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集合1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1
昨天班主任給我們講了學生“五項管理”的具體內容,并讓我們回家和家長一起學習。我回到家和媽媽一起學習,我們重點看了“對孩子的課外讀物家長怎樣做?”
我的課外閱讀量較少,理解能力較差,所以語文的閱讀理解一直給我“拖后腿”。毛澤東主席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朱熹也曾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現在社會是信息時代,如果一個人不讀書,就不能了解社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終被世界所拋棄。讀課外書的好處非常多:能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了解這個奇妙的大千世界;讀書給了我們快樂,給了我們光彩,增長我們的才干;讀書,會讓我們進步;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讀書越多,精神就越富裕……有一句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說,好書讀得多,寫出的東西也就好,所以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讀完課外書后,我們會收獲到很多:讀完書,我們會懂得一個道理;讀完書,會積累到許多好詞、佳句和好段。在平時的.作文中就可以運用。“寫作文不如從讀書始”,就是這個道理。讀完書后,我們的心情就會愉悅起來,讀完書后,還會覺得頭腦輕松,思想也會活躍。總而言之,讀書的好處數不勝數。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以后我要多多看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2
這幾天,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學習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這一套讀本。這套讀本詳細地列舉了小學生應該做到的和不應該做的各種行為。《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共有20條,每一條都讓我得到了深刻的感受。
當我讀到第4條“尊老愛幼,平等待人。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欺負弱小,不譏笑、戲弄他人。尊重殘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時,我不由得想到了我們班上的種種情況。
我們班上的同學往往因為一點點小是就打得是不可開交,把教室搞得狼狽不堪。為什么同學之間不能友好相處呢?那就是因為同學們沒有一點點的謙讓精神。假如其中的一位同學讓那么一讓,斗不過我躲得過,就不會落到這個不可收拾的.地步了。記得上次,我們班的a同學不小心把b同學的一本書跌在地上,并踩了一腳。這個場面被b同學發現了。b同學二話不說,上去就是給了a同學一拳,a同學也不示弱,轉過身就“回敬”了一腳。就這樣他們你一拳我一腳地打開了。
同學們怎么拉都拉不開,甚至還被威脅說:“你再拉連你一起打!”
勸駕的同學見吃力不討好,只得一個個悻悻離去了。打到最后,還是老師平息了這場“xx。”可是,教室已經狼狽不堪、亂七八糟了。假如a同學能及時說聲“對不起”,或者b同學能寬宏大量,原諒了a同學的行為,那么這場誰都不愿意看到的“世界大戰”
還會發生嗎?
當我讀到第8條 “愛惜糧食和學習、生活用品。節約水電。不比吃穿,不亂花錢”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時,媽媽給我的零花錢,我從來都不懂得節約,都用來去購買那些雖然好吃,但是對沒有任何營養甚至對身體有很大傷害的小食品。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當上了領導以后,仍然連一杯茶都不舍得倒掉。而我卻總是花一些不該花的錢。從今以后,我保證:再也不去購買那些小食品了。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嚴格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做一個文明、優秀的好少年!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3
我是一個很愛讀書的人。
平常沒事手里面就拿著一本書來看,所以根據我讀書的經驗,認為讀書的過程其實并不需要刻意
地去主動想問題,而是邊讀邊收獲邊感悟,并且結合自己平常生活中的經驗更加深刻地體會書中文學化的思維。
至于如何讀書怎樣才能把書讀好,我認為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興趣為第一前提,如果你本人是熱
愛書本并能夠將自己的思維和狀態完全沉浸在書本中的那個奇異色彩斑斕的世界中,我想你是不會為“怎樣讀書”這個問題發愁的。
因為一旦你將你的精神世界和書本中結合,那么你就能夠讀到書中主人公的`情感并能夠體知到書本所要闡述給你的一切。
每當你讀完一本書,你可以泡上一杯茶,坐在陽光下靜靜地思考,我到底從這本書里學會了什么,我和書中的人物有什么共通的地方,有什么是我該學會避免的,有什么是我該知道今后注意的,有什么又是我現在應該珍惜并為之自豪的。
我想通過這樣學以致用,這樣親身體會,一定會從每一本書中得到不少的財富!希望我的一點點小的感悟能夠解答你的困惑!并希望你能夠在書的海洋中自由的徜徉!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4
老師倡議我們學習雷鋒精神,養成樂于助人的習慣。有的人做到了,而有的人卻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我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作文,講的是一個男孩給別人送傘還讓別人記下名字,目的就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呆呆地看著,感慨萬千。難道幫助別人也成為了一種任務?難道人們本身就沒有幫助別人的意識嗎?難道人們不會從善良的出發點幫助別人嗎?這使我想起了春晚小品《扶不扶》,講述的是一個老太太跌倒了,一個年輕人扶起了她,老太太反倒說自己是被他撞的。這不僅讓我們產生了困惑:如果老人跌倒了,到底是扶還是不扶?如果扶,萬一被訛上了怎么辦?況且現在有很多詐騙團伙就是專門干這個的!但要是不扶,自己的良心說不過去啊!現在的`世道為什么變成這樣了?連人們最初的本質上的善良也要被抹滅了!
