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弟子規心得體會(通用16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弟子規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1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之作,它是孔子的弟子所編纂的一本教育孩子為人處世的禮儀準則,至今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力。閱讀弟子規不僅能夠學習到古人的智慧,更能夠讓我們深入思考自己的行為和態度。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閱讀體會,談談我對弟子規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弟子規的價值在于它所傳達的良好品格。弟子規中列舉了諸多應該具備的美德,如孝順、友善、寬容等等。這些品格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尊敬師長和孝敬父母一直都被看做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不僅體現了家庭關系的和睦,也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通過閱讀弟子規,我們能夠更加了解到這些美德的重要性,進而自覺地把它們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發揚傳統文化。
其次,弟子規還通過具體的行為要求,教導我們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人。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常忽視了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導致了社會上的種種矛盾與沖突。然而,在弟子規中,我們能夠看到對待他人的細致關懷。譬如,在與他人交往時,我們應當遵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格言,即在見到比自己高尚的人時應該思考如何并及時改變自己,而在與自己比較低劣的人相處時,則應先反省自己的不足,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這種尊重和關心他人的態度不僅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一種對自己的要求和修養。
此外,弟子規還強調了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毅力是成功的基石,但現代社會中卻很容易讓人產生浮躁的心態。然而,弟子規告訴我們,“愛人者,眾人愛之;敬人者,眾人敬之”只有具備恒心和毅力,才能夠在人際交往中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同時,弟子規還鼓勵人們努力學習,不斷積累知識,力求成為“有禮夫妻”。這種強調對知識的追求和對事物的持之以恒的態度,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中尤其應該被重視。
最后,弟子規還警示我們要慎重行事,守住道德底線。如弟子規告誡道:“行有違者,雖遠必誅”。這種道德底線不僅是對個人行為的規范,更是對整個社會的約束。在網絡時代,虛擬空間和現實世界的界限逐漸模糊,很多人容易因為違背自己的良知而輕易犯錯誤。然而,弟子規中對于道德底線的堅守提醒我們,無論在虛擬世界還是現實中,我們都不能違背良知,必須要時刻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
總之,弟子規是一本古老而有著永恒價值的書籍。通過閱讀弟子規,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到古人的智慧,更能夠對自己的行為和態度進行反省和規范。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這種追求美德、恒心、尊重和道德底線的精神,對每一個人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將弟子規中的原則與現代社會相結合,我們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素質和修養,進而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2
學校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小書。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這天,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過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圣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善于了什么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超多,什么是親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新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大喊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干什么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后才到飯桌吃飯。還有一次,外婆正在廚房里干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畢竟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游戲。爸爸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翻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你這孩子,沒有聽到我叫你嗎!
這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見看見后面的父母親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就應及時回答,不好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阿呂迪。”反思我自己的行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不畏艱難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此刻,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好處。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家境貧寒的好學生。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3
假期里我讀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規》的書,熟讀的過程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
原己覺得只要聽父母老師的話就行,但讀完這本書后才發現做人要有這么多的規矩,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首先是〈入那么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如何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育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天下沒有不愛兒女的父母!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用什么樣的方式對待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其次是〈出那么悌〉,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快樂,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謹而信〉,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學生身份;無論是說話做事都要適可而止,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議論其他人的長短,這樣是不道德的。人要寬容大方,老實可信,遠離私心雜念,力求心胸寬廣,這樣才會健康快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應做的,并把握好分寸,至于別人怎么說怎么做,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弟子規》又一次讓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把他們當成自己的一面鏡子,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成長很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4
《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是圣人對學生的訓示,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還要對自己行為約束,誠實可信,博愛眾生并親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為先,而“孝”和“弟”這兩個字則是弟子規貫穿中心的“一條線”。“孝弟”里面還包含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恭敬之心,對長者的恭敬。而一個人的道德、學問都是從“孝”跟“敬”當中不斷地提升。其實一個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為國家棟梁。
學習《弟子規》,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常常讀《弟子規》,并細細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們帶到人間,他們用自己濃濃的親情教育我們,希望我們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對父母來說,我們是上天贈給他們的禮物,但在我們心中,父母是無可替代的,爸爸、媽媽良苦用心,諄諄教誨的話語,你們也常常隨著自己的意愿,想聽就聽吧,若有一點不如意就頂撞回去,以至離家出走,更厲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來,你們不覺得慚愧嗎?
