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師閱讀心得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教師閱讀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教師閱讀心得1
人的一輩子是離不開學習的。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通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里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看”到風土人情和世間萬象……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對于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買了一本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后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后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么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后,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
作者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秘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再者,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么,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后,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不管他擁有多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為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為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在最后李開復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并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并不難。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經常懷疑自己,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么悲悲戚戚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后者!”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優秀。雖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著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我們更不必為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為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關于教師閱讀心得2
前段時間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的《孩子們!你好!》一書,感覺受益匪淺。當初之所以看這本書完全是因為被它的名字吸引,覺得書名特別的溫馨,感覺作者應該是個特別富有愛心的人,應該是一個特別了解學生的人。
翻閱厚厚的書本,字里行間無不投射出愛的光芒和人本主義思想。其人道主義原則和使學生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是阿莫納什維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則,強調教師要熱愛、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們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我想,作為一個教育者,讓孩子們時時能感受學習的快樂,品味探索和收獲的愉悅,享受成長的幸福,這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摯愛教師職業者的追求。
通讀本書,時時刻刻胡被阿莫納什維利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對孩子們無私的關懷所深深感動!尤其第一章《前夜》給我的印象頗深。
每個孩子都是老師
要想得到孩子們對自己的愛和信任,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們心靈的秘密,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老師和教育者,這是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想想平時,自己經常以長輩、老師自居,很少能做到蹲下來看待每一個孩子,更別說把他們視為自己的老師了。事實上,如果要透徹了解每一個孩子,我們必須走進他們的生活實際,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了解他們眼中的世界,這樣才能真正讀懂每一個孩子。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學會轉換角色,以朋友、甚至是學生的身份去和他們交流合作,和他們一起成長發展。
記住每個孩子的名字
開學前的第一天,他仔細翻閱36個孩子的人事檔案,用心解讀每一個孩子,希望第一次與孩子們見面時就能叫出他們的名字,記住每一個學生。
當看到尼亞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她的門牙全掉了,也只許有很多語音她將很難正確地念出來。不過,這也沒關系,我一定不允許任何一個孩子譏笑她。僅僅只是一句話,僅僅只是阿莫納什維利內心的一個想法,但是卻讓人看到了他的細心倍至,他對孩子們心靈的呵護。
反思自己,雖然也留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卻從不曾如此細心關注他們的內心感受,尚不曾時時刻刻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一切。開學前更不會去了解每一個學生,事實上還不曾知道自己的'學生是誰,好在自己十分重視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期待著看到每一個孩子的笑臉,更希望他們能從內心立刻喜歡上我。
常常盡管自己也有意去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但是由于班級人數多,所以很難立刻全都記住,最快也需要一周的`時間,有時候甚至要用一個月的時間,才能逐漸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而當大家位置調換以后,卻經常會陰差陽錯、認錯學生。
