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
郭恩樂教授說:“生本教育”理論。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師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而學。而教師則要退后,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這不僅僅是教育方法而轉變,更是教育觀念的深刻變革。
這個“生本教育”理論,緊扣了課改的理論,現代的教育課改觀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于傳統的教學,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成為當務之急,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他們都基于對孩子的尊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熱情高、積極閱讀、預習,搜集資料,為課堂展示樂此不疲。我們的學生什么時候才能這樣呢?他們整天為一大堆的作業包圍著,給他點自由時間他還恨不得快點多抽出點時間出去玩,怎么可能想去學習?也是擺在老師面前最大的問題,老師要做好引導作用,不要去灌輸給人生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在課堂中,用新穎的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允許留有疑問,激發學生課下探索的興趣。成長在前、成績在后。他們令人羨慕的成績,有自由成長、健康成長的必然結果。
生本教育課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要如何進行“生本”呢?我們是不是要全盤拿來呢?當我們試圖要升起“生本教育”這面旗幟的時候,我想我們要認真考慮。我們的學校自己的課題研究“讓學生快樂成長”等理念與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處。所以,我們不必摒棄目前已經在實施的課題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斷地改進,無論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學理論,都可以成為優化我們教學方式的一劑“催化劑”。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同行老師的一句話:“我們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為我們自己的那碗水還沒有倒干凈,別人的那碗水就倒不進來。”其實我們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沒有必要倒干凈。我們需要做的是倒掉我們的陳舊的、落后的、與學生的發展無益的觀念、行為的腐水,倒進先進的、與學生長遠發展有益的活水來。“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讓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那么,我們的教學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論,也許我們的教育教學亦會有一個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話自勉。愿在教育教學改革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激情澆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樹木,享受盎然的綠意,聆聽花開的聲音。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2
在“生本教育”的推進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成功案例較多出現在小學階段,中學生對“生本教育”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熱情并且在有些學校(特別是中考、高考成績較好的學校)還出現排斥的現象,他們不愿意參與討論,不愿意主動思考問題,總是希望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答案,郭思樂教授發出感嘆:“小學四年級以上學生其求知欲和表現欲一般要下降。”而對于我們這樣的一所普通高中來說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但最根本的因素不在學生而在于我們這些教師身上,如果我們從心里抵觸“生本”教育,還是按照“師本”教育進行,那么就永遠跟不上教育的發“生本教育”展方向。學生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通過學習,我覺得教師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才能把“生本教育”落在實處。
首先:我們要主動的去迎接“生本教育”的理念。
“生本教育”認為,學生具有學習的天性,有很大的學習潛能,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性完全交給學生,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能量將是巨大的。學生是教育過程的終端,是教育的主體。"生本教育"的本質就是真正認識和把握學生這個本體,把"一切為了學生" "高度尊重學生" "全面依靠學生"作為教育價值的基本原則。教師具有了淵博的知識,健全的人格魅力,學生才能被這種品質所吸引、所感染,并且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研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落到實處。
其次:我們要應用“生本教育”理念去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如何才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我想應從三個方面去做:第一是課前。課前要給學生留下預習提綱,設置不同的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教材以及查閱相關書籍或是登陸網絡查找,完成相關的內容。第二是課上。課上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最好把學生分成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可以起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如果有弄不懂的地方可以全班同學討論交流區結決,在這其間,教師可以順勢利導,做個真正的引導者、和課堂的組織者。第三是課后。課后要做到對知識的及時反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給學生留夠相應的檢測習題(或是作業)。
再次:要及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
由于我們是普通中學,學生基礎比較弱,再加上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這對“生本教育”是一個沖突,但我們不能因為有困難而不去做,或是不愿意去做。如果能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在我們的培養下都能各顯其才,那才是我們最大的成功。這雖然加大了我們的難度,但同時也是一種挑戰,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的特點去安排我們的教學使他們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這也尊重學生的一種體現。
最后:要不斷反思和總結。
我們每上完一節課,都要及時進行反思,反思我們的成功和缺憾的,成功的我們要繼續保持,缺憾的地方我們及時調整,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去完善。
生本教育對我們來說已經并不陌生,但要完全的展開和實施確實又有難度,通常“師本教育“和“生本教育”會夾雜在一起,有時還會感覺“生本教育”太慢影響教學進度,但我們要理清思路,是學生學習、還是我們講教材?我想這個問題是不難回答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本”就是要發揮學生的這種主體作用,所以我們作為教育者,一定不要因為自己的理念問題而誤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機會。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3
今年暑假后我迎來了語文教學第二年,任教三年級的語文課程。這對于我這個一直沒教過語文的“門外漢”而言,顯得那么茫然。昨天我滿懷憧憬和向往參加了縣里舉辦的“生本高效”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會,這如同大地久旱遇甘露一般,深深的滋潤了我,啟發了我。
一直以來,我的課堂總感覺缺點什么,又說不出來,直到昨天我才發現:原來課堂還是可以這樣上的。
首先談談聽二年級的識字教學吧。任老師把識字教學貫徹到了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沒有一絲的突兀感。各種各樣的識字方式,很大的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看到孩子們積極踴躍的回答自己識字的小竅門,作為一個聽眾的我都感到了幸福,更不用說課堂上的孩子們了:看他們那渴望的眼神,自信的語言,得意的微笑……“我神州,稱華夏……”孩子們同桌間拍著小手,打著節拍,晃著腦袋,朗朗的誦讀聲傳出很遠,使得聽課的我們都不由自主的溶于這種愉悅的課堂當中。
接著,第一小學的李娟老師帶著濃濃的書香風韻來到了課堂。她向我們展示了優秀的語文素養,孩子們在她的帶領下,細細的體會著漢字書寫帶來的美。尤其是李老師在指導書寫時采用的.拼圖指導,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整節課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在研究中學習,在展示中得到別人的認可。從這節課中,我對比了自己的書寫指導,這些都是今后教學中要增加的。