羊跪乳,鴉反哺,為人子女理當“孝”字為先。“孝”就是心懷感激,用愛作出回報。我們的父母大都承擔著家庭的負擔,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廠車間、野地農田辛勤勞作,有的或在書山文海之中與科學技術領域艱辛探索,他們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報社會,同時還對我們呵護有加,似明燈引領我們一步一步前行。作為兒女,每天惦記著父母,為父母辛勞,這應該是做人的起碼良知,是作為后人應盡的最基本的責任。我們現在年紀還小,有些事情還無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與希望,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每天讓父母開心,這無疑是我們今天必須努力去做的。我認為這才是一個學生所盡孝道的最好體現。
“入則孝”,一個在家能敬重、孝順和關愛父母長輩的人,其品格與德性的延展必然會有一顆感恩于博愛之心,就一定會在社會生活中始終善行善為,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古有大孝之女花木蘭,大孝之男岳飛;今有著名孝子許世友無不為國家民族創下驚天偉業便是有力例證!
我深信:“心中有愛,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愛”,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養”。我們要誠心孝順父母,并化成行動,這樣父母一定會非常感動,那也就能報答父母恩情的萬分之一了。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5
當我第一次翻開《弟子規》這本書時,我就被它極深吸引住了——封面,是如此精美,飄著淡淡的書香;內容,是如此豐富,讓我深深地喜歡上才了它。是它,讓我懂得了:人,原來是這樣做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首悅耳動聽的三字歌謠,就是《弟子規》。“入則孝”這一部分,向我們講述了在家要孝敬父母、孝敬長輩,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出則悌”、“謹而信”敘述了日常生活和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泛愛眾”、“親仁”進一步講述適度了如何品性;“余力學文”敘述了如何讀書求學的道理。讀了“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一句的時候,我思緒萬千。現在,很多人都把錢看做第一位,甚至為了錢,和朋友、兄弟反目成仇,想盡一切辦法,甩掉一切手段來謀取財物。我感到這樣很可笑:錢算什么?它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可有可無好像罷了。
把錢過分地看重,自然需要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仇恨、誤會……“要是大喊失職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生氣,聽到別人的表揚就高興,那么,對自己有害的人就可以來到,對自己大有裨益的人就會離去。”是啊!現實生活中,總是存在著一些愛聽別人贊美的人會,他們往往不知道,這正是一個敗筆。對自己有害的人會逐漸加害你、利用你,后果真是不堪設想啊!但如果相反,你得到的益處會越來越多。《弟子規》,教會了我的人生道理還有禮儀規范,以及學習的技巧。擁有一本《弟子規》,就如同有了一顆熠熠生輝的`鉆石,讓你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受益無窮。《弟子規》,你散發的那淡淡的書香,將會陪伴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暢行!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6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弟子規》作者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康熙年間人,在科舉道路上雖然失敗,他畢生研究《大學》《中庸》頗有建樹,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學者,是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學者。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熟讀弟子規,我明白一個人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孝順父母,尊敬父母。烏鴉尚知反哺,作為人更應該對養育自己的父母加以報答。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不熱愛自己的家人,長大以后就談不上熱愛故鄉,熱愛祖國了。
說實話,當我真正領悟這則的意思時,我感到深深的.羞愧。“父母呼,應勿緩’”以前的我并沒有做到,甚至有時任性的什么都依賴父母,那時的我覺得理所當然,后來通過了解此句的真正含義,我明白這是對父母的不尊不敬。我明白了我的不足。
我相信在場的很多同學都有和我一樣的遭遇和感悟,所以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為了去做一個令父母驕傲的兒女,在家,應該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當父母回到家,應該為他們倒一杯水,遞一條毛巾;在外面的時候,應該乖乖的,不要亂跑,以免父母擔心......要知道父母心中永遠是為了你好,為你著想。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7
我讀了弟子規中的入那么孝和出那么弟,我知道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一切言行中,要慎重,要講信用;和群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更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答復,不要慢吞吞的容許。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里。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并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黃昏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于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
事情雖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稟告父母,假設任意而為,就有損于為人子女的本分,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偷偷的私藏起來,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難過。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準備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母親保護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親,那是極其天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么困難呢?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算得是難能可貴。一般人總認為,父母要對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義務,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么兩樣呢?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設父母親不承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快樂的時候再勸諫。假設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陷于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正,即使招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當父母親有了疾病,熬好的湯藥,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嘗嘗,是否太涼或太熱。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應該侍奉在父母身邊,不可隨意離開父母太遠,在父母重病時,最需要有人照顧,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邊陪伴,照顧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溫暖與滿足的。在父母臨終病重之際,為人子女的我們,豈能因為事業忙,或沒有時間,而放棄這種時機呢?