事實上,孩子們也和我們有著同樣的想法,他們也十分看重第一節課,渴望老師能記住自己,并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原來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則更希望在新的學期,讓自己有一個新的開始,希望給老師一個新的印象,讓新的同學和老師也漸漸喜歡自己。每個人都很重視自己的第一次,因此,當我們第一次與學生見面的時候,的確應該多為學生考慮,為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考慮,謹言慎行。
一封祝賀信
開學的前一周,他給每一個孩子寄去了一封祝賀信,祝賀孩子們長大了,希望自己能夠和他們成為好朋友,希望這個孩子能和班里其他的35個孩子也都成為好朋友。并且詳細介紹了班級所在的位置,希望孩子們自己走進班集體,即使找不到也不用害怕,走廊里會有熱情的少先隊員主動來幫助。
這該是一個多么細心的老師呀!不但把每個孩子當成大人看待,而且為孩子們考慮的如此周到,打消了他們的顧慮,使每一個孩子盼望著新學期的第一天,期待著看到自己和藹可親的朋友般的老師。
關于教師閱讀心得3
上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教研組長湛老師通知我們要參加全市的青年教師大賽。那時候的我對參加這種大賽一點概念都沒有,從選題開始就是茫然的。
選題—結合其他老師給的建議和我本身意見,我選擇了力的合成這個課題。選完課題之后我就找了網上各種比賽視頻,主要是看他們的實驗創新的地方,因為前輩的建議是要得獎就一定要有兩點,主要就是引入和實驗這兩塊。可是看了這么多視頻后,沒有發現什么特別創新的地方,就是有一個比賽上的我看的很感興趣,當時就覺得,這節課也能上的很好。
實驗—我一開始的演示實驗思路是用傳感器來做,但是真正做起來的'時候發現誤差很大,所以這個放棄了。(事實上這個決定還是很正確的,比賽的時候有選手用了傳感器,評委說既是有點也會缺點。)學生實驗一開始的想法就是書上的普通實驗,后來想著用三根橡皮筋來創新,這是作業上出現的一種方法,但是理論和實際還是有差距的,最終也放棄了這種想法,還是回歸最基礎的辦法。
過程—上課整個過程的完善是靠一節一節課磨得。每次上課前都是痛苦的準備著,上課是就是浴火燃燒著,下課后就是浴火重生之后又開始準備著。但是效果還是不錯的,很多老師給了很好的建議。
經過這些過程這堂課基本成型。真正比賽的時候還是有點緊張的。經過這次比賽,收獲很多明白很多,比如說,對這樣的比賽課更了解了,知道該怎么來準備,向其他學習的優秀老師學習了如何更好的把握課堂,另外就是學會在這種大賽情況里對各種突發狀況的處理等等。
在此要謝謝我的指導老師肖學輝主任、湛正香老師的細心指導,還特意趕來看我的比賽;也要謝謝曾凡茂、謝珍珍老師的幫助!
關于教師閱讀心得4
細細品讀了朱老師的《致教師》,看著書中的那一個個問題,就仿佛是為我回答的。其中朱老師的一個觀點讓我尤為感動,那就是:為每個生命頒獎。每個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呵護的。“每個孩子的基礎不一樣,能力不一樣,個性不一樣,我們不可能用統一的標準評價所有的學生,也不能夠用一張試卷衡量所有的學生。最好的教育,應該讓每個人成為他自己,讓每個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讓每個生命綻放獨特的光芒。
“新教育獨特的生命敘事劇令我耳目一新。給孩子們排練適合自己的劇目,感受生命的意義。真誠地為新教育人點贊。朱永新老師說,衡量新教育生命敘事劇是否精彩,不是看學生們的演技是否成熟,布景是否漂亮,而是看學生們有沒有真正地演繹出劇中人物的靈魂,把著作的真諦表現出來,每個學生是否真正地投入到劇情之中。人生需要的是“中庸”的智慧,是既有感情,又有思想的“正劇”。新教育生命敘事劇,就希望運用舞臺上的“正劇”引導出人生的“正劇”。每個生命都是這個世界的唯一。關注每個生命,關注每個孩子,為每個生命頒獎,為每個生命喝彩,是教育的使命。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嘲笑中有愛迪生”。教師要充分運用賞識教育和激勵教育原則。教師請不要吝嗇你的表揚。根據多元智力理論,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優點的,你要善于去發現,并大力地表揚他們的“閃光點”,所謂的“后進生”并不是他們真的能力很差,而只是他們缺少周圍環境的人們給予他們的肯定和表揚。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們作為教師時刻要記住這一教學原則,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沐浴在你那柔聲細語的表揚聲中和殷切的期待目光中。
在教學中我都會毫不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尤其是給那些在慢慢進步的后進生們。這些孩子在我的表揚聲中,仰起了頭,挺起了胸,表現也越來越好。
最后,我想以泰戈爾的一句話用以自勉:“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希望自己能夠以這樣的態度來為每一個生命頒獎。
關于教師閱讀心得5
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獲,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務必認識學生是什么?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就應學會的,更就應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向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鑒,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務必做到: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五、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帶給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么,完全請便。個體完全能夠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取和決定學習什么、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持續一顆好奇心,想一想這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這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么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有進步。