閱讀能力的培養現在被放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也使得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出現了更多的疑惑。現代學校的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節高效的批注閱讀法課堂,她以《巨人的花園》一課為例,給我們介紹了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我們從中學到了以下幾個方法:一是標注好詞好句,二是關注句子中的標點符號,三是找提示語,四是感受、聯想、標劃。
聽完幾位老師的示范課,我感覺他們都不同程度的表現了以下的幾點:一,預習展示緊扣教學目標,從抓關鍵詞、段意連接等方面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二,師生互動性高,每堂課上都展示了融洽的新型師生課堂關系;三是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中表揚學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使得他們樂在語文的學習中;四是注重了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在課堂中將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進一步的整合;五是關注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學習的方法非常多,關注了學生的品讀悟,體現了人文化。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學課件的制作和展示仍停留在原來的水平,尤其是ppt展示中字體的處理、動畫的效果差強人意。另外學生學習中讀的還不很充分,這些都是應該注意的。
一天的研討在沉思中結束了,但留給我的收獲卻很多。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4
7月11日來到承德實驗小學聆聽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一節生本研究課。柳巍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體現老師廣博的知識,幽默風趣的語言,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投入,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思維的碰撞,心靈的溝通,智慧的啟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節課柳老師分三步設計的:首先出示前置性作業,學生互查。在學生互查時師巡視。其次,指一組向全班交流。最后,拓展中又讓孩子從生活中體會父母對你的愛。從這節課我體會到語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語文。用文字展現生活實際,既能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又能觸動學生內在情感世界。此時,他們的所想所說都是情真意切,感受至深。在這里再現了人文魅力,深化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做到了讀寫結合。
第二節和下午分別聽了余秀行和賀秀宇兩位專家的精彩講座。以前對于郭思樂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了解的比較少,今天聽了兩位專家的講座,讓我了解到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關于生本我認識到了以下兩點:
第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以前的傳統課堂中,基本上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而在生本高效課堂中,更突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也就是說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
第二,學生角色的轉變。
和傳統教學相比,生本高效課堂的模式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又能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同時,同學們在通過自學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建立了自信,提高了能力。在通過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了集體榮譽感。這些為以后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礎。
對“生本教育”的具體實施我還有很多困惑,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教學,怎么做才能讓學生對學習感到快樂,而不是種負擔?對于“生本教育”的理念我是非常欣賞的,但在自己的課堂上如何把握和體現?是值得我好好琢磨,好好去實踐的。心中時刻裝著學生,盡可能為學生考慮,不管是備課上課,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實情考慮設計,隨著學生的發展,然后改進、變動,留給學生更多展示的時間,我想學生是會快樂的。
總之,通過本次的學習,專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范在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時時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平等對話,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注重發掘引導學生的獨特體驗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學習,我將盡力吸取他們的精萃,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5
最近,學校統一組織學習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我感受頗深。生本教育提出并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促使教師角色的轉變;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只是對學生的學習起指導、點撥的作用。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的根本理念就是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自己主導自己的學習,老師只是一個輔導因素。
參加生本教育理論學習后,我覺得受益匪淺,平時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還是過多地研究教師如何教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研究的不夠,這種做法還是很不科學的。教是為了服務于學生的學,觀念落實不到位,從而使學生的學變成了服從和接受。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忽視了孩子情感世界的構建,在分數與排名評比中,讓孩子感受不到成長的快樂,成功的自信、期待的溫暖。我們的教育觀念轉的還不夠徹底,對新的觀念理解的不夠透徹,在行動的落實上也不夠扎實。當然教育不是萬能的'。再完美的教育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自然界中沒有兩樣東西是一樣的。我們無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事實上再高明的教育者也無法洞悉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但這不意味著我們教育者將無所作為。如果我們能給學生創設和提供一個開放的、多樣性的發展環境,那么我們的學生獲取適合自己發展方式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導的高度的尊重學生,讓學生先學、教師后教、以學定教、小組和班級中的交流、討論、教師適時的引領等,無一不在體現這方面的努力。
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我自己感覺收獲多多,特別是對我們的課堂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我深信,只要我們將郭教授生本教育理念吃透,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教學一套方法來,從而更加高效地投入到教學中,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6
在記筆記的過程中,感受著“生本教育”的內涵以及在以“生本教育”為主導進行的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方法。細細想來,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有些方法也以前用過,只但是僅有那么幾次而已,沒能很好地堅持下去,從而使自己的課堂教學仍然停留在“師教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偶爾采用一下讓學生自主學習或是小組交流合作學習餓方法,害怕孩子們玩得太高興了,而是自己的課堂不受控制,就采用減少學生活動時間,自己多講的方式。學習才明白,其實自己這樣做非但沒能更好地把握課堂,反而是自己處在被動的位置上。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注意力的集中時間不會那么長,想想也是,我們成人有時都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了注意力而是精力分散,更何況是6、7歲的孩子呢!