學習雷鋒精神,不只是幫助別人,還要做一個文明人。走進校園,經常會看到有同學亂扔垃圾,見到了垃圾也不拾起,反倒再往前踢幾下,很不講衛生。有的同學經常口吐臟話,這樣的人都不文明!
學習雷鋒精神,不只是說幾句口號而已,我們要從實際行動做起!從小事做起,成為一個有雷鋒精神的人!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5
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四年的老師,在不斷的摸索,聽優秀教師的示范課,結合培訓,我覺得自己在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單詞教學和語段教學分離.
2.沒能與學生進行真實的交流。
小學階段英語英語教學的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課堂教學則是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主陣地。下面就我這段時間的學習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一、在單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單詞是構成句子的基本單位,是學習句子的前提和基礎。在單詞教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主要是引導學生由單詞擴展到短語的輸出。由單詞擴展到短語,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語言輸出量,而且使學生馬上學以致用,在運用的實踐中加深對語言的理解。
二、在句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句子是最常用的語言表達單位。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引導,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一)基于短語加大句子的輸出量
從單詞到短語的拓展過程,為學生實現短語到句子的輸出過程提供了方法和知識基礎,因此句子的輸出可建立在短語的基礎之上,在大量短語操練的基礎之上進行句子的建構。
(二)給出句型結構讓學生自己發揮
我們可以先將能運用于某一句型結構的一系列單詞或詞組進行復習,然后給出句型結構讓學生自主選擇,自由運用。
三、在語篇教學中綜合運用語言
語篇教學使學生的語言得以整體輸出,使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以培養,我們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語篇教學:
(一)替換練習
首先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正在學習的知識,整理出一個語段樣本;其次可以讓學生閱讀這一樣本;最后引導學生進行自由發揮,從而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得以靈活運用。
(二)補全對話練習
補全對話可以鍛煉學生的情景會話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其話題一般與新課標中所列日常交際項目有關。如問路、購物、打電話等。使學生學會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表達。
(三)看圖說話練習
圖片形象,直觀且富有一定信息量,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提供了素材。通過圖片將學生引向一定的語言環境,而且圖片可以通過幻燈、電腦、實物投影等方式出示,十分便捷,可以廣泛使用。
(四)跟著可見學說話
遠程教育資源上的課件是很好的資源,拿過來適時應用,圖文并茂,是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既有榜樣的泛讀,跟讀。是很好的訓練的平臺。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6
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美稱,他能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不斷制造人類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氣。可是在現在和過去的幾年里,森林總是遭到了極大的損害,這究竟是為什么?