關于教師閱讀心得6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師育人”的職責中教師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系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系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系的主導因素在于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系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系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系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系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系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系。隨著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系出現趨于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系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系一般。
一、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師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里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著教師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于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教師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說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么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悅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愿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里,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脫離群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系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系,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后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系,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于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于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系,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關于教師閱讀心得7
XX年6月9日——11日,廣東教育學會在廣州暨南大學邵逸夫禮堂舉辦的第九屆青年教師閱讀大賽。我們大亞灣有6個人同行。對于本次學習,我總結如下:
1、 參賽的老師普遍注重學生書寫習慣(包括坐姿):如注意3個一(一寸、一尺、一拳頭),腰挺直,某某同學寫得字非常工整等等激勵學生。我覺得這個在省委會都重視的問題已是現階段中小學生的普遍現象,大部分學生不論年級高低,坐姿歪歪斜斜,不然就是臉蛋貼作業本,像要吃掉作業本一般;字的書寫結構也毫無章法,沒有一定的順序,隨意亂拼,如寫口字,同學們的筆順是:豎、橫折橫。最后一橫不僅是跟橫折共一筆,更牛的是從右往左寫。當然這與幼兒園教育關系較密切,但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糾正學生的書寫習慣我們責無旁貸。
2、教師注重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從評價語言中可以看出教師的文化底蘊和功底,有些老師的評價能結合學生的回答和課文的關聯而體現得及時且中肯、精確到位。如“讀出了飛蛾的求生意志”、“某某同學不僅僅耳朵在聽,而且是心也在聽。想得真多啊,一下子說出那么多!老師同意你的想法。讀得很自豪、很激動。打分表揚(老師善于讓學生接讀)。你已經陶醉其中。好一個名師出高徒。一個情不自禁把作者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啊!了不起,從作者的字里行間看出作者的感情。謝謝你,你的聲音真好聽。你是個有愛心的`小朋友,你能結合實際談感想,很好。你讀出了小紅軍的內心,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讀得好,聲音洪亮,前面的導語是學習的好幫手。人之常情,你真有愛心。你可真善于發現。同學們積累的詞語還真不少。果然聰明。讀得抑揚頓挫,有滋有味,真厲害!詩有詩意,詞有詞律。寫字如做人,身正心也正。這孩子有學問。讀得干凈利落。你真會想像。你真了不起。你有一雙火眼金睛。第一個吃螃蟹的是勇者。善于積累、學以致用、熟讀成誦、歸類應用。入情入境背誦,我感受到你得內心。短短時間內寫好一首詩,說明你功力深厚啊!你的朗讀讓我聽出長征的味道。”
諸如這些評語都體現老師深厚功力。
3、教師非常注重孩子的朗讀,甚至從易到難引導背誦,他們用多種形式引領學生進入朗讀的世界。如接讀、回答朗讀(從那些句子看出)、比賽讀。讀得過程中還不忘指導孩子要讀得干脆利落,怎樣握玩感情。
4、教師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和熱情。如在上課是談話:問猜猜老師喜歡什么職業或有什么愛好,或者你有什么愛好,做游戲(左手摸右耳等、唱歌)。在課文的教學中,也緊緊圍繞課文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進行。
5、教師把教師流程分成幾個板塊,如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總結——說話——寫話。基本有這樣的教學模式。
總之,教書的教學設計板塊和重視孩子能力的培養都是可以給我以后的教學借鑒的。
關于教師閱讀心得8
余映潮老師《致語文教師》一書的序言開頭是一句希望之語,即“我希望每一位語文教師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滿智慧”。
最近的空余時間,都是在讀朱永新的《致教師》這本書,書名很吸引人,內容都是圍繞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來呈現,通過朱教授深入全面地思考,解決了我們一線教師的這些困惑。沒有抽象深奧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一位慈祥的長者正施慧于民。讀了之后,收獲很大。
很喜歡書中的一個章節“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如何對學生一視同仁”。朱永新教授指出,我們之所以對孩子有不同的態度,往往是由于我們給孩子貼上了不同的標簽。但作為一位老師,我們更應該記住:孩子的不同,不能夠成為我們厚此薄彼的理由。所以,作為教師,就一定要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力量,只是有待于教育來發掘和喚醒。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到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呢?