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可愛。能夠說,他們課堂上的表現失常會令我們又愛又恨。就拿我們班的明浩來說吧!聽講的時候還挺認真,有時候回答問題也挺用心,可動起來的時候,又會讓人氣得不得了――不是在哪里亂動,就是把手放到抽屜里不停地亂翻,偶爾還會冷不丁地鉆到桌子下面去找被他自己弄到地上的東西,當點到他名字的時候,他會忽閃著那雙明亮的`眼睛,用那種無辜的眼神,很委屈地望著我,讓我又不忍心再說他什么。
課堂上的精彩也以前有過。記得在學習《要下雨了》一課時,我采用的就是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提出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解答問題的方法進行的。別說,效果還真是不錯。個性是當韓雨恒站起來說:“老師,我想回答剛才提出的那個問題”時,我感到很高興。及時表揚了他,孩子可高興了。同時我又借助表揚他的機會讓其他的同學明白了,在回答問題時必須要完整,而且還應注意目的明確,讓別人一聽就明白自己回答的是哪個問題。
我們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只是,但前提是讓學生的學習在樂學的過程中進行。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認真地實踐“生本教育”,讓孩子們在簡單、寬裕的課堂環境中學習,努力做到“我的課堂生做主”。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7
這些天,我一直在認真的學習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剛開始讀時我有些茫然,什么是“生本教育”?怎樣才能施行“生本教育”?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靜下心來,非常認真地讀了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的文章。
通過學習郭思樂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以往我們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的聲嘶力竭,學生在下面似聽非聽。讓學生講解吧,還扭捏不大方,聲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聽得到。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的熱情越來越低。這種狀況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以前我們的教師在課堂將知識講解的太多太細,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太少,久而久之使學生思維懶惰,懶得思考問題,認為學習是被迫的,是為家長學、為老師學,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課堂效率低。
通過學習,我了解到郭思樂教授的理論基礎。他說:“兒童獲得的東西,有許多是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之下獲得的。這種探索需要一個過程,當然也會犯不少錯誤。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就激發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兒童獲得了真知。”
傳統上,我們總要求學生的認識‘一次性完成’,這并不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生本的學生,我們給他這樣的機會,使他們的認識,可以通過多次或長期地反復式提高來完成我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逐步地去感悟。生本課堂帶來的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和成長。課堂應該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在課堂上還應該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孩子們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這樣學生對課堂學習就更感興趣了。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覺得我應該一改以往的教學作風,無論是對自己的孩子還是對我的學生應該多些理解、寬容和耐心,允許他們犯錯誤,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8
通過這段時間的生本教育學習,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由開放地獨立自主地學習,在課堂學習生活過程中學會感悟,體味生活,在與知識的“相遇”中,使知識融人生命。
“教育,是世界上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事情之一。”當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并未感同身受,相反,還頗有不以為然之心。誠然,生活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也發生了改變,肩負傳道授業解惑重任的教師常常也不能幸免。面對教育的尷尬與無奈,我不知道何去何從,而更多的是隨波逐流。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于活出尊嚴。”人一輩子在世界上快樂與否,與教育有很大關系。我作為一位教師,更應該是一位母親,千千萬萬受教育者如同我的孩子一樣,一生的幸福指數都掌控于教育者手里。因此我為我曾經的墮落而感到羞恥,為我曾曾經的迷惘感到羞愧。當我站在母親的角度來看待教育時,難道世界上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事情不是教育嗎?
一個熱愛生活,善于思考的人,能夠從日常小事中,升華提煉出人生哲理,這飽含人生體驗的哲理與教育息息相關。如“籠中鳥”事例中:一只長期被關在籠中的小鳥,當主人一天打開鳥籠欲還其自由時,而鳥兒早已習慣于籠中的生活,不肯飛向藍天。此事例更是道出了我們目前的教育心態,人的惰性與思維更是決定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更習慣于固步自封,舉足不前。
當生本教育如春風般吹過我們的心坎時,我們才發現帶給孩子是多么大的傷害。當把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生命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夠發現生本教育是幸福的源泉。對于教育者來說,只有當人生與生本教育聯系在一起,只有對人生體會的更深刻,生本教育才會進行的更徹底,才有更強的`動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傳統中的“完美”教學環節在某種意義上講更是一種作秀,是我們在做給自己看,做給觀摩的教師看,而并非有的放矢的針對受教育者本身。當我們以學習者的姿態去感受生本課堂時,才發現我們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感受與需求,學生不會去思考課堂環節是否自然流暢,受教育者更在乎的是學有所得。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合理的課堂?適合學生的課堂,充滿個性張揚的課堂才是合理的、高效的課堂。當課堂成為學生的學堂樂園,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生本課堂。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孩子才可能學海無涯樂作舟,乘風破浪,直掛云帆。
生本教育需要漫長的等待,投身生本教學的教師一定要耐得住時間的煎熬。而當前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急于求成,拔苗助長。帶有急功近利的心態,不敢舍名,也不敢拋利。在我們的課堂上,教師占據課堂太多的時間,教學損傷學生自尊,過重課業負擔占據課外生活。如此種種的現象于教師固然一種煎熬,對于學生則無疑是一種摧殘。長期以往,影響了師生間的和諧互動,犧牲了孩子的天真爛漫。
其實教師原來可以不做纖夫,可以做牧者。我們在分享生本教育的成功經驗時,發現原來教學可以如此簡單,如此美好。在生本教育中,任何等待都物有所值。在這種理念下,做生本教師真好,生本教學是如此的美好,我仿佛看到教育的春天正向我們走來。我要擺脫世俗的觀念,善于等待,因為等待生本才更美麗。我要當好生本教育的操作手,在生本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價值。
以上是我在生本教育學習過程中的一點反思與感悟,當然在目前,我們還停留在觀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層面,還沒有成為一個生本教育的優秀操作手,但是沿著這個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那個時候,我們的教師就會有一種“待到山花爛漫時,獨在叢中笑”幸福與成功感了。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9
美國著名家庭教育家斯賓塞對于孩子的教育這樣說道。教育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的發展。應該引導孩子自己探討,自己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過:“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看是質樸的道理卻一語道出了教育的本質。
