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的責任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的責任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的責任讀后感1
“教育的責任”究竟是什么?從踏上工作崗位開始,我就記得有人說過:“教師吃的是良心飯。”從那以后,做每一件事情,我都在心里問自己,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責任?是否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否問心無愧?
去年的九月十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節日里,作為教師的我,收到了一份特殊又珍貴的禮物——《剝開教育的責任》。空余時間,靜下心來,翻開書本,細細品讀。書中一個又一個淺顯易懂的教學案例,每篇文章都從教育中的細節入手,都在追問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責任。平實的語言,表達出深沉的主題。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對話。里面的很多觀點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有許多的教育細節令我似曾相識,不禁拿來與工作實際相對照。
本書從最客觀的角度還原了一個個教育場景,講述了一個個教育故事。看著書,書中的故事仿佛就在我們的身邊。書中的小例子、小故事,就那樣真實地發生著,有正面的濃墨重彩,也有反面的直言不諱,讓讀者于細微處見真情,于細節處明真諦。
書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總以向學生傳授了更多的知識為榮,以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超級責任感為榮……我們給的是學生需要的嗎?”反思自己有時候的教學,不也是這樣嗎?我們在課堂上自顧自地追求所謂高效,自認為這些知識就是學生一定要掌握的。自認為兢兢業業,為學生負責,殊不知有時就剝奪了學生學習的權利,抹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什么時候會自問一下:我們給的是學生希望要的嗎?我們給的是適合學生的嗎?在履行職責的時候,有沒有傷害到孩子?這些都值得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真得多多的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我們要用賞識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美,這種美哪怕是細微的;用寬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長中的缺陷,讓他們在優化的、寬松的標準下,收獲更多的自信與快樂。
愛與責任共同鑄就了師德之魂,教師對學生的愛要時時、事事、處處體現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愿用我的真情和關愛去觸動每一朵小花,給予他們信心和勇氣,為他們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教育的責任讀后感2
《教育的使命與責任》是肖川教授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隨筆集。肖川教授的書是為教師寫的。本書力圖反映教師的需要與趣味。
為教師寫作,與教師分享對歷史、社會、生活和教育的理解,是作者作為讀者的旨趣和追求。書中的一文《用心培育一個讀書的民族》讓我深有同感。“我有一種對中國人不讀書的切膚之感:我們很多人對書籍和精神生活沒有興趣。我發現許多人離開學校后幾乎與書本隔絕。
當我們走進許多家庭,不難發現,這里有各種各樣的高端家電,只有幾本書。他分析了中國人不讀書的四個原因,第三個原因:“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未能培養人們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理性的好奇心。”應試教育的泛濫,使學生的自由閱讀空間非常狹小,使學生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功利取向。“這一觀點引發了我作為教育工作者之一的普通教師的深刻反思,特別是在我國職業學校教育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存在嚴重不足。試看我們的學生,他們在空余時間都干些什么?
調查顯示,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上網;二是看電視;三是追星。其中,絕大部分學生的最愛是上網。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網絡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尤其是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在游戲室、網吧等娛樂場所,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未成年中學生的身影。有無數人用家用電腦在網上聊天、玩游戲、看視頻、聽流行歌曲,但很少有學生上網看書。我曾經在課堂上問過學生一個問題:“每學期有多少學生去過書店或買過書?“結果,六個班的.學生舉手總數不超過20人,很多學生回答:"我上職高以后從來不去書店的。“可見,我們中職學生讀書的時間很少。其次,我們的教師和學校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內在閱讀需求。
學校要努力建設書香校園,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于謙在明代說過的話:“書卷如老人般感傷,每天早晚憂愁相親快樂。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無一點塵。"當學生能夠認識到,讀書可以使精神充實,可以使人遠離蒙昧和低俗,可以提升生命的質量,使人覺悟到人之為人的根本,那么他們就會終身與書籍為伴。
教育的責任讀后感3
起先看到這本書名是《剝開教育的責任》,以為又是長篇大論,便是枯燥無味,翻開一看目錄,第一個小主題《請喊學生的名字》就把我給吸引了,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是什么?“是聽到自己的名字從別人的口中說出來。”名字,濃縮了人世間最純樸的至愛親情;名字,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的符號。親切、溫柔、甜美地呼喚著一個個名字,是對孩子真實的尊重。《請喊學生的名字》中的故事讓我震撼,克拉克老師竟然可以在短時間里就能喊出全班的名字,這是很令人佩服的。我不禁想起來我教的幾個班級,我教了他們已經一個學期多了,但是班里大部分同學的名字我都喊不出來,這或許就是我的.課堂的氛圍不夠活躍、甚至有些學生還不夠配合的緣由之一吧。
《老師最喜歡的,是我》讓每一個學生都認為老師最喜歡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師愛,也有著了不起的教育藝術與智慧。我們應當利用一切機會,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獨特之處和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老師“最愛自己”的理由。
《對每一個孩子都要期待》我們對一些“不惹事”的孩子,常常估計不多,卻不知道“不惹事”并不完全是性格使然。他們中的不少人,不同程度地自悲與自閉。但他們都都是高度敏感的生命個體,一個熱切的期盼,就能點亮他們心中的燈。
《種子都有萌發的權利》“留守兒童”我們要格外細心地呵護他們。我們的一言一行要慎重,可能會讓一個善良變得千瘡百孔,也可能會發現麻煩背后潛藏的美好。有了陽光、雨露,貧瘠土地上的種子也會萌芽。
讀完這本書,受益匪淺。文中的一個個小故事給我們啟發,給我們正確指引。我也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能夠引領他們健康成長。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意味著選擇了擔當。但我們必須明白,有責任,才會擔當;有本領,才能擔當。
【教育的責任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筆記-孩子責任01-18
安全教育責任書08-23
暑期安全教育責任書05-15
小學安全教育責任書02-02
責任督學教育督導報告(精選18篇)11-30
教育教學質量目標責任書08-24
家長安全教育責任書09-01
安全教育責任書15篇11-15
教師安全教育責任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