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演講稿
復旦大學的校園BBS上有的學生坦誠地道出自己的觀點,他說:“我們心目中的好教授必須有高尚的師德教風,而不是世俗的成功”。
我們知道聲名赫赫的高等學府復旦大學不乏有在社會上有一定名聲的教授。某教授雖然平時在校外活動頻頻,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也頗有名氣,但是得票率卻極低,因為 “他的課雖然講得好,但是卻經常被手機聲打斷,他的考試雖然要求不是最嚴格的,但是他忘記了我們是抱著渴求知識的心態坐在講臺下的。”有的學生直言不諱地這樣說。
這次評選給天下所有的教師都提了個醒,師德教風仍然是教師們最重要的品德。
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
教師是社會道德傳統的繼承者和傳遞者,教師不僅把前人長期積累起來的生產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傳遞給學生,而且把前人確定的道德價值觀傳遞給學生。教師還是社會道德新風尚的倡導者和先行者。在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正是由一批進步教師在反封建的斗爭中首先提倡新道德的。可見,教師職業道德對社會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風氣的轉變具有促進作用.
前不久,有一位學者被邀請去講課。講課前,他先向學員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說,現代社會最缺乏的是什么?"
臺下學生異口同聲地喊成一片:"缺德!"
這位學者頓時淚流滿面……
據有關部門不久前進行的民意調查,教師在所調查的二十一種全民所有制的行業中,被認為是社會形象最佳的;也就是說,其職業道德狀況是最好的,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否就沒有問題了呢?有,而且相當普遍,有的問題還相當嚴重,曾經被人們稱之為"最后一片凈土"的教育界,如今也不那么干凈了。
最近我國揭露的多起老師毆打、侮辱、摧殘學生的暴力事件,就性質而言,我認為沒有比這種現象更深刻地揭露出教師素質的變異和教育品質的惡化。
"見死不救"是醫務工作者的最大的"缺德";"以權謀私"是國家干部最大的"缺德";"貪污公款"是財務工作者最大的"缺德";"知法犯法"是執法工作者最大的"缺德",而"體罰學生"則是教師最大的"缺德"!
人們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在學校,教師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等,都會對年幼純潔的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像那些打罵并侮辱學生的老師,自己為師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學生呢?
教育與師德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有什么樣的師德,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教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人.
《學習的革命》這本書中有這么一段話,很發人深省: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憐憫之中,他就學會了自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學會了嫉妒。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之中,他就學會了負罪感。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學會了耐心。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學會了慷慨。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會頭腦平靜地生活。
有時我總是這樣問自己:"我教的學生們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用語言來播種、用粉筆來耕耘、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對學生充滿愛的教師的每一堂課,都仿佛在為學生打開一扇扇窗戶,讓學生看到一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并且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境界。
【師德師風演講稿】相關文章:
師德師風05-01
師德師風 師德小結04-30
師德師風總結10-02
師風師德口號01-29
師德師風報告09-21
師德師風宣傳04-29
高校師德師風04-28
師德師風事跡04-27
師德師風心得05-02
師德師風評語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