推薦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及課題組成員經過近十年的實驗而總結出來的“一切為了兒童,高度重視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的教育理論,是新課改背景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源泉。生本教育,大膽提出了解放老師、解放學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導旨在張揚學生天性,依靠學生內部自然發展學生的學習的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讓學生寓學于樂,寓學于自然天性的釋放,以實現“人的完滿發展”。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從實施至今,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新課程革新至今,課堂教學仍受著傳統思想的影響。課堂教學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重視程度不夠。一方面,由于受升學考試的.壓力,教師在教學形式上仍以“應試教育模式”為主。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培養;缺乏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嚴重壓抑學生的創造能力。另一方面,有很多學校的生本教育現還在處在摸索階段,教師對“生本”理念還模棱兩可,無法在教學中正常運用。
在新課程“三五三”學研式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們學校不斷摸索、總結經驗,采取集體備課、課例評析、案例分析、有效課堂教學研究等多種研究方式來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生本課堂中,精彩的是學生,不是老師。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來的資料。學生站起來表現自己的機會很多。我們為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機會,而老師是要努力做到“不現自我”。老師上課要做的不是講解課文,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組織學生交流他們的預學所得。我們經常外出聽課,感覺老師是站到一邊,但其實對老師觀察課堂,適時點撥,駕馭整個課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本教育中,教師是引導學的領路人,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教師在生本課堂上,必須做到不見自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服務者,讓教學成為幫學。
(一)、成立小組。制訂小組競爭方案和合理獎懲機制激勵學生,特別是對互幫互助的鼓勵。小組合作除了對課堂學習有很重要的作用,對前置性作業的完成也很重要。學生是不同的個體,他們存在著差異,對于老師布置的前置性作業,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有的學生會覺得很容易,但同時有的學生會覺得很吃力,如何去幫助他們?讓他們更容易地學習呢?如果單靠老師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小組的力量了。小組里面肯定會有些學生的成績較好,有的較差,成績較好的同學為了幫小組爭分、爭榮譽會竭盡所能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而成績差的同學也會為了不讓小組丟分也努力學習。學生課前已經通過前置性作業預習了知識,遇到不懂時也在小組里交流解決了,那么上課時剩下的就只有把預習的知識匯報出來了,學生學得輕松,老師也就能教得快樂了。
(二)、前置作業的設置。生本教育強調的是先學后教,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預習作業(前置作業)必須做好,課堂上才能有話可說。在設計前置性作業時要注意:低入,讓學生更容易的的去學習,更快的的接受自我學習。在問題的設計要使得學生好學,使知識的難度恰好落在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可以達到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悅感。
(三)、合理安排合作學習的時間。在課堂上要保證學生有合作學習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教師的講授時間不超過15分鐘,不宜講得太多,應保證有15—25分鐘讓學生合作學習,主要是釋疑、討論。
(四)、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要參與討論,參與合作探究,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和前認知能力作基礎,而個體的獨立思考是無法由別人或小組來代替的。只有在學生思考到達一定的程度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才有可能出現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時,才有可能出現觀點的針鋒相對和正面交鋒,這樣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之前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擁有自己的一片思維天空,在此基礎上再合作交流,這時的交流才是體現個人創造性的高質量的合作。
(五)、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更多地表現形式應該是語言的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說。
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以上是我們在實施“生本”課堂教學的一點想法,因為我實施“生本”的時間還很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越來越多的學生看到學習其實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0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正如這句話所說的,時間在悄悄的逝去,回首一看,原來,我已經來到三十八中學一年了。在這個短短的一年里,我嘗盡了酸甜苦辣!
在三十八中學,每天過的既充實,又快樂。在六個人的小組中,可以說是有驚有喜!剛開始,老師安排的六人小組,很讓我反感。可后來我卻嘗到了前所未有的甜頭!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我發現我們小組的成員人人地一天天的進步,讓我感到很開心!我知道我在付出的同時也在收獲。在我需要支持時,小組總是第一個支持我,他們就像無形的力量促使我前進。
記得上個學期,學校要為我們班的生本課進行錄像。“開頭炮”的是我們小組播放我們自行錄制的視頻《超重與失重現象》。其實視頻錄制對我來說倒沒什么,可是···俗話說得好: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這個任務落在我們小組的肩膀上,我頓時覺得沉甸甸的,就在這是我們小組成員們一起說了一句話,好好錄!我們支持你!這句話使是我放松了很多。
說到“生本教育”我太喜歡它了。
以前的`課堂,基本上是老實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機械方式。可是生本教育很不一樣,一節課40分鐘基本上是我們講,我們問,我們自己解決問題,而老師只是“導火索”。在我們自己講的過程中,不緊自己懂了,也讓別人懂了。我認為上課這樣才對,它真正讓學生發揮會自己的水平,讓每個同學在自己的水平上提高,也同時挖掘了學生本身的潛能。
講臺不再只是老師自己的舞臺,也是我們學生的舞臺。
在三十八中學,我們就好比一只放飛的雄鷹,盡情享受著藍天,白云,自由。
在三十八中學,我更有信心了。
真想說一聲——謝謝你!“生本教育”。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1
生本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是為了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原則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生本課堂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堂,生本教育的理念特別好,能充分發揮人的天性和本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這讓我想起了《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一般情況人們會認為,把梳子賣給和尚是不可能的。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三位銷售員。
銷售員甲,來到一座寺廟,對主持說:“主持,我長途跋涉來到這里,求求你,發發慈悲,買一把梳子吧”于是甲買掉了一把梳子。
銷售員乙,來到同一座寺廟,對主持說:“每天如此多的善男信女風塵仆仆,長途跋涉而來,只為拜佛求愿。但他們大多滿臉污垢,披頭散發,如此拜佛,實為對佛之大不敬,而您身為寺院主持,卻對此視而不見,難道沒有失禮嗎?”主持一聽,頓時慚愧萬分,“阿彌陀佛,請問施主有何高見?
銷售員乙:“主持勿急,此乃小事一樁,待香客們趕至貴院,只需您安排盥洗間一處,備上幾把梳子,令香客們梳洗完畢,干干凈凈,利利索索拜佛即可!”于是乙買掉了10把梳子。
銷售員丙,來到寺廟找到主持后,深施一禮,“主持,您是否想過振興佛門,讓我們的寺院名聲遠播、香火更盛呢?”“阿彌陀佛,當然愿意,不知施主有何高見” “主持,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的心,寶剎應有所回贈,以作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阿彌陀佛,本寺又有何物可贈呢?”