當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喪三年,守喪期間,因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傷哭泣起來,自己住的地方也改為簡樸,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辦理父母的喪事要依照禮儀,不可草率馬虎,祭祀時要盡到誠意。對待已經去逝的父母親,要像對待父母生前一樣的恭敬。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8
我認為,《弟子規》是一部十分科學的書,它把全書分成幾局部,在《總敘》里提出:“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那么學文”古人云:“百善孝領先”所以自然將“孝”放在首位,這一局部對父母的分析透徹,可以說把孝說道了方方面面,且并不像眾所認為的“封建孝道”如——“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指明雖然重孝,但不可舍理求孝。現實生活中,即使是第一局部“入那么孝”也很少有人全部做到。
但古人亦云:“忠孝不能兩全。”
實事上,如果“孝”做的太絕,不會有什么好處,因為社會開展的力量于新一代,如果這幫人都把精力用在“孝”上,那么社會就止步不前了,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覺悟,不愿接受兒女的孝意,但有些人卻說養兒防老,我認為這是可笑的,因為社會仍需開展我,父母的.努力,歸根結底用到推動社會的開展上,但是開展中的社會并不能直接回報父母,需要在子女這里回扣,才能報答前輩的奉獻,如果全部回扣了,那就象是把一個東西推出去又拉回來,是無用功。
所以說父母的愛,是為社會做奉獻,兒女不過是略表謝意罷了。
我們所處的時期,是需要能量推進的,做這些人并不是新一代,而是父母們,他們是在真正不求回報的工作,而我們只是一個中轉站,等到我們為人父母,是我們該奉獻的時候了。
所以,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使命,并不是養兒防老,兒女們也要知道父母是付出而無回報的,所以要孝順這些無私的人,他們為社會做了奉獻,應有一份讓他們心安的報酬,可以不多,只要表達心意即可。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9
最近,我們的鄭樂校長從海口帶回了《弟子規》,送了我一本。課余,我通閱了。讀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體會很深,而且從中也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后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它那淺顯易懂的文字里卻蘊含著許多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更對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著素質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等現象。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規》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為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為規范。另外,書中通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本書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舉的都是生活當中最為普遍、最基本性的習慣和現象,而這些習慣和現象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為,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通過學習《弟子規》,我的認識提高了。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么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沒有多大關系,其實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國學博大精深,雖然歷時久遠,可仍具有極強的閱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己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10
當拿到老師發給我的《弟子規》親子讀本時,如獲至寶。說實在的,我本來對文科就發怵,更何況之乎者也就更不感興趣了。但這本書老師解釋的淺顯易懂,并結合了孩子的實際,非常適合兒子和我的共同學習,所以打心眼了喜歡。
隨著孩子的長大,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時常感到力不從心。特別是遇到王東這位老師后,深感自己的差距很大。再從孩子身上折射出的種種不足,經常使自己無地自容。于是決定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身體力行,和孩子共成長。
圣然是一個活潑開朗的陽光男孩。面對太貪玩、甚至經常玩起忘記回家的`缺點,分析原因,第一,家人忙,沒時間管第二,家里除了電視、電腦能吸引他外,基本沒別的吸引點。面對這種情況,我禁不住拿起了久違的課本,參加有關證書的考試。耳熏目染,他也喜歡上了讀書,尤其近期能一口氣讀完《三國演義》的上下部,這是他有史以來的讀得最快、最完整的一本書。特別是看書的內容及感想能在期中考試中的作文中表現出來,可想而知,他受益匪淺。我真的為孩子高興,因為他從書中找到樂趣了。看到他的進步,我真的太高興了,這也更堅定了自己“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讓孩子和我共同分享成功總是在苦苦攀登后,“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喜悅。
面對孩子的個性鮮明,非常任性,脾氣大的缺點,我深深地認識到,這他的成長是極其不利,非常著急。當孩子發作時,我會提醒他,《弟子規》是怎么說的來?他就會立刻背到“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這時我會自然成為合格的學生,搖頭晃腦的來上幾句。這時是幸福的、是快樂的,這也是對他最大的認可和鼓勵。
我家住在一個大院里,對孩子來說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孩子同齡朋友多多,不孤單,玩得很快樂;不利的一面,孩子的素質參差不齊,“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在孩子不能明辨是非的的情況下,出現了污言穢語比較多的壞習慣。我非常頭疼,為此,我制定了家庭管理條例,相互監督,現在初見成效,看到孩子的進步,沉重的心情稍微舒緩了一些。