這全是因為一個字,“火”。你認為它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字,但是你想過沒有,假設你隨便扔掉一截煙頭時,如果上面還有殘余的'火星,把草點燃了,那換來的是什么?是成千上萬樹木的死亡!所以說我們要小心用火。
河北省遭受50年未遇的長時間、大規模、高強度嚴重旱災,持續的干旱天氣導致全省森林火災高發。
山西省森林防火指揮部接到晉中市和陽泉市防火辦報告,兩市交界處發生一起森林火災,當地組織近3000人實施撲救。
通過上面的事例,我們知道了火災對我們的危害是多么大。預防森林火災,我們必須做到:
1、進入林區必須做到“五不準”:不準在林區內亂扔火柴梗;不準在林區風燃放爆竹、焰火;不準在林區內燒火驅獸;不準在林區內燒火取暖、燒烤食物;不準在林區內玩火取樂。
2、發現森林火災及時撥打火災電話12119。
3、發生森林火災小學生不得逞能救火,要及時逃生。
我認為全世界都應該行動起來,保護那美麗、脆弱的森林;制止那冷酷、無情的火災。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7
有幸接觸到了"生本教育"理念,隨后,一起聽了一場專家報告和一節生本數學示范課,感受了生本課,后來看觀摩課、集體學習、個人閱讀生本教育的書籍、上網查找資料,和老師一起開始學著上"生本課",的實踐,簡單談一下的學習體會。
一、學生們了釋放生本教育的理想:
找出教育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讓學生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者和引領者。以前在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干巴巴的坐在那里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并真正到學習,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性可想而知,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并真正體現。"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實踐的知識,有成就感,自信心,種中學習,孩子們很放松,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有興趣了。,班的韓子健、韓世紀同學的就很,原來的時候倆在課堂上屬于不回答問題的那類學生,對學習的性不高,但自從開始讓學生們以為、探究并走向講臺當小老師為大家講題之后,倆像換了人似的,性高,課下還動不動就問我問題,看到的,我高興、激動,甚至都不敢相信。看兩個的使我堅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個孩子解放每個老師。
二、老師的角色翻天覆地的改變
關于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復復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識到,我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在教學中太自作多情了,時候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后卻往往是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么高的知識,而是有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積累經驗,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不該說些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盡量不敢多說話,后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孩子、做小結,并都不說,握好度,點還需要在今后的課堂上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看教學視頻,生本課上的孩子們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點,當學生從和中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更多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么這么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么這么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么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么啰嗦?上,的現狀其實很,在前期,并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的好習慣,現在,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老師新手,地方做的都,又何況是孩子們呢?,看的,在學習上沖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生本教育,我知道了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完全的,的'另一還要看你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做了,你為學生今后的發展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最高的學習和最好的學習。"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去,去,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
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真正的學習的主人。也要學著做魅力老師,從而讓的課堂有魅力!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8
期末考試剛剛才結束,久違的暑假生活馬上就要開始了。難得的一個假期,這個暑假過后,我即將晉入初中,開始新的學習了。不知道初中的學習是怎樣的,聽隔壁家的姐姐說,初中比小學要累很多,不過我并不擔心,男子漢大丈夫,這點苦頭有什么好怕的。不過為了能在開學后不會被打亂學習節奏,能夠順利的.進行學習,我覺得這個暑假我不能只把時間花在玩樂上了,而是應該提前掌握一些知識。
就在昨天,我向隔壁的姐姐借了一些初中的課本,姐姐已經上高中了,這些課本暫時也用不到,所以我也順利的拿到了書籍。初中的課本和我的小學時的課本差距很大,首先就是每一本書都是厚厚的,而且課本大小也遠比小學的要大,課本里內容也要更多。以語文課本來說,單就文字方面,每一篇文章的文字量幾乎都是小學課本的兩三倍,而且并沒有拼音之類的。一些生僻字,難懂的字都需要我自己去翻字典才行,不過很慶幸的是課本上有不少姐姐的筆記,省去了我不少的功夫。
小學數學非常簡單,我常常在考試中打滿分,但是看到初中的課本后,我覺得數學一定會成為我的“頭號大敵”!我決定先是自學,然后去買一些輔導書,做一些練習。我不會學習一些比較深奧的,畢竟這已經有些超出我的范圍了。
英語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我看到了課本后面滿滿的都是要記的單詞,不禁有些頭疼,拿著初一上期的課本,我翻來覆去。最后決定在這兩個月內,把上學期這個課本后面要背的單詞都掌握下來,要會寫會讀,并且還要了解它的意思,這一定會是個大工程。
