各加一個“而”字,從而使文句上下連貫順暢,意思也較深邃。
歐陽修馬上出門,喚醒家人,又牽出一匹快馬,交代一番后,家人便快馬加鞭,向相州路上飛奔而去。到第二天日落西山時,才趕上了韓琦派來的人,把“而”字補上。
從此,歐陽修快馬追字改文章的故事便不脛而走,為許多人熟知和傳誦。
歐陽修的故事 篇6
歐陽修的“三上”——“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是關于廁所創作的最著名的典故。其實,這個典故是來自于歐陽修的《歸田錄》,他在里面寫這個事是想證明有廁所讀書嗜好的人還不止他一個!原文如下:
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殺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近,其篤學如此。”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文中所述“上廁則閱小辭”,倒符合我們上文說的廁所適宜快餐式閱讀的說法,歐陽修的'“三上”典故,流傳頗廣,也側面說明廁所讀書人不在少數。大家都有此癖好,非歐陽公一人如此。
近年,還有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三上文庫”,從選材到開本設計都符合廁所閱讀的需要,文庫取名“三上”,包括哲學、散文、詩詞三部分的“中國古典精萃”,鼓勵讀者像古人一樣抓緊時間多讀好書。
歐陽修的故事 篇7
從前,有一個單科秀才,總是覺得自己了不起,文如錦繡,詩如蓮花。四下張望,只有一個叫歐陽修的,能和自己相比。一日,這秀才背起行囊,拿了一張地圖,要對歐陽修進行文學訪問。那真是,一臉得意,萬種豪情。心想,定要訪他個啞口無言,乖乖地亮出免戰牌。 說話間,秀才來到河邊,上船的.時候,歪腦袋看見一棵枇杷樹,好秀才,出口成吟:“路旁一枇杷,兩朵大丫杈。” ——要說嘛,這秀才的前兩句還是挺順當的,可不知怎么,總是后勁不足,后面就憋不出來。要說天下的事兒,就是一個巧。正巧歐陽修也來過河,隨口說道:“未結黃金果,先開白玉花。” 秀才一聽,拱手贊道:“想不到老兄也會吟詩,對得還不錯,不失我的原意。這可是詩人興會了。”
說話間,船老大已經開船了,批杷樹漸行漸遠,秀才見河中有一群鵝,有的鵝潛水,有的鵝灌水,詩興又起,脫口念道:“遠看一群鵝,一棒打下河。”
話說秀才兩句出口,又沒詞兒了。歐陽修順口接道:“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秀才大喜:“嗬!看來老兄肚子里還真有點貨,竟能懂得我的詩意。那秀才大步流星,從船頭跨到船尾,向歐陽修伸出雙手,一邊跑一邊說:“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歐陽修連忙把雙手高高拱起: “修你也不知,你也不知修(羞)。”
歐陽修的故事 篇8
作為一個文人,歐陽修在北宋這個重文輕武的時代也犯過蔑視武將的錯誤。盡管這事是歐陽修干的,但他不是主謀,而且當時的.時代特點也是這樣,歐陽修有這樣的行為不奇怪。但單從事件本身講,歐陽修干得混帳。
北宋大將狄青本來出身步兵,經過不斷奮斗終于成為一代名將,后來在征討西夏,反抗外來侵略中立下大功,官至樞密使(和丞相一個級別)。這引起了一些酸臭文人的不滿,并紛紛在宋仁宗面前對狄青進行攻擊。身為一代大家的歐陽修居然也位列其中,上表彈劾狄青。而且歐陽修的理由在今天看來也非常可笑。他找不到狄青的罪狀竟然搬出陰陽五行說,指控水災是狄青帶來的災難。另一位文學家文彥博也向仁宗發難。仁宗辯解道:“狄青是忠臣。”文彥博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居然反駁道:“太祖皇帝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宋太祖是通過政變推翻周世宗統治當上皇帝的)
就這樣,一代名將狄青做了不到四年樞密使就被罷免。最后在迫害中去世。
歐陽修的故事 篇9
科舉之路
歐陽修的科舉之路可謂坎坷。1023年和1026年兩次參加科舉都意外落榜。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舉,歐陽修就試開封府最高學府國子監。同年秋天,歐陽修參加了國子監的解試,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1030年,歐陽修再次參加禮部組織的春闈,歐陽修名列第一。同年3月11日,由宋仁宗趙禎主持的封建社會最高等級的考試——殿試在崇政殿舉行。3月14日,殿試放榜,歐陽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據歐陽修同鄉時任主考官晏殊后來對人說,歐陽修未能奪魁,主要是鋒芒過于顯露,眾考官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琴論家”