第一,要一視同仁,正視差異。
只有老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尊重和信賴學生。對不同性別、年齡、出身、智力、個性、相貌以及關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學生能夠做到不偏心、不偏愛、不偏袒、同等對待,對于身心有缺陷的學生或后進學生不能歧視他們。
第二,要公正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教師不應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惡作標準處理師生關系,要給所有學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在這里,“愛”是公正的原則,教師教育學生,必須是愛與嚴相結合。愛,不是出于個人的狹隘感情或“自然好惡”,而是出于教師對祖國和民族未來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出于一種高尚的道德感,責任感;嚴,也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嚴中有愛,嚴中有理,嚴中有方、嚴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識的發售、更不是單純的灌輸,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潛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規律,選擇公正合理態度、方法教育學生。
第三,要公正合理地給予學生評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在評語,規則和分數面前都應人人平等,不循私情和規范準確。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也有幾個成績較差的學生,由于平時老師對他們關注的比較多,與老師的.感情較好,在課堂上他們很愿意起來發言,我總是當場肯定他們的態度,給他們一個滿意的分數。這樣,老師公正的態度在學生的心目中建立起權威的形象,師生間建立起一種和諧的關系,更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差生也同樣有,只要留心觀察就一定會發現他們的優點,從而改變對他們的態度,這樣他們也會對老師有新的看法。
第四,要多鼓勵少批評。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學生經常性地得到教師的表揚,就會充滿激情去爭取更大的進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認和肯定,就會喪失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作為教師不僅要表揚表現好成績好的學生,更要創造機會表揚平時表現不好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的進步更難,他們的一點點小進步教師就要敏銳地去發現并加以表揚與肯定,這樣長期加以關注學生自然會養成良好習慣,各方面的表現就會不斷地好起來。
對學生不歧視,不拋棄,不放棄,一視同仁,平等相待,這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尊重與愛戴。相信朱永新教授所說的“你給他一個舞臺,他就能還給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一定能實現。
關于教師閱讀心得9
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樹立科學的學習觀是必然要求,做一名學習型的人民教師是其應有之義。暑期再次手捧被教育界奉為經典的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在很多方面我深有感觸。其中,受益最大的無疑是教師要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的獲取知識,不斷的提高自身。書中主要有三條建議涉及到:第七條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第八條關于獲取知識;第十八條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這些建議就象一盞盞指路明燈,給我們指明了學習的方向。
“書到用時方恨少”,想想真有道理。體現在做事上,經常是臨時“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志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有人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就是源頭,讀書是活水。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讀書不是為了應付,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才能無愧于人民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結合閱讀體會,我認為,新時期教師應樹立以下三種學習觀:
一是樹立終身學習的學習觀。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多忙,無論多累,每天都擠出一點時間來學習,這就是《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是的,教師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學習觀,才能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知識社會,才能滿足學科教學的需求,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二是樹立實踐的學習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俗話也說:實踐出真知。在《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到要使學生的知識不要成為最終目的,而要成為手段;不要讓知識變成不動的、死的“行裝”,而要使它們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集體的精神生活中、在學生的相互關系中、在精神財富交流的生動的、不斷的過程中活起來。在我看來,教師要做到不再讓學生死記硬背記住知識,使學生的知識活起來,就應該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運用所會的知識來探究新的知識,讓學生享受到創造的樂趣,運用知識的樂趣,學生的學習會更好,能力也會大大增強,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厭學。所以,樹立實踐的學習觀對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至關重要。