“在下為貴院量身定做了1000把精致工藝梳,每把梳子上均有貴院字號,并刻有“積善梳”“功德梳”,香客得到高僧贈的梳子會特別高興,如此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可讓貴院名聲遠播,更會有人慕名求梳,朝圣著會更多,香火會旺”。主持大喜,于是丙買掉了1000把梳子。
甲運用了和尚的慈悲心,同情心,是求來的。乙是引發“善男信女在佛主前,需要先梳理頭發儀容”的這個需求。丙刺激出“提供前來上香的一種紀念”為由,引發出持續性的需求。
那么生本教育,我認為教師要成為丙,找出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實踐生本這么長時間,總體感覺很好,學生現在變得自信,大方,敢于展示自己,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并積極思考,語言表達能力增強,組織能力也變強。學生高參與,高熱情,高效率。小組合作有效,學生能把我布置的問題研究出來。小組長的能力較強,能管理好自己的小組,并能很好的調動本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有困難找學生,學生總能想辦法解決。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2
通過“生本課堂理論”的培訓學習,令我豁然開朗。從培訓中,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學習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師精心組織教學設計,使學生真正的主動參與,打造了一堂堂鮮活成功的課堂范例。
生本高效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于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以往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這次理論研討會中的課堂教學,教師們都是精心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讀、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給了學生時間和權利,讓他們充分進行思考,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使學生興奮起來,參與的積極性高起來,參與度也大大提高。在這樣的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中,個體能得到了發展。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本次研討活動中,教師所執教的語文課例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我們的語文課教學都是分為四環節進行的,一二環節中教師采用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教師直接出示生字詞教學檢查預習環節,有的教師則采用學生自學記錄本聽寫課前預習的生字詞語,通過這樣的方法來糾正學生的讀音和字形,也有的教師采用詞語搭配的形式來鞏固字詞的讀音和寫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方法更是層出不窮,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合作交流、講故事理解文意等等,總之在遵循語文總教學流程的基礎上,創造出了許多靈活度變的教學路子。
三、自主學習記錄本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真正成了讀書小主人。
我們平常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解決課文中出現的問題,挖掘出文章的主旨內涵,教師板書在黑板上即可,最多課堂收獲時,讓學生說一說。有了錯誤只是當堂糾正草草完事。而在這次的課堂教學學習中,我看到了幾乎所有的教師都采用了自主學習記錄本進行課堂教學,自主學習記錄本的內容包括生字讀音、詞語書寫的積累和糾錯、對課文重點句子摘抄以及預習中發現的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課文主要事件的概括、文章給你的啟發或你的收獲等,相當于學生的讀書筆記。教師整節課的教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記錄本始終貫穿于其中,師生共同探討出來的東西,學生由錯到對的過程、自己的體會都寫在記錄本上,達到了真正的當堂鞏
固,非常適合我們的閱讀教學。
四、重視語言積累,深刻把握文本。
語言積累,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學生一定要有語言實踐,也一定要有語言的積累。在這些名課中,教師讓學生該記住的東西讓他記住,要認的字、要寫的字詞、要求背誦的篇章都盡量在課堂內完成,讓學生在課堂內就感受到成功。不要把這些任務留到課外,使語文教學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去。要力求把課外的時間用在廣泛閱讀課外書上,讓學生在博覽群書中提高語文能力。教師有自己的豐富的語文體驗,利用能否和學生得到自己的認可或喚起自己的共鳴,或者看看是否有不懂的地方,自己的問題有時也就是學生疑惑的地方以此為解讀文本的切入點,而且對文本的開掘深。能對文本做到了然于胸,不讓學生硬著頭皮上。問題設計有利于激活課堂,啟發學生思維,在處理教材
時,做到了引導學生“于無疑處生疑”。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生本高效課堂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于它的發展之中,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于高效課堂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新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生本高效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獲得能力的最大提高。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3
上學期以來,學校多次組織我們學習升本教育理念,目的是把升本教育推向課堂。學習,我覺得自我雖然是個老教師,但對生本教育而言,還是一名有待發展的教師。生本教育使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首先,我覺得要想搞好生本教育,我們教師就要從學會做人開始。也許你會覺得教師怎樣還不會做人呢?是啊!這也是我的新感受。如果我們教師老像以前那樣給學生約法三章,過于嚴肅的應對學生,那又怎能充分的實現生本教育呢?所以,我們就應持續良好的心態,以朋友的身份對待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欣賞他們的`優點,理解、寬容、并循循善誘地彌補他們的不足。僅有這樣,我們才能自自在在地當教師,快歡樂樂地當教師,學生也才能輕簡單松地學習,快歡樂樂地成長。生本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其次,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我,終身學習。僅有多讀書,勤思考,常交流,才能不斷地給自我充電,才能適應工作中的各種競爭壓力,才能真正地落實生本教育。同時,我們也要不斷更新自我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我的只是儲存。逐步具備開發課程的潛力,真正做到: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切實搞好課程整合。
再次,教師要成為真正的伯樂,善待每一位學生,發現每一位人才。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他的立足之地,都有他的所長。所以,我們教師務必從善待學生做起,更好地促進他們成長,這才是我們教育的實質所在。所以,我們務必慧眼識英才,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充分發展每個學生的特長,使他們人人有所長,個個是人才。
所以,我們教師應以自身發展為己任,以學生成長為重任。讓生本教育之花開遍學校的每個角落,讓生本教育之果在每節課里飄香。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4
20xx年7月2日~6日,我有幸赴廣州參加了由生本教育創始人郭教授舉辦的全國第二十七期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習班。
這次培訓資料分三部分:一是觀摩課展示、教學點評;二是由郭教授做的關于生本教育的講座;三是與執教教師交流,并進行課堂教學講座和問題解答。這次學習使我對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更真切地感受到,那里的教學不僅僅無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學中播種人文情懷,喚起生命的激揚。
課前研究:充分的先學是構建生本課堂的法寶。先學就是將新知識、新任務提前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地研究,把個體的想法帶入課堂,從中選出化的學習方法,把學習變成一種享受,老師則要抓住文本的關鍵點去布置前置性課前小研究。這次印象特深的就是一節五年級的數學課:《圓的周長》,課前老師給學生安排了四個前置性小研究: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圓的周長找一個圓形物品,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再找幾個不同的圓形物品,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和直徑,完成表格;說說自己的感想。
課前自學讓學生對新知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課內又在充分交流、相互質疑中提升認識。學生不僅僅理解了概念,而且會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之間的關系,不僅僅學會了如何求圓的周長,而且還理解了圓的周長和直徑相互依存的關系。正因為教師把一切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學生的表現才會如此精彩,這不正是生本教育的魅力體現嗎?