歐陽修一生不僅喜歡彈琴、聽琴、藏琴,而且喜歡寫琴詩琴文,以記琴聲與琴事、以論琴意與琴理,深得琴中趣。從歐陽修現存的詩文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個作為琴人的歐陽修,而且可以看到一個作為琴論家的歐陽修。
“醉翁”
歐陽修任滁州太守時,寫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記》。歐陽修喜好酒,他的詩文中亦有不少關于酒的描寫。一首《漁家傲》中采蓮姑娘用荷葉當杯,劃船飲酒,寫盡了酒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美好。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每年夏天,都攜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來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傳,傳到誰,誰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時,就飲酒一杯。晚年的歐陽修,自稱有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盤,酒一壺,陶醉其間,怡然自樂。可見歐陽修與酒須臾不離。
“千古伯樂”
歐陽修對有真才實學的`后生極盡贊美,竭力推薦,使一大批當時還默默無聞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名垂后世,堪稱千古伯樂。不但包括蘇軾、蘇轍、曾鞏等文壇巨匠,還包括張載、程顥、呂大鈞等曠世大儒的出名與歐陽的學識、眼光和胸懷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滿天下,包拯、韓琦、文彥博、司馬光,都得到過他的激賞與推薦。“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門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攜而名揚天下。
風流丑聞
據傳歐陽修與“外甥女”張氏有染,但雙方并無血統關系,是歐陽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張氏嫁給了歐陽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敗露后,此案在開封府審理。在公堂之上張氏供出和歐陽修有私情。歐陽修百般辯解,最后雖以“查無實據”了事,但在名聲上卻大受影響。他的政敵錢勰也借此攻擊他,最后被朝廷貶到滁州。
歐陽修妻子的堂弟蔣宗孺犯了事,遭到彈劾,蔣本來希望歐陽修能幫自己開脫一下,歐陽修卻上書要求盡快處理。蔣對此恨恨不已,就揭露出歐陽修和大兒媳吳春燕有染。不久還被人告到皇帝那里去了,當時的宋神宗不相信,方才作罷。
歐陽修的故事 篇10
宋慶歷八年(1048年),黃河決于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陽東北),河水改道北流,經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靜軍等地,至乾寧軍合御河入海。當時因年荒民困,沒有立即堵口。皇祐三年(1051年),北流于館陶郭固口決口,四年堵塞后流勢仍不暢,引起了北流和恢復故道東流的爭論。
至和二年(1055年),歐陽修極力反對回河東流,連上兩疏陳述不能回河的理由。在第一疏中,他分析了當時“天下苦旱,京東尤甚,河北次之”,“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后,繼以兇年,人戶流亡”的嚴重形勢,認為在“國用方乏,民力方疲”之際,以“三十萬人之眾,開一千余里之長河”,不但人力、物力不允許,而且會引起“流亡盜賊之患”,危及宋王朝的根本利益。
在第二疏中,他根據自己的觀察體會,首先從分析黃河淤積決溢規律出發,闡述了不宜回河的原因。他說:“河本泥沙,無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漸壅,乃決上流之低處,此勢之常也。”接著他又分析了京東、橫隴河道的具體情況,指出:“天禧中,河出京東,水行于今所謂故道者。水既淤澀,乃決天臺埽,尋塞而復故道;未幾,又決于滑州南鐵狗廟,今所謂龍門埽者。其后數年,又塞而復故道。已而又決王楚埽,所決差小,與故道分流,然而故道之水終以壅淤,故又于橫隴大決。是則決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復,所復不久終必決于上流者,由故道淤而水不能行故也。及橫隴既決,水流就下,所以十余年間,河未為患。