除去語、數、英這三門主課外,剩下的就是歷史、思政、生物、地理這四門了。在這之前我也僅僅只是聽人說過,還不甚了解,也從未進行過這方面的學習。但我決定,在這個暑假去跟著隔壁姐姐學習,姐姐的學習很不錯,應該同意做我的小老師。在這之前,我還是決定先花一個月的時間把這四本書都熟悉掌握一下,不能什么都不懂。要先通過自學掌握一個基礎,至少要把課本里的內容都了解個大概,每一個單元分別是講解些什么,和哪些知識有關,這我都需要了解。而且根據筆記來看,一些重點都已經被劃記出來了,所以我這一個多月主要就是學習這些重點知識,然后再在下一個月里,跟隨姐姐去學習。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9
良好的禮儀素質、文明的行為,這并非一朝一夕能提高和養成的,而要靠平時做起,從點滴做起。如接一只電話,應當首先說:“您好!請講??”這種和藹可親的話語,會給人一種親切、溫馨的感受。因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時時處處講究禮儀禮節,注意職業禮儀,而且還要講究家庭禮儀,注意家庭美德的培養,自覺做到尊老愛幼,相互尊敬,講文明,懂禮貌,守規矩,和睦相處。。
當我們身為游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涂;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走路,管他有沒有紅燈,管他有沒有人行道,討厭那些沒按規章開車的人;當我們開車的時候,總是搶車道、夾塞兒、占非機動車道,討厭那些在馬路上亂闖的行人。當我們是消費者的時候,經常把個人的怨氣往服務人員身上撒,還總說他們態度不好;當我們是服務人員的時候,又總是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上來,卻總怨顧客太挑刺。
我們只要持之以恒地注重實效,從平時做起,從點滴做起,我們的生活就會處處開滿文明之花。
學習文明禮儀心得體會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五千年的文明,禮儀之邦,卻遭遇異國僅用中文標識的“請勿喧嘩”,“請排隊”,“請不要亂扔廢棄物”,“請……”。該怒,該羞?---更該知恥而后勇!百萬市民學禮儀,百萬家庭學禮儀,百萬青少年學禮儀…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對一個人來說,禮儀
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
禮儀是一種在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過程中所應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親善友好的行為規范,是人的一種內在涵養的充分體現;從個人角度來說,優秀的禮儀素質不僅有助于提高個人的修養,還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且有利于與他人的交往與溝通,使人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10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課堂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問題才能促使教師教學方法更新,有問題才能使學生在不斷求索中得以發展。所以,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產生一種力求解決的心理狀態,并引發想問、敢問、愛問、善問和樂問的學習行為。學生具有“問題意識”是產生學習沖動的源泉,是積極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習的內驅力,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土壤。因為創新始于問題,學生具有“問題意識”,不僅體現了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他們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那么,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想問
學生的問題意識源于學生對事物的興趣、好奇心以及對事理的探究。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活動多以興趣和好奇為取舍標準。因此,在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時,首先要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想方設法去創設各種不同的、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因趣生奇、因奇生疑、因疑生智,進而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生活中的真實事例、自制動畫教學課件、根據情境圖編數學小故事、精彩的談話引入、激疑設疑等等,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巧妙運用,教和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敢問
小學生在課堂上往往不敢提問,害怕提問不好被老師、同學譏笑,或是感覺無從下手,不知道提什么問題,久而久之,在課堂上學生就不愿意提問題。因此教學中,創設民主、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蹲下來看孩子”,從他們的視角看問題,積極地建立一種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關系。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們感到老師是最可信賴的。當學生提問題時,教師不要嘲笑和諷刺學生,用贊許的目光和專注的神情,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是非常重視的,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對培養和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時候提出的問題或許很“幼稚”、很不成熟,不能提到點子上、關鍵處,但是我們教師要善于在其中發現閃光點,并通過積極的引導使他們獲得正確答案。實踐證明,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人的思維才會不斷被激活,才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只有在民主、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真正樹立起“敢問”的信心。
三、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愛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就會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就能夠主動地參與,就愛自己提出問題。學生愛問,這不僅說明提出的問題是他們最需要解決的,而且說明他們的主體意識已增強,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強烈的好奇心。