課前見聞:不管什么樣的課堂,課前都有幾分鐘的講述見聞時間,語文課前學生或帶來一則文學笑話,或講述閱讀故事,或背一段優美的文章、詩句等等,數學課前學生或出一道腦筋急轉彎,或課外攻克的趣味數學題等與大家分享,英語課前學生將課外學來的某一個新單詞、句子等教給大家,這種模式化的課前見聞講述訓練,有專門的學生主持,鍛煉了學生的組織潛力,同時,每個學生都在收集、整理、積累知識中成長。
課堂教學:小立課程,大做功夫,實現教少學多。小立課程指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盡可能地精簡,而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超多地進行活動,以此實現教少學多,提倡教師的無為便是有為。數學課,只要引導明確思路即可,解題方法學生能解幾種就解幾種,不必強加。一旦測試,學生出題互考互改,學生的潛力的確很強,但基礎知識可能較弱,怎樣辦老師就經常組織一些針對性的課題研究。比方說“基礎概念的研究”,教師引導學生研究概念錯誤的種類,成因等等,以此來解決基礎資料但是關的問題。
課堂組織:自從自己實驗生本課堂以來,我的課就亂了。小組交流時,有的學生默默不語,有的學生滔滔不絕,可一句話也說不到點子上;還有的學生趁機搗亂,整個課堂怎一個亂字了得。課堂組織方式通常都是口令化的,如“一、二、三,要坐端”,“小眼睛,看黑板”等等,為此我困惑,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怎樣會學到東西呢廣東省不僅僅在教學上生本化,連課堂組織模式也發生徹底的改變,所有的機械口令全由名言警句,詩句或教師自創對子代替,如:一年級孩子在認完一課的簡單字后準備攻克最難的幾個字時,教師喊:“奇思妙想”,生接“記難字”,師再說“四人小組”,生接“應對面”,學生邊說邊坐好,并且手不停地做好了下一步學習的準備,把會認字卡放一邊,不會認的擺桌面,小組討論字的記憶方法,然后交流。而中、高段更多的采用名言警句等方式組織課堂,如師說“書山有路勤為徑”,而生接“學海無涯苦作舟”,師“開卷有益”,生“博覽群書”等,課堂組織充滿了文學的色彩,學生在復習背誦經典名言的同時,教師簡單完成了組織課堂的任務。
課堂氣氛:生本的課堂學生絕對是分小組學習的,在我的課堂中,當孩子匯報時,語言拘謹,不連貫。臺下的同學,有的持觀望態度,有的是看熱鬧,還有的趁機搗亂,只有一小部分在認真傾聽,課堂中同學之間不能構成互動,之間的交流語言要一句一句地交給孩子們說。
為此我也困惑,這樣不是限制孩子了嗎而且人云亦云,自己也覺得很別扭。但是聽課我發現,生本課堂小組的組織很有序,組長負責,組員人人有責,有記錄員,有監督員等,課堂上小組的加分也是策略多多,如群眾的獲獎,個人的獲獎,回答問題的次數,資料收集的多少等都與小組成績掛鉤,因此各小組做到了人人參與,人人發言,回答問題總是以小組為單位,而不是學生個體。小組發表意見時又是按第一發言人、第二、第三、第四發言人的順序輪流發言,而不是個別學生一言堂。由此,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氣氛熱烈的課堂,人人參與,不是口號,而是事實。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團結奮發的團隊,伶牙俐齒、充滿自信、儀態大方。課堂上實驗教師和學生的`狀態給了我追求的感受,因此,剛開始的學話很必要,學話,孩子們才能學會匯報的流程,同學之間交流的語言,慢慢的會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在以后的課堂中,學生們才能有的放矢,活而不亂,更有序。
課堂評價:課堂評價是一個關鍵環節。我們看到他們的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評價準確,語言婉轉,被評價者虛心理解,用心回應。其實,訓練學生相互評價要做到“靜待花開”,要有一個過程,一年級的孩子總是在老師提醒下用稚嫩的聲音問:“我的想法說完了,誰來與我交流或“我讀的怎樣樣請給我提提意見”;中高段的學生評價交流就顯得成熟流暢了,課堂上總是話筒搶但是來,“我來補充一點”,“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認為你的觀點錯在,我認為就應是”等等,教師只是在享受著學生的爭論和評價,并適時點撥。課堂上回蕩的是學生的聲、影,激揚的是學生的生命,課堂上的主體回歸,詮釋了生本教育的全部內涵。
知識解決:我們的課堂知識解決經常是教師越庖代俎,教師的思維畢竟有限,生本的課堂老師變得聰明而簡單,有困難找學生,學生豐富的思維使知識的解決更加多元化。
這次學習中,我深深感受新理念對心靈的撞擊。身臨課堂的感受,又聽郭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的專題講座,以及實驗學校的校長和特級教師的經驗介紹,給我以巨大的震撼。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本教育所揭示的教育本質就是提升生命質量。我們實施的教育就是要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展。生本教育是激揚生命的教育,是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的教育。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5
任教十余載,回頭一想我感慨萬分。剛畢業那會兒,多數老師都只知道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們,一節課下來,老師喋喋不休地從頭講到尾,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老師講得精疲力盡,結果授課效果并不太好,老師也一愁莫展。
近幾年來,隨著新課改一輪接著一輪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觀,也逐漸嘗試在課堂上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并且教學手法與授課方式也有了巨大轉變,力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一切為了學生能自主學到知識而授課。我認為“生本教育”的宗旨就是課堂氣氛一定要熱烈。當然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活躍,而不是教師領著學生做“秀”,同時要讓學生真正地“活”起來,而不是處于等著“喂”知識,是去主動尋覓自己要掌握的知識。
在《生本教育》一書中,郭思樂教授說:“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生本教育。”一句話道出了生本教育的內涵。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學生,一切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是激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自主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教育。讀到這兒,我自問自己:我們眼前的教學模式正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我們也有很活躍的課堂活動,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嗎?我繼續讀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實不然。我們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為教師而設計的,根本沒有留給學生施展拳腳的'時間和空間。至于學生在課堂上活躍的表現,也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下。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師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天性和潛能,而生本教育從教材、教法到教師都給了學生自然發展的空間,在認知的過程中,尊重了學生的意志和學生的認識規律。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先“主體”后“主導
生本教育為我們指出了一條路:一切為了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學定教。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里表面上看不過是句序的顛倒,實則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先“主導”后“主體”,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狀態,而先“主體”后“主導”,學生則處于主動激活狀態,他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智能,培養創造力,因而我們說教育無論怎么改,都不能忘記教育面對的是人,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使學生完全發揮自己的學習潛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托付的教學托付給學生,它是一種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設一個優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發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
二、全面依靠學生,重視學生資源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終端是學生,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內化,人的獲得最終是依靠學生。學生不僅是教育對象,更是教學資源。學生的全部既有經驗、智慧、知識和學習內化的積極性是基礎性資源,其他資源最終必須和學生資源相結合或化合,才能發揮效益。依托學生資源進行教育,容易獲得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育教學中,常常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對教材的處理方式,教多還是教少,是先教后學,還是先學后教,或者完全不教完全托付給學生。
學習生本的相關理念,更新自身教學技能。接合我班的實際情況,現對本班的語文教學從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老師結合學生手中的《語文讀本》、《小學生天地》等書籍,布置看課外的作業。通過家長簽字、詞句的摘抄、評比讀書星、講講等形式交流學生的讀書收獲,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并且努力做到早晨、中午有10分鐘的讀書時間。
2、加強寫話的練習。結合每單元的主題以及學校的學習生活,鼓勵學生練習寫話。可以在書本上寫一兩句,專題性的寫在作業本上。力爭每周寫一篇。
3、加強學生字詞的掌握練習,在上新課之前聽寫前一課的生字。并做到及時批改、訂正。
4、堅強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提倡學生互相交流、探討。主要以組長檢查讀書類的作業、同桌互相交流。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6
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呼吁一種真正適合學生的教育。然而,《生本教育》給我們每一位教育者帶來了光明,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一、生本教育引領敦坊學校課堂教學大變樣。
