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語故事:諱疾忌醫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成語吧,成語在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并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那么,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兒童成語故事:諱疾忌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諱疾忌醫
外文名:Hide one's sickness for fear of treatment
拼音:huì jí jì yī
近義詞:文過飾非
出處:《韓非子·喻老》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
成語出處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爭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從事焉。”(戰國·韓非《韓非子·喻老》)
后人由此提煉出成語“諱疾忌醫”。
成語典故
扁鵲是戰國時期的名醫,原名秦越人。他學成醫術后,便一直周游列國,熱心為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扁鵲來到一個國家,見一家死了人,尸首已停放了好幾天,依然面目如生,就問明病人臨死前的癥狀,并且斷定這人還能救活。他先給病人施了針灸,然后灌下藥。一會兒,死人果然活了過來。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全城,人們都覺得扁鵲實在是太神奇了,都說他是神醫,有起死回生之術。
蔡桓公聽說自己的領地內居然出了位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見見,便命人布告四方說想要見神醫扁鵲。扁鵲見到布告,急忙回國,覲見桓公。他在侍從的引領下走入客廳,在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對桓公說:“主公您病了,還好現在只是在皮膚里,不過如不及時醫治,恐怕會嚴重起來。”桓公一聽,便有些不快,搖頭說道:“寡人沒病,身體很好。”
扁鵲走后,桓公冷笑道:“名醫也不過如此,就喜歡挑別人的毛病,明明沒病,他偏說你有病,好像只有這樣才能顯示他的`醫術高明似的,真是太可笑了。”
過了十天,扁鵲提著藥籃去覲見桓公,桓公正坐在花園中玩賞。扁鵲來到桓公面前,看看他的臉色,憂郁地說:“主公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去了,再不醫治,會更加厲害的。”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扭過頭去,再也不答理他了。扁鵲沒辦法就只好退了出來。
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對桓公說:“您的病已經蔓延到腸胃里去了,再不醫治,生命就有危險。”桓公聽后,氣得變了臉色,仍然不肯讓扁鵲給自已看病。扁鵲沒有辦法,嘆著氣,搖著頭,離開了。
又過了十天,扁鵲第四次來見桓公,一見桓公,二話不說,急忙轉身走了。桓公覺得奇怪,就派人把他追回來,問道:“為什么這次你一句話不說就走呢?”扁鵲痛心地說:“病在皮膚里,用熱水一敷,就可治好;病在肌肉里,扎扎針灸,就可治好;病在腸胃里,吃幾服湯藥,也可治好;但病在骨髓里,就難辦了。現在,主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是您現在想醫治,我也沒辦法了。”蔡桓公聽了,還是不大相信,揮了揮手,讓人把扁鵲送走了。
可是才過了五天,一直不愿意讓扁鵲醫治的桓公就渾身疼痛,一病不起了。他趕忙派人去找扁鵲給自己治病,但是已經晚了,扁鵲知道桓公的病無法醫治,早已經整理行裝,逃到秦國去了,桓公就這樣因為諱疾忌醫病死了。
成語寓言
如果蔡桓公在扁鵲剛開始指出其有病的時候能加以治療,就不會造成病情加重的結果,更不至于喪命。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不光是治病要趁早,我們自身有了缺點,也一定要接受大家的批評指正,盡早改掉自己的不足,避免鑄成大錯。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當不良的苗頭出現時,千萬不能諱疾忌醫,要勇敢面對,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以免釀成更大的禍患。
【兒童成語故事:諱疾忌醫】相關文章:
諱疾忌醫的成語故事01-01
兒童的成語故事01-01
兒童成語故事:非驢非馬01-01
兒童成語故事:開誠布公01-01
兒童成語故事:牛衣對泣01-01
兒童成語故事:天經地義01-01
兒童成語故事:出爾反爾01-01
兒童成語故事:曲高和寡01-01
兒童成語故事:興高采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