四、教給方法,培養提問能力,讓學生善問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會是前提,會學才是最終目的。學生想問、敢問,更應該會問、善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提問的方法,使學生知道“問什么”、“怎么問”,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提問方法,使學生學會提問。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示范,學生的一切活動大多數是從模仿開始的,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提問也不例外。教師應注意提問的“言傳身教”,結合學生生活和教學內容,有意識地為學生做示范,啟發學生體會教師是如何提問的,并把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展示給學生看,為今后學生能正確地、獨立地質疑奠定基礎。其次,使學生明確在哪兒找疑點,逐步教給學生在學習中尋找問題的方法。
五、多種形式評價激勵,讓學生樂問
問題的提出并不是一句話那么簡單,它需要一個完整的思考過程。為了引導孩子樂于經歷這樣一個思考過程,調動提問題的積極性,同時考慮到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評價激勵。首先爭取家長的支持,強化問題意識,學生放學回家,建議家長問一問,今天你在學校提問了嗎?提了幾個問題?讓家長對孩子提問題的情況進行口頭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把主動權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評價哪個問題提得好,好在哪里,對那些有創新性的問題,教師的表揚和鼓勵不僅僅滿足于“好”“不錯”等簡單的評價,“真了不起”“這個問題與眾不同”“和老師的想法一致”等話語讓學生充滿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其次,在每班設立“提問題大王”的獎項,一年級學生重在提問題的多少,二年級以上重在提出問題的價值。每學期定期舉行一次提問題能力的競賽,根據成績各班評選出“數學提問題大王”,進行獎勵。不僅獎勵提問題多的學生,也獎勵有進步的學生。這樣極大的鼓舞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當今的數學教學跟其他學科的教學都存在著共同弊端:往往是教學生如何解答問題,以學生沒有問題作為一節課的圓滿結束,根本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所以,我們的學生往往迷信老師和書本,迷信權威,缺乏科學的懷疑態度和精神,對問題不想問、不敢問、不愛問、不善問和不樂問。但愿這種不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情況不再持續下去!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11
“讀書”兩字,關鍵在于“讀”,書的價值也在“讀”中體現,指導學生學會讀書,是我們的目標所在。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1、上好閱讀課
充分利用好閱讀課,由于一年級的小學生還非常小,認識的字也不多,我上閱讀課時,通常是我一邊讀學生一邊認真聽,并回答老師提問的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并能記住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有幾個人物,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你喜歡誰,為什么等等。我還積累了一些詞語教學生反復讀,并練習說句子等等。
2、抓好經典誦讀。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給子孫后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其中那些積淀著智慧的結晶、映射著理性光輝的經典著作,那些濃縮著豐富情感、蘊涵著優美意象的詩詞曲賦,就像燦爛的'星河,熠熠生輝。我把黑板的一角設成古詩欄,并每兩天更換一首古詩,學生利用早到時間以小組為單位比賽背誦,我利用早讀半小時檢查背誦,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還想出了讓學生一邊拍手一遍背,感受詩的節奏。這樣背詩既不漏字也不添字,也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效果很好。
3、出好手抄報
根據讀書實施方案,每月都要求做一次手抄報,我通常都會搜集一些與展示內容相關的文章讀給學生聽,讓學生展開聯想自己進行繪畫。并選出有創意的進行展示,學生非常喜歡,效果也比較好。
4、參與讀書實踐活動
讀書活動中,每月組織一次有關的讀書實踐活動,如: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手抄報、讀書征文比賽等。并評出一二三等獎,進行獎勵。
5、評選讀書小能手
通過“蓓蕾讀書工程”的開展,在學生中形成了愛讀書、讀好書的濃厚氛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寫話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極大改善,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凈化,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學風、班風。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12
兒子上小學已經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里,作為家長可以說是每天都在擔憂和困惑中度過,擔憂孩子如何才能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盡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困惑的是如何轉變和適應小學生家長的角色,更好地配合老師早日把孩子引導到正確學習和成長的“正軌”上來。
眾所周知,好習慣成就好人生,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養成好習慣一直是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目標,下面我就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這里簡單交流一下本人的心得體會。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研究表明,出色的孩子都來自有著濃厚學習氛圍的家庭。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不讀書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殘缺的家庭。”
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對兒子閱讀習慣的培養。自兒子一歲多開始,就開始買《嬰兒畫報》、《幼兒畫報》、《東方娃娃》等兒童期刊讀物,每天睡前讀給他聽,到兒子兩三歲的時候,由于男孩天性使然,兒子逐漸表現出對西游記、哪咤鬧海、葫蘆七兄弟等神話故事的喜愛之情,每天都要纏著讀給他聽,對其中的故事情節和內容總是津津樂道,看到兒子興趣濃厚,我開始慢慢引導他說給媽媽聽,沒想到他拿著書一邊翻一邊講給我聽,竟然把一本故事書的內容從頭到尾全都復述出來了。
不知不覺,兒子逐漸愛上了看書和聽媽媽講故事,出門的時候看到與聽過的故事情節相關聯的情景都會興奮不已,隨口就能說出某些曾經讀過的詞匯和成語,到書店看書、買書更是經常的事了。這種習慣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一種穩定的'生活方式,兒子主動和我約定,每天睡前半小時都是和媽媽共同閱讀的“親子時光”,盡管兒子現在還不能自主閱讀,但既然兒子喜歡,我也就樂于接受了,對于他喜歡的故事讀的更是不計其數,兒子有時戲稱我說:“媽媽是我的免費復讀機,”偶爾我有偷懶不想讀的時候兒子還會說:“好書要讀一百遍,你懂嗎?”