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得講個不停,學生們干巴巴地坐在那里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如今,我校領導及全體教師努力踐行生本教育。走進我們的課堂,看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們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互相質疑、展示成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強,對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近來,聽了我們學校幾位老師的生本課,我很震撼:原來,書可以這么教!原來,課堂可以如此精彩!這僅僅是一位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完《小時候的周恩來》一課時,一個孩子大膽地提問:“如果你是周恩來的母親,你會如何夸獎他?”看到了吧!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前途無量!他們思維活躍、語言暢達、大膽自信、友愛合群。于是,我頓悟,這不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嗎?
二、生本教育更讓我感受到了教的快樂,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的樂趣。
過去,我一直認為自己設計的'分析課文的思路很好,總想通過我的引導把學生帶到課文中去,還常常為學生沒能答出我想要的答案而嘆息!而現在,學生興致盎然地圍繞話題侃侃而談中,我經常聽得入神。
在學習《第一次抱母親》一課時,課堂上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我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孩子們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時,有的談了對課文的理解,有的談了該怎樣讀好課文,聽!我們班溫鑫玥同學的回答:“我們組認為母親的話應讀得輕,因為母親當時病得很重。”學生通過自學不僅能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還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當時我就情不自禁地稱贊道:“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還有的同學能夠及時給其他組補充或糾正,有的還能很好地評價別人的回答。生本課堂里,精彩的是學生,不是老師。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要交流,要合作,要展示。
生本教育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我們學了謎語之后,孩子們自己創編謎語。請聽我們班同學創作的謎語:“一根柱子三只眼,每次只睜一只眼。”——這不就是交通信號燈嗎?多么形象!“稀奇,稀奇,真稀奇!拿上鼻子當馬騎。”——不用說,大家都知道謎底。在自學、探究中,孩子們閃動著智慧的靈光,對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再創作。有的學生為課文畫插圖,有的將自己的感悟寫成書法作品,有的為文章配樂。
生活詩情畫意,其樂融融。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教師費盡心思地“講”,抵不過學生發自肺腑的“研”,教師苦口婆心的“教”,趕不上學生發自內心的“學”!
《生本教育》從根本上改變了我的教學思想及方法,讓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造。此時此刻,我真誠地呼喚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努力構建積極、歡樂、自主的課堂。同時,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有精彩!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7
假期在我校領導的部署下,我們在網上學習了好多教育教學理論及心理學等知識,不但拓展了我本身的視野,并且更有意義的是使我再次認識到:上課是一門藝術,除了有必須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導學生自我去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淺,茅塞頓開。
作為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僅有及時地充實自我,提高自我。應對競爭和壓力,我們才可能從容應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同時還要學會以“誠”待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要靠自我用心經營的,和家長真誠地溝通,懂得顧及家長的感受,有職責心、公平心,這樣家長就會慢慢地信任你,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還要學會“容”納一切。比如學生的表現、成績、來源等。我想這是作為教師應當做到的十分重要的一點。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他們自我的天地、成長于不一樣的環境,擁有不一樣的個性,這是要成為優秀教師必須明白的十分重要的基石,永遠不要看到一個側面就覺得了解一個人的全部,而對學生做出不客觀的評價。
我們應盡量多關心他們,從而到達進一步的了解,以實現了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學校十分內向,在家里卻活潑外向,教師就要不厭其煩的引導學生在學校也走向活潑開朗。同時我們也要充滿愛心,要懂得原諒,要學會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學生,盡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古語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們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我們也要從本質出發,相信他們是善良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
所以,我們教師,要先做人,再教書。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一個好心境。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成就一切事業。愛學生,愛同事,輕簡便松地當教師,快歡樂樂地當教師,簡簡單單地當教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您的臉上!我們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導,能理解、寬容。我覺得在一天上班的時間內,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歡樂度過這一天就覺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經過學習,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首先,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自我的學生,維護自我的學生,并關愛他們,以自我高尚的品行為學生樹立起榜樣。應對后進的學生,不能采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為,而是應當用加倍的愛去幫忙他們提高,這不僅僅是從職業角度,更是從法律角度對教師的義務作出了規定。教育不僅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僅有經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景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
另外,教師必須要更新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經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我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本事。教學資料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資料。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資料的本事。這一點我校的教師做得比較好,因為經過學習教材教法等,教師根據學生知識水平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景,編撰各年級的《有效作業》,既滿足了學生的需求,也發展了教師的本事。
總之,學習其實就是一段短暫的成長過程,成長是段過程,而不是終點,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以自我的發展成長為己任,為學生成長為重任,好好做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天天歡樂,做教師足也!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8
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在探索中尋求如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有效策略,但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學校文化浸潤下的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其倡導的“教師要從前臺走到幕后,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的觀點,正是在課堂上很好的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寫照。生本課堂教學中的“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教學觀念,利用“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等多種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學,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較快,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近段時間,通過聽觀摩課、集體學習、上網查生本教學的資料,也和其他老師一起試著上生本課,現在結合自己的實踐,談一談自己對生本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生本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課堂,精彩的是學生,他們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作為教師,我們要相信,學生完全擁有自學的天賦和潛能,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掌握很多的知識,并能在自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與快樂。在生本的課堂上,學生是那樣的投入,他們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等,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的.機會很多。總之,在生本的課堂上,所見到的學生,個個都處于一種積極主動學習的狀態,在課堂上,他們可以發揮想象,積極思維,對事物都有著執著的探索精神。這種課堂,讓學生充滿了自信,讓課堂呈現出精彩,學生活起來了,快樂起來了,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學到了新知識。