三是樹立創新的學習觀。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對于教師來說,同樣如此。為了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學習享受的過程,教師就需要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相應的創新,才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關于獲取知識》建議中講的“獲取知識——這就意味著發現真理、解答疑問。你要盡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疑問。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但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那么簡單。教師需要在備課的時候,除了對教材進行深思熟慮外,還要創設問點,把握分寸:哪些東西要講,而哪些東西則留著不要講完,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而教學過程中方式方法的創新和大膽嘗試是教師需要學會的。
關于教師閱讀心得10
教學之余,我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一書,收獲很多,在此,我將把我的點滴感悟與同仁們分享。
朱教授是一個扎根于實踐的教育理論家,同時也是一個有積極行動的理想主義者。十幾年前,他就在思考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然后他就做出了“新教育”,并且現在還在路上。“新教育”旨在倡導廣大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讓學生脫離單一評價機制下學習痛苦、生活失敗的情況,讓教師擺脫嚴厲刻板的形象,讓一切回歸“正常”,因為成長本應是人的本能,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新教育”在全國各地已有200多萬參與者,以后還會有更多。
他們相信,理想的學生熱愛生活、積極進取、自信自強、善于和人相處、有豐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他們認為,理想的教師充滿激情和詩意、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追求卓越、勤于學習、關注人類命運、堅韌剛強。而理想的教育,就是去幫助人成為他自己。
《致教師》這本書的內容有46封來往書信構成,每篇文章開頭呈現一個現實中一線教師的困惑,后面是朱教授細致完整的回答。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本書就是朱教授的“答教師問”。但在本書中我們不會看到空中樓閣般的、來自所謂權威的、冰冷的方法論,而是一個認真、有理想的教育者的人生智慧。它們不但有針對性地解決了那些老師們的具體問題,更在廣泛意義上提出了具有適用性的方法。這本書從修正“教師”的定義出發,先讓我們知道什么是教師,然后通過解決一線教師的困惑,從職業生涯、專業發展、教育生活等幾個方面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一個好教師。更重要的是,如何去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就我所感興趣的問題略舉一二,與同仁們進行分享。
1、幸福感從何而來?
以前有一個關于教師的段子廣為流傳:滿腔熱血把師學會,當了教師吃苦受罪。急難險重必需到位,教師育人終日疲憊。學生告狀回回都對,工資不高還要交稅。從早到晚比牛還累,一日三餐時間不對。一時一刻不敢離位,下班不休還要開會。迎接檢查讓人崩潰,天天學習不懂社會。以上內容雖然有些夸張,但一定程度上確實反映了教師這份工作的另一面,即與理想相對的枯燥甚至是失望。
在本書中,就有一個教師因為感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向朱教授提出他的疑問:做教師的幸福感究竟從何而來?
朱教授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先給我們分析了什么是幸福。
對于“幸福”,許多名人都曾發表過自己的看法,比如左拉說:“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拉美特利說:“有研究的興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夠通過研究使自己精神擺脫妄念并使自己擺脫虛榮心的人更加幸福。”別林斯基說得更徹底:“幸福,假如它只是屬于我,成千上萬當中的一個人的財產,那就快從我這兒滾開吧!”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幸福”的基本特征——創造、服務、研究及分享。而教育,恰恰具有這些共同的特征。因此,教育本身應該能是一個讓人幸福的事業。
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系;二是人與人的關系;三是人與自己的關系。從時間看,工作占據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陰。從結果看,工作最后呈現一個人一生創造出的價值。因此,從實現自我的角度看待工作,不斷調和上述三種關系,收獲內心的寧靜,這就是幸福。
作為教師,我們每天的工作是平凡而瑣碎的,不僅辛苦,而且要有高度的責任感,這種高度的責任感不只是盡職盡責地完成每天的任務,而是要把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在每天單調而重復的工作中,怎樣收獲到幸福呢?我們必須具有科研的心態和精神,一旦有了研究的心態,我們才能帶著研究的眼光去看待身邊所發生的一切,那么,每一天都是有區別而有意義的。一邊工作,一邊研究,我們就能一邊收獲,一邊伴隨著學生的成長而成長,然后,我們的內心才能充盈,幸福感便由此而生。
2、如何做科研型的老師?