為了讓兒子在上小學之前盡快熟悉和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節奏,我買來了《直映識字》教材,和兒子一起商定了學習計劃,大約用了半年的時間,兒子的識字量達到了1000字左右,識字量增加了以后,我有意給兒子借閱了一些介于繪本書和純文字書之間的“橋梁書”,每天讀給他聽,有時他也能自己看。看到兒子樂于接受這種方式,我又下載了諸如《一年級的小蜜瓜》、《窗邊的小豆豆》等音頻故事,每天睡前放給兒子聽,聽了故事內容,兒子對小學生活充滿了向往和憧憬,時常和我就故事中某些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故事情節進行討論;與此同時還買來了《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讀給他聽,雖然這類書籍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沒能激發起兒子濃厚的閱讀興趣,但也對這些經典圖書多少增加了些許了解。
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持續堅持的過程,需要家長積極的引導和支持,在我們家里,床頭、沙發、窗臺上到處都有書,兒子想看的時候,隨手拿來就看,有一次,在兒子自己看書的時候,我不合時宜的問了他一個問題,兒子生氣的說:“你不要干擾我好嗎?”我趁機說了一句:“你小孩知道什么叫干擾嗎?”兒子氣呼呼的說:“干擾就像是天上飄著的兩個風箏,飄著飄著線攪到了一起,你明白吧。”聽到孩子的解釋,我心中暗喜,看來這些年給兒子讀書讀到嗓子啞也值了啊,兒子能把“深奧”的道理融合到身邊簡單的生活中來解讀,這就是所謂的“理解能力”吧。
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的好習慣小學階段正是確立自主學習意識、激發自主學習愿望、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自從一年級入學后,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剛開始,兒子對于老師布置的書寫拼音和數字的作業都能很快獨立完成,但在做三維同步訓練的時候,有時不能按照題目要求獨立完成,主要表現在:不愿讀題、讀“破”題、或者是沒讀懂題意就下筆做題,其結果可想而知,看到這種情況我心急如焚,忍不住對兒子發了幾次脾氣。一直到開學三周后,到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聽仇老師講要對孩子心平氣和的說話,才悔悟自己方法不當,過于急躁。回家后,我慢慢嘗試,委婉地告訴孩子在讀題的時候要耐心一點,一遍讀不懂再多讀幾遍,幾天下來,效果就呈現出來了,做對了題,兒子也漸漸找到了成就感,有時還自言自語的說道:“哦,我明白了,應該照著這個例題做。”
對于拼音和“畫眉鳥”這類讀的家庭作業,兒子一般都能順利完成,但在對待老師要求背誦的內容時,有些操之過急,讀了兩三遍就著急讓媽媽聽他背,結果背的很不流暢,有點挫敗感。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耐心解釋,讓兒子先按照老師要求熟練念上六遍以后,再試著背,結果當然是顯而易見的,兒子毫不費力很快就能熟背了,試了幾次,兒子像是嘗到了某種“甜頭”一樣,慢慢這種習慣也就養成了。
在整理書包和準備學習用具的問題上,我一直是堅持放手讓兒子自己做,晚飯后,每天提醒他自己對照課程表整理書包、削鉛筆、帶好家庭作業和老師要求準備的各種材料等,時間長了,兒子自己慢慢總結出了一條規律,每晚整理書包的時候,總是說:“不用看課程表,我也知道,語文和數學每天都得帶到學校去。”
通過這一個月的小學學習,兒子確實有了可喜的變化,國慶假期逛超市的時候,無意中看到貨架上“學生日記”樣式的筆記本,兒子非要買一本說要記日記,回家后我就把這事給忘了,沒想到晚飯后,兒子真就像模像樣的做到學習桌前寫起了日記,還不時的問我今天是幾月幾日、什么天氣、某某字如何寫等等問題,寫了雖然只有那么三四行字,而且整篇下來沒有一個標點符號,但在兒子的耐心“翻譯”下,我還是勉強讀懂了全部內容。
綜上所述,以上觀點僅是我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點點體會和感悟,一路走來,我也時常感到擔憂、困惑、自責、惆悵,有時感覺措手不及,有時感覺沒有方向。但一直堅信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將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在家切實做好對孩子的引導和培養,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并虛心向各位家長請教,相互加強交流學習。“儲蓄”好習慣,摒棄壞習慣,繼續陪伴兒子學習、改變、成長。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13
第一,學習計劃,具體如下:
1、爭取7月1日至7月20日完成語、數、外三門暑假作業。計劃大概每天完成6面暑假作業。
2、預習語文六年級上冊的古詩詞,文言文,日積月累等等。并有重點的選擇背誦。
3、預習六年級上冊數學相關內容。
4、預習六年級上冊英語的課程,默寫有關單詞,聽磁帶。
5、每天看課外書,報紙,還可以看看動畫片,但時間不能太長。
6、寫暑假日記一本,作文10篇,練好鋼筆字。
第二,生活計劃具體如下:
1、培養個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飯、洗衣服。幫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掃掃地,給父母捶捶背,幫父母買點東西等等。
2、要注意個人安全等方面問題,不私自下河游泳,不能私自外出,不做危險違法的事。
3、要每天鍛煉身體,堅持跑步,每個星期天去爬一次山。每個星期六去游泳館游泳一次。每天還要早起,不睡懶覺關于小學生暑假生活學習計劃表標準版關于小學生暑假生活學習計劃表標準版。如果父母不在家,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講話,見人要有禮貌。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14
