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里的經典名句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很是熟悉吧,從表達的角度說,句子是最基本的表述單位。那么什么樣的句子才是好的句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孝經》里的經典名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孝經》里的經典名句 篇1
開宗明義章第一
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譯文: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毛發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于后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后效力于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
天子章第二
原文: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譯文:孔子說:“能夠親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將雙親侍奉,而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諸侯章第三
原文: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譯文:身為諸侯,在眾人之上而不驕傲,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生活節儉、慎行法度,財富再充裕豐盈也不會損溢。
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譯文:不合乎禮法的話不說,不合乎禮法道德的行為不做;開口說話不需選擇就能合乎禮法,自己的行為不必著意考慮也不會越軌。于是所說的話即便天下皆知也不會有過失之處,所做的事傳遍天下也不會遇到怨恨厭惡。
士章第五
原文: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
譯文:用孝道來奉事國君就忠誠,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祿和職位.
庶人章第六
原文: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譯文:行為謹慎,節省儉約,以此來孝養父母.
三才章第七
原文: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于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譯文:從前的賢明君主看到通過教育可以感化民眾,所以他首先表現為博愛,人民因此沒敢遺棄父母雙親的;向人民陳述道德、禮義,人民就起來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和謙讓垂范于人民,于是人民就不爭斗,用禮儀和音樂引導他們,人民就和睦相處;告訴人民對值得喜好的美的東西和今人厭惡的丑的東西的區別,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
孝治章第八
原文: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譯文:讓父母雙親在世時安樂、祥和地生活,死后成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夠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災害不發生,人為的禍亂不會出現。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
圣治章第九
原文: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譯文:不敬愛自己的父母卻去愛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禮法。
紀孝行章第十
原文: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
譯文:孔子說∶“孝子對父母親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在飲食生活的奉養時,要保持和悅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帶-著憂慮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盡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對先人的祭祀,要嚴肅對待,禮法不亂,這五方面做得完備周全了,方可稱為對父母盡到了子女的責任。”
原文: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
譯文:侍奉父母雙親,要身居高位而不驕傲蠻橫,身居下層而不為非作亂,在民眾中間和順相處、不與人爭斗。
五刑章第十一
原文: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譯文:用武力脅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沒有君主的存在; 圣人的人,是眼中沒有法紀;對行孝的人有非議、不恭敬,是眼中沒有父母雙親的存在。
廣要道章第十二
原文: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
譯文:孔子說∶“教育人民互相親近友愛,沒有比倡導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禮貌和順,沒有比服從自己兄長更好的了。”
原文: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譯文:尊敬他人的父親,其兒子就會喜悅;尊敬他人的兄長,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興。敬愛一個人,卻能使千萬人高興愉快。所尊敬的對象雖然只是少數,為之喜悅的人卻有千千萬萬,這就是禮敬作為要道的意義之所在啊。
廣至德章第十三
原文: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譯文:孔子說∶“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戶去推行,也不是天天當面去教導。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讓天下為父親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為弟之道,是讓天下為兄長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為臣之道,是讓天下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
《孝經》里的經典名句 篇2
1.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
人的軀干四肢毛發皮膚,都是從父母那里接受來的,不敢使它們受到誹謗和損傷,這是實行孝道的開始。
2.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
孝道是天地間的常性法則,是人們應該躬行的。也就是說行孝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3.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親愛自己父母的人,不敢厭惡別人的父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敢傲慢別人的父母。因此,曾子認為,行孝要時刻不忘父母,“君子一舉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
4.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與孝
天地之間的生命,人是最尊貴的'。人的德行,沒有重過孝道的。
5.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行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以報效國家為延續,最終落腳在成就自己上。這就是曾子孝的三步曲。曾子還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的孝的三等級劃分。
處在上位而不放縱,地位高也不會出現危險;控制開支,節約費用,慎重地執行禮義法度,財富充實也不會遺失。
7.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君子奉事君主,就要考慮如何竭盡全力為君主做事,降級退職時就要考慮有沒有過錯,怎樣彌補自己的過失,奉行順從君主美好的言行,糾正制止君主的錯誤舉動,所以君臣上下的關系親密。
8.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衰,祭則致其嚴
孝子侍奉父母,平常時盡力做到恭敬,供養衣食盡力使父母樂意,父母生病盡其憂慮,為父母治喪極盡悲哀,祭祀父母嚴肅莊重。這五個方面都做到了,才能侍奉好父母。
《孝經》里的經典名句 篇3
1、以富貴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人不親。
出自《孝經·六本》載孔子語。下人,居于人之后,謙讓。如果富貴了還能尊敬別人,什么人還會不尊敬他呢;如果富貴了還能關愛別人,什么人還會不和他親近呢!
2、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出自《孝經·圣治章》。天地萬物,人最為珍貴。人類的活動,沒有什么比孝更重要的了。
3、父子之道,天性也。
出自《孝經·圣治章》。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是人類出自上天的本性。
4、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出自《孝經·圣治章》。悖:違背。不去尊愛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愛別人,這種行為就叫違背倫理道德;不敬愛自己的父母,而去敬愛別人的父母,這種行為就叫做違背禮法。
5、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出自《孝經·紀孝行章》。孝順的子女,侍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會對竭盡全力的對父母恭敬;在飲食方面侍奉父母,會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奉養。父母生病了,會憂心忡忡地去照顧,;父母去世了,會帶著悲哀的心情去料理后事;對已經身故的父母祭拜,要保持著端莊嚴肅。
6、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出自《孝經·開宗明義章》。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是教化的出發點啊。
7、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出自《孝經·開宗明義章》。人的身體,毛發與皮膚,都是父母給與的,不敢輕易的損毀傷殘,這樣做,就是實行孝道的開始啊。
8、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出自《孝經·開宗明義章》。人活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在后世揚名,從而使得父母顯赫榮耀,這就是孝道最終的目標。
9、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出自《孝經·天子章》。能夠親近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能夠尊敬自父母的熱,就不會怠慢別人。
10、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
出自《孝經·諫諍章》。爭:同“諍”,直言諍勸。有志之士會之言勸諫他的朋友,自己的美名九不會消失;當父親之言勸諫自己的子女,就不會是自己陷于不義之中。
【《孝經》里的經典名句】相關文章:
《孝經》讀書筆記01-01
孝經讀書筆記范文01-01
孝經讀后感800字01-01
詩經經典名句01-01
紀伯倫的經典名句01-01
善意的謊言名句01-01
時間的名言名句01-01
夢想的名言名句01-01
夢想名言名句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