《弟子規》在約束我們改正陋習時,可能感到沒必要,其實這是在放縱自己,改掉壞習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包括孩子和我們自己,這時我都會想到孩子的雙眼時刻在盯著自己,就在不斷地進步。《弟子規》能時刻約束著自己和孩子,并且能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我認為是很幸運的事,常誦常讀,經常反思,會受益終生的。讓我們共同學習,來陶冶我們的情操,凈化我們的心靈吧!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11
高爾基曾說過一句話“書籍是人累進步的階梯”。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最近一段時間,我就在讀一本《弟子規》的書,里面說的一些話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我覺得我有很多方面做的不夠好,比如說不尊敬長輩方面、言行舉止方面,與同學之間相處有小摩擦等等。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后,里面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父母對我們的教導要恭敬地聽明白;父母對我們地批評,我們應當順從的接受。想想我以前對爸爸媽媽做過的事和說過的話,真是讓我感到慚愧啊。
就拿一件小事情來說,媽媽平時在家總是對我說出門在外見到熟悉的人要主動向人打招呼,別人問話要有禮貌地回答,可是到了外面我總是做不到,把媽媽的話當成耳邊風。做作業的時候我總是粗心大意,磨磨蹭蹭的,媽媽責備我幾句,我還不耐煩地跟她頂嘴,有時還會把媽媽給氣個半死。讀了《弟子規》后我才知道了怎樣做才算得上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
《弟子規》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時時刻刻的約束自己,在學校里做老師的好學生,在家里做爸爸媽媽的好孩子。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12
弟子規作為中國古代教育的經典教材,在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閱讀弟子規,我深刻地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價值觀念,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在弟子規中,我明確了一個人的修養離不開自律。弟子規教導學生要遵守紀律,守時、守規、守禮是基本要求。這讓我意識到,只有約束自己的行為和思想,才能在成長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我開始在日常生活中追求自律,比如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制定學習計劃等。通過這種自律的實踐,我發現自己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律給我的內心帶來的安寧與滿足。
其次,弟子規引導我們塑造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質。其中提到了誠、信、恭、敬、義、廉等美德。這些美德不僅是社會交往的基本原則,也是個人成長的必備素養。我深知誠信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往往能贏得他人的信任與尊重。同時,在與他人交往中,我學會了恭敬與敬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權利和個性。這種尊重不僅是對別人的禮貌,更是一種人格魅力的展現。通過弟子規的教導,我懂得廉潔自守,能夠堅守正道,避免誘惑和欺騙,保持自己的純凈和高尚。
再次,弟子規教導我們怎樣與他人進行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小事做起,教導我們對待他人要真心實意,互相照應。其中提到了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師友親慕、以禮相待等。這讓我明白,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身邊的人支持和鼓勵。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行為準則,也是對他人關心和愛心的起點。在與同學、朋友相處中,我懂得了友愛的重要性,學會了用真誠與關心去面對他人。同時,通過與老師和朋友的交流,我的見識得到了擴展,學到了更多與人溝通和合作的技巧。這些在我的學習和工作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最后,弟子規提倡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它教導我們要持之以恒地追求知識和實踐,在知識和技能方面不斷提升自己。通過讀書、思考、實踐,我理解到不斷自我超越是追求卓越的關鍵。盡管面臨困難和挫折,但只要堅持不懈,勇敢面對,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獲得成功。因此,我在學習和工作中樹立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努力做到自我超越,不斷追求進步。
總而言之,弟子規給予了我一份寶貴的教育禮物,它引導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這些觀念和原則的實踐,我懂得了自律、人格修養、人際交往和追求卓越等重要的人生能力,這些都將對我的未來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我將繼續堅持閱讀弟子規,以它為準則,指導自己成長,努力成為一個道德修養高尚、品質卓越的人。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13
讀了《弟子規》以后,我明白了什么是尊老愛幼,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勤儉節約,什么是寬宏大量……這一切都是讀《弟子規》給我帶來的收獲。
當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起了自己:媽媽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卻慢吞吞地答應了一聲,許久才去,真是不應該啊!