為加強小學生基礎認知能力的訓練,更好地提高小學生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等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服務質量,xxxx年4月13日至14日在深圳市羅湖區淘金山小學舉辦“小學生基礎認知能力訓練課程”專題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主要以專家講座、名師示范課、互動評課、經驗分享等形式開展,從不同角度全面解析課程。在王洋校長、孟允獻主任的帶領下,我校十名數學教師有幸參與“全國小學基礎認知能力訓練課程研討會”。在研討會上,老師們了解到該門課程的理論背景以及感受到了該門課程的教學藝術,因此大家的疑問也漸漸解開了,對這門《讓大腦更聰明》的課程也倍感興趣,這對我校未來的課程整合具有參考價值和意義。以下是參會心得分享:
一、該門課程的介紹與解讀這門課程與往常的課程教學目標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基礎認知能力,這些能力主要分為六大板塊,即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問題解決、創造與想象力。既然是能力,任教老師就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教師(傳授知識),而應把自己定位為教練(提升學生的能力)。
能力訓練對學生而言,自然是好的,那么知識的傳授還要不要呢?這樣的做法會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會不會加大學生的學習負擔?針對這一問題,深圳大學心理學系李曉東教授認為,基礎認知能力與流體智力密切相關,是學習各學科知識都需要的一般能力。基礎認知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與訓練,將會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流體智力能有效地預測學生的學業成績、工作表現。根據相關心理學研究,數學重視形象思維和抽象概念,6歲兒童并不適合學習數學。當前通用的數學課教學,孩子學習起來是有困難的,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等毛病,反而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數學學習。
據了解,這門課程以皮亞杰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為依據,注重科學性和趣味性,把小學低年級數學教材進行有機整合,創設了學生熟悉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闖關欲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樂中學、學中樂。
二、參會的體會與疑問觀摩完該門課程的教學案例,我們不得不喜歡上這門課程。該門課程教學環節很清晰明了,教學設計新穎多樣,教學難度層層遞進,教學目標得到了有效的落實。基本上體現出了基礎認知課程三大核心:梯度化、儀式化、游戲性,對我們學校未來的課程整合具有參考價值與意義。
基于此,我們一致認為小學生基礎認知能力訓練課程有必要推廣,并在今后推廣到我校一年級學生的教學中。根據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2-7歲的兒童處于前運算階段,該階段的學生還沒掌握邏輯思維的運算模式,而入學的一年級兒童大部分是6歲,可見一年級的學生仍處于前運算階段,通用的數學教材對他們而言是有難度的,因此我們可以把該部分內容延后教學,這樣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再則,一門好課的標準不外乎“學生動腦了沒”和“學生是否學得開心”。顯而易見,基礎認知能力訓練課程不僅讓學生的大腦變得聰明,而且還是一門有趣的'課程。我們可以以故事串聯游戲,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得開心,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陳匯通老師展示了一節題為《麥魯小城》的研討課,該課把基礎認知能力訓練課程和數學教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堅信“放下自己是基本的教學藝術”。即在教學中放下自己的知識,多問學生為什么,讓學生當老師,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創設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樂中學、學中樂的教學模式,享受幸福的課堂。整節課的教學環節清晰明了,教學設計新穎多樣,教學難度層層遞進,贏得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但是,這門課程想教好,確實不容易。課程整合、教材整合、課件開發等問題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需要我們教師去專研和探討。一門好課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設計和“推敲”,是需要團隊的協作,更需要專家的理論指導。因此,這是一條通往光明且漫長崎嶇的道路。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信我校的教師對這門課程的探究是充滿信心的。
不過,大家在分享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困惑:第一,如果借鑒淘金山小學的做法,把一年級數學通用教材知識延緩教學,且只需一個半月,而根據我校學生的素養,能力薄弱的學生如何在一個半月內接受完一年級通用教材的所有內容?這部分學生是否能掌握好?會不會增加他們的學習壓力。第二,低年段學生沒有充裕的時間學習通用教材,會不會影響他們對該知識的掌握?以及如何與高年級課程銜接?