至慶歷三、四年,橫隴之水,又自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余里;其后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梗,乃決于上流之商胡口。然則京東、橫隴兩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棄之高地。京東故道屢復屢決,理不可復,不待言而易知也。”同時,歐陽修還認為,河渠司李仲昌等議開的`六塔河,寬僅五十步,“欲以五十步之狹,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并斷言六塔河“于大河有減水之名,而無減患之實。今下流所散,為患已多,若全回大河以注之,則濱、棣、德、博河北所仰之州,不勝其患,而又故道淤澀,上流必有他決之虞,此直有害而無利耳,是皆智者之不為也”。 歐陽修的奏疏未予采納,朝廷命加緊堵口,開六塔河。嘉祐元年(1056年)四月,商胡決口塞而復決,回河失敗。
歐陽修的故事 篇11
沒有伯樂,只能懷才不遇。
北宋嘉祐年間,士人劉幾多次在國子監考試中得第一名。因他文章中詭譎險怪的文句迭出,學子們紛紛仿效,一時形成了怪異浮華的風氣。歐陽修很討厭這種文風,總想整肅一下。
這年,歐陽修主持進士考試,規定凡是寫艱澀險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取。有個考生在文章中這樣寫:“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意思是:天地初分時,萬物始生長,偉人方問世。歐陽修想:“這個人一定就是劉幾!”于是戲謔地在其后續寫道:“秀才剌,試官刷。”意思是:你秀才的文章違背事理,考官就把你刷掉!還用大紅筆把文章從頭到尾橫涂一道,稱作“紅勒帛”,批上“大紕繆”三個字張榜公布。后來發現這個人果然就是劉幾。考場文風因此發生了改變,大家都學著寫內容充實、樸素的文章了。
過了幾年,歐陽修擔任廷試考官,發現劉幾又來參加考試。歐陽修說:“清除邪惡一定要徹底,今天一定要狠狠斥責這些個輕浮學子,以便鏟除文壇禍患。”他發現一個考生寫的`《堯舜性仁賦》,其中一句:“故得靜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意思是:所以能得寧靜就可以養生,可以比五帝還高壽;如果易沖動而莽撞,就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懲罰。歐陽修便將這個考生定為第一名。等到張榜公布時,發現考生叫劉輝。有人告訴歐陽修,劉輝就是劉幾,為了徹底改變文風,他連名字也改了。歐陽修很感動。
歐陽修通過大力改革文風,發現了許多人才,經過他的提拔,一個個都成了名家,其中就有王安石、蘇軾和蘇轍。
歐陽修的故事 篇12
歐陽修四歲那年,父親在江蘇泰州判官任上去世,從此,這個原本沒有田地房產和積蓄的家庭變得一貧如洗,母親鄭夫人只得帶著兒女投奔遠在湖北隨州任推官的小叔子歐陽曄。歐陽曄職位低,俸祿少,撫養三個兒子已顯得力不從心,又增加四口人吃飯,家里顯得清貧寒酸,以致歐陽修到了上學的.年,買不起紙筆進不了私塾。為了兒子的前程,鄭夫人以沙為紙,以荻桿為筆,手把手地教兒子讀書寫字,演繹了一段“畫荻教子”的千古佳話。
在母親的教育下,歐陽修好學不倦,進步很快,十歲時已能吟詩作賦,叔父歐陽曄很高興,安慰鄭夫人說“嫂嫂不要為家里貧窮兒女年幼擔心,這孩子將來一定大有出息。”但歐陽修不滿足已有的進步,認為要成就一番功名,必須廣見博聞,為此十二歲時,歐陽修背起行囊,邁上了外出求師學習的歷程。一天傍晚,歐陽修匆匆來到襄陽城下,看見城門一關,心里很是著急,抬頭一看,城頭有一個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禮道:“煩請老伯開門,放學生進城好嗎?”老兵本不愿破例開城門,但聽出是個很懂禮貌的少年,頓生愛憐之心,說道:“既是讀書人,我出一聯,對得出,放你進城;對不出,明晨再進。”老兵出上聯:“開關早關關遲放過客過關。”歐陽修略加思索,說:“出對子容易,對對子難啊,請先生先對吧。”老兵有點惱怒,大聲道:“我是要你對的!”歐陽修笑道:“學生已經對過了。”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樓開城門。原來,歐陽修的下聯是: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歐陽修的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故事:屈原的愛國故事07-31
名人故事:列寧和衛兵的故事08-28
烏鴉喝水的故事【寓言故事】05-30
職場勵志小故事:沙丁魚的故事10-25
列寧的故事08-19
守株待兔的故事06-14
項羽的故事02-27
名人故事:白居易年少詩精的故事12-02
名人故事:倫琴發現X射線的故事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