二、生本課堂中,教師是課后的“引領者”
生本課堂主張教師不要給學生過多的干預,而是給學生學習盡可能的自主。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者,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是課堂的策劃者,教師要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教師只是給學生指個方向,剩下的時間都交給學生,而學生在課下的準備工作也有趣而生動了,通過這種方式,大大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量。在生本教學中,教師要做好下面三點:
1、設置好前置性作業,放手讓學生預習。
生本教學的原則是“不學不教,先學后教,讓學生有備而來”。這“有備”就是指提前做好預習作業,做好上課的準備。可見,前置性作業的布置就尤為重要。假如在教學前,學生對所學內容一無所知,就做不到以上幾點。通過“前置性作業”的形式,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先學。學生通過先做后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的學習,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設計布置“前置性作業”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環節。
2 、組織好課堂學生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課堂上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交流、探究。每組選出組長,負責本組的紀律、任務分配等事務,組內成員有不明白的問題時,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確實無法解決可以向教師提出,如問題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師和全班同學交流,展開全班性的討論,這樣做真正調動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也讓教師得到了解放。
本課堂看似簡單:1、布置前置性作業。2、小組討論。3、全班討論。4、教師點撥指導。可實際上,要想上好生本課,是很不容易的。我認為生本課堂的關鍵在于教師點撥時的“收”和“放”,教師要有獲取并靈活運用課堂生成資源的能力,通過點撥,讓學生向更深處邁進,也就是“放”;通過點撥,讓學生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把學生引到正軌上來。收放自如,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激揚生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其實,這一點一撥,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做到。這需要教師有較深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了解學生,這需要教師有駕馭課堂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上正確的道路。引導學生自己學,教師只起到幫學的作用,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這些都是對生本課堂的寫照。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學,教師在什么時候幫,教師在引導的同時還應該做什么,所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
總之,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對學生多一些寬容和耐心,允許他們犯錯誤,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問題的時間,讓他們的創新思維得到更深的發展。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9
從20xx年11月,我們有幸接觸到了“生本教育”這一理念,隨后,我們一起聽了專家報告和生本示范課,初步感受了生本課,后來通過看觀摩課、集體學習、和其他老師一起開始學著上“生本課”,結合自己的實踐,簡單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在觀摩課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學生們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每一個看過觀摩課的老師,都對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印象深刻。我也不例外,心想如果我班上的學生也能這樣對學習充滿熱情,思維活躍,知識淵博,侃侃而談該多好啊!
開始的時候,我總怕學生自己解決不了學習中的問題,幾次下來卻發現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慢慢的我也在語文課堂上添加了適量的生本理念。首先,精心挑選前置作業,有些問題有些難度,盡量讓學生經過思考、總結可以完成,而不是直接在書上找答案。盡量做到每課布置一個查找資料的問題,以讀引讀,讓學生超越文本,開拓視野。其次,課堂上我嘗試著讓學生成為一名小老師,給學生充足的空間,把主動權循序漸進地還給學生,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經過他們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學生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也逐漸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他們得到了釋放,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你可以時常在課堂上看到學生給你帶來的驚喜。
不過在生本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問題。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盡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學生有時總是繞著問題打轉,就是說不到點子上,但是熱情度又很高,讓你不忍心打擊他,但是后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學生、做小結,并不是什么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后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期間遇到的問題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欠缺,問題的表述很不完整,有時學生也會很不合作,前置作業完成效果不好,這些都會讓我感到失望、迷茫。
但是,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靜待花開,相信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在教學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運用生本教育的理念,那我們的學生也一定會樂學,會學,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20
3月20號,學校給我們安排了崗前,在這次培訓中,我受益匪淺。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初步的認識到“生本教育”那就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生本教育給我的感受是這樣的,把課堂的主動權放給學生,其實這也正是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今天豐寧市的五位名師分別給我們做了指導,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老師;他給我們談到,目前的教育趨勢是生本教育,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化的`教育。他還談到18年的高考,即將只是考數學與英語兩科,其他科目的考核都在平時,所以,他大力倡導我們這些實習生大膽嘗試,創造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
聽完五位名師的解說,我感觸頗深;雖然說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生本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但是要推行生本生本教育,這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我所實習的學校是豐寧實驗中學,目前正在教高一數學;這里的學生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他們的基礎很薄弱,就連初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都不會解,甚至分數的加減乘除都要理解好一會兒,要是推行生本教育的教學,能實行得了嗎?生本教育要求以學生為本,那對于基礎這么薄弱的同學,我有點擔心我的課堂實行不了。培訓完之后,晚上回到學校,我跟我的指導老師交談了培訓完的感受;他說,目前在我們學校要實行生本教育,還非常困難,原因之一就是學生的基礎的太差,第二是學校實施的力度還不夠;所以,我們得根據具體情況,具體處理。
不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結合自己的課堂,合適、適時的運用小組合作、交流、回報的形式來構建我的課堂,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育的討論、學習中,真實感受生本教育的快樂和幸福。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生本教育心得體會04-28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04-19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09-16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03-24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優秀10-19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02-17
2022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2-23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03-29
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精選20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