最后,徐健主任高度評價了老師們對課程的核心把握,指出基礎認知課程三大核心:梯度化、儀式化、游戲性,闡明基礎認知課程與基本課程的整合思想,表明該課程不是一個獨立的課程,更多的是能作為一種方法潛移默化地融合到基本課程中。徐主任專業的點評和指導,給正在實施該課程的老師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15
社交禮儀,是大家相互交往中的一種行為規范。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離不開社交禮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大家交往不斷增多,講究社交禮儀越來越凸現出它的緊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機關干部,主要是與人們打交道,做人們的工作,在工作交往中更應當注意禮貌禮節,處處做到儀表端莊,謙遜和藹,文明禮貌,保持一種有素質,有修養的良好形象。實踐證明,儀表整潔,舉止端莊,談吐文明,講究社交禮儀,也是做好人們的工作的一種有效手段。如接待來訪者,百姓來向你反映問題,而你舉止不得體,講話粗魯,心不在焉,就會缺乏信任度,引起來訪人們的反感,甚至可能反目為仇,不歡而散。而要是來訪者反映情況,你彬彬有禮,熱情接待,耐心傾聽,就會給人們一種有信任度的感覺,讓人們家滿腹牢騷而來,滿意高興而去。同樣是接待來訪者,講不講究社交禮儀,注不注意禮貌禮節,就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
改革開放后,大家的社會交往日益增多,社會禮儀也顯得更加重要。為適應這個新形勢,機關工作場所十分需要有禮儀禮節的氛圍。機關工作人們員作為機關工作的“主體”,要有效地做好日常工作,亟待注重三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更新觀念,適應形勢。懂得機關禮儀是社交禮儀的重要方面,明確講社交禮儀與做好機關干部的關系,正確認識在機關日常工作中講禮儀禮節與做好機關日常工作關系的哲理,從而提高講究禮儀禮節的自覺性。
其二、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外表文明是內心文明的反映,培養良好的禮儀行為,必須有內心的文明素質。機關工作人們員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反映一個人們素質的水準,代表政府的形象。因此,每個機關工作人們員都應當認真學習社交禮儀的基本知識,加強自身修養,培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習慣。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說文明話,做文明事,著裝端莊整潔,舉止文明斯文,保持一種有內在素質,有外表文明的良好形象。
其三、自覺養成,注重實效。良好的禮儀素質,文明的行為,并非一朝一夕能提高和養成的,而要靠平時做起,從點滴做起。如接一個電話,應當首先說:“您好!請講……”這種和藹可親的話語,會給人們一種親切、溫馨的感受。機關工作人們員不僅要在機關日常工作中時時處處講究禮儀禮節,注意職業禮儀,而且還要講究家庭禮儀,注意家庭美德的培養,用家庭美德來帶動機關禮儀工作的拓展。家庭禮儀是社交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應以家庭美德為主線,每個成員都能自覺做到尊老愛幼,相互尊敬,講文明,懂禮貌,守規矩,和睦相處。我們只要持之以恒地注重實效,從平時做起,從點滴做起,就能成為深受群眾歡迎的一名機關工作人們員。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07-16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07-13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09-09
小學生學習心得體會05-26
小學生學習禮儀的心得體會作文10-16
小學生英語學習心得體會07-16
小學生學習雷鋒的心得體會范文09-11
小學生學習雷鋒心得體會范文09-08
小學生寒假學習心得體會11-07
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心得體會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