一說到科研,許多老師總會認為那是一件非常神圣、神秘、困難的事,認為那是專家、教授們的“行當”;或者是感到沒有時間,不知從何下手。但其實,朱永新教授說教育科學研究遠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復雜。反而,一線教師因為最貼近教育實際、最貼近學生活,所以擁有大量的一線實踐經驗,更應該成為教育科學研究的主力軍。
在書中,朱教授主要把教師教育科研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扎根于教育實踐,從自己的教育生活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另一種是“學院式或學者型”的科研訓練,學會精確地處理資料,超越實踐、超越時空的局限,站在更高的層次思考問題。
總的來說,找到要解決的問題,找到需要的材料,找到可行的方法,奏響了這三部曲,也就吹響了教育科研的沖鋒號。
關于教師閱讀心得11
暑假閱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為教師,為自己,為工作的對象,我們教師要認清自己,善于走進自己的心靈。只有這樣,才能體現自己的職業價值,使自己健康地工作、生活。
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如何鼓起教學的勇氣?我想,不單是體現在平時的上課,同時也體現在平時的點點滴滴。更多的體現在自己主動地付出。如自發地、自覺自愿地開發自制實驗教具
一個成功的自制實驗教具,對激發學生興趣、改進教法學法、滿足實際教學需要、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等方面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設計制作教具的過程中為了更有效體現教具的實用性和直觀性,更廣泛地運用身邊材料體現其經濟性和普及性,更全面地考慮它的科學性和安全性,必須做到“四個一”:
(一)有一顆善于探索的心
有的青年教師一提到自制實驗教具就談虎色變,總是想當然地認為設計制作教具是一件紛繁復雜的事情,不愿或不敢去嘗試。其實小學科學課的自制實驗教具并不需要高深的專業理論知識,也不追求結構的復雜。我們需要的是有一顆善于探索的心和一份敢于嘗試的.勇氣;我們追求的是將教學中的經驗和感悟轉化為新穎獨特的創意并付諸于行動。在日常教學中,抱著積極勤奮的工作精神、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不斷探索,不斷錘煉。
(二)有一雙善于捕捉的眼睛
我們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問題的“左眼”。自制實驗教具要貼合教材和教學實際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在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還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年齡特征,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程度。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留心觀察學生,善于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多分析,多反思。這些都是教師自制實驗教具的靈感源泉。例如:在研究不同材料熱傳遞的過程比較中,我們在發現比較的困難時,是否可以想到改變教具達到效果。常帶著這樣的“左眼”,你一定會有思考與收獲。
我們還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生活的“右眼”。小學科學老師要學會做一個“拾荒者”。時刻留意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及時收集整理,物盡其用,將旁人眼中的“垃圾”為我所用。在制作教具時,盡量做到能不買的材料就不買,能少買的材料就少買。同時也號召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發動學生也參與其中,創設和諧融洽的師生氛圍。如果你常帶著這樣的“右眼”去觀察周圍,那你的“左眼”將更加明亮,就會成為一對“慧眼”——你的創造將無限廣闊。
(三)有一對善于傾聽的耳朵
自制實驗教具不是教師孤芳自賞的個人行為,我們需要有一只認真傾聽學生意見的“左耳”。自制實驗教具的目的是為學生服務,學生就是自制實驗教具最好的評委,教師要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設計制作教具的活動,讓自制教具活動成為師生互動的科技活動,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根據學生的切實需要來不斷完善自制實驗教具,使其更貼近學生生活,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玩具”。
我們還需要一只善于傾聽同行意見的“右耳”。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要虛心接受他人提出的寶貴意見,多了解和搜集自制教具方面的最新資訊和技術,認真借鑒別人制作自制教具時成功的思路和方法,吸取他人的成功經驗。
(四)有一雙善于制作的巧手
在自制實驗教具的具體制作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材料,既要學會使用不同的工具,又要掌握不同的加工方法,還要了解不同材料性能和特點。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知識面,擁有一雙化腐朽為神奇的巧手。這是對教師的一種能力鍛煉,需要在日常的活動中,不斷錘煉和提高,最后就會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教師閱讀心得】相關文章:
教師閱讀心得04-22
2022教師閱讀心得09-20
教師閱讀培訓心得10-19
《給教師的建議》閱讀心得04-21
教師閱讀培訓心得03-13
教師閱讀心得13篇06-07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09-08
教師課外閱讀心得大全03-16
幼兒老師閱讀的教師培訓心得04-14