當讀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的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假如父母不接受我們的勸諫,固執不聽,要以虔敬的心、善巧的言語,懇求父母改過。對比自己,我真感到慚愧,爸爸媽媽批評我時,我總是板著臉跟爸爸媽媽大吵大鬧。
當讀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時候,我的臉一下就紅了,因為我時常為了一點小事跟弟弟鬧別扭。爸爸媽媽讓我和弟弟好好相處,姐姐就應該讓著弟弟,而我卻認為爸媽偏心,常常讓他們為我操心。現在想起來真是慚愧極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很多,讓我學會了很多知識,也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使我變得更有禮貌。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14
最近我們學習了《弟子規》,他使我們我們受益匪淺,他不僅可以提高個人修養,更能使人的思想提升。對每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自己、愛父母、愛朋友、愛身邊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得和諧,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對我有五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那么孝”感恩之心表達在一個“孝”字上,“父母照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根本要求,但我做的還不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做好。
第二、做人要老實守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其意思是:開口說話,誠信為先,容許別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容許。至于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我們要堅持“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念,做一個老實的人。
第三、要謙虛謹慎,互相關心。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要養成謙虛謹慎,互相關心,互相保護的優秀品格。
第四、待人接物要懷有恭敬之心。“滿招損謙受益”,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第五、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養德行。目的是讓自己活的有意義,而我們通過《弟子規》明白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是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怎樣的人生目標。
除了這些,《弟子規》中許多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感悟體會。只要我們認識體會,一定會悟出其中蘊藏的“瑰寶”。《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的結晶,是眾所公認的“最好的書”、“最有價值的書”。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15
常言道“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其實這些章句我們整天都聽見,因為每天放學后,廣播都會播放《弟子規》的,而忙于吃飯,洗澡的我們,幾乎沒有任何心思去體會其含義,更別說領略個中做人的道理了。
一天,我到學校圖書館,那本紅彤彤的弟子規直奔我的視線,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要看上一本書,不把它領會透徹,我不會釋手。我坐下認真地瀏覽,掩卷沉思,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它是教我們如何做人的。
“首孝悌”,它是教導我們要聽從長輩教誨,孝敬長輩的。而正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大多數屬于叛逆型的,隨波逐流,脾氣暴躁,做事情缺乏耐性,常自認為做事情很正確。此刻,我知自己道錯了。
“次謹信”——通行社會的綠卡,這個我們每個同學基本做到了,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它是促進人際關系的潤滑劑,一個人謹言慎行了,就會懂得尊重別人,與人為善。這樣的人在別人的眼里,就是一個道德修養高尚的。這些我們都深有體會。
其中最令我有感觸的是“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幾句。自從上了初中后,我們班同學的眼里只有中考,個個都成了學習的.“奴隸”,忽略我們身邊的同學和生活,成了“兩腳書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同學之間的交流。而我們因為是同學,礙于情面,不敢給予任何批評,盡管那時無原則地縱容。后來,班主任很機智地喚醒我們無知的心靈,并言傳身教,讓我們深刻領略到“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的精髓。
從那以后,我們同學、朋友之間相處得十分融洽,學習也有了飛躍的進步,這總算不費老師的一片苦心了!先學會如何做人,再談如何學習。
《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16
最近,拜讀了我們祖先的杰作《弟子規》,這本書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其基本內容,是融合古代圣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項第一步。《弟子規》即據此編寫,先后有序地此后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為人處世、教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范。這本書分為入則孝、處則弟、謹篇、信篇、泛愛眾、親仁和余力學文。
細細品味后茅塞頓開,平時里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都在圣賢的教誨中有明確的論據,字里行間充滿著人性的真正體現。
在弟子規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旨意,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父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繼父實踐紫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凈心田。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學了"入則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既然。百善孝為先,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則,如果說他能夠幫助干成大事業,那也許是這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路線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犧牲的代價也赴湯蹈火是很大的。
《弟子規》里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05-18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06-14
讀弟子規的心得體會02-20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05-03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11-10
讀《弟子規》后的心得體會04-26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15篇)03-13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15篇)02-02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1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